发布时间:2024-02-28 15:5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管理基本情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是记载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和消防工作自我管理的重要文书档案,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实行安全规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消防安全管理情况部分的表、本、簿的建立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贯彻落实《规定》要求的各项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认真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消防档案内容,规范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单位的消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及各管理部门消防档案的管理。
3.职责
3.1消防管理员负责制定档案的相关内容,并每年一次对档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收集、归档、保存,若有修改变化的应告知经公司领导或审批,及时更新。
3.2办公室负责审阅,并监督各相关部门依规程执行。同时负责对文件、表单、档案内容统一保管和立卷归档工作。
3.3各部门经理、消防管理员为档案管理负责人、案卷质量审核人;监督本部门档案管理的实施工作。
3.4管理部档案员职责
3.4.1熟悉公司档案管理操作规程,掌握档案规定的具体内容,做好档案的整理装订工作,做到档案目录齐全,内容清楚,便于查找和利用;
3.4.2维护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不丢失,人员若有变动应办好移交手续;
3.4.3每年一次按时向公司档案室移交档案,办好移交手续,并将案卷目录一同移交;
3.4.4做到文件材料年年清,无积存;
3.5各部、室档案管理员(兼)负责日常档案管理工作。
4.消防管理记录
4.1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记录是反映单位消防工作开展情况,记录管理过程的有效凭证,认真填写各类记录表,是落实逐级和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对规范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填表应该客观属实,并要作为消防档案内容,统一保管、备查
4.2档案管理员应根椐以下提供的消防档案样式和内容表单实事求是填写、认真整理,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后提交消防管理员审阅签字,并归档。
4.2.1 单位基本概况
4.2.1.2单位总平面、道路、水源示意图
4.2.1.3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确定表
4.2.1.4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4.2.1.5主要消防设施
4.2.1.6专职(义务)消防队队员名册
4.2.1.7专职(义务)消防队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4.2.1.8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4.2.1.9消防安全协议
4.2.2 培训与考核
4.2.2.1培训记录表
4.2.2.2考评细则
4.2.2.3会议记录
4.2.2.4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4.2.3日常运行管理与检查
4.2.3.1火灾情况记录
4.2.3.2消防日运行值班表
4.2.3.3楼宇消防基本情况登记表
4.2.3.4消防季检登记表
4.2.3.5消防年检登记表
4.2.3.6节前消防安全常规检查表
4.2.3.7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记录
4.2.3.8消防设施检测记录
4.2.3.9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4.2.3.10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
4.2.4演练与演习
4.2.4.1灭火预案登记表
4.2.4.2消防技能演练记录表
4.2.4.3消防演习记录表
4.2.5消防器材管理
4.2.5.1楼宇消防器材缺损情况汇总表
4.2.5.2消防器材设备台帐
4.2.5.3设备维修申请报告
5.档案袋(技术档案袋、资料袋)用于保管技术图纸、业主资料、协议档案、证照档案等。文书、图纸档案应有卷内目录和备考表,目录中的内容必须与袋中的档案相对应。证照档案的目录可直接写于档案袋封面。档案袋正面应拟写案卷标题。
5.1 立卷归档
5.1.1部门经理和消防管理员应支持档案员的资料收集工作,
5.1.2将需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正本留存公司一份,管理部副本存留一份。
5.1.3在文件的形成和收集归档的过程中,应注意文件材料的规范和书写字迹的牢固持久,一般应采用A4纸张,书写材料宜使用碳素或蓝黑钢笔水(黑色水笔),不宜使用圆珠笔、纯蓝或红色钢笔水、水彩笔等;重要的传真件应尽可能索要原件,索要不到应将传真件复印,用复印件存档。
5.1.4归档整理时间:每年2月1日前整理上一年度文件材料。
5.1.5装订:永久和10年以上(含10年)定期保存的案卷,一般均应使用档案线装订成册,不用金属物装订;或采用合适的卷皮、袋、筒、盒等形式将全卷文件装封为保管单位;装订必须牢固、规范。原文件上的金属物(曲别针、大头针、订书钉等)必须拆除。
5.1.6档案大部分为纸质载体档案,若为证照、声像或数码电子档案,应在 “备注”栏别注明。
5.2照片说明的编写方法和要求:
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要素。
事由:照片影像所反映事件、事物的情由;
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变化、产生的时间和拍摄时间;
地点:被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
人物:照片影像上主要人物的姓名、身份;
背景:照片影像所反映的场景;
摄影者:照片的拍摄单位和拍摄人。
5.3 录像内容应加注文字说明。
5.4 严禁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据为已有,不得拒绝向公司移交档案。
1. 社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内容
1.1社区内常住人口计划生育资料的填写
社区内常住人口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婚姻情况、怀孕信息等,这些信息都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不能够涂改,也不能缺漏某些信息。在每一年的年初,发生变动的信息都要重新填写,每一年的年末都要将变动的信息进行采集、核查,保证其准确性。社区每一年都要将常住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进行上报,包括社区内的总人口数、居民组的名称等,并上报上年末本社区的计划生育基本情况。社区生育指标的审批要具有完备的手续与资料,夫妇申报的第一个孩子要在街道具备一套完整的资料,社区内有一份申请表以及相关资料,申报的第二个孩子同样也要在街道有一套完整的资料,除此之外,还要有能证明生育情况的材料和相关的特殊情况说明材料,以证明夫妇符合申请二胎指标的条件。社区工作人员要对常住人口进行随访,并做好资料的记录和存档,资料整理之后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好标记。
1.2社区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档案填写
社区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档案包括社区内流入人口资料、 流出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社区内的流入人口登记簿有三类,包括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流入的未婚女性、流入的育龄男性,流入的已婚育龄妇女要具有婚姻证明,持有准生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其准生证每半年要验证一次并做好记录。社区内流入人口离开时要在备注栏内写明离开的时间,资料上报时要及时进行变更。流入人口的婚育情况发生变化时,要由本街道进行变更,并加盖街道计生办的公章。社区内的流出人口登记簿有三类,包括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未婚女性、育龄男性,填写内容包括其基本情况、怀孕、生产等信息。这些内容都不能用铅笔填写,而且不能存在缺漏与涂改。
2. 做好社区计划生育档案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计划生育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大事,社区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计划生育作为我国长期国策的重要性,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性。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基层的社区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社区计划生育档案动态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只有坚守岗位,才能够促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配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管理系统
计划生育档案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因此,档案必须要实现完整、准确、完好的保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为社区配置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的动态管理,可以保证社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配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同时,社区还要选拔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以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并让档案信息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共享。
2.3 提高对计划生育档案动态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社区计划生育档案动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在基层社区中,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等同起来,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社区是我国计划生育最小的基层单位,只有先搞好社区计划生育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才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做好全国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2.4 做好资料录入和档案建立保存工作
计划生育的资料记录以及信息建档必须要保证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要有理有据,并进行反复核对,避免出现缺漏。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提高自身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每一项计划生育资料记录和信息建档工作,使计划生育档案真实可靠,准确详实。同时,社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要加强内部监督,实行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2.5 认真做好上报工作
在计划生育档案建立的同时,还要进行档案资料的上报,上报时要保证资料的准确与详尽,上报资料应当与档案资料保持一致,动态数据也要准确无误。进行资料上报时,计划生育的资料信息要进行及时变更,上报材料不能弄虚作假,如果出现漏报的情况,在下次上报时要对资料进行说明。
[关键词]档案 管理 内容探究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61-01
从检查中看到,档案是各单位搞好工作执行政策的重要依据,更是历史的记录。档案管理搞得好的单位,究其原因,档案管理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档案工作纳入了单位目标管理考核,领导重视,且利用档案解决了大量的产权纠纷、人事问题、债权债务等难题。但是有些单位整理过的档案又变得混乱不堪,主要还是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上面要求时突击一下,抓一次便突击一次。档案室又成了杂货仓库,文件不立卷归档,不及时收集,存在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故而始终不能彻底解决。
一、建档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建以致用。资料可以为企业当好参谋,利用很重要,资料的贮存更为重要。多年来,企业积极主动去利用档案及时提供了有效数据,主动去分析、整理档案内容,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信息,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新问题,使“死”档变“活”档。
第二,整理档案,不搞逐级汇总。在以往档案管理中,有的地方试行逐级汇总上报,汇总档案,以便掌握全面情况。每年形成一个综合档案资料,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同时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档案数据的整理分析往往需要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去完成,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每年付出的劳动在人力投入方面造成较大损失,不能换来有效的参考数据。第二,是收集数据不全,由于整理档案不规范,数据不准确等种种原因,造成汇总后的数据出入很大,档案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档案利用效果。其三,汇总档案额外的负担,必然会影响到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基层工作的负荷量。
第三,收集资料要“精”。从档案收集的内容来说,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一般包括生产性有害因素及接触人群的基本情况、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的基本情况等等。若把原始数据以流水账的形式进入档案,不分周期,不定范围,必然会给后期的档案分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上述各类繁杂的数据,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必须要涉及到各类数据的收集范围和周期问题。在确定上档数据的周期时,要针对不同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确定档案的形式和内容,以保证建档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一些监测数据多,自我监测机构,监测周期短,要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原则上按平均值计算),按照一个地区的统一要求整理上档。一般来说,上档周期定为每年一次比较适宜。在确定范围和周期的基础上,为保证历年数据的对比和即时分析,一定要精化所收集的各类数据,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并力争使每一个数据反映出一方面的情况,对各种原始资料要进行初步整理。
二、选择适当的档案形式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地方部门和企业所承担的管理范围、任务及所收集的资料、数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应该从各自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从几年的实践来看,绝不能以一套统一的档案形式去要求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资料形式,各工业企业采用全国统一档案的形式和内容是基本可行的,但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确定各自适用的档案形式和内容,使得各类有价值的资料能够真正保存和利用起来。作为地方管理机构,由于承担任务和管理范围不同,所应建立的档案形式远比企业机构的形式要多,一定要灵活掌握,倍加重视,不断完善,搞好本单位的档案建设。
三、档案的建立
要真正做好建档工作,建立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做好各种相应的配套工作。只有在摸清各种数据的前提下,才能够建出比较真实的档案来。档案必须在搞好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建档,因此,在建档前必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一个单位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第二,档案工作要及时做好复核、审查、完善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完成之后确保建档工作的总体质量。第三,要做好建档工作中的技术指导。由于基层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为了确保建档质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随时发现和解决建档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必须指定专业人员搞好技术指导。第四,搞好培训工作。在全面开展建档工作之前,当档案形式确定以后,必须做到统一认识,认真培训全体建档人员,统一方法,统一步骤,把建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教给建档人员,将建档过程中的各项具体任务都落到实处,确保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管理和利用好档案,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它是关系到工作的百年大计,不是一时一事的问题,也是工作重要的信息资料来源。建立、管理和利用好档案,必然会出现更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学校教师的素质影响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学校要想实现校园和谐,必须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
心理档案是按心理学的要求,记录每位教师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档案资料,并以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依据[1]。教师心理档案对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构和职能部门,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科研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教师若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不仅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会停滞不前,还会阻碍学校发展的进程,无法实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总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心理档案,能够为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撑。
2.是维护教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宗旨的执行者,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素质教育的深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引入,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进程加快,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这些都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教师群体的个性特点不一,教育对象的组成十分复杂,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加强教师的心理管理,能够起到对心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潜能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完善学校档案工作的需要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的关键。然而目前学校教师档案中一般只包括工作、学习及人口统计学方面的资料,不包括心理方面的资料,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档案[2]。学校教师心理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是指能从中全面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教师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3]。主要反映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教师心理状态、心理特点的情况。教师心理档案应全面地反映本人的心理健康全貌。
1.教师基本情况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业务基本情况2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年龄、政治面貌、民族、教育水平、工作单位、所任课程、籍贯、家庭成员结构、经济水平、社区环境、身体状况、个人病史、生理缺陷、亲子关系、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对教师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业务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外语水平、授课经历、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名称、学术交流情况、科研活动情况、考核情况、工作满意度、领导听课的记录及评语、教学评价情况等。
2.教师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情况2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智力水平、气质类型、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兴趣爱好、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水平、归因、品德、有关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描述等。心理教育情况包括心理咨询历史、心理工作人员的观察与调查报告、心理指导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途径
1.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教师心理档案的组织与管理
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代表,其个人魅力、知识结构、品性品质、言语行止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师潜能的发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实施监督教师精神健康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投入适量资金,设置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和普查,实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确保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采用多种方法,确保资料内容充实完整
围绕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内容,学校心理管理部门应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和信息,确保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客观真实,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一般来说,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过心理健康调查、心理测试,掌握教师的心理状况,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围绕发展能力、人格特征、挖掘潜能、提高工作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由各学院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行为表现,通过学校领导、教师管理者、同事及相关的人员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来收集心理档案材料并上交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于心理测验结果,应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每年心理测试和检查结果,结合教师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教师心理状态分为优、良、可、差等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建议和管理策略,完善心理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直面咨询等形式的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疏导情况建档。
3.健全制度,为学校心理档案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管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学校应实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检查制度,每年或每2年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前, 由心理管理部门的心理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装入个人档案;建立健全岗位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层层分工;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对于那些教师不愿公开的、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
4.现代化管理,运用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心理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模式,存在管理手段滞后、工作效率不高、保密程度差、提供服务有限等弊端,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运用学校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教师心理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实现对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方便的检索和查询,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总之,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对于提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都清华.建立教师心理档案 优化学校管理过程考[J].山东教育,1998,(05)
[2] 高艳华.刘国义.郝岩君.张艳娥.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3] 刘华.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档分离,人事制度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谋职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及变动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而有些学校或用人单位为了图省事,无视档案保密原则,让毕业生将档案自揣于身,档案乱放、涂改、遗失现象屡见不鲜。人事档案摘要是一些领导以权谋私,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
(一)整理不规范。
整理人事档案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要求整理工作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一个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的目的。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虽己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博士论文,人事制度。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尽管我们对人的评价标准始终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即从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然而,事实上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政治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人,并且将政治思想与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分离开来,因此是空头政治。在重政治轻业务观念的影响下,人事档案部门没有严格把属于反映个人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实绩贡献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作为收集归档的范围,而是侧重于政治思想表现材
料的收集,能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活的材料相对较少,即使有数量也有限或者补充不及时。
(二)人档分离现象日趋严重,“无头档案”增多。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人档分离现象也日趋增多,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无头档案”的出现。“无头档案”是指查不到当事人下落的人事档案,这种档案主要产生于下述情况:
第一、人员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事管理部门工作制度不健全,人员调动长期不通知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发现时,人员已不知去向;二是工作机构或人员大规模急剧变化,造成一些人员的去向不明。
第二、转递工作不准确。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在工作调动时,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少数人以不正当的渠道进入接收单位,手续不规范。不是先调档案后调人,或调档与调人同步进行,而是先调人后调档,人调入后,转档的事就拖下来了,接收单位没有及时索要档案,转出单位也未能及时将档案转出;或是先调档后调人,但档案转出后,调人的事要么遇到人事冻结,要么本人又不愿调出仍留原单位工作,而转出的档案又未及时索回,时间拖久了,就造成人与档案的脱节。
2、有的人事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在档案转递时,不按规定的渠道和方式转档,而将档案直接转至基层单位,甚至交由本人自带,因此档案材料的丢失、错递现象时有发生。
3、在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时,有部分学生在就业方案确定后又重新改派,而档案却未能及时改转。
4、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不仔细,转递时对接收单位名称书写不清楚,或书写不准确,接收单位在接收时不仔细核对,误收误存,成了“无头档案”。
三、解决对策
“无头档案”的存在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工作的质量,因此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无头档案”显得十分重要。
(一)防止“无头档案”产生的措施
为了防止“无头档案”的产生,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与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获得人员工作和职务变动的准确信息,包括人员调出的时间、调入单位的名称、主管机关的名称、调动的原因、是否为正式调动等,然后及时将档案转入该人员新的主管部门,使档案与人员流动同步进行。
第一,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时传递,认真细致、准确详细地书写转递档案通知单和收文机关名称,杜绝误转现象的发生。第二,建立严格的人事档案收进转出登记制度和定期检查核对制度。博士论文,人事制度。档案的进出登记,是档案流转的真实记录,是检查核对和确定档案来龙去脉的依据。检查核对制度,是验证收进转出档案是否准确无误的手段。要认真进行登记,定期检查核对,就能及时堵死转递和保管工作中的漏洞,从而防止“无头档案”的产生。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人事调动或职务变动时,有关单位应及时将其任免通知告诉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及时催问或索要档案。转递档案时,必须按照“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填写。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并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回执在一个月内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主动催问,以防档案丢失。
(2)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案确定后,毕业生所在学校应及时将档案随同就业名册同时转递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县(市)组织人事部门,在交接档案时,应与就业名册逐一对照,登记注册,做到有档无人不签收,有人无档不分配,重新改分或错转的档案要认真核查,及时改转。
(3)转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4)档案转递时,必须严格密封,以机密件通过机要渠道转送或派专人送取,并要签字注册。严禁公开邮寄或自带,以保证档案在转递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二)对“无头档案”的处理
处置“无头档案”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关系到对人的使用以至人的政治生命问题,必须严肃认真,谨慎对待,其处置的办法是:第一,认真鉴别档案材料的保存价值。博士论文,人事制度。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处置“无头档案”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鉴别判定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对一般性简历登记表格和作为组织参考性的人事档案,可以登记造册,报领导批准后销毁。对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人事档案,要继续保存,或查清下落,转给有关部门。
第二,仔细分析,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的形成部门、当事人原来工作单位、甚至爱人、子女或社会关系等线索进行查询,查询时一般由查询机关提供被查人的基本情况,让有关单位查复。博士论文,人事制度。
第三,经过多方查询,确实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根据规定可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当事人人事档案不齐全的部门,可以向当事人原籍档案馆查询。
参考文献
[1]黄霄羽,曹建峰.人事文件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我国建立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之一[J]北京档案,2002,(07).
[2]纪红卫.对人才引进中“重新建档”的冷思考[J]北京档案,2002,(07).
一、贷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贷款档案是管理中心贷款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财务分析及资产质量管理的原始凭证和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中心贷款档案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贷款档案产生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信贷业务员责任心不强,对资料审核把关不严,存在记载不清,借据要素不齐全,缺章少印的问题。
2.在贷款档案收集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没有建立贷款档案工作制度,没有落实信贷员、档案员的职责,贷款档案的收集不系统,不配套,不齐全。
3.在贷款档案的整理方面
贷款档案在进行微机管理时存在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贷款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倒入档案系统。
4.贷款档案保管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贷款档案存放分散,没有进行集中统一保管,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加强贷款档案管理对策
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形成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一份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的完全履行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来完成,从相互衔接,工作的连续性出发,要求对贷款档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档案归集、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宗一卷
一宗贷款归集成一卷档案是最基本的。不能因一些贷款材料少而将几宗贷款资料汇成一卷,这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当然在装盒时,可将若干卷档案集中在一个档案盒,在档案盒上做好记录。
2.即时归集
贷款工作的性质,使得信贷员在开展信贷工作时,往往要同时办理几宗贷款,易使贷款资料相互混淆,时间一长,一些贷款材料会丢失。要求信贷员要及时、即时收集贷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需要针对各种担保形式的贷款制定档案收集目录(如抵押担保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等档案归集目录),按目录收集。在整理时此目录可作为该贷款卷内目录。
3.统一格式
贷款材料五花八门,给贷款档案整理带来难度。整理档案时,应遵循统一格式的原则。在制定合同格式时要统一按A4纸大小。装订时将其他的收款收据、银行凭证、保险单等不规则的材料统一粘贴在A4纸上,对以后还需要返还的材料如他项权利证等,要留下复印件备日后查询,为减少档案卷的拆开次数,在装订时,可附加空白的还款情况登记表或其他需要的附表,待日后需要时填写。
4.建立全宗目录
【关键词】人事档案工作;策略;探讨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成的,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在管档意识、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上与新《条例》对干部工作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㈠管档意识滞后。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对于全面地了解干部,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干部工作的许多同志,干部档案意识是比较强的,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是明确的。但也应清楚地看到,由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的同志常常看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现,干部档案没有多大作用;还有的同志认为干部档案工作是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也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够重视,这些情况表明,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意识还是不强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部分的管档人员对新《条例》一知半解,在对干部工作的服务上不与时俱进,因而不可能以新《条例》来指导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管档意识上的滞后,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新《条例》不相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㈡管理机制滞后。
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计划”色彩浓厚,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机制滞后,已不能适应干部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档案材料收集制度过分“行政”化。材料收集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是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这项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材料收集范围和如何对进档材料进行鉴别等各项制度与新《条例》对干部考察任用时需提供材料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新《条例》对干部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的要求更加明确和细化。另外,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制度上没有明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㈢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局限于“看堆式”的管理。重管理,轻服务,方法繁锁,不易操作,反应较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滞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干部考察任用对干部个人经历和个人基本情况主要依据是干部档案所记载的,这就要求干部档案在管理上要主动适应干部工作的要求,不能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档案方法的繁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工作本身的繁锁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必须改进档案管理方法。现实昭示:造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体制上的问题。因此,必须围绕新《条例》的要求,适应形势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档案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管档人员队伍的培训,为干部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更新思想观念。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改革还落后于干部工作发展的需要,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提上日程。因此,从领导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要跟形势的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深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更好地跟上干部人事工作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党的干部管理和中心工作服务,是个新课题,要实现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要冲破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模式,立足于干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陈旧观念,调整宏观思路。
二、健全工作制度。
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就会使我们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应围绕新《条例》对干部工作的要求并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三、改进管理方法。
保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一定时期有它的科学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工作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变化,就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干部工作的需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1、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多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经过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的艺术传统、传统的表演艺术、各种民间活动、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手工,例如手工器具、实物以及相关的手工制品。从形式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例如表演艺术、传统技能等,一类是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的文化,它重点强调的是人类传统的技艺与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态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类型
1.实物类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类档案即在文化活动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作为一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成果,在文化活动中主要是起到了媒介性的辅助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如民间传统祭祀活动中需要使用的面具、器皿以及装饰,舞蹈活动中使用的道具,传统的黑陶工艺制作出的器皿,针灸使用的银针类型,这些都属于实物类档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实物类档案也具有文物性质,组要重点保护。
2.文献类档案。文献类档案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就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以及关于传承者的基本情况,这些文字材料、文献记录、报纸期刊都是文献类档案,材料涉及的种类较多,除此之外,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也属于文献类档案。
3.申遗相关档案。档案馆的申遗相关档案即某一非物质文化申请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的材料。这类档案主要包括在为申遗而准备的材料以及在申报过程中不断补充的文献,基本用途是介绍文化的基本情况,在申报过程中的宣传、新闻材料,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献和材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
(一)妥善的材料整理。优化档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进行妥善的材料整理工作,并积极进行申遗相关工作。特别是要详细记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登记工作,其他的文献类档案要按照类别以及时间整理,这样在查找的过程中才能更加便捷,可以在档案馆中随时提取。
(二)积极参与遗产保护。档案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不开积极参与相关的保护工作,活动记录材料是档案的最终要来源,因此档案馆也要积极参与各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及时建档,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录入,收集材料要齐全,包括媒体报道以及相关的书籍,各种信息对于完善档案材料都至关重要。其次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档案,这样保证遗产可以时代传承、发扬光大,同时继承人也能提供更多宝贵的原始资料。
(三)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小组。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小组,对于我国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系统的材料收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整理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专业基础,是很难进行系统全面的档案管理。因此,档案的管理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将处于零散状态的材料分门别类,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材料,保证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
(四)建立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分布在各个地方,有的散落在民间,想要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类,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建立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并逐步推行数字化管理,进行数据库的对接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各个地方的档案馆要各尽其责,将各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仔细地收集、整理、存储,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些没有详细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寻找到遗产继承人,通过录音录像、口述表演的形式来建立档案,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要妥善保存,定期整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五)拓宽档案收集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繁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些所有权的归属比较复杂,因此档案馆的管理部门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针对不同情况,适当拓宽档案的收集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有效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对于所有权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遵守相关的档案法规,将各种相关的实物资料、文字文献都收集进档案馆,对于集体所有以及个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档案馆要积极鼓励民间所有者向档案馆捐赠或者寄存。同时,档案馆也要做好收买的准备,设立专门的基金,专门收购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并将一些珍贵文物征收进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