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品牌策略理论

品牌策略理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14:49: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品牌策略理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品牌策略理论

第1篇

【关键词】品牌负面曝光事件 品牌修复策略 研究综述

据《中国经营报》热事件数据库统计显示,从2011年1月起至2011年8月底,国内共计发生品牌负面曝光事件76件,平均每个月就有接近10起。危机的频发给企业品牌和消费者信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有效的在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后进行品牌修复成为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品牌负面曝光事件的定义及影响

品牌负面曝光事件(negative brand publicity)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关于产品、服务、企业整体或员工个人的具有破坏性且传播广泛的事件(menon、jewel和unnava,1999)。

大量研究显示,品牌负面曝光事件会对犯错品牌造成3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即心理、行为和品牌。

因而,企业负面曝光事件发生后,企业需要采取对应的品牌修复策略来修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品牌修复策略类型研究

品牌负面曝光事件的修复策略是指负面曝光事件响应策略是组织/企业对重建制度和行动的正当性努力(boyd,2000)。根据品牌修复策略修复目标的不同,将品牌修复策略划分为了形象修复型策略和市场修复型策略。

(1)形象修复型策略研究。负面曝光事件发生后,犯错品牌首要任务是通过提供指引性性信息和适应性信息(sturges,1994),以保护利益相关者不受到生理和心理伤害。kabak&siomkos(1990)针对提出了 “否认”、“强制召回”、“主动召回”、“积极承担责任”这一企业反应函数。

(2)市场型修复策略研究。品牌负面曝光事件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企业需要面对漫长的市场恢复道路。董亚妮(2010),将市场修复策略又细分为了产品策略(产品维持、产品缺陷、功能增强)、销售促进策略(价格导向、价值导向)和广告策略(提醒性广告和劝服性广告)。

三、品牌修复策略效果评估

(1)心理角度效果评估。心理角度对于品牌修复策略的效果研究主要有感知风险、态度和信任三个变量。方正(2007)运用实验法考察了品牌负面曝光事件后,不同应对方式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袁登华等(2009)则通过实验法探索了广告对消费者态度和信任的影响,评估广告修复效果。

(2)行为角度效果评估。行为角度对品牌修复策略的效果评估一般采用购买意愿这一变量。vassilikopoulou(2009)运用购买意愿这一变量对品牌修复策略(否认、非自愿召回、自愿召回、超额努力)进行衡量。董亚妮等(2009)、董亚妮(2010)、董亚妮、李蔚(2011)都运用采用购买意愿作为对产品策略、广告策略、企业销售促进策略的修复效果评估标准。

(3)品牌类变量。段志军(2010)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考察了品牌修复策略(明确承担责任、模棱两可、明确不承担责任)对品牌关系的影响。方正(2011)从品牌资产视角来评判了品牌修复事件的效果。

四、影响修复效果因素研究

负面曝光事件响应策略的作用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危机特征、消费者特征和外部作用的影响。

(一)危机类型特征的调节作用

coombs(1998)根据事件可控程度将负面曝光事件情境分为弱个体可控(如自然灾害等)和强个体可控(如企业应当被责备的事故等)两种,指出防御性策略更适用于弱可控性情境,而改正行为、道歉等调节性策略在强可控性情境下更有效。

(二)消费者特征的调节作用

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修复策略的认知不同,也将影响品牌修复策略的效果。柴俊武,张小宣,曹欢(2012)首次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不同内隐人格观的消费者对品牌修复策略中的广告策略对消费者的不同效果。

(三)犯错品牌特征的调节作用

(1)社会责任。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也将影响品牌修复效果。shrivastava(1995)指出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联的危机应对行为将会更有效应对危机。mowen et al(1981)企业如果展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进行产品召回的时候,将会有效地控制曝光事件对品牌的负面效应。

(2)企业声誉。品牌声誉同样影响了消费者对企业实施品牌修复策略的评

价。siomkos和kurzbard(1994)发现,面对同样的负面营销事件及企业处理措施,消费者对声誉高的品牌比对声誉低的品牌有更低的感知风险及更强的购买意愿。但是,rhee和haunschild(2006)利用有关汽车召回的数据发现品牌声誉与负面事件后,高声誉品牌因召回事件而发生的市场份额损失比低声誉品牌大。

(3)响应时间。vassilikopoulou等(2009)通过将时间分为危机发生后三天、危机发生后一个月和危机发生后一年三个时间层次,品牌修复策略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指出响应时间是品牌修复策略作用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重要性达到29%。

(4)外部作用。外部作用指媒体环境的积极或是消极评价, jolly and mowen(1985)指出负面外界消极的评价将会减弱企业危机应对的效果。

五、综述及展望

当前品牌修复策略从形象修复和市场修复两类进行了研究,但是策略研究只是停留在了危机发生当时的应急方式,没能对企业长期持续性的修复策略进行跟踪研究。危机平息后,企业可能采取举行公关活动、加大广告投入以及开展参观活动等对品牌进行修复,即长期时间内,究竟哪些策略可行,哪些策略更有效,目前有待研究,对企业进行品牌修复提供可行的策略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正,杨洋.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应对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

[2]marc g.weinberger, jean b.romeo, and azhar pircha, negative product safety news coverage[j].responses, and effects, bussiness horizons, ,1991.

第2篇

【关键词】 消费者怀旧;怀旧测量;品牌老化;品牌激活;激活策略

近期,国货化妆品百雀羚的火爆以及各种怀旧电影把怀旧推向了风口浪尖。复古风,怀旧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品牌日渐增多,品牌老化问题已不可避免,如何对老品牌进行激活?老品牌的优势决定了老品牌和怀旧之间的联系,因此消费者的怀旧情绪必然会影响品牌激活。

一、 消费者怀旧的概述

20世纪80年代之前,理论界对怀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社会学领域,较少受到营销界领域学者的关注,1989年怀旧开始向消费行为领域渗透。Holbrook & Schindler(1989)首次提出消费者怀旧这一现象。Belk(1990)、Baker & Kennedy(1994)等学者对消费者怀旧做出了界定,其中Holbrook & Schindler(1989),Schindler(1991)对怀旧的定义被普遍认同和引用,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包括在成年期早期、青少年期、幼年时期甚至出生之前,对经常出现的人、事、物以及地方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美好的感情。到1991年,美国学术期刊《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消费者研究进展)首次开辟了讨论消费者怀旧专题的论坛,系统专业地将消费者怀旧纳入学术研究中。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怀旧的探索和研究不断深入,且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Philip Kotler & JohnCaslione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一书中提到: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下,人人自危。人们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逐渐显露出来,消费者开始选择一种安全的心理慰藉,用来逃避残酷现实,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安宁。由上述可见,怀旧已成为一种日常现象,对怀旧领域的研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内容。

消费者怀旧是,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肯定、美好的怀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满足感愈低,怀旧愈加浓烈。

二、消费者怀旧偏好形成的原因

怀旧研究的兴盛,引起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怀旧产生的原因。怀旧可由多种刺激物唤起。首先,怀旧现象文化上的解释归结与“世纪末”现象相关。Stern(1992)总结说人口统计因素以及“世纪末”“千年末”的到来,导致怀旧主题的兴旺。其次,另一些学者认为,消费者怀旧是一种情感寄托现象。项载霞(2008)把消费者怀旧偏好的形成原因归结为三种观点:情感补偿说、社会交互说和感觉输入说。Davis(1979),Batcho(1995)指出消费者怀旧通常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试图通过对旧事物的怀念寻找安慰。Walker,Wkowronski & Thompson(2003)指出怀旧通常是在与朋友交谈中,现场提到某些人时发生的,因此人际关系是怀旧的一个重要侧面。Chu & Downes(2000)提出普鲁斯特现象,即在外界对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输入特定内容时,尤其是味道和气味,通常会触发怀旧。怀旧消费者总是把旧时的产品与美好、高品质等相联系,因此,他们通常会给予旧时产品以较高的评价, 认为旧时的产品是高质量的象征。Lyon & Colquhoun (1999)提出对于老式的产品消费者表现出更高的支付溢价的意愿。

学者们总结怀旧的具体诱因,主要表现为声音、气味、广告、怀旧物品以及人与事。Baumgartner(1992)年通过实证发现活泼和热情的音乐可让人想起令人振奋和愉快的记忆。Freud早在1908年就发现了气味与感情之间的强烈联系。Hirsch(1992)通过实验证明了无论男女,香味都是引发怀旧的主要因素。Orth & Bourrain(2007)通过实验证实无论人造还是自然香味都能够引发欧洲消费者的怀旧记忆,并诱发消费者的探索行为。学者们也相继研究证实广告通过运用各种时代特征 符号、音乐等可以引发消费者的怀旧情绪。Pascal,Sprott & Muehling (2002)通过分析个人对怀旧印刷广告的反映,证实了广告激发的怀旧与消费者对广告自身、广告品牌的态度以及对品牌的购买意愿之间都存在正向关系。Holbrook & Schindler(2003)总结了始终可激发汽车消费者怀旧情结的元素:感官体验、家乡、友情以及所爱的人等。

张莹 & 孙明贵(2011)年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消费者怀旧购买行为的主要形象因素有:消费者自身年龄、性别的影响;消费者所接触的社会群体的影响;消费者对外部环境的安全感知程度;消费者的媒介信息依赖程度等。高辉 & 卢泰宏(2006)总结表明怀旧可由多种不同的刺激物唤起,同时也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并且表明,怀旧情感是正面的,通过过滤掉令人不愉快的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三、消费者怀旧的测量

学者们对消费者怀旧研究的另一个主要领域就是消费者怀旧的测量。从九十年代初,西方学者就通过开发各种测量表对消费者怀旧进行研究。其中,以Holbrook等学者的研究为主。Holbrook & Schndler(1991)开发了由20个项目构成的怀旧测量表,采用9级数字量表测量怀旧倾向。通过对这20个测项采用极大方差法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出了8个有效因素,包括对过去产品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Pascal , Sprott & Muehling(2002)开发了由10个项目构成的怀旧度量表,用来测量怀旧广告产生的消费表1 消费者怀旧的主要影响因素:

怀旧使消费者对广告态度、品牌态度以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最终得出正向影响的结论。McKechnie(1977)开发了由20个测项组成的古物爱好量表,用来测量量怀旧。还有Konrad(1980)的由12个测项构成的经历表,这五个测量表是国外使用的怀旧测量表。

然而,由于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国外的测量量表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分析。台湾学者蔡明达 & 许立群(2007)开发了一种测量怀旧情绪的量表,研究消费者对像地方老街等文化产业的怀旧情绪。学者路曼曼 & 何佳讯(2008)通过问卷以及信度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加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的26个测项进行分析,得出的包括家人、童年、味觉和听觉在内的14个测项怀旧态度测量表具有好的可信度。

四、消费者怀旧在品牌激活方面的研究

随着市面上品牌的日渐繁杂,品牌老化问题不可避免。Berry(1988)指出任何品牌如果没有得到长时间的良好运营,必会遇到潜在的老化问题,他也是最早提出品牌激活的学者。从此以后品牌激活成为了品牌研究的重要领域。Brown(1992)运用经验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品牌激活的七项技术。Keller (1999)从品牌资产出发利用心理学的观点指出,在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产品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来提高品牌回忆,以扩展品牌意识深度和广度。Lehu (2004)对品牌激活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品牌老化不仅与品牌创建时间有关,更与消费者感知密切相关。卢泰宏 & 高辉(2007)运用综述研究的方法从公司层面和消费者层面对品牌激活进行了研究。

老品牌拥有丰富的怀旧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可以利用消费者怀旧情感进行品牌激活。Sierra(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品牌的情感与态度是怀旧购买的决定因素。Loveland(2010)的实证研究表明品牌偏好与怀旧情感有关系,是一种留恋过去,寻求归属的需要。何佳讯 & 李耀(2007)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华老字号如果善加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倾向,可以对老品牌的复兴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提出了品牌活化矩阵。具体概括为四种策略:唤醒记忆、扩展意识、复古风格和改变形象。徐会奇 & 王克稳(2011)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法得出结论:消费者怀旧与消费者细分、品牌激活和广告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张艳 & 金晓彤(2012)通过规范和实证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怀旧倾向可以影响老龄消费者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偏好。

学者们对品牌激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角度和消费者角度两方面。近些年来基于消费者怀旧的品牌激活被提及。消费者怀旧与品牌激活的关系表现为消费者怀旧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偏好,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品牌激活策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广告、老品牌自身的怀旧因素等激发起消费者的怀旧情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表2所示为学者们在消费者怀旧视角对品牌激活的研究。

五、总结与展望

1、区分怀旧消费者,提出不同的激活策略

以往对品牌激活的策略研究主要聚集在改变产品本身。在消费者角度上的研究也是以整个怀旧消费群体为对象。不同的怀旧消费者由于不同的年龄、背景、所受到的教育等,产生怀旧倾向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对怀旧消费者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怀旧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营销策略,引起消费者对老品牌的怀旧情结,通过增强顾客和老品牌之间的沟通,增进消费者对老品牌独有的感情因素,从而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增加顾客的购买频率和数量。

2、利用品牌社群提高品牌忠诚度

怀旧者认为过去比较好,是一种渴望但又难以重温过去的喜忧参半的情感,因此可以通过对理想化过去的联想来满足消费者的渴望,采取品牌社群的方式再现过去理想时代的关爱和共享,进而达成社群成员之间的共同归属感。Brown(2003)提出了品牌激活的4A条件:品牌故事、品牌社群、品牌精髓和品牌矛盾。老品牌自身的怀旧价值容易使消费者把自己与过去联系起来,并分享老品牌的社群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消费者怀旧的重要因素,消费者通过品牌社群的影响很容易激发起对老品牌的无限怀念,从而激发起怀旧购买的欲望。品牌社群的表现为强化品牌的归属感,增加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利用品牌社群,可以在人际的影响下刺激消费者怀旧,进而达到对品牌忠诚的效果。

3、对中国背景下的消费者怀旧进行单独的研究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别,西方学者研究出来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比如中国人之间的代际影响;由于中国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事件对消费者怀旧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对怀旧消费者进行单独的研究,得出在中国市场上适用的营销策略和方案,已达到激活老品牌的目的。

消费者怀旧虽然仍属于新兴领域,但不得不承认怀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大。面对老品牌老化愈加严重的现象,仿佛也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逐渐走出人们视野的现象,无论就哪方面,激活老品牌都显得非常重要。老品牌因为其自身具有的历史以及怀旧价值很容易就可以激发起消费者的怀旧情感。由于消费者的怀旧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因此要善于利用消费者的怀旧诉求,通过老品牌中的怀旧因素来激活老品牌。研究中不足的方面有关于消费者怀旧情感在品牌激活中的运用,以及在日后营销过程中的运用都局限于广告等媒介的刺激,另外,此方面的定量研究都出自国外,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国内的市场需求。由于文化原因,国内消费者的怀旧和国外消费者的怀旧并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日后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olbrook, Morris B,and Robert M Schindler. Echoes of the dear departed past: some work in progress on nostalgia [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91,(18): 330-333.

[2] Lehu, J. Back to life! Why brands grow old and sometimes die and what managers then do: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research put into the French context[J].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2004, 10(6): 133-152.

[3] Kevin Lane Keller, Managing Brands for the Long Run: Brand Reinforcement and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41 (Spr.):102-124.

[4] Berry, NC. Revitalizing brand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88, (5): 15-20.

[5] Keller, K L. Managing brands for the long run: Brand reinforcement and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 41 (Spr.): 102-124.

[6] 卢泰宏,高辉.品牌老化与品牌激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2)17-23.

[7] 何佳讯,秦翕嫣,杨清云,王莹.创新还是怀旧?长期品牌管理“悖论”与老品牌市场细分取向[J].管理世界,2007.11.96-149.

[8] Brown,S,R V Kozinets, and J F Sherry. Teaching old brands new tricks: Retro branding and the revival of brand mean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7):19-33.

[9] 项载霞.消费者怀旧研究进展及应用初探[J].技术广角,2008.8.64-67.

[10] 王克稳,徐会奇,栾惠洁.基于消费者怀旧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营销[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11] 张艳,金晓彤. 怀旧倾向与参照群体对老龄消费者中华老字号品牌偏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10.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多品牌策略;纯粹单一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2-0045-05

主副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对延伸产品赋予主品牌的同时,配合使用一个副品牌的做法,也可以简称为副品牌策略。它是介于纯粹单一品牌策略和多品牌策略之间的一种品牌策略,仍归属于品牌延伸战略,是品牌延伸战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两种策略的优势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两种策略的弊端。

然而,主副品牌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各种风险,如果决策或操作不慎,不但无法发挥副品牌的作用,还可能给主品牌带来损害甚至导致主品牌的消亡。因此,如何保证主副品牌策略决策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主副品牌策略的特点和作用

1.主副品牌策略实现了“同中求异”

即在保持主品牌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又通过副品牌体现了产品的差异性。前者有利于主品牌资源的共享,后者展示了产品多样性和丰富性。副品牌能够直观形象地表达产品的特点和个性,便于消费者识别,有一定的促销作用。如“乐百氏――健康快车”,“健康快车”副品牌充满亲和力、人性味和富有童趣,而品名的童趣味对儿童饮料的销售起到了极大地促销作用。

2.主副品牌策略有利于主品牌保护

如果主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和信赖,即拥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的话,副品牌可以凭借主品牌这辆便车迅速占领市场得到消费者认可而取得效益,主品牌也可以借助副品牌加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主副品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副品牌可以将产品的差别区分开来,不至于使消费者把某一产品与主品牌联系起来,起到保护主品牌的作用,避免了“一损俱损”现象和“株连效应”。

3.主副品牌策略有利于充分利用主品牌的影响力和提高宣传费用的使用效率

企业以宣传主品牌为主,宣传副品牌为辅,广告宣传的重心仍放在主品牌上,副品牌可以依附于主品牌联合进行广告活动。这样,一方面,能提高主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副品牌识别性强,传播面广,且宣传了产品个性形象。集中广告预算用于主副品牌的联合宣传,既节约了广告预算,又较好地取得了宣传效果。

4.主副品牌策略有利于预留新的发展空间

就主品牌而言,一般定下来就不能随意作改动,副品牌则不同,它可以随着时间、地点和产品的特征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样就为企业在统一的主品牌下不断推出新产品留下空间和余地。

二、主副品牌策略的实施风险

1.主副品牌的垂直延伸风险

主副品牌策略作为品牌延伸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实施风险必然也包含品牌延伸的各种风险,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垂直延伸风险。

所谓垂直延伸就是指品牌在既有品牌范围内扩充品牌线,是在本行业间的上下延伸。分为:向上延伸,即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向下延伸,即在产品线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如果原品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名牌,这种延伸极易损害名牌的声誉,风险很大。

对于一个采取主副品牌策略的品牌延伸而言,不论是从高(档)到低(档)的延伸还是从低到高的延伸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如果用低档品牌推出高档产品,消费者心中会对产品品质有疑虑,产品推广必将异常艰难。同样,如果用高档品牌推出低档产品,通过超越消费者细分市场、分销渠道或价格点来延伸品牌组合也绝非易事。这样的延伸不仅可能没有扩展品牌的吸引力和提高自己的形象,反而拉倒了品牌组合的其余部分。

利用主副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最坏的结果是延伸失败,并在延伸过程中对母品牌造成某种程度伤害。让我们看一下通用公司有关凯迪拉克Cimarron的经历。通用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推出了凯迪拉克Cimarron,这款车型是庞蒂亚克2000和雪佛兰骑士等其它通用汽车车型的“近亲”,目标市场是那些希望拥有一辆真正的凯迪拉克车,却应支付不起于是转而寻求一种较小的豪华车的购买者。结果证明,凯迪拉克Cimarron不仅在这一细分市场中未成功销售,反而使所有的凯迪拉克用户都厌恶它。他们认为它与他们所期望的凯迪拉克大车型和权威形象不符,造成这一时期凯迪拉克的销售大幅下降,而且损害了该品牌的长期消费者忠诚度和品牌资产。

2.主副品牌策略的水平延伸风险

与垂直延伸风险类似,水平延伸风险也是主副品牌策略作为一种品牌延伸具体形式而经常出现的风险。

所谓水平延伸是产品线的延伸,是指在不同品牌范围内进行品牌线或产品线的延伸,母品牌或企业跨越不同的行业,覆盖不同的品类。品牌的水平延伸可以利用品牌的声誉和影响力等资产,结合企业资金、技术、渠道等资源,进行相关或不相关品类的拓展。但如果这一进攻性策略未能管好会存在许多潜在危险,如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隐性成本增加、品牌形象削弱及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出现麻烦等。

采取主副品牌策略进行水平延伸,企业覆盖不同的品类、跨越不同的行业同样将会面临很多相同的风险。企业进行相关产品延伸时,使用不当就会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例如“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企业在跨行业延伸时,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品牌经营非常成功,以至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把“999”扩展到白酒就让人难以接受了。“胃泰”与“白酒”很容易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因此,三九龙滨白酒销量就值得怀疑了。

3.主副品牌策略的管理协同风险

企业采取副品牌进行品牌延伸虽然没有增加品牌的数量,但增加了很多副品牌产品,由此企业就面临一个副品牌协同管理的问题。当产品属于同一大类时,在市场上的重要程度接近,公司需要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品质、市场以及目标顾客的定位,做到不让顾客对这些副品牌产生差不多的感觉,这就对品牌定位和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实施主副品牌策略可以激发企业内部竞争,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各个副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得不到很好协调就会造成“诸侯混战”的局面,不仅违背了企业初衷还会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在实际品牌管理操作中,很多公司借鉴宝洁公司经验,采用品牌经理制,为一个品牌安排一名经理全权负责。这种方法在很多国际大公司实施后证明是有效的,但任何制度都是一体两面的,许多延伸品牌的副品牌的品牌经理的任期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他们采取短期繁荣做法,过分依赖于快速销售增长刺激的战术,通过品牌延伸、促销手段使得销售短期内不错,却无法为品牌建立长期品牌美誉和品牌忠诚,缺乏品牌策略的战略规划、协同效应和积极的营销管理。长期来看会损害品牌的资产价值。

4.主副品牌的过度使用风险

采用主副品牌进行品牌延伸时,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会使消费者眼花缭乱,不清楚哪一款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感到困惑和挫折。《简化营销》的作者史蒂文•M•克里斯托尔和彼得•西利认为,“人类并不希望悬着商品的空间无限膨胀。”那些消费者认为是他们生活变得更复杂而不是简单的品牌,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反感,结果就是消费者更忠诚于简化的品牌,且是重复购买简化的品牌。另外,当消费者认为企业的品牌延伸不合适时,还会质疑品牌的整体性和品牌能力。

海尔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副品牌应用的典范。但是今天海尔的做法已经有点“过犹不及”的感觉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海尔推出“海尔――瓜菜王”,“海尔――小神童”时,家电行业确实是产生了一次不小的变革,老百姓在买电器时从眼花缭乱变成了有的放矢,整个行业显得越来越有秩序。可是当你今天走进商场,看到摆在你面前的“海尔――帅王子”,“海尔――金王子”,“海尔――小超人”,“海尔――小状元”时,不知你会不会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无限制副品牌延伸将使消费者失去辨别能力,使副品牌的优点归零,时间与金钱将被白费。

使用副品牌决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企业希望自己更专业,就要尽量把路走得窄一点,避免副品牌滥用的问题。企业不能一味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应倾力培植核心产品,如果能把几个产品做强做大,做深做透,就胜过几十个没有影响力的产品。

三、主副品牌策略的实施条件

主副品牌策略作为品牌延伸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实施条件必然要满足品牌延伸的基本条件。并且,也并非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可以采用主副品牌策略,这就为品牌延伸的实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一般而言,主副品牌策略的实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对企业所属行业和产品的要求

采用主副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已有资源或企业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和更高的效率。所以,在实施主副品牌延伸时就要考虑所在行业和产品、计划延伸的行业和产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产品容易进行细分市场,且它的消费群在价格定位、使用用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那么就适合采用主副品牌策略。若行业的产品价值低,最好是需要不断重复购买的那一类;若价值高,最好是科技含量较高的那一类。

餐具、文具、床上用品等产品不仅价值低,而且由于较长时间才需更换,即购买频率较低,使用副品牌策略难以收回成本,没有必要进行副品牌推广。而日化用品、饮料和食品,虽然价值低,但是购买频率很高,推出副品牌是可能收回成本的。高级灯具、家具、大型家居/装饰用品等产品虽然价值高,但由于科技含量低,人们在购买时主要考虑的是相对价格和外观,看得见摸得着,品牌本身对购买所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于家电、通讯设备和计算机,人们注重的是技术,而技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通过品牌来做保证,此时,品牌对购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副品牌策略可以适用。

2.对产品相关性的要求

品牌延伸的相关研究认为,品牌延伸时要考虑新产品的特点和风格,注意新旧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原品牌与新产品之间相关联时,品牌延伸就容易取得成功。这种关联性包括:其一,指原品牌产品特征或性能与新产品之间的相似性,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认同的相关联程度,例如互补性的产品关联;其二,新产品与旧产品在品牌概念、意义和联想一致性。如果原产品与新产品相关联性越高,新产品被认为包容于原品牌意义和联想之中,新产品就越易成功。因此,实施主副品牌策略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保证品牌原有产品与新的副品牌产品在产品性能、特征品牌意义和联想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3.对主品牌的要求

首先,主品牌须是强势的。

强势品牌会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对产品的固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势,如同一提到奔驰就会想到成功人士,提到保时捷则会想到时尚、昂贵一样。实施主副品牌的目的就是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推出新产品。主副品牌虽然同属一个产品,但在市场影响力、对品牌的重要性上有明显差别。主品牌为副品牌提供担保,副品牌借助主品牌的声誉,犹如“借船出海”,可见主品牌对副品牌的影响力。这就犹如我们向银行申请贷款需要找一位经济实力很强的第三方担保一样,如果担保人经济实力非常强,银行就会非常放心地贷款给我们,甚至在贷款额度上还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强势的主品牌增强新的副品牌产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其次,主品牌是抽象的。

当提到该品牌时,脑海里反映的不是具体产品而是一种看待事情和生活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要求主品牌的定位要足够宽,主品牌内涵要足够广,才能具备延伸的空间。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抽象概念的联想一般比具体概念的联想更丰富。这一原理运用到副品牌策略上含义就是抽象的概念意义比具体产品的特征联想更容易,即品牌意义联想越丰富,品质信誉越高,副品牌应用的宽度就越大,在市场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副品牌策略中主品牌概念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例如意大利默洛尼卫生洁具有限公司的阿里斯顿品牌,其产品涉及厨卫的大部分电器,但它只在中国重点发展电热水器业务。就是因为它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以“全球热水器专家”自居,把品牌内涵定位得太过单一,太过狭窄,造成了人们认知和联想上的障碍。阿里斯顿品牌在中国定位如此,如果在中国又重点发展了其他业务,一定会伤害本来清晰的品牌内涵、伤害电热水器业务。也就是说,如果把品牌内涵定位得太初级,将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4.对人才和管理的要求

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人才是决定和实施品牌发展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人才不可能有良好的品牌延伸,公司品牌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品牌延伸战略实施的效果。另外,人才是需要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的,企业提供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就是这个舞台,一个企业管理优劣也是促进或影响和制约人才发挥才能的重要方面。主副品牌策略的实施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包括对品牌的管理,而且包括对企业人力资源、销售资源的统筹和协调。

实施主副品牌延伸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协调好主副品牌之间及副品牌之间的关系,使之发挥出协同效应;要随时关注品牌延伸的发展动向,进行剔出管理,随时判断副品牌延伸效果,对无法快速方便盈利的副品牌产品,应及时停止资源投入,将其剔除企业产品线,对产品品牌资源进行重新调整,真正实现主副品牌策略的优势。

四、主副品牌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

对于一个适合实施副品牌的企业而言,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会对主副品牌策略的成效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实施流程和方法的研究。

1.副品牌与主品牌关系

如果从认知心理学的动态角度分析,副品牌与主品牌相互作用的实质就是主体心理意义建构的相互作用观。从这一角度来看,副品牌产品能改变品牌的意义与联想,丰富品牌的内涵。同时在某些情境下还能改变原品牌意义或原品牌的主产品。也就是说,主副品牌的作用可能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与当代品牌理论中循环促进、相互适合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在运作副品牌的过程中,必须要凸显主品牌的核心地位,副品牌仅处于从属位置而不应过分突出副品牌,以防“喧宾夺主”,淡化主品牌的形象。副品牌一般不额外增加广告预算,采用副品牌后,广告宣传的重心仍是主品牌,副品牌一般不单独对外宜传,都是依附于主品牌联合进行广告活动。副品牌只是主品牌的有效补充,处于从属的地位,绝不可让副品牌超越主品牌,脱离主品牌。换个角度来说,采取主副品牌策略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节约宣传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过于强调对副品牌的宣传,则就相当于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成本高、难度大。另外,副品牌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要与主品牌保持一致。企业纵使拥有一个成功的品牌,也不能随便透支品牌价值,一次失败的延伸足以影响全局,破坏整个品牌的形象。因此,对于使用副品牌一定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推出新产品之前,应做市场测试,做好全盘策划,对新产品的市场反应做到心中有数。

就海尔来说,海尔作为一个综合家电品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人们提到海尔,不是将它与冰箱、空调等单一的产品联系在一起,而是联想到海尔是一个“品质超群、技术领先、售后服务完善、文化厚重、管理科学”的国际化家电品牌。“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是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用户永远是对的”等品牌个性已深入消费者之心。没有这些,“探路者”、“小小神童”、“帅王子”等这些副品牌也就失去了灵魂,再靓也难以传神。只有聚集在 “海尔,中国造”的大旗下,这些副品牌才一个个光彩照人。

2.副品牌要贯彻品牌核心价值

每个主品牌都会有其特定的个性与文化内涵,但在有些情况下,新产品秉承了这些个性并有所创新时,可以利用副品牌来突出其新意,这也能强化名牌的效应,对主品牌内涵进行补充和诠释。相反,若新产品并未秉承原有品牌的个性和文化内涵,或者是与主品牌完全不相关甚至相悖,那么只会“株连”主品牌,破坏主品牌的形象。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这一精确定位决定了该公司如果生产女性服饰决不能使用副品牌策略。

副品牌要恰当维护品牌原有定位,即意味着并不是要保持品牌原有定位的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新产品的需要对品牌原有定位进行适当的丰富和调整,并且还要保证这种丰富和调整不至于切断消费者原有的品牌联想,更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冲突。例如海尔由最初的冰箱延伸到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脑等,但仍没有偏离家电、信息产品这一定位。

3.副品牌要与目标市场相吻合

采用副品牌可以占有多个细分市场,副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划分细分市场,使副品牌所张扬的品味与意境,要与所争夺的目标市场贴近,相适合。不同行业市场的细分标准不同,一般会从不同的价位、不同的分销渠道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考虑。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在行业及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在各自细分市场推出自己的副品牌。任何一个品牌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都得要弄清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就彩电而言,长虹推出的“长虹――红双喜”、“长虹――红太阳”,其锁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和农村。海尔推出的“海尔――先行者”、“海尔――探路者”,副品牌中包含着浓重的科技感,其锁定的目标市场与长虹显然不同。

4.副品牌的命名

在副品牌的命名上,首先应注意的原则是:易读、易记。名字单纯、简洁明快,易于传播。名称应具备独特的个性,避免与其他品牌名称混淆。名称要有新鲜感,要与时代合拍,创造新概念。海尔推出的“ 海尔――先行者”、“海尔――探路者”,更给人以技术创新的领头羊的感觉。其次是要与主品牌的市场定位相一致。比如,海尔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作为其市场定位和广告定位, 所以,副品牌出现的“王子”、“状元”、“神童”也都是高贵的形象 ,有锦上添花之效。

五、结 论

副品牌目前在我国研究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概念比较模糊,定位不是很清晰。对于副品牌在国内企业的使用状况,虽然普及迅速、应用广泛,但缺乏新意、策略不清。副品牌在中国尚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但其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世界上最强的一些公司就会发现,很少有企业使用纯粹单一品牌策略或纯粹多品牌策略,比如微软,他的操作系统被取名为WINDOWS-XP以及WINDOWS-VISTA。

最后本文希望声明的是,在各种品牌战略中,都不乏成功的例子,关键是企业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和行业特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 郑春东.基于渐变思想的品牌延伸边界模型研究[J].现代财经,2007,(11):38-40,49.

[2] 杨伟文,潘自力.论企业的品牌和副品牌营销[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1):29-32.

[3] 稻香.品牌延伸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肖琳.副品牌的主战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8):72-73.

[5] 李京山.用好副品牌[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11):46-47.

[6] 孙晓强.品牌关系:一个整合概念模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110-117

[7] 吉福林.副品牌战略的实施方式[J].商业研究,2002,(4):72-73.

第4篇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研究

整合营销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一个重要的内容。

有关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缩写为IMC)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给出了整合营销传播最早的定义。

1993年,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出版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系统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20世纪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也纷纷开始研究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如申光龙、张金海、王方华等著名学者对IMC也做出了的定义。

(二)宝洁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宝洁公司的研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关于其整合传播的研究寥寥无几。国内外学者从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营销策略、公关策略入手(如美国的克莱夫•巴德写的《宝洁品牌攻略》,张劲松的《谈谈多品牌战略以宝洁公司为例》,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的贺芳的学位论文《宝洁公司的多品牌营销》等)进行研究,关于宝洁公司的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的整合研究在国内外是比较少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s)给出了整合营销传播最早的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汤姆•邓肯和桑德拉•莫里亚蒂(1988)则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新时代”的营销方法,它被公司用来着力于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维持和发展良好的关系。他们建立一种以沟通为基础的营销模式,该模式强调控制所有可能影响品牌价值的沟通信息。

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整合营销传播概念始于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唐•舒尔茨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要素构成的概念。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

国内,张金海(2002)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运用使用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方式,对准一致的目标,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渠道,传递一致的营销信息,树立一致的品牌形象,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密切关系,有效实现营销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这一定义中,“整合”的含义有综合、协调,信息和形象一致,双向沟通、长期关系等。

王方华(2002)着重企业所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企业内部的整合、外部的整合及企业内外部的整合,对“整合”的解释是“综合、合并或一体化,以完整的结合成一体为特征。”这一定义强调了企业内外部整体资源利用的一体化。

综上,“整合”的概念基本是从传播主体出发而言,包括了营销传播过程的信息量、质两方面及其组织资源前提。在数量上,传播工具一般多于两种,还存在处理不同要素的分配、序列,传播量的扩大、质的提高、密度的增强等都成为企业传播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质上,传播活动可以在保持规模的条件下以提高传播密度的方式提高传播效率,即传播的“无缝隙”,追求传播效果最优,传播的目标是各种传播工具的运用要和谐一致,形成“一种形象,一个声音”,而不是信息相互冲突与矛盾。

(二)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和营销策略研究

1、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

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或分公司,拥有雇员近十四万人。宝洁公司采取的是多品牌策略,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同一产品中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品牌。这种品牌策略以美国宝洁公司首创,也是宝洁运用得最成功。宝洁认为:单一品牌策略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一个品牌树立之后,容易在消费者中形成固定印象,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在同一产品中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品牌虽然会使原有品牌的销量略减,但几个品牌加起来的总销量却比原来一个品牌时更多,因而这种策略又被企业界称为“I+1>1.5”策略。

2、宝洁公司的营销策略:

宝洁公司营销策略的成功来源于对市场的细分。市场细分策略就是按照一定的基础和标准,把一个市场划分成若干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客户具有较高程度的同质性,与其他部分的客户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企业或单位通过是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要评价每个市场的价值,同时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辨认和确定目标细分市场,然后针对客户的特点采取独特的产品和市场营销战略,以求获得最佳效益。就拿洗发水来说,常见的就有“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其中,“海飞丝”针对去头屑,“飘柔”强调头发的顺滑,“潘婷”则着重于头发的营养,三者各有特点,各有特定消费群体,也各有自己独立的品牌。

其次宝洁公司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对广告策略的调研上也采取了一种最独特的做法是消费者利益细分法,即广告定位的细化。由于各个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宝洁公司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特点的产品时配以不同特点的广告,从而使产品深入人心。“海飞丝”洗发精,海蓝色包装,带来清新凉爽的视觉效果,“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的广告语更进一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飞丝”去头屑的信念;“飘柔”从名称上就让人明白了该产品使头发柔顺的特性,草绿色包装给人以青春美的感受,“含丝质润发素,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柔顺飘逸”的广告语加上少女甩动丝般头发的画面,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用杏黄色包装的“潘婷”,给人营养丰富的感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原B5,能由发根渗透至发梢,补充养分,使头发健康、亮泽”的广告语,更使消费者深信“潘婷”的营养个性。

三、发展趋势

国内外对宝洁公司的研究呈现出传播和营销两者整合与互动的趋势。但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发展,在未来对宝洁公司的研究,将呈现出将传播和营销两个角度整合为一的研究趋势,以及传播要素和营销策略两者的互动作用的研究趋势。

实际上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是导入传播概念。传播不等于广告,传播是广告的延伸。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是面对市场的“立体传播”和“整合传播”。整合营销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声音说话”,即用多样化的传播行销手段,向消费者传递同一诉求;由于消费者“听见的是一种声音”,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接受企业所传播的信息,准确辨认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有助于实现传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相对低成本的投入产出高效益。

在当今信息爆炸、媒体泛滥,商品趋于同质化和消费市场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整合营销传播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概念和策略。

四、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宝洁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的研究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大多研究都只停留在单一角度的研究(传播角度或营销角度),诸如《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研究》、《海飞丝的品牌传播策略及其启示》、《论宝洁营销策略之——优良产品与优质广告》等等,并没有将两者整合起来。而一个成功的企业论其成功的因素一定是多方面整合而成的,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品牌传播与营销高度吻合;以统一的品牌价值观为导向,传播和营销互为映衬,互相烘托。营销手段以传播效果为基础,传播以营销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牌传播与营销的原点性诉求明显等等这些角度都是目前国内外对宝洁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的一个空白。

我所进行的研究即宝洁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刚好能够弥补这一空白。这也使得我的研究更加有意义。

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和挖掘宝洁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为我国企业管理者带来一定的思考,为我国企业成功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onESchultz.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MaybeDefinitionIsinthePointofView[M].MarketingNews,January18,1993:pp.17

[2]TomDuncanandSandraE.Moriarty.Acommunication-BasedModelforManagingRelationships[J].JournalofMarketing,April1988,62,(2):pp.1-13

[3]AdrienneWardFawcett.IntegratedMarketing—MarketersConvinced:Itstimehasarrived[J].JournalofAdvertisingAge,Noverber6,1993:pp.S1-2

[4]TomasR.Duncan.ToFathomIntegratedMarketing,Dive[J].JournalofAdvertisingAge,Ocober11,1993,pp.18

[5]RichardP.Bagozzi.MarketingasExchang[J].JournalofMarketing39,October1975,pp.32-39

[6]彭忠华.从IMC到整合营销的分析及发展逻辑[J].商业研究,2005,322:44-47.

[7]张劲松.谈谈多品牌战略以宝洁公司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1:23-28

[8]刘艳良.宝洁品牌策略对我国同类行业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19:22-25

[9]贺芳.宝洁公司的多品牌营销[D].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8.9

[10]克莱夫巴德.宝洁品牌攻略[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0

[11]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2]申光龙.整合营销传播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13]马宁.宝洁与联合利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邹起寿.海飞丝的品牌传播策略及其启示[J].企业活力-企业案例,2007.6:27-29

[15]郭鹏辉.宝洁公司的品牌战略[J].现代商业.2007-12:95-96

[16]刘建永.论宝洁公司中国本土品牌“润妍”之陨落[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2005.5

[17]孙选中,李培.宝洁公司营销渠道冲突管理透视[J].企业经济,2007.6:5-8

[18]王芳.浅析宝洁公司在华发展经验[J].商业研究,2001.1:8-10

第5篇

    【关键词】品牌延伸 基本准则 延伸方式

    品牌策略可分为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和品牌延伸这四种,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品牌延伸就属于是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新产品的过程。

    一、品牌延伸决策的涵义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借助成功的品牌扩大品牌所涵盖的产品组合,利用成功品牌的声誉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品牌延伸是指借助于现有成功的产品品牌,使之产生与其技术领域或形象相接近的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品牌延伸是指企业推出与原有品牌技术领域关联松散的产品的行为。

    1.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的显着优点

    (1)一个受人注意的好品牌能使新产品立刻被市场认识和较容易地被接受。

    (2)利用成功的品牌声誉可以节省促销费用,分销渠道也容易开拓。

    (3)如果品牌延伸获得成功,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和企业声誉。众所周知,娃哈哈在食品饮料产品上的成功,是基于当年成功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品牌延伸。

    2.品牌延伸也有风险

    (1)如果将着名品牌延伸使用到与其形象、特征不相吻合,不相接近的产品领域,则可能有损原品牌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2)如果原产品和品牌扩展产品之间在资源、技术方面不存在关联性或不具有互补性,则推出的新产品可能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总之,品牌延伸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使企业大受裨益,使用不当,则可能使企业深受其伤,因此,作为企业决策者在使用品牌延伸战略的时候切忌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能成功的实施品牌延伸策略,企业还应注意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和延伸方式。

    二、品牌延伸的基本准则

    由品牌延伸的定义可知,延伸的基本前提是核心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伸的目的是借助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光环产生“晕轮效应”。所以,品牌向何处延伸取决于消费者对核心品牌已有的认知。实施品牌延伸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正确选择时机。成功使用品牌延伸决策的企业一般是从单个产品的成功销售做起的,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得到市场认可后,才可以慢慢进行品牌延伸,即它的母品牌形象必须是很成功的,所以延伸的品牌应较晚推出。

    2.有相同的服务系统。即企业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上应对品牌延伸有所帮助。例如海尔的冰箱、冰柜、空调等都是同一销售渠道,而且这些产品有相同的服务系统,为消费者消除了一切后顾之忧。

    3.专业知识或专业技术具有可移植性或联结性。在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在新的业务领域是否也是可以信赖的,就要求企业在生产新产品时应和原品牌之间有相似之处。即产品之间有技术专业的连结。

    4.新老产品有彼此共享的利益点。企业要品牌延伸必须知道目标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有多品牌的需求。例如鳄鱼、华伦天奴等知名品牌就拥有包括西装、领带、皮带、背包甚至眼镜等在内的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高档品甚至是奢侈品;都能够提供一个共同的效用,那就是都是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5.延伸产品的形象与企业品牌形象相似。品牌犹如橡皮筋,越延伸就可能变得越疲软,结果往往会导致品牌的个性淡化,给企业带来品牌危机。因此品牌延伸就需要定位准确,在形象使用者方面,也应有相同之处。例如金利来是一个成功的服饰品牌,其品牌的定位是产品的使用者及品牌的象征意义而非功能意义,金利来容易延伸到男式产品,但不易延伸到女式产品。

    6.迅速提升延伸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延伸要成功地推广新产品,存在着消费者对品牌麾下产品的认知与联想主要集中于原有产品的障碍。比如海信是靠彩电打响品牌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广告火力,空调推广了很久消费者提及空调时能联想到海信品牌的很少。

    此外,品牌延伸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格局、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企业的财力与品牌推广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品牌核心价值与产品关联度的把握。

    三、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方式

    品牌延伸战略并非有百利无害,企业实行品牌延伸战略要冒不小的风险。既然品牌延伸策略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那么如何才能规避品牌延伸策略的风险,大力发挥品牌延伸的功能。在采取品牌延伸行动之前,企业或品牌管理者应该先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这一行动带来的回报是否值得去冒这个风险,机会有多大?

    (2)品牌在新市场中应当保持它现有的市场位置,还是给品牌重新定位更好?

    (3)品牌延伸是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以上问题搞清楚后,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一般而言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

    其一,单一品牌策略。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可以充分借助于老产品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容易形成品牌的规模经济效益,便于发展规模品牌效应,可以节省广告支出,有利于品牌的市场扩张。但是单一品牌策略也存在品牌个性不鲜明,容易造成品牌形象混乱的问题。只有当延伸产品与企业核心产品的特性关联紧密,即产品之间在形象定位、目标顾客、品质、渠道及满足利益等方面相似时,才宜采用此策略。

    其二,多品牌策略。随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单一品牌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它会为企业通过品牌延伸逐渐向其他领域进军设置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所以企业应考虑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不但可以克服单一品牌个性不鲜明,难以实施品牌管理的缺点,还可以借助多品牌策略改变商品的品质形象,防止品牌淡化,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多品牌策略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比如它需要企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品牌管理,因此多品牌策略一般较多的被大型公司采用。

    四、结束语

    在国际间品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壮大自身实力,品牌延伸策略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122-150.

    [2]白光.品牌资本运营通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148-200.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一、品牌策略课程设计展示

1.紧随社会焦点,趣味案例导新知――百胜“叼走”小肥羊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一张温柔可爱的卡通“小肥羊”,待学生了解并喜欢上这只微笑的小肥羊后,教师告诉大家它不再是我们的民族品牌,百胜“叼走”了小肥羊。这时学生不仅感受到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情感,也都因可惜而纷纷叹息,而且对“百胜”这个陌生词语产生了一丝神秘感。在学生满是疑问与叹息时,教师揭开“百胜”的神秘面纱,该集团旗下的品牌有“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东方既白”“必胜宅急送”当然现在还包括了“小肥羊”。学生此刻如拨云见雾,豁然开朗,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该案例的引入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时效性。百胜收购小肥羊消息与品牌策略课程的讲授相距不到一个月,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二是趣味性。小肥羊的卡通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美味火锅,广受欢迎。三是神秘感。学生对百胜及其旗下品牌的认识存在巨大反差,在揭开百胜是“何方神圣”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渴望。四是关联性。在本环节教师穿插复习了品牌种类和STP战略,同时引导出品牌归属策略中的自有品牌策略及其两种来源,可谓温故而知新。

2.彰显本土特色,身边案例引深思――从台州品牌到中国创造

接着,教师引入学生熟悉的本土超市品牌――三江,全面学习品牌归属策略。

该案例的选取与实施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本土化。 三江超市是学生非常熟悉并经常出入的本土企业。案例选取贴近生活,在看似简单的情境中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二是系统性。在练习巩固第一种策略的同时,引出第二、三种策略,循序渐进,而且在同一情境中对比鲜明,有利于学生清晰掌握。三是启发性。案例中永宁日用化学品厂作为“贴牌生产”的代表,反映了我国品牌发展的现状。通过对贴牌生产的讨论,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3.综合古今中外,经典案例拓视野――国内品牌与国际名牌的交融

关于品牌统分策略的学习,教师引入宝洁、李宁、可口可乐、海尔、白猫、科龙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

在本环节易出现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如下:一是学生知识面较窄,有些问题无法作答,如可口可乐公司应用的是个别品牌策略,对此,教师在揭晓答案时借助图片展示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及品牌,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解答。二是企业常用的品牌统分策略种类较多,学生初次学习时接受难度较大,甚至会觉得眼花缭乱,于是教师采用变色以及动画效果清晰展示正确结果。三是由于提炼能力的欠缺,学生无法准确地从众多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中归纳出重要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揭晓答案后,进行一个简单归纳,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组案例达到以下目的:一是直观性。列举实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主体性。通过小组竞答,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增强责任心荣誉感,也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与求胜愿望,体现了主体主导、求异求优、成功激励的教学原则。

4.树立危机意识,失败案例取教训――米老鼠如何“逃出”冠生园

教师通过讲述“米老鼠逃出冠生园”引导学生学习品牌保护策略。首先结合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冠生园有哪些产品吗?学生思考:冠生园蜂蜜产品叫“冠生园”,奶糖叫“大白兔”,这是哪种品牌统分策略?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冠生园奶糖产品还有一个品牌――米老鼠(介绍偌大的“冠生园”没能关住小小“米老鼠”的故事)。

介绍失败案例意义在于:一是巩固性。分析冠生园品牌统分策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二是经营观。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引起学生加强品牌保护的欲望和共鸣,增强学生的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

5.理论联系实际,实战案例显水平――从“纸上谈兵”到“真枪实弹”

为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在课中设置了“小试牛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三九集团和派克钢笔失败的案例的分析,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说“小试牛刀”是“纸上谈兵”,那么小结作业中“分析吉利集团品牌策略”则是“真枪实弹”。吉利集团拥有吉利豪情、美人豹、自由舰、熊猫、沃尔沃等多个品牌的轿车,而且收购沃尔沃也是近两年发生的成功案例。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吉利集团,对其经营观、品牌观进行实地了解,学生在轻松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亲身感受了品牌策略的系统性、重要性。

二、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备好课是高质量案例教学的前提

备课时需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注重分析教材,系统地把握各知识点,合理地安排有针对性的案例;二是选用案例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现状,学习态度及其个人兴趣、爱好等,教师要“投其所好”,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三是在案例教学实施计划上要统筹兼顾,注意各案例的前期准备、组织程序、实施方法以及人员、时间和地点的安排等。

2.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高质量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演员”,教师要成为轻松驾驭课堂的“导演”。在讨论过程中,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少灌输,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堂评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予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切身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

3.编好“剧本”――案例库是高质量案例教学的基础

(1)营销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等教研活动,与同行广泛探讨,提高案例教学的设计水平。

(2)中职教师可与企业“结对子”,深入地方企业,本土化案例的加盟使案例库更具特色和针对性。

(3)中职学校可寻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多渠道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4)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来校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到企业继续深造。

(5)案例教学就像导演一部电影,生动有趣的媒介不可缺少。充分利用PPT、图片、自定义动画、视频等手段,才能使案例有个性、有魅力。

总之,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具有实战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并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做好知识储备和意识铺垫,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编写案例时,多管齐下;选取案例时,以学生基础决定案例难易度,以学生关注决定案例趣味性,以社会热点决定案例时效性;实施案例时,教师做好导演,使学生身在学校心系社会,让案例教学成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张朝辉等.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于秀芝.案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6).

第7篇

关键词:双汇;品牌;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双汇集团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以及国外竞争对手的威胁和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等各种问题。双汇必须制定明确的品牌策略,以确保能够成为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良性发展的企业,一个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以双汇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双汇火腿肠品牌策略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方法。

一、双汇火腿肠品牌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品牌形象的塑造

双汇火腿肠欠缺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力塑造。一直以来,双汇火腿肠都在使用双汇集团所持有的双汇商标,这一商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产品商标,由该商标所塑造的良好品牌形象较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产品形象和生产企业形象。双汇火腿肠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推出适宜自己的广告方案和公关推广计划。但实际上双汇火腿肠仅凭借双汇集团对外统一的广告和各种宣传活动维持市场关注度,基本上没有针对自身的、高等级的、独立的公关推广和广告。这样的策略不可避免的致使消费者对双汇火腿肠的关注度忠诚度下降,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如今,浪费了将己有的优良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展、延伸和升华的机会。

(二)宣传力度不够

其具体缺陷是:宣传渠道方面,没有考虑到企业所运用的宣传渠道的辐射死角。比如部分消费者不爱看报读书,通过报刊杂志宣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宣传内容方面,没有注意到受众的真正需要,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在宣传双汇集团的发展会议和内部事务,有关集团本身发展的新闻宣传过多,没有充分宣传企业产品;宣传方法方面,没有注意目标消费者在消费水平、饮食习惯上面的差异,无论是低消费顾客,还是高消费顾客,采用了近乎相同的宣鞣椒ǎ没有注重宣传成效,只求宣传过程;缺少宣传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次次如此,年年如此,缺乏吸引力和新气象;宣传时间方面过于集中,要么不声不响,要么大战旗鼓各种宣传活动扎堆举行风风火,没有真正做到持续性的,有规律的定期举行宣传。

(三)危机处理欠缺

双汇是我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曾经多次被评为我国名牌产品、国家级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国家质量免检产品。此次事件发生后,让社会大众不能接受的是,双汇集团的相关发言人并没有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居然还一再地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申辩,试图把责任推到上游生猪养殖的源头以及政府监管不力,不过这一招的效果并不是很大,直到最后在面对社会公众的更加强烈的质问和司法介入的情况下,双汇集团才勉强承认了济源分公司有健美猪流入的事实,然后才公开表态,要求其牵涉到此次“瘦肉精事件”的子公司及时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肉制止品,并在政府的监管下对问题肉制品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最后使用了一招弃车保帅的作法,处罚了济源分公司的负责人,济源全厂停产整顿。

二、双汇火腿肠品牌策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品牌包装

在产品包装方面,加快产品包装的标准化工作进程。双汇火腿肠须将卫生、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引入包装的产品制造、原料选择、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中,使双汇火腿肠的包装安全能够有足够科学的技术保障。为跟上视频包装产业不断更新换代的步伐,致力于研发绿色环保的品牌食品包装。确保接触材料以及肉类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标准,严格执行限制添加使用的材料的用量,进一步加强添加剂方面的管理。

(二)加强品牌推广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货也得勤吃喝”。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广告宣传,所以广告宣传在双汇火腿肠的品牌营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如著名广告学家奥格威所说:“每一个广告都应看作是对品牌印象的长期投资。”所以一定要对品牌进行更多的广告宣传。

做广告时,要了解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继而再通过广告等方式来美化和宣传自己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看准市场找到相应的卖点。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把握机会制作相对应的广告。除此之外广告的投放一定要连续进行,最不明智的就是一个广告播放了一段时间由于效果不好就决定停播。所以,广告一定要持续性投放,随意的停播会引起消费者不必要的猜测,从而给企业和品牌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双汇人应致力于打造打动人心的广告,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汇火腿肠更加的走近全国人民的生活中去。

(三)以质量管理重塑优质品牌

双汇作为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领先企业,率先推出卖品牌的概念,第一个在央视黄金时段放入自己的品牌广告成为大众最熟知的肉类品牌。在这之后,双汇通过多种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了自身的品牌曝光率,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赞助各类体育赛事,使自身的竞争力得以提高。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双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质量提高品牌更是硬拳头。第一,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分别是:企业定位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发展模式由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产品结构由高中低档全覆盖向中高档转变。第二,继续加快和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研发,如火腿肠制品要强力推进新产品,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产品的销售,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加强推广不同的产品。对接市场,实现终端突破等。第三,推行“日配月结”制度,加强采购创新管理。通过控资源、整合采购网络,降成本,保供应,应对成本上涨压力,防通胀。

参考文献:

[1]鲁津,栗雨楠.形象修复理论在企业危机传播中的应用――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

[2]叶茂中,顾小君.品牌・品牌形象・形象载体[J].企业研究,1998.

[3]李羡筠.瘦肉精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

[4]刘琳琳.浅析中l国企业强势品牌的塑造[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第8篇

1 品牌与品牌营销相关理论

随着煤炭产品的同质化,产品已不再是企业竞争中的惟一因素,建立品牌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煤炭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品牌正在受到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意味着一种产品具有先进的科学的标准、可靠的质量和优良的服务。品牌同时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的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好品牌是企业形象和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品牌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性,具体表现在:(1)品牌具有差异性,虽然品牌的内涵现在已经大大增加,但是作为区别的标志,品牌的差异性特点是永存的;(2)品牌具有增值性,品牌可以带来超过产品实际价值的附加价值;(3)品牌具有延展性,品牌可使其优势延伸到其它产品和服务领域。

1.1 品牌的定义

现代营销学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的价值印象或特征,是消费者对品牌能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的一种价值特征,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的价值指标。一个优异的品牌可表达如下六个方面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基础。

一个企业之所以需要品牌,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由于商品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的不断推出以及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本身商品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具备凭借感观来判断产品好坏的条件,所以品牌就成为消费者找到能够代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商品最重要的工具。

1.2 品牌营销的定义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和产品经销商对决定品牌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投入,使品牌成为对市场有较大控制能力及对竞争对手有较强影响作用的工具。

(1)品牌营销的基础:建立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基础之上的品牌定位;

(2)品牌营销体系的核心是消费者;

(3)产品、渠道和价格是品牌营销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4)以整合营销传播为指导进行营销沟通。

2 国内煤炭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既然在今天的竞争中,品牌非常重要,那么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品牌营销的现状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管理思想与操作体系上还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2.1 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尽管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谈论着品牌,但是,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把品牌作为销售工具,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考虑。企业存在的三个现象,让我们感到品牌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

第一,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品牌目标。产品的销售量是每个企业的硬指标,是每一个销售公司经理和销售人员的核心目标,但是品牌战略和品牌的标准,几乎没有任何的检查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更没有作为目标,清晰地提出来。

第二,对品牌的投入明显不够。

第三,没有以品牌战略和品牌价值标准为核心,这决定策略的取舍。

2.2 品牌策略比较零散

尽管品牌战略提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发现各个企业基本上没有很完善系统的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本身是高度零散化的,没有一个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没有一个确定的能够长期执行的品牌战略。而在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上,绝大数成功品牌,主要是依靠一个持续稳定的塑造品牌的某一个关键价值点,而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才形成品牌价值特征的。

2.3 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

实践上存在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一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品牌个性或价值;另外一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的特征。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企业导向的层次上,没有的品牌价值特征的清晰的设计,往往总是愿意用广告词,或者所谓的广告语的替代品牌的价值特征。

3 国内煤炭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探析

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阵痛之后,未来中国煤炭产品将何去何从,如何来提高产品销量。为此,我们必须制定出符合国内现状的品牌营销策略。

3.1 以消费者作为品牌营销工作的中心

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品牌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在消费者心目中,品牌不仅代表着产品的品质,还可以是一种仪式,一种偶像,一种社会地位,或一位关怀自己的朋友,因而成为人们直接的消费对象。营销学理论的纵深发展过程,就是对消费者不断关注的过程,其中导致“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的一个根本性、标志性的转变,就是从4PS向4CS的转变。如图1所示:

4Cs营销理论的确立真正奠定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传播理论基础,也正式宣告了“消费者导向”时代的到来。所以,目前国内汽车品牌营销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以消费者作为品牌营销工作的中心。

3.2 打造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