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2 16:5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物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让高效课堂成为教学主阵地
1.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所授内容进行有效的备课。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的解析,准确把握众多教材编写专家的意图,并以此进行教材的加工,一切以降低理解难度使之简单明了为目的。现行的新教材对原来的教材在章节数量上进行了压缩,但是实质内容并没有相应地减少,这一点可以从现行新教材的页码上看出来。基于这一点,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充分深挖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我的理解看来,如果知识的理解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就相应地降低了,自然花费在学习新知的时间上也会有相应减少,效率也就提高了。
2.为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亦可将某一部分学生的探究内容提前放置在课前进行,以课前预习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但是这里所说的预习绝不能仅仅是对课文的阅读,而应该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来完成某项具体的、清晰而明确的、简单易行的探究活动。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应当能够把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布置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完成,亦有兴趣完成。例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小区或生活的校园等环境进行独立调查,通过多种途径自己探索生物的名称、生活环境等,并拍摄照片形成调查报告;又如,在学习《植株的生长》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根尖结构,了解到根的生长;再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参考课本插图对某种植物的花进行解剖来了解花的结构。如此一来,就能够将一些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在进入课堂之前提前获得,并且会大大地减轻课堂的负担和压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3.在老师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成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兴奋、激动、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而这又恰好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是学生的兴趣在哪里呢?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兴趣来源于乐趣,无论这种乐趣是来自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抑或是直接来自于教师本身。初中生物学所包含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也不可能让所有初中学生对全部的知识内容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稍显枯燥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在教学的方式上别出心裁。教学也是一门充满时代气息的表演艺术,而这种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或者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够有一些紧跟潮流的幽默,抑或稍夸张的言辞、肢体动作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作为教师来说又何乐的不为呢?
4.课后作业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也可以适当地做出一些改变。绝大部分的课后习题都是在已有的思维限定中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形式作为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的方式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却不宜太多地挤占学生课后的时间。新教材着重强调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延续性,那么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该要有更多种的途径和方式来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二、坚持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色
1.新教材内的探究实验能开设的尽量开设或者创造条件来开设,实在开不了的实验也尽量进行演示。脱离了实验教学的生物学教学是不完整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实验探究中获得或者说验证得来的。如果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欠缺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学生脱离学校之后,知识的获取都将是自身不断探究所得,因此探究的能力尤为重要。这样一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应当尽量满足学生正常的实验探究欲望。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 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课程渗透;生命观;应用策略
生命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衍生、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生命教育融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有助于开展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1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利用生命教育创新生物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和标准,生命教育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生物教材内容一直在不断丰富、更新和变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满足学生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的双重需要。全新的初中生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可以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分析,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生命教育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以初中生物教材为中心,教师需充分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密切关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学习技巧、能力,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2]。
1.2利用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帮助学生就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进行详细、全面、深入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感,拉近学生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自主性,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展开。
1.3利用生命教育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对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观念,教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的信心[3]。生命教育的展开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初中生物教学观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只关注学生成绩,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仍有一些初中学校对生物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内容没有投入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其他文化课分数而直接或间接地忽略了生物教学,“占课”现象频有发生,使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了解不够,更是限制了生命教育的遍及和发展。
2.2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守旧
生物教学课堂绝大多数仍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大部分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导致初中生物课堂局限于教材,形成了死板、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失去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的初中生物教学,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魅力,对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阻碍。
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3.1通过生命教育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生物日常教学中,需要时刻注意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充分探寻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评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更是陪伴者和同行者,需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生命教育教学方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需要持续性和多学科协同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生命观念。
3.2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孕育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也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起点。从孕育生命这一角度来看,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接触生命并认识生命[5]。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认识生物”这部分内容中含有大量关于生命的知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由浅入深地为学生介绍生命,加深学生对于“人”的认识、对于“生物圈”的认识,在拓展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与生命教育联系在一起。在“认识生物”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人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生物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构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在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思索。
3.3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在学生以后的终身性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接触世界、走进世界。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进而更好地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探索和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被子植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喜欢花儿吗?由此引出植物开花需要的条件,然后上升到学生的实际行为,让学生们明白随意践踏植物、攀折植物等不良行为背后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被子植物,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被子植物的良性循环中感悟到生命的含义,进而规范自身的行为,学会珍惜、关心和爱护生命,以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4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延伸生命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加强对“保护生命”意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们明白生命既具有独立性,生命与生命之间又具有共存性,生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充分引入生命教育。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对象“生态系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围存在的生态系统,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引导各个小组就“生态系统中存在的某个环节如果遭到破坏,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之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生态系统和生命的认识,促使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延伸和扩展生命教育,激发学生形成保护生命的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就比较重要,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好奇心方面比较强,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进行实施创新策略。
1初中生物创新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性格特点上比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实施教学方式的创新。仅此你挂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潜力,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一情况下,老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及时的转变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实施教学,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欲望,以此在课堂的学校效率上进行提升。第二,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强化,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实施自主实验探究来对其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初中生物的教材中有很多能够进行实验操作的内容,老师就要抓住教学的重点进行应用设计,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有利条件。只有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注重培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第三,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进行强化,这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调动就比较有利。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图片以及音视频等技术,所以对呈现课本中的静态知识有着动态化的作用,方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习到关于基因的内容时,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将抽象化的内容进行动态化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形象化的对基因的合成以及和人的关系有详细的了解。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学形势发展下,加强初中的生物教学的创新就比较重要。通过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转变,以及在教学的方式手段上进行转变,就能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氛围的优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此次主要从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策略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实际的教学效果的良好呈现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为我国初中生物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生物学的各项原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在教学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在更加轻松和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而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探索,使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属于理科学科,其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难以有效理解,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加直观的生物知识。另外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科学和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就能够使学生也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取更加科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和对自然的敬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设计实验情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生物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手段,而就是想要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验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最简单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在该实验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验情境,为学生准备几块馒头,让学生将馒头分为几部分进行分别的对照实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一块馒头咀嚼,更加直观地感受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这样更加灵活和生活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实验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以实验目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对实验目的进行拓展,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使整个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选择一盆绿色植物,将植物的叶片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实验组的叶片外部包裹一层不透光的黑布,在24小时之后揭开观察叶片之间的不同,而在该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进行规划,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完善实验教学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比较简单,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生物知识相对比较浅显,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也不多,但是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索更多的生物相关知识和原理,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兴趣
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力推崇,而这些教学方法都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主动学习原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等。在中考当中,生物学所占的比例很小,和语数外学科相比,很多学生较为忽视生物学科。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对生活情境的模拟可以增强生物课堂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学《人体内物质的传输———血管》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充当手臂受伤流血的病人,选择一名学生则扮演医生。学生在为教师进行包扎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这样做的原因讲述出来,并以学生的叙述内容为基础,提出疑问:“血管的种类有哪些?止血的部位和血管的种类是否有关系?”以此将课题引出。又如学习“生态系统”一课,学生分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体验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又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启发。
二、借助问题设计,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通过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若是没有问题情境,那么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就不可能得到激发。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问题使学生的探索欲得到激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同时还能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提高。例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授本节知识前,向学生提问:“一对夫妇的眼睛都是双眼皮,但是他们的儿子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怎样解释近亲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通过设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分析和比较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对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结尾处设置问题情境,以此对课程进行总结、延伸知识并为下一节内容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传粉的作用是什么?植物将开花和传粉完成之后是否就能结出果实?”以此为下一节课中的“受精”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和“血液循环”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和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有关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以颜色的变化、连续或片断的动画、静态图像等手段,将血液循环过程中对层次和多侧面的连续变化形象的模拟出来。又如:在学习“保护碧水蓝天”一课的内容时,利用网络资源,播放我国现代风能、水能、潮汐的发展状况,通过视野的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到相关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四、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生物学科中实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都是立足于实验获得的。因此,生物实验是生物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和学生的求异、求动和求新的心理相符合,可以使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以此有机联系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纸盒中对其进行饲养,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对各个发育时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将其记录下来;在对“蝗虫”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水中将一只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另一只将尾部浸入水中,观察哪只先死亡,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探究欲得以调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了。
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十分有利,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此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相顺应,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君.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7,(03):221-222.
[2]张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4,(29):112.
(一)课堂实验
由于其并没有涉及到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只是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实验的手法进行再现与重点强调。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堂实验中,学生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种子萌发的现象,这一实验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感悟。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科学分组,把一个实验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与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对比,通过小组合作与比较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分组实验中,各小组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得到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再把其各自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实验结果。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指导。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如在“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发豆芽”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二、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一方面,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实验准确率,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应全面吃透教材,把教材与课程标准间的相关实验要求进行全面解读,再根据学生目前的操作水平,进行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而达到实验过程操作明确无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过程,再来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差异,最终找出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因素。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其完成的实验数据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但在实验数据结果出来后,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各自不同的操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最终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最大因素是“震荡”,也就是淀粉与唾液的混合性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分析与总结,体会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目标。
(二)实验体现生活性,生活化拓展实验全面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96-02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缺少了实验部分,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而“行”却是其核心,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