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缺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4 14:43: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缺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传统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第1篇

关键词:生活管理 能力 教育

生活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教育性,即生活的育人功能。生活管理的理论依据应以教育学、心理学、少年儿童发展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为依据,从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出发,去寻找管理的理想途径和最佳效果。学校在学生的生活管理中,有着成熟、独特而有效的管理方法。我在生活管理实践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中学生生活自主管理能力包括那些呢?具体说来,中学生能做到自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事务,搞好自我服务,初步处理好个人与环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帮助做,集体的事大家做。“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规定的事”,形成较好的就餐、就寝、卫生习惯。具备健康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态,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中学生还应具有较强的自理、自立、自强意识,有较好的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能独立在新环境中生活学习。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已逐步内化成学生浅在素质。有健康心理,初步学会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生活指导老师(班主任),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宿舍,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生活的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在实践中,我通过告诉学生自己是宿舍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宿舍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以前,每周的《中学生生活管情况报告书》都是由老师和宿舍管理员填写,学生一般是不参与的,但我为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每周的《中学生生活管情况报告书》都让学生自己填写,让他们对自己一周在校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且要求在对自我评价时找出表现好与差的项目,并在相对应的项目中写出优点缺点。刚开始的时候,同学还不习惯,有的同学对20项评价项目全都打“优”,或者随意乱填,应付了事。但在老师耐心帮助下,绝大部分同学转变了观念,能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自评,真诚地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自己的问题能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这样一来,每月的《中学生生活管情况报告书》不再是流于形式的一件事了,上面有许许多多同学们的真诚话语,比如,我不太懂得均衡饮食,我的时间观念不强,我睡觉睡不好等,既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观念,又便于老师和家长掌握孩子的生活情况,家长们十分认同这一做法。

二、改变宿舍管理模式,引入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刚开始的时候,我大多事无巨细,一统到底,形成了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即使宿舍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如何把宿舍管理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对此,我作了很多的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我在班级设立“免检宿舍”。“免检宿舍”一切管理权给予学生自己,老师只是适当加以抽查。同学听了以后,积极性十分高涨,都想成为“免检宿舍”。

首先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些宿舍免检条例,如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做到按时就寝,按时进、出宿舍;主动将自己的内务做到规范化;主动做好个人卫生、自觉爱护公共环境;主动做好人好事、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活泼开朗,把握分寸,在同学交往中做到自重、自爱。做到这些,则为“免检宿舍”。

为了让学生自觉遵守以上条例,我们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如:“免检宿舍”的同学可以提出这段时间的需要(主要是为做得更好的一些需要);奖励“免检宿舍”同学生活管理分5分等等。但“免检宿舍”一旦在抽查中有某方面不合格现象,则双倍地扣生活管理分。

开学的第一个月,通过考核,真正达到免检的宿舍只有三个。我及时地兑现了奖励,在集合时大力表扬“免检宿舍”的同学,并提倡同学们自己申报争做免检宿舍。同学们看到“免检宿舍”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表彰,一个个宿舍都跃跃欲试,自愿报名,他们自我控制、互相督促,第二个月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主动来报名争做免检的宿舍就有六个。这样,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管理也轻松多了。想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光凭物质的奖励是达不到的。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就拿上学期410宿舍的同学来说吧,她们都是“性格懒散型”的学生,做事不主动积极,没有纪律观念。她们的内务、卫生、两睡都要老师提醒、督促,有时甚至做内务还要老师手把手地教,同学们称410宿舍为“扣分专业户”。为了培养她们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被动做事、被迫遵守纪律,变为主动做好自己的事务、主动遵守纪律,我耐心地做她们的思想工作,还分别将她们安排到优秀宿舍去住,让表现好的学生带动生活散漫的学生,让表现差的学生能主动意识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教育下,在优秀同学的带动下,她们意识到自己生活上的习惯与他人的差距。一段时间后,原?410宿舍的同学都又回到了410房间,并主动找到老师:“我们也想报名争做免检宿舍。”

“免检宿舍”的管理模式,很好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免检宿舍”中的竞争机制,危机与合作意识有效地提高了生活部生活管理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老师撒手不管,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支脑筋,想办法,根据宿舍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主管理的工作。

在实践中,宿舍干部在管理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老师及时指导,同时,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都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方案。通过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2篇

关键词:学生;教育;培养;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24-01

欣赏教育源自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欣赏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个聋人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在他的《欣赏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领略了欣赏的力量,开始实践这种教育观――欣赏教育!这种教育观使我和学生成了朋友,也使我领略到教育的无限趣味。回顾以往的工作,我往往"恨铁不成钢",对学生们多的是挑剔,是苛求,而少的是欣赏,是赞美。所以,我在爱他们的同时也会有点严厉,所有他们一直和我在一起,同时又有点躲着我。而今在欣赏教育的过程中,我一直表扬我的学生,让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才会增加。当学生的自信心增加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努力的拼搏。发展更多的潜在能力。

有句话说的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要想使班级变得优秀,必须一步步的进行改变,并且需要时间,老师若是想操之过急,一个学期或者两个月甚至一个月就使自己的班级变得非常优秀是不可能的。老师需要花费至少一年的时间来使班级得到进步,但是一个学期还是能看得到成效的。老师通过欣赏学生来给予学生自信心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还需要不同的办法。现在对下列几点欣赏办法进行浅析。

1 寻找闪光点

"赤道的高山上有积雪,寒带的冰源里有温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自己的特长,只是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绩要求非常高,但是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却很低。所有有些同学没有全面发展起来,现在每个班上都会看到很多学生他们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但是在体育方面却非常突出,也有部分同学擅长美术和音乐,如果他们没有调皮捣蛋我们可以通过"寻找闪光点"的方法来激励他们。

我们抓住这些优点对同学进行表扬,在学校举行体育比赛的时候,我们可以派体育特长生进行比赛,无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应该对他们进行表扬,应该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很棒的,即使没有得到名词也为我们的班级争光。美术、音乐方面的特长生也可以参加学校的"周年庆"、"文艺比赛"来得到自己的认可,即使没有得到名次,他们也是很棒的。

通过上述办法,可以使特长生并且没有调皮捣蛋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存在和闪光点,更够自我欣赏和班级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欣赏。

2 谈心

谈心这点我们可以用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学生调皮捣蛋并不是学生的本质坏,而是他们的家庭或者教育出现了问题。学生调皮捣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被人喜欢和了解,所有才会调皮捣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而这些同学都是家里情况出现了问题,例如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离婚,自己得到的关爱减少;父母矛盾突出等原因。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要告诉他们,老师其实也是很关心他们的,同时对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欣赏,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相信他们能够做一个好学生。

当这些学生得到实质性的关心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也是受人重视的,并且通过老师的经常鼓励,他们的信心也会不断加强,和老师的关系也会不断加强。在许多的新闻报道中均报道过学生将老师当做妈妈看待的事件。这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也为了给自己和老师争光,努力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升,这种结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棒的。

3 为后进生重塑形象

有些学生原本就有些自卑,这类学生性格大多内向,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和其他同学接触,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例如我班的学生程峰(人物名为化名)就是这种类型。总是自己弄自己的事情,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不关心,也不和同学往来。我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接近他和他交谈,当他上课忘了带书,我主动把我的教本给他。写字时握着他的手教她把写错的字改正。课间十分叫他一起和其他同学游戏玩耍。渐渐的,我发现程峰同学开朗了起来,中午休息时会到办公室找我读书。于是,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说:"王云,其实老师原来没有很好的去了解你,你能愿意和我谈谈心吗,例如你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在学习上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程峰同学很小声的说"我不知道我的优点是什么,我觉得我全身都是缺点。""不会啊,我现在就能列举出你的很多优点,你上课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早上再冷你从来都不会迟到,你还主动借学习用品给你的同桌。这些都是你的优点啊,其他缺点你也可以慢慢改,老师相信你可以改正过来的。"说着说着,程峰眼里出现了泪水,我又对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次之后我和他也了解过几次,现在程峰同学每次上次都会比以前认真,作业也按时交了(虽然完成得不是很好),我深信这样下去,他一定可以慢慢提高自己的成绩。

第3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教学;个性化教育

传统教育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理论一直被人们延用着。小学教学是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学生的启蒙者、引导者,不能只扮演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更要担任起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这一角色。以为枯燥的灌输不仅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还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老师要做知识的传输者,而不是垄断者、灌输者。因此,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一、何为“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和我国古时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一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特点、个性差异为依据,寻求适应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的关键就是要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有效的开展。

二、因材施教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它的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中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一教学理念为何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它将事物之间的差别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使得教学做到了针对性和可行性,尊重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使人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因此,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因材施教的实施是推动着教学改革发展必要条件。

三、如何因材施教

(一)热爱学生,坦诚相待

教学要从心做起,爱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主题。因此热爱学生,坦诚相待是因材施教实施的重要的条件之一。爱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有效方式,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尊重、信任、真诚、宽容融入教学,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智慧上的压抑等问题。只有用爱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时,教师要像严父一样教育学生,像慈母一样关怀学生,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进而使因材施教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多层次选优?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都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都是有差别的,这就导致了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是适应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实施多元化教学以满足学生全方面的智能开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实现自我认识,才能更好地达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三)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的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起到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精神都能充分表现出来,并得到应有的培植与发展。?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要用爱代替批评去引导学生,学生的缺点少了,优点自然也就多了,用赏识教育使每个学生发扬优点和发挥积极作用,改正缺点和克服消极因素,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注意培养,补充深化

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那个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学习目的,领会了学习的意义,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发奋。另外,教师要改变以往古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结构上优化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思想丰富教育的材料,优化教学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培养兴趣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充分了解每一关学生的喜好,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适合的条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某一个方面的技能技巧,使学生的兴趣建立在知识的厚实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补充所缺知识,使他们学有所成。

四、总结

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为主体作为主体思想,因此,教师在当今教育中,要胜任教师的主导重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体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习真正的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洪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七卷第3期.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慕课(MOOC);高校课程改革;课堂翻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48-02

一、研究背景

西方心理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的心理卫生运动。早期学校心理教育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育人员,主要由社会学科的教师兼职,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就业问题,发展起来的学校心理教育,逐渐开展珍视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上的培训。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重要,研究的视角从医学视角(矫正性)向教育视角(发展性)转化,从单纯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拓展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1]。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正式提出心育问题。1988年,燕国材教授、林崇德教授都提出了心理教育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的思想和观点。对心理教育体系的研究体现在体系要素的研究上,表现为对从心理教育的内涵和任务、心理教育的对象特点、心理教育的队伍建设、心理教育的机构建设等等零散方面进行研究。直到21世纪,在高校心理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后,学者针对目前心理教育所形成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且数量较少[2-4]。

在教育部于2001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一些高等学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所以,要充分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让在校生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产生兴趣,能主动地关注自身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

1.内容过于书本化。传统的高校心理教育往往是通过给学生指定教材,让学生强行记忆若干知识点,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照搬书本观点,与在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心理问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而且书本内容,往往比较滞后,与当前社会或环境里的热点问题,联系不紧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在课本中获取相应的答案,造成了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通过专业课本自我调节的状况。其次,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际脱节。在教材中,不只一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身修养,以解决如此心理问题”等等,都是理论上的教条,无法对学生面临的实际心理困惑,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疏通,往往导致学生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很熟悉,甚至可以记忆下来,但是仍旧无法实际解决心理困惑。

2.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上。老师在讲堂上,照搬书本上的各种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5]。在传统教育下,学生长期处于聆听授业老师讲解的模式,自然地也习惯了聆听―理解的唯一教学模式。在没有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的古代,“听讲”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是符合当时的教学实际的。但是在现今被高科技所充满的时代中,如果仍套用老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学生只能听取讲台上的老师对教材中的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释,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上的满堂灌,教学效果明显是不会太理想的。

3.学生兴趣弱。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身边相关的资讯,尤其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被暴露在各种信息的最前沿,各种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同的错误信息,也在不停地通过不同的媒介输送给学生。学生在对这种不健康的信息感到很新奇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其潜在的影响,势必在一定程度下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会在较长的时间推移中,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现象。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授课方式,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了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式地记忆若干所谓的重点和考点,枯燥而乏味,即使有兴趣了解某些心理健康知识,也将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负面影响,不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MOCC教学方式的优点

慕课(MOOC)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单调、学生兴趣不高等缺点。

1.内容更丰富。慕课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规模性大,信息量可远远大于传统方式下书本上的文字内容。例如在国外某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认知与图式关系研究》视频课中,在同一个房间中运用“艾姆之屋”原理,铺设不同高度的地板,两个身高基本一致的人分别站在房间的角落上,一人头顶天花板,另一人头上的天花板则高出其身高很多,这时观察者在房间的窗外观察两人的身高,均得出“身高显著不一样的”结论,即使房屋内的两人,对调位置,观察者也同样坚持该结论。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显示,观察者通过分析获得的结论,实际是在一定自身假设成立的条件下获得的,即“房屋中天花板和地板面是平行的,不会存在梯形高度的房间”,因此大脑和心理上的分析系统,受到感观作用及默认的假设条件,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该实验极大地丰富了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不再简单地从书本中进行认知,信息量也大。

2.形式更活泼。慕课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更加活泼,具有多样性。慕课一般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时间长度约10~20分钟的讲解,之后暂停并且给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努力回忆刚才讲解中的内容,通过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思考题。而且,知识点的讲解,往往都设置一个特定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该知识,而且,通过课堂翻转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刚才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增加自身对该内容的认知,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也充分相互间的交流。

3.学生参与性强。慕课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相对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授课模式,慕课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交流环节。通过实景案例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慕课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学习,而且还竭力创造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因此,学生可在第一时间将心中的疑惑向老师请教,尽量不留疑问的死角和真空。较传统的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消化吸收率也将大幅上升。

四、实施案例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受到各种不同方面的压力,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故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以建立正确的婚恋观为例,针对高校某班级学生以慕课方式进行授课。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首先通过引入某流行的以校园为背景的大学生情感方面的短片,也可是某电影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校园环境,融入教学中,通过观看,主动去思考。再以讨论的形式,充分地分析当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与婚恋有关的社会现象。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已完全地融入知识点教学,并通过提供的人机交互接口(试条件而定,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其他通讯设备如手机微信热点等)完成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让自身意识到将可能面对的心理问题。进入辅导环节后,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成长过程的各阶段中婚恋对人生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恋爱和社会道德间的关系,以及如果处理自身的情感问题等等。总之,授课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一起感悟成长,为正处于青春期中的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及时地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疏导心理问题,尽早走出心理阴影。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教学方式仍旧单一、内容枯燥等实际矛盾,因此课程中如何采用MOOC教学方式亟须进一步探索研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硬件条件和课程设置,可在某些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方式上的反馈,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只有这样,MOOC教学模式才能接地气,真正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地位,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并根据所学,适时调整自身心态,展现当代学子卓尔不群、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貌。

参考文献:

[1]焦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燕国材.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和谐变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在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我认为日常教学中还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引导,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更深一步是学生了解内容,加深印象的手段。多媒体是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产物,它教学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灵活性强,的确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它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一味的使用多媒体,因为它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由于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差别,在用现代教育媒体时,有利也有弊。传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而且还代表一种文化,传统的文化。华夏文明经过了5000年,而我们今天,不能以一时的方便,而就此丢掉5000年来凝聚的文明。对我们来说,运用现代的科技、现代的教育,可能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整个华夏国来说,将是一种耻辱,湮灭了一种传统文化,就是在精神上毁掉了一种文明。

首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在有限时间里把学生平时感到枯燥的知识,不易理解的社会焦点、热点等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脑等电教手段,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例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时,导入新课时插入一张幻灯片“小雅的故事”,让学生把故事看完,哦明白自己也在哪些方面存在依赖。但是我们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教学这所百花园中,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二者兼顾,具体选择哪种教学媒体,应视情况而定。

其次:可以把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成课堂训练与讨论,达到了讲与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学时间不变,而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刺激了学生的听和看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例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难点是“不能再有依赖”展开辩论会,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 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重点“自立与自主的关系”仍要用传统教学板书:什么是自立?什么是自主?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让学生更清楚这课的重点是什么。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学的两种手段,它们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与不足,谁也替代不了谁。我们不能一味的迷信多媒体而摒弃传统教学媒体,也不能因为担心多媒体喧宾夺主而束之高阁。

再次: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媒体各有其利弊。不能说“在教学设计中再没有选择传统教学媒体的必要”。至于我们教师上课时到底采用什么手段还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虽然多媒体课件有优点,但是也有缺点,比如课件一旦制成之后,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修改课件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即课件具有封闭性,而印刷材料、黑板、粉笔、实物模型、实物教具、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各有其利弊,在二者的使用上要科学、合理、综合的利用,让它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从课堂的板书及劳作中解放出来,又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更多的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恰当地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取舍问题,对于课程的内容适合,对学生的接受起积极意义,这样的媒体手段就是好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如果能把传统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使用,那就更好啊。实际上,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做的。

总之,以上几点足以证明传统教学媒体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产物,我们一定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让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要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思想品德课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第6篇

欣赏 学生 平等 宽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以欣赏。”何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欣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语言或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欣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激励,一种鼓励。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和一个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都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对于具有好强、爱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来说,则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更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把欣赏分给学生贵在平等

“欣赏”不仅仅是“爱”,是教师对学生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欣赏”的基础是平等,它的核心是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每个学生个体身上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尽可能放大学生在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爱,特别是让一些后进生能体会到在老师的眼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占据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获得一种平等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优点可以是微小的进步,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发言,即使是学生回答错了,也应难给予肯定的目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把欣赏分给学生贵在宽容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把学生分成好生和差生。那些好的学生经常会被教师表扬、称赞。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表扬的语言,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注意集中,教师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此刻的你有么有关注到那些差的学生呢?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其实也早已或多或少感悟到了关注后进生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对这些学生给予一些表扬,可是当这些学生再次出现了“冷场”,这时的你或许早已忘记了以前对他们地赞美之词,转而对他们奉送上了那些对于他们来讲早已耳孰能详的“话语”,于是,先前的努力又白白浪费了。久而久之,你的那些偶尔美好的赞美之词将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欣赏分给学生贵在宽容。其实,做到对那些后进的学生宽容,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做过教师的人都很清楚,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和帮助他们。这大概就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所说的“师者若水”的真正内涵吧!

三、把欣赏分给学生贵在得法

第7篇

通过近一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说有下面几大优点:

一、手段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解题过程甚至试验等设计好,上课时,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对于拥有一些网络教学设备的学校,教师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教学信息来补充一些知识。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大量的信息,更进一步实现教学目的。

三、共享性好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图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传播成为现实。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地表现出来,网络远距离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双向性、实用性和交互性。

四、内容广泛、拓宽教学范围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然而,正如万物都有正反面一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地依赖这种教学模式。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计算机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不能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甚至于演变成“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我们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

2、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并不只是为了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为了各种技能的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现成答案,而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然而,许多同学注意的只是音乐和动画,甚至有的同学还要讨论屏幕哪些地方怎么好玩,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注意力却分散了。

4、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能由它来代替。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也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5、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取得的效果并没有与其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其它课肯定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是好事。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事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让它随意滋长、对它趋之若鹜,也不能因为它的缺点而对它敬而远之、畏缩不前。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媒体,将给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带来不可估计的巨大效益;反之,就会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此时,正是它发展途中的停车场,在这里我们要通过尝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使大家重新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克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唤起大家的重视,一起努力使这趟列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

参考文献:

[1]钟玉琢.多媒体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计算机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第8篇

关键词:角色定位;引导者;赏识者;合作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社会以及学校工作都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响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成为新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因此,笔者认为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以下几种类型的教师:

一、语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是课堂中的霸主,沉浸于自我的表演之中,不顾学生的感受,完全凭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教学,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附庸,好像完全是在为老师而学,因此,教师也就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的语文教师必定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灌输语文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不能认为把知识给你了,教师就尽到责任了。新型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以前,我们经常听到教师经常在说一句就是“给我……”“给我……”等,可见教师根本就没有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弄清楚,学生不是为了老师学,而是学生为了自己而学。直到学生说了“我要学”“我要背”之类的,才能表明学习是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仅要作知识的引导,更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导者。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改变灌输者的姿态,让学生主动去学,注重课堂的生成而不是预设。要积极观察学生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和把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在人生的引导上,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一生当别是在人格塑造和人生影响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二、语文教师是学生的赏识者

我们的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因此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善于赞赏每一个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他们还是孩子,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我们教师不能只抓住学生的这些不足而不放,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改正错误,教育他们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宽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更要善待学生的亮点和优点。在以往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的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老师更青睐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似乎学习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了。相对说来,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关注都不够了。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体制下,我们教师一定要克服只看重学习成绩的现象。每个孩子来到学校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也都有成长的权利,学校的学习也不仅仅是成绩。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养成的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确切来讲,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

三、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