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4 17:3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高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而数学学科中的差异更加明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顾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则必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甚至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课业负担沉重以及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习上的差异对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应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以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等方法来区别地对待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以层次来区别对待。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则,其分层教学策略既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又要维护每名学生的尊严和利益;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根据个体差异为每名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既要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又要促进学困生、中等生不断进步。

1将学生分层

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各层、各班的学生人数,然后根据自主性原则,实施学生分层。对于不适应所在层次的学生,若学生自主要求调整层次的,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若学生未主动要求调整层次,则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交流,说明利弊,动员其流动。若动员后由于不同原因仍然不愿意进行层次调整的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决定,且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总之,须应用动员流动和自愿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但最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例如,把同一位老师带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组,结合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分成水平相近的甲、乙两个班级。对于分好后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成绩等方面,进一步将同一班的学生(甲班或乙班)分为综合能力强和弱的A和B两个层次。

2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整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将这个要求进行了具体化,从而层次化了能力要求、明晰化了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一节时,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甲班学生达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乙班学生达到思考、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期以后,甲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乙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分层效果的显著。

3将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给学生提出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关键点,保证学生预习方向明确,针对性强。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针对预习的知识点,鼓励甲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不断创新。具体的,对甲班基础较好的A层学生积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启迪他们提出新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层学生则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样,对于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后,有利于每名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有益。

4将学生评价分层

根据对过程的关注,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课堂上的积极的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四个方面去综合分析学生目标的完成过程,时不时地给学生动态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有正确及时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定位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更大地实现自我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一样的评价目标,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状态的转变给予充分肯定。我们对甲班A层学生注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评价以激励为主,甲班B层次的学生侧重的是与A层学生竞争,评价则以鼓励为主;对于乙班A层学生,要使他们坚信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所以评价以鼓励为主,乙班B层学生,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因而评价以表扬为主。

第2篇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原则上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就十分必要.为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在教学中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层次高低的不同,实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层次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最终有效落实每一位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课前导入分层教学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对一个新课内容能否成功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就会直接影响新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有效开展新课,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开展针对性的教导,做好课前的分层导入教学.

2.习题要做到分层教授,鼓励优差生沟通学习

很多时候,一个数学题目可能由于其问题繁多,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多,题目难度就会增加.那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教师就要针对性地讲授.对基础差的要从基础题目开始,而对学习能力好的就要做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x-1)x-2>1,a∈R.这一题目,涉及对当a>1时,当a

3.课后作业要分层留设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那么在课后教师留设作业时就要针对性地留设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同一个题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层来完成,巩固基础,获得学习进一步提升.

例如,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两部分,如果ACAB=BCAC,那么称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如果S1S=S2S1,那么称直线l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

(1)研究小组猜想:在ABC中,若点D为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则直线CD是ABC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

第3篇

关键字:数学,教学

Analysis on high school maths layers teaching

Bazhou JuMo county middle school in XinjiangTuerxunjiang • disk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layer teaching mathematics guiding ideology and solutions, for the reference.

Key word: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苦境。再次,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几个所谓“有希望”的“尖子”,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5-02

一、绪论

高中数学以“ 班级授课制” 教学为模式历时已久。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随着高中规模的扩大和普及,各校高中学生人数随之增多,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对数学的领悟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层次, 要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大班课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其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如果长期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一定会让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及消极心理;再次,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丢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分层教学已渐成趋势。

但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就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点

(1)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落实不同层次的辅导,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各类学生对数学学习都充满了兴趣。

(2)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识超前铺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使各类学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学习的满足,避免了学习成绩的强烈对比造成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3)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需要了解学情,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分成不同层次,并就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缺点

(1)分层教学如何分层对教师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分层教学中对于学生性格差异、心理需求、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不同,并就其不同进行分层这需要教师不但有识人的慧眼,并且能就分层的情况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及自信的前提下能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因此可以说分层教学中的对分层的把握是一种艺术。

(2)分层教学在师生认识上的分歧。 分层教学容易变成分快慢班,分层教学中的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在师资配置上也没有歧视,甚至会为学习程度较弱的层次配备更好的老师;但学生一旦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就认为师资以及教学的其他资源上的配备有了巨大差异,容易形成心理上的落差,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分层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为了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好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较差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并扣紧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不降低难度、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书写教学日志,因而对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

(4)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不足。 分层教学在家长和学生眼中变成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对待的一种模式;其次,由于教师工作量的加大,却没有得到合理的报酬激励,因而也就失去了对于分层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再次,目前许多高中学校对于分层教学缺乏政策性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造成了对该类教学模式的政策缺位。

四、对策与展望

为了使得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行之有效,达到于预期目标,本文就该问题存在的不足给出以下对策:

(1)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定期对担任分层教学实验的老师定期培训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使这些老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变压力为动力,把分层教学搞得扎实、深入、有效。

(2)提前做好对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工作。由于分层教学在师生的认识上的分歧,需要加强老师学生之间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解决认识上的分歧。

(3)按劳分配的落实:在当今社会,凡是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老师工作量的增大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劳有所获,保护其继续深入展开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受到伤害。

(4)校方政策上的保护及宣传。校方政策上的保护会使老师放开手脚大胆去落实和开展这一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校方大力的宣传推广,增强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使得该类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健康的持续和发展。

第5篇

一、分层授课,以学生为本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以及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会主要讲解到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复合函数,以及导数在函数上的运用,这是高中数学最难最抽象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以及灵活性,学生们对这部分的掌握必然差距非常大,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采用分层授课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找一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函数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且都有一定的收获。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只能想到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甚至不能解决,而能力较好的可以有很多种解题方法,或者可以另辟蹊径。最后我们可以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分层授课,不但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这都是符合我们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二、分层训练,以掌握为主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椭圆》这一节中,我们会讲解到椭圆这种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圆锥曲线在高中数学算是难点,但也是重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一节的掌握必然各有千秋。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对这一重点知识有尽可能好地掌握,我们在课堂训练时必须采用分层训练的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课堂训练时可以在课堂上出几道难度依次增加的题目,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只做他们尽力之后可以解决的题目,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需全做。最后我们可以让能力居于中下的学生对自己做的题目进行讲解展示,这不但避免了他们的懒惰心理,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巩固了他们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或者课下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保证他们也得到更上一层楼的收获。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对于我们数学教育而言是大有好处的。

三、分层考核,以提高为重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的相关知识,在大半个学期的讲解结束后,我们必然会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一下测验与考核。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适应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考核。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平时表现与成绩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一个小组的同学有相近的学习情况,然后在我们组织的课堂考核中,我们可以将试卷分为A、B、C三种,不同小组的学生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核,这并不是把学生们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更好地更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我们在设计试卷的时候必须保证A、B、C三种试卷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提高性,不会过于困难,但也不会过于简单,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探究。

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试卷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考核,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个班级的综合数学实力,这都充分证明了数学分层考核的重要性与有效性。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45-01

前言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情况、理解能力等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达到分层次提高学生成绩并培养学习习惯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融入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将学生学习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应于教学的各个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或者团体,进行分层次的不同练习,采取分层次的不同辅导方式,并最终对其进行分层评价,各个层的学生均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各个方面的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 主体分层

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根据不同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动态性原则 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能力均会有所区别,因此老师在划分层次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阶段的情况及时更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变化之后,需要调整层次,始终保持教学对象的适应性,使之处于最佳的教学环境;②多样化原则 将学生分层次时,不仅需要按照成绩直接的将其进行划分,也需要将其的各种内在因素进行充分的考量,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等。在各个层次中还可以再将其细化出不同的层次,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③隐蔽性原则 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置于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中,而不是学生的最终评价,老师将其分层后,只需要了解情况,而无需将其在班级公布,避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问题,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 全面把握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基础条件,并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需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把握。层次划分组织完毕后,需要对学生的进行的各项因素进行调查了解,包括其认识能力、基础支持、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理想、兴趣倾向等,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各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各项因素,并将其曾经进行和适当的调整,并将各个层次的学生资料建立档案,保障学习进度及能力提升的跟进及发展方向的引导。

3. 分层练习

该教学中的实施分层练习及分层作业体现其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最能够体现出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在本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单个层次,因此需要实施三种不同的练习及安排三种不同的作业,第二类学生基础一般,各方面的能力较为平凡,需要强化基础题的联系,不定期加入稍有难度的题目;第三类学生基础较差,能力有限,应安排较为基础的练习题,并将其以往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扎实基础;第一类学生基础掌握的较为扎实,对于学习热情较高,理解能力强且思维较为开阔,该类学生则需要将基础练习提与拔高题进行结合,使之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4. 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实施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目标及要求也有所区别,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其指标、侧重点等均需要调整及细化,区别对待,不能仅仅单纯的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有失公允。对于第一类学生,将评价的重点集中于提高和创新,即该类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其发散性思维的解题方法及创新;第二类学生需要将评价的重点集中于知识结构的完善,即其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即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合理配合,迅速解题;第三类学生基础较差,因此需要将评价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于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

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在教育方面,也因此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因材施教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但是该理论还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分层次教学法即能够将该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其对于不同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群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中分析了该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各项能力,达到教学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崔淑湘.高中数学“五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013(12):18.

[2] 顾燕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学大众,2011(05):31.

第7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应试教育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自主探索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的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从现状看,高中阶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障碍的表现: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做题是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不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原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教学内容分层次,保证各有所得

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教师备课时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基础课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课后练习分层次。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留必做题外,还适当加一至两个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选做题。

考试内容分层次。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80%,提高内容占20%。这样便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我认为,教师教学重要之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就是:

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对差生(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可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勤学好问的学生总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在我们二高中这也是大多数学习较好学生的“法宝”,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很重要。

学生自我设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人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有所得。

学生之间设问。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直接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学会“协作”学习。

及时问老师。在同学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手中要准备好一本错题集,能做到随时问积累起来会有很大的收获。

测试试卷的分层设计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就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的基础上增加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高考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都表明: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2)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3)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4)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5)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

第8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组作业: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

3.求函数的定义域.

C组作业:

1.同B组1(1);

2.同B组2题;

3.同B组3题;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后由于原数学教师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两个班的数学课。当时年级学生在学校中期考试中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考试由学校交叉命题,交叉阅卷,任课教师在学生分数出来前均不接触本级学生的试卷):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优秀率19%15%10%12%17%20%

综合名次2465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年级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由市教委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市统一考试及阅卷,学生的考试成绩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优秀率30%29%33%40%20%23%

综合名次342165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