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6 16:20: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常用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的课程。如果想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实践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化解难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政治课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来阐明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其次,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取得预想的效果。再次,案例选择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热情和能力去参与讨论分析,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时,我选取了修建青藏铁路这一案例,这一案例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知和感兴趣的。案例材料的设计目的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分析能够自主构建生成知识。
通过青藏铁路概况的介绍,提出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自主生成实践这一概念。
通过介绍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以及介绍从最初的设计到全面的施工中每一阶段工作的情况及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实践的特点,即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通过青藏铁路设计原则的制定,修建过程中三大困难的解决,以及我们用最终的铁路开通这一事实回应外国媒体曾经的质疑,让学生自主生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且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者主动的发现、研究和探索。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大致为:情境设计——过程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情境设计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开始。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体验和感悟,从而思考、总结和提升。在进行情境设计时,一定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紧扣重、难点知识。同时情境设计既要与社会关注点结合,也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与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讲“劳动与就业”一课时,我设计现场招聘会这一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招聘者、求职者的角色,切身体验自主择业的感受,感悟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课前,我先设计了一份关于就业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职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地域、环境、工资等,全体同学填写上交后,我进行统计,课上感悟正确就业观时作为备用材料。
结合大连的实际特点及学生的能力范围,我们选定的招聘对象为导游。为了完成课上的“现场招聘”,课前先选定一名主持人,四名应聘者(课上时间所限)和一位招聘者(其余学生为其智囊团),同时设计好招聘者所提问题(4个)。整个活动过程以招聘者提问,应聘者回答,招聘者及智囊团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淘汰一名应聘者,最后选取一位获胜者。活动结束后请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余智囊团学生谈体验、感受。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关于就业的相关知识,而是大家在参与、体验、感悟、倾听、交流中获得的。这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采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全班集体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准确评价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平等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除了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有意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释生活现象,而且讨论的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去深层次思考。
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后,提出讨论问题:“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展、深化了本节课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公司的经营”作了铺垫,课堂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归纳法,实验法,对比法,事例法,谈话法……总之,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松年.政治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文化气息和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其中的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合唱教学质量的因素,然后就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策略和方法建议,以期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1.音乐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合适的音乐教材是搞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我国音乐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全国小学生的,其考虑较为全面,但全面也就意味着缺乏差异性和区域特性,尽管当前的教材根据使用年级的不同在合唱部分的设计上也体现了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难易程度的把握和延伸性上依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当前的音乐教材在较低年级的安排上几乎没有合唱内容,也就意味着低年级学生不仅失去了打基础的机会甚至连欣赏的机会都从教材上被阻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不可能跳过教材安排擅自安排合唱课程。因此,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突然接触合唱的学习时,由于合唱的难度较高,学生就会普遍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和自信不足。因此,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必须做出调整,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要接触并不断熟悉合唱的学习,哪怕仅仅是反复的欣赏都能对学生乐感的提高产生重要帮助。
2.学生音准和合作能力分析
小学音乐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个别受到家庭影响会接触到一点专业训练之外,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是很缺乏的,对
音准的把握和声部的把握都仅仅是依靠天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水平完全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音准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有的学生天生就是五音不全的类型,而恰恰合唱又是一门要求较高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合唱的认知有限,且合作意识几乎没有,对合唱完全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在他们看来,合唱就是大家一起唱,至于分工协作唱出不同的声部来简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合唱教学的质量是比较差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难题,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加以引导和解决。
3.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分析
(1)在合唱教学上,当前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存在为难情绪,因为合唱对学生的音律要求、发声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较高,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也就有意无意地规避了合唱教学。(2)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民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包括音乐教师在内,片面地认为在音乐学习上花费过多的功夫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对要求较高的合唱教学也就不再深入研究。
(3)基于以上两点原因,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研究较少,导致大多数合唱教学方法依旧停留在单一的灌输式和程序式教学上,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对声部之间的细致区分,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合唱能力提升有限。
二、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1.从欣赏入手,提高学生合唱的乐感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
段,搞好合唱教学,大量的音乐欣赏是前提,这不仅是为了在聆听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能够通过大量的聆听让学生熟悉合唱,培养出较好的合唱乐感,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正确地把握合唱的旋律和节奏。合唱教学对学生的乐感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整体合作效果的巧妙配合,要求每个学生的音准力求精准,所有的声音必须和谐,由此方能构成动听的合唱声音。听是音乐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同读书过目百遍自然也就印象深刻,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合唱音乐的欣赏并进行解析,让学生对合唱曲目不断地熟悉、熟悉再熟悉,最后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运用乐器辅助,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小学生对物品的操作有着天然的兴趣爱好,好动的天性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了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和器具都有着浓厚的探索心理,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尤其是合唱教学中加入乐器辅助,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加上乐器对声音的区分度和引导性较好,能够通过乐器声音的指导带动学生对合唱声音的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合唱曲目所展现的节奏旋律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的乐器就能够较好地区分出音准和音高,其效果是语言的讲解所无法企及的。以歌曲《送别》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为例,该曲目旋律较为简单,如果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先通过乐器让学生练习感受其每一个音节,等到对音节旋律都熟悉之后再进行合唱的指导,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3.融合律动教学,激发合唱学习的趣味性
律动教学是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各种小游戏、舞蹈表演等活动,这种动作元素的加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且通过动作的融入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理解,激发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最简单的是当进行旋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练习发音一边击打沙锤寻找节奏,让学生在动与静的结合中慢慢感受音乐的魅力。再如,在《小白船》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中,可以将一声部和二声部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练习单唱的同时伴以轻松愉悦的舞蹈,另一组作为观众来为他们提建议,之后再进行交替练习。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之间的争优心理也能被激发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较好地提升合唱教学质量。
4.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中,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提升我国音乐教学水平有着很大帮助,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声势”也就是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方式来达到声与行的协调,这种“声势”又称为“身体乐器”,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方法其实与前文所提到的律动教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非常值得借鉴。再如,柯达伊教学法,该办法主要体现在手势教学方面,根据国外经验显示学生学习时普遍都很投
入,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差异化教学,力争让每个孩子融入其中
小学阶段每个孩子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有的孩子天生乐感较好而有的五音不全,对这种明显的差距,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通过让那些音色明显欠缺的学生来担任教学助手或者伴奏的方式继续体现他们在合唱中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合唱是一个集体行为,每个孩子都起着重要作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这样可以良好地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更能增强自信心,同时在长期的练习合作中,所有的学生在音准和乐感的把握上都将得到提升。这也正是合唱教学的魅力所在,合唱展现的是所有孩子的优点的集合,采取差异化对待充分展现个体优势无论是对教学本身还是孩子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是孤立的,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共同对小学生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多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应用,以促进我国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盛莉.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2(07).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对策
一、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那么有效的教学就应该是让学生有用的、有益的教学。
1.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
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了知识技能,掌握了规律方法,增进了交流体验,拓展了思维,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 “好课”,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的。
2.彰显特色,注重创新
由于学情、班情不同,各班级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而,“好课”应该是因“地”、因“班”、因“校”制宜的课,应该是因“人”制宜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教师要不断求新求进,不断实验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化发展。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课堂一起成长。
二、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没特色,照搬大学教学模式
教学中采用普通高等教育惯用的从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在讲解完系统知识后,进入实践阶段。由于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自然没了学习兴趣,更何况职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新生事物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实习老师也因理论知识非份内之事,无暇做太多的解释,使实践教学的时间花在进行简单重复的技能训练上,为了训练而训练。这不仅知行脱节,而且情感也得不到增进,降低了教学实践的效率。
2.教学方法单一,基本是普通教育中课堂教学惯用的方法。
职业学校教师采用最多的三种教学方法:讲授、练习和讨论特别是应用型文科的教学上常用这三种教学方法,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职校生的教育经过和现有的考试评价结果证明,职校学生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差,这些教学方法背离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当然教学效果不会好。
3.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没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教师普遍认为造成职校教学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其实,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有巨大的学习潜力的,学习有优势和弱势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除了课堂学习任务方面有差别外,在动手操作、探究自然等方面并没有差距。职业学校教学没有把握住职校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也没有认清职校生学习的优势和弱势,看不到学生蕴涵的学习潜能,何从去挖掘?所以教学也就难以上一个层次,有更高的效率。
4.教师对教学改革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准备
教师对改革缺乏信心集中表现在对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失望,以及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无奈上。职业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中考、高考的落选生,这使职校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职业教育定位于“差生”教育。教师既要教学活动创新,又要应付各种学生管理和行政事务,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大班级的授课制度、教学工作量的压力,也在教学环境和条件上限制了不少教师教学改革设想的实现。
三、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为学生学习而教,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达到教给方法,学会知识的效果。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法、模拟操作法、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如何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三)强化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职业学校存在纪律不良等课堂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困扰职校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研究课堂管理;不仅要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等等。只有认真研究和解决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成为可能。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重在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和体验的机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读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心灵共鸣、思维共振和情感的交流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极为有利。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则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要努力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主编: 李书华,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2]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孙怀玉,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17].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情景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14-0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物理课教学导入对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氛围,提炼思维方法,提供想象的时空,并为学生组织思维的素材,暗示或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课堂导入对一堂物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导入教学理论基础来自中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如我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等都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的重要性,这就成了今天课堂导入的理论来源。
1.2中学物理课堂导入要坚持的原则。课堂导入要根据学科特点,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般地说,中学物理课堂导入要做到:一是导入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加以选择,使导入有较强的目的性;二是具有简洁操作性,导入要合理安排时间,"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 三是导入要具有吸引力、启发性。在中学课堂导入过程中,富有趣味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进入课堂的作用。同时,有启发意义的提问,情境也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为顺利教学提供条件。
2中学物理情境导入法的使用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发展本体,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模拟情境被忽略,教学重点偏向知识本位。中学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探知学习的真谛。
2.1创造新鲜生动的演示情境,导入新课。在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知识,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出生动、新奇并贴近生活的演示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注意力。比如在讲到"机械能守恒"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较为"惊险"的环节:让物体在触碰身体的时候来回摆动,使得既惊险又刺激,整个课堂情绪高涨,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好的开端。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声色具备,导入新课。随着中学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的运用已经较为普遍。多媒体技术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的优点,让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吸引学生有效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3创设趣味活动,导入新课。在物理课导入中,可以考虑使用小游戏、小典故、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快乐教学,快乐学习。最典型的莫过于讲述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让学生学习牛顿的样子坐在前面,思考苹果落地的情景。并引出"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月亮怎么还在头顶呢?"不仅场面生动、活波,而且学习易于进入状态,思考问题。
3中学物理悬疑式导入法
中学物理悬疑式导入一般包括悬疑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探究过后要回到问题本身这样的导入形式。
3.1悬疑问题的提出。即诱发学生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师要创设悬疑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问题形成初步判断。注意在悬疑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可探究性,也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反正问题过难,挫伤学生探知的积极性。
3.2悬念的引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障碍或引发矛盾,激起学生好奇与期待的心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从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此阶段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强而弗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置问题或创设情境,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3.3释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层层解开谜底,既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在释疑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容易探究出来的,让学生自己解答,那些较困难的,需要老师细心引导,发掘,有时候要细致讲解,让学生不仅明白物理的表象,更要弄懂其本质特征。
45W2H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1)why一原理是什么?(2)What一呈什么状态?(3)where-一从哪里入手?(4)when--与时空有何关系?(5)who一由谁来承担?(6)How一如何实施?How much--什么程度?如何提高效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师给出的资料中自己寻找问题并进行探索,例如在物体的运动一节中,创设一个运动场景,让学生按5W2H法来分析运动的各个因素、环节及因果关系。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在此方法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相应的物理学习条件,包括物理实验室,物理运动器材等,在条件不好的学校,这种课堂导入法应用是有限的。
总之,以上是物理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导人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区别的使用。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本着导入为学生学习有利和课堂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切记导入不可本末倒置,以形式的东西代替了教学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赵肇雄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常用导入方法[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2]赵海英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法初探[期刊论文]-成才之路2009(22).
[3]张书君 浅谈物理教学导入的创设[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07(9).
[4]马兴华.张穆峰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技能[期刊论文]-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3).
[5]徐莉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期刊论文]-学周刊C版2010(4).
[6]杨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法新议[J].科技信息,2009(4).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创新
小学中年级小学阶段是学生实现有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乃至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呢?
一、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
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掌握下述三条主要的课堂教学规律: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两者是一个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遵循这条规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最优化就在于教师能否紧紧地把握住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实践中始终朝着优化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努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取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学会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重点应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重点应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之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逐步认识到:目前广大教师之所以极为反感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的“表演课”、“假课”课堂教学所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能遵循“动态发展”的这条规律造成的。
(三)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活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认识过程都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师生通过信息的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交流过程。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分层次的,有总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小节目标、每堂课的目标等等。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系统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总目标是具体目标的动力,具体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保证。这里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平时所讲的“教学目的、主攻方向、指导思想”都属于这个范畴。它是指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科总的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名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围绕这一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自觉地达到所确定的教学要求。关于教学目的的制定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其一:应达到的水平,具体分为三级即知识水平(具体考虑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训练何技能);发展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哪些能力);教育水平(对学生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和智力因素的教育)。
其二:应达到的程度。具体分为四级即认识(指感性地了解);学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指对理性知识实质的理解);掌握(指在理解基础上要会应用)。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第一,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三)尝试学习的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文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 过程
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所以,教学方法就是效率、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探索。
一、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熟练掌握常用的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种: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其中常见的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学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熟练掌握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
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
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合适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强弱和学习质量的高低。
二、课堂教学的措施——教师坚持做到四个“有效”
高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性,依赖于教师自身素质、课前充分准备、课内熟练驾驭,具体体现在教师要做到四个“有效”。
1.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不仅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而且要求对教材的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时,教师一般主要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重难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讲授时教师要把握好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长时间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
3.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之后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否则此法会忽略教学重难点,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要保证所提之问有效,就必须学会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就必须学会耐心倾听。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学生的言辞,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有效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浅识
自从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不断摸索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教师备课就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
1.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2.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有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1.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语言条理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当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一次表现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时,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节思考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方法。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但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课堂导入;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9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32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于初中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对英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到了初中,他们不仅要会简单的英语会话,还要学会更多比较生疏而枯燥的语法,包括时态和语态,特殊单词的用法,以及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因此,英语的课堂导入一定要设计好。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设计好了,会对整节课有很大的帮助。第一,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益。第二,课堂导入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复习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已有的语言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降低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时的困难程度。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就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第三,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认识和学习,理解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效果。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
(一)提问导入法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导入法是说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生通过问答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导入方式,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是课堂教学中最简便、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
例如,教学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课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Do you have a dog or do you have a cat? Do you like your dog or cat? Who can tell me why? 学生一般家里都养小狗或小猫,也乐于谈论一下自己的小宠物,我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出第三单元内容谈论所喜欢的动物及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表演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表演导入法符合初中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符合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 What's the matter?这一单元时,我叫了几名学生到台前来表演不同种类的身体不舒服,如发烧have a fever, 牙疼have a toothache,嗓子疼 have a sore throat,感冒have a cold, 背疼have a sore back,发烧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手摸着额头,而牙疼就捂着脸,其他的病痛表演得也很到位。这样,学生边表演,我边介绍新的单词短语,很自然地就进入了主题,学习询问他人怎么了,并表达身体不舒服,学生通过自己表演,学习起来会记忆深刻。
(三)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地融入新课学习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实物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