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6 16:20: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Peer-Instruction理论 协同教学 自主性学习 电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22-02
1 引言
在传统的讲授式电路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在课堂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相关公式的推导和记忆上,对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电路本质并不清楚。在通常情况下,课堂讲述的内容直接呈现在教材或是相关讲义上,这对于学生专心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较好的激励作用,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是在一个带有问题的、被动的听众面前的一场独角戏,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动,学生之间更谈不上交流、合作学习[1-2]。目前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住相应的解题步骤,并不了解其基本概念,当题目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或是其以前未碰见的题目便无从下手,因此电路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是至关重要。利用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进行学习的交流,进而达到学生之间的互动[3-4],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协同教学,因此本文将基于Peer-Instruction(以下简称PI)理论的协同教学法应用在电路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
Peer-Instruction理论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Eric Mazur创立的,变传统的单一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学习之间的合作探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将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形式,重在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多元化主体的互动、师生协同教学[5]。
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的基本目标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把相应的注意力学习的概念上来,而不是传统的对教材或讲义上细节内容的详细介绍,基于PI的协同教学发是由一系列关键知识点的简短讲授构成,每个关键知识点一个相关的概念测试题目,也就是学生所讨论的知识点的概念测试小题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启发学生思维,营造一个学生互动、师生协同教学的环境,通过某些能够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逐步激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并使学生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反思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最后完全理解问题本质[6]。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特别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基本概念测试题,在简短的测试后便可与同学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争辩,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对物理概念和电路本质理解更深刻。学习者在与他人的相互辩论、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之中达到更完善的发展。
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设计的概念测试题与传统的题目考核方向不一样,其重概念、轻直接带公式计算。某些题目看似简单,却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真正理解基本概念。当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大部分用来理解理解基本概念,因此在课堂上便没有相应的时间来进行相关内容解题技巧的训练,为此,特将解题技巧的训练放到课外作业,因为课外作业和课外学生讨论部分有相应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解体技巧训练,这样一来基本物理概念和解题技巧都得到了训练,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有助于解题技巧的训练的,因此不必担心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不到训练。
3 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的教学组织
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对课本或讲义中各个层次和知识点的详细讲解,而是由大量关键知识点的简短讲授构成,每个知识点都有一个需要讨论的概念性小测试题目。学生课前事先预习,课堂给简短时间作答,然后学生相互讨论并可修改答案,该过程一方面可促使学生思考并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评判学生对该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如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比例太低,教师则可放慢讲解速度。然后通过另外一个概念测试题来再次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学组织流程图如图1所示。
课堂教学组织安排:
(1)概念题目测试 1分钟
(2)学生思考时间 1分钟
(3)学生作答(选择题) 1分钟
(4)学生互动,说服同伴(Peer-Instruction) 12分钟
(5)修改答案并提交最后答案 1分钟
(6)反馈给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和成绩分布 1分钟
(7)讲解正确答案(含知识点的简短讲授) 5分钟
(8)另一测试题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3分钟
(9)提交答案并复习该概念和讲解相应解体技巧 6分钟
重要知识点可按照上述的安排进行教学组织,约20分钟左右,简单知识点可省略(8)(9)步,整个知识点教学约10分钟左右。该方法可使得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防止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与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因为随时间的增长,学生的不理解就会导致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整个课程的教学失败。
从表1可知,在实施了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传统教学法的正确率高,由图1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实施PI教学法的期末考试平均分比传统的平均分高10.3分,最低分数也比传统教学法的最低分数高,因此对基本概念的较好理解可使得在传统计算题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4 结语
电路课程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在该课程中使用基于Peer-Instruction理论的协同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为。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期末成绩的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起那些只掌握了专门知识体系的人,这样的学生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有可能进行创新,成为能够终身为社会服务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郁聪,陈满儒.双语教学引入Peer-Instruction教学方法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9):86.
[2] Eric Mazur.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祖源,武荷岚,顾牡.以同伴教学法促进学生互动式学习[J]. 物理与工程,2013(23):45-48.
[4] 张萍,涂清云,莫艳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中国大学教学,2012(6):56-59.
关键词:基于云计算;安全数据;存储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1-7235-02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多个领域中迅速流行和推广。基于云计算机的安全数据存储结构可以安全的分析、共享、广利和存储大量的复杂数据,不仅可以拓展容量,其管理成本和设备投入也较低,是未来计算机存储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
1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概述
1.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由网络计算、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处理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复杂的计算程序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子程序,将这些子程序交给运算系统的多层服务器来处理,处理完成后将计算结构回传给计算机网络用户。
云计算是一种对分布式数据库、网格计算、并行处理以及分布式处理的改进计算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数据的网络计算,并且为多种计算机资源提供公用的可计量的计算,是虚拟化技术和宽带技术的一种重要发展成果。云计算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MSP(管理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以及SaaS(软件即服务)等[1],这些服务可以帮助计算机网络用户节约系统维护成本,专注于应用系统开发,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细节过程。
1.2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
1) 存储层:存储层是云计算数据存储结构最基础的层次,主要由多种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在存储层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存储管理系统,其主要职能就是对各种硬件设备的维护升级、状态监控以及集中管理等。
2) 管理层:管理层是云计算数据存储结构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最复杂繁琐的部分。管理层主要采用了成熟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和集群管理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还可以复杂云存储系统的容灾、备份以及数据加密等任务[2],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对数据存储性能和可用性的需求。
3) 接口层:接口层是云计算数据存储结构开发和应用云储存资源最重要的部分,云计算的数据存储供应商可以通过接口层为计算机网络用户设置统一的编程和协议接口,便于用户自主开发应用程序。
4) 访问层:云计算数据存储结构的访问层是应用程序的系统入口,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入口登陆云计算数据存储系统,共享系统的数据资源。
2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安全技术
2.1 数据加密技术
当前,云存储系统服务商除了提供即服务(SaaS)之外,其保护私密数据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计算机网络用户自身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加密,为了确保云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要提高数据安全意识,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强密钥管理[3],提高云储存数据的安全性和利用率。
2.2 数据隔离技术
由于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会将用户的数据随意摆放,很多用户的数据可能会共同存储在一个虚拟服务器上,因此用户要注意使用数据隔离技术将自己的数据和其他用户的数据隔离开来,提高云计算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2.3 访问权限控制
计算机网络用户将数据上传到云计算数据存储系统后,访问数据的优先权由计算机网络用户转移给云计算提供商,因此用户要限制云储存服务商的访问自己数据的权限,在上传数据之前,将自己设置为访问该数据的最优先级,掌握访问该数据的权限,确保云储存系统的数据安全。
3 结束语
如今的信息化网路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是未来存储系统重要的发展趋势,如果有效地利用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如果确保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安全、如何提高云计算数据存储结构的运行效率等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云存储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渐被解决,同时也推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结构的不断改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薛凯,刘朝,杨树国.云计算安全框架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0(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现状;基础课;计算思维;改革;
作者:赵宏等
一、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指在大学中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以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和生活问题基本能力的一系列通识基础课程。
1.大学计算机课程目前面临危机
虽然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得认可,但目前的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传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已陷入了危机之中。在各高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如下现象普遍存在:
(1)学校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直接质疑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很多学校都已经缩减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有的学校只保留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或者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必修改为选修,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2)学院方面。专业学院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效果不满意,认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帮助不大。对于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也没有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和意愿。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倾向于取消大学计算机课程。
(3)教师方面。在很多大学中,大学计算机课程事实上已沦为鸡肋,没有专门从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老师,临时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或研究生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许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任务繁重,但成果与职称评定条件不挂钩,导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学生方面。大学生普遍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不感兴趣,逃课率相对较高。有些学生就直接质疑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必要性,教师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是XX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编程?”各种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计算机对学业和生活很重要,但大学计算机课程则不是他们想要的。
2.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计算机重要的基础课地位与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危机现状之间的矛盾,已经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需要长期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分析造成大学计算机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无论是国家层面、教育界还是各高校、各专业学院,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计算对各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因此,大学计算机在根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其改革也没有真正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更像是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自娱自乐”,由于得不到在人力、财力以及成果认定上的有力支持,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2)大学计算机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学科研究和创新的能力的系列课程。但目前,在“大学计算机”与“专业计算机”的关系和区别方面也缺乏明确的理解,从而导致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大学计算机课程逐渐演变成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浓缩版”。由于学时的限制,计算机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只能作为一章来介绍,浅尝辄止。导致教师无法讲明白,学生听不懂。这也是学生不感兴趣、老师不愿意教的主要原因。
(3)在“什么是大学计算机”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计算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与专业课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去理解问题、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因此,目前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成教一些空洞抽象的理论、编程训练或者是几个工具软件的使用。这种训练仅仅使学生临时记住几个名词、暂时掌握一门可能永远不再使用的高级语言或几个软件工具。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地位和内涵快速提升的新形势下,改革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使其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满足各专业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和大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需求,是历史赋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使命。
二、“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思维”理念的提出及其对国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变化,为我国陷入危机之中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了曙光。
1.改革历程
在我国,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也已引起了科学家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也认识到了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思维”理念下,我国也开始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从2008年开始,当时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陈国良院士的带领下,组织了将近20场各种类型的专题研讨,从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出发,就哲学层面、科学层面以及教学层面的表达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逐步实现计算思维从哲学的表达体系向教学表达体系的过渡,以提高国内计算思维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教育的水平[1]。
2010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985工程”高校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正式拉开了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序幕。该声明明确了要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2,3]。
2012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4,5]。该项目通过3项“大学计算机课程系统性规划研究项目”和19项“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建设,进一步提高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013年4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43所院校在厦门召开研讨会,并达成“大学计算机研讨43院校厦门会议共识”。该共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大学计算机体系”、“进一步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和“在坚持面向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等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方向。
2013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了旨在大力推进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宣言明确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目标之一”,“通过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大胆扬弃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体系”以及“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体系”等问题。
2013年7月,在第二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6],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6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进行了成果分享,同时,陈国良院士等众多与会代表在大会上也表达了“计算思维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不应该为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等观点。
2.标志性成果
在计算思维理念下,我国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
2011年,陈国良院士等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7],初步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并给出了该课程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012年,陈国良、王志强等出版了《计算思维导论》教材[8],并在深圳大学开设了“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唐培和也出版了《计算思维导论》教材[9]。
2012年,李晓明教授在全国多个高校开设了“网络、群体与市场”课程[10],并于2013年开始开设了相应的MOOC课程[11]。该课程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计算与信息科学以及应用数学的有关概念与方法,研究网络行为原理及其效应机制。课程讲解了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经典问题实例是如何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形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计算机教材里面对系统讲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讲授路线。该课程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2013年2月,战德臣教授等通过构建计算思维教育空间——计算之树[12],从计算技术与计算系统的发展角度阐述了“核心”的计算思维,给出了大学计算机所面对的知识空间,进而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对计算思维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个内容体系方案。
2013年4月的厦门会议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董荣胜教授做了“计算思维的表述体系(草案)”的报告;2013年7月,陈国良、何钦铭等在第二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公布了《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白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白皮书)[13]。他们构建了具有8类基本计算原理(计算、抽象、自动化、设计、通信、协作、记忆和评估)的计算思维的表述体系。
同时,白皮书也将这8类基本计算原理的关注点及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
该计算思维表述体系参考了CC1991的12个核心概念和周以真的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借鉴了Denning在“伟大的计算原理”的分类方法。其创新点在于:(1)白皮书在Denning的7类计算原理基础上增加了“抽象”,更好地描述了计算思维的本质;(2)Denning的7大计算原理是并列关系,白皮书将8大计算原理划分为3类,更好地描述了各原理的抽象层次和相互关系。
白皮书还以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体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4×3的知识体系结构。
还有一些在计算思维理论、计算机方法论、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尝试[14-20],在此不一一阐述。
三、讨论
“计算思维”是一种以抽象、算法和规模为特征的解决问题之思维方式,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所需要的思维[21]。现代社会通过“计算思维”来促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社会各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成果。因此,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课地位不容忽视和动摇。
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处于危机的现状,我国已经开展了3年多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核心任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了共识,也涌现出了一些研究成果。2012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推动下,新一轮“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大学计算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突破性改革成果还不明显,还没有形成一套或几套科学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操作性强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更缺少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发展紧密融合的研究成果,真正全方位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深化改革的高校数量较少。
最为重要的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还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持。例如2012年设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一个项目几万元的经费是由高校和合作出版社共同承担,这与美国CPATH计划几千万美元的投入相去甚远。
正如李廉教授所言[1],随着云计算、社会网络、物联网、普适计算、移动通讯这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去编制一个程序的任务将会被寻找一个程序的任务所替代。对于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而言,理解问题,并在云平台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现实意义可能会远远大于自己动手制作解决问题的工具。目前大学计算机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对于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CC2004计划采用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方法描述知识体系。CC2004计划首次将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知识领域纳入到计算机工程的知识体系中,并规定了该知识领域中实时操作系统知识单元所包含的7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只是涉及到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没有包含具体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和实时操作系统使用的内容。我们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在CC2004计划的基础上,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充为8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1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历史和概述。知识点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发展历史、定义、组成、功能、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通过本单元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对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全方位认识。知识单元2是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知识点包括前后台系统、临界段、资源、互斥、共享资源、任务、任务切换、抢占式内核、不可抢占式内核、可重入性、优先级、优先级翻转、优先级继承、同步、通信、信号量、邮箱和消息队列等内容[2]。讲解本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对实时操作系统的初步认识,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知识单元3到知识单元7分别是内核的任务管理和调度、时间和中断管理、内存管理、任务间同步和通信以及内核移植。在讲解每一个知识单元时,采取的流程都是:先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再分析典型实时内核UC/OS中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课堂实验学习其使用方法。例如,讲解实现任务间同步的内核对象—信号量时,首先介绍信号量在实时操作系统的作用、基本概念、实现机制和内核提供的关于信号量的基本服务和信号量的使用场景等基本概念[3],接下来分析UC/OS内核中信号量机制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课堂实验练习信号量的各种使用方法。知识单元8是基于RTOS的软件设计。讲解该单元时,先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4](前后台、函数队列调度、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及其优缺点对比,接下来重点解释使用RTOS开发应用软件的基本指导原则,最后通过分析典型开发案例点评利用RTOS开发嵌入式软件的主要设计流程以及指导原则的使用[5]。本单元所对应的实践环节是综合实验设计,通过该环节提高学生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的能力。
实践教学设计
该实验设备支持多种层次的实验,本课程所有实验均在该实验平台上完成。课堂实验设计本课程的实验包含了观察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种类型,具体来讲,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前7个知识单元,共设计了13个课堂实验,在表中,编号1和2是观察性实验。这两个实验实现的功能相同,均将LCD屏幕划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四个对称区域,并将用户点击的区域填涂为特定颜色。这两个实验在讲解完知识单元1后上机练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基于RTOS的软件结构与前后台系统的区别,加深对RTOS使用的整体认识。实验3到实验13均为设计性实验,工程项目源代码文件中的关键函数只给出了函数原型,学生需要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实现这些函数,完成实验过程。其中,实验3、5、6、9、11、13为内核模拟或改进实验,要求学生编程模拟UCOS的某个内核功能模块或者改写UCOS代码改进其不完善的功能模块。这些实验都属于内核层的实验。实验4、7、8、10、12为UCOS内核使用实验,要求学生使用UCOS内核提供的各种服务完成应用编程,这些实验属于内核应用实验。综上所述,课堂实验主要分成了两个层次:内核实验和内核应用实验。通过这两种层次的实验设计,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达到了使学生理解内核实现和精通应用开发的教学目标。综合实验设计综合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分工合作,利用课下时间设计一个小规模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并在实验平台上完成调试运行。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共挑选了了8个游戏项目作为综合实验供学生选择:世界时钟、五子棋、电子菜单、科学计算器、汉诺塔、交通信号控制器、俄罗斯方块和五子棋。本课程也鼓励学生选择一些常见的其他娱乐游戏作为综合实验设计项目。我们在综合实验的说明书中,给出了功能要求、控制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开发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按着软件工程的流程开发软件并撰写项目文档。项目文档至少要包含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使用说明、运行结果、项目分工和总结讨论等内容。考核方式课堂实验、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在总成绩中分别占30%、40%和30%。课堂实验和理论考试由每个学生单独完成,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考核比较客观。在综合实验中,仅凭项目文档打分无法准确反映组内成员的真实水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结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笔者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之前,笔者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极限的概念的内涵。
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相关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教师的负担。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本文从物理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针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现状,探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从精简与补新教学内容、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诠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学习方法
物理化学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药学各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前期化学课程的基本规律的总结,也是后续其他药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基础。鉴于现有的高中文理分班和不同省份多样的高考科目制度,使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差[1-2]。我校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习包括物理化学在内的多门化学基础课程,由于缺少高中阶段的化学基础,学习起来难免吃力,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较差,尤其是理论性更强的物理化学课程。为激发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根据物理化学的学习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现总结如下:
1 精简与补新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基本理论、公式以及基本计算,如果要求药学专业的学生把所有内容都掌握显然不现实,而且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也是不利的[3]。因此,我们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相平衡中的“二组分固-液系统平衡相图”和“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化学动力学中的“光化反应简介”和表面现象中的“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理论”都进行了删减。这些内容本身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相应精简。在精简的同时也要“补新”,教师应该在讲授基本理论时,要加入一些详细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入一些与相关理论密切相关的科技前沿成果或者研究进展。例如,在讲授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中加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新药设计和改造中的应用。在讲授胶体分散系统中加入纳米材料在药学中的应用(纳米载药和纳米材料本身成药),这些都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如果单一教师讲授,学生听,将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沉寂[4-5]。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抽出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对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交流,或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或以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进行交流,或以联系实际,联系科技前沿的方式理解相关理论,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重视对每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总结。教师可以让几位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每章的重要知识点,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修改,最后教师进行校准。这样学生不仅对重要知识点加深了掌握,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学与总结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尝试每章中选择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作为备选,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相关文献的调研,总结之后进行PPT的展示,这样学生将会明显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物理化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3 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方式显然过于单一、演示能力有限。而单一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虽然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详实且多样,但对于重要公式的推理过程如果单一的显示很难让学生加强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对于重要公式的推理过程应该还原“粉笔与黑板”的教学方式,一步一步地和学生一起进行推理。同时在讲解计算题时也要鼓励学生上讲台来进行做题,只有学生亲自练习作习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验课的理论讲解中,鼓励学生自己提前预习实验并在实验室的课堂上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这自然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另外,教学手段也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锻炼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会切身体会物理化学相关理论与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
总之,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应该基于物理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专业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煜华,刘运美,郑兴,秦旭平,郭紫芬,罗其富,雷小勇,谢志忠,黄红林.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01:36-37.
[2]李晓飞,仝艳,杨怀霞.药学类高校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19:86-87.
[3]吴华涛,冯云晓.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07:134-135.
[4]刘艳,李晓燕,谢英,李馨儒,胡新.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2005,05:23-24.
一、云计算的概念和原理
1、云计算的概念
所谓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与交付模式,涉及到的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虚拟化的资源。事实上,云计算没有统一的概念模型,是并行运算、分布云端以及网格计算的虚拟化发展,大部分的云计算部署要依赖计算机集群,更吸收了效用计算的特点。最终云计算以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性高等特点呈现出来,具有高通用性、高扩展性以及廉价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
2、云共享体系的原理
如下图是基于云计算思想消除信息孤岛来实现教学资源的透明整合工作原理。用户的交互接口应以web services方式来实现访问,以及获取用户需求。服务目录则为用户的访问服务清单,系统中的管理模块也主要复杂管理和分配所有的可用资源。另外,配置工具则复杂分配节点,准备任务运行所需的环境,监视模块则复杂监视各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完成用户使用节点情况的统计。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个基于云平台的用户交互界面来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共享访问,来解决资源的独立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使用已有的云平台,可以降低硬件的投入费用,用户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只需要设置系统权限就可以访问允许访问的资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安全性,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图1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工作原理
二、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及应用
1、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由上文可知,我们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资源的共享系统,来实现用户与平台的交互,从而实现资源的长传、下载以及管理。当用户需要进行资源管理操作时,必须经过登陆来得到管理权限,当打开系统的访问地址后,首先我们要考虑机器的硬盘是都有匹配的cookies存在,如果有系统就会直接提取信息进行验证,而如果没有就会直接进入登陆界面。用户只需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系统就是再次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就会自动跳转到主页,否则则会继续留在登陆界面。用户进入主页后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没偶苦艾进行资源管理、上传以及下载。
2、系统的模块划分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空间、共享空间、资源上传下载、以及注册登陆和举报资源几个模块。其中,用户空间用来存放用户自己的资源,用户可以自由支配用户控件中的资源长传、下载以及管理,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进行共享。资源的长传与下载模块主要用于用户对共享的资源进行长传和下载,包括检索关键字、浏览资源、获取资源链接信息等功能。最后,注册登陆模块负责的就是管理用户的权限,只有注册成为网站会员的用户才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使用权利。而举报资源模块则属于负责用户与管理员的交互,网站管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对资源进行控制。
3、云计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
关键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课;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39-0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顺应了我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已成为很多单位和部门聘用、晋升、评定员工的重要参考依据。自1994年11月首次开考以来,NCRE考试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计算机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 NCRE2013年版考试大纲的改革内容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NCRE将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按照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
2 NCRE二级Office的考试大纲
2.1 二级Office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2.2 二级Office考试内容
2.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
4)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6)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7)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2 Word的功能和使用
1)Microsoft Office应用界面使用和功能设置。
2)Word的基本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3)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4)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5)文档中图形、图像(片)对象的编辑和处理,文本框和文档部件的使用,符号与数学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6)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7)文档审阅和修订。
8)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制作和处理文档。
10)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Word 文档中。
2.3 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Excel的基本功能,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视图的控制。
2)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和修改。
3)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共享及修订。
5)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6)多个工作表的联动操作。
7)迷你图和图表的创建、编辑与修饰。
8)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分组显示和合并计算。
9)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使用。
10)数据模拟分析和运算。
11)宏功能的简单使用。
12)获取外部数据并分析处理。
13)分析数据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Excel文档中。
2.4 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幻灯片中文本、图形、SmartArt、图像(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
4)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交互设置。
5)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6)分析图文素材,并根据需求提取相关信息引用到PowerPoint文档中。
3 二级Office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影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尽管NCRE本身并“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但由于考生主要来自高校学生,这就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产成了重大影响,客观上形成了评价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成果的标准之一。
3.1 二级Office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影响
目前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讲授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办公软件是MS Office 2003,机房安装的也是Windows XP和MS Office 2003。NCRE二级Office要求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7,办公软件是MS Office 2010。
Windows 7 是由微软公司(Microsoft)开发的操作系统,可供家庭及商业工作环境、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多媒体中心等使用。据称,微软将于2014年取消Windows XP的所有技术支持。Microsoft Office 2010是微软推出的智能商务办公软件。该软件共有6个版本,分别是初级版、家庭及学生版、家庭及商业版、标准版、专业版和专业高级版。Office2010 具备了全新的安全策略,在密码、权限、邮件线程都有更好的控制,而且Office的云共享功能包括跟企业sharepoint服务器的整合,让Office文件皆可通过sharepoint平台同时供多人编辑、浏览,提升文件协同作业的效率。
二级Office的开考,对于大部分文科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自身特点,文科生一般都非常重视并熟悉Office软件,但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则较难掌握。之前,大多数文科生因不掌握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在NCRE中找不到合适的报考科目。从2013年下半年起,文科生可以报考自己比较熟悉的二级Office。
二级Office对于软件的版本要求较高,部分学生没有学过,也没有使用过,这给考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要紧跟时展,结合NCRE考试大纲,修订完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大纲,力争在两至五年内将计算机基础课的讲授内容逐步从以Office2003为主升级到以Office2010为主。高校师生也应适应软件发展趋势,加强自学,逐步掌握相关知识。针对二级Office无纸化考试的特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也必须高度重视上机实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处理好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之间的关系,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为计算机等级考试服务,计算机等级考试进一步检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成果。二者之间应当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检验与被检验的关系。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当致力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有机衔接的教研、教改工作当中,为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寻找适当的突破口。
3.2 二级Office对计算机房建设的影响
目前部分高校机房设备较为陈旧,5年前甚至10年前的计算机仍在使用。计算机安装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办公软件是MS Office 2003。官方推荐Windows 7最低配置要求:处理器为1 GHz 32位或者64位处理器,内存为1GB 及以上。部分高校机房设备目前达不到安装Windows 7的配置要求,需要新购或升级。而且机房内的计算机通常都安装保护卡,而早期的保护卡大多不支持Windows 7,这也需要新购或升级。机房内的全部在用计算机要达到安装Windows 7的配置要求,这需要一笔数额较大的经费。这就要求条件不具备的高校要及早进行这方面的统筹考虑,重视计算机房建设工作,逐步提升硬件配置的档次,以满足NCRE机试的要求,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条件。
4 结束语
2013年下半年NCRE新推出了二级Office科目,顺应了NCRE的发展,满足了高校学生特别是文科生的报考需求,有助于推进办公软件的深入学习和广泛应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计算机房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NCRE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9(14):334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