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15:42: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实践证明,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古诗《鹿柴》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启发学生想象:走进柴扉后见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就是本节课的切入点)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付诸笔端:“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竞开来。”,“未尽柴扉先闻香,满园鲜花汇花洋,小树正长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这是从学生的即兴创作中选取的两首诗,既押韵,又充满了丰富独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我们认为,这些诗作就是学生的创新,这是与教师找准了切入点,创新设计密不可分的。
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较死板。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作过尝试。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教《镜泊湖奇观》时,由题眼“奇观”引出“湖奇、瀑奇、林奇”,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湖、瀑、林的奇观。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
4.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我执教《丰碑》第七自然段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大雪纷飞(动画),狂风呼啸(立体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左手微微向前伸着(静态)。课件的展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读书、观察课件、思考,仿佛置身文字叙述的环境之中,去体会老战士的所思所想,思维活跃,答案众多富有新意却又紧扣中心,教学效果很好。
5.板书设计的创新
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6.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是卓越的教学创新的标志之一。由于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此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如表情、目光、手势、体姿等,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体态语言,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为该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打好坚实基础。详细一点来讲,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在讲授有关“草原”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将一望无际的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等景象放映出来,并且穿插适当的言语讲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和讨论来总结草原人民的生活特点,让同学们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语文课堂“搬”出教室,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并给每位同学都分配一定的角色,在轻松自在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实现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作好有力铺垫的双赢局面。
二、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在课题引入后,教师可以首先提问“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就叫落花生,大家知道他为什么用自己名字来命名该文章吗”,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在鼓励学生大胆言论的同时引入文章的学习,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增强。当然,在巧妙设计疑问的同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将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和讨论问题,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言语辅导和帮助,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更大的平台得以发展,为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提供强大的催化剂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在了解和掌握小学生个性成长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第三中学)
编辑/杨帆增强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五、让学生参与表演激活课堂
这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方式。如在讲到《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我首先让部分学生两人一组,把两个人靠近的腿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人”,再让他们进行比赛,从教室前头走到教室后头,胜者有奖。他们开始只想到要“赢”,没有想到两个人是捆在一起的,结果没走几步就全摔下了,学生们全都发出哈哈的笑声。这时,我给他们几分钟适应一下,让他们重新站好,他们找到了感觉,自觉地喊起了“一二一”的口号,成功了。接下来我就让参与比赛的学生谈感想,怎样跑得又快又好,他们自然会提到“善于合作”上来。经过活动,再去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自然很轻松。
如我们在学习《防患于未然》这一节课时,就把教材中的“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为辅导材料,创设一个表演情境。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表演“爸爸”,一些同学表演“儿子”。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情意。儿子为有一个勤劳而又艰苦奋斗、一身师表的爸爸而流泪,爸爸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儿子而流泪。通过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出了人生真啼。学生明白了父母为教育抚养子女操心劳累,千辛万苦;子女必须孝敬长辈,分担父母的压力,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1.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理念,只有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才能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跟随自己的求知欲望主动探寻结果,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蔼可亲的老师总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自然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在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改变教学策略,让创新教育顺利实施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漂亮个性的板书、多姿多彩的语言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进取。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会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并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挖掘教材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生动美丽,还存在大量的创新因素。只要教师注意挖掘,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在池塘中翩翩起舞,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在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中获得创新。
3.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活泼、快乐的世界。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中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的学习很多需要学生自己领悟,或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交流。活泼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改革现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的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已成为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面临的课题。那么,如何创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兑现课改的不断地认识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鼓励质疑,尽量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使学生在认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质疑是应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课后给以给予回答,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质疑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学生,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不允许班上其他学生讥笑,注意保护这些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对每一个能够大胆提问的学生都要给予真挚的表扬与肯定,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入手进行质疑。一般说来,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等都是文章的“文眼”,它能深度地概括课文的内容。学生若能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质疑的话,无疑是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深刻的意义。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被动、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进行求知和学习。这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只有这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2、因材施教、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与特点的不同个体,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必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时期孔子的教学思想中便有明显的体现,时至今日,无数的实践证明它正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特有缺陷的最佳办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媒介和桥梁,正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更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学科素养的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21世纪,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趋势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3、创新评价标准,重视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作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提高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发展性评价便是一个相对完善和可取的评价方式,它更加突出教学发展的功能,改变了传统评价标准过分追求成绩与升学率的弊端。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学中,仍然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他们甚至想当然的认为所谓的新课改就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已,而并没有将评价标准的创新与调整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上述情况的产生不仅将严重制约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与推进,还将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标准在我国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有关领导与教师的重视。
4、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也相当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有助于学生迅速的理解新教材、掌握新知识,实现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创设的情境中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必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44-01
一、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其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小学语文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生不能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得不到有效衔接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应有价值的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知识,由此看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如何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创新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落实,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际教育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遵循基本的创新原则
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遵循基本的创新原则是确保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创新的基本和前提,而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即一是民主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并给与其改进的机会,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在一个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信任的环境中“教”与“学”;二是多元化原则,即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这样一来,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活”起来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质疑的原则,正所谓“思生于疑”,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为载体,发挥自己的“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自身的文学功底逐渐丰富、教学手段逐渐优化,教材驾驭能力逐渐提高,真正的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这样一来,在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心悦诚服的跟老师学的同时,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进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正所谓由量变达到|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就需要学生以丰富的知识作为根基。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即一是全面开放实践活动设施,在确保学生的创作活动有资料、有设施、有场地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其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创办学生的报刊、电视台、少儿剧团、广播站等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并潜移默化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4.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确保其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机的整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方法,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加大对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使用程度,使其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客观事物的形、色、声,在耳闻其声,眼见其实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另一方面,需要适当的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适当加强对其的资金支持力度,以确保既有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能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以不断的提高其适应性和实用性。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创新工作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不仅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确保自身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绩效的有效提高。
1.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及,但是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转变过来,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语文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不少语文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方式死板。“填鸭式”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授课方式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但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讲授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的。
3.学生主体性不强,忽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新课程倡导“双边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题进行旁听,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所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师生合作探究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识字、读书,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师生合作探究方法是新课程实施后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研究能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前提,师生合作探究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使教师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待培养,教师在与学生合作中要起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对话式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传递知识,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通过教师不断研读文章、学生不断探索文章,从而形成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而且容易加深W生理解和记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话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失物招领》这一文章时,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通过对话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了解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一种美德,在给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优美文章,都有其自身的朗诵和朗读技巧,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对话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策略 教学改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要不断创新,打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标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语文老师要从实践中反思总结,共同探讨如何创新语文教学。
1.教师队伍要专业化,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要创新,就需要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任何事物能保持好奇心,不能照本宣科,摆脱固定的思维,敢于突破自我,培养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义务教学阶段的内容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将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且深刻。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就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这样才能顺应时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创新。
2.对学科的本质要清晰
语文这门课,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说和写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听和读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这些技能培养中逐渐锻炼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注重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厚此薄彼,要通过不断地交叉变换、循环往复,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对语言文字、文章和文学进行研究探索,抓住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创新语文教学。比如在学习课文《月光曲》时,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隐含丰富的内容,老师可以设计话题: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通过提问,让学生打开思维,考虑问题。
3.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参与,与老师进行充分互动,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因此,课堂气氛非常重要,语文老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学习。首先,老师要平易近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的行为,不要当场否定,要给予一定的教育;对于问题,要和学生进行探讨,倡导师生平等对话。课堂上的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将课堂知识联系起来,如绘画、游戏、唱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文时,可以以唱歌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文时,可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晰。在每个环节上,要尽量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不只限于课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充分放飞想象,打开创新意识的翅膀,使学生学有兴致,学有所成。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语文智力竞赛和班级小报等,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课堂课外的活动,让学生有创新的平台,有思考的空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要创新,就要在教学措施上进行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逐渐在课堂上得到推广和运用,课堂上可用多媒体、幻灯、投影和录音等手段开展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可以节省时间,使教师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此外,现代化的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打破传统的只依靠文字和口头上课的模式,加之以更加多样的手段形式,使教学化难为易,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手段将视听融入课堂,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注重实效,不要过于形式化,多媒体只有正确地进行演示,才能能动地反映备课的成果,为课堂锦上添花。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文章中林“浸”浓雾的景象,还有《詹天佑》这一课中的“人”之形线路图,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口头难以表述出来的景象,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多媒体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总的来说,在改革创新的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案的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开阔小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因此,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吴忠献,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史根东,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创新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信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课堂体验,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就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简要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有了转变
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者,学生自己在课外,在信息技术环境里获得的知识十分丰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前台走到后台,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物质条件、必要的学习资源及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
尽管学生有多种学习选择的权利,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规划。课前,我从整体出发策划教学环节,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先检索阅读,协作完成电子文稿;在分组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广泛交流协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巧妙解疑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合理使用评价方法
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1、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采用先小组自评,然后再进行他评。这种评价方法有如下特点: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例如,在学习了画图软件后,我组织学生画了“荷塘月色”,并由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各作品的优缺点,然后给出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