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0 10:11: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蒙氏数学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在美术课教学中运用网络的力量将蒙古族服饰艺术和刺绣艺术融入课堂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锻炼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学习蒙古族服饰艺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广泛,资源更丰富。如人美版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学习服装搭配》一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完全可以把蒙古族民间服饰艺术设计在教学环节中,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一是给出有关服装教学资源的链接,中国民间服装网、蒙古族服饰网,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上展示的民间服装和网友点评解说,对蒙古族服装的设计语言有了简单感性的认识;二是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狐”或 “百度”自行查找与蒙古族服饰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图片,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蒙古族服装美的认知过程。这样,学生在尝试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和搭配时,也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欣赏临摹,而是开始融入自己对民族服装的一些思考和设想。
教学中我们重点学习锡林郭勒盟的民族服饰艺术,它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民族服饰。清代以来的察哈尔、乌珠穆沁、阿巴哈纳尔、阿巴嘎、苏尼特、浩齐特等六大部落,分别都有各自特点的服饰。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分为乌珠穆沁服饰、阿巴嘎服饰、苏尼特服饰和察哈尔服饰。这些服饰就像盛夏草原上的百花,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其中自然蕴含有浓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还先后制作了一系列展现蒙古族服饰艺术特色的教学课件《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阿巴嘎服饰》、《察哈尔服饰》、《苏尼特蒙古族服饰》。
1.欣赏苏尼特服饰
制作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苏尼特蒙古族服饰,苏尼特男女长袍式样区别不太大,各种长袍都镶窄条的单沿边儿或者双沿边儿,长袍都钉有单道扣袢儿。苏尼特男子们冬天戴着圆顶帽和风雪帽,妇女们则戴着尖顶立檐帽。成年男子的礼服是马褂,姑娘们则穿着“敖吉木格”,已婚妇女则穿“敖吉”。
2.欣赏阿巴嘎服饰
阿巴嘎服饰保持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以雅致和优美著称,南部阿巴嘎人和北部阿巴嘎人的服饰有一定的区别。阿巴嘎人冬天穿羊皮袍,用非常宽的单色或花色绸缎镶边儿,服装上均钉制单条扣袢儿。
3.欣赏察哈尔服饰
察哈尔服饰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无论男女均穿着开衩长袍,男子常穿靛蓝色、蓝色和绛紫色长袍,大都穿马褂,佩带火镰、餐刀等,妇女则多穿绿色、暗绿色、蓝色和粉色长袍,察哈尔妇女穿长袍时,外面一般要套上缝制精美的坎肩,这些珍品为我们研究和继承察哈尔服饰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现今的察哈尔服饰,继承和发展了本地区传统服饰款式风格,并大量吸收了其他地区传统服饰的精华。
4.欣赏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
制作课件让学生欣赏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还把去西乌珠穆沁旗旅游拍到的身着盛装的牧民照片展示给学生,乌珠穆沁蒙古族是蒙古民族的古老部落,这个部落始终以服饰华丽而闻名。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大多采用绣有精美纹饰的红、黄、蓝等不同色彩的布料制成,并装饰有人们喜爱的各种吉祥图案。今天的乌珠穆沁服饰,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还增添了新颖别致的时代特点,将乌珠穆沁地区的传统服饰推向更新的发展阶段。
5.美丽的蒙古族头饰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头饰和帽子,课题导入运用蒙古族民歌《敕勒歌》,学生齐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少数民族不同的头饰艺术:有趣造型的、异国风采的、有历史印记的、展现舞台艺术效果的等等,最后重点展示蒙古族民间头饰,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头饰和帽子,通过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学生独立分析总结出蒙古族头饰的特点:装饰性强,色彩丰富,造型多样。为解决制作环节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运用实物投影展示用彩色卡纸和塑料珠做蒙古族头饰的简单制作过程,并重点讲解设计思路,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并分组进行蒙古族头饰制作练习,每组同学都做出了漂亮的极具民间风格的头饰,在作业展示环节让学生分别戴着自己组制作的头饰在教室里进行蒙古舞表演,以蒙古族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饱含着浓郁的蒙古族风情。学生在课上不但进行了头饰制作练习,还领略了蒙古族饰品的独特美感,增强了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了解蒙古族民间刺绣工艺
关键词: 蒙氏教育 蒙氏实操 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6]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
中国分类号:G4
一、确定以全面发展为本的差异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合上述观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儿童现实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儿童潜在发展水平,并且每个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差异性教学目标,即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蒙台梭利的教具是她的教学法的构成要素之一,非常有特色,在蒙氏教学中有人误以为将蒙台梭利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学法了。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儿童的需要。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和目标,课程组织的中心是儿童的发展,而不是教具操作。
因此,在将蒙氏教育方案引进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考虑它的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同时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教师在观察中指导,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二、拓展全面丰富的整体的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研究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她把日常生活练习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她认为日常生活练习对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感官教育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由相应的教具来完成;语言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和写两部分;数学教育主要是10以内的读、写、算等内容;文化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几个主要方面。今天看来,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设置的确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与儿童发展的需要,比如对儿童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的艺术教育内容、社会教育内容没有涉及。因此,国外一些新一代蒙氏教育思想的追随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对原蒙氏方案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将原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训练(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这种改进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对我国当前教育界。
三、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一个以承接人类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线的特殊的心理过程。蒙台梭利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报告书《学会生存》把人格理解为道德、体力、智力、审美意识、敏感性、精神价值等等品质的综合,是“完人”,并认为这种“完人”是教育的“基本目的”。
继《学会生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著名的报告书《学习:内在的财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像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有可能受到某种个人行为准则规范化的威胁。”所以,“创造性”和“想像力”是“自由人格(个性)”的表现,为了培养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应首先培养“自由人格(个性)。”由此看来,不能把某一种或几种品质从完整的人分离出来孤立地培养,否则会造成人格分裂。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应该在培养人的整个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整合进行。
四、激发积极互动的交往关系
蒙台梭利教育法由三要素构成: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
她认为教育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师协助儿童自下而上地自我发展。正是从这种教师观出发,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而不是“教师”。
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所具备的角色是:
(一)环境的提供者:在蒙台梭利看来,由于儿童是在吸收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特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示范者:在儿童自我选择、使用教具材料之前,教师首先为孩子示范教具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师对教具材料作简单的介绍、示范时,话要简短、明确、客观,内容必须是直接涉及要解决的问题,不讲不必要的话。当孩子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导选择另一个新的教具。(三)观察者:教师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不带成人偏见的眼光来看孩子”。在儿童摆弄和操作物体的时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了解儿童的自由表现,观察儿童对教具材料的兴趣及兴趣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的面都表情。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需要,然后以此来提供适宜的环境。
关键词:别种 夫余 高句丽
关于高句丽的族源问题,目前学术界有秽貊说、夫余说、高夷说、橐离说、商人说、介莱合族说等诸多说法,迄今仍无定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是最早记载高句丽族属的古籍,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对“别种”一词,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周一良先生在《论宇文周之种族》一文中认为:“今按‘别种’之称犹‘别部’,为政治上相统属而种族上十九不相同之部落”[1],认为“别种”与本种之间大多族属不同,这一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史家所说的‘别种’通常是:由‘母族’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一个新种的人类集团,可称为‘母族’的‘别种’。”[2]“别种表示他们血缘上的渊源关系”[3],认为“别种”与本种族源相同。本文试从分析“别种”一词的用法入手,解读《三国志》对高句丽族属的记载,以期对高句丽的族源问题有新的认识。
(一)
目前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使用别种概念的是东汉贾逵(30-101)。《史记·晋世家》《集解》引贾逵说:“东山,赤狄别种”、《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贾逵说:“犬夷,戎之别种也”。另外,《史记·晋世家》《索隐》引贾逵说 咎如:“赤狄之别”,显然“别”是“别种”的简称,这也是后代史家通行的用法。从贾逵对“别种”一词不作任何解释并已采用简称来看,贾逵不是此词的发明者,此词的出现当在贾逵之前,也就是说,至晚在西汉末、东汉初即已出现,至贾逵时已被广泛使用。
“别”字在东汉以前的史书中多用作动词,意义是区别,作修饰语的情况不多,可考见的有以下三条:《淮南子·要略》:“韩,晋别国也”,指韩国是从晋国中分出独立发展的国家;《礼记·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指大宗子之外的诸子成为小宗的宗子建立新的宗派;《左传》昭公三年:“晋之别县不唯州”,指从晋国中分出的相对独立的私邑。不论是“别国”、“别子”还是“别县”,“别”字作为修饰语,其意义都是从一个共同体中分出而后独立发展的情况。汉代“种”字指子孙后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参之《三国志·魏书·乌桓鲜卑传》:“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三国志》中的“种”也是指后代。《后汉书·西羌传》:“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也证明“种”指子孙后代。则“别种”一词,当指自原部族中分出而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所以,从族源上讲,“别种”与本种是同族。
最早见于记载的“别种”一词出于经学家贾逵之口,说明此词与经学存在密切关系。自贾逵之后,有胡广、苏林使用过“别种”,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大约同时代的韦昭、杜预也都使用过“别种”一词。可以说,自公元一世纪至公元三世纪下半叶,“别种”一词已成为学术界的通行用法。贾逵、胡广、苏林、杜预、韦昭所说的“别种”与“本种”之间的族属关系详见下表:
使用者
出处 本族
别种是否同族
贾逵《史记·晋世家》《集解》赤狄东山皋落氏是
贾逵《史记·晋世家》《索隐》赤狄
咎如是
贾逵《史记·匈奴列传》《索隐》 戎
犬夷是
胡广《史记·匈奴列传》《索隐》 东胡
鲜卑是
苏林《汉书·昭帝纪》注引西南夷廉头、姑缯、 柯、谈指、同并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隐公二年氐、羌戎、狄、蛮、夷否
杜预《春秋左传注》闵公二年赤狄东山皋落氏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三年赤狄
咎如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宣公十五年赤狄潞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宣公十六年赤狄甲氏、留吁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成公元年戎茅是
杜预《春秋左传注》成公六年蛮氏戎夏阳说不详
杜预《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二年白狄鲜虞是
韦昭《国语·周语》注西戎姜氏之戎是
上表中杜预称氐羌是戎狄蛮夷的“别种”,虽然从族源上说不通,但如果从“别种”指的是某一母体中分出独立发展的部分的意义上去理解,戎狄蛮夷是对少数民族的通称,而氐羌显然是少数民族的一个分支,那么,与“别种”一词的用法也是相符的。所以,除去一条资料“别种”与其本种之间的族属关系无法考证之外,其它各条资料都符合前述“别种”一词的用法。这说明,自公元一世纪至公元三世纪下半叶,学术界对“别种”一词内涵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即: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别种”一词共两见,一是称高句丽“东夷旧语以为夫余别种”,一是称“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师事的谯周[4],是东汉末著名经学家,其父“治《尚书》兼通诸经及图纬”,谯周“耽古笃学”、“研精六经”[5],陈寿治学显然也是自经学入门,其所用“别种”一词不可能与传统经学家通用的含义相违。而且,在陈寿的时代,学术界对“别种”一词的内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陈寿不加解释地使用这一词,一方面说明此词的通用性,另一方面也证明陈寿个人对此词的理解与学术界通行的认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陈寿也认为,“别种”指的是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
继《三国志》之后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后汉书》。在《后汉书》中“别种”共出现四处,《高句丽传》中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小水貊是高句丽“别种”,与《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完全相同,显然出自《三国志》,则范晔对“别种”一词内涵的理解与陈寿相同。另外两处一见《皇甫规传》,一见《西羌传》,都是在说明羌人的族属问题。所以,分析《后汉书·西羌传》中所载羌人的族属关系,不仅可以理解范晔对“别种”的定义,也可以理解陈寿对“别种”的定义。
《后汉书·西羌传》:“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夡,兵临渭首,灭狄嵵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觽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并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羌之兴盛,从此起矣。”这里所说的“子孙分别,各自为种”,指子孙后代分出独立发展,渐产生风俗文化上的差异,即形成不同的“种”,也就是“别种”形成的过程。只不过羌人的分化变异较大,中原史家无法识别何者为正统,何者是发生文化变异的部分,所以也就无法用“别种”来指代相对于原部族的传统发生文化变异的后代,只好一律称之为某某种。“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也是出于相同情况。“子孙分别,各自为种”显然是对“别种”一词的最好解释。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范晔、陈寿对“别种”的理解,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
所以,陈寿指出高句丽“东夷旧语以为夫余别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东夷人的口碑传说中认为,夫余人中分出一部分独立发展,后来形成了高句丽族。《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分别为夫余、高句丽、沃沮、挹娄、秽、三韩、倭人立传,证明陈寿所说的“东夷”包括上述各族,则“东夷旧语”指的是居住在东北东部乃至朝鲜半岛的各族,即高句丽人以及包括夫余人在内的与高句丽人相邻的诸族,都承认高句丽是夫余“别种”。所以,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
(二)
《好太王碑》称:“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6]《高丽大兄冉牟墓志》:“邹牟圣王元出北夫余”,[7]都称高句丽出自北夫余。但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高句丽始祖朱蒙为东夫余王金蛙养子,朱蒙率部自东夫余迁出 “是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认为高句丽出自东夫余。朝鲜史书《三国遗事》引《古记》载:“前汉书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讫升骨城(在大辽医州界),乘五龙车,立都称王,国号北扶余,自称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娄,以解为氏焉。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东扶余。东明帝继北扶余而兴,立都于卒本州,为卒本扶余,即高句丽之始祖”,《三国遗事》引《国史·高丽本纪》:“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娄,既避地于东扶余,及夫娄薨,金蛙嗣位”,证明解夫娄所部原号北夫余,因东迁而改称东夫余。从这个意义上讲,称高句丽出自北夫余与称高句丽出自东夫余都是正确的。朝鲜史书一致认为高句丽的统治集团出自夫余人,与上述我们对《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别种”一词的认识是相吻合的。
但是,“别种”一词的内涵中还包括着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从原部族中分出独立发展。陈寿使用“别种”,也是为强调高句丽人已经脱离夫余人独立发展了,暗示着高句丽人与夫余人不同。《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说高句丽“言语诸事,多与夫余同,其性气衣服有异”,也证明陈寿已经认识到高句丽人与夫余人民俗方面的差异。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朱蒙所部脱离夫余人独立发展之后,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
首先,高句丽人虽然出自夫余,但夫余国内就包括夫余人、秽人、貊人三种民族成份。《三国志·魏书·东夷传》称“盖本秽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朱蒙为夫余王金蛙养子,无疑属于夫余人。朱蒙与“乌伊、摩离、陕父等三人”南迁,乌伊与摩离在公元14年“领兵二万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此时距朱蒙南迁已51年,乌伊、摩离即使与朱蒙迁徙时仅20岁,至此也已70多岁了。高句丽前三位王中,朱蒙享年40岁,其子琉璃明王约56岁,大武神王最高寿,也只61岁。乌伊、摩离70多岁仍健在,并能领兵远征,是很令人怀疑的。此三人名字也不见于中国史书,《魏书·高句丽传》:“朱蒙乃与乌引、乌违等二人,弃夫余,东南走”,而没有乌伊。则乌伊、摩离可能是随朱蒙迁徙的部族的名称,在经过长期的对古史的神化以后,在其始祖起源传说中演变为人名。乌伊,《三国史记》中也写作鸟伊,伊字《东国史略》写作夷,则乌伊也可以写成鸟夷。《尚书·禹贡》“岛夷皮服”,岛字原作鸟,唐人改为岛,王肃注:“鸟夷,东北夷国名也”,是尧时东北古部族。乌伊的原型就是鸟夷人,也就是夫余国内的秽人[8]。高句丽一词《阙特勤碑文》作“Bokli”[9],以汉字标音,正是摩离。《后汉书·东夷传》:“句骊一名貊耳”,摩离就是貊的变音,摩离即貊,是高句丽族的别称,摩离的原型就是夫余国内的貊人。由此证明,朱蒙所部从东夫余南迁时,有相当一部分秽人、貊人随行。《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着夫余王说朱蒙:“诱我臣逃至此,欲完聚以成国家”,也可以证明随朱蒙南下的不仅仅是夫余国的统治民族夫余人,也有夫余国内的被统治民族秽人与貊人。
其次,朱蒙所部迁入的卒本川一带,民族成份也比较复杂。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丽语谓复旧土为多勿”,朱蒙立国第二年以沸流国所在地为多勿部,说明朱蒙为代表的高句丽统治者夫余人认为,对沸流部的收降是收复夫余民族的旧土,可见,沸流部属夫余人,先于朱蒙所部入居卒本川。琉璃明王在东夫余时,他的母亲曾对他说:“汝父非常人也,不见容于国,逃归南地,开国称王”[10],所谓的“逃归南地”,也就是回到夫余人在南边的故地,也证明在朱蒙所部南下之前,卒本川一带已存在夫余人的部族。
《史记·朝鲜列传》称卫满在夺取箕氏朝鲜政权以前即已“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此真番当为族称。《史记·朝鲜列传》《索隐》注真番为“东夷小国,后以为郡”,则真番郡即设在真番族的居住区。真番郡的位置学者们认识不一致[11],但考虑到乐浪郡以南是箕氏朝鲜的后裔建立的韩国、临屯郡以南是从马韩分立出来的辰国[12],则真番郡只能在玄菟郡以北,真番人的居住区是夫余人南下的必经之路,朱蒙所部辖区内显然也存在真番族。
《汉书·地理志》:“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貉、句丽蛮夷”,则早在汉武帝灭朝鲜以前,此“句丽蛮夷”即已存在,隶属于卫氏朝鲜,与朱蒙所部显然族属不同。《后汉书·东夷传》:“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证明玄菟郡高句丽县是因为设于此族的居住地而得名。到朱蒙所部 “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13],即接受汉高句丽县统治时,才与此句丽蛮夷杂居并相融合。
卒本川一带也有不少汉人。《史记·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说明自战国时已有中原人进入真番地区。高句丽琉璃明王有汉妃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国志》、《后汉书》中所载后世夫余、沃沮、高句丽等族的居住地曾经都是秽人的分布区,则卒本川一带也存在秽人。
总之,高句丽人的始祖朱蒙所部自夫余国迁出独立发展之时,内部就包含夫余、秽、貊三大民族,所迁入的卒本川一带又是夫余人、真番人、句丽蛮夷、汉人与秽人杂居的地区,高句丽族就是朱蒙所部夫余人与上述诸族进行民族融合的产物。从族源上讲,高句丽族是多元的,夫余不过是其多元中的一元。陈寿使用“别种”一词,一方面指出高句丽人的统治集团出自夫余人,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高句丽人不同于夫余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其记载是完全可靠的。但是“别种”一词却无法描述高句丽族形成过程中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概念也是不够准确的。
[1] 林干《匈奴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4页。
[2] 刘庆《“别种”杂说》,《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第72页。
[3] 孙进己等《渤海的族源》,《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
[4] 《晋书·陈寿传》。
[5] 《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6] 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7] 《东北古史资料丛编》第二卷,辽沈书社1989年版,第476页。
[8] 我认为秽人为东北土著民族,貊人原生活在蒙古草原,后迁入东北地区。鸟夷是东北见于记载的最古的居民,秽人当是其继承者。参见拙著《秽与貊》,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4期,16-18页。
[9] 岑仲勉注释突厥文的《阙特勤碑》,将此词标音为“莫离”,与“摩离”完全相同。见《突厥集史》,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892页。
[10]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琉璃明王本纪。
[11] 真番郡的所在地有朝鲜南部说、鸭绿江流域说、今宁安说三种说法,详见孙进己、王绵厚主编的《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273页。
关键词:《三字经》;语言特点;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一、《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三字经》,全文共一千余字,之所以名为《三字经》,是因为它采用了三字一句的形式,这样的表达既便于诵读又利于记忆。有人曾经这样调侃过“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因为中国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最深厚的,岂能让别国他帮的荒蛮之人轻易就能掌握呢?”笔者认为说这种话的人大概对中国的文化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读了《三字经》,你便会深有感触,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并非只会满口之乎者也,说一些似懂非懂、难以捉摸的文言文。《三字经》的语言概括能力之强,措辞造句之严谨可以用“前无古人”来形容。如果说唐诗宋词用简短的文字就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空灵的意境,足以证明中华古代文人才华横溢的话,那么《三字经》在语言组织方面的造诣也是堪称一流的。其次,《三字经》并非随意拿来些文字表意堆砌而成,在语言的韵律、节奏感等艺术性方面,《三字经》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翻开《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心相近,习相远。”你不难发现,《三字经》在韵律上,采用的是三字一顿、隔句押韵的形式,非常具有节奏感,读起来如歌谣一般朗朗上口,听起来如仙乐一般轻松自在,孩子们自然是喜闻乐见,非常利于在民间口耳相传。暂且不说《三字经》的知识性有多强,就它所采用的这种语言表现形式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成功了。正因为《三字经》在语言上的美学优势,所以在中国古代蒙养教育几乎被忽略不提的时代背景下,《三字经》却依然被世世代代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耀眼的奇葩并将流芳百世!
二、《三字经》的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一)《三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
《三字经》虽然全文只不过短短的一千多字,但它包含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通读《三字经》你可以发现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几乎涉及到了天文、地理、礼、乐、射、御、书、数等所有学科。例如:“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是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讲得是天文知识;“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讲得是地理知识;“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讲得是中国的历史;“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讲得又是关于中国风水五行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三字经》囊括了生活中各个领域的的精髓知识,但如若你细细品味,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在《三字经》所涉及到的内容里,谈到最多的其实还是关于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二)《三字经》的道德伦理教育内容及其意义
1.《三字经》关于孝、悌的内容及其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孝、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蒙养教育的经典读物,《三字经》引用了一个简单而又生动的故事来说明,孝是为人儿女必须要具备的德行。“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这个故事是说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为父母暖被窝,这种孝顺长辈的的美德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同时又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让世人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品德。《三字经》将孝和悌这两种原本严肃的道德品格编写于歌谣似的文字中无非是想让后人们在轻松传诵《三字经》的过程中,不禁意间潜移默化地将孝、悌的品质传承下来,成为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这样做既达到了道德伦理教育的目的,又寓教于乐脱离了教条式的说教,何乐而不为呢?
2.《三字经》关于三纲五常的教育内容及其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中华民族向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的人伦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深蒂固的。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和教育集大成者在人伦道德教育上花费的精力更是有目共睹的。读《三字经》你可以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老祖先们的无限智慧。 通读《三字经》,你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三纲五常的语句“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意思是说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得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就是说父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意思是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那么他的臣子就会对君王忠心耿耿了。“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三字经》中关于人伦道德教育的语句还有许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三字经》虽然主要是作为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读物而流传人间的,但其人伦教育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即使在当今社会,《三字经》中所提倡的许多为人之道,依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本班的三位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这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你孩子的一种关心,正是有了你们的信任、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此,我真诚的对你们说一声:谢谢,真诚的谢谢你们的热情支持。同时,更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以前带过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初中了,有个家长在网上聊时说又开家长会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把家长都招过来结果只是走走过程,可能也有家长这么想,但在我们这里没什么大事,都是这事琐碎的小事,但又不得不招集大家来说一下,就是一个月开一次家长会,一个学期也耽误不了大家多少时间,何况上学期还只开了二次,但我们有的家长也许实在太忙了,仅这两次还是有人没来,我希望这学期我们尽量的抽出那么点时间给孩子。
一、总结前阶段的工作
上学期调查表反馈:这样的家长意见调查是我的最新尝试,当然我做这个调查表并不是就一定按照家长的意见来实施,有的我只能向上反应,比如幼儿园硬件设施安全、网站、伙食等,当然我们园长听了以后也一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次我只是想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看看你要的我能不能给,我给的你是不是你想要的,我看了一下,填写内容基本上是家长的真实想法,我们也不会去问是谁填的,该反馈给谁,希望你们今天听了以后能够传达一下。
1、饮食生活方面是家长较多不满意的地方,由于上学期我们食堂师傅换了一个,可能有很多家长感觉到了,孩子回去了也会说,觉得菜味有些方面不太满意,这点请大家放心,这学期我们食堂又增加了一位师傅,菜品的配比、营养的搭配是有人监督的,省级示范园不是空名号,会有专业人员不定期检查,当然既使是这样您的的孩子回家了以后还是需要为他再加一餐,因为四点我们就开晚饭了,间隔时间有点长。但习惯培养我们都认为很重要,这里面包括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坐姿(有的小小年纪都戴眼镜一定不是一朝一夕……)、物归原位,做事有始有终等。生活方面如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等,先把这些照顾好自已的习惯培养好我想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像身体状况这块儿我认为也比较重要,孩子现在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要多些,用一句我们园长的话来说,我们做的是良心活儿,比如中午孩子睡觉时如果是不细心的那肯定容易生病,当然也不能说病了就是老师不给盖被子的原因,人吃五谷杂粮这避免不了,我相信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是有良心的人,特别是我们班几个都是有孩子的,这方面我们也都是有经验的,这点请家长们放心。
2、学期目标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制定,由省幼教协会和本园园务会人员检查,有需要的家长也可到办公室去调取,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都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开展的,原来中班时我们学的是快乐成长课程,大班上学期是蒙氏教材,现在是整合的课程和蒙氏,都包含有五大领域课程,这个整合教材是比较系统的,如社会里面有节闹新春,像美工、音乐啊都会同步。有关蒙氏方面,蒙氏活动是动手动脑同步进行,在做中学,而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是先教后做。我相信我们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只是觉得听人说好或者说比别的班贵应该不会差,也有是觉得孩子跟老师熟,就跟班上的,这可就大错特错了,不管你的孩子在哪个阶段,是在幼儿园还是学校,你都不能是全部都交给老师,也许你们平时很忙也没时间去了解,但这学期我希望我们家长能抽点空去看看有关网站和书籍。老让我们讲你们会觉得像听天书,因为不了解啊,而且我们不像人家专家能给你讲解的那么详细,那么透彻。有关珠心算方面我们班要好一点,因为我们班有一半都是老师的孩子,特别是小学的老师是不看好幼儿园学珠心算的,弊端可以去咨询下他们,不过也不能说它就不好,我们园除了蒙氏组到现在还是全园普级珠心算的,因为出成绩,见效快,深得家长的喜爱,06年5月份我在武汉参加了省级珠心算协会的培训,是清华的一位讲师给我们培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珠算协会及幼儿园老师,听说四川的珠算协会在这方面做的很出色,但他们给我们的,和我们给你们的都不一样,也许是为了顺应家长要求吧。她要求学珠算的目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左右脑同时开发,并不是要求孩子能算多少数字,她的侧重点是开发大脑,而我们家长是算数字。启蒙阶段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你给了他什么他就会学什么,有些东西一旦记住很难改正过来。我们蒙氏组都没有珠心算,如想学这门课的请转对面班和楼下,它也是需要大量的做练习的,我们遵循快乐学习,减少孩子的压力。像写字要到学前班才开始,所以现在幼儿园只给我们班配备方算本和美术本,但我们班从上学期开始说在学写笔划,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兴趣和书写规范,如写横是从左到右写竖是从上到下等,请家长不要跟别的幼儿园比较,说人家像我们这大就写了好多字,你想写吗?我可以一天教会几个字,其实那是没有意义的,孩子会很累。有部分家长说作业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难,其实都没有那么硬性的,如蒙氏字词句里有连线题,有家长就会问,我们的孩子还不认识疑惑两个字,细心的家长可以发现它的背景颜色和字体的颜色是一样的,看表情他们是会的,然后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词了,有的也可以变通嘛,他们的作业我们在这里已经教过一遍了,也许有的孩子没掌握,你们在辅导时又复习了一遍,不过也看得出来我们有些家长真是下了功夫的,这学期我们书本较多所以课程会选着上,有部分是一带而过的,这点提前给家长说一下。
3、有关分享阅读:上学期杨嘉欣、万书丞、韩旭东、耿恺进家庭读本天天放书包,背了一学期。也是这几个人作业方面有点问题还有曾翔宇平时不是爸妈带时,作业基本也没完成。还有肖若然、刘子入、陈梦以1、2、3课做的很好却不能坚持,做得最好翟梦轩、陶牧阳、梁听雪、贵南希、曾祥鸣、刘奕鸣、马婉淑基本上全都做了,有些也还不错,有贵宁凡、伍逢源、许抒涵、杨静初、姜景若大部分也做了。当然不一定他们做得作品有多么好,但他们贵在坚持,而且是参与了。他们做的这些不光是分享阅读,平时的纸张作业辅导也是,都是要入档案的,到了学前班有的肯定是资料多有的可能就很少了,乃至以后他们长大了有的人会从这些资料中看出小的时候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记忆。
开放日现象,孩子有时会人来疯,平时欢迎家长来我班参观指导,那天其实不是他们真实的表现,我们课还是按照平时课排和上的,没有说去做一节公开课和展示课,那样也许效果会很好,但那很假,我们只想把日常开展的活动真实的展现给大家,我们网站听园长说要专线开通,那样就更好了,你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真实的表现了。
4、对家长的要求:实在不能参加活动或有事不来园要请假,辅导作业方面:杨嘉欣、杨贤哲、万书丞、耿恺进、曾翔宇要加强,不能光从老师这儿找原因,父母力不从心的有伍逢源曾翔宇,这学期我们要开展水墨画,需准备带袖罩衣一件。中字本一本,勾线笔一支。
5、其他的事情:欲开通班级空间,不方便来园的可以在网上沟通,我们会在上面写一些有关孩子的事情,排号上学期是从小到大排这学期调换一下是从大到小这样床位可以更换一下。每次发的通知,如一些优惠券、影院票、讲座等家长可以自主选择,但如注有本班落款的请认真看看。
6、如孩子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水痘、腮腺炎等,请及时隔离并告知老师。
二、现在就家长最关心的孩子成长情况,来说说孩子近阶段在园的表现。
1、 动手能力方面:
自从小朋友们进了大班后,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都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子,还经常争当值日生,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碗筷,擦桌子、搬椅子等等,动手能力也强了,能独立绘画,做手工,折纸,做泥工等。
2、学习能力方面
大班的各科内容都有了一定的难度,小朋友们从以前的不肯到现在能自己创编故事,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请小朋友自编自讲故事和朗诵儿歌,虽然不是比赛,可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表现的能力。数学方面,上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幼儿知道相邻数,学习数的组成分解等。许多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老师,在家里教孩子做算式,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下去,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3、情绪情感方面
这学期一开学,我们就有意识的组织了很多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担当不同的角色,通过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什么地方表现得也,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以后的表现可以更好。这样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培养他们做事的自信,更能让幼儿有表现得机会。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进步,这让我们感到骄傲。
当然,也有个别孩子由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升了大班之后,觉得自己长大了,上课是坐没坐相,不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内容不能较好掌握。下了课,特别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追追赶赶。这些现象我们相信家长也会很重视,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引导下,他们也能取得较大进步。
二、家长发言
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与以前的幼儿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园的教育已远远不能只满足于照顾好孩子们的保育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潜在能力的开发,据研究表明6岁是孩子智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着许多关键期,如:语言发展关键期、动作发展关键期、情绪情感发展关键期等等,我们认为升入大班后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们以后升入学前班、小学的成绩息息相关,相信家长们也非常重视,现在孩子在大班开始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终身受益,还有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有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探索从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直接告诉他,孩子往往只能记住一时,过后很容易遗忘,我们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要有耐心,如我在楼下看到一老爷爷带孙子学打球……相信我们很多家长也有相同感受,下面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谈谈他们在家里的育儿经验(请自已举手,不举手就点……这几个做得较好)。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从我们与家长合作以来,许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配合我们开展工作,再这里我要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这学期各位家长更要多注意我们的家园联系栏和我的空间日志,以便与更好的了解我们每周的教育教学计划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从而不断的与老师沟通,让您的孩子发展的更好。
四、几点要求
1、让孩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学习交往的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礼貌待人。
4、帮助收集一些种子、盆景、小动物等自然角材料,继续丰富自然角。
5、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看看家长园地。
6、入园前检查孩子的衣服口袋里有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或者是吃的东西。
总之,只要我们家长配合好,相信你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聪明能干,我们也真心希望家长能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你们想让孩子参与些什么活动,你们想参与幼儿园的什么活动或者我们老师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等,你可以把想法直接告诉我们,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交给我们,我们一定尽力改进我们的工作。我想,只有大家献计献策,我们的活动才会更丰富多彩。
材料;游戏环境;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6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幼儿整体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培养“完整幼儿”已成为幼儿教育的目标。近年来,我园则把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作为研究课题,以通过“整合”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课题谈一谈自身的体会。
一、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是课程与游戏整合的前提
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尽管教师已从思想上逐步接受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但从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集体教学活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讲解、示范、演示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机会,而且课程与游戏未能形成良性互动。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除了要转变传统的游戏观与课程观外,还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目标创设出具有教育内涵的游戏环境,使游戏既成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又成为课程的内容。同时,要把以自选游戏为特征的区角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只有这样,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进行整合才有可能。
二、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是课程与游戏整合的中介
“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是各种符号的综合,是一种信息的被发出和被接收……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不自我显示,它只是一种隐蔽的潜能,只有当儿童使用物体时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意义。”游戏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幼儿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是两者进行整合的中介。但是在很多幼儿园中,真正可供幼儿在游戏中操作的玩具与材料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种类也很单调。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实现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则非常困难。而蒙氏教学法为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提供了经验。被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的“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实质上就是游戏。其间,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地选择并操作材料,同时,游戏的内容也是蒙氏课程的内容。课程所涉及的五大内容——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数学教育及文化科学教育的内容全部通过游戏材料的操作来完成,从而实现了课程与游戏的整合。为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要把教学的目的、意图渗透于准备的材料中,应按照课程目标来选择和确定材料。这样当幼儿操作材料,与材料进行互动时,就可接收这些材料所发出的信息并反作用于这些材料,使材料所具有的“潜在教育价值”得到发挥,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进行整合也就有了中介。
三、创设让幼儿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是课程与游戏整合的手段
良好的游戏环境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应当是一个布局合理、组织有序、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若想创设出这样的游戏环境,教师需根据特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物质环境并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著名的HIGH/SCOPE课程就是以计划——操作——整理——回顾为程序,并利用区角活动实施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物化为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使幼儿在活动区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从而获得发展。当然,充分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意味着幼儿可自由活动,活动材料少的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应有所减少。只有这样,“教学是教学,游戏是游戏”的分离状况才会有所改观,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进行整合才有可能。
关键词:日本;东洋史译著;历史教科书;影响
日本传统史书深受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史学体系上来说日本古代史学未超出中国史学的范围。然而,到了近代,史家的目光转向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明治维新后日本大量翻译西方史学名著,聘请西方专家讲学传授,派员出国留学深造,积极引进西方史学。日本最早出现的近代史学――以福泽谕吉、田口卯吉为代表的文明史学,就是模仿英国巴克尔、法国基佐的文明史的产物。以实证主义为特征的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正统史学,是在德国历史学派兰克的弟子利斯一手培植下于19世纪末形成的,它是中国清代考据学和德国实证主义的混合物。
[1]p2在西学影响下,日本学者编著了若干简明的支那史、东洋史教本,如那珂通世《支那通史》、桑原骘藏《中等东洋史》、小川银次郎《东洋史要》、幸田成友《东亚历史》等。这些著作在清末译介到中国后,在史学视野、编撰体例、史书内容等方面给国人以很大的冲击。
一、清末“东洋史”译著打破了传统的编年体书写形式
从体例看,清末东洋史译著打破了传统史书以朝代为序的记述方法,采用了西方分期的篇章体编写方法。以历史纪年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辨明,因为一姓之变迁并不足据为分期的标准。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首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似此分期,较之往日之不知分期,但论朝代者,得失之差,诚不可量。“上古”、“中古”、“近古”、“近世”作为断代的区分,不仅具有便利史学研究的形式上的意义,其实质还反映了以西方近代民族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叙述的内涵,这种历史叙述的结构包含欧洲进步主义历史观的某些理念,而文明的开化程度正是衡量这种“上古”、“中古”、“近古”与“近世”历史时期划分的重要标志。该书清末被大多数学堂所采用。一时间中国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后来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始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不仅具有便利。如汪荣宝《本朝史讲义》说:“日本桑原骘藏尝据中国本部之大势,参考旁近各族之盛衰,而以太古至秦一统之间为上古期,自秦一统至唐之亡,凡千余年间为中古期,自五代至本朝之兴七百年之间为近古期,自本朝之初至于今日,三百年间为近世期,其义具详所著《东洋史要》。今姑用其说,大别国史为四部。”[1]p1又如中国学者秦衡江编辑的著作《东洋分国史》一书在记载各国历史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分期记载的方法,并且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相对应,如“日本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今代、四纪,上古当中国东周惠王至唐代宗,中古当唐代宗至宋孝宗,近世当宋孝宗至清同治,今代当清光绪。首叙地理、面积、人口、人种”;并指出“日本君主一姓相承,君统不变。以神武为始。以天皇统治为序,记载各朝政事”;“朝鲜史分上世、中世、近世三纪,其上世当中国之中古”[3]p2 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已经采用进化史观逐步思考东洋各国历史变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也许受日本东洋史将本国史与东洋史分开的方法启发,《东洋分国史》并没有包含中国史,而是将之另编。但是总的来说亦遵循“上世”、“中世”、“近世”的分期方法,诚如傅斯年所言:“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者。”
[4]p53
二、清末“东洋史”译著的研究范围大为扩展
与传统史书相比,清末东洋史译著研究范围大为扩展,不仅有政治史、军事史,而且还非常重视文明史、学术史的研究,在清末译介的97种东洋专门史著作中,文明史、学术史17种,所占比例为17.5%,区域史、国别史内容上也重视文明史的撰写,如日本市村瓒次郎、泷川龟太郎同纂、桥本海关译《支那史》在内容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每卷除了叙述历朝大事外,还特别开辟开化史一章,从制度、学术、技艺、宗教、产业、风俗等方面阐述中国文化发展的状况,体现了日本文明史作品的特色。
日本文明史学是在西方文明史家如伏尔泰、基佐、巴克尔等人的影响下兴起的,对于打破传统史学一味着眼于政治史、军事史的狭隘观念,拓展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5]p81支那少年正是依据日本文明史学的观点,将《支那史》中有关帝王的事迹删去,专取有关于文明进步者,编成了《支那四千年开化史》。该书共九章,第一章地理;第二章人种;第三章太古之开化,分学术、制度、风俗三节;第四章三代之开化;第五章秦汉三国之开化;第六章两晋南北朝之开化;第七章隋唐五代之开化;第八章宋元之开化;第九章明清之开化。章下一般分制度、学术、宗教、技艺、产业五节。另附有《历代大事年表》。译者在《弁言》中对中国传统史学进行批判:“恫哉!我国无史,恫哉!我国无史……支那少年忧之,乃呼将伯于东士,据东士市村氏、泷川氏所为《支那史》者,去吾二十四姓家乘所备载之事实,而取其关于文明之进步者,断自上古以逮于兹,删其芜,补其阙,正其误,以饷我无史之士夫。”[6]p1
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的刺激下,清末国人认为国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帝王将相的一家一姓之史,应重视政治、学术、风俗之由来,探索人群进化之规律,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如《普通新历史・凡例》称:“我国国民之眼界,断不克注于内国数十朝之兴替沿革中,须考察种族势力之强弱、文明之高下、能力之大小,以为大家警醒振拔之标准。”[7]p1曹鲲化受西方和日本的文明史、开化史著作的影响,其总叙《历史之要质》云:“所谓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皆数千年王家年谱、军人战纪,非我国民全部历代竞争进化之国史也。今欲振发国民精神,则必先破坏有史以来之万种腐败范围,别树光华雄美之新历史旗帜,以为我国民族主义先锋。”[8]p1认为国史编纂应该“参酌东西洋历史史体,确察我国民缺少之原质,核定大义,以叙述古今人群进化之大势,盛衰隆替之原因结果,及万般社会之重要事实,为独一无二之主脑” [9]p2。他编著的《中国历史》系仿泰东、泰西文明史及开化史例而作,其书在叙述社会发展大势的同时,用近一半的篇幅,详记各时期文明发展状况,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学术、宗教、美术、风俗、实业、财政、交通、美术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三、清末东洋史译著“厚今薄古”
与中国传统史书“厚古薄今”的做法不同,清末译介的东洋区域史、国别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很高,如朝鲜史6种中就有3种为近世史。中国史25种中有12种论述中国近世史。在清末译介的97种东洋专门史著作中,明治政治史、维新史、庚子史、侵略史、教案史、亡国史、独立史、军事史全为亚洲各国的近世史,战争史14种有13种为近世史,在全部东洋专门史中近世史所占比例在80%以上。另外,在区域史、国别史通史内容上,也特别重视近世史的部分,如《支那史》一书共九卷,但第一卷仅5页,第二卷太古史,4页不到,第三卷32页,第四卷35页,第五卷35页,第六卷43页,第七卷,48页,第八卷48页,卷九大事年表24页,呈现出年代愈后内容愈丰富的趋势。如关于,《支那史》以“鸦片烟之战”为题作了介绍:“英吉利国,明时即通支那。清圣祖世宗时,来广东贸易,自是输入鸦片烟颇多,流毒极大。”林则徐广州禁烟,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英兵遂进兵中国。英兵占领镇江后,南京大震,于是和英人议和。“帝初主战,至是知不可,乃起伊里布……割香港为英国管辖,开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港为互市场,互通俘虏,且约勿得擅刑英人。于是和议全成,两国均解兵。”[10]p242在内容广阔的中国通史中提及了中规定的赔款、割地、五口通商和领事裁判权等细节,可见其对于中国近代史事的重视。根据《支那史》改编的《支那四千年开化史》一书特别补充了从光绪八年(1882)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间的军政大事:高丽属中国、越南割于法……中英商约成等。
另外,国人也意识到了日本东洋史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日本支那史、东洋史多为日人语气,对于培养国民爱国心无益,国人由此产生了重新构建新国史的想法。他们借鉴西方史学的编纂形式,抛弃了传统的旧式的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体等体裁,而采用分期纪年的章节体,并以民族国家观(国族观),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史学视为民族复兴的工具。1903年,文明书局出版了丁宝书编写的章节体《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在“编辑大意”里,作者写道:“顾近岁以来,各学堂多借东邦编述之本,若《支那通史》、若《东洋史要》,以充本国历史科之数。夫以彼人之口吻,述吾国之历史,于彼我之间,抑扬不免失当。……窃不自量,编成此册,以我国人述我国事,如以孙子述父祖之德行。凡予族姓,庶闻而兴起,念领先缔造之不易,而以护恤保存,为人人应尽之义务乎!” [11]p1这本历史教科书有黑白插图、历史地图、书后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观点维新,体例适合教学需要,先后出版19次之多,1906年经学部审定通过,推荐小学使用,影响较大。[12]p501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于1905年,该书以叙述典章制度的演变为主旨,“于征引中国典籍外,复参考西籍及宗教社会之书,庶人群进化之理可以稍明”,[13]p1为中国史的编写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日]坂本太郎著、沈仁安、林铁森译.日本的修史与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汪荣宝.本朝史讲义[M].北京:京师学务处官书局,1906.
[3]秦衡江.东洋分国史[M].上海:文明书局,1902.
[4]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支那少年.中国四千年开化史[M].上海:支那翻译会社,1902.
[7]上海普通学书室.普通新历史[M].上海:上海普通学书室,1901.
[8][9]曹鲲化.中国历史[M].上海:东新译社,1903.
[10][日]市村瓒次郎、泷川龟太郎著、译.支那史[M].上海:上海教育世界社,1903.
[11]丁宝书.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M].上海:文明书局,1903.
[12]编委会.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M].上海:国学保存会,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