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11 16:11: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第1篇

一、服务导入新课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故为了更好实现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的服务性,教师必须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服务性,体现在教师课前要充分查找合适的导入材料。新标准更加注重地理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因此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查找最适合的“生活地理”。地理教师要将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土地、气象气候、环境保护、世界热点等,树立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现代公民意识,创造机会为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对周围和社会上所关心的地理问题进行讲解,并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这就能激起学生强烈地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服务创设课堂探究问题

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问题和新颖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能力。服务创设地理课堂探究问题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①假设方式。对多成因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可按模式逐步设置探究题目让学生探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即先假设只是受首要因子影响,其他因素不影响,然后逐个增加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破解复杂的地理问题。②案例方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 “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论证、评价等,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③实验方式。地理原理和规律是地理知识中最概括的理性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设计适当的让学生(教师)亲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地理原理和规律。④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式。地理教学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引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感性素材,并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使观察成果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出地理原理和规律。⑤演示的方式。有些地理原理和规律,教师在教学时先利用地理直观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等方法来演示或让学生自己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演示所包含的原理或规律。⑥综合试题方式。在上课前,教师把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所有考点设置成一题或几题综合试题,让学生自己来研究讨论,解决所设置的试题,最终让学生巩固掌握本节课的所有教学知识。

三、服务性做好师生合作探究

为更好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服务性,地理课堂教学更强调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在前面设置好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启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要设法去调动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从而把学习探究地理问题、地理规律当作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教师若能服务到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样的程度,那就能很大程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四、师生角色互换体现服务性

为达到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的服务效果,必须大胆尝试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大胆提问老师,构建民主和谐宽松的互动教学氛围,服务型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者。服务型课堂教师不仅关注群体的学习需求,更要关注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倾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去向老师提出他的的需求,就更有针对性,这种服务教学效果肯定更好,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要具备新的技能,具有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能随时应对学生所有一切的提问,能随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新问题,并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教师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具有服务意识的教师,应该去适应学生,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倾向,采取适当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让传统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那部分学习类型的学生参与进来,以适应和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体现服务型地理课堂教学。

第2篇

关键词: 中学地理课堂 高效 和谐 构建方法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师生互动,引发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呢?下面是我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尝试。

一、与时俱进,营造民主氛围,引发感情共鸣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而又多变的信息时代,各种文化载体充盈在我们的周围,学生与我们几乎在统一接受各种知识和文化,我们知道的,学生也知道,甚至比我们知道得多,所以应该抱着与时俱进、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心态,把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求知精神传递给学生,并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

二、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教育家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地理课上,要耐心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耐心指导、讲解。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他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要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虚心地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高效率的。

三、营造体验的氛围,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四、激发学生兴趣,共建和谐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认识它,掌握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课堂自然也就和谐。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在地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利用课件巧妙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新课导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新课引入方法打破传统新课引入法的局限,不求知识的完整与体系,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其次,在课堂上强调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大。再次,在课堂上教师放下架子做到师生平等,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拉近师生距离,改变因师生关系不平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现象。地理课上做游戏。游戏活动很容易激发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将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独特的地理观察能力

地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彩的生活是进行创造性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进行教学创造信手拈来的生动素材。

例如,学生大多用过一次性筷子,而且大多喜欢吃烧烤羊肉串,我们就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这一事实,教育学生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吃烧烤等于“吞绿荫”,不能“为嘴而伤”,缩短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六、营造质疑的氛围,实现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的和谐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共同努力。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发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把学生定位于 “学习主人”,给学生充足的、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1)就地理新教材而言,在内容的编排上大大增加了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2)在课堂上提出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不孤立地理解问题,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会由几种原因造成,要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3)教师要提倡学生多思多想,鼓励创新。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对学生学习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教学中要多设计答案多样、有利于解放学生思维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导入;导入功能;导入原则;导入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地理新课标就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等问题,地理教师应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作为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何为导入

导入是指教学过程中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方法。在每节课之前,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入境[1]。

二、导入的功能

导入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恰当的导入能立即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一种理想的状态,能够创设比较好的教学情境。

1、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学生对于某些事物心理上的一种明显的指向,是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的基础。无论什么人,对某些事物如果漫不经心,不予以注意,就很难使他对该事物产生兴趣。如果在课堂一开始,老师缺少必要的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之一,是学生积极探索某项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好的导入方式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3、呈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的具体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目标越明确,学习指向性就越明确,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4、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新课教学。提问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课。

5、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轻松的谈话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

三、课堂导入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跟前”。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 ,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2、启发性原则。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课堂导入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3、新颖性原则。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选一些比较新颖的素材,不能总是老生常谈。同样的材料用的太多,就很难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可能取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地理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任何一个教学组块,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开始之前,一般都需要教师的导入过程。导入不仅仅设置在一节课之前,更多的是贯穿于课堂的整个过程之中。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1、回顾导入法。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以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讲新课前,如果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也可不必教师总结或学生回答,只要在讲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想前课所讲的几个问题,学生经过回忆思索,在头脑中再现教师提问的内容,教师即可讲授新课,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回顾复习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复习的内容和新课之间要有很好的衔接关系,否则仅仅为了强化旧知识,将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内容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为宜。

2、悬念导入法。“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地听。悬念法因其可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体现新教新课标的理念,所以教师适当可以多使用,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

3、联系实际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设计到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以引发学生共鸣,引起他们关注。在讲到地转偏向力时,笔者曾经这样来导入:同学们都有去在汉江河畔玩过的经历,那么你们注意到汉江南北两岸有什么不同没,”学生争先回答, 笔者最后提示“同学们从沙滩和河堤方面来思考”很快学生想到,一起回答汉江南岸沙滩少、河堤陡,而北岸沙滩分布广、河堤缓。”回忆在汉江边看到的汉江南北两岸有什么不同,很快发现然后进入教学,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新组块的学习。如讲述旅游资源的种类时可以联系笔者所在地汉中地区的旅游资源来讲述。这样既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4、演示导入法。演示是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观察分析为信息传播方式,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以使学生感知表象,建立概念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2]。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理标本、地理模型、地理景观图、幻灯片和地理电视片等,做些启发性的演示,或请学生共同参与演示,也可同时做一些活动和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和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尤其是一些地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如洋流的流动、月相的变化、大气环流、锋面运动、气旋和反气旋带来的天气,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宜多采用过程演示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谚语、成语、古诗词导入法。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如笔者讲道地球的自转时曾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导入,很快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急着想知道下文,这样就很容易的导入新课教学中。地理课堂的导入方法种类多样,除以上几种常用方法外还有故事法、情感交流法、表演法、新闻导入法、生活探讨法、竞赛辩论法、游戏法、目标展示法、版图法等。法无定法,法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要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不管哪一种方法只要使用恰当,都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祥发.地理教学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 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地理课堂提问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也有诸多益处。但是提问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才能对学生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以及通过考试,然而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没有过高的要求,而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不止要会做题,更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应注重学生的地理基础能力培养,包括: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地理规律的运用等,从而提高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和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

如在讲授《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时,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因此不妨设立下列的问题: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最主要的是什么;分布在陆地上的水体占地球总水量的多少;淡水储量占地球总水量的多少;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上述的问题在书上的图标或者文章中均能够找到答案,设计这些问题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得到想要的结果。在加强学生对于水资源的重视的同时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有效设计发问点

课堂上发问,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很重要。在合适的地方切入,提问能够不显得突兀,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传统的导入方法往往是在课程的开头或者是一个小节讲完了再直接导入问题,这种问题的导入方式要么让学生不知所云,要么打断了学生原有的思路。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因此在讲授时一定要注意插入点,才能引起学生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如: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提到玩具鸭的故事,数十、年前,一艘从中国出发开往美国华盛顿州的货船在太平洋上突遇强烈风暴,船上的一个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而在若干年之后,大约有1.9万只玩具鸭漂到澳大利亚、印尼、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另一批大约1万只鸭子则向北极漂去,在海洋上漂流14年、2.2万英里之后,这批鸭子抵达英国海岸。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淘金热”,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炒至1000英镑。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由此提问:玩具鸭子为何能够跨越2.2万英里到达英国?由此引出洋流的知识。

巧妙地创设各种情景来提出问题,引入教学的新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会感到枯燥,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问题难度要适中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生的提问的难度要适中。问题过于简单,则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愿意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问题难度过高,则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于难度一定要把握好。

如在讲授欧洲的地理时,如果直接问学生伦敦为何被称为“雾都”,则学生会觉得难以回答,在学习了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之后,学生知道了伦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四季温度变化不大,冬暖夏凉,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这才能回答出为何伦敦被称为“雾都”。同样,如果直接问学生:莱茵河为何被称为“黄金水道”,学生肯定也是一头雾水,但是如果告诉学生莱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尔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两岸的许多支流,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所流经的是欧洲的主要工业区,人烟稠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它的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在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通过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和74个河港与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回答出为何莱茵河被称为“黄金水道”。

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时一定要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按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思考。

四、问题设计循序渐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有条理有顺序地设计问题,既要层层深入,又要突出重点,这就需要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的问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组成一系列层层递进、深入拓展、结构严密,连贯提问的序列。当然,循序渐进是对于一个方面的深化,因而无法估计到其他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用其他的手段加以弥补。

如在讲授极地地区的地理时,可以设计下列的问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哪些;南北极所处的纬度范围;南极地区西风漂流环绕,导致气候干燥,除此之外影响降水的因素还有什么;在向学生介绍了南北极基本的环境之后可以接着提出下列的问题:什么气压带控制南极洲;南极大陆附近存在什么洋流;西风漂流性质是什么;南极大陆处于什么风带的影响之中。在提出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来加强学生对于极地地区环境的理解:我国南极科考站前五星红旗指向何种方向。有前面的问题作为基础,学生再面对这个问题就不会显得束手无策。

五、小结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想要表达好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多方面的因素,如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设计有效的发问点,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注意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知识体系相结合等,在地理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唯有遵守了上述这些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才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学习,最终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孟贤川.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3,(24):226.

[2]吴旺炜.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3,(12):126-127.

第5篇

可以这样说,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风格,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态风度等诸种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特具特征的审美风貌,是地理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

一、巧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旧拓新式、承上启下式、设疑提问式、声像式、谜语式等多种形式。

二、地理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要求。

课堂教学艺术风格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形式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总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特点呈现出来的。人们对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认识,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特点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艺术风格,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好学、会学、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地理观,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师生和谐互动,获得生成性知识。

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教学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中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例如,在教学“青藏高原的湖泊”时,教材里只说到青藏高原的湖泊是以咸水湖为主,为什么是咸水湖却没有涉及,于是我鼓励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有的说是因为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钾盐,所以湖水咸了;有的认为是当地雨水少,蒸发量大的缘故。对学生提出的每个答案大家都可以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我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

四、构建多彩课堂,兴趣和爱好是最持久的动力。

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总。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家乡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如果每个地理老师都能巧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多彩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追求导入新课的有效性、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激发兴趣的有效性,那么教学效果的“立竿见影”,高效课堂就打造成功了。

五、丰富教学方式。

第6篇

【摘要】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学生总体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因此,首当其冲的是从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着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

关键词 地理;兴趣;学习;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初中地理作为会考项目,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不亚于数理化这三门主课目,地理教学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同学学不得法,失分严重,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连锁反应,对地理课完全没有兴趣。通过我的问卷调查及学生间的谈话发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会做习题、应付考试,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较差,课堂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生”而非“教学生学”的应试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何来兴趣可言。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呈现形式简单,以语言说教模式为主,没有现代化教学媒体做辅助,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集体参与性不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习主动性不强、效率差。

三是讲解地理知识的时候没有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或是说没有贴近生活,不利于学生对地理这一门学科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我要学好地理”的欲望,与《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违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和愉快的情绪,自然学的就会比别人好。但是,兴趣不是自然而生的,需要外部条件的启蒙和引导,如何正确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正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动力,一段时间的摸索,也尝试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善于利用地图,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相对于枯燥抽象的文字来说更具体形象,地理教学其实配备了多种形式的图片辅助教学,地理课本上有各种类型的地理插图,另外还有配套的地理挂图、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在地理教学时,发挥地图优势,充分利用地图来设计适合学生探究教学的教学环境,在文字和图片之间有效的转换信息,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分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势总特征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形和地势立体教学挂图》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观察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看图一遍就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技能,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新课程指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影响之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时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思考我们生活中夏季和冬季的作息时间,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因为结合了学校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自然就很容易理解。

三、是多媒体教学,创造氛围,事半功倍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认可,它能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难为简、深入浅出。我校也已经做到了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导入课堂,比如在讲解《黄河》时,可以播放一段黄河惊涛骇浪,滚滚东流入渤海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和传统的阅读文字导入相比,学生更喜闻乐见,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再比如在解释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现象的原因是,可以利用flash动画播放器演示黄河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的动态演示画面,把重要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启发学生思考,易于学生掌握。

初中学生天性好学、好动、思维能力强,因此,在学习时要重视兴趣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因势利导,从感性思维入手,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事半功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特点、教材和教学条件,相辅相成、巧妙融入,一定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学好地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8期

[2]樊全声.激发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3]曲小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上)》,2012年02期

[4]秦晓玲.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7期

第7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导入;锦上添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成败。精彩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兴趣,启迪学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相反,如果导入平淡,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反过来又影响教师本身讲课的情绪。因此,导入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导入手段,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素质、兴趣爱好、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不同,只要能扬长避短,都会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个:学生、教材和教师。在新课导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设计精彩的导入,首先要明确导入设计应该遵循的四大原则。

一、课堂导入四大原则

(一)趣味性。初中生还处在贪玩且好奇心重的中学阶段,对感兴趣的信息会倍加关注,不感兴趣的加倍排斥。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的学习。

(二)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三)直观性。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切忌一次花样太多。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分散就很难很快再次集中。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力求兼顾直观,用最简单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四)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几种有效的导入方式

(一)实物模型导入法

“地球和地球仪”作为正式学习中学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带着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课堂,让学生亲眼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熟悉陆地海洋的分布,直观形象地了解我们的地球母亲。

(二)神话故事导入法。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如讲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课文设置用沧海桑田的成语导入,学生接受起来略显干涩。不如改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神话故事,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沧海桑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吗?”自然引至本课主题――海陆的变迁。

(三)图片视频导入法。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课时,带着学生图游西双版纳。用旅游的形式开展本节课,既符合课程设置本意,又让学生能真正融入地理学习。讲“印度”一课时,用印度舞的片段来引入新课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欣赏完印度舞,学生们会自然而然想要去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家和能歌善舞的民族。

第8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 情境; 注意力;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19-001

俗话说,“打鼓看第一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地理课的导入是指教师进入新课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具有帮助学生激绪、带入情境、集中注意力和渗透主题的作用,巧妙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并为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复习旧知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情趣导入法等多种形式,下面就情趣导入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有趣诗文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些新颖性的话题。新课导入时,如果能把学生学过的一些诗词从地理现象的角度做些改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七年级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导入时,我把当时网上流行的根据诗词改编的《沁园春・雾》配上图片展示给学生: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 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这首诗词既说到天气的几种现象,又很诙谐幽默,看完之后也很值得学生思考,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又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我以的另一首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导入,设下悬念:“坐地不动怎么能行八万里呢,这个地是哪里呢?”这个问题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优美歌舞导入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很多的歌舞都与地理现象有关。课前,老师如果能选择一首学生喜欢或耳熟能详的歌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讲《地球的运动――自转》时,上课铃声响起后,我边走进教室边唱《孤独北半球》:“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记得把想念存进扑满,我望着满天星在闪,听牛郎对织女说要勇敢……”听到地理老师唱歌,学生情绪很高,教室里甚至有点沸腾。我没有制止学生,而是问:“这句歌词有没有问题,‘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学生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讲《俄罗斯》《印度》时,我分别用芭蕾舞和肚皮舞做引子,均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

在用歌舞导入时,我个人认为,不要用学生不熟悉或根本不感兴趣的一些曲目导入,否则与学生找不到共同语言,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热点时事导入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对于社会热点,学生有了解的欲望,所以利用热点时事来设置情境,进行新课导入,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例如在讲《东南亚》一课时,当时“马航”事件正是牵制全国人心的热点时事。在上课之前,我就问学生:“今天是三月十号,星期一,我想同学们都知道三月八号发生什么重要事件了吧?”

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说:“知道,马航!”

还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油腔滑调地说:“飞机去哪儿了?”说完,他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很不应该。

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追问:“那就请你说说飞机去哪儿了吧!”

“印度洋。”他还有点得意洋洋。

“请同学们就这个沉重的话题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我顺势说。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快乐猜谜导入

猜谜是智力活动,它的谜面生动有趣,谜底具有隐蔽性。利用谜语导入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智能。

如《地图的阅读》一课导入时,我先出示谜面:“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尽管他们通过提前预习知道谜底,但是不见一寸土的高山,不见一滴水的五湖四海,怎么表现出来呢?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和好奇心被瞬间激发。

五、寻味故事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