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9 03:55: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文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市场营销
一、前言
在以往的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个别优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更多地来自自身的课外锻炼,而非专业教学所得。所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不拘泥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而是要培养德、智、能、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适应高素质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以突出应用知识技能教学为出发点,以实践能力培养主旨[1]。 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用新的教学法替代传统教学法;基本作法是:“一二三并举”,即:“一个全面推行”、“两个部分试行”、“三个针对——突出——实行”,如图1所示。
二、一个全面推行
专业课程必须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能使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二是变“单向传送”为“双向互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就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而言,案例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案例作为讲授某一理论问题的例证;或者以讲授案例为主,通过对一个或几个案例的分析,然后综合归纳,用以说明某一理论问题。二是案例讨论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方式,一般应选择内容全面的大型案例。
例如在《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应选择谈判程序中的案例来解释商务谈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再选择具体针对谈判心理、谈判时间、谈判地位、谈判组的选择、谈判准备、谈判开局、谈判技巧和策略、报价、议价、让步、收尾和签约、谈判礼仪等环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对沟通、协商、妥协、合作、策略等各种方式都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案例讨论之后,教师还应做好案例讨论的总结,肯定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有价值部分,对于存在争议的论点进行合理化分析,从而巩固案例教学的成果。
三、两个部分试行
(一)专业课部分试行双语教学法
实施双语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从事国际化业务的水平。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应当循序前进,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基础主要是英语,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层编班,首先在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选择1-2门课程,如《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开展双语教学,在学生适应后,再把《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逐步纳入双语教学。
为了使双语教学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要加强课前准备,并自我提升外语水平。在备课时,教师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重点在英文方面下工夫,熟记相关英文术语及专业表达,充分准备和收集市场营销活动当中因两种语言与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与纷争的实例。在教材的使用上,应同时选用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英文版本最好使美国原版教材,以便学生的英语表达范式、知识技能与国际接轨[3]。
采用双语教学法,并不是要在课堂上均衡地使用两种语言,也不需过于突出英语教学。为便于学生理解所学课程,可先用英文进行板书,内容包括专业术语及关键语句;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可用英文讲授;重点和难点可用中文讲解,并辅以英文的关键语句表述;每次教学的末尾,由教师引导学生作英文小结;课后的作业,以英文表述为主。在课堂交流中,鼓励师生用英文互动,实在难以表达时,亦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无论采用哪种语言为主的教学,都必须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及教学进度的满足,都必须注重学生实际理解的效果[4]。
(二)大部分专业课程试行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强调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十分必要的。
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学校内部搭建完善的课程实训平台。市场营销的课程体系,高度强调实践性,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辅以相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训,让学生从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流程的实训中真正体验市场营销组合的实践内容。《市场调研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策划》等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中,都应结合相关的实训平台进行模拟,缩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力争实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四、三个针对——突出——实行
【关键词】国际货运实务 课堂教学
在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作为行业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它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的委托,在授权范围内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国际货运企业在我国对外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更是不断增加。作为培养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突出实用性特点,实现学生零距离的上岗工作,这也是我们教师一直追寻和探索的事情。虽然目前来说,已有些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尝试在教材和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总结,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以期改进《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更注重实用性
在高职《国际货运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更针对工作实际,案例更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货运单据样本及国际货代行业国家标准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知识及国家标准规范。但是,参阅目前市场上的居多教材,发现大多数教材虽然在局部内容结构安排上有所扬弃,更突显出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通高校教材的翻版、浓缩。在实际教学中,若完全参照这些教材,必然会存在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与本科教学极其相似。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熟悉高职《国际货运实务》教材的基础上,以国际货运的职业活动、职业情景为参照系,对职业活动的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学习情景使其具体化,形成课程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实用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不同,把国际货运分为五大模块,其中模块一是国际货运公司的组建。主要让同学们从总体上了解国际货运行业,掌握有关法规对组建国际货运企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组建程序;模块二是国际货物海运操作规程;模块三是国际货物空运操作规程;模块四是国际铁路联运操作规程;模块五是国际货物仓储配送业务操作规程。在每一个模块,根据国际货运企业在实际业务办理的先后顺序又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以模块二国际货物海运操作规程为例,该模块又划分为揽货、订舱、装货、报检、报关、保险、制单、收费和放货等九个具体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分别向同学介绍各项工作的操作规范、操作技巧及工作前、中、后所应注意的事项。
2 课堂教学中应有更多生动、实用案例分析和单据样本
《国际货物海运实务》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若没有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和文件式样,要想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特别是掌握一些具体的业务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走进国际货运企业,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搜集到一些真实的案例,用于我们的教学。即使条件不容许,作为教师也应多关注该行业的现状、发展,浏览各门户网站,搜寻跟授课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对于自己搜寻到的各案例,去粗取精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呈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到具体的业务,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在国际货运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单据,比如在国际货物海运操作过程中,会设计到托运单、订舱单、订舱确认书、舱单、海运提单等几十种单据。在众多的单据中,有些单据的格式虽有所差异,但内容基本相似。假如仅凭老师口头讲解各单据包括那些内容,学生仍会觉得比较模糊,老师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劲。但假如借助多媒体或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单据的式样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将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老师讲解起来也轻松。所以这要求我们授课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处处留心,收集各种单据,特别是填制完整的业务单据,以便辅助我们的教学活动。
3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训教学的安排
国际货运实务的实训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充足的实训课时。在课时有保障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实际的实训效果,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满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认真研究实训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实训教学中。比如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理论教学或几个关联比较密切的任务理论教学后安排一定时数的实训教学,以企业经营为背景,以岗位设置为模块,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由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种“实战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话的多媒体设备,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使其内容丰富有趣,以相对减少对理论过多的讲解。二是要发挥好引导、指导作用,否则这个教学将失去目标,变成一种“游戏”,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最后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要求“程度”,要鼓励、激励学生,使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顺利配合完成“实战法”的训练。
此外,由于各个模块之间存在部分重复交叉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和有机重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4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中英文结合
因为国际贸易是涉外经济活动,所以国际货运业务必然也是涉外经济活动,这就要求国际货运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好外语(在此主要指英语),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不仅要与外国客户进行流利的磋商,同时也要缮制相关的英文合同和英文单据。因此,这就对《国际货运实务》的双语教学提出了要求。比如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我们尽量作到用英文解释和表达,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成为能说英语、写英文的专业国际货运人才。
总之,在《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大纲及有关国家标准,结合行业发展情况,与时俱进,大胆的探索,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天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职外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经济师,2008.
网络互联实训室如何有效的利用?职业学校如何摆脱当前硬件上的不利因素?网络互联课程如何开展?等等,笔者认为,网络互联在职业学校不能是量“力”而行,而是应当借“力”而行。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网络互联实训当借“巧力”而行
网络互联实训势必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如果我们老师从现实出发,动动脑筋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还是可以以“巧”破千斤。摆脱现有的窘迫,立刻柳暗花明起来的。笔者,简单总结如下:
1.化难为易
职业学校在以往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技能训练。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中很吃力,而且有些理论比如生成树等,未必影响技能教学。我们从实际出发,分层次教学,突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创设了两条路子,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从技能方面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工作原理。如VLAN划分,通过看效果什么是access和trunk,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化繁为简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英语的基础薄弱,而网络互联许多命令却是英文,许多学生一提英文就头痛,网络互联怎么顺利开展,成为一个首要问题。针对这个实际,网络互联实训如果先过语言关,就把简单的问题繁琐了,也本末倒置了。网络互联实训恰当利用好Tab键,利用网络互联中系统默认功能,不必读对英文单词和写全英文单词,而是灵活快速地完成网络互联实训任务为目标。比如,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 termina简化con;显示链路聚合信息show aggregateport summary 简化为sh agg su。这样化繁为简,效果显著。
二、网络互联实训当借“外力”而行
网络互联实训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及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网络互联实训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体系,它必须向行业,向社会开放,它必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收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成果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零适应期”。网络互联实训依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网络互联实训只有借助“外力”才能快速发展。为此,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引进企业培训
通过与企业的相关合作,在进行企业冠名班和企业冠名赛基础上,引进企业网络互联选修课进校园和专业老师进企业的“双进”活动。专业老师及时掌握了企业运作的特点和市场的热点,灵活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学生岗位定位教育也好开展了。特别是和沈阳市东鹏电子合作的华为3COM网络认证选修课的合作,是对学校现有星网锐捷设备的有益补充,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进高校合作
职业学校的网络互联需要引进高校的优势资源,这样才能快速发展。高校的优势资源为职业学校扫清了许多障碍,使职业学校的网络互联少走许多弯路。我们和沈阳市交通专科学校、辽宁省司法干部管理学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单位。比如在教材选择、教师培养、学生实习等方面密切合作,借助高校的“外力”,网络互联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三、网络互联实训当借“潜力”而行
网络互联实训如果想得到长足进步,从学生主体出发练好内功是关键。深挖学生的潜力,才能更上一层楼。相信此方面,同行的探索一定很多,这里笔者仅仅抛砖引玉而已。
1.设计等级
职业学校的网络互联实训应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所得,让每个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才华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将根据学生了解、掌握的程度,将练习分为ABC三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等级,确定学习的起点,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根据不同等级的操作,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学习变得主动有趣,这样一来,枯燥的练习就变得活泼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设计擂台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存在着一些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时,没有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较少考虑教材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方面的要求,特别不是把学生作为主要的阅读和使用对象。其写作方法的不足是:教材当作论文来写,当作理论专著来写。教材的理论体系似乎很完整,但具体内容并不丰富,条条框框很多,概念、特点、原则和空洞的注意事项不少。书中的语言阐述学术性太强,通俗性不够,内容较空泛,不完全适合于学生学习、阅读,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2.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不强。教材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缺乏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教材通篇都是理论性介绍,偶尔提到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内容也往往一笔带过。书中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如没有关于运输、保险业务流程的介绍,没有单证制作的练习。很多条款都只用中文表达,甚至发盘报价也只用中文。这样的教材内容体系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会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呢?当然,专门的业务课程如单证业务等课程会进行详细的操作训练,但作为国际贸易业务方面的主导性课程至少要有关于国际贸易业务基本方法的训练,如果没有实务训练内容,这就让人怀疑该课程的真正价值了,该课程也不能称之为实务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不强使之不能胜任对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培养的重任。
3.教材内容体系不适合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构思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片面强调教材内容体系形式上和所谓逻辑上的严谨性,不通俗易懂,含义解释不是一目了然。对一些难懂的知识没有使用大量的例证说明,举例解释、案例阐释很少。书中附有一些空白单据,但既没有单据填制方法的说明,也没有填制好的单据供学生练习参考。这种内容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
二、更新与完善教材内容体系的基本认识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长学生知识和才干的目的,必须具备下列一些基本要件:
1.要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主题。教材内容要体现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的要求,立足于实务基本技能培训,以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宗旨。国际贸易实务运作需要什么知识,教材就应该有什么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运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材要重点阐述的中心内容。教材要有对实践问题的大量分析、阐述,要有对实际业务知识的具体而详细的讲解以及针对性的练习。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适应人才能力培养之要求。
2.要适应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教材的语言阐述方法、例证的运用、单据的说明都要符合青年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应由浅入深,语言浅显易懂,事例具体详实,案例分析简明扼要。对一些较难内容要有学习方法的提示和引导。同时,教材应辅之于练习题和实训题,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3.教材内容要紧密贴近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泛泛的理论知识要少,实践性的业务操作内容要充实,特别是对操作流程与方法的介绍应该越具体越好,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重要的和关键性的问题都应有详细的阐述、说明。由于国际贸易单证以英文为主,因此教材中的单证应基本上是英文单证,对外报价、合同条款、买卖磋商应大量使用英文,让学生较早进入国际贸易的英文环境。
4.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要补充国际商务运作中出现的新知识、新内容。要较为详细地介绍国际贸易实务中新的贸易手段、贸易方式,对容易忽视的问题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调。应普遍使用一些新的例证材料,让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内容有全面广泛的了解。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文献指导,让他们课后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三、更新与完善教材内容体系的初步尝试与体会
根据我们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要求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教材内容体系的完善、更新,努力使之符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要求。两年前,我们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国际贸易实务》规划教材,在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结构体系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和有效的探索,突出了业务技能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该教材既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同时,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着手重新编著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新教程》,力争在教材的实用性、实效性方面有新的改进和提高,使之在外经贸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为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我们尝试撰写了《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指南》。学习指南适合学生课外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成为同学们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好帮手。书中学习提示部分主要是对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透析、讲解以及对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本学习指南的综合习题都附有详细解答,便于学生检测学习效果。习题解答刊登在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做完综合习题后,可以点击该网站,参阅有关习题解答。学习指南既有对教材各章内容的概括、归纳,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阐释,还有关于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方法指导,对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教科书和学习指南共同组成了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体系,为学生有效地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此,我们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全面、比较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其基本特点如下:
1.遵循一般认知规律,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我们努力使该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切实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教材根据国际商务实际运作中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运用具体的实例、案例对国际贸易实务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本教材力求把一些不易理解、难以把握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阐释清楚,避免对实务问题的空洞、抽象、繁杂的陈述,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内容阐述上力求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较难理解的地方尽量使用浅显实例说明、解释。
2.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本教材始终把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把密切联系业务实际的基本知识、基本做法、基本程序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内容。书中编选了大量英文单据和英文条款,意在训练学生识读单据、分析单据、制作单据的能力;书中大量的技能实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对具体国际贸易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书中出现了许多图例、表格、单证、案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
3.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之特点。为克服以往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提高实用性,我们在教材的内容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上作了一些努力,使该书更能符合教学的实际,体现学科的应用性之特点。本书每章都设置了技能实训,技能实训中包含合同条款的撰写,单据的填制、使用,案例分析以及其他技能训练。书中附有适量的相关单据,既有空白单据,也有填制完好的单据,使学生逐渐适应和熟悉单证业务。为使学生适应国际贸易中的英文环境,书中列有相关的中英文条款。
在传统的教材中,电子商务与经销、等并列为国际贸易方式,我们认为电子商务是广泛应用于各种贸易方式中的一种现代化贸易手段,不宜称为贸易方式,故不放入贸易方式这一章的正文中去,而只作为该章附录。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更新与完善的尝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1.教材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它是个长期渐进的复杂过程。它需要我们做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评估、评价,不断收集、积累国际贸易业务中的一些新做法、新经验,分析阐述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内容充实到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去。要善于发现原教材中不适合教学、不利于学生技能培养之处,发现教材中脱离实际之处,要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对教材使用的意见和看法,经过总结、整合,将这些要求、建议反映到教材内容中去。
2.教材内容体系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的更进与完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教材内容体系的更新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更新。新的教材内容体系突出了技能实训的教学,突出了对具体的国际商务运作问题的阐述。因此,国际贸易的模拟操作、单据填制、用英文撰写合同条款、案例解析等,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要进行技能培训,需要在实验室经常开展进出口模拟实验,在近似实战状态下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运作的能力。为营造仿真的国际贸易语言环境,任课教师要广泛使用双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让学生尽早熟悉外贸英语环境。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就需经常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使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获得理想效果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课程性质 专业特点 教学方法
引言
计算机专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快速地掌握最新技术。因此,专业英语是计算机技术人员获取最新技术资料和最新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英语已成为我们参加国内、国际IT认证考试的必备工具之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一门重要工具。
一、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类专业英语课程不同于本科类课程,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理论教学适度,专业技能突出”这一职业特色,以“基于能力本位”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能力与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关注学生行业能力的培养,关注课程过程性考核。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职业操作技能,还包括其他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相关素质,如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精神、团队沟通、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素养。通过针对职业活动的调研,确定具体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调研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2.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而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课内外去做去练去完成的具体事项,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是通过它来实现;课程中的重要理论知识是靠它来承载串联;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由它来驱动;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依据它来评价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模拟,其中应融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养成,项目难度需与学生学情相适应。
3.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指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到相应专业知识,并确定其课时分配,按照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规律合理编排。
二、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取在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1.结合实例教学降低专业词汇记忆难度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例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使用一些软件、硬件或多媒体工具,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际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常用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使用各种中文版的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程序设计实验,对开发平台中的各种工具、菜单、命令都很熟悉。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将该开发平台的英文版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安装演示。使学生通过中英文进行对照,来理解和记忆专业词汇、提示信息和菜单命令等。通常,学生学习过C、C++、c#等语言后,就可以使用英文版Visual Studio这个开发平台,通过对安装过程和平台界面中的英文词汇及提示信息与中文进行对照,就能够很快掌握大量常用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如CustomInstallation(自定义安装),eidt(编辑),test(测试),build(生成),debug(调试),status bar(状态栏),compile(编译),checkbox(复选框)等。
采用实例教学方法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词汇与术语,降低了记忆难度,并能够让学生熟悉各类常用开发平台和工具的英文版本,为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采用由点及面的联想式教学法
联想式教学法是指根据一个词汇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些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派生词或在知识上有关联的一些词等 。通过由点及面进行扩展,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提高对计算机专业词汇和术语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词汇的构成方法加强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多,且发展更新快,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记忆。实际上,这些词汇和术语的构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可以从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入手,对构词规律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专业词汇。专业词汇一般采用转义、派生、复合、缩略等方法构成,
4.采用层次化方法分析复杂句型
复杂句型结构繁琐,修饰成分很多,在翻译时切忌按照原文词对词、句子对句子地直译。可以采用层次化分析复杂句型,按照语法规则,将句子分解为由各种修饰组成的不同层次,再分别分析各层的含义,然后将各层的含义组织在一起,以中文的习惯表述方式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述,从而给出译文。
5.加强汉译英教学环节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汉译英教学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汉译英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汉译英的学习,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真实开发环境中的软件文档和手册,最好是帮助文档,让学生阅读后根据文档中步骤进行实际操作,使其认识到英文文档的作用,并从中体会使用清晰准确的英文表述各种专业信息的益处,从而认识到汉译英的重要性。其次,将汉译英的技巧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剖析,具体讲解汉译英在时态、语义、词性和句子框架等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方法,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窍门。此外,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方式,强化汉译英的训练,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从练习中熟悉,从熟悉中体会,从体会中领悟,进而掌握汉译英的要领,提高计算机专业英文写作的水平。
三、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
要创设贴近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此,我们采取以专业实训室为教学场所,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为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方式。专业实训室如:智能楼宇实训室、信息安全实训室、计算机通讯实训室等设备先进齐全,可以为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总结
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需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新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建设中需打破了原来专业英语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重新设定了项目教学。实践证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有了一定提升。
作为计算机专业一线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化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灵活有效且满足实际环境需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明霞.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面l临的问题和挑战[J].科技世界,2o13(15).
[2]曹雪英.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相容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关键词:商务;岗位需求;英语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57-02
当前商务产业的全面推进,无疑将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市场。在商务产业的拉动下,如何以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满足商务产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势必给职业教育带来挑战。
一、商务人才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
1.商务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商务产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是我国蓬勃发展的黄金产业。商务企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具有业务拓展能力,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与应变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在岗位要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商务人才外语能力要求的重要性
商务人才是指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强服务意识的专业性商务人员。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同时,还要将外语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于商务的实践中。商务工作岗位中的“语言能力”是商务人员之间沟通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到双方的交流效率和效果。
二、目前高职院校商务人才英语教学现状
1.毕业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不能满足岗位需要
在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各英语技能中,听说能力较差是我国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感到理解困难和语言表达不准确;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用英文进行交流;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英文交流。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听力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口语交流的效果。在商务活动的实践中,学生的外语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状况,影响了商务工作的质量。
2.毕业生的专业英语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反馈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毕业后阅读的英文材料主要有:产品说明书、操作指南、合同书、进出口单据、产品与厂家广告、技术资料,等等;毕业后用英文写过的应用文常见于业务信函、进出口单据、产品介绍,等等。不少学生表示,企业碰到英文问题通常由专业翻译或英语人士来解决,如果在工作当中碰到此类困难一般请同事帮忙解决。对此,目前高职学校中缺少一种压力氛围,更缺乏充足完善的英文资料,缺乏实际运用专业英语技能的训练。
3.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英语相关知识和技能
目前的高校中,无论是公共英语课的教师还是专业英语教师,职业背景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为一直在学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他们的职业背景非常单一,只有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缺少行业、专业知识。英语教师难以将英语知识同相关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大部分公共英语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必将成为英语教学朝着与专业融合的方向发展道路的阻碍,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商务英语教学中忽略实训和实习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比较强调本专业的实训,但是商务专业的外语实训受到场景和人数等限制,很难广泛开展。此外,校园中提供的外语实训材料与社会上实际流通的英语应用存在脱节现象。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所带来的英语词汇或交流用语的变化,也是学校实训所不能涵盖的。另外,由于学生的专业课多在教室里进行,师生都会感到实训场地的局限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我国商务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强化外语教学实践,注重实际效果
实践教学以训练和培养学生“能说、会写、能操作、能完成实务”为主要目的,并同步于语言教学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渐加入体现行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内容和方法,有意识提高学生专业的运用能力及实际沟通技能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应强化外语能力的培养,增加商务实用技术课程,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中,应增加基于商务工作岗位的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实践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运用能力。同时,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增加商务岗位情景下的语言技能现场演练的考核比例,实现由知识型应试的卷面考试向商务实际岗位操作环境下的模拟考核的转变。
2.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目前,为了增强商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高职学院和商务企业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商务业务的不断本土化,英语的交流工具的作用已经明朗,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从简单通用化向专业通才化过渡,尤其是在与外籍高层管理人员或外籍客户进行业务沟通时,涉及到大量专业英语。对英语教学来说,实施专业英语的定向培训势在必行。在培养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运用能力的同时,力求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同步发展。
3.营造真实语言环境,模拟商务实战
缺乏实际英语工作环境的劣势,是学生产生语言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由这种劣势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构建英语工作环境、搭建专业英语交流的模拟平台,让学生在实战氛围下演练。这种在仿真环境下的演练,不仅加深学生对操练情景的印象,增强对工作现场气氛的感受,而且还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多听现场英语新产品、新技术介绍,请进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或英语国家企业管理者、外籍商务顾问来校作报告、办讲座,使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发展和人才素质信息,督促自己有清晰的专业英语发展取向。还可多与英语相关的专业人员交流,多观看商务企业的各类录像,开展课堂讨论法进行英语教学,使用模拟英文软件,等等。
4.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外语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要建立教师深入商务企业的实习制度,如利用学生实习时间深入商务企业的岗位实践,了解熟悉商务工作环境与语言使用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掌握商务企业基本的岗位技能语言;聘请行业专家总结商务岗位实际应用的外语词汇,外语教师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定期组织专业外语教师的商务业务知识培训,参与与商务相关的会议,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注重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掌握与商务相关的有关国家的人文知识及外语语言特征;从商务企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外语的授课。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外语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商务知识的考核、外语教学能力的考核等,从考核机制上注重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面对当今商务产业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教育单位,应该跳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用市场岗位需求来指导外语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性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商务企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2]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02).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贸单证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33-02
引言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单证》所教授的制单能力越来越重要。然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重汉语教学轻英语教学已无法适应外贸工作对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要求。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基础水平、师资力量等特点,探索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本身的需要。外贸单证(Foreign Documents)就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应用的单据、文件与证书,凭借这种文件来处理国际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单证工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涉外型学科,具体体现在:各种单证(如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信用证)都是用英文来表示和填制;所涉及到的国际惯例,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以英文形式书写的。由此可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做好单证工作极其重要的条件。只有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读懂英文单证,了解专业术语的真正涵义,顺利履行各项外贸业务。因此,在《外贸单证》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独立学院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正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本科办学规模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高校,也不同于以培养通识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高校。独立学院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既需要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外贸单证制作、商务谈判技术等应用能力。《外贸单证》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接受能力有限。根据对近两年一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新生入学情况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而言要弱于其他一本、二本的生源,特别是听说能力不太好,听课的语言障碍比较明显,课堂上互动效果不佳,影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师资缺乏,制约了授课效果。要想开展好专业课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外贸单证》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强调口语表达能力。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其师资远没有国家重点院校雄厚。担任外贸单证双语教学的老师大多专业基础扎实,但是英语口语水平比较低、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因而在课堂上重汉语轻英语,使得本来应该更多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内容却用汉语,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难以获得提升。
3.双语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兴趣。目前独立学院开设的《外贸单证》双语课程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老师双语讲授, 学生记笔记。对于众多的专业英语单词,学生要么是靠死记硬背,要么干脆放弃。特别是每一种单据都有十多项内容和注意事项,仅仅被动接受是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的。
4.缺少适合的双语教材。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外贸单证》课程引进的原版教材寥寥无几,且内容偏难,价格偏高,学生难以承受。国内编写的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很少,适合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学生使用的则更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在课下努力学习外贸单证涉及的英语专业词汇,但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还可以采取以下积极手段促进他们较快提高英语水平。(1)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双语教学。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热情努力;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出现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在双语教学中采取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按照CET4、6级考试成绩分班授课,通过考试的同学按照正常的语速、使用60%以上的课堂英语授课;没有通过4、6级英语考试的学生使用40%~50%的英语上课,教学内容适当做出调整;分班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很快提高英语水平,较好地掌握单证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另外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英语成绩,尽快通过相关的考试。(2)循序渐进,抓住关键,不断归纳总结。外贸单证业务涉及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众多单位,使用大量英文单证、票据,十分复杂,很难掌握。因此可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分三个阶段,一是专业词汇的简单渗透;二是交替使用中英文对单证理论、业务流程进行讲解;三是学生能用英语处理单据和业务。这个过程应循序渐进,以便使学生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应抓住信用证和合同阅读理解这个关键,再扩展到单据的内容构成,并对单据内容的相同、不同处不断总结,就能较快掌握单证的英文内容,从而掌握单证的操作。
2.加强独立学院《外贸单证》的双语师资培养。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的一部分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但英语水平有限。因此学院应提供经费保障,通过以下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例如,支持、鼓励教师去国内的一本、二本院校,甚至国外相关院校进行双语教学交流与学习;为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双语研讨会创造机会;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外贸公司进行工作,获得制单的实践经验;鼓励进行双语教学的科学研究,因为双语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先进的教学模式、语言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另外学校也应给予双语教师更多的倾斜政策或待遇,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升《外贸单证》的双语授课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单证英语应用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提倡自主预习提问为先,加强案例教学,强调把双语学习过程放在首位。例如,在学习“信用证下发票的制作”这节内容时,提前一周要求学生预习发票中各组成部分的英文术语,UCP600和ISBP681对发票的要求条款,实训材料中的信用证案例对发票的要求条款,然后向老师反馈预习中的问题,由学委统一收集整理后,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老师。在讲课之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并做成PPT,上课时讲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制作信用证下的发票。发票制作完毕后,学生对照发票制作要求自检或相互检查,并通过接受教师意见改进和完善。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时,由老师临时指定小组某一成员代表该小组用英语来陈述观点,然后由教师对各组的观点用英语进行评述与总结。这种基于预习、听课,外加案例讨论时自我准备发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积极使用英语来表达对课程的理解,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听懂讲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双语教材的选定。根据独立学院国贸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应尽可能选择有中英对照的教材。此教材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学生阅读与理解,解决了学生在阅读原版教材中生词太多,阅读速度较慢、造成对原文理解不正确或误解等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可基于同一个案例编写实训教辅材料,即编写整个外贸业务过程中出现的英文函电、合同、开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单据实训教辅材料等。这样,在讲授时就能以情境化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整体性的认识,整个业务过程的全英文素材便于学生掌握单证英文用语。
虽然独立学院的《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只有结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注重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探索,才能使《外贸单证》课程的双语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本文受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赞助,项目名称:外贸单证双语教学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何志勇,陈伟,张秀华.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7).
2.江波.《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探讨[J].职教通讯,2008(23).
3.王秦辉.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对内地高校的启示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4.宋丽娜.国际贸易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4).
5.吴静.地方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1(19)
6.蒋星,倪彩霞.独立学院国贸实务教学创新研究――“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
一、实用性的内涵
中职教育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也应该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为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方面应改变以往“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的局面,加强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以适应业务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的需要。同时,也要重视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借助词典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写的方面应着重于填写和模拟套写,即套写那些在涉外业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以达到“在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书面交流”的目的。通过这些教学与训练,才能使中职学生真正“学会、学懂”英语,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
实用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实用性教学手段与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使用后,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用性教学模式的重点。因此,就需要教师们改变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使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手段,突出实用性,而不是应试性。本节重点介绍两个实用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交际法与实训法。
1、交际法:交际法教学旨在扩展学习者的实际能力,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这是突出实用性的最基本的方法。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模仿课文进行操练,能够使学生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进行较好的转换。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只需发挥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根据教材的内容、题材和语言特点,利用实物、动作、有表情的解说、带感情的朗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使他们自觉进入语言环境、融入课文内容、扮演文中的角色,直至他们开口,进行交流。这种做法能使他们受到鼓舞,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且也有一种通过模仿课文句子再自己使用其实并不是件难事的感觉。为其进行自主的交流与讨论做好铺垫。
当然,老师还可以创造出各种活动和方法。如口语交流活动中可安排各种语言游戏,单词游戏,哑剧表演,角色扮演等等,写作交流活动中可安排学生交流信件,设计广告等等。这些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同时,老师还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除了在课堂当中加强交际与交流之外,在课外也要保持同样的习惯,比如说读英文报纸、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影片以及参加外语角等等,从而从各方向汇集到中心将英语真正变成自己的交流语言。
2、实训法:中职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因此,中职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其需要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并能实际运用到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场景以及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在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能把学生真正带到知识使用的实践场合进行训练。这也就是“实训法”的具体使用,实训操作某个工作场景或是工作过程,比如说,饭店专业的一系列的接待工作,商务专业的一系列的洽谈以及业务操作工作等等。
英语教师需要把学生带入到这样的实际工作中,使其能够真正使用到工作用的英语,并注意到其在运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作总结并进行改正,这样几个实训完成之后,学生就能更加理解知识以及理解语言在具体场合中的使用,有助于其工作能力的形成,并能在毕业后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
当然,英语教师在指导这些场景实训的时候,应当与专业老师配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三、实用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观念改变了,其才能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才能达到最终的实用性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实用性教学模式是应该做到如下的几点:
1、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英语是一种工具,是在具体的场合中使用的语言。作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除了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是实践知识,这样对于指导学生,特别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时会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