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温室效应基本概念

温室效应基本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14:44: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温室效应基本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温室效应基本概念

第1篇

4.22世界地球日,倡导吃五谷杂粮,穿天然布衣,住节能住宅,行无车之旅,用厉行节俭。别向大自然索取太多,让我们怀着敬畏感恩之心,向地球贺寿哦

金星上没有金,木星上没有木,水星上没有水,火星上没有火,土星上没有土。宇宙浩渺,像地球这样宜居的家园还没发现第二个。世界地球日,请珍惜地球,爱护地球!

爱情需要真诚呵护,情感需要真心流露,世界需要共同维护,地球需要长久爱护;世界地球日,请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把地球守护;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清新靓丽美好哦!

爱生活,生活给你一个好脸色;爱工作,工作给你一个好起色;爱社会,社会给你一个好颜色;爱地球,地球给你一个好景色;世界地球日快乐!

白云飘荡在天际,花草依恋着土地,大树拔地参天起,森林映满眼黛绿,地球母亲把世界万物养育,人类在幸福的繁衍生息。环保低碳从一点一滴做起,回报地球母亲三春晖。世界地球日,爱心传递,幸福健康伴着你。世界地球日快乐!

大海的成长,鱼儿守候着,蓝天的成长,云儿守候着,大地的成长,四季守候着,地球的成长,时间守候着,地球日,守护环境,从我做起!

带着祝福从亚洲出发,跨越四大洋,途经七大洲,收集世界各地的幸福、快乐,用南极的冰封存。在世界地球日这天送给你,祝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温室效应不再出现,当海平面不再上升,当狂风暴雨不再出现,当我们携手保卫我们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将更加璀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你我做起!

低下头捡起一个垃圾,迈开双脚少开一次车,伸出双手拥抱地球,感谢她给我们的家。用消失的战火和永恒的笑容,用一言一行从我做起,让大地微笑,让天空不再哭泣。世界地球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幸福从我们的行动开始哦!

地球日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哟。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尽享明媚的阳光,温柔的月光,森林,草原,海洋,陆地。让我们的良知觉醒,让我们的双手高举,还天空一份蔚蓝,还草原一份碧绿,还河流一份洁净。世界地球日,愿地球母亲永远美丽健康!

地球是咱家,人人都爱她,保护好环境,个个有责任。地球日到了,打个电话呀,费电又费钱,发个短信吧,实惠又方便哦

地球准备了两种音乐给我们,一种是鸟儿歌唱,鱼儿伴舞,花儿伴奏,阳光主持;一种是海啸歌唱,地震伴舞,泥石流伴奏,沙尘暴主持,世界地球日到了,你想听哪种音乐呀?呵呵…

地震隆隆,是在提醒我们:别不顾及地球的感受;海啸阵阵,是在警示我们:别不在意地球的不满;短信声声,是在告诉朋友:世界地球日,别不在意环保,世界地球日快乐!

风雨过后,便美丽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便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保护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哦!

给地球一点爱护,地球还你一片阳光明媚,给地球少一点排污,地球还你个鸟语花香,给地球一点节能,地球还你个温度适宜,给地球一点温柔,地球还你一个美丽世界,世界地球日到,愿你快乐的给予地球,得到幸福快乐哦!

环境污染又严重,狂风吹来尽是沙,温室效应更严峻,诱导北极雪融化,物种濒危现危机,不堪负重唤大家,世界地球日,我的生日,请大家助我更美丽哦!

坚持节能为生活理念,做到减排为生活信念,发扬节约的传统观念,拥护环保为基本概念,爱护地球毫无悬念,世界地球日,愿你爱护地球,从小事做起哦。

第2篇

内容摘要:狭义的低碳经济关注于如何避免温室空气的排放,广义的低碳经济则着眼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文章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只关注于资源利用问题,还在深层次上涉及平等、正义、民主问题和人类思想观念上的再定位。然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考察都不能脱离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线。

关键词:低碳经济 概念 内涵 研究难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1988成立以来,在其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4次评估报告中先后指出:近百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升高了0.3℃-0.6℃;当前出现的全球变暖不太可能全部是自然界内部造成的,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限制,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 3.5℃;从1861年开始,地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变暖,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 0.6℃。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是最热的十年,原因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目前地球上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比过去一万年中任何一段时间都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去 6.5 万年中任何时间都高,比工业化革命前高 35%。温室效应使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过去100年(1906-2005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0.74℃;过去50年中,平均气温是过去500年和1300年中的最高值。对于过去50年来的全球暖化现象,90%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并由此初步得出:人类活动引起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与温暖气候相关的疾病蔓延以及极端气候等灾难性影响,其变化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日常生活。基于IPCC报告中的结论,为避免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1992年5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稳定在一定浓度水平上。在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召开的《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议定书》), 为各缔约方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化减排和限排指标。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上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协议没有在所有缔约方中达成一致,但在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行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长期目标、资金和行动透明度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改变目前高碳经济模式。由此,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本文试图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什么、涉及哪些问题和如何评判等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介绍、分析,为理解低碳经济提供帮助。

低碳经济的概念

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在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的情况下获得更多产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尽管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的主旨是降低碳排放量和保障其能源安全,但其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显然并没有仅局限于这一目标。

国内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鲍健强等指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金涌等(2008)认为全球性化石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成为重要的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刘传江(2009)等指出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冯之浚(2009)等指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为了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其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段红霞(2010)认为低碳经济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低资源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

在上述阐释基础上,本文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这两个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其不同之处在于狭义的概念集中于“碳”本身,广义的概念则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中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狭义低碳经济要实现的目标是短期目标,广义的则是长远目标。某种程度上,狭义的低碳经济是广义低碳经济中最迫切实现的部分目标。

低碳经济的本质和内涵

第一,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低碳经济狭义的概念看: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从能源使用入手,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建立一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应对地球继续变暖现象,从而避免人类遭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这就要求各国致力于如何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高碳能源,扩大低碳能源的使用,促进产品的低碳生产开发和消费、控制全球的碳排放量。从广义的低碳经济来看,其要求是利用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减低资源的消耗,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限制、缩减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同时促进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转型,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第二,低碳经济是经济制度变革的方向。需要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应该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减少燃烧的副产物向大气中排放”。这涉及到建立各种能耗要求标准和减排规章制度(如对于汽车排放进行限制的“欧3、欧4”标准)、有利于低碳经济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如国内对符合低排放标准的减免消费税规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如英国的能源白皮书)和国家间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和政策(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其关键是制度创新。

第三,低碳经济是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面对地球环境的恶化,在更深层面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不仅要从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基本权利角度资源利用问题,还要将个人自身世界观、价值观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调适,为低碳经济建立意识形态上的基础。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自觉、理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行为和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一种前瞻性和预警性的要求。不同的国家和个人间资源利用的权力问题,不仅是如何处理全球范围内的负外部性问题,触及到民主、公平与正义等人类最根本的诉求,包括对民主的重新认识和包括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正义问题以及不同国家和人之间的公平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世界观、价值观不能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就不能建立起相应的意识形态,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在制度和技术上有所创新,新的制度和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的成本也会大幅升高,难以获得理想的绩效。

低碳经济的研究难点

以现代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发展,作为人类主动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追求财富与效率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从自然规定性中的解放和主体性的提升。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进行,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却再次面临着来自自然的严峻困境与挑战。地球存在几十亿年以来,其气候环境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但真正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甚至消失的是其上的物种而不是地球。今天的低碳经济出现不是要拯救地球,而是要拯救人类。如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遇到来自自然的威胁,低碳经济也不会面对如此迫切的需求。低碳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面对自然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一种解答,其理论体系也应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和自然相协调的目标,如果背离了这一基本目标,低碳经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现有自然资源能够在当代和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跨代选择。

如何处理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和自然的关系无疑贯穿于低碳经济的始终,对低碳经济选择和评判的基础也是生存发展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但目前对于生存与发展问题还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可量化的理论体系。首先,对于生存和发展根本的价值判断就存在不同看法。其次,对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存问题主要考察内容自然资源承载力问题仍不成熟,作为研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探讨。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承载力作为一种描述人与环境或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度量工具,在长期的争论中,已经对唤醒人类环境意识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计算,资源承载力研究都不够系统和深入,尚未形成从基本概念到量化方法的完善的理论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以及能够准确描述人与环境或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定量化方法较为缺乏。时至今日,这些基本理论的不完善意味着关于低碳经济有大量的基础工作亟待深入,其发展面临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结论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影响低碳经济的因素不仅局限于经济一个范畴,在涉及到政治、外交、哲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同时,还依赖于物理、地理、工程等诸多自然科学的支持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其自身的演进也有待于跨学科研究的融合与碰撞。但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仅限于地球,就此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在面对任重道远的现实的同时也具有紧迫性。但无论怎样,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建云,王国庆,刘九夫,贺瑞敏.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J].中国水利,2008(2)

2.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简介[J].中国水利,2008(2)

3.解振华.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两大重要成果[J].创新科技,2010(1)

4.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 Feb,2003[EB/OL]. Http://berr.gov.uk/files/file10719.pdf

5.黄卫华,曹荣湘.气候变化:发展与减排的困局―国外气候变化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

6.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7.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8.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9.金涌,王,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

10.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1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12.段红霞.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2)

13. 肯尼思•J•阿罗.全球气候变化:对现有政策的一项挑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

第3篇

一、 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试卷考查了规定范围的大部分基础知识,不是简单地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记,而是考查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4题)白化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它是由于细胞内缺乏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酶造成的. 针对白化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具有白化病基因

B. 研制白化病疫苗,是预防白化病的有效办法

C. 要做好隔离,防止白化病在人群中传播

D. 口服促使形成黑色素的酶能治疗白化病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15题)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 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 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 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1题)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 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 2H2O2 2H2O+O2

(2) 2Na2O2+2H2O 4NaOH+O2

(3) 2Na2O2+2CO2 2Na2CO3+O2

(4) 2CaO2+2H2O 2Ca(OH)2+O2

(5) 2CaO2+2CO2 2CaCO3+O2

(6) KCl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 双氧水 B. 过氧化钙

C. 过氧化钠 D. 氯酸钾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0题)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 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 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SO2+H2O 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II. 再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l+O2+2H2SO3 2Na2SO4+4HCl

III. 再采取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 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 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____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 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的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____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以上试题考查:白化病与基因、“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海水pH变化与离子的关系,要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题目貌似简单但不平庸. 又如通过分析鱼苗运输来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通过理解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来考查酸的性质这个基础考点,要求学生会“变式”,用迁移方法学以致用.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课本材料,以点带面,把“珍珠”串成“项链”,通过主题化、网络化、综合化,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二、 注重实验,突出探究

科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家精神. 有关实验与探究问题在试卷中分值约占50%,比例有所提高.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性.

(2) 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____后____,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____.

(4)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2题)小张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时,器材有:6伏蓄电池、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5A)、开关各一个,导电性能较差的镍铬合金线MN(电阻较大)一根,刻度尺一把,导线若干.

(1) 右图是实验时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完成电路的连接.

(2)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____端(选填“A”或“B”),在实验中小张同学记录了下表一组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长度的关系是____,而小张认为由这些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请你为他说明理由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8题)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 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I. 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 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II. 阳光持续照射,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 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 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 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5)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____.

以上试题: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实验探究、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与异常现象原因的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实验的分析研究,突出考查了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分析、数据处理、控制变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 部分问题适度开放,鼓励质疑创新. 探究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课本实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 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与智慧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前概念”,多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动手实验,合作交流. 享受过程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复习课教学,倡导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 理性思维,学会建模

科学是理性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是科学的两个基本方法. 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相结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途径. 科学建模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理性与建模思想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态度之中,体现在科学探究之中. 如日本福岛核电站人工放射物质碘-131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模拟与化学式书写;针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自然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因素分析,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用逻辑思维得出温差关系式. 又如要求通过受力分析的理性思维,推出均匀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等.

典型试题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26题)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目前在我国各地监测出的人工放射物质碘-131(碘元素符号:I)的数值水平极其微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碘-131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的微观过程模拟图如下:

写出全部反应物的化学式____,写出全部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

(2011年杭州中考试卷第33题)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

(2) 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

(3) 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 (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下的气温(T1)、____下的气温(T2)、____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____.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 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浅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们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指出: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其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那么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2、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3、指导学生积极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做“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实验。讲酸碱性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三、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和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了持久、稳定的兴趣,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才会活跃起来,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智力和能力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马宏伟.化学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3]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背景

20多年前,传统的化学化工作为生产主力,秉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发展了多年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传统的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企业已无法承受沉重的环保费用,这需要国家大力研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工具。因此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人类创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绿色化学作为环境友好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对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使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者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按照绿色生产的原则,具有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2)操作反应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料利用率,使所有原料在反应中都被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对环境有保护作用、对社区安全的和对人体健康的产品。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绿色化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绿色化学的特点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哪些途径?在化学课程中绿色化学理念怎样得到渗透?针对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在本文中,将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课程的布置安排及课下习题等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何种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合课本内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化学也是,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确把握,在课堂上将绿色化学理念穿插到每个知识点中。课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现在大气、土壤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让他们对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问题有更生活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环保问题,并将社会问题与日常知识点集合起来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二)以“课上常提问,课下勤思考”的方式开展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认识,课上对学生提出化学相关的、生活化的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解决,无论是通过查阅资料还是求助亲友的方式,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上出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购买无磷洗衣粉?为什么农业部禁止使用敌敌畏,BBT等仿效优越的农药?日常生活中的废电池该如何让处理?第二节课再公布答案。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基本可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到许多前言东西,熟练掌握查阅技术;另一方面,又可以从生活琐事中获得化学知识,了解使用无毒无害制剂,平常注意节约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用所学知识来为保护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实验课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日常实验课程必不可少,实验的重要性包括(1)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印象深刻,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2)反应物是实验必需品,教导学生选择过程中必须注意无毒无污染,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3)反应过程可能会产生废气或者废料,进而造成的较严重的污染,这时候可对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进行更为环保的实验设计,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甚至是并未环境改造做出努力(4)实验尽量避免大型实验,一方面可节约实验药品,另一方面又可减少污染。

四、总结

环境污染的治理任重道远,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作为最有效的方法,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够取得持久进步。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及课外时间中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慢慢渗透,可以通过组织绿色化学知识点答题赛、绿色化学主题征文或者传统工业利与弊的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走在时代前沿为祖国的花朵引导方向,掌握更多的绿色化学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为我国环境改善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田淑珍.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2002,15(4):36-38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阈下;市政工程;基本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等,低碳经济概念被提炼出来[1]。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污染比较大、能量消耗比较高的项目,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有着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行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等,需要加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工程研究。

1.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基本需求

1.1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脚步不断发展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举例来说,现阶段全世界人们都比较关注温室效应问题,此种问题的出现逐渐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马尔代夫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会上升,不久的将来会被海水所淹没,马儿代夫的面积也在逐年地缩小中。针对此,需要降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使得人类社会可以和谐地发展下去。低碳经济的理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同,低碳经济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对资源与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等,不断调整好经济产业的基本布局,从而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现阶段来看,我国从2009年开始,逐渐对一些市政工程施工政策等进行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

1.2建筑行业低碳发展轨迹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受到低碳理念的指示比较多,所以拥有了一定的低碳发展历史。例如,铝合金以及生态纳米乌金石管理模式的出现能够解决部分建筑消耗和污染问题,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应该出现更为高效节能的建筑物。

1.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挑战和基本要求

对于市政工程来说,需要从以下接受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基本要求:

(1)能够接受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主管部门之间的检验,不管是工程成本问题,还是工程效益问题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开展来说有直接的影响;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查看相关技术材料和技术方面是否适用;

(3)在管理方面需要提高低碳概念的重视程度,对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等进行完好落实。

2.低碳经济下市政工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由于市政工程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上受众群体比较多,工程量也比较大,所以在上述特点的影响下使得施工过程中很难将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理念进行完好落实。从总体上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施工过程中污染比较严重。低碳经济视阈下市政工程施工在强调污染控制的同时,需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污染问题较为普遍。如水污染很严重;噪音污染很严重。从噪音污染很严重的角度来看,通常指的是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国家要求施工噪音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但是一些较为大型的机械设备等仍然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从水污染很严重的角度来看,市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比较多,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施工现场的污水类设施进行合理处理,因此造成水肿的重金属污染物比较多,确定各个水指标是否符合我国排污标准。在涉及到的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材料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好储存仓库,设置好隔离措施等。

(2)施工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不够强。市政项目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想要实现低碳环保,必定离不开施工工作者的低碳意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施工工人和监管人员等都具备强烈的低碳经济意识,广泛认同低碳施工的基本意义。但是,现阶段来看,低碳施工的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更为深刻地认识,与此同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影响着施工企业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责任不够明确和管理不足等缺陷,影响到可低碳经济的发展。

3.推行市政工程施工改革,努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树立良好的低碳施工理念。从上文不难看出,施工者的低碳意识不强会导致低碳经济无法良好的发展。基于此,需要不断加强施工者的低碳意识,确保施工队伍从施工工作人员到施工管理者等均能够领会到低碳的重要性。每一位市政工作者都应该优先树立起低碳理念,及时掌握好低碳信息,采用低碳的眼光来看待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掌握好先进技术以及新型材料使用技术,不断鼓励施工者的创新意识,帮助一些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改革,有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良好运行。

(2)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技术。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环境控制,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控制建筑原材料,对于容易发生污染的原材料需要及时做好仓储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严重污染的原材料等建立仓储档案等尽量减少用量;其二,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卡功能至,对于污染严重的大型设备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淘汰,控制好施工设备的扬尘量,减少升天环境污染;其三,建立CO2排放监控系统,时刻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CO2排放量,一旦出现排放量超标情况时需要及时的控制好;其四,采用低碳化的施工技术,采用水资源再生技术以及循环使用水资源等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强施工区域的生态修复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水利系统造到破坏。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低碳经济认识的逐渐深入,低碳城市也逐渐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市政工程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7]。但是,由于市政工程多处于繁华商业街区,其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对市政工程进行低碳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黎瑞华.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14):107-108.

[2]胡盈.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5):45-45.

[3]黄勇.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20):1839-1839.

[4]吴臣永.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6(4):179-180.

[5]李双荣.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10(45):234-234,235.

[6]王廷梅.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低碳世界,2015,13(4):174-174,175.

第7篇

在上述课程体系架构的具体过程中,理论教学是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相交叉的背景和特点,采用侧重、扩充和压缩等优化方法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建设重点进行了改革探索。教材是课程内容建设的蓝本,尤其是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适用专业、授课对象和培养层次的不同,目前已有多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系列教材被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为郝吉明、马广大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近年来,由于出版业的国际化,国外的著名教材也被引进和吸纳到课程教学中来,例如NoeldeNevers编著的《AirPollutionControlEngineering》(2ndEdition)及其影印和中译本。这些国内外教材在内容设置的系统性、新颖性与前沿性和生动性与趣味性都具有独到之处。经过比较,采用文献为主要教材,其他作为参考或辅助教材,相辅相成,结合学习。为更加适应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要求和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调整。主要原则是选择借鉴、批判吸收,同时体现教学内容科学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模块化。为便于全方位立体化掌握课程的结构、理清课程的脉络,尝试采用知识主线与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即全部内容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方法—设备设计及运行条件这一贯穿全局的主线进行,并结合具体内容将其模块化,如图2所示。二是内容的倾向性与前沿性。即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努力做到结合专业特色对课程内容有所侧重。例如强化了固定源燃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典型污染物PM、SO2、NO、CO和汞的形成机理;重点讲述了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需理论或实际空气量理论或实际烟气量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强化了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及其推论和在特种气象条件下的应用;重点讲述了颗粒的粒径分布及颗粒动力学基础,加深了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机理、应用与设计;强化了SO2、NO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简化了移动源污染控制、VOC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内容;补充了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CO2的捕捉与封存以及汞污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此外,结合所讲内容的前沿性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例如在概述部分适逢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于是着重以新标准为基础并将其与原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与剖析,包括污染物种类、阈值、功能区分类以及AQI的技术规定(HJ633-2012)等,以加深理解。又如在排放标准别选取与能源环境专业特色密切相关且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代替GB13223-2003)比较讲解,并让学生课后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的环境保护标准栏内查阅汇总最新的相关标准。在颗粒污染控制部分,补充了目前国内外关于PM、汞形成机制与过程、存在形态、控制方法等知识;在气态污染控制部分,更新了再燃脱硝和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的最新进展等知识;补充了CO2的捕捉与封存的最新知识,包括陆地、海洋封存以及CO2的物理化学法(吸附、吸收、低温等)、化学链燃烧以及生物法等前沿知识;补充介绍了美国汞污染排放的规范以及汞的吸收、吸附等烟气脱汞技术的最新情况,从而达到拓宽视野、增强兴趣的目的。三是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重点和贯穿主线是由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至基本理论,再至基本技术和设备设计。为实现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在设备设计和运行条件等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引入真实的工程设计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对电/袋除尘的设计、脱硫设备的设计运行等。

二、教学方法与条件建设

除教学内容外,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一是适应新的大气污染控制形势的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启发式教学,根据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授课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结合实际,引入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辅建设。二是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包括提供工程实例的资料,对实用性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利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或实习等机会,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是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常规方法、多媒体方法以及网络课堂等综合手段授课,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灵活性。注重重要知识点的板书教学,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系统化、逻辑化、重点化的掌握能力。同时结合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制作电子教学和实施课程上网等。例如充分发挥学校课程中心的网络资源平台优势,积极采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电子习题解答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此外,还借鉴其他相近领域的教学参考,在网上提供大量国内外名校的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网页链接等供学生课后参考自学。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已经初步形成立体化、多手段组合的教学体系。四是教学改革尝试素质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答疑方式从常规化向网络化倾斜,建立QQ群或者在线答疑等,初步尝试和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索和改革考核办法,现实行半闭卷或开卷考试,加强考题设计科学化,注重全程考核等。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尝试通过科研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人员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式等的培养。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已形成了5人的教学团队,其中包含热能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人员。教学团队的学历、职称、年龄以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课堂教学主讲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课程的辅导、指导等主要由青年教师负责。全体在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0岁,80%为高级职称,80%具有博士学位,80%的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中至少一个不是在本校完成的,40%具有在国外访学经历。

四、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学;渗透;培养;实践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增强“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提高科学素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而对污染物的处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杜绝污染源。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 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化学的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接受启蒙化学教育的中学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人。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建立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概念。现行初高中化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其中。例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涉及的内容众多,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实施时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论证,更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的善后工作等,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人,他还将影响周围的人及后代。尽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将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这也是我们从事化学工作的公民对于地球――母亲应尽的义务。

3 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在教学中,可把一些有碍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绿色实验。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内容应从改进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方法、循环使用开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4 开展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 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一再发生如四氯乙烯干洗剂、“三氯生”牙膏、三聚氰胺牛奶、苏丹红辣酱、“铅铬绿”绿茶、烧碱膨发、甲醛保鲜的鱿鱼、过氧化苯甲酰馒头、吊白块腐竹等不正确使用化学制品而导致的毒害事故,正说明了进一步开展公众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向公众宣传,重点向我们的学生宣传化学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进人们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它在科学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展化学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避免和减少消极影响,能够帮助人们对如何应用化学作出明智而负责任的决策。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很显然,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余,陈迅,陈蓓,代思师.学校呼唤“绿色实验”[J].中国教育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