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3 16:14: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课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劳动教育 思想教育 创造因素 积极主动性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3—6年级安排了劳动课程,每周各年级一节,并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不同要求,按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下面谈谈我在劳动课的教学中,所做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向学生传授工艺技术,而且积极捕捉上述内容因素,尤其思想教育方面的因素,并将其有机地渗透到劳动课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剪喜字”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剪字?你见到最多的剪字是什么字?“喜”多用于什么场合?因为有了上述讨论,所以学生们在剪字时极为认真、小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劳动课要选择一些尽可能做到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能亲手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例如:五年级学到《种蕃茄》一课时,老师感到城市学生没见过怎样种蕃茄,并且老师也不熟识这方面的知识,讲起来抽象,有难度。于是老师们经过讨,这节课选择种大蒜的教学内容。老师们找来几个花盆,装上土,提来一桶水,准备一把蒜瓣放在讲坛上。课堂上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松软的土壤里动手种蒜瓣,并告诉学生怎样施肥,怎样浇水,保持怎样的密度。接着让学生口述种大蒜的要领,最后让学生分组轮流动手种大蒜,又布置作业,回家在阳台上的花盆里,门前的花园中,菜哇上种大蒜。这样动手动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到简单的劳动知识,也没有照搬课本的内容,而是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了劳动课的教学任务。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主动性
对学生来讲,新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技能训练课中,工具、材料、任务和要求都摆在学生面前,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加工,这里面蕴含着大量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若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要比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创新的答案,决不是唯一的,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比如,加固扫帚,圆形扫帚和扁形扫帚的捆绑,不能采用同一方法。
上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发散性思维,尽量多地提出扫帚的捆绑方法。学生们积极思索,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种方法,有的方法虽然很幼稚,但毕竟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他们很兴奋。然后,我再引导学生筛选经济、简单、可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捆绑,用实践来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最后,验收和评比,哪个捆得结实?方法是什么?此时学生发言踊跃。这节课,就加固方法而言,已大大超过教材规定的内容。
四、重视学生劳动成果,提高学生劳动兴趣和认真态度
以往,学生们认为劳动课是副课,应付一下,教师给个成绩就行了。因此,部分学生上劳动课很不认真,劳动成果也很不像样,更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学生们把劳动课当作一种练习课,其劳动成果也自然是练习品,没什么价值。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要让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发挥作用。我在课后,总想法把学生的劳动成果利用起来。比如,用学生做的纸花纸链布置教室,用学生加固的扫帚打扫教室等等。学生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有了正式的作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也注意了劳动成果的质量。
五、课内外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教学有其时空上的局限性,对有些内容,课上只能进行理论讲授,不能当堂实践,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充分利用家庭环境进行实践训练,可以弥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和纯技术技能传授的不足,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例如,拣菜、淘米等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操作过程的讲解、传授方法,具体的实践可以在家里进行。我和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通过家长指导、督促学生进行操作、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有的学生竟从此养成了好习惯,成了家长的好帮手。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课; 创新; 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12-001
劳动技术教育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上好劳技课,使劳技课堂教学能紧跟时展需要呢?我通过这些年的劳技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告诉我们――创新是上好劳技课的关键之一。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第一,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其次,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查找资料,弄清教材中基础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重点和操作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确定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再次,准备好教学器材,即教师上课用于演示的实物和学生操作训练用的材料、场地,包括教师上课用的直观教具、挂图、物品及电教设备等,这是劳技备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准备好材料后,教师要反复练习操作,熟悉掌握操作技巧,这也是备课的重点。因为,操作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备课一定要备好演示操作,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步骤和方法。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演示自如、准确、规范。
第二,要认真写教案。教案形式风格多样,无一定格局,但一定要考虑实用性。教案重点应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这是区别其他学科教案的关键所在。教案首先要写清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中还要写清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运用的教具,教师演示的步骤,学生实践操作的器材,场地及操作方法和训练步骤。同时,还要写清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实践的原则、规则、注意事项和操作安全措施,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排除方法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源泉
以往我们在劳技课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按教学大纲要求去完成教学任务,向来劳技就是“小学科”,不参加考试,没有升学压力,只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可是现在不行,随着社会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用老的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学生求知欲望。怎么办?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坐以待毙,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让劳技教学换成一个新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劳技课产生兴趣,喜欢上劳技课,乐于学习劳技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于是我就着手在劳技教学中穿插一些新的知识点和内容,这样一下把学生的目光全吸引到黑板上来了。学生对劳技课感兴趣了,喜欢学了。同时课堂纪律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课堂上再也没有人做小动作了,没有人讲话了,而是一个个专心听讲,聚精会神地学习。
三、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创新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使我们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劳技课堂教学方式,劳技课才有发展。于是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大胆实验操作,这下可好了,学生对劳技课更加有信心了。因为他们的想法可以在劳技课堂上展示出来,得到师生的认可;同时学生又获得了成就感。特别是在2010年期间,我校五名学生参加市级劳技课基本功制作比赛,一人获市级“二等奖”,三人获得市级“三等奖”,消息一传开,学生更加认识到在劳技课堂上,只要有创新就会有成果,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学生在学校创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可以说,现在几乎天天能收到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有的是废物利用的,有的是自主创新的,有的是发明创造的。学生个个肯学,人人肯干。
四、以创新的姿态做好基地建设
随着我校劳动技术教育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在前面创新出来一套劳技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地发扬光大,扩大到我们学校的园艺基地上来。我们把校园中的“学生劳技实践基地”交由学生自己策划、设计、布局、管理。三亩地的实践基地,我们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布局、自主管理。培育什么、栽什么、种什么,都交由学生来进行,教师只是起着引导、指导、督导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实践基地,所收到的效果将是最佳的。这样学生确实从学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掌握到一门技术,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个性,使他们懂得:他们就是学校的主人,他们说了算。同时更让他们有信心做好事,将来做大事。
五、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上下功夫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课;评价标准;评课
评课是教研员的家常便饭,是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之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抓住这个牛鼻子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评课是否公正、准确、全面、深刻,对教研效益影响很大。通过它,又影响和左右着教师在教研教改中的思维走向和探索途径。因此,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课对于促进教师的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好的劳技课有哪些要素呢。目前的评价标准很不一致。有的强调评课要“八看”,有的采用“五三三”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大多数评价标准是针对学科性课程的,并不适合“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劳技教学。另外,评价标准过于细化,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给实际评课带来不便。在多年的教研实践中,我们把学科性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劳技学科的特征相结合,尝试着劳技课评价“五看”,取得了较理想的教研效果。该评价标准的特点是:大处着手,小处着眼;优化标准,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凸显特点。
一、看教学效果,有多少学生“做好了”(60%)
劳技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技学习活动”的过程。操作练习、作品制作始终是劳技课教学的主旋律。因此,通过操作活动来完成作品制作是一节劳技课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我们评价劳技课的基本点。一节劳技课如果有80%以上的学生“做好了”,且作品符合质量要求,操作严格规范,安全无事故,那么就是一节合格课。
“做好了”来自于“会做了”,它是课堂教学效益显著,目标测试达成率高的标志。它至少可以包括下列内容: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工具与材料;教学目标完整、正确、适度,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并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教学重难点得到准确的把握和有效的解决;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适当;传授操作要领准确规范,讲解劳技知识正确无误;一节课容量适中,教与学有张有弛,课堂气氛活泼。
二、看教学重难点是否准确把握、有效解决(10%)
劳技课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实现的。要看劳技教师的讲解是否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通俗的术语,并和示范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劳技教师的示范操作要规范、清楚。对于一些技术的关键点,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慢些,有时甚至可以重复示范。对于一些技能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把动作进行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把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和效果,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时间。另外,不能因为是劳技课就忽视了板书,要精心设计板书,做到工整无误,条理分明,直观性强。精当的讲解、示范和板书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利器,也是劳技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容。
评课时要注重看教师能否就教学内容、目标、学情来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假设、模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选择哪种或哪几种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之间的关系,使之“适时、适当、有机、有效”。
三、看对操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否准确、合理(10%)
在操作教学中,要看教师是否在组织管理、解疑排难和安全检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操作练习前,教师须让学生明确操作过程、关键点以及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在操作练习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各有所得。在操作练习后,教师要肯定好的作品,也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使正确的方面得以巩固,错误的方面得以纠正。对于操作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教师要抓住典型事例,使评议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充分鼓励那些有独到之处的作品,让学生思维迸发出的奇异火花得以保持。要使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并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提高学生操作实践活动的效率。
四、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教学方法是否得当(10%)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看劳技教师是否做到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使“教”为“学”服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劳动课上,教师不能一言堂。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能力水平,运用启发式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自学、质疑。劳技教师在教、学、练中要始终贯穿一个“导”字。
劳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法,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培养的过程。劳技教师要通过学法指导来完成在劳技课上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想象及创造等多种能力的任务。
劳技课对于学生劳动观念和优良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劳技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还要注意捕捉教育时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动、亲切、入情入理的教育,使得劳技学科“多学科视野”的特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的各部分组成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等。它是由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组成的。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教学环节的转换是否顺利而自然,是否有教学的层次感、节奏感。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具体地说,看一节劳技课的教学结构,就是看教师是否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学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时不妨问一问自己:设计这一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一环节的关键点是什么,这一环节与上下环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一问,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结构设计的水平,也有利于听课者抓住课堂设计的关键点,从而提高评课质量。
看时量分配是否合理,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整个课堂教学是否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劳技课特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严把握时间,以每节课45分钟为例,“操作实践”不得少于25分钟。要杜绝不按时下课的现象,因为拖堂就等于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上述五条,强调的是第一条教学效果,即有大多数学生“做好了”,做到了这一点就得60分。其余四条,每条10分,五条加起来100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评课,既使教师知道评课应评什么、怎样评,从评课中得到启发和收获,又能使教师明确自身教学水平所达到的层次,还能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劳技课评价“五看”,既科学实用,又便于操作,在劳技课评价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得“五看”在劳技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自云.浅谈听评课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新课程:教研,2011(4).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效果
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尽管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人们对学习英语显得日益重要,然而在一些农村小学,英语却似乎没有收到这样的优待。学生不爱学,家长不重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缺乏等等,使得英语课成了众学科中的“丑小鸭”。
一、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不爱学。农村小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之停留在“表面上的喜欢”,对参加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缺乏热情,这和农村小学的生源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中的孩子相比,是有一定差别的。他们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面对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如此一来,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交流。总不开口说英语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
2.家长不重视。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去监督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家长更无所适从,最多是问“作业写完了吗?”其他的便不知道该如何过问。农村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不高是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并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听当地的老师说:大部分父母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过的不错,很好。他们的孩子能向他们这样就很好了。只有少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走出农村,过更好的生活。”虽然这个想法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没有给孩子指向更好的教育方向,但至少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3.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负担重,教师缺少进修机会。据了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平均一周15节英语课外,还要兼有思想品德课、劳动课等。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由于教学点分散,不少教师须在几个教学点之间“走教”,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其后果是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和精心备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在城市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英语大专学历,现在继续进修本科学历。每学期有2次市、区教材教法的培训,在寒暑假还组织在国外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培训,住在外国人家中,创造英语氛围,和当地人一起学习和生活。而山区学校距离市里比较远,交通不方便,造成了去市里听课、学习的困难,教师本身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发展和提高,造成教学水平能力欠佳。
二、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改进策略
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效果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英语教学改进措施,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以实现均等教育。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有音乐伴奏的Let’s have fun 和Let’s chant 等,就是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要想课堂“活”起来,实际上就是要教师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单词后可采用“Patting flies”、“Let’s guess”、“Magic eyes”等复习型游戏;在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实现“动中学、学中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优化课堂管理。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热爱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要以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吸引学生,以较强的沟通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中耐力不能持久,思想容易分散,要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教师应不断调节课堂教学节奏,保持张弛有度,学生活动动静结合,富于节奏。如教师精讲立即转入学生的操练,在进行了一定量的跟读、替换等机械练习后,学生可能有些疲倦,此时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学生游戏、唱歌、表演、竞赛等,从而引起他们的兴奋。
3.建立有效沟通体系。为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必须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让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特点,还要详细列明需要学生家长进行教学配合的内容。因此,在开学时以“家长通知――教学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校、家沟通,在通知单上,分别列明了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希望家长配合的几点建议,并且在提请家长将其对孩子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以回执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便于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通知单,家长充分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主要情况,在家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监督学生的学习,配合学校教育。
4.加强师资专业培训,学校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缩小城乡之间英语教学差距还需要学校重视,领导支持,合理安排教学课时,提供教师进修机会。小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学校重视,领导支持,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合理安排英语教师的授课课时,减少或取消其他非英语课教学任务,这样英语教师才能有精力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以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要为英语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区、市观摩课、研究课,从北京到全国的现场课,甚至是去国外进修,这可能要花学校一笔钱,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机会。教师可以把学到的教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受益的最终使学生。
农村小学英语处于启蒙和入门阶段的薄弱地带。面对这样一种局面,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踏实地去探索研究,我们一定能开辟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使我们的农村学生更加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运用英语,让农村英语不再成为众学科中的“丑小鸭”。
参考文献:
[1] 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第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蒋素容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之创意与实践》.
[3] 欧阳芬. 赵卫胜. 《农村课堂教学诊断》.第一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