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4:5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产业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产业的形成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化分工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化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人类进入到19世纪后,社会化的大生产又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随之都曾引起了大规模的产业革命。尤其是当代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影响更为之深远,随之许多崭新的产业部门开始逐渐形成,并改变着当代传统产业的构建,也使人们的产业观念再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当代产业的内涵已经从“产业是以生产物质资料为主导经济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并以信息、知识和精神为特征的一切生产部门”。正如马克思所说:“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的条件,而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实现过程,归根到底是总产品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交换”。
随着当今社会产业内部建构的逐步升级和发展,在社会产业大家族中把体育这项历史悠久人类古老而崇高的事业吸收成为重要的成员,并对其人类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体育产业的内部建构在当今整个社会产业不断进化的大背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得到确立。在当今社会产业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今天,体育产业已成为越来越广泛被人们关注的社会共识,它也逐渐成为整个社会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产业的重要部分。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体育作为提高生存技能、娱乐消遣的一种手段,却被统治阶级所占有。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向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培养能够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新的劳动者的同时,需要劳动者的体格更加健壮,身体更加健康,使之变成新的更大的生产力。现代社会,体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体育作为产业的地位也逐步得到确立。当今世界各国在处理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关系时,都把体育加入到区域增长计划当中,把它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世界银行在统计学分析中采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AIS法)就把体育归属为第三产业; 在我国国家统计局1985年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正式采用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体育事业被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1992年6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再次明确地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除了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这个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1对体育产品服务的需求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数量。体育领域里的服务生产规模,主要取决于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这种体育消费品自身数量的需求,社会再生产的规模是否能够支撑起体育产业的存在价值,是否对体育服务的满足达到了足以使体育服务消费品的生产有其自身的能力独立化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之后,才会把对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要提到重要地位。因为体育领域的服务产品一般属于发展型资料和享受型资料,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只有当人们对体育服务消费品的需要达到相当数量时,才能支撑体育服务生产独立化为一种独立的体育产业。2向体育领域的经济资源投入要达到相应的水平。体育服务消费品的生产要能够成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独立的体育产业,成为一项产业所保证有其最低量的投入和产出。体育产业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产业。体育产业并不都是赢利性质的,它既有盈利性的,也有非盈利性(公益性的)。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具备一定相当经济实力的时候,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才会给予体育事业必需的财务支持,体育领域获得相当数量的经济资源,体育服务的生产才能发展为独立的体育产业。3体育运动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竞技水平和发展规模。体育产业的形成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具有较好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并且喜欢从事体育竞技活动的体育爱好者,以及喜欢竞技运动的“体育迷”等。同时,也需要培养出有一大批体育技能知识掌握较好的教练员、训练员和技艺技能较高的高素质优秀运动员,他们需要向观众展现出具有观赏价值高、竞技比赛水平高的竞技表演。这些因素的构成一方面与一国的体育传统事业有关,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在一国发展体育运动的道路过程中去一点一点的创造出来。
从体育产业形成的条件来看,我认为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的体育体制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的弊端存在,我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历史等因素所决定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体育产业在我国已初具雏形,到后,在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下才逐渐形成。如果要确定一个具体时间,大体可选定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体育产业初步形成的时间,此后体育产业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不断复杂,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
参考文献:
[1]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刘国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4页
[3]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关键词]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体系
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共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体育用品制造业和销售业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居民体育消费会全方位促进体育产业向深层次发展;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会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一、相关概念理性探析
1.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的概念及其关系。体育产业不仅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而且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等行业。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实现体育的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内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的确立和体育市场秩序等都有待规范和完善。但是,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体育活动领域的基本属性。
2.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概念及其关系。“事业”一般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那么事业的构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人、财、物构成的专业实体作为依托和稳定可靠的行为主体。二是这一主体为了发展而开展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专业活动。
体育产业是现阶段我国体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工作和业务之一。根据体育产业的本质属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的“本体产业”。例如,各类体育竞赛、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体育休闲娱乐业、体育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等。只要具备了体育市场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内容,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称之为“体育本体产业”。二是“相关产业”,也就是与体育和体育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体育场馆、体育服装、一部分体育装备等。最后一个是体育派生出的“体育派生产业”。这些产业以体育的存在为生存的根基,假若没有了体育运动,他们也就失去了价值。例如,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运动装备、体育报刊,还有就是以体育业为特色而派生出的地方体育旅游等等。体育产业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本身的进步,体育产业所包含的内容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变化。
3.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初探。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我国尽管没有体育产业产值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上游产业,它既能带动和促进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一部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改善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体育产业结构就出现了种种的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呈现出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发展不平衡,彼此间的关联还很少,表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重复投资严重,地区项目布局雷同。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成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专家的首要问题。
二、结论和建议
1.研究的视角应放眼于经济学科。把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所有的体育经济活动、现象、问题作为整个体育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发生过作用,并且还将进一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种特定社会存在,纳入到经济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中来进行研究。这样不仅是对体育产业问题研究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从学科理论研究出发,可以将其列入经济学范畴,利用体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现象来揭示、阐释经济学规律和完善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
2.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打破体育市场的地区性、封闭性,建立一个全国有机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创造体育产业运行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市场。首先,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是体育产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离开三大市场,体育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它们应当是体育市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体育技术市场、体育器材市场、体育信息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体育产权市场则是形成上述三大体育市场的服务保证,也应及时配套。
3.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培养。人才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体育产业日益增长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成为影响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应将体育产业教育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序列,在相关的大专院校,设置体育产业专业,开设体育产业课程。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体育产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北京体育大学网站
[2]鲍明晓:体育产业.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彭永善:南昌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若干问题思考[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5
此外,诸如原材料在涨价、人工在涨价、大家的压力在增加等,体育品牌商们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过去一年中,由于多方品牌的不断介入,国内鞋服品牌受到国际品牌的冲击,体育用品行业的集中度会因此而增加,例如原本在二三线活跃的诸多品牌将会向一线品牌进行集中,原本市场上的运动品牌将会随着竞争的延续而逐渐减少,行业将会迎来不同程度上的洗牌。
诸多的竞争视角很可能会被集中到几个品牌上。品牌综合影响力、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商品竞争力相对比较弱的企业的日子将会比较难过。而国外知名的运动品牌以及一部分国内实力较强的品牌则会过得相对安稳。
在2012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品牌抢夺地盘的激烈程度也会持续升级。专家表示:一个行业中不可能永远存在这么多的品牌,蛋糕虽然在增大,但是分蛋糕的人同样也在增加,这就是所谓的粥少僧多;同时,由于品牌的竞争激烈,很有可能从原来是“快鱼吃慢鱼”,逐渐演变成“大鱼吃小鱼”的情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将会越来越主动的去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参与大于接受的意识概念将会逐渐引导人们的消费趋向。因此,品牌需要转化观念,将品牌推广转移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价值观念上来。
未来的市场竞争,比的将是软实力。
精细化管理
2012年更多的品牌企业还是“企业内功”上的竞争,例如在商品、在品牌塑造、在渠道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活儿要越做越细,越做越深”,就是说要向管理要效益,而不再是向资源要效益。
执行力的较量
在中国暂时已经没有多少像足球世界杯这样可以令大家兴奋的资源了。在这种时候,要靠什么来刺激市场,提升自己的品牌呢?当然这就进入了所谓的常态化,在这个阶段比得就是产品力、终端力、品牌力、比快速反应、比服务等。但是知道了未必就是可以做到,知易行难啊,其实最终比较的还是执行力。
跨界思维的能力
企业跨界投资体育实际上延伸出新的盈利模式,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和利益最大化,比如说你是做游艇产业的,那跟海钓产业结合都是允许的。像默多克收购体育赛事或体育公司,传媒是平台产业,体育公司是内容产业,平台产业和内容结合一定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而做体育产业的人也要跳出体育来做体育产业,抓住几个核心要素做体育产业,要有一种跨界思维。立足于本身的优势资源跨界整合其他的产业领域,形成资源共享或者利益最大化。
打造品牌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的振兴已经非常明确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了。而体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增加体育的文化内涵是培育体育市场的基础。从政府支持体育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目前政策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成熟。现代体育是按照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发展的,和大政策相呼应,体育产业可以更加贴近文化产业。说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因为它的附加价值不可估量,不像固定的产品有原材料,有生产过程,成本效益可以估算。比如青花瓷的市场价值不可估量,体育产业也是,有很大的空间。
培育体育市场
对比一下北京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的媒体报道,纽约报道智利的矿工是怎么来参与的,报道美国速滑冠军为支持慈善跑了3个多小时,报道一个50多岁美国当年职业橄榄球传奇人物怎么跑,从专业运动员到老年参与者,媒体把马拉松赛事当作激励人生的故事来宣传。
转播体育比赛也一样,不能只说吃苦牺牲,真正的体育爱好者身体吃苦心里乐,这些牺牲是对自己的培养。体育是培养一个人性格最好的方式,通过体育训练人会变得坚毅不拔,不会轻易向失败屈服,而且会变得很谦卑,因为你知道永远会有人超过你。这些都是体育的精神,媒体可以充分传达这样的精神,促进体育人口的增长。因为培育体育市场要从培育大众着手,发展体育产业就是要培养体育消费人群。
专家称,我国目前体育消费人口不够,这是影响我们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产业规模发达的国家年人均体育消费在300美金到500美金之间,而我国只有300人民币,我国若能达到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人均消费的话,总量将达2万亿。比如我国的注册足球运动员只有几千人,日本有几万,法国有300万。如果我国达到300万的话,他们就都是足球的消费者。
投融资前景分析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含体育用品在内的纺织及服装行业投融资数据显示,2007年开始,体育品牌迎来了投融资的高峰,在此前的2005年和2006年,包括鸿星尔克、中国动向在内的纺织及服装企业共获得12笔投资,而在2007年一年,此数额上升至20起。2008年,纺织及服装企业共有21起投融资案例,2009年此数字虽略有回调,仅为17起,但是,由于体育用品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自2007年以来出现的热潮,外界对此领域的投资热情在2010年和2011年达到高峰,分别为42起和52起。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今,共有13家体育用品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而在此之前,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仅有5家左右。事实上,上市的步伐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11年末,乔丹体育顺利在上交所挂牌,而在它身后,处于辅导期的贵人鸟、德尔惠等企业,也正对着资本市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事实上,在企业欲借力资本市场践行商业理想的同时,市场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介绍,体育市场规模从2000年起,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到2004年,整个市场的规模达到了42亿美金,到2008年受到奥运年的刺激,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规模达到62亿美金,但是随后的几年中,体育用品的消费热潮随着奥运的结束也逐渐减弱,不少体育用品企业出现了业绩亏损的情况。
但是,市场天花板触手可及之下,企业在此期间的扩张速度却并非放慢脚步。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7-2009年,集中上市的国产体育用品企业新增了门店合计近两万家,而2009年末终端数量较2006年末增长了近两倍。“实际上,在体育用品渠道扩张的发展前期,的确为企业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利润增长,但是随着其扩张速度的不断加快,导致零售商积压大量库存,为了保持渠道销售通畅,各大企业不得不向零售商回购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后阶段的发展。”业内某专家说。
上市之路不再平坦
尽管2011年已有千百度、奥康、乔丹体育等多家企业竞相登陆资本市场,还有更多的企业步入上市倒计时。但在2012年,企业的上市之路将不再那般顺利。
有消息称,证监会开始对连锁企业的上市申请予以重点核查,关注企业的潜在风险及门店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近一年来的异常增长行为。而且,创业板已经明确表示不欢迎传统行业的企业挂牌。种种迹象表明,鞋企走向资本市场之路将比前几年困难得多,一些实力较弱但已规划或运作上市的企业更要重视这一信号,及早做出相应部署,以免最终损失过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海外投资需谨慎
近年来,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为了创造出更大的获利空间以及获取海外市场等新兴资源要素,纷纷瞄准海外市场,试图通过开拓新一轮的国际市场来实现鞋行业的初步跨越式转型。但是由于中外企业在行业政 策以及投资环境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使得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策略得到了限制。
据相关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产品很多都缺乏国际化元素,这也是造成海外投资不景气的一个因素。纵然针对这个瓶颈,中国企业也在积极采取相应的行动,试图在海外市场注册一个具有国际化元素的鞋类品牌或者在海外投资设厂,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输出产品,但还是仍然无法输出品牌,我们仍然需要按照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来寻求市场发展份额。所以,中国企业要有个全方位的思考。
首先,企业应该把沟通渠道是否畅通列为思考的基本因素。不仅要了解当地的法律与投资环境,还必须充分了解海外投资所归属国家的管理制度。比如,中国员工可以加班,但国外很多企业往往不欢迎加班这个制度。故此,国内厂商到了新的国家必须遵守法律,跟当地法律部门沟通并加以注重员工的管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成都的王先生近两年“迷”上了体育旅游,骑马、登山、滑雪、钓鱼,还有刺激点的,比如江河漂流、攀岩,他都参与体验。他觉得在青山绿水之间进行体育旅游,可以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在游玩的同时减轻压力,是一种很好的旅游方式。
时下,很多游客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欣赏名胜古迹、或者山水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是更多地注重旅游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体育旅游”这一新鲜的旅游形式成为旅游“新宠”。待游客人数就达到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发挥旅游业综合优势,带动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旅游业本身就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体育旅游的发展,将有助于带动运动场馆、装备制造、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间接拉动体育旅游商品销售、健康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兴
所谓体育旅游,就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旅游,或者是观看体育比赛的旅游,或者是寻访体育文化景点的旅游。它是一个交叉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体育旅游以体育作为内涵、以旅游作为载体,体育提供资源、旅游带来市场。
新的创收之道
国内外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美元后,将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将会日益凸显,体育旅游将呈现出快速化、跨越式的发展趋势。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转变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预计到2015年,居民人均出游率将上升到每年两次以上,旅游消费,尤其是体育旅游消费将得到充分拓展。
近年来,体育旅游在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的拉动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滑雪为例,据中国滑雪协会初步统计,我国已建成的滑雪场近200家,分布在全国17个省区和直辖市,滑雪人数也呈跳跃式增长的趋势。1995年,中国滑雪人数仅为1万余人次,2009年这个数字已突破千万人次,仅河北崇礼县4家滑雪场2009年雪季接旺发达。
探索发展之路
专业人士认为,现在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多还停留于一些体育活动的原形,不管是专业赛事,还是业余赛事,大都局限于体育比赛本身;二是大型体育赛事相关的旅游服务很不到位,配套旅游项目及活动很原始,比如奥运会、大运会,实际上都给旅游者和旅行社组织观看活动设置了不小的障碍;三是攀岩、穿越等户外运动日渐兴起,但其高端而专业,大众消费者只能望而兴叹;四是缺乏专业的引导和政府的扶持。
也有人认为,虽然当前的体
[关键词]武术产业;价值链;资源融合
[作者简介]杨少雄,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福州350108
[中图分类号]G85: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088-05
一、研究的缘起与现实背景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1985)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具体的活动,其价值创造主要由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基本活动和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支持性活动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来,价值链理论不断演进、发展,从最初的单一企业内的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最终产品过程,发展演进为一些群体通过一系列工艺过程、服务过程的共同工作。至2000年,价值链研究视角已延伸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框架中,着眼于分散于全球各地的活动片断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体系以及各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企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增加价值,而是重新创造价值。虽然上述价值链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但价值链和价值系统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产业价值链。其价值分析逻辑同样可为两岸武术产业资源整合研究提供分析思路。
产业是经济学中一个最为基础的概念,是指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企业集合或系统。与其他产业相比,武术的产业化发展历程较短。1985年国家统计局关于三个产业划分中把武术列为第三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武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武术表演为龙头,涵盖武术产品、武术健身、武术文化创意、武术旅游、武术技术输出以及武术教育等内容广泛、服务功能和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框架,但其产值占GDP比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其他体育产业产值相比差距甚大。据统计,全球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北美、西欧、日本的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主要行业,年产值均位于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0.7%,相当于美国体育产业贡献率的1/16。这一数据显示,中外体育产业差距巨大。而中国的武术更多是以民间娱乐形态存在,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武术产业价值链的内涵与特征
武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形成的综合性产业,既有服务业的内容,又有制造业、建筑业、创意产业等产业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武术本体产业和武术关联产业(见图1)。武术本体产业主要提供武术竞赛表演服务:一是提供各种可供观赏的、以竞赛表演形式出现的竞赛表演服务:二是提供人们通过一定身体运动提高人体的机能、心理水平,实现“再生产”能力提升的休闲健身服务(如康复健身、休闲旅游等)。武术关联产业包括提供开展各种武术服务活动所必备的制造业(如武术服装、武术器材、武术场馆等)和武术延伸产业(如影视创意、表演创意、创意竞赛以及创意游戏等)。上述产业提供的产品大概可归纳为以下七类:竞赛表演产品、武术基本知识和技术培训产品、健身娱乐产品、休闲旅游产品、武术传媒产品、武术创意产品、武术经纪及相关的武术资讯服务等,其产品提供者包括:武术用品的批发零售企业或个人、武术培训学校或组织、大众传媒企业、武术设施服务企业、武术旅游开发经营企业、康复健身休闲经营企业、创意企业、经纪公司以及职业运动组织等。从价值创造活动看,这些不同的产品及价值活动通常是以一定的武术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武术产业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从而构成了不同业务环节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武术产业价值链界定为:以实现武术产品或服务价值为目标,以武术产业资源为核心。由武术产品或服务的创意、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相互关联企业或组织构成的动态联盟。它包括在整个产业链条价值实现过程中,所有武术产业活动的组织及参与者的利润分配。具体说。武术产业价值链涵盖了以武术赛事策划、竞赛规则设计、武术用品设计、康复健身方案设计、武术技术培训方案设计及武术创意产品设计为主的创意环节;以赛事组织、赛事包装、武术影视明星包装及武术创意产品制作为主的生产制作环节:以武术赛事赞助、广告销售、武术赛事转播权及门票销售、武术健身俱乐部会员卡销售、休闲旅游景点门票销售及武术创意产品销售等为主的销售环节;以武术赛事举办、武术用品提供、武术赛事节目播放及康复健身、休闲旅游服务提供等为主的消费环节,上述环节联结了武术用品制造商、武术场馆设施经营商、武术赛事经营企业、武术培训机构、武术康复养生经营企业、武术休闲旅游经营企业、大众传媒和其他配套服务商等。
此外,还有以武打片、功夫片制作为主的武术创意影视企业,以武术为主题结合现代高科技的舞台技术,为人们营造视觉盛宴的娱乐包装企业。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武术产业价值链还融入了传统武术产业链所不具有的新元素。增加了电信运营商、动漫设计企业及网络运营商等新的产业链主体。(见图2)
三、两岸武术资源整合开发的依据与路径
(一)两岸武术资源整合开发的价值链理论依据
两岸武术资源异常丰富。从文化的角度看,武术资源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类资源;从内容体系看,武术资源涵盖了技击资源、健身资源、娱乐资源、休闲养生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等;从时代特征看,包括武术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等。这些资源都具有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属性。
整合的理念来自于国外理论界,原意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统一整体。在产业经济学上,整合是指产业的整体化和形成合力,其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以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两岸武术资源整合是指按照武术产业发展规律。将两岸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资金、渠道、管理等各种资源通过价值链的内在联系,以企业为整合对象,按照效益、效率第一的原则,把武术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零售商乃至顾客联结起来。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谋求两岸武术产业1+1>2的整体合力,避免武术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造成的损失,实现武术产业的持续、
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增强两岸武术产业在国际体育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二)两岸武术产业资源整合开发路径
武术产业虽均已开启了以竞赛表演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但两岸尚未形成系统的品牌意识,对武术产业的衍生产品的开发也还不够。两岸武术产业要想在世界体育产业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构建一个大型的两岸武术产业资源整合平台,塑造系统化的“中国功夫”品牌。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岸武术产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完善:
1、武术产品整合
(1)优化两岸武术产品的空间结构。两岸武术资源整合,首先应对武术功能区进行合理定位,以优化武术产品的空间结构,产生“资源共享、位势叠加”的综合效果。根据两岸经济、城市、社会、环境等发展与规划,可以将两岸的武术产业细分为以下功能区:武术竞赛表演功能区、产品制造功能区、健身娱乐功能区、休闲旅游功能区、文化传媒功能区、创意功能区等。
根据功能区分类,河南嵩山少林寺、温县陈家沟、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山东梁山和福建南少林等传统武术流派发源地,传统武术资源和产业优势明显,应该作为武术竞赛表演、休闲旅游的重点功能区,着重开发区域武术核心产品和区域武术品牌产品。包括武术文化遗产、武术旅游等产品。泉州、晋江、东莞、珠海、番禹、广州、苏州、吴江、昆山、南京、上海、扬州、青岛、济南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资金、营销渠道资源以及体育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可作为武术产品制造功能区进行重点开发,以提升武术用品加工贸易增值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台北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可借助高科技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武术创意影视产业、武术创意表演产业、武术创意竞赛产业以及武术创意游戏产业。
上述产品细分能够优化两岸武术产品的空间结构,充分利用大陆传统武术资源,台资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两岸武术产品的开发。
(2)打造“中国功夫”品牌。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已把世界转化成一个网络覆盖、密集流通的扁平化世界。在这种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品牌的集中度和延伸效应明显提高。如NBA作为世界著名的体育品牌,已从篮球业延伸到体育传媒、体育设施经营以及体育娱乐等行业,赢利能力和赢利效益大大提高。鉴于此,两岸武术产业的整合发展也应立足长远战略,倡导品牌建设理念。树立中国武术的品牌意识,创新“中国功夫”品牌,才能提高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市场中的国际竞争力。从目前看,我国台湾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工艺流程、品质安全管制及行销手段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国际水准,能承接世界一流的知名体育器械品牌的制造与生产;而在大陆的中国体育用品业,多为来料加工或承担国际生产任务。因此,两岸可以整合各自的特色资源,整体包装打造“中国功夫”的品牌形象,以品牌共享为基础,以营销合作为主导,建立两岸武术产业合作机制,共同培育与壮大国内外武术市场。同时,还可以在时机成熟时,建立两岸“中国功夫”联盟组织,制定章程,轮流牵头与组织各类武术文化活动,携手共创“中国功夫”品牌。
(3)优化武术产品结构,创新“中国功夫”衍生产品。开发武术产品应紧密结合武术多元价值功能进行分类产品开发,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条件下,更应依靠高科技力量去开发武术的创意影视、创意表演、创意竞赛以及创意游戏等衍生产品。这不仅是顺应现代休闲娱乐消费发展潮流的需要,而且这种传统武术与现代信息产业的融合产品,也是两岸武术产业合作中可能获利最大、操作空间最广的一个环节,这类产品的开发将大大增强“中国功夫”产品的眼球吸引力,提高“中国功夫”品牌的价值。当然,这类衍生产品的开发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无论是台资企业还是陆资企业,在对“中国功夫”衍生产品进行投资前,首先应对衍生品的赢利能力有正确的估价;其次,在投入前期应对“中国功夫”的文化题材、内容、人物形象、道具等各个方面增加能够开发衍生品的元素有足够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后期开发衍生品作充分准备;当“中国功夫”品牌及其衍生产品得到一定的市场认可时,两岸企业还应加强营销合作推广及销售渠道的建立,促进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在国际文化和体育市场上打响“中国功夫”这一民族品牌。
(4)以武术生态健身文化为依托,打造两岸武术健身产业基地。当前两岸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的条件下,两岸在武术资源开发中应高度重视武术休闲健身功能产品的开发。如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湖北的武当山、温县的陈家沟、四川的峨眉山、山东的梁山和福建的南少林等都是传统武术流派发源地,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传统武术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有重点地开发武术生态健身产品。可整理创新一些简便、易学的“武术养生功法修炼”,开展形式多样、简单易行的武术健身功法培训与练习,以满足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
2、武术市场整合
武术市场是武术产业发展的平台,对武术产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两岸在武术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武术产品,并不断跟踪市场反馈,及时作出调整,以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两岸都应尽力创造一个完善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1)两岸武术市场可开发的资源非常丰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具备多方面的市场开发资源。主要有:武术竞技、武术健身、武术表演、武术教育培训、武术图书及音像出版、武术影视动漫、武术搏击游戏以及武术旅游等。如河南以“少林拳”、“太极拳”等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对象,连续成功举办了几届“登封少林武术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旅游观光者,现在每年到少林寺参观的人数超过200万,收入十分可观。
(2)整合两岸武术市场。两岸武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武术产业整合的效果。一个开放有序的共同市场有利于促进两岸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两岸武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因此,两岸应改变目前市场分割的局面,使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同时应改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从而为两岸武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市场竞争环境。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武术市场面临国际化的挑战。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将会对武术产生深刻的国际影响,有利于中国武术向国际推广。两岸可以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利用两岸巨大的传媒资源优势,向世界推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竞赛表演、武术健身技术服务,宣传中国武术,以推动武术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国际跨国体育产业集团合作,利用他们的市场网络等形式,开拓国际武术产业市场。这样,既可拓展武术产业的市场空间,又可以使武术自身在产业实体的支持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3、武术经营企业整合
两岸武术产业的整合,需要对武术经营管理企业进行整合,实行优胜劣汰,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组合,产生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
(1)对产品关联度高、产品服务对象相近的若干体育经营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促进体育经营企业集团化发展。武术产品开发需要强而得当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应加大对两岸现有武术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从目前来看,重点是通过宣导,促使在大陆从事体育产业投资的台商成为台湾职业体育组织的“母体”公司,使其加入大陆的武林大赛,也可以将台湾的武术赛事引入大陆开展。随着两岸政治大环境的改善,再将武林大赛的“战火”燃烧到岛内,这不仅可促进两岸武术竞技表演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文化传媒、休闲旅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
(2)促进两岸武术经营企业之间的协作。总体上看,台湾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与西方体育产业的衔接以及企业管理与文化等方面要高于大陆企业;而大陆企业在武术竞赛表演、武术技术培训规模、武术产业资源开发运营实力以及对大陆武术市场和通路的掌握方面要优于台资企业。若两岸能够充分利用ECFA签订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两岸企业合作,特别是推动两岸中小体育经营企业与大型体育经营企业间的协作,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竞争优势的武术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两岸合作。在全球进行体育企业并购或承接更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转移,将有利于提高武术产业在全球体育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三)两岸武术资源整合开发的制度化建议
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两岸武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处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未来要促进两岸武术产业的分工合作发展,除了上述的产品、市场和企业因素的主导外,相应的制度化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两岸武术研究中心”
利用两岸高校资源,加强两岸学界的合作,共同对两岸民间传统武术中有代表性的拳种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并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学术成果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岸武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2、建立两岸武术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沟通协商机制
武术在两岸有很广泛的受众,是两岸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两岸交流的根基。两岸可以在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机制框架下。由两岸的武术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民间团体就武术产业或行业性问题及重大项目进行沟通;两岸专家也可以通过共同研究确定合作项目;此外,还可以通过两岸共同搭建相应平台。如由福建省武术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等。
3、建构两岸武术产业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
两岸总体性、前瞻性的武术产业合作框架建构,对于两岸各自的产业发展布局有重要意义。两岸武术产业合作框架内容可包括产业合作的目标、时程、机制与优先产业或领域等,在内容上应包括产业合作方式、投资保护、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重大投资项目合作、重大技术联合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分享、质量标准交流与合作、合作开发品牌产品、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实现产业信息共享、合作开放国际市场等内容。
摘 要 阐述了中国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为了确保此发展前景的实现,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民族体育 旅游 现状 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能力结构升级,人们更加追求旅游所带来的快乐,这一趋势助推了我国旅游业的迅速。作为旅游业形式之一的体育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既迎合了当前居民的消费观,又提供了广阔的健身娱乐的消费空间。实践证明,发展体育旅游不仅能为体育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还能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动力。然而我国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却远不及其他旅游项目,并且体育旅游也必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方能展开。目前,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旅游开始受到了国家的全面重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开发与利用,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一、中国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我国旅游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我国旅游事业和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开始蓬勃发展。
(一)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体系已初见雏形
当前中国民族体育旅游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已深入人心。据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国内体育旅游业的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游客参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旅游人数占85%以上,人们对城市化的旅游开始慢慢变淡,转向生态旅游,追求大自然的绿色,原始地球风貌的旅游。这些旅游一般存在于少数民族居住地方,那里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往往会投资大量的资金来建设交通道路,住宿等基础设施刺激当地的旅游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俨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一颗新星。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
一般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全,花样多而且品位高,但是在景区进行表演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开发的项目比较少,有的只是在很少的一些项目中开展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内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性的规模效应。比如广西景区中已开发了三十多个项目,初步形成了一些市场规模,但是实际上广西拥有的140多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再比如湖北,先已开发攀岩、野外探险等刺激类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只是针对年轻人,而对于其他群体并没有考虑进来,限制了体育旅游市场整体方向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还没完善,专业人才匮乏
体育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关联比较大,目前我国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的特征,尤其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更是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整体水平较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欠缺,并且长期的破坏性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另外,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经营和管理人才。当前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的人才上是非常缺乏的,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高校,严重阻碍了我国在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近几年新起的体育旅游项目攀岩、滑雪等,到现在还没有加入到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了体育旅游服务中经营管理和素质都达不到要求,间接影响了民族体育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市场经济化管理的规范化、法律化程度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规模小、营销手段和方式陈旧,导致当地的市场机制并不是十分成熟,再加上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上还不完善,也没有出台什么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造成了民族体育旅游市场化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律化程度明显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进行规范化发展。
二、中国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前景
民族体育是一种快乐、文化、健身等多种功能综合一体的旅游资源,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业不仅有助于丰富居民业务生活,更能促进经济建设,其发展前景相当开阔,巨大的开发商机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进行投资。因此,在国内民族体育旅游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刻,制定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于明晰其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交通环境的建设,大力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政府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吸引外资,做好旅游项目的区域规划。其次,借助旅游风景的自然资源优势,丰富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可以在著名景点结合实际向游客展示民族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各地民族体育项目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或民族体育活动,构筑民族体育、旅游、经济、文化、生态的产业群体。然后,聚焦政策,整合资源。政府制订出管理措施,建设相关的综合服务站,进一步提升当地体育旅游的专业性,把民族体育叠加到旅游业上,将双方的力量科学组合,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再次,完善设施与安全保障措施,让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开阔。项目负责人和企业都应十分注意安全因素,对于一些存在风险的项目,做好一定医疗急救准备,告知游客不要因为价格而忽视了意外保险。最后,生态环境保护。本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近些年来破坏的比较严重,因此加强保护理所当然,因此,民族体育旅游开发利用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工业城市发展研究.2011(1):74-78.
[2] 陈同先,谢忠萍.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功效探析[J].体育科学.2012(2):74-78.
关键词: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转型;钻石模型
作者简介:肖骞(1990-),男,江西赣州人,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赛事运作。E-mail:
基金项目: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基金(yjscx201306)资助项目资助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sized sport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ormulates hypotheses and builds models based on the 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Finally, the paper ends with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model.
Key Words: Privat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port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Diamond Model
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是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今与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体育用品企业都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出口与国民对体育的需求层次决定的。近几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劳动力成本升高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收到了严重打击,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同样未能幸免。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项目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商品出口额2009 年较 2008 年全年下降 16%,尽管2010 、2011 年有所恢复,但增幅下降[1]。针对危机,政府及时出台了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为民营中小企业指明了方向。
就企业转型问题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研究成果已很丰富,但针对体育用品企业转型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对体育用品企业转型外部影响因素做系统归纳研究的几乎没有。而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特点,构建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转型的外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一方面为填补理论空白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为企业的转型工作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1理论回顾及推导
1.1“钻石模型”介绍
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2],针对一国产业竞争优势,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图1)。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4项,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这4项因素可能会加快本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也可能造成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在一个国家的众多产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在国内这4项关键因素别有利的那些产业。并且除这4项主要影响要素外,还有2项重要因素会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即机会与政府。
1.2企业转型界定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论述了企业转型的内涵。(一)企业整体战略层面。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转型就是企业为了动态适应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变化,或为了利用潜在的机会,从一个战略转向另一个战略,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3]。(二)企业本自身层面。企业转型是企业经营管理与组织结构的提升与变革,包括体制、经营理念、产品、市场、技术、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4]。并且另有学者指出,企业转型分为内生型转型与外生型转型[5],内生型转型是企业动态适应内外部环境而进行的一些列转变,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外生型转型是企业的行业转型。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企业转型即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与优势,继续生存发展,动态适应新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对原本的战略目标、生产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等所做的一系列改变。
1.3理论推导
波特的“钻石模型”初看是研究一国中某产业竞争优势的评价与塑造,但是对于产业来讲,企业是其基本组成单位,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是通过产业内各企业的实力与表现共同决定的。那么也就是说,提高产业竞争优势最终是依靠提高产业内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某个企业来讲,按照“钻石理论”来评价自身竞争优势与找出加强竞争优势的途径与方法是完全可行且有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只有在该模型提出的4项因素中最为有利的企业才有可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着的,而变化必然会增强或减弱企业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企业转型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发生的。因此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与优势,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改变,即转型。
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推论:企业转型受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这4项要素与机会与政府这2项要素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因此忽略企业战略与企业结构两个变量。考虑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制企业或私营、合营企业,对于这类企业来讲,企业主对企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6],因此将企业主视为影响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变量。得到如下假设模型(图2)。
2假设提出
2.1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指国内外需求市场的质量与规模,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国外需求锐减,这给主要以代工生产与出口为经营方式的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带来的沉重的打击,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渐渐明白,单靠代工生产与出口,不但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而且一旦国外需求市场大幅萎缩,就只能坐以待毙。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企业效率。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它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按照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当人们生活收入水平提高或对体育用品的偏好升高,社会总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即社会总需求量变大。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才是对体育用品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即需求市场的高质量的保证。综上,可提出以下假设:
H1 国外需求条件越好,体育用品企业经营业务越倾向于代工与出口
H2 国内收入水平越高、对体育的需求越旺盛,体育用品企业越倾向于面向国内市场的经营生产业务
2.2企业主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大多为家族制或私营、合营。企业主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更是企业的重要领导者。企业中的权力大部分集中在企业主手里,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对于企业主来讲,企业家精神是其重要特质之一。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其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7],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就是寻找而不是引发变化,并对其做出反应和加以利用的创新者。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创新。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 16 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报告显示[8],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综合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企业家精神与财务绩效的相关系数为 0.18,与市场绩效的相关系数为 0.25。 即企业家精神越强的企业,企业的绩效就越好。
另一方面,企业家的背景也对企业的转型影响很大,实证研究显示[6],私营企业主的年龄与选择创新型战略呈 U 型关系;受教育水平与选择创新型战略正相关。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3 企业家精神越强的企业主,越倾向于企业转型并且对企业转型有正向激励
H4 年龄越小或越大的企业主倾向于企业转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企业主越倾向于企业转型。
2.3同业竞争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的竞争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1)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差异性;(2)竞争多以价格战为主,缺乏品牌竞争力;(3)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9]。然而从企业转型重塑竞争优势的观点看,竞争对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竞争不仅激励了静态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改进和创新的原动力[2]。生产要素如劳动力价格,天然要素价格,还有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对于厮杀于中低端市场的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来讲基本相同,想通过这些因素建立起竞争优势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要想突出重围,塑造自身竞争优势,就必须转变以往生产经营模式,向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型。李宁、安踏等国内知名大型体育用品企业的今天,不正是通过竞争中的蜕变而来么。因此,应有如下假设:
H5 同业竞争促进了企业转型
2.4生产要素
一般来讲,可以讲生产要素分为以下5类: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由于天然资源与基础设施变化十分缓慢,知识创新也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可视为不变并忽略。
对于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都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人是企业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与扩散速度等因素。然而我国当前正处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关闭时期,劳动力正不断减少[10]。,而这一现象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与劳动力价格不断升高,给以代工生产为主要业务的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结果是我国相对于其他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消失,一些国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正将生产厂房或订单移向别国。那些因此受到重创的企业想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转型。
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是非民生类企业,相比其他国家重点扶持行业能享受到的政策扶持很少。并且其产品市场需求主要地受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与需要影响,而这种需求并不像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一样是一种刚性需求,弹性很大。可想而知其发展几乎完全依靠自身并且十分艰难。另一方面,目前我过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等缺憾,很难取得银行信任并贷到款。加之我国融资体系尚不健全,缺少风险投资机构等因素,企业融资存在很大困难,且融资成本很高。然而根据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不论其进行何种转型,对资金的渴望是迫切的,没有资金的支持,品牌塑造、提升研发能力、铺设销售渠道等等转型措施都将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所做假设如下:
H6 人力资源的价格、质量变化促使企业发生转变
H7 资本资源的获取成本与总额影响企业转型的发生于进行
2.5机会
作为企业转型影响因素之一的机会,一般与企业所处环境无关,也并非内部的能力,甚至不是政府所能影响到[2]。机会对于企业转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并非充要条件,企业只有当机会出现时并抓住,才能使转型受益。
对于体育用品企业来讲,一项新技术的发明、一项新运动的兴起、一项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11] 都会促进体与用品企业的发展与转变。19世纪初叶,受英国“乔治俱乐部”的深度影响,美国针对实际需求,率先在一个赛马俱乐部按照商业化方式运作了1829年的整个赛季,由此,开创了体育商业化的先河[12]。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出新型运动装备材料,曾被游泳选手视为至宝的“鲨鱼皮”泳装正是在材料科学取得进步的情况下诞生的[13]。
但应注意的是,机会虽然对于企业转型至关重要,但机会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特点,无法作为企业转型的考虑因素,只是说,企业应尽可能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它。因此提出假设:
H8 机会是企业转型的一种重要推动因素,但无法被预测
2.6政府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并且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很强,而政府的意志是通过政策手段传达的。这便决定了政策对企业与市场具有极强的主导作用于影响力。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政府的意志即领导的意志。政策的内容实质上取决于领导集体的偏好于动机。若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体育用品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那么企业转型便有了资金的保障[14]。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则促使更多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转变了以往以代工出口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转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加大在品牌塑造,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然而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政策的落实,中间还有一个执行过程,各级职能部门是政策的切实执行者。在我国职能部门繁多,办事效率还不高,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努力进行精兵简政工作。商场如战场,机会转瞬即逝,一个好的政策即便给企业指明了转型方向,提升了发展的勇气与动力。但若政策的执行缓慢,便是贻误战机,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提出假设:
H9 政策导向为企业转型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H10 政策的执行效率保证了企业转型的顺利实施
根据集合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生存发展实际所提出的理论假设,可构建如下转型影响因素模型(图3)。
3模型讨论与缺陷
3.1影响因素影响到企业转型的那些方面
模型中所提出的影响因素,有些对企业的转型方向选择起到影响作用,如国内体育需求。我国目前尚处于体育产业发展初级极端,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尚集中在对体育通用品的需求上。然而从国外体育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才是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推测,今后我国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将会朝着健身服务于竞赛表演观赏转变。那么由于这一需求转变,今天的大部分体育用品企业在将来便会朝着提供健身休闲服务于提供竞赛表演相关服务转变。
而且就现阶段来讲,人们对各类体育用品的需求总量也不同。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用品需求分布中,体育服装鞋帽需求总量占第一位[15]。那么由此可推断在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中,生产服装鞋帽的企业应占绝大多数。然而事实也正是这样。那么一旦人们对体育健身器械的需求升高,甚至超过了对体育服装鞋帽的需求总量,那可想而知必然有不少企业会做出转变。
模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对企业转型工作起促进保证作用。如资本资源的总额与获取成本。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研发能力,品牌提升,铺设销售渠道来讲,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资本资源并不像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那样会影响企业的转型方向,因为资本资源无法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3.2影响因素中不涉及企业战略与结构的原因
企业转型包括对企业战略的调整与结构的改变,本文所提出的转型影响因素模型,本身就是为企业战略调整,结构转变提供一个分析的框架。从另一个角度讲,“钻石模型”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所提出的4项重要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加上机会与政府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转型也正是为了提高竞争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企业转型研究来讲,企业战略与结构即是因变量又是自变量,是企业自身内部的固有条件,为了方便研究,故忽略这两个变量。
但对于企业转型来讲,内部条件也是很重要的。消极、保守的企业文化势必难以催生企业的探索与创新。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也会对转型产生阻碍作用,因为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会影响到部分员工的利益。家族制经营下的企业虽然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快,行动及时,但家族成员管理者们对外人的不信任,导致企业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参考文献
[1] 郎咸平.郎咸平说全集―产业链阴谋Ⅰ+Ⅱ[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16-118.
[2]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615.
[3] 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88-91.
[4] 林汉川.重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 2002, (3): 48-52
[5] 王吉发,冯晋等.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153-157
[6] 秦令华,井润田等.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战略导向及其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15卷, 第4期36-47.
[7]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 刘德燕,杨增雄. 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家精神研究[J]特区经济,2012 年 11 月.
[9] 李屹峰,杨丽芳.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18卷第5期.
[10] 杨越.“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阶段”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11年(第31卷)第1期.
[11]彭春梅,叶文平.体育用品企业利用体育赛事营销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
[12]杨越.“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38-39.
[13] 江天.从鲨鱼皮泳装看技术进步的重要[R].消费日报,2001年9月11日第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