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1 10:25: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1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影响 意义

一、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是指一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或改变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它不但包括学校音乐教育,还包括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个人音乐教育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电视音乐教育、广播音乐教育、网络音乐教育等越来越多的形式和渠道,所有社会成员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受教者。

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教者的听觉、触觉、视觉等能力得到锻炼,还有很多机会运用想像,进行创造,这在无形中起到了培养和发展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和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感知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

2.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真、善、美的现代人

音乐教育所制定的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即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功能是音乐教育的本源

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3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4.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音乐课程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音乐是培养听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长期不懈地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它包括对全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从狭义上说,是专指非成人的学校教育中,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智能、促进其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活动。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者最易于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审美与非审美教育的融合统一;超越性与综合性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引导与观照、操作的融合统一。因此,音乐教育总是指向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涉及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

1.艺术教育直接影响到人的审美素质

提高人的审美素质是塑造人的关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实施艺术教育,引导他们由“爱美”到懂美,并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纳入到他们的行为之中,才可以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素质。通过艺术教育这一主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做到“以美辅德”,促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2.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思维

第2篇

一、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音乐教育开展的基础,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构建学校文明的基石,也是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开展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的加强素质教育开展的力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通常而言,学校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并且表现出超强的实力,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那么有效的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社会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学生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充分的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大量的吸引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不断的与其他的学科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各科与音乐这一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人们只会以及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素质教育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由于音乐素质教育有着如此多的开展优势,因此,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就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二、在音乐素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能够使得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得到凸显,就需要相关的音乐教师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要能够掌握各种音乐常识,而且还能够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的推动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注重人格培养,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带动学生素质人品的提升。

2.选择适宜的音乐教材。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所选择的音乐教材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严禁选用低俗的音乐教材。在加强音乐素质教育开展力度的基础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尽可能的将音乐教材进行简化,突出教材的专业性,加强基础知识的扩建,在音乐教材中,多融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教材研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得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学生音乐教育中也需要应用到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音乐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的推动,使得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要始终贯穿整个音乐教学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加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实践领域中,课堂教学的优化,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着力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在关系,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彻底摒弃了片面的应试教育观。

中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自我完善,也是教学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做准备。中职学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习的基础,也为学习者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

那么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三个面向”,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因此,办现代化教育必须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开展的全国部分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等项目,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在我国更好地办好中职现代教育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三种技术即: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技术、教学设计技术。两件事情即: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信息、教学人员、教学环境等;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使教学过程各组成要素(教学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和体制为先导,教育改革是教育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是其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素质教育。

1、教师培训是关键

素质教育最核心的还是在教材以及教育过程的优化上。 作为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规划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线,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的强弱,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都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进行。因此,培养和训练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面对新世纪的需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已势在必行。

2、教师共同协作是支柱

在行动研究中,学科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有一支由学科教师、研究专家、教研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试验队伍,他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设计研究方案、配合研究实施、进行中期评估及终期评估,发现问题,研究方案以解决问题,根据研究行进情况,对实验进程和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协商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不仅能使方案更清晰,行动计划更周全,还能使集体各成员获得相互信任和约束。这种多方面的人员长期协作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推进素质教育是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了方便,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将行动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范围,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从观摩课、创优课,走向常规教学,使每个教师都能熟练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优化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通过有效的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树立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教学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电脑报》2010年合订本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培养关系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17-02

体育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能力、体力、智力以及体能同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了“素质培养”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大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高校的实情,探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及实现途径。

1 素质教育理念概述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成为新的教育观下新课标的要求。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最终应该是既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空间,完成个性化的发展,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实行全面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与任务。

2 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将基础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育之中,这是新时代对体育教育者的新要求。首先应当转变的就是人们针对传统体育教育的观念,体育教育不再是疯疯闹闹乱蹦乱跳的自由活动,而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强身健体为目标,加强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重视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新观念。长期的实践证明,身体是最诚实的语言,通过各项体育活动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举动,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全身心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身体机能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团队协作意识、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思维等内容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生而言,体育教育不仅肩负了教学生体育技能知识、增强体魄的重任,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不仅需要学生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还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敢于受挫的精神品质,这与体育教育不谋而合,在各项体育竞赛中,学生奋勇直追、不肯言败的精神都是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

3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身体素质(体能)的教育,还包括技能以及养生健体的志趣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将体育素质作为素质教育思想在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近年来体育理论上的一种创新,理论上的创新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发展视野,进一步深化了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是动作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即体能和技能教育;体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避免学生成为“孤独的个体”,即体育课堂具有“社会场力”;体育教育中包含很多“合作性、竞争性”的因子,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共承,实现人格的提升与完善。一言蔽之,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具有发展性和主体性、全体性和全面性、因材性、实效性等特点。

3.1 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垢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2 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关心他人的精神品质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3 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等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3.4 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育本身就是在创新和实践中发展的,没有创新和实践就没有体育的发展。体育的创新是十分丰富和十分生动的。球类比赛中,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根据双方力量的对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扬长避短,夺取胜利,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并且这种创造既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的,又可以在运动实践中得到检验。另外体育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节奏美、队形美、服饰美等强烈地感染和吸引着学生,体育中健与美的和谐统一陶冶着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体育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通过学校体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还具有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等功能,它以身体为基础形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都会经历顺利和挫折、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优势和劣势、平等和差别、公平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可使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与人相处,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 结语

体育教学不仅能健体,而且又育人,它为德育智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早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因而体育教育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仍应努力在高校校园里营造一个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的氛围,使体育教育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多个方面渗透,形成体育育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华丰.我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M].中小学体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1.

[2] 宋清华.高校普通学生体育训练队多元化建设与体育文化氛围互动组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6):526-529.

[3] 胡锡洪,袁锡江.狠抓德育四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师道,2000(6):33.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59-01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步受到了干扰。主要是取决于如今的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侧重点问题,在“应试教学”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会产生重视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发展,因此重“学”轻“??会学”、关注结局而轻视过程的局面就显而易见了。

一、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关键性

现如今探究的核心在于教育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想要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关键是素质教育,它能够所有人的根本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只是作者所觉得的。为了能够创造出一个素质优良的接班人这个终极目的,核心步骤是培养心理素质,培训的根本在于体能,使其能成为德、智、体综合进步的人才,就需要发掘儿童的身体和内在潜力,使儿童各方面的质量进步和提升作为起始点和最终点,核心的思想是散播社会经济和文化(包括道德)。

二、素质教学手段和步骤的执行

1、所有学生都应当运用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将团结就是力量的宗旨融入其中,应当要使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并非只是关注特殊的学生,例如个性进步、知识进步、能力进步等各个不同的程度方面,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得到的东西。为了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来施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照顾周全。总所周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决定了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如部分学生偏爱被动性的教学手段,部分学生则偏爱主动性的教学手段,若想要素质教育达成最好的实现,我们应当依据学生的不同而实施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好学生不学、坏学生厌学的局面,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阻碍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的发展取决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意。

2、将生活和数学融合在一起

检测真谛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去检测和验证各种理论和知识才能够得到确准,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科目就是数学,数学的踪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身边,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实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方面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提早的获得生活阅历,要激励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到数字的神奇特点,并检测自身的理论和观点。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智力能力,让学生懂得动脑,勤思考,因此只有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求知的欲望,并能够提议出不同的问题。

3、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知识的重要原因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假若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无论教师多么用心教导也不能使这门知识让学生学好,为了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把讲授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也就督促着大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配合学生的理念、年龄、个性等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念应当利用创新化、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如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仍然以适应教师为首要任务,然而对于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已经不那么注重,对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踊跃性和兴趣的能力更为注重,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有动力,只有有了动力才能够学好,而兴趣就是学生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死板的学习气氛中,应当形成学生之间互相沟通、讨论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因为这样的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形成兴趣,为了能够让这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应当多组织操作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就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4、应当推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各大院校的质量标准,权衡的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准则在于素质教育质量问题。文化方面、了解和运用科学技能知识水平统称为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能力的进步需求的提高,是由于数学教程的持续改良而造成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若要使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配合新需求的提议,就应当注重训练素质教育。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应注重知识方面的事情,若要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想让学生着手适应运用实践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应当充分提倡动手实验的手段,利用手动的方法,在数学中领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本身科学文化素质。②应当注重数学的特征,并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综合在一起,将各个方面的应用在数学叙述出来。③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文化苏州工业园区得到提高,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就应当组织适宜的课外活动课、实践课。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应当将核心放在学生上,重点在于创新理念,教学的主要领地是课堂。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在对于根本常识的关注,以及能力建立、思路进步、创新能力的培训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来,而且将会学和学会的理念综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在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落伍的教学方式、手段应当改进,素质教育认识、使命和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并时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方法浅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0).

第6篇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推行索质教育中,更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评价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全面科学,评价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文章从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评价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素质教育评价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评价”这一全程的末端环节,又为下一个循环提供反馈信息,注入新的活力。

一、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1.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正常运行和制约性因素。

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培养的目标,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保证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至为重要的一环。评价制度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经明确,课程改革已开始启动的今天,评价制度及与相联系的升学制度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瓶颈”。

2.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采用教育评价的办法,特别要重视过程评价,一边施教,一边评价,对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及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使教育过程保持良好的态势,这样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3.教育评价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管理活动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程序和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及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教育评价,能判断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及薄弱环节,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准确、及时地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提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动态过程中实施评价,有利于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使学校管理科学化,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

(一)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学校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管理对象和管理工作进行鉴别和判断。它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在学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受到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学校工作评价主要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教学工作评价、后勤工作评价、合格体育卫生工作评价、课外活动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方向,加强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使学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评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政治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学生会工作,《学生守则》《爱国主义教育大纲》和《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的执行情况以及学校与家长、社会的配合等方面进行。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评价,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各环节以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等。

(二)教师评价

教师工作评价是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教师工作为对象,对教师工作的劳动投入进行测量与换算,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目标到达程度进行考查,并对其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教师劳动的评价,教师劳动具有教师职业所带来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教师工作评价的特殊性。主要内容有:(1)教师工作量的问题是教师工作评价中首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实现本职岗位目标所规定的要求的过程中必须消耗的脑力与体力的支出量。(2)教学工作过程与教学工作效果的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一般包括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改革试验。在常规教学中的备、教、改、导诸环节里贯穿着教学改革的思想,教学改革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试验。(3)教师职业道德与教书育人的评价。教师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岗位目标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师表作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全成长和发展的育人意识。教师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虽然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劳动方式是个体性,但教学成果的获得有赖于不同年级教师、不同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教学过程的个体性特点与教学效果的集体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对待教师工作效果的评价要十分仔细,同时,在评价指标系统的权集构造上,应依据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分配其权重,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符合实际。

(三)学生评价

学生全面质量评价是学校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1.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对人才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要了解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重视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具体要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均不得偏废。

2.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发生变化情况。

具体指标应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质状况、美的情操、劳动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当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用一个标准或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这就使学生因得不到全面、正确的评价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对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无法激励自己,从而失去了自信心。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也会因为在学习成绩方面得到过多的激励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病,其根源就在于学生表现的片面性。在许多学校,学生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分数,以致形成了一种习惯观点,得了好分数,那他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那他就毫无出息。这种弊病和片面性,易使学生心灵蒙上失败和耻辱的阴影,进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素质教育评价要大胆改革和创新。

伴随应试教育而产生并逐渐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仅为人们所掌握、接受,而且正在无可争议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科学的教育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重要导向机制。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以偏概全,阻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坚决地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烟台市教委推出的《教学成绩评价实验与研究》整体改革方案,从改革考试入手,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机制,取消百分制,用“等级+特长+评语”全面评价学生。这种方法克服了少数学生单一的分数竞争现象,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

2.素质教育评价要扎实有效进行,防止评价走过场。

有专家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抓素质教育的声势不小,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做报告、写文章、喊口号上,而应当从具体工作上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起。切不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抓得少,有关人士已经指出一些问题:一是贴标签。你讲素质教育重要,我就把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冠以素质教育的名称,见不到真正的改革。二是敷衍塞责,不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也不从根本上研究怎样推进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是持一种“应付”心理。三是抓不实。一些领导同志讲素质教育是侃侃而谈,道理一大堆,似乎素质教育是空的、虚的。判断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是否真正推行了素质教育,主要看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是否做到了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学校要纠正一个“片”字,换上一个“全”字,即全面的学校管理,全面的育人环境,全面的人才规格。如果在这些方面作了努力,并取得实际效果,就真正向素质教育迈进了。

3.教育评价要把素质教育置于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上下贯通,综合改革。

第7篇

[关键词]: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转变 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各个方面也随之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等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语文作为整个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变,也要注重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语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转变和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体制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作为竞争取胜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只有培养综合型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语文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学科,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现状,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甚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久而久之,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味地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下降。基于此种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和优化是必要的。

二、“转变”与“优化”教学在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观念方面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升入重点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偏向于对考试内容的讲解,强化考试重点、难点的训练,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教师应经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及其片面性,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是错误的,应该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基于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现,素质教育应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教学目标,教师也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大力发扬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核心和关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思维观念,还是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等,教育不仅要实现“教书”的目标,还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学生日后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特别是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教师普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教师将基础知识经过提炼、分析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要加以改变,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应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后,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次探索。

(三)优化知识结构

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更是如此,教师作为教育的重点,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学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并结合社会现状,将知识统一到一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引导学生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范围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与时展接轨,并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与教学效果和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初中语文具有特殊性,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能力。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多样性特征,这也要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前,初中教学手段普遍采取启发式、情景教学法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或者将几种方法互相结合,灵活调整。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实现初中语文的转变和优化十分必要,无论是观念,还是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丰富自身知识内涵,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读文五步教学法”[J].中学语文,2010,18(03):259-261.

[2]罗丽娜.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浅见[J].广西教育,2012,20(05):12-14.

[3]张金凤,尹霖,柏亚基.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8):158-159.

第8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素质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培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信息时代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使学生获得正常的智力,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认真思考的课题。

1馆藏资源的应用和功能与素质教育脱节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学校图书馆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应用和功能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1.1 校图书馆作用的娱乐化导致素质教育取向偏移。当前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校图书馆的用途和作用缺乏正确了解,没有把校图书馆当成一个综合信息需求的渠道来使用,因而偏重于借阅可读性书籍的较多,借阅专业书籍的较少,借阅娱乐性书籍的较多,借阅理论性书籍的较少。长此以往,校图书馆成了学生们借阅娱乐性书籍的场所,从而导致图书馆向着娱乐化、通俗化的方向转化。

1.2 校图书馆的观念淡薄化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借助学校图书馆摄取信息资源的意识十分薄弱,即便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大都更情愿到书店购买相关资料。同时,一些学校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校图书馆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岗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1.3 校图书馆藏书的单一化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延伸。由于经费短缺、管理思维模式落后以及学校对图书馆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局限,导致图书馆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处于疲软或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的藏书(藏书基本上以教学辅导书、小说、故事等通俗性读物为主),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藏书结构的单一化和陈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师生对馆藏资源的需求和兴趣。

1.4校图书馆服务的扁平化削弱了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学校服务对象的单一必然造成服务手段的扁平化,也就必然局限了图书管理人员从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上来研究、探讨师生的阅读特点、阅读倾向和阅读规律。由于仅限于“你要什么,我拿什么”的简单操作,也就无法更好地提供快捷、便利和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失去了图书馆应有的吸引力,丧失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素质教育服务的机会。

如上所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的确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问题,它不仅制约了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而且束缚了学校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积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思维、新模式。

2转变观念,建立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思维

当前,虽然中等职业学校对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已形成共识,但大都很少关注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要树立为素质教育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解决和衔接好图书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开拓建立素质教育服务的新思维。

2.1要实现“单纯藏书”向“丰富藏书”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确立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发展方向、依据教学特点和人才培育方向确定图书馆的办馆原则,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制定中长期藏书规划,有侧重点地明确藏书重点、藏书范围和藏书比例。

2.2 要实现“重藏轻用”向“藏用并举”的转变。不断完善和调整藏书结构,依据教学、教研和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积极购置各种现代科技方面的书籍,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同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服务质量,使馆藏图书资源真正服务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2.3 要实现“坐等上门”向“为人找书”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馆藏资料信息,主动组织和推荐相关资料,掌握和了解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把购书的重点放在教学、教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上来。

2.4 要实现“机械管理”向“网络服务”的转变。学校图书馆的落脚点是要从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不仅应根据不同的教研进度、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开展跟踪服务,而且要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加强图书馆设施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向服务对象提供更为先进、更为便捷的服务。

3创新理念,实施提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图书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职能和积极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认真分析学校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和运作规律,创新思维,开创适应素质教育的图书管理的有效途径。3.1 发挥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参谋助手”的作用不可忽视。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充当“先行者”,积极收集各种素质教育资料,及时提供给校领导、各教研室及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以信息准、资料全、手段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校馆与书店、博物馆以及校馆之间的馆际交流,收集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与经验,探讨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为本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当好“参谋”与“助手”。3.2 发挥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精神阵地”作用。校图书馆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不尽的营养源泉。人的素质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积累,而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它无法满足每个人对各类知识的需求,学校图书馆作为课外教学内容的补充,是任何场所无法替代的,它除了能巩固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外,还能学到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校图书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推动素质教育的“精神阵地”,应充分发挥馆藏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条件。

3.3 发挥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资料仓库”功能。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要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根据教研的需要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及时调整办馆方向,优化藏书结构,积极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各种图书资源,从而形成既符合全体师生综合性协调发展又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并兼顾门类多样、品种丰富的特色馆藏。要完善图书馆计算机一体化管理体系和网络服务,使馆藏文献资料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让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料仓库”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精神粮仓”。3.4 发挥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咨询站点”优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知识储备库,应及时提供师生所需的图书资料,力求避免和减少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图书馆可根据师生的不同需求和课外阅读的性质,采用指导型阅读和自主型阅读的方式,引导师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借阅各类图书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之推介、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图书馆应加强咨询工作,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质量,以利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是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教育理论。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