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10:25: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一、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要根据学生中党员与群众、学生干部和学生、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家境富裕与贫困、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等具体情况和特点,划分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下功夫了解每一部分、层次、群体学生的不同思想动态,开展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对思想比较偏激的学生,要多与他们交流,找出偏激思想的根源,加以说服教育;对于思想成熟、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要及时与他们交流,确定更高的目标,不要自足自满,要帮助他们树立不断求新进取、不断向更高目标奋斗的精神;对于家境较贫穷的学生,要多给他们讲一些从逆境中成功的例子,树立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甩掉自卑的包袱等等。总之,要找出不同特殊群体的问题根源,“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新时期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言论自由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进步,给许多刚刚萌动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诱惑。随着现实历史条件的不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要具有时代性,符合时展需要,既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又要看到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在改变,党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赋予了新的要求。所以,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赋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新的时代内容,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三、要加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和工作再学习
学生干部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群体。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党校、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等形式,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责任感,使学生干部能在同学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思想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观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把学生最关注、与学生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作为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钥匙,也要用学生是否满意、是否喜欢作为判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
学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要切实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把学生关心的焦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努力培养与学生的深厚感情,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真正体现服务性教育。
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具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学生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无论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还是对学习技能、知识的理解角度,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这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不能一成不变,不能用以前的眼光和思维方式看待今天的事物,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多读书、看报,多参观、学习、交流,多培训、研讨,多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学生,增长才干,提高文化品位,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避免只坐在办公室听学生汇报,等学生自动“送上门”的“守株待兔”的工作方法。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一线最基层的学生当中去,把寓教于乐、典型引路、言传身教和民主恳谈等富有成效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跳出原有思维定式,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观念创新上下功夫,在方法创新上下功夫,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新的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想新点子,多出新思路,多创新经验,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气息和特点。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强化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如果缺少责任感和荣誉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不可能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学生,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学生着想。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言传身教去影响、教育和带动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学习和运用,具有时代观念,不因循守旧,乐于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有开创新局面的魄力和勇气;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果断的判断力,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使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想问题,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工作,切实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33-02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提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是传播和贯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精神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的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需要的根本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制度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格局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处在大变革、大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十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的奋斗目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世界越来越扁平化。国际间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但文化和制度的冲突也不断的凸显出来。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这势必会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精神,放眼世界,融会中西,在融合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为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信息网络化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不但改变了人们思维、生活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它颠覆了大学生传统的求知、认知方式和观念,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新领域、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掌握网络平台交流技术,借助网络的优势,及时跟踪发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需在教育理念上实现转变,即从过去的被动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动认可、自主参与的学习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需要去反复的对学生说教,而是运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案例,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自觉的参与到自己的思想教育中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背景都不一样,生活经历、思想觉悟、性格特点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别,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不能只局限于校园这样一个狭窄的环境中,毕竟学生归根到底要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社会大环境的视角。从社会实际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带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实现思想的进步和觉悟。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有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基本是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校长只抓教学,忽略“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甩手交给学生工作处和辅导员去做,这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会有实效。因此,学校党委部门应该把各个部门都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融为一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而言,可打破原有的专门由行政领导者或辅导员去实施的模式,把专业教师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因为专业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存在着一种密切的感情交流,他们其实更能深入的了解和影响学生。他们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推进其内容创新
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历史、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国化的等内容。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误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无用。为了克服这样的尴尬局面,思想政治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生动上下功夫。而要使课堂内容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在收集材料,编写教案上下功夫,将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内容恰当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去,增加阐述理论时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尤其在联系实际上做文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并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广泛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来辅助课堂教学。校园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年轻人既有活力也有才华,他们渴求知识,热爱体育运动,也有艺术热情,可以开展各种学习、体育和艺术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灵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创新
科学的方法对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的创新与运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喜欢采用空洞的说教的方式,这只会使受教育者心生反感。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受到影响和感染,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需求、思想困惑、感情困扰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贴近学生感情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是最有影响力的情感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提升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校园网络精神文化产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当然,网络平台的建设,除了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创新。高校应当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能够接收的方法,学生关心的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提升网络平台的人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师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必须既熟悉网络工具、网络环境,又具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那些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自然是首选。有了这样一批既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有娴熟的网络技术的队伍,必然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高效的展开。
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的创新和网络平台的运用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是一个把理论运用到现实中,并且从现实中进一步发展理论的过程。高校的有充分的条件可以提供给学生多渠道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去实习历练,也可以开展如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甚至可以采取国际交流的方式,将学生派往国外的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有很多的潜力可挖的,只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就能把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不断的推进到新的水平,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参考文献:
[1]周之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2]孙崇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几个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3]吕崇明,刘亚平.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4-0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使得各种思潮接踵而至,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引发的对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愈发明显,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及时调整和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框架,进行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显得尤为刻不容缓。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重影响
网络时代的出现,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正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高校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体,充实了各种教育资源,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而且,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为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型工具。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新载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直观且形象,增强了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实效。
再次,互联网的虚拟性,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非协调关系。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可以放松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同样,这也有利于思政工作者隐藏真实身份,从而方便获得及时、真实的思想信息。比如借助于校园论坛,学生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思政工作者看到帖子,可以与其网上沟通,为其释疑解惑,非常容易达到效果。
此外,网络有利于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能放松、零压力地发挥自主意识,从而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亲和力。
2、直面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及内容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地领略各种文化和思想。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但是,由此引发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给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波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的任务显得尤为复杂和艰巨。
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思想教育的新领域。基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目前的互联网充斥着西方的强势文化。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有些灰暗、丑恶的内容在网络上肆虐,引发了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传播迅速,对正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而言,其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网络时代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能否准确捕获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此外,网络的高速发展,致使学生的思辨意识麻痹,思维僵化。的确,学生凭借网络能够提高浏览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创造力却锐减了,长此以往会滋长其惰性,遏制其创造性思维,思想也会逐渐钝化。面对开放的网络时代,思政工作者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弊端探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开放的空间。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有义务也有责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升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开创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局面。但在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建设乏力。在网站建设方面,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技术水平、硬件投入、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以及思政工作者的更新,普遍存在内容枯燥乏味、网页较为粗糙、信息量较少以及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从而无法在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之间,构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形式多样化。譬如一些高校的思政网站,只限于工作信息,这就好比成为了自身的宣传布告栏,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成了纯粹的工作网。有些高校建立了思政工作专有网上信箱或是在校园BBS上设立专属讨论区,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倾吐心声的平台。但是,其在运作的过程中完全照抄照搬了传统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实现双向沟通和情感共鸣,也就谈不上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才的现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责,仅靠学工队伍来承担是难以应对的。思想政治工作若是要摆脱被动和盲从,就需要主动出击,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理想状态下,庞大、健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高校的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干部、教师以及每个网络参与者都自觉地扮演思政教育者的角色。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对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都能有正确的认识,对需要帮助的群体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劝慰。只有全民动员,齐心向善,才是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根本。
总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本身素质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则在于我们依然沿用着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三、网络化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途径分析
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以正确的交互信息,通过网络唱响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进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态,落实好教育引导工作。与此同时,要为网站建设与管理人员提供切实的保障。各高校要把握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加大开发和更新力度,利用网络传播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效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亲和力。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拥有高用户量的网站资源。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善于利用这些优质网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网络时代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这些网站的较高点击率来带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运用当中,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才能进一步了解和熟识网络环境,凭借优秀的信息能力,从网络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展开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此,要真正把信息网络技术这手段运用好,一方面各高校要果断采取措施,给广大思政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教育。加强思想灌输和能力培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对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在网络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为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思政工作者要尽快提高自身适应和运用网络的能力,强化管理,趋利避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走在思政工作网络化的前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网络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加强主导信息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规范网络运作,加大上网引导力度
首先,通过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运作。为了应对网络这个新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从容应对。
再者就是要加大上网引导与教育。目前,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大学生,面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也迫切需要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思政工作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正面引导,牢牢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动权。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提高学生运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是顺利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4、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思政工作者主动上网,找到工作阵地,是把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做到位的前提。网络起到的桥梁作用,使我们得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从而方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一者,可以借助于网上“交友”、信箱、热线等方式,提供知识交流、信息咨询和情感倾述的场所。网络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取一种平等、互动的模式,要摒除陈旧、教条的观点,采取新型沟通和交流方式。一些好的交流平台,能给思政工作者创造机会,使其能够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从而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关注焦点。传统面对面说教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是理想的教育和沟通方式。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清华大学的“红旗在线”就是成功的典范,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再者,就是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功能的威力。各宣传网站、校园BBS是高校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窗口。建设一批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政宣传网站,不断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增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力量。最终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力。此外,还可以将网络应用到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和意见。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资料
[1] 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1-122.
[2] 汪银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其分析[J].江淮论坛.2005(1):169-172.
[3] 张骞文,周平庭,马小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5(3):43-45.
[4] 王登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创新[J].思政工作纵横.2001(2):29-30.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使得各种思潮接踵而至,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引发的对大学生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愈发明显,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及时调整和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框架,进行“互联网+”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显得尤为刻不容缓。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双重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舞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正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高校与外部世界形成一体,充实了各种教育资源,扩大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而且,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为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其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型工具。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新载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直观且形象,增强了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实效。
再次,互联网的虚拟性,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非协调关系。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可以放松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同样,这也有利于思政工作者隐藏真实身份,从而方便获得及时、真实的思想信息。比如借助于校园论坛,学生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思政工作者看到帖子,可以与其网上沟通,为其释疑解惑,非常容易达到效果。
2.直面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及内容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地领略各种文化和思想。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思想教育的新领域。基于历史和技术等因素,目前的互联网充斥着西方的强势文化。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有些灰暗、丑恶的内容在网络上肆虐,引发了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传播迅速,对正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而言,其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弊端探析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开放的空间。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有义务也有责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升“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开创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局面。但在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建设乏力。在网站建设方面,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技术水平、硬件投入、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以及思政工作者的更新,普遍存在内容枯燥乏味、网页较为粗糙、信息量较少以及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从而无法在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之间,构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形式多样化。譬如一些高校的思政网站,只限于工作信息,这就好比成为了自身的宣传布告栏,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成了纯粹的工作网。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人才的现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职责,仅靠学工队伍来承担是难以应对的。思想政治工作若是要摆脱被动和盲从,就需要主动出击,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总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教育主体本身素质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则在于我们依然沿用着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三、网络化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途径分析
1.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校园主流网站,以正确的交互信息,通过网络唱响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拥有高用户量的网站资源。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善于利用这些优质网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互联网+”从容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这些网站的较高点击率来带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从而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2.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作,还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运用当中,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才能进一步了解和熟识网络环境,凭借优秀的信息能力,从网络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展开教育和管理工作。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思政工作者主动上网,找到工作阵地,是把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做到位的前提。网络起到的桥梁作用,使我们得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从而方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与内容的关系,“互联网+”所带来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革新。“互联网+”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所带来的作用,要"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思政工作,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参考资料 :
[1]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 2015(17)
和谐社会本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具体的执行者,起着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主动迎来挑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要与时代同步。提高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既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方法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都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所以高校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育者队伍,并加强训练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然后再将其传授给学生,教育者要一切以学生为核心,用自身的品性来感染学生,争取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2.高校教育者应与学生促进良好的关系
由于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越来越复杂,使得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对学生建立处罚制度,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者还需和学生促进友好关系,认真为学生服务,切实有效地帮助到学生。
3.大力开展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特征,对学生大力开展自我管理模式,并建立一支由大学生自己组成的管理团队,因为学生之间的了解会比教育者了解的更深,可以获得更好的信息资料,从而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4.高校需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充沛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另外,高校在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到其中,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学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5.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互联网中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对其越来越喜爱,而高校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网上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及时回答学生所反映的思想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文明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
二、“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
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形势所趋
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代表国家为学生提供福利性质的教育,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和国家对教育费用实行成本分担,学生由单纯的享受国家福利变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资者,学校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缴费上学,学校提供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的重要基地。
2.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政治工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要“管住”学生,理解为通过外部强制作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种工作理念严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范围和工作效果,甚至违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任务,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强调思想统一,而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其实是一个人格创生过程,包含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主体完成的,外在的因素只是起到引导、启发作用。过去,有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理解成要把大学生们变成思想上无差别的个体、要求学生们在思想上整齐划一,这种工作理念必然政导致采取家长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工作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治工作,不仅在本质上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在现实的工作中适应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具体情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理念上进行转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品质修养,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获得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而只有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管理相结合是贯彻“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必要手段
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时,要积极推动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在通过规章制度等约束人的行为的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于其中,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没有思想教育的学生管理是简单粗暴的;没有学生管理的思想教育是软弱无力的。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管理的依托,使得学生管理失去了其教育人的内涵、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主体性价值的尊重,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坚持“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通过将教育落实到管理中,把管理上升为教育,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互补互促,以达到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1 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作为国有支柱企业的石油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石油企业内部各种新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为应对新形势、新环境,如何做好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是摆在石油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2 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存在着“实用主义”的心理,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是“一把伞”,“下雨”了拿出来,“天晴”了收起来[1]。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认为石油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抓石油的生产经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费时费力又不产生效益。基于此,致使某些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2.2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整体合力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单打多”现象,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有些单位领导干部和企业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的职责,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支持不够[2]。
2.3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过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前进,石油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新时期,要求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乐观。石油企业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掌握程度不够;自身的知识技能还有待提高;思想有时过于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能完全融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能够完全适应;工作形式单调,缺乏针对性等等,都是目前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种种不良信号。
2.4 未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石油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石油企业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本。然而,目前个别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工作的成效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2.5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分离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是以石油企业生产建设为中心,极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来,并通过积极地教育引导使其更好地为石油企业建设发展服务。由此可见,如果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以石油企业的生产建设为中心,没有与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没有任何意义。
3 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重在基层
要解决石油企业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提高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加入为石油生产建设出谋划策的行列中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认清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二是树立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三是正确处理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3.2 建设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
要实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应积极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以大庆油田为例,已建立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松基三井、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1205钻井队、铁人第一口井等众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不定期地组织广大石油企业职工到基地参观学习,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石油企业传统教育的同时,使职工的思想政治认识进一步升华。
3.3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实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式的突破
为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石油企业应该按照企业文化定位、提炼企业精神风貌、将文化与管理并举、对外树立优良形象的四个步骤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3.4 开展石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
数十年来,各地石油企业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有效地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迈进,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建设发展服务。比如,辽河油田开展的“五小”工程活动,大庆油田开展的“增强党建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三力主题教育活动,中石油华北销售分公司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杯”评比活动等等。
3.5 开展地企合作,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地方政府对石油企业全力支持,开放经济发展政策,极大程度地帮助石油企业解决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提高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做活、做大、做强石油企业,同时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空间[3]。
3.6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提高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增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石油企业要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拓展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以“走出去”拓宽企业发展道路,以“请进来”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 尚清钢.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8(18):230
尤其是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学生情况更加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学生的心理、学习、交往、就业等问题日渐突出,这些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的“工作量”,也带来更大的“难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寻求突破和创新。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的某些理念和方法能较好地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将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探讨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无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势必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还可以很好的应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许多学者都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冲击,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学者们认为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导,以集体管理为主要手段,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和规范式约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暴露出教育理念缺失、教育内容老化和工作方法陈旧等严重不足,在实践中对解决当代大学生所遇到的如网瘾、恋爱、就业等新的社会问题,可谓效果平平。
二、学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在学校中的运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社会工作已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并积极应用于实践,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事业,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属于社会工作实务的范围,是社会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国学校专业社会工作本世纪初开始启动,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目前在中国大陆尚处于开拓阶段。国外的学校社会工作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化、职业化发展模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现状。
近年来,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科学专业的工作方法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必要性如何运用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大学生政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价值观的困惑和矛盾增多,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不够等。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系统的、正规的服务性工作,始终把每一位学生作为具有发展个性的主体,给予应有的尊重,并做到区别对待,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优势。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优秀理念和成功经验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研究者非常注重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关键词】主题网站 泛在环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站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泛在环境下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资源建设实证研究”(201303185)研究成果之一。
1.引言
泛在环境(Ubiquitous Environment)是一种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全新的公共知识基础网络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泛在环境下人的教育方式的改变,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积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致力于实现从“E(Electronic)时代”向“U(Ubiquitous)时代”的转变。泛在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设了全新的环境与空间。针对泛在环境的新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研究,着力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现实紧迫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常称校园“红网”或“德育网”,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构建网络内容的理论支撑,以青年熟悉的网络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开辟喜闻乐见的栏目,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全方位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确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帮助学生排除干扰、辨别是非,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均非常重视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如四川省、山西省等在“十一五”初期,就出台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意见》,要求省域内高校建成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着力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众多高校重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程度,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为用户和共享信息提供了一个更富有动态性和互动性的空间,激发用户的交流兴趣,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其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包括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网”、南开大学的“觉悟网”、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之红岩阵地网站、河北大学的“红色战线”和“航标网”、上海交通大学的“焦点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等等[2]。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高校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但效果不尽人意。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方面还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缺乏“学生为本”、平等交往、隐性德育的理念;二是网站信息内容枯燥乏味;三是网站信息形式单调;四是网站主题交流与沟通不够深入;五是网站技术落后,有待创新;六是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以保证育人功能的持续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开发机制的缺失容易使网站建设成为短期行为,从而影响思想教育工作。从总体而言,由于网站建设理念滞后、发展失衡、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技术不力、特色缺失等因素影响,主题网站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较为有限。为此,我们应认真审视主题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真正发挥主题网站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功能[2]。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策略
3.1 人本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遵循网络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树立起“学生为本”的理念、平等交往的理念和隐性德育的理念,增强时代意识,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和管理,拓展和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主动、自觉地将主题教育网站与传统教育载体相结合,才能掌握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发展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指导[2]。
3.2 目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服务于大学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整合的内在动力,是网站服务优劣好坏的评判者,是评价和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效的最终尺度。要发挥网络的实时、互动、范围广等优点,在总体上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心理、习惯和偏好,把握大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学习差异,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服务、主动推送服务等[3]。在泛在环境下,“信息找人”、“自动推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个性化信息组织的目标,通过获取用户的个人需求、环境、心理等特征实施服务,即以符合用户兴趣、身份和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形式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应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学生集中关注度高,使其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
3.3 内容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内容要优化: 第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理想、爱国主义、荣辱观等新观念、新思想和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热点问题等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参与思想学习、热点讨论,提高意识形态的认知水平。第二,教育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2]。主题网站内容的选取应以高校师生的要求为目的,但必须坚持人文主义,联系实际、靠近生活、走近学生,让师生可以更加便利地从网站索取信息[5]。通过落实创业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咨询等具体服务措施,实现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达到引导学生的教育目的,提高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第三,全面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主题教育网站的内容应全面、客观,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提供视角广泛、深浅各异的信息及相关解读;同时内容要健康、向上、符合主流文化的,在保证信息多样的基础上,正面导向的信息内容应该占据主要地位。
3.4 方式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不仅要能够帮助用户进行信息识别和知识交流、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现用户智慧的开发、满足用户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实现人机交互的信息内容设置和组织、用户对可获取信息的总量及其质量的要求、网站页面布局等基础上,培养用户获取更强的控制信息和自助服务的能力,实现良好的群体交互,通过创新信息组织策略和信息服务方式给予网络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使网站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用户群体之间的交互性得到提高[4]。
3.5 评价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效能评价,主要标准有两个,第一是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即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和服务功能。第二是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主渠道教育,促进的发展;坚持主旋律教育,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应该系统化,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有详细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并由监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进行定期反馈,做好信息的管理、筛选、排查及监控工作。
4.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直接开展思想引导、政治教育、行为帮扶的重要载体。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理性认识,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力度,是信息时代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1],也是实现教育发展、完成学生培养使命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方裕,杨 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1,(8):131.
[2]毕洪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构想[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6):20-21.
[3]杨继枝,卜艳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站资源整合研究[J].科技导刊,2011, (5):154.
[4]蒋楠.泛在环境下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 10): 187.
[5]王天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新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