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3 09:0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竞技体育的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内在价值
1.1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教育价值
1.1.1建立哲学的世界观,引导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多处于零散、自发状态,需要提炼和升华,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最后上升为哲学。运动员必须具备哲学的思维,以哲学的世界观为基础,这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发展等重大关系,才能在艰难的道路上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定位在崇高的理性追求之上。
理想和信念基于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理想和信念等作为世界观的体现和具体化内容,对运动员的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起着一定作用。
运动员要想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要把建立理想作为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开端和基础,通过立志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内在的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增强自身行动的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1.1.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绝大多数人都以一种普遍性价值统率自己的爱好和行为,并使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从属于这些普遍价值。价值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们思想行为的“软约束”和诱导信号。它既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又潜移默化地诱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运动员的价值取向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大环境。
1.2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竞技价值
竞技体育运动寄托了人类追求自身极限能力甚至超越极限能力的美好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运动员创造了竞技体育精神,同时这种精神又激励运动员去追求更高的梦想。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的竞技价值主要为:
1.2.1运动员的竞技激情。
运动员比的是技术,但竞技赛场更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竞技体育也就没有魅力可言。激情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竞技场上,拥有激情的运动员会自始自终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会用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勇气去战斗,从而拥有更多如愿以偿的机会。激情使运动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挑战,以最佳的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激情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成就事业的精神武器。
1.2.2运动员的竞技勇气。
勇气是运动员在竞技中表现出的一种气质。运动员在竞技中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自然会丧失很多机会。凡是优秀的运动员,必定是果断刚毅,关键时刻不犹豫,将勇气贯穿于整个比赛之中。在高水平比赛中,彼此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基本很小,实力并不是绝对的,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比的就是勇气和对胜利的信心。在竞技场上优秀的运动员凭借着无畏的勇气,能够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创造理论上人类无法完成的目标,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力挽狂澜。
1.2.3运动员的竞技斗志。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人们常常被运动员旺盛的斗志所折服。竞技赛场上,两队相逢,总有落后失败的一方,但失败并不是丧失斗志,如果斗志不灭,转败为胜并不为奇。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虽先输两局,但她们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丧失斗志,而是一局局拼,一分分拿,最后反败为胜,获取了胜利。旺盛的斗志会使人在坎坷困境中勇往直前,并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但如果丧失斗志,失望颓丧,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往往是人的整个精神系统。运动员对待失败的态度比失败本身更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竞技体育更是如此。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的运动生涯是不存在的,关键是你被失败打倒,还是失败被你打倒。斗志是运动员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精神支撑,它能不断激发人的潜能,帮助运动员顽强地走出困境。
1.2.4运动员的竞技毅力。
“毅力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矢志不移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态度和决心”。竞技体育的本质决定了运动员职业的残酷,在竞技赛场运动员会遇到一系列的打击,没有坚韧的毅力就无法坚持比赛。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面对困难时不仅有追求目标的毅力,更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爱因斯坦说出了成功的真谛:“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2.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外在价值
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激励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
运动员不断地战胜对手和超越自我,体现着人类的崇高追求。竞技体育运动从思想体系到活动体系都激励着人类努力奋斗,永无止境地追求。无论是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还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是、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都号召人们努力拼搏,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竞技体育直接挑战的是人类的生理极限,而其精神激励着人们向更多的极限挑战。
2.2推动国家间的交流
竞技体育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并已成为跨越各种文化、民族、国家的人类重要活动之一。体育交流被人们视作政治、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纽带,如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使东西方两个巨人的手终于握在一起,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曙光。竞技体育在促进国际交往和传播民间友谊方面,发挥了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2.3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竞技体育己成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形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运动员彼此间技术和智慧的较量,但它实质上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奥运会上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使得现场观看和收看电视的国人心潮起伏,甚至热泪盈眶。海外华人的心更加紧紧地贴在一起,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2.4引导人类社会的公平竞争
竞争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公平与平等是人类对竞争的共同要求。竞技体育为人类公平竞争的有序行为起到了示范的效用。竞技体育是在社会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竞技者必须用公正竞赛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成功与失败、竞争与退缩、个人与祖国、家庭与事业乃至生与死之间进行选择。这种将体质、意志和道德教育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手段,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催化剂。
结语
竞技体育精神在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特有的竞争性、超越性、公平性和功利性。良好的竞技体育精神是高水平运动员不可缺少的文化品格和灵魂,它不仅能引导运动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而且是在激烈竞争的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竞技激情、竞技斗志和竞争勇气的展现。在充满竞争创新和发展意识的年代,竞技体育精神正在成为整个社会重要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5.
[2]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3]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初探[J].体育科学,1992,(6).
[4]刘翔著.我是刘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34.
[5]申相星.论体育文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
[6]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5.
[7]中国体育报.不能忘记的大松博.2004.6.7.
[8]吴航.叶乔波――中国精神[J].现代人,1994.6.
1论体育手段的建设
关于体育手段,《礼记》中提出了乐舞、田猎、讲武、射御、角力、射礼、投壶等七类,都是为当时社会基础的稳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而设立的。
1.1乐舞:原系原始人类感物而动,发自内心的活动方式。后经统治者的改造和订证,而成为伦理教化、性感陶冶、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从《礼记》所记载的情况来看,乐舞又分为祭祀庆典的乐舞和欢娱燕乐的乐舞两种。从形式上分有大舞和小舞——大舞是指云门、大咸、大馨、大夏、大濩、大武,都是由小舞(帗、羽、皇、干旄、人)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能编排而成的综合舞蹈;从内容上又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持羽籥,武舞舞干戚。国学的五学之中,东学和南学就是专门教授乐舞的教育机构,并专门设置大、小乐正来管理和教授乐舞。学校乐舞的课程主要是祭祀庆典的乐舞。
1.2田猎: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乃教于田猎,习五戎,班马政”。田猎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车马的驾控和各种飞禽走兽、鱼虾海味的捕捉技术,是纳身体、技战术训练为一体的军事、体育训练活动。
1.3射御:射御原来是生产和生活的工具。随着生产和战争的发展,这些曾用于学习、训练生产技能的体育活动,日渐脱离生产转而为军事斗争服务,成为了培养军事技能的基本手段。在先秦时期,射御是“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被列为大学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据文南记载:陆上习射有“射卢”和“宣射”;水上习射有“辟雍”和“泮宫”;乡中也有专门习射的学校称之为“序”。“御”是驾驭车马的技术,主要有五御。
1.4讲武:讲武主要是为了适应阵战而进行的队列阵形的训练,同时也是军队校阅而对将帅进行考核的竞赛手段。它包括“坐、作、进、退、疾、徐、疏、数”的集体操演和个人竞技的射箭、驾车、角力活动。
1.5角力:角力是一种力量性的训练和比赛,主要内容有举鼎、拓关、开硬弓、蹠驽、斗兽、相搏、负重跑、投掷等。
1.6射礼:射礼是统治者通过射箭运动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社会活动。它基本上摆脱了军事训练的性质,成为了一项竞赛性的体育活动。射礼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主持人宣布规则和注意事项选出选手示范规则和要求比赛进行乐舞活动。
1.7投壶: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竞技游戏活动,在文人和士大夫之中广为开展。
《礼记》所记载的体育手段,表明了体育在先秦时代的重要地位所在。其中有健身娱乐、礼仪表演、伦理教育的体育,但更为重要或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军事训练和武备内容的体育手段,反映出了为当时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设置体育的实用功效。
2 论体育制度的建设
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现状
在全球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尤其是我国人均资源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单位GDP的能耗、水耗等又远高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就更大。因此,对我国来说推行循环经济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也是摆在统计工作者、学者及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理论和实践现状分析着手,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为出发点,建立一套重在可运用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成熟和完善起来。许多国家通过制定相关循环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当时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不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粗放生产、快速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而言,是不得不放弃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循环经济思想引入我国不久,一些统计工作者、学者、相关机构,就对循环经济指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中国人民大学田金方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估方法进行了理论上探讨;北京大学王奇等以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为基础,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的指标:循环指数;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安乐针对辽宁省的实际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结合辽宁的实际进行评价和试测。国家行政机关牵头,相继组织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些地方也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如厦门、山东等。有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制定了与循环经济建设相关的指标体系,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等。
综合学者、统计工作者和国家机关出台的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讨论。
有的文献认为循环经济指标体
系应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等各方面指标,体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但这样的指标体系可能使我们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资源化方面的努力被诸如金融危机等一些非循环经济影响因素所掩盖。如果只关注资源利用、减量排放等代表性指标而不涉及社会发展等指标,又会被认为缺乏完整性。
现在讨论循环经济指
标体系问题的文献作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环境管理与研究的学者,一类是从事统计研究的学者。前者往往对循环经济中的“循环”的特征把握较好,而后者则对“经济”的特征把握较好。但循环经济整体的内涵特征的把握,仍值得探讨。
从现有文献看,指标的选取、权重的估算等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使最后测算的各省市循环经济指数存在较大偏差,可比性、可靠性不高。但理想化的指标体系又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贺卫方:《具体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现有统计指标体系来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其优点是可以很快核算出全国或区域的循环经济指数,并可以进行历史比较。但现有的统计指标能否充分反映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仍是值得怀疑的。从长远看,重起炉灶建立一套全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统计制度,方为彻底解决之道。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研究和确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设定具体评价指标时,我们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具体指标的选取应建
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应能全面涵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内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有科学依据,并充分体现3R原则,指标应目的明确、定义准确,所用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必须科学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考虑其科学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指标采集的可操作性。数据来源主要是政府历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的指标数值最好是能够直接获得或者通过计算、修正后可以获得的。
循环经济涉及自然资
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既要反映资源减量投入、废弃物减量排放、资源循环利用,也要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时,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
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指标体系应反映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同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该尽可能简单明了。应选择能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特征的主要指标形成体系,摒弃一些从属指标,避免发生指标与指标的重叠,强调代表性、典型性,使指标体系简洁易用。
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
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动态可比是指一个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比较;横向可比是指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上对综合评价指标数值的排列比较,说明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下,统计指标的选择应涵义明确、口径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现行统计制度的要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依据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应在分层基础上确立具体指标。因此,笔者认为,从全面评价循环经济水平出发,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资源减量投入;三是废弃物减量排放;四是资源循环利用。
按目标的大小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组织成树型结构的指标体系。目标层是最高层,即规划实施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控制层,包括四类: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资源减量投入;三是废弃物减量排放;四是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层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所设立的终极指标。
在控制层指标的设置方面,又可分为两类指标:主体指标和扩展指标,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主体指标是指与循环经济3R原则直接相关的评价系统,即资源减量投入、废弃物减量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它们直接有效地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扩展指标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扩展指标不仅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全面的描述,而且是与主体指标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指标,是主体指标的完善和必要补充。
考虑循环经济涉及范围广、行业跨度大、数据搜集较困难的现实状况,在尊重科学性的前提下,选取一定的代表性强、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或现有资料加工而成的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否则虽有理论上完善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但资料无从搜集,更谈不上指标数值的科学性,终级的指标也谈不上可信度。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从少而精开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依据上述的思路选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为此,我们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选取目前易于取得数据的指标,构建循环经济指数,并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标准是判断
循环经济实现程度的依据。确定标准值的主要依据是:(1)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实现全面建设奋斗目标新要求,确定相关指标的标准值;(2)对于一些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发展指标,应尽量参照目前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确定标准值;(3)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标准值;(4)国家管理机关制定与循环经济相关指标标准,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及《“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建设部《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5)参考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影响较大的循环经济评价标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确定标准值,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见表1。
五、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运用3.指标权数的确定。
往往存在不可公度性,通过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就可以消除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采用指数法进行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指数法是将指标的实际观测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来求得各项指标的评价值(个体指数),即:正指标:评价值=(指标观测值÷指标标准值)×100逆指标:评价值=(指标标准值÷指标观测值)×100当某项指标经过指数法处理后的指数值大于100时,只取100作为该指标的评价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使个别指标的超常发展掩盖其他指标发展的不足。经过指数法处理的指标都化成了类型和数量级相同的指数,既满足了指标的公度性,同时还可使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具备可比性。
常用的指标赋权方法有多种,按权数
【关键词】体育舞蹈 社会价值 社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67-02
体育舞蹈与其说是一种体育运动,不如说是一种休闲方式,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展示,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健康的美丽,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良好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塑造参与者良好的体型,养成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方式。体育舞蹈在我国流行的时间不长,但其存在的价值却已然被日益放大,并逐步成为一种健康流行的休闲养生运动。
一、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
(一)体育舞蹈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体育舞蹈是一种健康的舞蹈,是一种快乐的体育运动,它将体育锻炼和舞蹈充分结合在一起,寓训练于乐趣,能够有效地减少参与者对体育运动的繁重性、重复性的心理负担,使得训练者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中。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体育舞蹈的价值所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转型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平高了,挣的钱多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却日益严重。这种以乐趣为基准,以锻炼为目的的体育舞蹈,成为当下人们的喜好,也逐步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此外,体育舞蹈本身还是一种团队型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参与者还可以结交到朋友和知己,一起分享信息,交流知识,探讨文化,扩大交友圈,让生活快乐充实起来,让生活充满健康和趣味。
(二)体育舞蹈能够充分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休闲性的运动,它不像跑步、球类那样激烈,但它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强身健体的目的。参与者在训练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基本无需考虑身体因素,也无需考量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对自身的影响。因为体育舞蹈的节奏是变化的,是可以选择的,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舞蹈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参与群体,也降低了参与门槛。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锻炼肢体,还能够有效缓解某些疾病的发作,养成一种快乐的心态,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同时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该项目本质上属于运动项目,所以还可以有效地矫正人体的某种不良习惯,使人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走路姿态、身体姿势。此外,体育舞蹈还属于舞蹈的范畴,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还能够训练人们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有效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
(三)体育舞蹈扩展了人们体育运动的空间
现代人忙碌的节奏、激烈的竞争态势等都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业的健身房,甚至去大型的操场参与体育运动。但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随时可以训练的项目,人们可以在办公室的休息场所,可以在家里的客厅参与体育舞蹈。与广场舞相比,体育舞蹈有着科学的依据,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依据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相关规律,使得人们在参与体育舞蹈的过程中,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来参与体育训练。此外,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可见,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健康科学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地优化人体的生理机能,这也是体育舞蹈日益得到推广的重要基础。
(四)体育舞蹈还兼具艺术性和美感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体育锻炼、体育训练往往与大汗淋漓的场面,与身体机能扭伤等联系在一起,一些年轻的女士往往抗拒参与体育训练。但体育舞蹈则不同,体育舞蹈将体育训练、趣味性、美感度、艺术性有机融合在一起,体育舞蹈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舞蹈。体育舞蹈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舒缓的节奏,统一的着装,不仅仅需要个体动作的优美和熟练,还需要整体动作的整齐划一,这些都让体育舞蹈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个人进行体育舞蹈的训练,本身就属于一项艺术品,更何况团队运动,若干名动作熟练的体育舞蹈人员在广场上,跟随音乐,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动作和形态,能够使得观众获得完美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同时也能够愉悦参与者的心态,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来。可见,体育舞蹈既是一种充满美感的运动项目,同时也能够让参与者在训练中达到良好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愉悦,使他们永葆激情,永葆活力。
二、体育舞蹈社会化推广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将其纳入教学规划
体育舞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地扩大参与体育舞蹈的人群,为了提升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关键在于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直接决定了体育舞蹈的分量和认可程度,因此有必要将体育舞蹈纳入教学体系,并将其列入教学项目确定下来。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体育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但占较多分量的仍为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运动、田径类项目等。一些时尚性的体育运动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将体育舞蹈列入教学计划,将体育舞蹈以课程形式予以确定下来,能够引导人们关注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是一项轻松愉悦的体育项目,将体育舞蹈确立为一门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思想,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在工作间隙,随时进行体育训练。高校体育部门应该将体育舞蹈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确立下来,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舞蹈学习氛围,同时高校还应该着重提升和培养体育教师对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努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体育教师热爱体育舞蹈,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才能综合性地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热爱。
(二)加强舆论引导,逐步提升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
体育舞蹈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但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薄弱,仍然有不少人将其与广场舞杂糅在一起,认为体育舞蹈应该属于老年人的舞蹈,不适合年轻人的品位。甚至不少人认为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或者训练,会降低自身的身价。显然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但这些错误的观点仍大行其道。鉴于此,为有效地推广体育舞蹈,为有效地提升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减少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误解。首先,社会媒体应该充当强有力的舆论引导者,通过专题报道、大篇幅报道来呼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来。其次,体育舞蹈的获益者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以自己为宣传排头兵,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口碑效应来提升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此外,社会体育部门还应该运用行政职权,通过组织体育舞蹈比赛,通过为体育舞蹈提供场所、资金、技术的扶持来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最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的企业,应该积极投身到体育舞蹈的推广和扶持工作中来,通过投入资金来赞助体育舞蹈比赛,通过奖励体育舞蹈明星来引发社会对体育舞蹈的重视和认可。因此,在体育舞蹈的推广宣传中,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才能让社会大众都参与到这项健康、快乐的体育训练中来。
(三)加强体育舞蹈组织教学的创新
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是重大的,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强化体育舞蹈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改革。在很多高校中,体育舞蹈的组织方式往往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由于广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存在误解和误读,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课程时,往往不会轻易选择体育舞蹈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参与性。鉴于此,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着力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将体育舞蹈作为必修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将舞蹈课程等融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同时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如果想要快速地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还应该以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可以将体育舞蹈独立出来。学校体育部门应该积极学习校外健身机构的俱乐部组织模式,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会员制,一对一的辅导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此外,体育舞蹈更应该形成一种社会化的风气,政府体育部门应该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俱乐部的存在和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对社会群体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此举既可以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也能够让人们充分感知到体育舞蹈的时尚与健身作用。
(四)着力培养和塑造专业技能高的社会指导员
在体育舞蹈的社会推广过程中,社会指导员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通过社会指导员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社会指导员,可以实现“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辅导,进而确保人们充分掌握体育舞蹈的技能,实现体育舞蹈的大力推广。高等体育院校作为体育舞蹈指导员的训练基地,应该加强指导员的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体育舞蹈社会指导员既是体育舞蹈的专业学习者,也是一个社交高手。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舞蹈社会指导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其综合素养,既要加强体育舞蹈技能的考核与筛选把关,同时还应该加强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体育舞蹈是一项兼具艺术、训练的健康的休闲运动方式,既能够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够有效训练人们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在体育舞蹈的社会推广中,应该鼓励和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推动体育舞蹈的广泛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刘君等.浅析体育舞蹈运动的社会化演变[J].体育世界,2010(2)
一、体验经济的特点
体验经济是以消费者的心理满足为起点和终点的。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个性。服务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服务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个性生活和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体验经济不同于服务经济的鲜明商业特征:用户肯花钱买快乐,而且价格越高越喜欢。与服务经济强调低成本完全相反,体验经济强调创造高价值。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设计新型体验与此捆绑起来。体验过程中的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让消费者更为体验而付费,是一种以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他具有消费与生产合一的特点。体验经济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力求给予顾客最佳的“体验”以占有市场。
二、体验经济融入健身俱乐部营销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巴赫金是制造大众化高峰体验的大师,他的狂欢理论特点在于将狂欢问题普遍化,按这种理论,光是少数人狂欢(或者说达到发展阶段之后的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既没有产业意义,也没有理论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如何使所有人进入日常化的高峰体验状态。一旦达到这种状态,就会出现体验经济不同于服务经济的商业特征,为体验经济融入健身俱乐部营销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健身俱乐部体验营销的价值
(一)符合人的需求理论和体育健身消费发展趋势
体验经济的出发点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变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并认为人总是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之后,才将注意力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上。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不再是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更加关注自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可见,体验消费的兴起是消费者需求层次升华的必然。体育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是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方向标。近年来,体育消费者消费行为出现了消费结构情感化、消费内容个性化、价值目标体验化、接受方式主动化、消费活动体闲化的趋势,在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强调体验正顺应了这种消费发展趋势。
(二)有利于体育产品的特殊性的发挥
从现代营销理论的产品整体概念来看,体育健身俱乐部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指向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即体验。形式产品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是核心产品的物质承担者,如体质、体能、形体、服务水平等。延伸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形式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如为会员提供健康咨询、会员聚会、免费供应开水等[13]。体验是消费者享受健身俱乐部提供的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后拥有的感受,产品或服务只是辅设施,体验才是健身俱乐部创造效益的有效方式。而体育俱乐部的生产和消费的合一属性正符合了体验经济的理论要求。
(三)降低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成本
赞助任何一个体育赛事,花了两元钱,那么就必须花八元钱进行赞助跟进,两元钱是没有声音的,必须再花八元钱夯实市场团队,这就是体育营销的“二八定律”。而体验式体育营销淡化了“二八定律”,仅有“二”是实打实,“八”并不是它必备的配套资金,甚至“二”产生的口碑效应对营销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健身俱乐部提供的美好体验,不仅让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拥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通过亲身体验、自身传播,更易被潜在消费群体所接受。辐射度广,可信度高,充分发挥口碑效应的作用,淡化商业性实现最大的商业化价值,大大降低了体育营销成本。
(四)提高经济价值,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体验经济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竞争视角。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服务的内容、流程也易于学习和推广,许多相互竞争的企业在服务上几乎不分上下。
根据顾客价值的来源,顾客价值=产品价值+人员价值+服务价值+形象价值+体验价值,也就是说顾客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产品与劳务成本,而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体验的享受程度和满足程度。在开展体验营销时,突出价值而淡化价格,它注重的是消费引导而不是价格吸引,这既可以突出消费者所追求的价值,还可以消除消费者在刚进入购买阶段时的紧张感,尽可能快地引导其进入购买状态。消费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已不再是传统的性能价格比,体验已成为一种新的核心价值源泉。顾客愿为体验付出更高的费用,体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成功摆脱了成本竞争。
四、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体验营销存在的问题
健身俱乐部是为其会员在余暇时间达到或保持自身的身、心等诸方面的健康,提供健身设施和健身服务的机构。它主要分为以经营性为主和非经营性为主的健身俱乐部。经营性为主的健身俱乐部基本按照企业运作方式,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根据会员不同的体育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场地器材相对完善、活动内容丰富,有专职专业的健身教练,服务技术水平高,使健身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体育的重要构成和体育市场发展的主要形式。非经营性为主的健身俱乐部场地设备较为简陋、活动时间有一定限制,健身教练多为兼职,难以满足较高层次人士的需求,所需费用来自会费、相关政府部门优惠政策及拨款等。
(一)目标市场不明确、缺乏合理定位
个别企业急功近利,盲目上马,对体育健身市场过于乐观,以为有钱就可以投资。没有全面的市场调查也就不能把握市场规律,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
市场调查是认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对目标消费群体的调查,对俱乐部经营市场竞争状态的调查,俱乐部目标市场的调查等。市场定位是指体育经营单位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自身Y源条件,建立和发展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形成区别并优于竞争的独特形象,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好。
健身俱乐部往往停留在大众目标市场,没有对不同会员进行不同需求的市场细分,市场开发程度低,甚至出现让会员去适应健身俱乐部的现象,不能满足会员个性化的要求。
(二)企业经营和市场管理不善
目前健身俱乐部中懂专业和商业理论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缺乏。健身俱乐部是新兴产业,劳动力市场缺乏大量具有健身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这就需要俱乐部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从业人员。而且全国]有统一的从业人员认证标准,俱乐部之间出现恶意“挖人”现象,大大影响了俱乐部的正常经营。
从市场管理看,体育健身市场来看还未能完全通过经济手段合理调控市场。一些健身俱乐部违反商业规律,大幅度降价,采用不计成本的“价格战”。有的消费者非但不买账,还对产品质量产生疑问。单纯的市场调节必然导致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经营者的恶性竞争,非法经营诱发不公平竞争,恶性降价导致收支失衡,大大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健身模式单一,缺乏内容开发健身练习模式单一,绝大多数俱乐部仅以健身操、健身器械等作为主要的健身内容,与健身相配套的场所、服务少,如营养膳食、医务监督等。这种单一的健身模式,也来源于健身俱乐部与健身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刁在箴,等.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7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 第二章、第五章.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42.
[4]闵宗陶,权利霞.体验:一种经济学的解读[J].经济学家.2003(06):101.
[5]章川.体验经济的魅力[J].商业文化.2003(1):30-32.
[6][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7―45.
[7]刘少杰.体验经济与感性选择的确证[J].天津社会科学,2003 (5):55―59.
[8]石立江.体验经济时代的体育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2005 ( 3):58―62.
[9]李生校,陈伟鸿主编.市场营销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2-104.
[10][美]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57―92.
[11]郭国庆主编.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89.
[12]庄贵军.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M].当代经济科学,2003(3):43-48.
[13]庄贵军,等编著.服务营销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5.
[14][美]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 著.服务营销(第3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市场营销系列[M].陆雄文 庄莉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7.
[15]方明.打造健身俱乐部中国品牌[N].中国体育报,2004:11-19.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评价体系 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发展,中国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日益密切,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等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愈发强烈地渴望发展自身教育,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批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型人才。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也需要向外延拓展,从内涵升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需要实现教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专业课程标准国际化和人文背景国际化。
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正常运行、优化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手段。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对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学生能否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仍多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构建和英语等级考试上,教学内容不仅与专业行业相脱节,还不符合日常生活所需,更不要说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能力培养。学生无法通过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如:雅思、托福等,更无从谈及在目标国开展学习和工作。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比例分配不均,重知识构建轻能力培养
第二语言需要从五个方面习得,即听、说、读、写、译。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英语习得一直以读、写、译为主,以语法和单词为重点。因此,中国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沟通。当前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两种普遍现象:一是以英语等级考试为导向,急功近利;二是以基础文化课定位,敷衍随性。前者是由教师受既有教学体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英语考级的需求所致。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以大学英语三、四级为标准。后者有学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够重视及高职学生英语差等因素。课堂教学主要是基础性知识,如:语法和单词的讲解等,评价体系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这两种评价体系都忽略了听说能力,评价比例失衡。
2.形式单一片面,重终结性轻形成性评估
现行的英语教学形式多以期末纸质试卷为重,重输入轻输出,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策略、情感等方面发展的评价。语言的习得必须靠交流来检验,但由于环境的缺乏,高职英语教师对听说的评价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将英语课程压缩,每周只有2学时,教师无法顾及语言习得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有的院校硬件条件有限,教师不能在课堂开展听力练习。以至于读、写、译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而评价体系就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题型作为指挥棒,只重视等级考试通过率,重视题目,轻语言实用。这势必导致各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大面积的应试教学,学生考完忘完。
3.脱离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且与专业行业衔接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有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想参与国际竞争,教学内容就应该国际化,达到国际水平。高职院校既可通过引进国际化的教材、设备,外籍专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又可将学生输入到国外,直接从发达国家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如果可以通过翻译解决引入国际资源中的语言障碍,那么输出式的学习就必须首先通过目标国的语言测试,如需要通过雅思或托福的测试。雅思英语水平测试的评价体系分为听、说、读和写,涵盖了语言学习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比重一致,能力与知识并重,语言输出与输入等同。评价体系相对于国内的大学英语以英语等级考试为主更科学,覆盖更全面。其次雅思的测试内容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不脱离实际生活,实用性很强,切实帮助学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学生出国的目的是了解和学习专业和行业的前端技能,因此学生的英语不能只满足于生活所需,还要涉及专业和行业知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就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术教学,更注重与专业的衔接。但多年来,中国的英语课程更多的是文化与知识的学习和累积,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无法服务于专业需求。
4.缺乏反馈机制
评价体系中的反馈机制既可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不足,又可辅助教师反馈调整教学。目前的课程评价仍然以教师单方面测试为主,无论是纸质还是口试测试,教师只是关注测试的实施、试题的设计,对于测试的结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很少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于常见的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结果,学生只知道打了多少分,及格与否,却不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导致不足的因素。
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的最终成果,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辅助教师调整教学,鞭策学生学习。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应该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现在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切实需要对其进行变革,以满足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责任;企业绩效评价;环境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8日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局部虽有所改善,得到控制,但总体还在恶化,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令人担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发展趋势的形势下,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再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企业的战略与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以环境责任为导向的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这不仅能公正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与和谐发展。
二、企业环境责任概念界定
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有各自不同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我国学者袁家方认为,所谓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企业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学者崔宁斌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进行科学生产和经营,以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它包括企业环境道德责任和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我国学者方世南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都要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肩负起对环境这一公众所共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利益予以高度重视和悉心呵护的应尽责任。
本文认为企业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的同时,应当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自觉履行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相关理论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认为应当在保护自然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将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保持在某种限度之内,既保证当代人福利增加也不减少后代人福利的发展,提倡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尽量减少使用或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尽可能地提高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对可更新资源要限制在其再生产承载力限度内使用,并形成更新资源的机制,应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命支持系统,应保证可更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单纯关注经济效益的经济评价标准,强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及系统整体效益的评价标准。
(二)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它改变了经济增长只能靠消耗生态资源和能源不间断地变成废物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四、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评析
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经历了多次历史性演变。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经营自,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不重视价值和成本的考核,只从实物和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从价值的角度开始强调经济效益,开始注重企业的利润、成本、产值等价值指标的考核,并以企业的利润完成情况决定企业的报酬和激励方式。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995年财政部根据国有企业监管要求,公布了一套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10项指标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对1992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6项指标调整为7项指标。1999年6月,财政部等4部委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规定评价内容包括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采用24项定量指标和8项定性指标评价企业绩效。2002年3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对《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将原来的32个指标减为28个,修订后的绩效评价体系由20个定量指标和8个定性指标组成,并分为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可见,修订后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有了较大改进。
但是,大量资料表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都偏重于企业自身的财务利益,没有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不够,都没有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没有明确提出将企业的环境责任单独地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层面,不能反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缺乏反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直接或间接反映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情况。资源、环保指标缺失,不利于政府和社会监督、约束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由此给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即构建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五、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构建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全面性和层次性两层含义。全面性要求设计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不能有遗漏,全面反映企业环境业绩情况;层次性要求在设计环境业绩评价指标时做一层次梳理,一般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构成。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必须恰当地反映企业环境业绩的重要方面。对反映企业环境业绩的重要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弱点,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持信息。
3、相关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国家宏观管理相关联,为国家宏观环境管理服务;二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当局相关联,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基于环境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模型。构建思路:建立全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和现行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绩效评价体系(即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结合起来,构建出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在考虑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权重的基础上,将财务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和环境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分别确定为80分和20分;第二步,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数据计算出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也称作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得出财务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第三步,建立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环境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第四步,计算财务绩效评价及环境绩效评价的定性指标得分。最后,根据前面三者的得分结果计算出综合绩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某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得分=(财务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环境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得分)×80%+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评价定性指标得分×20%
在借鉴、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模型,如表1所示。(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栋.方世南:企业环境责任重于天.现代苏州,2008.3.
[2]陈汎.企业环境业绩评价在中国的实践.中国ISO14000认证,2008.2.
[3]贺红艳.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分析.会计之友,2008.9.
[4]黄晓波,冯浩.环境绩效评价及其指标标准化方法探析.财会月刊,2007.1.
[5]张涛著.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6]李虹,刘晓平.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天津经济,2008.9.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人际沟通,创造品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延伸了各种人的感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训项目底层需要的是需要改变工作方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最新和最令人惊讶的以及最大的信息量,从而大大活跃在他们的思维,扩宽了视野,也使有着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哲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学生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要有一个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有针对性地使用网络技术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网络文化现状
1高科技创造了网络文化,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讲,如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反映现实世界及网络社会的所有精神产品。网络文化是特指以语言数字化为前提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电子化传输为依托并且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关联的一种文化。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中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联系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式。
对于网络文化,我们可以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方面来理解。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等都是物质层面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是指能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坚实基础的物质环境。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是个体和群体的网络意识、情感和素养的集中表现。
2网络文化有利有弊,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建创造了有利条
件,它全方面综合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并促进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在内心深处把知识、能力与创新当作个人终身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同时也激励和教育大学生必须具备严于律己、追求真理、崇尚实践、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效率观念、平权意识、全球视野和增加了他们多
元知识的形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手段。
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引发了高校育人环境的变化,例如,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的正面教育产生动摇。各种文化垃圾的恣意传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很多人崇拜西方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网络文化教育对于个体的意义
虽然网上有很多有关党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为只是入党积极分子下载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作用。与这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内容的网站相比,QQ 聊天、网络游戏、小说在线阅读、身心健康常识、生活指南、网络公开课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技巧,更受到人们的喜欢。也有许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赌博、传销等,一旦陷入这些不良网络信息中,自控力也不强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也得不到相关内容的帮助。尤其是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90 后,是在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各种信息给学习生活带来方便,自身的各种技能得到增强。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富有情感,但是他们在文明礼仪、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还相对不足,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不是不是很高。遵守公共秩序意识还比较淡薄。办事重义气,与人交往随大流,对于个人的利益比较重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考虑较少。
目前,很多学生人文知识较欠缺,实用知识至上,对知识的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良行为,例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逃课、上课或开会吃东西等,另外还存在着一些学生很少学习,整天忙于其他事情,如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干脆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拥有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心智。而目前人们交友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网络,他们通过网络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广泛交友。调查发现许多人存在着交往障碍,主要表现是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倾向,比较容易受到伤害,有时情绪也不是很稳定。
综上所述,各种网络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目前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社会上的已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都是一种帮助,尤其是对于学生,以为学生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还比较差,很容易本不良信息误导,并且染上恶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1现在的关键是努力抓好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大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基础、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网站,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主动的姿态对网民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反馈,使之成为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增大网络信息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信息比重,让大量具有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人们的周围,为他们创造一个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美好网络文化精神家园。
2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网风网德网络法纪教育,预防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通过开设上网指导课,树立健康向上的网络风气,提升网民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提高其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信息公德意识,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帮其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网络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3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又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并熟悉网络文化特色的新型工作队伍,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有序、健康、文明发展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保障。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网络文化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更新观念,及时适应角色转变,深入学习。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需要,并积极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学会在信息公路上与大学生打交道。
结语
在当今网络化得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参与到网络中来,而网络文化的优良与否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不不仅仅是关乎到个人的问题,也关乎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和富强。因此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网络思想政治的提高,同时也为祖国的伟大富强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 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02)
[2] 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