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5 09:57: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年来,我对农村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女生爱看言情小说;部分同学爱上网聊天;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古典名著等书籍的人不多;游戏机房对男生极具诱惑力;学生对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感动中国”之类的人物所知无几;双休天沉溺于电视剧的学生太多……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书香校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的片面性。
不少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片面地认为看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就是认真学习;看课外书是闲书,是“不务正业”。有些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谈不上买科普、法律类书籍了。在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仍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真正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菲尔丁)。读书需要鉴赏力,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一些文化垃圾“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3.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少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认为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本镇唯一的新华书店,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优秀作文之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综合性读物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提供学生阅读的桌椅了。
三、应对策略
1.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旧理念。
从农村语文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才可能在处理教材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利用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另外,定期对农村语文教师培训,也是改变旧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开辟阅读专题激趣。阅读专题内容多样: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如亲情专题、专题等;可以是关于学习方法技巧专题;可以是关于热点话题的专题……专题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只要听说上专题阅读,没有一个不满心欢喜的。
(4)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讲解题秘籍、作文技法,不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顿悟。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阅读材料的指导。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师要从阅读的源头上把关,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除了《大纲》推荐的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语文报》、《演讲与口才》和《青年文摘》、《读者》等,鼓励学生订阅;向学生推荐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推荐优秀中外人物传记,并在班级开辟图书角,学生互相借阅,互通有无。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须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写心得笔记;指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天积月累,笔记就会形成一个资料库,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4)注重古典诗词的阅读指导。古典诗词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老师可以从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散文选读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品尝书香的美味,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高年级小学语文学习。阅读能力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提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所以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先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薄见解。
一、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阅读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氛围环境,在现今高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往往很难自主地形成浓烈的阅读氛围,毕竟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比较被动地去接受周围的环境,所以如果没有人专门去引导的话,很难自发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环境的创造是高年级小学生形成阅读氛围的关键,不容忽视。
2.家庭教育不重视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问题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只是把各种书籍买给学生,根本没时间去管学生有没有好好利用。家庭教育在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3.教师不重视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高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中只注重课堂教育,对于与学生互动教育没有看重,也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没有注重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褒奖和鼓励的情况下更加不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各处张贴读书名言,创建班级读书角,把教室布置成书的世界,保证图书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资源。图书向学校图书馆借用,或者由学生各自从家中携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书籍,这都可以提高读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读书角的存在会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布置一个专门的读书园地,用来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从生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寻求家长配合,取得家长的重视,帮助学生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可由家长监督学生阅读,更可进一步提倡亲自阅读,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共读
一个人因为阅读可以慢慢地丰富其文化底蕴。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容易产生模仿性,为人师表,需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精神气韵对学生起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共读既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通过褒奖来鼓励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三、如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
适合才是最好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有喜欢名著的;有喜欢科普的;有喜欢军事知识的;也有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的。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保证书籍的健康、有意义就行。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信息,以及在短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阅读方法不同,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技巧,然后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何去揣摩作者的言词以及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言外之意,以及如何去梳理归纳,进行逻辑推理。阅读时要让学生耐心读完全文,这样学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许就能轻松解决。
3.提高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给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要求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文字的阅读,阅读量多了阅读速度也自然会有所提高。阅读速度看似与理解准确性有矛盾,但是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依然能正确理解,这才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当高年级小学生达到想读、多读、会读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杜俊荣.浅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51).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面; 阅读量;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8-001
如何来丰富学生阅读的精神生活呢?
一、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图书馆配合学校行政工作商讨了课内外阅读的方案,那就是做“加减法”。减少一些作业量,增加一定阅读的时间。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读有所得
1.书海浩瀚,面对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籍,图书馆通过板报、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推荐了几种阅读方法。
1.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1.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为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而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1.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美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
1.4阅读复述(讲故事)。阅读文本之后要讲给别人听,多数情况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讲故事的过程就是对原文按要求加工的过程,加工的本身融入了创造。不同学生的讲法,体现了不同个性的创造。所以在讲的训练中,可鼓励学生在忠实于文章的基础上大胆加入自己的创造。
2.与语文教学密切配合,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一般的特点是:贪多、求新、图快、爱新奇、喜热闹。所以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跳章越节,读后印象不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培养他们一种认真阅读的态度,看书要认真,仔细琢磨,独立思考。生字新词要查阅词典,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义。书中的字、词、名言警句、公式定理,有些需要牢记的必须记住。有些读物,读完一个章节,还要再回顾一下,看该记的记住了没有,该理解的理解了没有,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文艺书要了解书的基本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一些优美的词语可以记录下来。
三、丰富读者阅读的形式
学校图书馆的读者阅读可以采用多样形式,主要包括借阅图书、开设阅读课、举办各种读书活动等。
1.图书借阅
这是读者服务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的形式,即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这种形式符合学生个体性差异,这是其优势。但是,也因其主动性强,而直接导致学生在图书选择过程中的局限性。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在借阅时通常不能很好地为自己挑选有利的书籍。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小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世界名著等应该出现在中学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中的书籍,这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观察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借阅世界名著,而那些经典的童话和儿童文学作品在这部分学生中却鲜少有人涉足。为此,我们图书馆和学校教导处及各班主任密切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了各个年级段的读书目录供学生参照和选择,以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2.开设阅读课,这是利用自身资源体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开设阅读课,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挑选出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图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专门为图书馆开辟了一个楼层作为阅览室。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喜好,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布置不同风格的阅览室,使学生在进入楼区的时候就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为学生的阅读行为预设良好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有些甚至是将它作为逃离课堂的一个方法。为此,我们与班主任配合,在阅览室安排多种类的图书,争取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引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意识到“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可以使他们学到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让他们学会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并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保持安静、爱护书籍的习惯,指导他们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
3.举办读书节,开办文学社等一系列活动,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延伸
一、选择适合师生共读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较强,因此在师生共读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内容。比如《海的女儿》《小老虎历险记》《三个小宠物》等,这些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喜爱的书不一定适合师生共读,师生共读必须要选择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我们班的很多学生都喜欢《鸡皮疙瘩》以及《冒险小虎队》等书目。这些儿童阅读书虽然非常流行,但是并不适合进行师生共读,因为这些儿童书籍还不够优秀,缺乏师生共读的价值。
我认为,师生共读应该选择那些有一定阅读价值的儿童书籍,而非那些供儿童娱乐的书籍。阅读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梯度,可以让小学生理解,但是理解起来又有点难度的书籍,让其“跳一跳就可以够到桃子”,吃这样的“桃子”虽然费力,但是也是最好吃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师生共读的内容不能过于深奥,这样会打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也会扼杀小学生早期阅读的兴趣。我建议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要选择不同的师生共读书目。比如,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小猪唏哩呼噜》《大卫,不可以》等书籍来共同阅读;中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来共同阅读;高年级的时候可以选择《草房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来共同阅读。这样的师生共读内容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需要,让小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帮助其心智的成长。
二、科学安排师生共读的时间
有了适合的阅读内容,我们还要保证师生共读的时间。我认为,师生共读的时间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例如,每周我都至少给学生提供三次在校阅读的时间,每次阅读时间都在20分钟左右。这20分钟就是我们师生共读的美好时间,师生可以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除此之外,我每天都尽量少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要求每位学生回家后都至少阅读10分钟的书,并做适量的读书笔记,第二天交给教师检查和指导阅读。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我在班里的图书角每天都会摆放一些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我也偶尔会翻看,这样学生也会被我的热情所感染,利用课余时间翻看书籍。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师生共读的机会。比如,我在执教《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老舍的语言风格,就与学生共读了老舍的《养花》和《北京的春节》;执教《三顾茅庐》的时候,我与学生共读了《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时候,我与学生共读了《水浒传》的相关章节……
三、选择适合师生共读的方法
师生共读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宗旨就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然后教师点评和指导;可以教师先读,然后让学生跟读等。但是,我认为师生共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随性而为,在无形中实现师生共读。
一、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外阅读的习惯虽不是一夕即成的,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首要目标。对于中年段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我认为可以投其所好,先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名著改编电视节目的部分片段,当学生的兴趣展现出来时,立即将话题转移到阅读上来,学生为了知道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而欣然接受了阅读方式。
当学生逐步接受了利用阅读为媒介接触文字,我们要经常请阅读较好的学生讲述自己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让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读书的名言,大家进行讨论、评说。定期举行故事比赛,评选最佳“巧嘴”。这样使学生从“要我读书”转变成“我爱读书”。从老师要求读变成自己喜欢读,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指引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二、方法指导,寓教于乐
学生只在头脑中树立了阅读意识,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对于阅读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的技巧,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取其精华。阅读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速读法。简言之“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快速地观其概貌,这种方法应用于长篇,大量文字阅读,所谓取其精。
2.精度法。精读,细细品味,字字斟酌。这就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度—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4.思读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更能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
5.读写结合。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阅读。这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在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以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三、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分类摘抄和剪贴
文章题材相似,但写法各不相同,文章结构大同小异而内容又不相同,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不同的比较,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同一体裁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孩子们在广泛阅读报纸,书籍或是各种杂志时,一定会找到一些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或是文章片段,时间久了又找不到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喜欢的东西分类抄写或是剪贴下来,做成一本剪贴集,方便积累资料,随时翻阅。
四、创设条件,拓展阅读领域
培养学生 “读好书,善读书”加强课外指导,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进行课外的交流。
1.定期举办读书笔记评选
这种方法能起到互为欣赏,互为激励,以及榜样的好作用,对阶段性的学习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养成习惯,提升阅读效果,达到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大家将自己贡献的图书编写图书宣传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不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促使同学们认真的读书的内容。
2.确保阅读时间
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的切实沟通,在教师根据不同阅读层次的推荐读物和文章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稍不注意,不及时监督检查,就会回归原点。这就要求孩子不仅在晨读或自习阅读书籍,在家里家长至少保持孩子每天半小时的阅读量。
3.落实到笔尖
大量阅读不仅仅只要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在学生阅读量和兴趣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时,简单的阅读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对文字的需求,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动笔续写或改编故事,运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段来丰富自己的文章。将头脑中储存的大量文字落实到笔尖。
4.举行多项表演等趣味活动
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往往让人震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喜欢表演这一特质。排练课本剧、相声、小品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预读量。孩子读的书越多就越喜欢读书,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必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激趣、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的三部曲,只有充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才能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跨入书香世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一、指导制定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应当避免“一阵风”现象,感觉阅读重要的时候重视一阵子,平时不闻不问,这样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某一段时期的事情,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将阅读活动安排与教学步骤协调推进,指导他们制定详细规范的阅读计划,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在笔者的要求下,学生每学期都会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一般情况下每学期阅读量在60-80万字之间,阅读的内容主要是中外名著、优秀青少年读物以及党报党刊等。学生在阅读计划的制定中,具体到每个月和每个周的阅读量、阅读书目,以及阅读之后撰写多少读书笔记等等,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穿行、有效落实。在阅读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行为从o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自然得到了提升。
二、开展精品阅读探讨。授人以渔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既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受益,也要组织一些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效率,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活动,定期举办精品阅读探讨活动,针对某一位名家的作品进行广泛阅读,要求学生自我梳理作品的特色与技巧,在班级进行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包括文章的选题立意有什么特点,结构安排采取什么方式,运用了哪些巧妙的写作手法等等,这些方面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文章的精髓,提高了阅读的深度,学生也可以从中汲取写作的精华,从而对阅读活动更感兴趣。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优美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专门设置了读写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述,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可以相互探讨交流甚至辩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充分鼓励阅读成果,保护激情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在开展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细腻的情感、高超的技法,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增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成就感,同时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达到进一步激发阅读积极性的效果。笔者一方面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充分肯定,批阅优秀的读书笔记,对学生独特的观点进行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更加投入阅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展示学生阅读的优秀成果,如在班级橱窗展览写作较好的读书笔记,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和评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兴趣盎然。经过实践验证,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阅读学习成果,对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四、聚合资源增加容量,拓宽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要在阅读的内容上下功夫。许多学生之所以对阅读兴趣不大,是因为他们接触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多,没有能够领略更多的文学精华。因此,增加学生阅读的选择余地,让更多的优秀书籍刊物进入学生视野,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抓手。为了解决学生可读书目不充足的问题,笔者一方面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了部分书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从家庭藏书中拿出一批优秀的书籍,建立了班级图书馆。班级图书馆建立以后,由专人负责对所有书籍进行编号管理,学生轮流按照学号阅读,这样就为学生增加了阅读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学生阅读的兴趣得到了增强。通过聚合资源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领略文学的魅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较大帮助。
五、借鉴吸收消化运用,学以致用培养阅读兴趣
将阅读的成果转化为语文学习重难点突破的利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将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渗透到阅读活动中去解决。如针对作文创作中构思立意和手法运用难点,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提炼一些优秀文章的框架结构,积累的框架多了就能够产生自己的一些思路,构思文章过程中自然就有货了。阅读中针对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感悟,内化吸收为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方法,有效化解了学生作文写作难题。由此可见,让阅读活动更好地服务语文学习,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突破方面发挥作用,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当学生感觉到阅读的作用和意义时,阅读的兴趣就会水涨船高,阅读更加投入和积极。
【关键词】 农村 学生 读书 能力 培养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鲁迅一生苦于读书,终于成为我国文坛巨匠;一生日理万机,但时刻不忘读书,终于成为一代伟人。读书能开启知识的大门,让人变得更聪明;读书能教给做人的道理,让人变得更有理想;读书既能改变个人的命运,更能成就的民族的未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几乎淹没在题海之中,课外读书量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几乎不涉猎课外书籍,让人感到遗憾。其原因在于学校图书阅览室形同虑设,学生本身没有可读书籍,致命的是语文教师不科学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养成读书习惯,长此以往,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培养,语文水平总是难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过早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一生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影响。当然,现行教育评价体制,更是造成学生读书的肠梗阻,以“成绩”论英雄让大多教师感到十分茫然,只有疲于应试。笔者认为: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而是靠读书读出来的。所以,加强学生读书能力培养,是农村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务必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努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扩大视野,开启智慧,提高能力。
1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要让山区孩子喜欢读书,靠家庭教育是行不通的,但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能力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读,去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读书让人成长的经典故事。如汉朝著名学者匡衡“凿壁偷光”、“借书苦读”的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的读书故事等,让学生真正懂得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酷爱读书的人,从内心深处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推荐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如不爱读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陪读,先让他们阅读一些故事性强、篇幅较短的文章;让低年级娃娃阅读带有拼音、图文并茂的童话类文章;让缺乏志向的学生阅读一些励志类文章。最后教师要定期安排读书任务,学生先被动读书,再主动读书。
2 教给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果
读书的方式方法很多,从古到今,名人读书方法不胜枚举。宋代诗人、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称读书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和心到”,近代著名学者称读书要加上“手到”为“四到”,现代伟大作家鲁迅还要加上“脑到”为“五到”。笔者认为,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读书时用眼看、用口读、用手写、用心记、用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根据读书需要,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浏览的读书方式。对于重点篇章、情节、精美语句要精读、要反复读,细细品味作者所写、所思、所想,同时要用“笔”写下来,用“心”背下来,用“脑”想作者写作意图、技巧和方法,并成为我用。对于过渡性段落(或篇章)可采取略读方式。对于只需要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梗概可采取浏览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应多提倡“精读”,一句一句读,读到动人处,可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
3 丰富读书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时要切实改变“以讲代读”的传统教学模式,放开手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说、去悟、去想、去写,做到文章学生不读不开讲,学生能读懂的不讲。同时要按语文教材安排的读书任务,让学生阅读必读文章。其次,学校、班级要安排学生每天读书活动,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根据爱好自由阅读,博览群书。积极开展“少做题、多读书”活动,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去读书。全面营造读书大环境,让全体学生想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第三,开展读书比赛活动,通过读书数量、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贵在坚持。只要学校、家庭积极创造读书氛围,积极挖掘一切资源,让学生有书读,有时间读,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
2 朱熹.朱子家训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初中生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学习活动中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整体成效的提高,所以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指导,特别是要融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形成资源的聚合效应,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支撑和推动作用。我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下面做简要分析。
一、高度重视阅读活动,将其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对话文本、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学生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深入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基础,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局限于课内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要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并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校本课程运用等,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体现阅读板块。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阅读课程的融入,首先将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在编制年度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时,专门设置有“课外阅读研究”项目,对一学年以及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专门的编制安排,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进行妥善处理,虽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时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开辟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我在具体的操作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和语文整体教学设计进行融合,紧贴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每周确定两个下午作为阅读指导课,保证课外阅读活动以及指导的正常开展。另外在语文早读课的综合利用上,我也想方设法穿插阅读活动,既要能够保证学生的朗读背诵时间,同时也安排了阅读方面的指导,将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能够与语文日常教学实现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课外阅读活动的碎片化。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课外阅读只有融入语文整体教学体系,才能够体现对语文教学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成果利用的显著效用。
二、强调课外阅读要求,保证学生阅读活动的高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之所以管理难,主要在于“课外”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有效视野之内组织学生进行全部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就导致课外阅读活动有可能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要么有的学生偷工减料,要么有的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反而产生了制约作用。我在教学中运用课内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要求,始终掌控整个阅读活动。首先,在阅读的内容与方向上严格要求,尤其要重视的是保证进入学生阅读范围的必须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刊物,质量低下的书籍要清除出去,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关联不大的书籍也要严格控制,因为初中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必须要保证阅读的指向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最值得阅读的内容。阅读的量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不同年级阶段所要求阅读的数量是有差异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相对阅读量少一些,以60万字比较合适,初二则安排为80万字,初三的学生每学期阅读量要达到50万字,通过数量的规定、范围的圈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能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落实到具体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指导方面,我重在通过平时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积累积淀技巧。在早读课进行阅读指导,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准确阅读理解,迅速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精华,经常通过投影一段文字和学生共同阅读理解的方式,将阅读理解的技巧蕴含在指导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在活动课上则侧重于进行一些摘记的展示、心得的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在阅读积累以及分析理解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高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强化平时的技巧指导,始终将线攥在教师的手中,通过课内指导影响和带动课外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的成效。
三、注重阅读学以致用,从阅读之中积累和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达到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的效果,二是达到掌握写作技巧的效果。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活动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可以阅读较多的数量,并且阅读的范围和时间安排也较为自主,所以应当充分放大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快速、高效、深入地开展阅读,既要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所阅读的书籍都是有阅读价值的,因此阅读更要深入。阅读过程中细细咀嚼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品鉴用词的精湛,感悟写法的独特,从中还要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自己准备摘记本或者读书笔记,经常性开展阅读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积累逐步实现提高自己语文基础的目标。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讲究技巧方法,不能简单地一读了之,要学会提炼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理解方法,是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感悟,还是选择小的切入点开展分析等,都要进行整理总结。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发掘之间的关联点,尝试引导学生整理筛选在阅读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学习之中,这样就将课内阅读指导的技巧向课外阅读进行了延伸,同时也在课外阅读的大量训练中巩固提升了阅读技巧活动。另外,我指导学生开展阅读经验的自主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文章,对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分析或者摘录,也可以对好的文章结构框架开展提炼,鼓励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文章,在动手写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丰富的文学积累,并且将其中的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组织阅读拓展活动,体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支撑
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活动,纳入语文课程管理之后,应当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得到充分重视。除了在早读课以及活动课进行指导外,我还强化了阅读拓展活动的组织,将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支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我动员学生之间组建读书兴趣小组或者互助小组,人员数量不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寝室分布等,建立起课外读书小组。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的优势,能够在学生课余时间形成读书集体活动,能够形成相互的监督,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保证了读书任务的落实。读书兴趣小组也能够实现阅读书籍的相互借阅,大家互通有无,提高了阅读量和阅读书籍的来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讲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特别是怎样在读书中汲取写作经验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爱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追求。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创办读书创作等方面的手抄小报,在班级开辟读书园地栏目等,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这些拓展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热爱读书并且从读书活动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课外阅读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自主的形式发挥着对教学的促进功能,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在教学组织中有效落实,将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强化技巧指导等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2]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2010(09)
[3]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