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09:5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如何发展村级经济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47-02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建设者面前。那么,该如何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呢?
1 走区域经济之路
要根据当地的需求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搞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新格局。适应市场,发挥优势,着力发展猪、牛、羊、鸡、鱼、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扩大规模,把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到新水平。
以吉林省双辽地区为例,双辽市农村辐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较适合发展畜牧业与养殖业,而由于爱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户多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作业上。所以,应该提倡并鼓励他们,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投身到更为经济、高效的养殖业当中,这样更能充分利用双辽市的丰富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此外,双辽市城乡交通发达,地处黑龙江、吉林、辽三省区交汇处,这就使得多条干路及高速公路通过双辽,交通发达的优势使得双辽区域具有了发展路边
经济的独特优势,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经营特色农作物以及服务行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 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引导农民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选择推广优质、高效、高产的农产品,以加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以吉林省双辽市农村为例,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发挥自身农业科技资源的现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并加强新科技成果的引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双辽市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水利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比率,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此外,推进高效农业,更应该利用好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政策,认真落实,优化农产品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在双辽地区,可以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红鲜椒、人参果、香瓜等高效农作物,这样对发展农村经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优势,不利于大幅度提高农民增收。
3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以进一步引导农民开发庭院经济
由于北方的生活习惯和长期以业的市场运行模式,形成了北方很多地区农民“大半年闲”的现状,就是农民在春耕秋收以外的大半年时间无所事事,沉溺于低级趣味活动当中。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庭院与家庭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手工生产劳动,并利用塑料大棚等现代农业方式,抓好小菜园、小果园等庭院生产。这样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对促进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自峰生活的资源溃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
4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要引导农民走加工增收之路
以吉林省双辽市农村为例,生产的农产品由于加工程度不够,科技含量不够,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要依托农村专业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农副产品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吉林省双辽地区为例,部分乡镇企业对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加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晶美鹅业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则使双辽的畜产品更远的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我们应该引导农民,进一步深化对农产品的加工,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依靠加工增值的思维方式,促进农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5 积极扶持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傍样的引导作用
在农村,由于文水平和生产环境等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民在生产中持保守思想的生产者占大多数。如果能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让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其他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空喊口号,自然就放开了手脚,投身到选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当中,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走上致富之路。在双辽地区,有很多养殖、种植能手,如果能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就一定能涌现出一大部分致富带头人,带头发展农村经济的好榜样。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6 加快发展农村济,要让闲置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去,投入到劳务输出的队伍当中
长期以来,受保守思想的影响,农村农民一直有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天伦之乐的传统思想,既使是在农闲时节,既使劳动力过剩,也不想发挥多余劳动力的作用。应该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生定量有序地批量转移,投入到生产劳动中,这样既充实了各个生产环节劳动力的足,又使农民得到了生产锻炼的机会,农民的腰包里有了钱,又使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寮现了合理的配置和流动,提高了农发的生产技能。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大环境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该建立健全的中价组织和维权部门,对农民工的利益进行保护,以保持劳务输出的良好势头。
结语:农村经济无时无刻不在迅速发展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如果能作好以上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63-01
农村经济对社会主义中国当展建设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质量,是新时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新形势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支持,不断的依靠农村现有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在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同时,根据农村的自身特点,走出农村经济发展新路。
1.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1.1 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支持和文化软实力,当前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农村人才相对较少,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很少在农村发展,造成农村知识更新水平较慢。其次,农村文化知识传播者少,文化知识传播水平较弱,不能跟上时展前沿,无法有效快速推广新技术新知识,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更新换代较慢。第三,农村文化教育设施设备不达标,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使农村群众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这样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农村社会发展。
1.2 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农村经济结构过于注重土地经济,在新时期背景下,还没有树立以更广阔市场为背景发展经济思路,不能根据新时期要求,对经济加以创新发展。首先,农村经济还存在着严重的靠天吃饭思想,传统劳作生产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无法有效运用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农村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耕作为主,没有抓住农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新契机,广泛的发展各种新业态。第三,无法促进农林牧畜渔业的综合发展,不能想办法扩展第一产业之外的二三产业发展,不注重推陈出新,没有促进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农业广泛深入的结合起来。
1.3 农村经济成本较高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种使传统的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压力。首先,劳动成本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经济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正在向城市迁移。其次,农业生产资料价值逐年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加重了农村经济的成本,而初级农产品的价值又徘徊不前,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有限。第三,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又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以用于更新换代技术设备,这难免使有些农村经济个体无法承受技术换代的资金压力。
2.新时期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
2.1 科技创新性加强
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科技应用性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首先,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80、90后农民拥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为丰富的知识储洌他们成为农村经济中应用和推广科技的生力军,极大的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科技化水平。其次,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向农业倾斜,越来越多的农村深加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使用和推广了新技术。第三,农村资源与新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主流趋势,这种新形势的带动下,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必然加强。
2.2 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虽然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还有很多基础性设施和工程有待完备,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正在不断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整体环境向好。首先,大量惠农政策出台,农民税负负担日益减轻,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得到重大改善。其次,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经营品牌特色化,地域性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绿色农业市场前景广阔,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第三,国际农业需求广大,我国农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前景广阔,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第四,大量从事第三产业或服务农业的企业在农村广泛成立,这使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2.3 农村经济规模较小
我国农村经济总结上呈现出小规模和数量广泛的特色。首先,我国农村范围广大,全国有着大量的中小规模农业经济企业,这些以合伙、股份制、承包为主体的特色农村经济成份构成了较为活跃的农村经济细胞。其次,农村经济总量相对较大,农村经济个体规模小,但农村经济总量较大,农村经济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第三,农村经济有较强的地域限制,小规模的农村经济实体决定了期影响力和服务范围有限,因此严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空间。
3.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科技扶持力度
促进农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逐步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就必须因地制宜的走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路。首先,应当在科学科技部署的基础上,全面做出说细准确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在农村地区进行科技和农村技术的推广更新,充分的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其次,鼓励农村群众跳出粮食生产的限制,积极开展二三产业生产和服务经济活动,鼓励农村群众依靠科技开展新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为农村经济发展制订必要的科技扶持政策,有效发挥农技站的作用,不断普及科学知识。
3.2 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应当积极落实三农政策,全面帮助农村经济发展解决现实困难。首先,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对农村经济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必要的资金保证。其次,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多种健康的融资渠道,不断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保障体系,使小额贷款在农村蓬勃发展。第三,进一步降低税费,不断减轻农村经济发展的负担,给农村经济进一步松绑,推出扶持农村中小企业的经济政策措施。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硬环境,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3.3 助力农村文化发展
文化发展建设是拓展农村经济新业态,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助推器。发展农村经济应当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首先,全面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有效推广新科技,使农村经济更好适应当前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其次,不断开阔农村群众眼界,进一步激发农村群众经济发展热情,同时催生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激发出农村经济新活力。第三,促进农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不断借助先进文化转变农村落后面貌,使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结论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形势下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在充分分析农村经济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有效引导,在全面整合利用农村经济的现实下,促进农村经济实体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 精准扶贫 经济发展 职能
当今,我国的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下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可以说,它将成为农村经济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精准扶贫的实施困难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因此,为了解决精准扶贫中的经济发展难题,需要探索和建立贫困用户的受益机制,改革扶贫标准的制定方式,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在工作中确有成效。
一、精准扶贫的概述、开展的背景和意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的贫困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简单而言,精准扶贫就是瞄准每一个贫困人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即谁贫困就扶持淮,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多。精准扶贫机制主要包括将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它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识别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行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是对扶贫对象以及扶贫绩效的精管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大致经历了体制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扶贫新开发以及扶贫成效巩固五个阶段。伴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顺利实施,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不断下降,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的问题基本解决。现如今的新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对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二、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难点
(1)扶贫难点。精准扶贫对未来农村减贫意义重大。当今,农村精准扶贫最主要的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在精准识别方面,国家规定,年收入低于2736元的为贫困家庭和人口。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8249万人年收入低于2736元,这些对象便是今后精准扶贫项目中的主要对象。精准识别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精准地统计农户的收入。通常而言,精准识别一般由专业机构进行认定,但是对于基层政府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统计。在没有对家庭收入的准确识别下,基层政府对贫困家庭、人口识别、建档立卡的工作通常只是在一定名额的控制下,依照基层民主的评议方式进行评议。这些名额依照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允许一定的上下幅度,这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识别出现偏差。在精准扶持方面,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传统的扶贫项目没有精确地瞄准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不能够有效地在扶贫中受益。当今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更能为富裕农户带来较多的利益。其次,一部分到户项目因贫困户不能够负担起配套资金的平等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贫困户的相应负债能力而告失败。此外,产业扶持政策在观念、技术、能力等一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而难以覆盖到贫困户。另外,在金融扶贫项目中,扶贫基金大多和一些扶贫项目捆绑,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大部分的扶贫项目在某些规定上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因贫困户在教育、营养、住房及基础设施上的某些需求上的差别,而存在多方面的实施瓶颈。在精准考核方面,因精准识别这一基础出现问题,精准考核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由于贫困户的考察不到位,实际效果不突出,以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考核势必会出现低估精准贫困的效果问题,该问题的存在是当今精准考核中面临的最主要困境。
(2)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1)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农村的公路没有完成硬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并且全村没有专业的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化炉,造成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小学设施及师资力量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到场地的限制,农村体育文化健身设施覆盖面积仍然不广,难以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此外,农村在网络通信、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方面仍很薄弱。2)产业无特色,没有形成规模。农村中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村民的居住一般较为分散,并没有形成一般性的商业网点。农村的生产多数仅限制于传统的一般状态。部分农田荒芜,经济作物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3)农村缺乏经济来源,经济收入低。贫困农村的集体收入多是来自于上级的补助,村民们的收入多是依靠外来务工、农作物和养殖,可以说这一经济情况的来源比较单一,增收相当困难。
三、怎样做好农村的精准扶贫
(1)领导应当加强重视和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领导的重视和推动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在相关部门的联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全县扶贫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能够有效地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阻力和难题,因而这需要领导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建立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只有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的确定,才能够有效地帮助真正的贫困用户。精准扶贫对象并不是说说就完事,而是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考察对象不足,就不容易将扶贫落实到实处。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相应的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到人、到户。此外,应全面准确把握扶贫对象,建立档案,做到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另外,依据动态管理原则,应当根据扶贫对象、扶贫工作重点展开实际调查,对扶贫人员有进有出,真实可靠地应对扶贫信息,将扶贫工作的重点应用到资金上,积极做到应扶尽其所需,每一分钱落到实处。
(3)推进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关系更加广泛和规范,它在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到重要性作用。这一作用能够在客观上有效地促进扶贫与竞争,成为当今的一种事实性要求。精准扶贫能解决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促进贫困人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经济条件,因而扶贫对象需要积极适应改革性的扶贫及市场化的发展现状。通常而言,贫困地区的市场程度弱,较为困难,难以实现扶贫主体,因此要重视对外部市场进行引入,积极促进扶贫对象及市场化的外部联系,最终创造相应的市场化的平台。另外,扶贫对象的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在市场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开发,增强内生能力,有效、有针对性、可持续地进行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郭小妹(1985―),女,湖南长沙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农村企业与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易地扶贫搬迁需求与政策措施研究报告[R]. 2014.
关键词:市场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01
一、把握国内外市场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认识市场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农产品需求的市场主导性
在如今的市场农业经济条件下,买方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主动,一些农产品由于各个原因的问题会在产品的结构以及区域性上产生一定的过剩,与此同时,农产品的生产者也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去增加市场份额。即使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的改变,但是起着主导作用的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才是市场中的主体,在农业市场中,消费决定了生产,市场决定了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品的发展方向是需要消费者决定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的走向了市场农业经济的大门。
(二)对农产品质量的苛求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旦形成了买卖双方的交易,就会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在其它的交易市场中也是如此。在市场逐渐的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产品的种类不断的增加,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时就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也是广大的消费者在对产品的选择以及自身的营养意识上的进步,它代表了我国消费者在不断的进步。在如今的农业市场的需求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是产品的天然和营养,在这个基础上也对产品的味道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在农产品的培育过程中,对于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种植和栽培是目前农业市场的一个新方向。
(三)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的激烈性
在农产品的销售中,随着市场的供应不断增加,销售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尤其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农产品也会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农产品不再仅仅是人们的食品,逐渐的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农产品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档次。这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定期的掌握,把产业结构科学化,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市场经济管理,提高农产品贸易的科学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培育效率可以把生产工业化、规模化,使得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益长期处于高水平,在国际中可以立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段。
(四)农产品创新对知识经济的需求性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种类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对于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更是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需要在科技的支持下前进。科技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通过科技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将会逐渐的投入到市场中。通过对市场的研究,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中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声誉,占领农业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二、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开发市场,建立市场农业基地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者来讲,它的质量和价钱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所以,根据这一需求,可以规划建立一些比较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基地中培养无公害的农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产品基地中,我们除了培育比较常见的农产品外,还可以把一些由于地域条件不易在室外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培育。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可以对于商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也帮助周围的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工增值,培育龙头企业
不断的发展农业副产品的加工,把农业进行产业化的经营,适时培养一些企业的龙头,运用工业中的发展模式进行农业的发展,不断的推动农村向现代化的道路前进。由于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建立农产品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龙头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和规模,把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投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扩大企业的规模,只有拥有了规模才会获得更好的效益。在这些条件都具备时,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农产品和副产品的品质,只有优质的产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提高人员素质,抓好市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发展市场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才和管理模式才会把企业带到更好的层次。在人才的选择上,要进行竞争上岗,避免腐败。对于高水平的人才,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高贡献就要活得高回报,与此同时,还要做到惩罚分明。在企业中,对于员工也要及时的进行培训,不断的更新员工的思想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把企业的队伍建设提到一个更好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6(6).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会计委托 经验总结 效能发挥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委托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本文通过分析学习我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实施效果、相关对策,分析探讨云南省在当前的环境状况下,如何加快推进会计制度,更广更深地发挥其效果,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
把不同地区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执行时就给以完善,预防,不能让已经存在的现象重演。同时,及时总结制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查原因,找方法,及时贯彻落实,而且地区之间要经常讨论交流工作经验。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我国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不断进行着,在这种发展现状下,农村的建设工作在发展并逐步开始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农村发展状况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众所周知,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农村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就是农村管理内容的其中之一,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农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管理工作,其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项工作能够维护和稳定农村的和谐稳定,还能促进农村干部队伍的和谐建设,另外还能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财务管理,进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内涵
农村财务管理指的是对那些归于农民集体所有和集体管理的各种与资产有关联的财务活动进行直接的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对相关的农村财务活动进行核算、计划与监管控制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其是农村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和环节,也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做好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搞好农村基层实现民主化目标的客观要求。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对于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村级领导班子的团结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执行力度也不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即使有些农村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也是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执行上没有认真地来执行,或者是执行不够到位,力度不足。
(二)财务管理非常混乱
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农村的账目管理非常混乱,有些农村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来做好账目的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设置明细账和总账,这就使得农村的会计工作不能够做到位,很多的会计事项核算不清晰明了,村级的账本保管也不够到位,存在着大量的随意放置和混乱放置账本的现象,这很容易造成账本数据的混乱和丢失;另外,在农村财务管理上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这就使得村级的会计部门和出纳部门不能很好地对现金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约束,进而造成现金使用的用额过大或超出备用的现金数量。
(三)财务的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审批报销事宜,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并应该由村级的经济组织主管部门进行相关的审批报销事宜,从而对农村的开支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在这项工作中,农村的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具体实际的审批报销工作中,农村的开支没有经过集体的研究,就盲目地进行审批和报销,特别是对于一些金额庞大的单项支出没有经过集体研究就签字入账,财务的报销审批极其混乱。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职责也不明确
在村级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是“任人唯亲”的,他们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在管理上的业务水平低下,同时其综合素质也不高,常常会伴随着假账现象的发生;在财务管理的职责上也不够明确,一旦出现财务纠纷事件就会互相推诿来推卸责任。
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村级的财务管理
在新形势下,村级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但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以上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进行应对和管理,具体表现在:
(一)完善和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
在这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其执行力度。
(二)规范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这方面要在账目管理、账本管理和现金管理上不断规范,从而使得农村的财务情况更加清晰明了,不会带来财务管理的混乱化现象。
(三)规范财务审批报销制度
这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并由村级的经济组织主管部门进行相关的审批报销事宜,使得村级的财务报销更加规范化。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明确其职责
这方面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上不能“任人唯亲”,而是要挑选具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管理职责上也要明确,防止因为财务纠纷事件而互相推诿,推卸责任。
参考文献: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县政协委员、***乡党委副书记 ***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光伏发电、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振兴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稳定增收动力不足。一些村虽在着力探索和促进产业形成,但产业支撑能力弱、带动性不强等弊端仍比较突出,很多村集体收入来源是靠出租集体土地和闲置学校校舍等形式来实现,根本未达到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二是资源优势挖掘不深,个性发展方式不多。大部分村集体实施了一批集体经济产业增收项目,但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往往不能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紧跟市场需要精准选择,这些项目大都集中在特色种植、规模化养殖、粗放式加工等领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
三是市场调研论证不够,项目确定决策不慎。通过工作中的了解,许多项目建成后收益较低,甚至交了学费,项目投入生产后,市场价格和销售业绩与预估利润相差甚远,算下账来不仅没利润可挣,有些项目甚至连老本也搭进去了。这种项目不仅不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使集体背上了债。
四是规范管理制度不全,科学经营模式未成。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多由村两委干部进行管理,有的村由能人大户牵头,实行合作社运作,有的包给公司或个人经营,经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有一部分项目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财务开支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引导扶持差异化发展,拓宽增长空间。致力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地区自身优势,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策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是利用好存量资源,走资源经营之路。将村级集体所有的闲置养殖场、闲置学校,水面、山林,存量土地等可利用资源进行摸底、整合、打包,既可以自主创办,也可以以资产入股的形式和企业能人开展合作,共同办一些养殖项目、加工项目和实体产业项目,实现集体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二是利用好新县城、经济开发区、高铁站、公路沿线等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养老服务等新型产业,多轮驱动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要利用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农事游、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此外,我县地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还有许多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村级集体可以立足于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项目,开拓出更多的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新路子。
(二)做实做细可行性论证,保障平稳高效。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增收,项目能否平稳高效发展,选择一个好的项目非常关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做好市场调研,真正搞清楚市场需要什么,市场的前景怎么样。二是要做好项目实施条件的论证,看一看我们这个地方生产原料、生产技术、建设材料、气候条件等等是否有可行性。三是要确定好项目建设的规模,然后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好项目的建设内容,确定好建设工艺和生产工艺。四是要算一算投入产出帐,也就是项目建成后能不能挣钱,能够挣多少,多少年可以收回投资。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好多专业方面的事情,各村集体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