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8 11:1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问题汇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涉外税务审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由各级税务机关国际(涉外)税务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或组织实施。
第三条对于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总机构或负责合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营业机构(以下简称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前期的纳税评估初评和疑点的提供,与所属分支机构或营业机构(以下简称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络和承办协调会以及资料和数据的汇总工作。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统一步骤和时间安排开展工作。
第四条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国税局、地税局应成立联合税务审计领导小组,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指导和监督联合税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国税局、地税局在开展联合税务审计时,应在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加强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第二章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第五条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一)跨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由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从各地上报的跨省经营的涉外企业中确定。
(二)跨市(含州、盟,下同)和县(含县级市、区和旗,下同)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分别由省级和市级税务局根据所辖涉外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确定。
第六条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的对象,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一)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和其主体业务适用的流转税均由同一税务局主管的涉外企业,由该主管税务局提出备选纳税人名单,与其他适用税种的主管税务机关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
(二)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和其主体业务适用的流转税由国税局、地税局分别主管的涉外企业,由主管国税局和地税局分别提出备选纳税人名单,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
(三)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的确定,应报经联合税务审计领导小组批准。
第三章案头准备
第七条跨省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确定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案头准备:
(一)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一个月内组织完成以下工作:对汇缴机构的纳税评估初评;《规程》所规定的纳税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审计项目分析与评价、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起草被审计纳税人基本情况的报告并上报总局,报告应包括纳税人投资和生产经营情况、纳税和享受税收优惠情况、案头准备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联合税务审计要点提示等内容。
(二)总局在接到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向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下文部署联合税务审计的具体工作和进度安排。
(三)各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在收到总局文件后,应在规定时限内组织完成对营业机构的案头准备和相关报告工作。
在案头准备阶段,应注意结合联合税务审计要点提示,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分析性复核、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法,提高案头分析的质量。
案头准备阶段结束后,应分别向总局和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报送案头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注册资本、核算方式、经营范围等)、财务管理及内控水平分析(包括收支内控、发票管理、资金运转和流向等)、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审计所属期经营状况、案头分析情况(主要为财务报表重要指标分析)、案头分析发现的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以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四)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收到各地案头分析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汇总完毕案头分析情况,拟定重点审计项目,并向总局报告。
(五)总局通过下文或召开工作协调会等形式,确定重点审计项目,部署现场实施阶段的工作。
(六)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接到总局现场实施阶段的部署后,应根据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组织编制审计计划。
(七)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向汇缴机构发出《税务审计通知书》,并抄送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税务审计通知书》中,应注明委托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同期进行税务审计事项。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授权分别向营业机构下发《税务审计通知书》。
第八条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对象确定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案头准备:
(一)国税局、地税局应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做到信息共享,并充分使用现有的税收征管信息资料。需要纳税人额外提供资料的,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商定后以书面形式告知纳税人,不得重复收集资料。
(二)国税局、地税局应根据职责范围合理分工,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分析性复核、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法,寻找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
(三)国税局、地税局根据各自情况编制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经双方汇总整理后,共同向纳税人发放和回收。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由国、地税双方共同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四)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研究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并按照《规程》的要求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保证现场实施阶段的进度协调一致。
(五)国税局、地税局应分别填制《税务审计通知书》,同时送达纳税人。
第四章现场实施
第九条对于跨省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现场实施:
(一)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规程》的要求,分别完成对所属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遵行性测试、确定性审计等程序。
(二)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税务审计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层报总局,并抄送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三)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报告》进行汇总,确定需进一步审计的问题,形成总的《税务审计报告》,并结合审计终结的需要编制《联合税务审计汇总表》(见附件),一并层报总局。
(四)总局根据现场审计结果,通过下文或召开工作协调会等形式,确定税务审计结论,部署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
第十条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现场实施:
(一)国、地税双方应共同派员调取或现场查阅纳税人账簿资料。
(二)在确定性审计中,国、地税双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优先完成共同需要的审计项目工作底稿。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应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传递给另一方。
(三)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国、地税双方应及时汇总情况、交换意见、核实结果,确保相关数据口径一致,问题定性公正、准确。双方按分工对所辖税种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程》要求编制《审计汇总表》,并形成《税务审计报告》。
第五章审计终结
第十一条对于跨省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计终结:
(一)对于现场实施阶段遗漏或需进一步确认的问题,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向纳税人进一步核实。
(二)根据总局部署,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就发现的问题形成《初审意见通知书》,送交各营业机构确认。
(三)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将《税务审计报告》、纳税人确认的《初审意见通知书》和已填制好的《联合税务审计汇总表》及相关工作底稿报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总。
(四)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汇总各地《初审意见通知书》和整理相应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制总体的《初审意见通知书》,送交汇缴机构确认。
(五)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总体的《初审意见通知书》和汇缴机构回复意见,研究下发《税务处理决定书》,同时抄送各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按入库级次办理税款退补、滞纳金和罚款入库事宜。
(六)审计终结阶段结束后,汇缴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局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总局上报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情况报告。该报告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汇缴机构和各营业机构案头准备情况、现场实施情况、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以及对此次联合税务审计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十二条对于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计终结:
(一)国税局、地税局应分别制作《初审意见通知书》,并共同派员送达纳税人确认。
(二)根据《初审意见通知书》和纳税人回复意见,国税局、地税局应共同研究,分别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同时送达纳税人,并按入库级次办理税款退补、滞纳金和罚款入库事宜。
(三)审计终结阶段结束后,国税局、地税局应在年度终了后15个工作日内联合向总局上报联合税务审计工作情况报告。该报告应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案头准备情况、现场实施情况、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以及对此次联合税务审计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六章后续管理
第十三条联合税务审计中发现纳税人有避税嫌疑的,应在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将相关案头分析疑点、税务审计相关案卷副本移交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实施反避税调查。必要时,联合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可结合进行。
第十四条联合税务审计中发现纳税人有重大偷、逃、骗税嫌疑的,应在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案头分析疑点、税务审计相关案卷副本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联合税务审计结束后,汇缴机构和营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或国、地税双方应按照《规程》要求按户归档,并加强跟踪管理。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跨市、县的联合税务审计,由省级局或市级局主办,比照跨省联合税务审计的有关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根据需要,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和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可合并进行。
⑴总职能部门①总职能部门任务管理:建立初始工程,并将任务下发给下级单位,启动工程。②数据汇总管理模块:查看各下级单位上报的安全性评价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汇总打印、备份。以便方便及到达安全性。③整改管理模块:查看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发现问题,则建立整改任务,并将整改任务下发。④单位管理:添加单位,对单位信息进行维护⑤用户管理:为单位分配帐号和密码。⑥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群的权限进行设置。⑵其它职能部门①接收任务管理:通过网络接收总职能部门下发的任务或整改计划。②任务分解管理:将上级下方的任务进行分解,并依次下方给专业中心。③数据汇总管理模块:将下级单位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④数据上报管理模块:将下级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并上报给总职能部门。⑤整改管理:对上级下方的整改任务进行分解或整改。⑶专业中心①接收任务: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性评价任务或整改计划。②任务分解下发模块:依据每个基础班组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评价的具体项目将安全性评价的任务分解并下发给各基础班组。③数据汇总管理模块:将各基础班组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并上报给上级单位④数据评价管理模块:对基础班组单位上报数据进行最终评价、扣分并提出问题和整改意见。⑤整改管理:对上级下发的整改任务进行相应的整改计划设施。⑥数据上报管理模块:将最终审核、汇总后的数据,上报到上级单位,供上级单位查看。⑷基层班组①接受任务:接收专业中心下发的任务。②任务实施:根据接收到任务的条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工作,录入相应的数据,对评价项进行打分等相应操作。③数据上报:对评价好后的数据进行上报,供专业中心查看。
2系统创新点
①简便的网页操作: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直接调用程序,通过采用了动态数组存取和先进的模块覆盖技术尽量减少内存占用,使之不影响其他常驻内存系统,只要计算机能联网就能进入系统。②模块化结构:各功能模块问用链接技术链接,只需通过对主菜单的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对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③权限配置:可以对指定的用户群进行权限分配,对功能的操作进行限制性,需要管理员分配权限,才能对功能进行操作。因此,对数据的管理具有合理性、分配性。④系统纠错强:具有周全的容错、纠错能力,可防止按错键及操作不当带来的问题。⑤操作直观、方便:采用多种输入输出格式,操作界面友好简单,使之适合于一般技术水平的管理工作人员使用。⑥图形直观显示:系统自身具备的图形显示模块,具有饼状图、柱状图、表格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显示⑦图形显示兼容性高:支持任何类型的彩色显示器,不会出现因分辨率不同而导致的蓝屏花屏等问题。⑧运行兼容性:系统采用跨平台较强的java语言编写,因此,可移植到多种系统下运行。
3系统安全体系
本系统具有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可以实现身份抗抵赖性、系统可管理性、操作可审计性等,同时从物理、系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从而达到以下目标:①可用性: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可靠地运行。②安全性:确保各类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窃取、误用、散发等,确保敏感数据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仅有经过严格身份认证的用户、系统才允许其获得相关数据。③完整性:确保数据完整、可靠、不被篡改。④抗抵赖性:确保系统用户认证可靠,相关操作记录具有唯一性。⑤可管理性:确保各类系统资源都处于管理和控制之下。⑥可审计性:通过对网络和主机上的事件审计,记录网络和系统上发生的相关事件,作为事后审计、核查的依据。
4结论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专家打分;调查问卷
1. 调研背景
为了满足烟草商业企业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烟草行业内部建设工程项目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国家财产不被流失,建设项目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调研小组在HZ市对烟草行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及召开座谈会,深入审计操作第一线了解烟草商业企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遇到的困难及阻碍。
2. 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2.1调查问卷资料汇总。
(1)为了调查烟草项目跟踪审计现状,现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14题,涉及烟草项目跟踪审计机构的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工程项目投资情况、现有的审计制度、审计工作内容、以及审计关键节点的控制、审计方法的使用、审计资料的汇总等。
(2)通过对HZ市烟草行业工程项目审计人员的分发、回收,现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资料进行汇总。该审计机构成立时间为2004年7月,审计人员四人,其中中级审计师一名、会计师三名。审计人员工作年限分别为三人7年、一人10年。2012年该公司工程项目(含新建项目、恢复项目、改扩建项目和修缮项目等)投资总额为1000万~5000万。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国家审计规章制度、烟草行业审计办法,且以事后审计为主,仅有部分业务前移到事中审计。审计工作主要包括招标投标审计、施工管理审计、竣工验收审计、合同审计和财务审计。
2.2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汇总情况,该审计机构的跟踪审计情况如下:
(1)审计依据不全面。现有的审计依据主要为国家审计规章制度、烟草行业审计办法,无可实施的项目跟踪审计依据。
(2)审计工作滞后。现审计工作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仅部分工作前移到事中审计,不利于项目造价、工期的控制。
(3)审计过程不全面。现审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为招标投标阶段审计、施工管理阶段审计、竣工验收阶段审计、合同审计和财务审计。无前期决策阶段审计、勘查设计阶段审计、工程项目后评价阶段审计和项目资料管理内容,不能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
(4)对审计关键节点模糊不清。针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时的一般误差率控制范围,3人选择±10%、1人选择±20%,正确率为25%。
(5)审计方法掌握不全面。针对项目招标投标审计过程中可采用的审计方法调查,主要的审计方法为观察法、复算法、现场核查法,75%的人员不能掌握分析性复合法。
3. 座谈会资料汇总分析
3.1座谈会资料汇总。
为了了解烟草行业项目审计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间的差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特举行本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面向HZ市烟草专卖局审计科人员,根据其实际工作经验对项目的投资偏差、进度偏差比例进行估计,对审计阶段间的关联性、财务审计、合同审计、后评价审计以及档案资料审计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打分评价,并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座谈会资料分析。
审计阶段间的关联性、财务审计、合同审计、后评价审计以及档案资料审计的执行情况的打分根据阶段划分进行加权平均,前期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权重分别设置为0.1、0.2、0.2、0.3、0.1、0.1;同时,根据审计人员职务、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将彭守意、陈建忠、王芳的权重分别设置为0.4、0.3、0.3,再次进行加权平均,确保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见表1)。
(1)投资偏差比例。
在座谈会中了解到,本项目超额支出13.68%,介于13~14%。根据审计人员经验,一般项目投资偏差不大于15%,约为10%。本项目投资控制状况良好。
(2)进度偏差比例。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审机构对进度偏差控制比较薄弱,主要由基建部门进行控制,审计资料不齐全。本项目工期延误时间较长,工期控制不理想。
(3)审计阶段间的关联性。
审计阶段间的关联性打分加权平均后得分为3.33,介于一般到好之间,整体状况良好。在前期决策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得分较低,影响了整体得分。招标投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得分较高,体现了在这些环节关联性较好,环环相扣。审计部门仍需要加大对前期决策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的控制力度。
(4)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方面,审计部门对预算、结算及决算控制较好,但在前期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方面比较欠缺,加权得分为3.09,项目的整体财务审计状况一般。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得分均为5,操作规范、资料齐全。
(5)合同审计。
审计部门在合同审计操作方面非常规范,“一签必审”的审核制度完善,加权得分为5分,这部分的操作成果值得肯定与推广。
(6)项目后评价审计。
项目后评价审计加权得分为4分,审计部门在项目完成后形成了《2009年山东省菏泽烟草专卖局(公司)综合办公楼审计报告书》,对项目的工程造价、质量、进度三项指标的控制能力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操作良好。
(7)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部门将档案资料按照阶段划分进行了审计管理,将工程资料的积累贯穿于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有专人负责;归档文件真实、有效、完整、齐全、系统,能够反映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加权得分为4分。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内审机构对前期决策以及设计勘察阶段审核薄弱,仍需要改进加强,切实做到审计活动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
3.3对于跟踪审计的建议和意见汇总。
(1)责任分工。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对于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实际情况是:在HZ烟草专卖局(公司)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自行编制财务报告。一方面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降低了审计财务的监管作用。
建议由项目相关部门编制财务报告后,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
(2)审计报告在工程中控制作用。
应在实际工程中,提高项目部实施工程人员对于审计报告的重视意识,并应明确规定审计报告的控制作用。制定相关的条例,规范工程的操作流程,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纠纷。
(3)项目财务后评价审计。
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多数工程,审计部门对于财务后评价审计的力度达不到要求,项目财务后评价审计旨在吸取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和改进投资效益,所以,应加大对于财务后评价审计的重视力度。
(4)专业性人才配备。
调研中发现,省内各审计科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够,往往一人身兼数项审计工作,由于将在省内各烟草专卖局(公司)推行跟踪审计的模式,而工程项目整个过程又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周期时间长等特性,造成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时间接点滞后等现象。所以,建议增加省内各审计科专业性人才的配备数量,如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人才,使任务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5)审计部门与其他配合部门的配合。
由于在实际工程中,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管的作用,所以在审计部门执行其审计工作中,往往会需要其他与之相关的部门与之配合。这就需要各烟草公司审计部门在工作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同时,也需要烟草公司的领导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供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妙如.烟草公司审计的重点、难点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32~33.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重视和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的大型审计项目使用辅助审计软件,进行编写审计底稿、填列各项报表、汇总审计资料和数据等工作。如1998年对粮食企业进行清查审计中使用《天财报表汇总系统》,1999年对工行、建行的审计中使用《金融审计汇总系统》。
二、使用审计数据接口软件读取或直接拷贝数据库等方式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帐户或科目查询、抽样检查、利息复算等工作。
三、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了解其一般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要点,对系统的合理性作出一定的判定。
四、使用一般软件(主要是word、Excel等)进行文字和数据的处理,包括编写审计文书、编制有关底稿、进行计算汇总等。
五、建立审计机关内部局域网,进行审计资料传送、法规查询等工作,实现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交流。
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起步较晚,又受经费不足、人才紧缺等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现阶段使用得最多的是为了方便汇总数据而统一使用的一些汇总系统,或者是使用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把计算机当成了功能更强一些的“打字机”和“计算器”,而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测试和检验、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等更高层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方面,也只是个别审计机关或部门进行过试点,尚未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二、辅助审计软件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从目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软件功能不够完善、无法直接和被审计单位数据建立连接、运行轻易出错等缺点。辅助审计软件的种类缺乏,现有绝大多数的辅助审计软件往往只能满足某一个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种类型审计的需要,还没有一种功能比较完备、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审计的通用软件,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经常出现“无米之炊”的状况。而且,辅助审计软件基本上都由审计机关出资或组织人员进行开发,使用范围也基本限于审计机关,应该说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审计软件产业和市场,软件的质量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缺乏市场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三、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的建设落后,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然而审计机关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方面的投资不多,人均计算机占有量还很低,许多还是已经淘汰的落后机型,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对审计人员培训不够,相当部分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支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队伍。很多审计机关无论是在招聘录用干部方面,还是在日常的业务培训方面,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和应用水平没有充分引起重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扶持和发展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采取一些办法,如举行过计算机应用知识考试等,使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尚有一定距离,同时精通审计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计算机人才紧缺新问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最难克服的“瓶颈”。
审计署今年提出“人、法、技”建设的目标,明确把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点,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审计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摘要:
一、采取有效办法,促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事业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扶持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的机制,从经费到人员都给予积极支持,着重培养一批既有审计实践经验又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审计人员。此外,要制订一系列扶持审计软件产业和审计软件市场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审计软件的市场化、产业化。
二、注重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意识。培养既懂计算机操作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最重要的一环。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培训和考核计划,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建立和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识,摆脱陈旧观念,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应用。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自2001年开始建立至2003年正式使用以来,不断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改进,功能日臻完善,已建立起内部审计初级管理信息系统。笔者在对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践基础上,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及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架构及模型的搭建应立足于未来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后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找到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最佳切入口,有机搭接点,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整体管控环境下的监督与服务作用。笔者根据研究分析和多年来企业的审计系统信息化实践认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可按照审计工作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和审计作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架构。
一是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也就是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office automatic)系统。能够实现对审计计划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及提供管理技术平台支撑的目的。通过对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审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是提高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
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针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地域分散,总部与所属单位之间管理和沟通不便、不及时的特点而设置,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作用进行审计系统内部管理控制,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共享、工作计划协调管理、人力资源控制等功能。
三是审计现场作业系统,也就是辅助审计软件,是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作业时运用的一种软件工具。通过辅助审计软件,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资流紧密结合,进行查询、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存在经营风险的关键部位。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理论上可以采取直接对在线数据或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但考虑到审计风险问题,推荐使用脱机数据的作业方式,编制审计辅助软件,实施审计时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会计数据等信息拷贝或输入,再由计算机进行汇总、计算、分析,优选重点实施审计。
按照以上的架构设想搭建的审计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一、审计工作管理平台
目前审计部“IT办公”就属于审计工作管理平台,但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功能尚需丰富,并应根据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适时纳入到职能综合业务系统中。
(一)计划管理
1.年度计划管理。年度计划即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列入集团整体职能计划体系中的项目计划,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又细分为“Z、Y、N”三类,每个项目计划有项目子节点,明确项目的详细完工进度和完工标准。审计部、监事会办公室的年度计划与所监督的单位关联度大,通过年度计划管理,可实现计划的分类、汇总查询、计划预警、计划成果跨年度查询、审计文书编号等功能。年度计划管理细分为计划项目的维护、计划的查询、计划的完成维护、计划的统计、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计划的拖期汇总、计划节点统计、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等功能。具体如下:(1)计划的维护分为导入、增加、修改、删除。(2)计划的查询可按照计划年度、责任科室、关键字、是否带子项展开等分类进行高级查询,并可按照project、主要内容、执行单位、起始日期、结束日期等进行查询。计划查询后的显示界面应包括:一级显示——对应的阶段完工成果完成数、被审计单位、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完成日期;全部显示--按照project形式显示项目及其节点及其完成情况。(3)计划的完成成果维护。对于审计项目的成果,大体分为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小结、审计意见书提交复核稿、审计复核意见书、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审计意见书征求意见函、审计意见书8个阶段性成果,而其他类型项目则按照文书编号中的有关类型维护。维护过程参见有关的作业指导书,部长签发后自动编号。维护的成果以附件文档的形式保存,维护记录应体现出以下的信息:年度、被审计单位、审计组长、维护人、文书类型、计划节点的ID号、文书编号,以便和工作计划建立起关联,且可以按照维护人或审计组长信息传递给绩效考核模块和人工成本分析模块。(4)计划的统计。每年度按照类型统计或按照部门统计进展情况,列出进度条,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5)计划的有关汇报情况。维护、查询、汇总分析“重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汇报情况”,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6)计划的拖期汇总。按照维护时间,搜寻出实际完成时间晚于计划的完成日期的节点,按照部门进行汇总分析,并可以有向下层次的展开。(7)计划节点统计。按照选定的时间区间列示出计划节点及其完成的有关情况,包括节点数、节点完成数、有关节点详细情况等信息。(8)季度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统计。列示季度重点工作项目数、项目类型及其完成情况。(9)值得关注的事项提示。列示已经进入预警期(7天),尚未完成的项目节点。(10)计划及完成的图表分析。
2.绩效计划管理。绩效计划是对年度计划的二次拆解,是员工的日计划,体现员工每日的工作内容。绩效计划完成后需做完成维护。完备的绩效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1)绩效计划应与年度工作计划直接挂钩,通过查询项目执行,不但可以查询工作计划及其完成情况,而且可以查询绩效计划的配置及完成情况。绩效计划可以由员工申请并经直接领导批复,也可由领导委托的方式下达。员工日计划应直接、美观,便于使用。可以在周六处写上周工作总结,周日处写下周工作计划。绩效计划根据需要所进行的调整,有关其他人员的计划可以自动调整。由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可生成月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2)绩效计划管理具体细分为绩效计划的增加、完成维护,绩效计划的调整,生成总结,查询月绩效计划,查询年绩效计划。具体维护方式方法采用审计部现有的体系,不做调整。
(二)管理技术平台
管理技术平台即将审计工作的作业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果不断积累、提升,成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管理的有力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完成报告分析、基础作业指导和制度基础框架。
1.完成报告分析。(1)审计发现问题提炼归纳支撑。包括倾向性问题模板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维护、倾向性问题的输出。(2)季度审计发现的成果维护支撑。包括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 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模板的定义,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情况统计表和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的维护及输出。(3)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反馈支撑。
2.基础作业指导(逐条分析列示)。以基础作业指导书为基础,实现各项作业指导书维护、修改;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细化,利用数据库生成。
3.制度基础框架(word附件)。可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分类列示。此功能综合业务系统已经具备,可直接转化并纳入到综合业务系统中。
(三)员工绩效考核
绩效计划的考核可以由多位领导给一个员工的绩效计划进行月评价,也可以多次评价。各室主任能够管理本部员工的绩效信息(含计划和考核两部分内容),部长能够管理和使用所有员工的绩效信息。普通员工只能管理和使用本人的绩效信息。
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职能部门关于员工绩效考核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模板,结合过去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经验,提出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可包括:(1)项目考核。具体包括:审计组长考核组员、审计复核员考核审计组成员、部领导考核审计组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评价。(2)行政考核。可由直接领导考核。(3)参加项目加分。具体包括:参加项目加分、撰写审计报告加分。(4)突出表现加分。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审计系统管理控制
审计系统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系统工作计划。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工作计划。(2)定期汇报(总结)。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总结。(3)定期评价。收录并管理审计运控评价报告。(4)审计论坛。提供审计系统间业务交流的平台(受安全性考虑此模块应独立于主系统)。(5)审计通报。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发现的倾向性问题。(6)任职资格管理。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专兼职人员信息。(7)系统培训。收录并管理审计系统的培训资源。
三、审计现场作业
审计现场作业目前成熟的软件品种较少,实用性较差,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从财务的视角进行审计分析),很难进行二次开发,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具体如下:
(一)从未来ERP系统的信息接入
原则上企业所有的信息都在审计的监控范围,都需要给审计预留接口(如给审计预留数据的查询、分析、汇总接口;授予审计可使用整体备份数据的职能)。具体进度将根据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动态提出。
1.财务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财务控制部。
2.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规划部、技术中心。
3.经济责任相关信息的接入。来源:组织部、纪委。
4.其他信息的接入。来源:营销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采购信息、生产信息。
(二)具体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
开发的审计软件流程是: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对已获取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生成审计软件自身的账簿、报表;利用审计软件提供的分析查询功能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查出问题进行记录,生成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最终将项目归档及进行审计跟踪。具体流程见图1。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归类、对比、校验、制作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工作。数据准备是指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及将获取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审计现场作业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准备,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辅助审计的成败。(1)数据获取。运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情况,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是无形的,而作为审计人员来说又是必须拿到的,否则将无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因此数据能否成功获取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是,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知识了解较少,凭借自身较难实现顺利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这项工作,而针对上述问题再展开相关的专业培训并不现实,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提供相应的功能解决这一矛盾。(2)数据获取的模式。通过人工,凭借审计人员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的了解,直接打开数据库找到所需表格并进行复制;利用审计软件自带功能对被审计单位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复制。第一种模式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应用范围较小可操作性差。目前此种模式仅被政府审计领域或内部审计极少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审计人员所采用。第二种模式需要审计软件提供此项功能,就目前国内的审计软件而言,能提供上述功能的较少且水平不等,仍处于完善过程中。尽管如此,利用已提供的功能,自动或半自动的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已成为可能。(3)存储、获取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途径。就已实现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单位来说,如果内部协调不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服务器直接获取数据,可以是被知模式或监控模式。此种途径仅限于已实现了局域网搭建的内部审计部门。除上述情况外,运用最普遍的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大小,利用U盘、移动硬盘存储已获取的电子数据。此种途径比较方便且购置硬件的成本较小。(4)数据转换。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系统软件种类不同、采用的数据库格式不同,其庞大的数据库中并非所有的表格都是所需的,因此就需要审计软件将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转换,找出审计人员需要的数据库中的表格,同时将其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库,也就是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格式,只有这样审计软件才能在自身数据库基础上调用、查找、引用、操作相关数据。(5)数据转换的依托。将不同软件的数据库里的相关内容转换成审计软件自身的数据库这一过程需要有个中间媒介,其所起到的作用在于能够识别对方的数据库,从中找出审计人员所需的表格、字段等内容,同时还要能够将其同审计软件相关的表格、字段挂钩,实现一一对应,只有这样才能顺畅地实现数据转换工作。(6)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模板的制作可以参考2010年6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GBT 24589.1-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第1部分:企业”标准确定,该标准明确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转换模板。数据转换的有效性、时效性、可靠性就成了评价一个审计软件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辅助审计软件通用功能如下:
1.财务辅助审计。(1)账簿凭证的浏览查询。利用审计软件对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及相关的记账凭证进行浏览和查询,找出审计线索。这一功能使审计所用的数据与企业财 务软件的数据分开,审计人员可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获得很大的操作自由。同时可以保证被审计单位提供账套的唯一性,遏制多套账的发生。(2)辨别账套的真伪。利用审计软件导入相关财务数据,可以重新生成会计报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生成的报表对比,可以验证企业提供电子数据与上报的会计报表数据是否一致,以防止出现“假账真审”的情况。(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但能快速方便地进行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而且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4)异常项目的筛选。通过审计辅助软件的综合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查找到一些异常项目。如重要的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账务记录。这一功能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对固定资产和材料成本差异的复核等。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在以前人工审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用辅助审计软件可能几秒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6)财务指标分析。利用辅助审计软件导入财务数据后,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内置的公式自动计算出相关财务指标,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盈利能力、负债能力、变现能力、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分析。
2.内部控制辅助审计。(1)获取内部控制文件(企业章程、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流程图)。(2)内部控制关键节点数据库,可生成有关表单。(3)内部控制执行测试输入、汇总、输出支持。
3.工程辅助审计。(1)工程定额的有关数据库支撑。审计人员可将现场勘察的隐蔽工程量、审查无误的竣工图工作量、材料用量及价格、取费标准等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审计软件计算出较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台账及统计报表。此外,还有工程跟踪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工程现场作业、大小修等工程动态,跟踪审计,防止舞弊行为,如重复作业及多结算等问题的发生。(2)审计人员对价格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确认至关重要,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包容大量信息的互联网络。利用网络取得有关建筑材料、设备、机电仪表等价格信息,可计算出较合理的材料差价和工程造价:利用网络获得拟购买的劳务或产品的性能、价格、厂家的资质等经济信息,结合其他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即可对采购行为经济与否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审计工作平台、审计系统管理与现场作业的结合
对各审计作业单位、部门的具体作业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就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实施管理,这就需要搭建审计管理平台。如果只有上述平台,而审计现场作业系统的具体情况不能同此平台相衔接,也就失去了管理、协调的意义。只有将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通过管理平台对下辖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监控、协调、指导,同时审计现场作业人员则能够通过此平台及时地将作业成果上传、从平台上下载各种有关资料通过平台实施协调。
上述系统的结合点具体体现为数据库,其搭建模型如下:
1.管理数据库。(1)业务流程表:编码、流程名称、节点名称、节点等级、节点特性、处理去向、相关文书编码。(2)审计文书表:编码、文书名称(代码表)、报送、主送、抄送、形成日期、审批人。(3)员工管理表: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4)审计项目表:编码、被审计单位(代码表)、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类别(代码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组长(代码表)、审计组员(代码表)。(5)集团公司各单位概况表:编码、单位名称、单位性质(代码表)、职能分工或经营范围、股东名称1、持股比例1、股东名称2、持股比例2、股东名称3、持股比例3、股东名称4、持股比例4、股东名称5、持股比例5、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董事长(代码表)、董事(代码表)、监事(代码表)、经管会成员(代码表)。(6)集团公司各单位财务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年度、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7)集团公司各单位重大决策情况表:编码、单位名称(代码表)、决策事项年度、决策事项描述、影响现金流额度。(8)内部控制制度列表:(已有,略)。
2.底稿库。底稿库需根据不同底稿类别设计具体的字段。证据的大类需要分为:综合分析类、内部控制分析类、抽样检查类、实物盘点类、记录取证类。(1)综合分析类。审计底稿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一级类别(涉及管理领域)、二级类别(涉及内部控制分工)、三级类别(涉及事项性质)、事项描述、审计结论、涉及的法律法规(代码表)。财务指标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指标名称(代码表)、指标数值、常规数值(代码表)、原因分析。指标参考表:编码、指标名称、计算公式、常规数值、高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低于常规数值的可能原因。(2)内部控制分析类。控制点分析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列表、被审计单位制度是否涵盖、制度名称及相关条款、其他替代控制程序、符合度、内部控制分值。控制点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代码表)、控制点名称、控制点描述、权重。内部控制分工表:编码、内部控制分工名称、权重。(3)抽样检查类。抽样底稿:抽样证据表:编码、审计项目(代码表)、直接审计员、取证范围、比例、抽样方式、异常数量、抽样异常率。(4)实物盘点类。库存现金盘点表、银行存款未达账调节表、存货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应收款项检查表、对外投资检查表、无形资产检查表、其他资产检查表,各表单具体结构略。(5)记录取证类。询证函、座谈记录、调查问卷(应建立文卷问题库),各表单具体结构略。
3.案例库。(1)主表。编码、发生时间、案例类别、具体事项、金额、发现时间、发现人、主底稿代码。(2)案例类别表。编码、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3)法规库。两种设立方式,一是以法规全文作字段,这种形式维护比较方便,但查找时 没有针对性,查找、引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二是以条款作字段,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维护工作量非常大。
一、全科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1、起草了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安排意见下发至各县(市)区和市局各科室;
2、起草了2008年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安排意见,下发各县(市)区审计局。
3、对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进行了汇总,向市政府和省厅出具了审计结果报告。
4、起草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和关注。
5、代市政府起草了市本级2007年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6、汇总全市县级财政决算审计情况,向省厅出具综合报告(正在进行)。
7、起草全市2009年预算执行审计安排意见(正在进行)。
8、承担了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任务完成。
9、承担了城区、泽州、沁水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任务,任务已完成。
通过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城区等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共收缴市局审计罚没款专户900余万元,征收应征的财政收入78000万元。
二、廉政承诺履行情况
按照年初的廉政承诺,一年来,我科全体人员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是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强化廉政意识,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组全体成员就审计工作纪律、廉政纪律遵守情况进行自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坚持公开审计程序、公开审计重点和内容、公开审计人员守则和廉政纪律、公开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以廉政谋工作发展,以工作促廉政建设。
由于我们注重从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了审计工作计划,审计人员遵章守纪,恪尽职守,全科人员没有不廉洁现象发生。
三、2009年工作计划
在收款时,认真开收据,认真清点现金,填写支票,及时送存银行,使款项能及时到达我户,避免了许多不安全因素。
报销时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热情的解答同志们的问题。报社的财务工作比较零碎,不仅要发工资,报销一些正常的业务支出,每月还要发几拾笔的稿费、业务费、考勤奖、好稿件奖等。大到上万元,小到一元两元,发工资时,我认真审核,及时开支票送银行,尽快的把钱落到同志们的帐户上。发稿费、业务费时,无论大钱小钱,从来不嫌麻烦,一笔一笔把几拾笔的业务费稿费发到同志们或投稿人手上,无论大家什么时间来,我都热情接待。如有汇款借款等业务,我都积极筹备,从不会因为我的失误而影响集体的工作。
做会计凭证认真细致,摘要填写简单明了,比较熟练比较正确的运用会计科目。记帐仔细、认真、规范,帐目清细明了,条理分明。月末结帐作报表从不马虎,总是认真核对每项数字。报表及时,数据准确详实。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我还负责管理报社的印鉴、发票和一些证件等。发票的领用、印鉴的使用,我都建立了缴销手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避免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
现金管理日清月结,不怕麻烦,当日发生的业务当日处理帐务,及时提款存款,库存现金一般在XX元以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了不安全因素。帐本、帐表、凭证干净整齐规范。体现出了严肃、认真的精神面貌。
每月都要认真的审核预算外收入,汇总全局四家报表。汇总报表很重要,报表上的数据反映了我局所有的收入、支出等财务状况,汇总时必须认真仔细,我总是算一遍又一遍,直到核对无误,确信数字准确、一丝不差。再把它打印七份,装订起来。整整齐齐的报给领导、财政局、银行等部门。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由总机构汇总缴纳所得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营业机构的,可以由其选定其中的一个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为规范和加强涉外企业汇总(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管理,现就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加强汇总(合并)申报认定管理
外商投资企业总机构或负责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的外国企业营业机构(以下简称汇缴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应在汇缴机构涉外企业所得税税种登记完成后,为其出具《外商投资企业汇总申报缴纳所得税确认单》(见附件1)。
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或被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的外国企业营业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进行所得税税种登记时,应附送外商投资企业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汇总申报缴纳所得税确认单》或税务机关批准外国企业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的审批文件的复印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不需分别进行所得税纳税申报。
二、加强审核和备案事项管理
分支机构应于年度终了后两个月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无形资产加速摊销等需审核、备案的涉税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在收到上述资料后,应于两个月内审核完毕,并为分支机构出具《分支机构审核、备案事项确认单》(见附件2)。
汇缴机构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除正常报送的资料外,还应同时附送其所属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分支机构审核、备案事项确认单》,否则其相应的税前扣除项目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三、加强协调配合
汇缴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汇算清缴工作规程》(国税发[]12号)的有关规定,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
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于收到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出的《营业机构税务事项协查函》后30日内负责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函复汇缴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