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统计学实验课

统计学实验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1:1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学实验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统计学实验课

第1篇

关键词:PBL;本科统计学;数学建模;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96-02

1 高校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理、工、农、医以及经管、教育类专业是一门广泛性的基础平台课,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的理论型基础部分)和专业统计学(统计学的应用型实践部分)。但长期以来,统计学没有像其他公共课,如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等基础平台课那样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

与此同时,国内大中专院校统计学的教学几乎还沿循传统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讲述式教学方式,如今高校教师已经慢慢的淡化了单纯的举例讲解教学模式,推广和发展了CAI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过基本的教学方式还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其本质并未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更为显著的发展。

2 PBL教学模式简介

2.1 历史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现实世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以讲述为基础的LBL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之中;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协调来解决问题,从而感知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配合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PBL教学法在西方的教育中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多所院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对PBL教学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首先是从医学教育领域开展,然后渐渐的推广到了其他课程,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PBL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被提出,如PBL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现行高等教育这一国情,大学新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分本位等因素的影响,对新兴教学模式的认知以及对师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也使得PBL这种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的深入人心,高校本科生广泛参与队员选拔、知识培训和活动竞赛,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本科统计学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是值得教学实验和探索研究的。

2.3 统计学教学中PBL可行性问题

作为课程的主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说:“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样普遍,在我们的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甚至有的科学有还把我们的时代叫做“统计时代”。

而统计学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概率论知识以及数据分析就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科生受中学概率的熏陶,以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的吸引,由教师合适的设定案例和身边问题的启发下,PBL的教学方式就水到渠成。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西方大学的,我国几所大学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数学建模强调的就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三个同学的小组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PBL学习方式是一样的,而作为数学建模的培训和参与方式也和PBL如出一辙。随着高校数学建模竞赛知名度的提高,参赛队伍也随之迅猛扩大,而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也会深入人心,也为在普通的教学中进行PBL模式的推广作了前期的宣传和铺垫。

笔者有幸作为数学建模指导团队的参与人,从2006年开始一直持续参与统计学教学和数学建模的助教工作,所以对于数学建模比赛的模式和赛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是否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相应的学习认知方式来改进或者更新现有的高校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这样的可行性实践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2.4 开展PBL教学的实践方式

开展具体的PBL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及班级选择、问题设计及教学实践和教学考核及效果评价三个阶段。

2.4.1 问卷调查及班级选择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选择了即将开始统计学课程的本科二年级土木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金融数学专业的48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46.41%的学生“不了解统计学”,46.0%的学生“了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2.14%的学生“希望教师补充社会案例”,73.92%的学生“希望进行互动式学习”。

测试的教学班最终选择为2010级土木工程方向的124人,2个教学班。

2.4.2 问题设计及教学实践

统计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设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应用分析四部分,下面简单给出几个部分的问题设计。

在统计学的第一部分:问卷调查的设计,可以在课程起初留下作业,让大家每三人一组设计一个有关大学生旅游消费方式的问卷调查,要求自我完成问卷制作和数据搜集,然后进行汇总和评比,然后在正式的课堂上,利用理论教材对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顺序进行一一说明,让大家逐渐的理解自己设计的问卷的缺陷,为什么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却良莠不齐、响应率差别大、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疑问。通过互动交流和自我审视,学生会逐渐明白问卷设计的重要性和关键点,也体会到了统计学的有趣和难度。

在统计学的第二部分:概率知识,这部分相比较而言是易懂的,在课程开始之前留下任务,发动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概率常识的搜集和展示工作,来鼓励大家对高中知识的回忆和再利用,并且增加概率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关联度理解,其中老师可以推荐几个搜索的渠道,比如网络、纪录片和书籍等。在正式的课堂中,可以组织一部分准备比较充分的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还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来展示自己所搜集或发现到的概率常识。而老师也可以适时的播放Discovery系列纪录片“现实生活中的概率知识知多少?”,在充分的刺激和诱因下,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会不断的被挖掘出来。

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部分,可以首先提出疑问:“什么是回归?”“GALTON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用回归来解决呢?”鼓励大家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查询,来了解回归分析的定义、由来、数学原理、案例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同样通过GALTON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可以进一步进行美育和德育熏陶,塑造青年学生的社会良知和培养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2.4.3 教学考核及效果分析

通过测试班一个学期的统计学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最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见表2,可以发现有91.79%的学生“肯定PBL探索教学方式”,79.88%学生“希望以后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84.39%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57.08%“愿意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同时,期末2个教学班的统计学考核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和其他仍然采用LBL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教学班成绩大同小异,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虽然PBL的教学方式比较生动有趣,但是作为新生的课堂名词,在初期探索阶段仍有很大的改良和进步空间,另外一方面,我们惯有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而采用PBL教学所获得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验证,这个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和分析。

3 总结

PBL教学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利于职业探索、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弥补了应试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缺陷和不足,易获得本科生及社会的认可。

总之,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值得借鉴,但如何与我国现有的本科生教育模式相融合,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本科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将是PBL 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简明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金惠红,陈许红.PBL法在统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9,(5):28-29.

[4]周. 基于PBL的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56-57.

[5]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仿真实验;ED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很多文科院校都开办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虽然这些专业有的隶属于管理学院,有的以独立学院的形式出现,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计算机类课程都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本科教育从精英人才培养向普及型教育转变的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已从过去培养造就研究型人才向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此,文科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多,这种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课程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靠实验来了解其内部工作过程的课程令文科院校学生十分困惑,因此,在文科类院校建立计算机教学实验环境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文科类院校计算机实验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类课程属于理工类课程,而理工类课程的学习就离不开实验室,这对理工类院校的专业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对文科类院校,由于过去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基础环境,对实验课理解的偏差,把计算机实验片面理解成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把流程的模拟软件当作了计算机实验。因此,文科院校几乎没有像理工院校那样的实验室,所谓的实验室就是几个计算机房,安装一些常用软件或模拟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EVIEWS、QSB等,学生无法完成探索性实验。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文科学的实验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过去以定性研究为主,即使现在大量引入了定量分析,也主要是借助统计学理论进行数据处理,其对实验环境要求也不像理工科那么直观。在这种大背景下,文科院校很难建立像理工科院校那样的专业实验室也是情理之中。这对需要掌握计算机内部结构知识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教学影响很大。由于计算机底层知识(如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需要大量实验支撑,致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缺乏直观性、可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来比较直观、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应用型课程就完全变成了理论课,没有实验环境和实验课,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上这些课程。

事实上,在文科院校建立像理工类院校的实验室也不现实。首先是利用率问题,相比理工院校,在文科院校的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数少,使用这类实验室的也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和极少数选修二学位的其他专业学生。人数少,专业单一,这就很难保证实验室的利用率。其次是认识问题,这类院校中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都不是学校的主流学科,既然不是主流学科,当然也不是投资重点,能保证对其他学科的支撑保障作用就足以,投入“巨资”发展是很难的。

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环境之后,我们应该学会在夹缝中寻求发展,探索一条适合文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我们探索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模拟化方法,这也许是一条在机房建立实验室的可行之路。

2当前实验和模拟教学软件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教学软件分为模拟教学软件和实验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近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应用领域很不平衡,在中小学电子辅导材料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软件直到近年教育部提出重点发展实践教学以后才引起高校的重视。事实上,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只要看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大量使用的软件,在电子游戏中大量使用的参与型操作软件,就能想象到这些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实验和模拟教学中会产生多大影响。相对而言,现在财经类大学深受欢迎的各种操作实务型过程模拟软件,在代替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践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某一特定技能的高效模拟软件。如上海育文公司的“科荣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网络证券、期货、外汇、财会网络系统和电子银行模拟软件、上海远恒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的“YHLog物流模拟实习平台”实验室教学软件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一些主要软件提供商,像用友和金蝶等也推出了教学版软件。

应用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学模拟软件近几年发展迅速,有思科网络学院推出的各种模拟器(如Routersim CCNP),OPNET Technology公司的OPNET Modeler,UC Berkeley开发的NS2,Cadence公司的SPW仿真软件,以及华为公司的网络实验模拟器软件,这些实验模拟系统都是网络公司针对自己产品特点而设计的,推出的目的是配合网络管理人员学习本公司产品的使用方法,很难作为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教学实验软件。这类软件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研究探索作用不大,属于培养技能的教学软件。

在计算机方面可以作为仿真实验的主要是一些功能比较完善的EDA软件,如Altera的QuartusII,Xilinx的 ISE,Lattice的ispLEVER等数字电路设计仿真软件,这些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各种门器件、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触发器、组合逻辑器件、时序逻辑器件等数字电路常用器件,用户可以用这些器件自由地搭建各种数字电路,构建计算机。软件提供的仿真工具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进行数字电路仿真分析,这些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实验课的模拟教学,作为没有硬件实验室院校学生教学实验,可以大大提高这类院校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3计算机系统实验方案

没有配备计算机硬件实验环境的文科院校,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验支持,学生学习硬件缺乏兴趣,对内容的理解不深刻,学习主要靠死背硬记,教学效果欠佳。在教育部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1、2号文件精神指引下以及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的呼声日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了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实验模拟工具,收到了良好效果。

课程实验设置分为三个层次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电路实验阶段,学生完成组成计算机单元电路的设计和仿真实验;第二阶段是计算机组成实验阶段;第三阶段是控制器设计和运行实验阶段。

3.1电路基础实验

基础电路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模块功能,重点理解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差异,实验包括加法器、译码器、寄存器的设计和仿真。加法器实验从1位加法器开始,把逻辑表达式转换成逻辑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把设计好的电路封装后组成4位加法器,并通过功能仿真实验观测设计的正确性。例如,被加数Ai(i=0,1,2,3)的值为0010,加数Bi为0101,输出和Si(i=0,1,2,3)为0111,学生可以从仿真波形图中直接读出结果。

图1一位全加器电路

3.2CPU组成实验

第二层次阶段是计算机组成实验,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控制机制和总线概念。实验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器ALU实验,存储器MEMORY,累加器Accumulator,计数器COUNTER等。控制器和指令译码器不在这个阶段实验,把它以一个黑匣子代替,由老师给定。ALU实验重点学习、观测各运算部件的连接,建立总线概念,了解三态门的作用。存储器实验重在理解地址译码器的选择功能和输入输出控制信号的作用。而累加器实验重点关注其内容判断功能,如为零,为负等。这些部件的仿真在功能仿真基础上要以时序仿真为主。

在掌握功能模块输入/输出控制之后,进行基本CPU组装实验,为此,需要提供具有给定指令集的控制器电路,我们设计了用只读存储器实现控制器的电路。这部分相对较难,在作实验时,可以由教师提供现成的模块由学生引用。学生按照冯•诺依曼思想,把各部件组成CPU。

作为计算机课程的入门硬件课,到此实验已经足够了。如果学生已经学过汇编语言,或者有足够的课时,可以考虑指令系统和控制器的设计。

3.3指令集和控制器实验

本控制器采用ROM存储器的微指令方式来实现。控制器设计首先是指令集设计,由于指令设计不是本课程的内容,可以由教师给定,然后把指令按时钟节拍分成多个微指令,确定每个节拍所涉及的控制信号,每个控制信号占用1条控制总线,如计算机CPU有15个控制信号,基本指令31条,指令最多节拍为6个节拍,则需要作为控制器的存储器容量为31×6×15bit,我们选择256×16存储器作为控制器,指令操作码作为存储器高位地址,节拍序号(6进制计数器输出)为低位地址,这样每条指令就需要占用8个存储单元(其中2个为空),每单元16位输出。使用Altera 公司的QuartusII 直接把微指令代码文件写入ROM模块即可。

3.4系统运行实验

整个系统设计好后,可以把系统下载到FPGA仿真版

进行运行实验,Altera 公司开发板种类很多,我们自己开发了PMC110计算机实验系统,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CPU下载到该实验板进行运行,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指令集设计汇编语言程序在该CPU上运行。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系统;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304-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TANG Tao

(Information Network Center,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 ods of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s in urgent need of reform,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reduce teacher workloa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mputerprogram design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article on college computer program design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Key words: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database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二个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目前还是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即授课老师把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上机完成,并把运行结果和相关程序写到实验报告中,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学生本次实验成绩。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且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差。因此,开发一个实验教学系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结合的两层C/S与B/S结构,包含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实验过程管理模块、实验成绩管理模块、作业生成等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见图1。

1)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

2)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3)学生管理模块:实现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录入学生数据库,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班级、专业、所在院系。

4)题库管理模块:完成试题信息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等维护工作。题库管理模块要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

5)作业生成模块:按照本次实验的要求,由实验教师先进行相关的设定,包括实验内容、属性(验证型、设计型或综合型)、难度等,然后由系统从试题数据库中自动抽题组合,生成本次实验作业。

6)实验过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学生上机实验的全程管理,包括上机实验的登录、验证、下载实验作业、作业提交等。

7)实验成绩管理模块:实现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自动评判,给出学生的本次实验成绩,并写入学生信息数据库,同时生成本次实验的班级成绩表,实验教师可将该成绩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保留存档,课程实验全部结束后,这些成绩表就构成了学生该门课程的实验成绩。以C语言为例,实验教学共分10次完成,内容为:简单的C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预处理命令、指针、结构体、共用体与枚举类型、位运算与文件。

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是采用B/S结合C/S模式,C/S结构和B/S结构的数据层采用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它是一种易用、可伸缩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组织分三个部分:

1)试题数据库:用于存放各次实验的题目(包括改错、选择、填空、程序设计等类型)及其相关信息,可通过事先设置的权限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实现数据库中各项数据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抽题组卷等工作。

2)学生信息数据库:用于存放学生的信息,同时记录学生实验作业的答卷和实验成绩,通过设置的权限实现学生数据的维护,统计学生人数,并存放本次实验的班级成绩表。

3)实验作业及参考答案:用于存放本次实验生成的作业及参考答案,实验作业直接显示在界面上,参考答案用于系统的自动评分。

3系统特点

1)适用范围广:本系统可用于多种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建立不同课程的试题数据库,完成各课程的实验教学。

2)功能全,使用方便:实验作业及作业评判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并生成本次实验的班级成绩表。

3)安全可靠:系统采用了大型数据库系统,用户权限分级管理,客户端所需权限需申请获准后才能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可维护性强: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录入、添加、修改、删除题库中的题目,生成的实验作业还可以进行修改或手动方式更换部分题目。

4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本系统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孝祥,张红梅.Java Script网页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9.

[2]张润杰.基于B/S模式的网络版实验室管理系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6:16-18.

第4篇

关键词:系统;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元素为了特定的目的组成的有机集合,现代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内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它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的规律。运筹学是考虑整体优化、多学科配合及模型方法应用的一门综合学科,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而求解的科学方法。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但是,目前关于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个点上,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提升、教学队伍的建设等,即使研究教学体系也缺乏整体全局的思考。因此,从系统角度研究运筹学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

1.运筹学是考虑整体优化、多学科配合及模型方法应用的一门综合学科,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按专业进行教学,也没有分层次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同质。

2.运筹学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专业教育模式的惯性思维局限,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与市场化时代背景下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相矛盾。运筹学的实际教学体现的理念是毋庸置疑的,但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3.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运筹学实践技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不匹配。现行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理论与相应的算法,但由于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对运筹学的前续知识如线性代数等掌握不足。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主要就是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与算法,忽略了运筹学实际上是一门实践科学。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一般都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考核,造成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优化理论推导证明与解题技巧的传授。

5.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运筹学的学习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一旦数学基础不牢,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下课无所适从。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

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等属性。

1.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运筹学教学不是孤立的,既受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企业生产实践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充分协调内外部各种因素,将运筹学教学和内外部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2.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运筹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而求解的科学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等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运筹学课程教学定位于面向企业生产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培养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运筹学方法的作用,而实际情况又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运筹学课程教学也要动态变化。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

3.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相关性。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级进行教学,即“二表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可适当讲解理论基础、数学建模及算法求解;对“三表生”的教学不仅要侧重于数学建模和算法求解,更要和专业、企业实践相结合进行授课,这是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的相关性决定的。

4.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性。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它有一个统一的功能目标,就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继承文化、培养人才。运筹学课程教学从属于社会系统,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定位于面向企业生产实践,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三、基于系统视角的运筹学课程教学

运筹学课程教学是由一般要素、基础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撑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一般要素。一般要素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学生专业、层次等的不同,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层次教学方法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等;通过游戏教学、案例教学等措施提升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案例教学是学生生产实践的演练,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建模求解的能力。

2.基础要素。基础要素是由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构成。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要紧扣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计,理论教学方面,可分层次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方面,在灌输学生运筹学思想和建模方法的同时,运用LINDO、LINGO等运筹学专业软件,对多数的建模及算法求解进行讲解。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和学生的层次、专业及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式。

3.功能要素。功能要素包括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通过板书和PPT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运筹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课程。学习的效果通过考核方式进行检验,而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考核,可采取“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基础知识”的考核模式。实践能力的考核,目的是增强学生建模及软件求解的能力;课程设计考核学生从问题的描述、分析到建模、求解及确定最优方案整个过程的能力;基础知识的考核是针对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等知识点的考核。

4.支撑要素。支撑要素是由教学网站的建设、学校给予的支持、企业生产实践等构成。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学院与学校的支持,要与企业生产实践动态协同,其过程和效果可以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体现。

运筹学是经管专业的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支撑,是与企业生产实践动态协同的一门课程。以整体性、稳定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等为原则完善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一般要素、基础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撑要素四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可以使运筹学课程教学发挥“1+1>2”的整体效用。

参考文献:

[1]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8).

[2]刘德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3]刘霞,刘艳伟.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模式分析与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4]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科研实力 评估系统 研制

1.系统目标

本系统结合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处理评估方法和确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基于windows平台的重点医学院校科研实力评估系统。系统采用计算机录入、统计、分析的方法取代手工整理科研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该功能易操作,系统完善、可靠性强、易于维护,便于推广。

2.系统环境

(1) 系统的开发平台为Windows2000,只要会Windows操作,就可以使用。

(2)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和 ACCESS数据库为开发工具,报表功能强大,管理功能完善,系统维护功能完整。

3.系统开发过程提要

(1)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仔细分析评估指标体系。

(2)设计数据库结构。

(3)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应用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处理方法,建立基于ACCESS 的评估数据库,同时建立了相关数据表和关系。

(4) 实现数据库的基本信息操作,如: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

(5)设计统计过程,将数学算法程序化,得出科研实力评估结果。

(6) 打印评估结果

4.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共有10个数据表,分五个层次,第一层是学校信息表college;记录学校名称和代号;第二层是学校科研人员信息表member,记录成员的基本信息和一些个人统计信息;第三层是关键层,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记录本系统的所有细节信息,比如表detail用来记录更细节的成员的科研信息,表discourse专门用来记录成员的学术专著等信息;第四层是采用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方法对第三层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某一个重点医学院校的各项评估指标,即评估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分值;第五层采用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处理方法对第四层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得出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的分值。下面是本系统的数据库结构:

下面介绍表member和表detail,这两个表用编号bianhao来关联,表member只是记录成员的基本统计信息,更细节的信息在表detail里记录,用字段leibie来标注,同时用字段school 和demo作辅助标注。

5.程序设计

本系统是数据库操作系统,所以前面的数据库设计好了,接下来的程序设计工作比较容易实现,本系统大致分5个模块,下面逐个介绍:

(1)主界面

根椐数据库设计结构,主界面的菜单分三部分:添加学校、添加科研人员信息、评估指标统计。

(2)添加修改学校

点击主界面的“添加学校”按钮或菜单“首页”―>“添加学校”

为方便操作界面各功能按键,设有快捷键Tab,若要删除信息,除了点击“删除”按钮外,可在表中选中要删除的记录,按Delete键即可删除。

(3)添加科研人员信息:

点击主界面“添加人员”按钮,或点击菜单“科研人员信息”――>录入即可

科研人员的信息比较多,为了能全面显示信息,本系统采用“点—面”的显示结构,界面里的表用来显示各科研人员的统计信息,下面用SSTab控件来分页显示人员的细节信息,在表中选择一个记录,下面的SSTab控件中对应显示此人的细节信息,同时对于某一细节的修改或添加,都设有功能键,最后统一用保存按钮来保存刚才修改或添加的细节信息。

同样为方便操作界面各功能按键,设有快捷键Tab和Delete。若用户在查询信息,可点击界面下方的查询按键,弹出查询对话框。

(4)指标统计

点击主界面的“开始统计”,或点击菜单“统计”――>“开始统计”。这时需要统计人员输入一些必要的统计信息,比如:当输入经费之后,在国家级科研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和横向课题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这两个信息框中就会自动显示,这是系统自动完成,原理是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处理方法。

下面是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的数学处理方法的程序代码:

'------经费投入-----

MaxVal.Close

MaxVal.Open ("select max(HXFS) from ThirdNum "), cn, 1, 3

rs.Open ("select * from ThirdNum where school='" & School & "'"), cn, 1, 3

ThirdFS("HXbaifenbiNUM") = 100 * rs("HXFS") / IIf(MaxVal(0) = 0, 1, MaxVal(0))

rs.Close

MaxVal.Close

(5)评估结果界面

该界面的结构是参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给出了每一级指标的标准分数,点击任一个三级指标,弹出该指标的具体信息,同样点击任一个二级指标,会弹出各学校的该指标的比较信息。

(6)打印

点击打印,即可出来打印预览某一学校的科研实力评估信息或各学校之间的科研实力排名。

6.系统的成果及展望

本系统用自己独特的数学处理评估方法,不仅可在学校之间实现科研实力评估,而且也可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对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重新赋值,实现学校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实力评估,既可以对一个重点医学院校进行静态评估,又可以进行动态评估,在比较范围的纵向方面实用性更强,且系统操作简单,方便许多事务管理,节省人力和财力。

同时本系统也是个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课题,成员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对整个系统的评估结果很关键,所以须到各大重点医学院校作调研工作,才能确保评估结果可行。

参考文献:

[1] 蒋洪迅,邱菀华,明铭. 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综合实力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6-29

[2] 蓝顺碧,阕向红,赵甫哲. 《高等医学院校综合实力评估研究》权重系数的确定与程序设计. 医学信息,1998,11(4):30-33

[3]娄策群. 学术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的文献计量指标与模型. 1995,5:14-17

[4] 王猷金,袁长海,孙即昆. 山东省独立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科技实力评价及效率分析. 750-752

第6篇

1.代表性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对其科学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从美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而是重视教给学前儿童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科学,不仅包括认知体系,还包括探索过程和科学活动所持的价值观。因而美国科学教育实验计划“hands-on”也得到其他国家的效仿和推行。

随着日本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重视幼儿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二是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独立地发展。三是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是通过游戏综合进行的。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儿童的兴趣,他们认为在进行有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时,应将孩子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摆在第一位。日本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是与游戏相结合的,十分重视游戏的作用。

在法国,3岁的幼儿就开始接触科学教育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法国科学教育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他们力图通过培养孩子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能力,发展对事物进行缜密而有逻辑的思考,增进科学推理的能力。

2.各主要发达国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同点

(1)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体验为主线。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引起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要求教师积极引导,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孩子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指导。

(2)遵循“做中学”的体验原则。从美国开始实验,我国和其余国家也相继推行。这种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判断是否有价值―猜想和假设―做实验―得出结果―记录实验表格―分享交流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让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法和态度。这种基本原则强调科学实践,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让孩子更关注生活,更善于从生活在发现各种问题和有趣的现象。

(3)注重体验环境的创设。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都比较注重体验环境的创设。他们都为孩子提供了实验用的各种材料,使得孩子能全面的进行探究和实验。同时又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和接触大自然的充分机会和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如儿童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儿童科学发现中心、水族馆、牧场、电视、广播、图书馆等,也为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提供了条件。因而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儿童科学教育网络。

(4)科学教育内容分领域教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各个方面。发达国家在进行教学时也注意到为了全面发展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了解。能关注到不同方面的问题,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的探求,他们基本将其划分为六个领域,虽然有些出入,但基本涵盖在其中了。

3.对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启示

(1)完善环境创设。在我国,幼儿园的一些科学实验器材还是挺多的,但我觉得在高科技材料的引进还是挺欠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我们的孩子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对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多加了解。在国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虽然我国也提供了一些社会教育机构,也开放了一些博物馆、海底世界,但还不够齐全,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在很多小城市还没有普及,对儿童应该尽量采取免费开放制。

第7篇

[关键词] 全互动式; 统计学; 信息化;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07- 05

1 选题背景与现状分析

1.1 选题背景

1969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出资与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出的第一个实验性网络——远程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终导致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它的到来只有不足50年的时间,进入中国的时间更是不足25年的时间,但是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全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高等教育除了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外,还有培养下一代的任务,特别是它还有创新新知识、创造新手段、创出新方法,为正在培养的学生提供4年或更长远的时期能用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光荣使命。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理论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科学地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笔者从事统计学类教学已经27年了,在这27年里,笔者及项目组其他成员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统计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如何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如何找到能体现统计学课程特色、适应时代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授课方式、实验内容与考试方式及方法。

截止到2012年7月9日星期一,笔者收集到统计学课程共采用过7种授课方式和方法。第一种是普通教室授课方式和方法;第二种是多媒体教室但不能与互联网联网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第三种是多媒体教室但能与互联网联网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第四种是计算机房教室但不能与互联网联网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第五种是计算机房教室能与互联网联网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第六种是利用计算机房教室和我校教务处的网上辅助教学平台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第七种是利用计算机房教室和中国数字大学城网上辅助教学平台的授课方式和方法。

截止到2012年7月9日星期一,笔者收集到统计学课程共采用过7种实验内容。第一种是Excel的统计实验内容;第二种是SPSS的统计实验内容;第三种是SAS的统计实验内容;第四种是Excel加SPSS的统计实验内容;第五种是Excel加SAS的统计实验内容;第六种是Excel、SPSS加SAS的统计实验内容;第七种是Eviews的统计实验内容。

截止到2012年7月9日星期一,笔者收集到统计学课程有11种考试方式和方法。第一种是期末笔试考试方式及方法;第二种是期中加期末笔试考试方式及方法;第三种是平时考核、期中加期末笔试考试方式及方法;第四种是平时考核加期末笔试考试方式及方法;第五种是计算机房局域网机上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第六种是平时考核加计算机房局域网机上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第七种是计算机房互联网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第八种是平时考核加计算机房互联网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第九种是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加计算机房互联网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第十种是平时考核加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全部采用计算机房互联网方式完成的;第十一种是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加期末考试方式及方法全部采用计算机房互联网方式完成的。

那么,哪种授课方式更值得推广,哪种实验内容更能让学生受益,哪种考试方式方法更科学,笔者及项目组所做的这项改革、探索与研究能否体现出时代的特征,能否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能否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能否体现出统计学课程特色和适应时代特点的授课方式、实验内容与考试方式方法,笔者及项目组所做的这项改革、探索与研究是否是统计学课程授课方式、实验内容与考试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哪种授课方式将是未来若干年内统计学课程的主流授课方式,笔者及项目组其他成员想通过过去、现在对统计学课程授课方式、实验内容与考试方式方法的实践、思考及对该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寻找到最佳解答方案。

1.2 现状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课程在1999年以前采用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全部都是第一种,从1999年开始,笔者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第二种授课方式和方法;从2001年开始,笔者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第三种授课方式和方法,目前,东北财经大学所有统计学课程都采用了这种或这种以上形式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从2002年开始,笔者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第四种授课方式和方法,目前,我校有部分教师在统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这种或这种以上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从2003年开始,笔者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第五种和第六种授课方式和方法,目前,我校也有部分教师在统计学课程授课中采用这两种授课方式和方法。从2010年开始,笔者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第七种授课方式和方法。截止到2012年3月1日为止,我校只有笔者一人在统计学课程授课中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和方法。

第8篇

“我之所以选择北京科技大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里材料学科实力雄厚,科研水平很高,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这里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氛围很浓,人才环境良好。”杨槐告诉记者。

1994年,杨槐获得中国教育部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奖学金,从吉林大学赴九州大学学习,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福冈研究所工作。在日期间,他曾开发出一种液晶显示材料,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材料学界引起很大影响。日本的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予以了专门报道。此外,杨槐还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我从没想过要永久留在日本,报效祖国是我的梦想。自博士毕业,我一直在等待着回国的最佳时机,现在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杨槐兴奋地说。据杨槐介绍,2003年春节前后,他相继给该校副校长、前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谢建新,人事处处长王维才发了期望到该校工作的电子邮件。而后,一切顺利,杨槐如愿以偿。

“北京科技大学历来有着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是不会轻易放过引进优秀人才的机会的,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并将继续下去。”曾经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过企业管理的王维才教授,显然对这个“传统”有些自豪。在记者采访他时,作为人事处处长,他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了,“我校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与魏、柯、肖三位・海归・大师的加盟分不开的,其中关于我校的人才工作,也要从三老说起。”王维才提到的魏、柯、肖.分别是该校的学术前辈魏寿昆、柯俊、肖纪美,并且三人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院士今年已是98岁高龄。他1931年赴德国留学,1935年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自费进入亚琛工业大学进修.次年回归祖国。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和山西大学等校有关矿;台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魏寿昆任该校第一任教务长,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建校时惟一的一级教授。作为冶金学科、台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带头人,魏寿昆在国内较早地引用化学热力学原理作为研究与控制;台金反应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成果及理论在世界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

比魏寿昆院士小10岁的柯俊院士,194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194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54年回到北京钢铁学院任教。他一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氏体相变机理,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氏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发展成世界这一现象的主流学说。他开发国内急需的新材料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85岁的肖纪美院士,194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1950年获得该校;台金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北京钢铁学院任教。他长期从事材料物理的研究和教学,其发现的“氢致滞后断裂机理及应力腐蚀现象”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学说。

“三位老院士的回归,真正发挥了学术大师的作用,为我校的;台金、材料等学科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维才感慨地说,“同时,他们开阔的国际视野,在我校的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魏寿昆曾在亚琛工业大学进修,与该校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根据魏寿昆的倡议,在时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柯俊等的主持下,1979年该校与亚琛工业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从那时起,亚琛工业大学每年都要派几名教授到:北京科技大学讲学,同时接受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师到该校进修、学习。去年,亚琛工业大学派出一位副校长专程来到北京科技大学,参加纪念两校建立校际联系25周年的庆祝活动。“我校现任校长徐金梧、上届校长杨天钧都是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学校的许多教授也在该校学习或工作过。应该说,我校许多教师在该校的学习经历无不与两校建立的良好校际联系有关。”王维才说。

“从三位老院士的身上,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人才的作用,并且对人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重视人才就作为我校的一个优良传统继承发展了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第一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北京科技大学更是把人才工作尤其是吸引人才放在了全校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自从教育部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至今,该校已经有7位“长江学者”。“朱鸿民是新世纪引进的第一位‘长江学者’,可以说,也是新世纪成功引进的第一人。”王维才强调,朱鸿民的引进在该校的人才引进工作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朱鸿民20世纪80年代初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198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顺利获得该校正式教职,后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研究工作,2001年4月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但是在引进朱鸿民时,北京科技大学对引进人才的科研经费以及住房津贴等都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当时确实遇到了一点困难,学校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王维才坦承,在人事处的申请下,校领导班子经过专题研究决定,特事特办!

朱鸿民成了学校“特事特办”引进的第一人。“学校给了朱鸿民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共60万元左右,这虽非天文数字,但也是我校史无前例的一笔大数目;此外,学校还专门给他提供了8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15平方米纳办公室,并配备了一个数人组成的科研团队。”王维才说,朱鸿民这几年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好,现任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他的有关“纳米钽粉材料”科研成果目前已进入北京科技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孵化。

“朱鸿民的引进特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从那时起,我校吸引人才工作的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酝酿并出台了一些对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计划,人才引进机制更加完善顺畅起来,”王维才称。

2003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启动实施“422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4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队伍、一支200名左右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一支200名左右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对于引进人才,科研配套经费最高可达100万元以上,并根据需要上不封顶。”该人才工程启动在2003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加上后来实施的‘北京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计划’,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包括以前的‘长江学者奖励

计划’),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较为系统、较为科学的人才引进体系。”王维才自豪地说。

“杨槐就是得益于该体系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维才告诉记者。杨槐2003年来校后,学校陆续利用“422工程”,资助他?00万科研启动经费,30万住房补贴。今年,杨槐又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2004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聘期内及聘任结束后3年内每年又可获得教育部发放的岗位津贴10万元及学校的科研配套经费等资助。“这都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杨槐对此十分感激。

在学校的支持下,杨槐申请到了包括“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几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总计280多万元。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入孵北京科技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并以技术八股的方式,吸引其它企业投资创办了“北京伟豪智能玻璃有限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学校除了在硬件方面给予了倾力支持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创造了一种适宜人才发展的和谐的软环境。”杨槐说。

2004年,杨槐的实验室缺少一名工程师。几经筛选,杨槐认为某公司的一名工程技术员比较合适。但是由于这个人是本科学历,企业编制,按照规定,不能调入学校。但是在杨槐的坚持和要求下,学校决定再次特事特办,破例把这个人调了进来。”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都是尽可能为人才创造条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上周休息日,我还带一名我校准备引进的人才去看住房了呢。”王维才说。据统计,自启动“422工程”以来,该校已经引进高层次人才26位。“还有10多人正在路上”,王维才补充道。

除了人才引进外,该校在其它人才工作方面也是卓有成果:以该校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济山为学术带头人,以“金属材料制备成形过程中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技术基础研究”为研究方向组成的科研团队,入选为教育部2004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教育部和学校共同资助该团队3年,资助经费300万元。此外,学校还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每年派出培养25名青年骨干教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