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运输方式

物流运输方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1:46: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运输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运输方式

第1篇

2011年10月29日,甘肃境内的兰渝铁路黑山隧道吕家滩斜井内发生一起溜车事故,造成24人死亡,4人重伤。事故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反映出斜井无轨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当前,国内长大隧道大多采用斜井等辅助坑道进行运渣、运料、载人等作业,而缓坡斜井(坡度小于15%,主要采用汽车无轨运输方式)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生溜车事故,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根据现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溜车措施。结合施工经验,对罗家理斜井无轨运输的溜车原因和防溜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给出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1 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采用双车道设计,断面均采用直墙形断面,双车道断面宽×高为730×634cm,洞口里程桩号为斜24+55,长2 473m,与左线正洞相交里程为DIK413+388,与重庆方向相交角度为85°58′52″,综合坡度为-11.17%,洞口外为3%的反坡,进洞后,每280m为11.9%的坡度,相接20m为2%的缓坡段,井口井底高差为274.43m。

罗家理斜井作为后续西秦岭隧道出口段二次掘进的出渣运输通道,运输安全管理是影响西秦岭隧道工期和成本最重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罗家理斜井运输车辆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出渣车辆、材料运输车辆、混凝土运输车辆、载人车辆等,当发生刹车失灵、操作指挥失误[1]等异常时,就可能出现溜车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因此,防止溜车是斜井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2 斜井溜车原因分析

刹车系统是汽车运输中最重要的部件,也是溜车事故中最大的安全隐患。造成刹车系统失效的原因主要有:

1)对刹车系统缺乏必要的保养,导致刹车失灵; 2)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机件失灵,如刹车片摩擦生热、刹车毂炭化、刹车功能完全失效;3)由于严重超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加大了车辆运动惯性,直接导致刹车失灵;4)斜井内排水不通畅、淤泥清理不干净等原因导致重载车辆失控;5)因操作或指挥失误,车辆相撞,导致车辆刹车系统或人力失控。

3 罗家理斜井防溜车安全技术措施

3.1 管线布置

高压风水管及排水管悬挂在人行道一侧边墙[2],挂设高度1.5m。高压电缆设在排水沟相对一侧,应尽量高挂,但距顶部的距离应不小于0.15m。照明线设在排水沟相对一侧,悬挂高度距路面不小于3.5m[3],挂设纵向间距不大于15m。

3.2 道路设计要求

1)运输线路应设专人按不低于4级道路的标准要求进行维修和养护,洞外30m及洞内的铺底面进行防滑处理作为路面,要确保铺底施工质量,表面不得有坑洼;2)在成洞和非作业地段,严禁存放材料、机具、设备或其他杂物;在作业地段,禁止随意放置和乱堆杂物,保证行车安全畅通;3)根据斜井坡度和长度实际情况,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不小于30m的平坡段。

3.3 防溜墩设置

1)所有双线斜井从洞口段至井底缓坡段,每隔一定距离(150m~400m)设置由砂袋和废旧轮胎组成的防溜墩(反坡斜井时,距离洞口10m位置设置第一道防溜墩)。防溜墩的设置距离应根据斜井长度及坡度来进行设计,并与平坡段或缓坡段的设置相结合;2)防溜墩设置:宽度不小于3.0m,长度不小于4.0m,高度不低于1.5m;靠墙设置于下坡方向右侧,墩身利用砂袋堆码形成,并于溜车方向相对一面加设废旧轮胎,起减震缓冲的作用;3)斜井内设有集水坑、变压器室、紧急避险处等特殊设施的,在其周围加设防撞隔离栏和闪光红灯警示,并于该设施上坡方向的合适位置设置防溜墩;4)防溜墩上必须粘贴醒目的反光条加以提醒,同时需有相应的标识牌。

3.4 车辆及司机管理

3.4.1 车辆管理

1)各种车辆及运输均应实行“三定”(定车、定人、定任务)、“三包”(包修、包用、包管)管理制度,并执行“三不超(不超速、不超载、不超劳)的规定;2)每班作业完成后,必须履行交接班手续,并做好交接班运转记录;3)必须按规定对运输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并做好保养和验收记录。

3.4.2 司机管理

1)汽车司机必须严格执行“五不开”(无证不开、无令不开、带病不开、病车不开、酒后不开)的规定;2)车辆驾驶司机必须具有有效的资格证书,并至少有二年以上汽车驾驶工作经历;3)车辆驾驶司机必须服从调度指挥,工作期间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3.5行车安全要求

1)为加强行车安全管理,必须对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明确要求,具体参数如下[4]:

2)严禁空档滑坡,严禁洞内超车。会车时,两车箱间安全距离至少为0.5m;

3)进出洞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行人走有照明一侧人行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4)严禁工程运输车辆违规搭载人员。

4 结论

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目前仍在投入,现场从未发生过溜车事故。实践证明,通过强化人员、车辆、环境、道路、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科学管理,最大化地降低了长大缓坡斜井无轨运输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喜斌,郭德福.象山铁路隧道斜井有轨运输溜车分析及防控措施[J].隧道建设,2008,28(5):601-604.

[2]卢志强,罗志军.通过斜井施工长大隧道的几点认识[J].隧道建设,2009,29(2):1-6.

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运输方案;网络计划;决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92-02

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问题;这是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货主最关心的一点,这也是工程建设物流与普通的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不同的一点;二是运输方式的速度问题;三是运输费用问题。从物流运输功能来看,速度快是物品运输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是,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其运输费用往往较高。同时,在考虑运输的经济性时,不能只从运输费用本身来判断,还要考虑因运输速度加快,缩短了物品的备运时间,使物品的必要库存减少,从而减少了物品的保管费的因素等。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中,首先要考虑货物运输的安全性问题,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速度减少费用。因此,工程建设物流中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的选择,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后,寻求安全度最高的前提下的运输费用与保管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必要时工程建设物流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方案。

一、工程建设中的运输方式选择

工程建设物流的高风险、强时效、一次性特性使其实施起来一般需要专用特殊设备、多种运输方式、多家物流企业协作进行。内容可能包括设备拆卸、包装、移动、装箱、固定、海运、空运、陆运、拆箱、安装等。与其他物流类型相比,工程物流在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突发性问题,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需要建立一整套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方案。通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低的费用、较高的效率、良好的顾客服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文提出采用决策网络计划技术及不确定性理论进行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建立起相应的优化模型,从而为工程建设物流项目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二、决策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现代管理科学总结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它的总体思路是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消耗为最终目标,通过较为形象的事件关系图――网络图来表示预定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计算时间参数,找出所谓的关键性路径,然后利用时差,进一步改进实施方案,以求得工期、资源、成本等的优化。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不断地对实际进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最佳效果。

在各种生产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不同的组织方式,结果使所需要的时间、花费的成本以及完成的质量也各不相同,这就产生了若干个不同的方案可供参考。实际上,尽管一下子感到待确定的因素太多,但由于复杂环境和现实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工期费用关系往往只有几个有限的可能,因此本文只需考虑有限的几个方案的选择。

决策网络计划技术正是为适用于这种工作的工期和费用的有限关系的情况而研究出来的。其思路是,将那些可以有不同费用或不同方法完成的节点表述为决策节点,把这一类决策节点都在一张网络图上反映出来,然后由拟订计划的人员进行全面分析。在一定的工期要求下,对这些决策节点进行决策,分别选择合适的工期,来得到成本最小的实施方案。同时。可以对全部工作做出时间的安排。

研究表明,方案选择对工程建设物流项目的影响非常复杂,方案选择的不同不仅使该工序的后续工序要受到其影响,也使一些并行的工序的选择产生影响,侵得有关人员难以凭借经验对各运输方案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结合决策网络计划技术(DN技术)及不确定性理论。建立用于工程建设物流项目实施管理的优化模型,以辅助项目的决策。

三、工程建设物流运输方案选择的应用

按照工程规划,某市地铁一号线南北线和西延线共计21.72公里。根据某市地铁指挥部和列车制造厂方的协议,首列地铁列车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法国制造,其余列列车由阿尔斯通和该市某车辆厂组成的联合体制造。由于设备制造厂及目的地距离海港都较近,因此,海运是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所以采用陆一海一陆多式联运方式制定物流方案。该列车的运输区域跨度大,尤其是对安全性和货物完好性要求极高,所以必须对整个过程中的港口装卸、道路运输、装载工具等各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才能确定实施方案。

第4篇

[关键词] 运输 人才培养 模块教学 模拟实训 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物流经济业态的不断多样化,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高等院校针对此现状相继开设物流及相关的新型专业,高等教育中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在课内实训中向学生渗透物流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方式方法,成为高职教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是高校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从物流行业发展史来看,运输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与管理发展都有成熟的体系,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形态,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物流专业知识体系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授课对象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而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此目标成为教学的第一要务。通过教学实践,结合《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执行性较强的课内模拟实训方案,归纳如下:

一、横向设计课程体系,分模块教学

该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从横向入手,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把教学过程分为公路运输实务、水路运输实务、铁路运输实务、航空运输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联合运输实务、特殊货物运输实务七个模块,同时配合各模块具备的共性知识点,集中讲授运输管理决策、经营管理、成本核算三个模块。在模块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每个模块采用相同的教学思路,分别从各个运输方式的概述部分展开基本理论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快进入角色,掌握规律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基本知识传授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运输方式实务的讲解,采用对比法和启发式讲解模式,使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务操作的异同,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提供较好平台,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初学积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与本章节运输方式相关的时事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

分模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结合自身就业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实务,以便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更好的指导专业实践。

二、按模块设计模拟实训,进行课内实践教学

根据划分的七个教学模块设计不同运输方式下的课内模拟实训,以教室为实训场所,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公路和水路货运实务为例:

1.公路货运实务实训的重点放在线路优化及运力整合,提前制定运输任务(把不同科目的课本作为不同类型的模拟运输物资,把教室里不同小组的位置作为不同的运输地点),安排班内全体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作为模拟运输公司,小组长做好组内人员各岗位工作分配。在实训过程中分小组填写公路货运单证、模拟运送物资、完成既定运输任务,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逻辑思维,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

2.水路货运实务实训重点应放在缮制海运单证上,海运单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下的单证填写较为复杂,熟悉海运单证是水路货运实务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学会海运单证填制可帮助学生熟悉海运业务流程,识别专业英文名词,明确善制单证要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海运实务的能力。

通过分模块模拟实训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专业从业的信心与兴趣,减少从事专业知识过程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间,帮助从事运输工作的学生直接顶岗工作。

三、及时巩固实训成果,扩充专业相关实践知识

每个模块制定的实训任务,都会通过特定的考察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拿公路货物实训为例,按各小组填单的准确性以及线路整合的优化程度作为评判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标尺,并分等级评定记入平日成绩。

充分搜集各模块教学实训中涉及到的专业资料,已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学习。例如,搜集各式各样的交通地图、海运常用英语、租船合同范本、各式单证样本,方便学生积累业务实践资料。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性的课内运输模拟实训,符合物流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专才”需求的趋势,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短时间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

引言

随着电子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运输业进入了物流时代。物流不但把各种运输方式予以有机结合,而且将生产、销售等诸环节也合而为一,成为一种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生产与运输方式。在物流体系中,多式联运仍是其命脉及主干之一。尽管人们对物流的蓝图构划得十分美好,但是囿于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到目前为止,物流的总体水平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物流状况虽然现在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备受瞩目,但其实质很大程度上仍只是多式联运的代名词。因此为了迎接物流时代的到来,有必要对其主要基础-多式联运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努力在诸多分歧上达到共识,并促进国际多式联运的统一化,从而以“法律一体化|”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和发展。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国际货物运输组织形式。由于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使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运输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打破了过去海、陆、空等单一运输方式互不联贯的传统做法,而将海、铁、公、空等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联为一体,构成一种跨国(地区)的联贯运输方式,被喻为运输业的一次革命。

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涉及当事方众多,过程也更加复杂,诸多法律问题存在争议,迄今仍没有定论。本文试就这种运输方式中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展开探讨。

以何为名-“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概念及构成

一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称谓的发展和统一化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下简称国际多式联运)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国际上关于该概念的特定称谓却尚未统一,相关的概念主要有:“联合运输”、“联运”、 “连运”、“集装箱运输”以及与多式联运相对应的“单一运输” [i]这些名词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都有一定甚至十分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极易发生混淆。所以罗尔夫?威特教授 (Ralph De Wit) 告诫说:即使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实务中也非常容易被混用。因而不能仅依靠其所使用的术语来判定一个运输合同的性质。[ii]

运输合同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多式联运经营人或承运人权利、义务范围的大小,对运输方式的概念内涵理解不一,极易引发纠纷和争议。为了避免这种状况,除了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选择有关的名词或术语,并注意依合同内容而非形式来确定运输方式的性质外,更好的解决方法也许是尽快将这种运输方式的特定称谓统一化、确切化。联合国经济和贸易发展委员会(UNCATD,下简称联合国贸发会),国际商会(ICC)等国际组织也在为此做着不懈努力。目前实务和理论界最常见的术语便是1980年在《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以下简称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中最早出现的“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一词。该称谓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为人们普遍接受。可以想见,随着它被日益广泛地应用,这一术语将取代其他,成为该种运输方式的专用词语。

除了描述这一运输方式的术语有待统一外,关于这一概念的具体法律内涵,国际公约和国内法也有各自规定。下面一一加以介绍分析。

二 国际公约和惯例及各国对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内涵的规定和理解1 国际公约和惯例(1)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目前看来,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关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定义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根据该公约,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为履行单一方式运输合同而进行的该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接送业务,不应视为国际多式联运。”[iii]

公约的这一定义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将多式联运与联运明确区分开来,后者是在单一运输方式之间进行连续运输;第二个特点是公约强调多式联运的国际性,并规定国际性的标准是:接管货物地点和交付货物的地点要位于不同国家。[iv]这大概是由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较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路程更长更复杂,国际性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一个突出特色。实务中,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也的确在整个多式联运中占了绝大比例。很多学者在其著作或文章中分析有关多式联运的问题时,他们主要论及的是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实践中当人们谈及多式联运,针对的也主要是国际层面上的这种运输方式。因而,“多式联运”往往就是“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代名词。本文中,如果没有上下文特别说明,多式联运即指国际货物多式联运。

(2) 《1991年国际商会关于多式联运单证的规则》

距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的生效,大概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原因可能在于:其一,公约具有强制适用性。其第3条规定,符合公约要求的多式联运合同一经签定,本公约即对这种合同强制适用。[v] 这种强制适用的要求,对一些国家来说,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其二,公约生效的条件也比较不易满足,它要求30个国家加入后的12个月内才能生效,但到目前为止,仅有7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为了确保该公约生效前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能有效地进行,有关国际组织决定制定一个临时性的规则,这就是联合国贸发会会同国际商会在《1975年国际商会关于联合运输单证(Combined Transport Document-Combidoc)的统一规则》(下简称《1975年国际商会统一规则》)的基础上,参考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制定的《1991年国际商会关于多式联运单证的规则》(下简称1991年国际商会规则)。

1991年国际商会规则对多式联运并没有作出定义。但是根据其定义的“多式联运合同”和“多式联运经营人”来看,该规则所指的多式联运与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的定义惟一的区别在于:1991年国际商会规则对多式联运的国际性没有规定。在内容上,它只规定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即可;在名称上它使用的是“多式联运”而非“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所以,该规则既可应用于国际货物的多式联运,又可应用于国内货物之多式联运。除此之外,多式联运的内涵在这两个国际性的法律文件中并没有其他不同。

第6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物流创新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探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业的新要求,以创新升级、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运用综合化、一体化的先进理念,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产生空间位移的活动总称。交通运输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作用和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输是现代物流最主要的功能模块,其它如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均依赖运输而存在,需要运输来衔接;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支撑和依托载体,主要包括道路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机场、港口、货运场站、物流通道和信息平台等;

第三,运输装备是物流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货车、货船、货运班列、货机、客机腹舱以及运输中涉及的相关设施装备等;

第四,交通运输业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企业主体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业务领域来看,运输业务仍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第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统筹管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业的职能,涉及物流的多项职能和多个领域。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1.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高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培育形成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对流通领域进行革命性重塑,持续爆发式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改变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业务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现代物流业创新变革,依托信息技术整合O2O线上线下资源,不断创新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智能化竞争优势。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物流业需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推进转型,做优存量,并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促使现代物流业实现质量效率型增长。

以“区域协同、多向辐射、开放发展”为特征的中国新经济空间格局要求现代物流业由过去相对分割、以点为主的分散发展,向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自“十”以来,中央部署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就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跨区域设施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新要求。

综合判断物流业面临的新形势,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迈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紧紧围绕“创新升级、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物流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业是网络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交通运输业应改变目前的小、散、乱、恶性竞争的状况,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与完善畅通、无缝、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不仅是交通运输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要求交通运输业做出以下调整和转变:

一是实现功能的转变,由完成空间位移的单一功能,向运用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功能的转变。

二是核心理念的转变,由五大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运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化、装备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协同化等方向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运作方式的转变,交通基础设施由相互比较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向相互衔接、物流节点功能齐全方向转变;具体而言,要实现运输道路向“通道”转型,货运场站向“综合枢纽”转型,通过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高效衔接。

四是提供服务的转变,由与被服务主体传统的“承托”关系,向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转变,与需求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细分化的物流服务。

五是供给主体的转变,由各主体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向强调资源整合,各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一体化、网络化运作方式转变。

六是支持系统的转变,由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独立建设的信息孤岛向高效的公共信息平台转型,由标准不统一的设施设备向标准化的设施设备转型。

三、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链接,提升物流通达能力与辐射能力。

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体系需要互联互通、衔接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交通运输业应该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将其作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输大通道,大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跨区域、国际运输通道和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和网络的综合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交通运输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升级改造原有货运场站,整合上下游运输资源,借助“云网络”、“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产业、衔接运输通道的网络化与平台化“智能公路港”,形成具有整合创新功能的公路货运平台。此外,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推动铁路货场向铁路物流枢纽的转型升级,提升硬件设施能力,大力拓展物流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开展物流经营管理;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投资建设一批高等级、专业化码头,不断聚集高端航运要素,优化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的物流服务功能;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机场同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促进空铁、空海、铁海、空铁海等多种联运方式。

2.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具备客户资源、网络优势、业务经验、运输基础等优势,具备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良好条件。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引导运输企业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开展上门取货、代收货款、货运金融、送货回单、全程供应链等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中小货运企业和货运中介主体的发展,鼓励和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基于分工的合作、联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提供全程服务的供应链。

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应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为主体、零散小微业户为基础、货运中介为纽带的专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的市场格局,以加快现代物流向全程化、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运营方式发展的步伐。

3.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业应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着力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具体而言,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完善由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所构筑的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站场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逐步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节点体系,以促进运输和物流效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业要不断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业态创新,开发新兴运输服务,发展高端国际集装箱班列物流服务,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开发铁路零散货物快运产品、空铁互转的电商班列、特快班列等新型产品。

4.以智慧交通为导向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监管、运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是要依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促进运输的高效化、绿色化和区域一体化运作。二是要提升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行业相关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运力整合”和“供需匹配”信息平台,推动运输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提升交通运输运作流程的全程货物监管和信息追溯能力。

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行车型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加速实现运输装备与其他物流装备和设施的匹配,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装备的标准统一,为物流业实现规范化、高效化运作夯实基础。制定相关服务规范体系,引导企业在运输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第7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集疏运;运输方式

中图分类号:U169.1 文献标识码:A

1 港口集疏运背景阐述

近年来,国际贸易飞速发展,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节点,是所在城市及其腹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的全程运输包括:海上运输—港口装卸—集疏运三个环节,其中集疏运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又复杂的环节[1]。作为港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影响着港口物流服务效益与效率,同时也是连接港口与腹地的“大动脉”。

良好的集疏运是保证港口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吞吐量发展的基本保障[2]。集疏运问题的提出在于考虑如何使得在港货物能在第一时间进入下一阶段的运输,同时要求效率、成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各方面达到总体最优。

1.1 港口集疏运现存问题

港口集疏运系统作为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尚未形成高效的集疏运网络,导致其发展滞后于港口运输业的发展,使得吞吐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充分重视港口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其后续的集疏运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忽视了铁路、公路、内河水路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难以发挥各自优势,造成口岸的集疏运系统互不衔接,没有形成网络。

1.2 研究港口集疏运的必要性

港口集疏运系统是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港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基础条件,对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和经济腹地范围的扩大起着决定作用。为避免其无法与港口运作相匹配而滞缓港口发展,相关研究成为了港口航运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系统地探讨相关问题,对完善发展其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又可加速港口的运转,进而对国家或区域的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优化配置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多种运输方式合理比例的界定;二是网络结构、路径优化问题。本文针对运输方式比例的界定,并着眼于铁路运输在集疏运中的重要作用。

2 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配置定性分析

2.1 优化目标定性分析

集疏运系统优化目标就是要发挥集疏运系统整体效能(综合效率与效益)最大化,使系统处于高效、和谐发展的状态。其因素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是指与集疏运效率、效益直接有关的因素。间接因素则是指与效率、效益本身无直接联系,但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影响的因素。

直接因素可分为两层:一是内部协调,即基于各环节间的协同效应,使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在总量配比、空间布局、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措施政策上相协调,同时配以完善的集疏运功能,包括系统结构、组织经营、技术设备、功能协调等[1]。二是外部协调,是指集疏运系统与外界需求总量上的协调以及区域空间布局上的协调[2],包括系统布局与系统能力协调。

集疏运系统在不断变化发展,若只考虑效益与效率因素还不够全面, 非效益目标理应引起重视。例如,如果只考虑运作效率,公路运输以其“门到门”的灵活性无疑是首选,但公路运输的过多使用会引发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可见,集疏运系统与港口物流、经济、地区、资源、环境之间发展的关系值得加以考虑,其重点在于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 优化目标层次结构

结合上述港口集疏运系统内外部协调因素及其它间接因素,确定多层次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层次结构图,包括若干分级指标,以此为目标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提供评价思路。具体如图2.1所示。

3 集疏运方式合理分担率研究

港口集疏运系统具有多目标性,不确定性以及决策复杂性。其中集疏运方式分担率的研究存在于集疏运内外部协调优化之中,同时,与一些间接因素密切相关。作为重要一环,影响着港口集疏运效率与效益,又是网络结构与路径优化等后续问题的基础。

3.1 港口吞吐量及集疏运量预测

研究港口集疏运系统运输方式分担率,先要确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集疏运量。准确的预测是确定集疏运运量的基础。本文使用由三次指数平滑法与灰色预测法组成的组合预测法[3]。具体将在最后一部分以上海港为例进行预测计算与结论分析。

3.2 集疏运方式选择分析

研究集疏运的合理分担率,首先从运输方式的选择入手——总体最优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研究。

3.2.1 各种运输方式优缺点

(1)公路集卡直运方式

优势:唯一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的运输方式,避免了中转重复装卸,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送速度较快,途中发生意外的应急方案实施成本较低。

劣势:能源消耗较多,单位运输成本较高,运输持续性差,载运量小且污染排放严重,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影响。

(2)铁路运输方式

优势:最大的特点是载运量大,安全可靠,计划性强,连续性强,且对环境较友善。其单位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其比重,能有效降低公路运输压力。

劣势:停留时间长,列次班次少,机动性较差,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增加了两次短驳与装卸作业。

(3)内河水路运输方式

优势:运输成本低、耗能低、载运量大,投资省。

劣势:需要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对其影响较大,航行速度较慢,运输过程较为复杂。

3.2.2 世界大港集装箱集疏运分担率分析

新加坡港是世界贸易的转口港,80%以上来自国际海运中转,其集疏运体系主体运输方式为水运。德国汉堡港是河口港,除了发达的内河与海运转运外,重视公路运输,但随着公路交通堵塞导致运输效率下降,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便开始致力于运量的转移。公路与铁路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从以往的60%与25%,转变为37%与29%。荷兰鹿特丹是水陆集疏运综合港口,同汉堡港区位相似,其内河沿海运输比重正在不断上升,重视水运发展,这与汉堡港在对铁路和内河的重视程度上有不同的倾向[4]。纵观世界大港集疏运方式的发展趋势,从经济、能源和环境角度出发,将集疏运方式从公路向铁路、内河转移已成为集疏运方式分担率的发展趋向,同时要注重铁路与水路关系中的协作性与竞争性。

集疏运运输方式的转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各港口应根据自身情况,在“转移公路运输量”这一大方向上,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完成公路运输向其它两种运输方式转移的过程。

3.2.3 运输方式选择考虑因素

集疏运运输方式选择考虑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腹地范围影响、运输成本以及运距等。产业结构是通过其对集装箱货物的影响,改变运输方式的选择,导致分担率改变。腹地范围大小的不同,运输方式结构也不同,当腹地范围较大时,远距离铁路及内河水路运输所占比例较大,反之,则公路运输比例大。运输成本是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即选择总成本数最低的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前,要考虑选择的运输方式是否在其合理运距之内,远距离运输选择铁路或内河水路运输较为合理,有部分急需的则趋向于公路直送更为有利。

3.3 优化目标总体最优的运输方式选择

研究优化目标总体最优的运输方式选择,由于目标众多,量纲难以统一化,故以运输方式的总费用为基础,将众多非直接因素转化为能与总费用相加的量,两者相加构成运输方式的“总成本”。从而进行运输方式选择,目的是使选择的运输方式的“总成本”最低。

第8篇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本文从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的一些发展背景还有西安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在发展状况还有发展趋势上讲起,,着重的阐述了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存在和存在的问题,叙述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运输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上实施的一些必要性,接着也介绍了物流运输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然后分析了现代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上在运输中的运用,并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关键业务流程如车辆选择、路线选择、在途管理、等流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代化运输实施过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物流信息技术;

1绪论

1.1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发展背景第三方物流企业兴起于90年代,将公司核心业务以外的作业外包,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的高效率供应链琐管理的标志,就指的是运输以及仓储等等基础类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发展。近几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自我约束机制上的增强,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市场,从而导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的重要性也有着更加深刻认识,更是将物流比作“第三利润源泉”,对于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1]。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的中心,是东北以及华北、中南、华东通往西北、西南的枢纽城市。而且,地理位置特别优势,这让西安成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散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承接东西、交流南北、贯通各方”的重要作用。

1.2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公路运输西安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道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网络,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的中心城市就是西安,而且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公路干线网已经完全建成,这为西安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而公路运输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从完成了的运量来看,公路运输已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因为它货运量适中、运送速度较快,覆盖的面广,公路上的货运量也已经远远的超过其他的运输方式,而且周转量也实现增长,这充分说明了公路运输方式在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公路运输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2]。公路建设也在围绕全市的五条国道以及五条省道组成的主骨架公路网基础之上,从而加快公路主枢纽形态的建设速度。

2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没有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虽然存在的许多优势,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还没有完全满足市场的要求,虽然有着较快速度的发展,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很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物流企业只拥有着一辆或者几辆车量,交通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运力明显不足,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并且西安的物流运输缺乏主导性企业,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以及经营主体多,经济成份多样复制,规模小而散,竞争力不强。致使西安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结构松散、运作方式仍不规范。西安交通运输市场的运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这种运价的形成机制在一定呃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弊端也是容易发现的,它既不能反应运输所存在的价值,又不能去反应运输的市场需求,然而也不能体现运价所形成的基础,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交通运输市场上的健康发展,这样使运输价格基本上丧失竞争力,而这种竞争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2.2信息的传递不畅通、货物运输效率低虽然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但是还有大部分企业没有跟上信息化的脚步任然使用的是纸张,仍然是人与人的交互连接,这直接导致了单据信息过多,信息的填写导致重复,而人在工作中不能避免的失误导致的信息错误,单据的处理以及传送也需要占用较多的车辆以及人力,从而增加了成本,出库管理也会出现传递延迟或者不一致等现象。由于这些企业对车辆的调度过程完全依赖人为经验,也导致调度的结果往往不合理,车辆的空载率以及运力紧张情的况往往会同时出现[3]。同时,因为不能及时的掌握到订单的完成情况,在对于在途车辆的地理位置状态也无法确认,从而导致货物信息与出库信息中车辆会出现不一致,到货延迟率以及货物遗失破损率也较高。

2.3物流运输的不合理物流它使物品的空间场所得到改变,货物在不同的场所,就有截然不同的价值,那么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去取得最大的价值,这是物流业现在、以后最关心的中心问题,当然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运输,尤其是西安的物流运输如何对我们所有的资源进行一个配置的优化,怎样最大限度的去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也是整个物流运输业关注的焦点,物流运输是物流系统主要的支柱,是物流非常基本的组成部分[4]。而通过对搬运,配送等一些物流活动的配合,这也是改变物品空间场所的主要的方法,物流费用是所以运输公司都要关注的一个难题,那么根据综合分析下社会物流所存在的费用,运输环节所占的比例高达60%。可以看出物流活动中运输费在物流总成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它节约的空间也是非常之大。物流运输与运输速度还有运输的时间总是密切的,加快货物运输的速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中的存货,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么从整体上来看,只要加快运输速度就可以节约成本。

3对策

3.1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在西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看来,快速响应并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诸如及时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这是一种新引进的业务模式,在供应链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中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而使用物流设备对在途货物进行追踪的手段有很多种,我们可以使用较为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追踪[5]。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追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GPS技术,GPS技术追踪主要是追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能够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

3.2西安市运输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后,我们也要注意企业本身,对于运输型企业来讲,物流业的发展先注重的是一个服务上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物流的本质往往就是服务,西安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用户的思想,把满足用户作为企业的宗旨,而运输决策在物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企业在人员上要提高运输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车辆的保养做一个好的规范。而一个好的运输网络并不是越密集越好,因为运输网络的密集往往会使建设的费用增加,进而有一些资源的浪费,对于西安的众多物流运输企业来讲,对于运输的范围公司也必须扩大,保证各个省各个市都有网点,并讲运输网络进行细化,从而深入到各个乡镇,这样对客户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

3.3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货物运输方式的单一必然会被被淘汰,多式联运已经成为当代物流运输的主导,将所有的运输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全面的考虑运输的时间,运输成本和运输的能力,达到运输效率的提高,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促使企业发挥优势。并且有效的去组织各种运输方式,通过对比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使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应该采取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这样能提高运输效率,从而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路线的合理运用完全可以运输成本得到降低,那么运输路线的选择就会成为各个运输企业的焦点。

4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信息化助推高效的运输环节,比如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结合电子路单信息系统,在逐步实现现代物流科学管理、高效运输[6]。并且网络信息化管理,使配送能够“点对点”配送,利用网络信息,对配送车辆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分解配送过程,确保运输安全、高效、低耗,促使日均配送次数逐月提高。企业物流运输越来越信息化,这样直接将生产制造、原料供应、商品销售各个情况,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收集以及处理,能更加有效地去进行在配送过程中使各个部门协调运作。现代的第三方物流运输也必须是全面信息化,而加速信息化建设是物流行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惟一而又切实可行的选择。作者简介:姚黎(1993-),男,贵州铜仁人,西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参考文献:

[1]沈岳.西安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社会科学,2012,04:160-162.

[2]朱伯存.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探索[J].中国商贸,2012,25:161-162.

[3]唐少艺.西安物流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4,01:27-29.

[4]朱鸿.营改增对交通物流运输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8:59.

[5]胡鲜朝.西安道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探讨[J].经济师,2013,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