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1:46: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第1篇

通过走廊文化,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制作各种贺卡,通过征文、诗歌等形式表达出学生们节日的喜悦。让无声的墙壁顿显生机,展示魅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走廊文化直观醒目、形式丰富多样、色彩浓厚,极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通过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感恩教育的魅力以及由于感恩带来的快乐。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正确地评价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这点滴进步汇集成册,装订存档,学生记录自己成长中的每一滴进步取得的成绩。这点滴进步足以使学生成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感恩日记是最好的方法。督促自己每周做2至3件好事,把具体的时间地点详细记录在感恩日记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每一周在感恩日记上留下父母的评价或老师的评价,久而久之,看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们会继续努力,乐此不疲。因此,坚持记感恩日记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鞭策自己的一种方法。在班级可以设立各种具有竞争意识的活动项目,参照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每月一大评。每周一小评,并将评选结果上报学校,学校统一颁奖并向家长发放喜报,同时回收喜报和家长评价,真正达到家校合作的教育目的。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争做文明人的积极性。大力加强校园红领巾记者站、红领巾广播站、德育报编辑部的组织建设。利用午播时间,播送喜闻乐见的小节目,注意捕捉校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并及时报道、表扬。在班级中,要经常开展道德行为储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成道德行为储蓄评价小组,由道德评价小组来评价每一个人的日常表现,督促学生争做文明人。

二、家校协同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对物资的要求上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过度的、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与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使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在学校活动中,可与家长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通过学校的亲子互动、家校快递、感恩演讲、感恩征文、感恩画廊、倡议书、发放喜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协同开展系列活动,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在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中,还要十分注重突出道德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身实践,增强自我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升华道德境界,从而使感恩教育的道德要求真正深入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恩教育

第2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生活;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14-02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应以学生为核心,指向学生的发展,更离不开学生“生活”这个大舞台。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源于生活而又以生活为归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探究、体验生活的课程,它所提出的探究生活是为了融入生活、热爱生活,使生活更美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要素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因地制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与地方资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宁围镇是浙江省百强镇之一,全国闻名的万向集团和传化集团就坐落在这里.如学校暑期开展的“走进传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传化的艰苦创业、发展壮大是一部厚重的书,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当地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通过观看、聆听、访问、调查、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了解认识传化,学生学习传化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学生平时的关注点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同,所以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尽量达到统一。也要注意选择一些值得研究、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如“春花绚烂你最美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提出要感恩父母,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调查、观察、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母亲,学习有关赞美母爱、感恩父母的文章,也进一步认识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激发了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懂得了感恩的意义与方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可行性,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说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当然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主题选择权、活动决策权,具有活动过程的自我管理权。如“心感秋韵――秋姑娘的来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看到落叶纷纷,想研究一下落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又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就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这一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心感秋韵之秋姑娘的来信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午后漫步校园中,发现孩子们在捡落叶,手举落叶开心地欢呼着、跳跃着,“老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落叶有什么作用呀?”于是想到了秋天硕果累累,红叶飘飘。那树、那花、那果,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独特的景致激发起学生渴望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我想通过找寻大自然中秋天的变化,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通过看、听、尝、闻四个情景,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中秋天的独特魅力,由此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次“心感秋韵之秋姑娘的来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选择主题,确定主题到深入主题,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同学们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由此看来,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方法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学校生活相结合

学校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空间。学生很长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可以与学校生活相结合。立足校园生活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生多,资源多,研究难度小,可操作性强。学生喜欢探究,才会慢慢习惯于主题研究,这样坚持下去,可以为开展不同领域的主题活动打好基础。

(1)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都会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知识重组整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的“回报父母的爱”主题活动;与小学劳技课结合的“包饺子”、“水果拼盘”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结合的“我爱我班”、“教室墙报设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结合的“餐桌上的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课结合的“校门口的交通状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课结合的“课间游戏我做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课结合的“新男孩行动――学会担当”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带动学校文化的发展,而学校文化的发展也促进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体质测试运动会、毕业典礼活动等等,可以从学校的这些传统活动或者重大事件中挖掘课程资源,设计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设计过“文明礼仪伴我行”、“民以‘食’为天――学生消费维权之食品篇”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文明礼仪伴我行

――对校门口文明礼仪的调查研究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万向小学自2004年9月创办至今,学校本着“打造礼仪特色,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多方位构建文明礼仪教育序列,挖掘内涵,着力营造“礼貌 博学 健康 和谐”的校园文化。

【主题的提出】建校以来,通过文明礼仪训练,学生在校园内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礼仪风范。那么,在校园外,讲文明,懂礼仪是否也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呢?我们决定做一次调查研究。但让四年级的学生直接调查校园外的文明礼仪,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教师选择了校门口这个特殊地点来作调查研究。

通过“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以身作则,也懂得了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讲文明、讲礼貌。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家庭生活相结合

(1)关注家庭成员

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每天无微不至照顾着我们的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我们有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有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就此可设计“感恩”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学会感恩”、“我珍惜我成长”、“春花绚烂你最美丽”、“感恩,让爱在心底流淌”等小课题的研究,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春花绚烂你最美丽

(主题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万向小学是礼仪风尚学校,随着特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活动也更加得丰富多彩。学校借“三八”国际妇女节时机,开展了一系列感恩风尚活动。

【主题的提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我们多少爱。如今,“三八”节又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感恩”活动吧!

通过“春花绚烂你最美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感恩父母,关心父母,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家长也发来信息,表扬孩子在家帮父母做事,变得懂事、孝顺。

(2)关注家庭需求

日常生活中,每户家庭都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共同需求的物品进行研究。如蔬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人们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了,每个家庭每天都要买蔬菜,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生成“蔬菜”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蔬菜的种类”、“走近无公害蔬菜”、“蔬菜的作用”、“蔬菜与养生”等小课题的研究,知道许多有关蔬菜与健康的知识,懂得蔬菜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如今的小学生们也开始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缺少一个供学生交流的平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好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因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可以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萧山区曾举办过“童眼看世界――社会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活动,老师们设计了“童眼看世界”、“还生命一条绿色通道”、“远离‘有毒’食品、争做健康使者”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关注这个社会。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研究机会。也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有效研究。如“五水共治”这一浙江省政府的新举措,可以设计“节水护水我能行”、“保护家乡水资源”主题活动;还有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可以设计“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等主题活动。所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动向。

三、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才会倾注热情、用心探究。在设计主题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现校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不断进行创新的欲望和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应源于生活、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还儿童生活的权利,让孩子回归本真生活。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对学生来说更加亲切,相信未来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开放教育中,切实加强宣传,围绕感恩的主题组织内容,在校内外媒体上大力宣传一些感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对学生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第一,加大校内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学校橱窗、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感恩的知识、先进人物和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宣传。第二,加大校外媒体的宣传力度。在校外的主流媒体网站上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呵护。第三,开辟开放教育新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开放教育的专栏,或利用校内网、论坛、QQ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开放教育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开放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自觉性。

二MOOCs教学活动中渗透开放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

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做到多途径自觉主动渗透开放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感恩认知水平。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放教育

学校应将开放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将开放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用实际案例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自强;还可以将开放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当中,挖掘各门课程教材中蕴涵着的开放教育内容。

2.开展开放教育的主题班会

老师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以“怎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怎样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怎样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等主题班会,激发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怎样以感恩的心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组织开展开放教育的辅导报告。学校可以组织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报告会,激发留守学生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

三MOOCs实践活动中践行感恩行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活动为载体

针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展开放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使留守学生对开放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1.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或打电话问候,或通过勤工俭学,挣钱给父母买生日礼物,让他们体验干活的辛苦和体会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学会分担、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培养社会责任感

老师应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新农村调查、红色文化体验、学雷锋活动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使留守儿童对“感恩”的理解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使感恩情感得到升华。

3.扩大感恩对象

第4篇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专业技能培训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而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影响着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目前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这对学生日后踏入社会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中职学生感恩意识进行深入培养,而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更肩负着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责任。

一 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现状

1.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职学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发展的过渡期,心理上处于不稳定期,自我意识比较淡薄,对外在事物充满好奇,性格容易冲动,往往随着自己的意愿处理事务,对事物缺乏深刻的认知。

2.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

由于受到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严重缺陷。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知识的渴望度有限,加上自身学习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好,存在自闭等现象,性格不健全,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放弃自我,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是熬时间混个毕业证。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就会形成攀比心理,忽视对父母、对老师的关心,没有感恩意识。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感恩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是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中职教育的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负责人,应该加强德育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境界。因此,加强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恩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动力。

第二,对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而言,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德育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并且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纪律性和约束力,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能够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

第三,对于社会而言,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实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好地约束自己,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 感恩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路径

1.班主任要做好感恩教育的实施工作,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中职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提高自身的感恩素养,在学生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全部学生参加进来,充分调动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

第一,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和道德水准,以自身素质去感化和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感恩素养。

第二,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以情感人。感恩教育应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沟通心灵、交流感情的桥梁,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经常跟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的过错,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朋友、家人,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开启者。

第三,在日常工作中,要进行各种样式的感恩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感恩教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感受感恩教育的内涵。

2.与各科任教师联合,把感恩教育融入各科目的课程教学中去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仅有文化课,还有专业课。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依托课程,不断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在学校感恩教育工作中,不仅需要班主任积极参与其中,学校也要在感恩教育方面做好辅助工作,给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与班主任一起建立感恩教育小组,并将感恩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3.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互动的感恩教育协同机制

中职学校实施感恩教育一定要重视家校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在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感恩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状况、学生自身在家庭中的情况,分析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建立学生档案,通过建立学生感恩信息档案,汇报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另外,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生感恩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家长应当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家长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感恩行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此外,学校也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去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英雄事迹报告活动等,要建立起校内外相结合的感恩教育体系。

4.开拓多种途径,在行动中践行感恩教育

学生有了感恩意识之后,班主任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实处。教会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感恩,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并自发地转变为感恩行动。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班主任鼓励贫困生制作手工感恩卡片或是给自己的父母写感谢信、发送感恩短信等,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之情;号召学生在假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开学之后,以此为题举办主题班会或是征文大赛,来表述自己对践行感恩活动的真实情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来帮助他人,从而教会他们在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他人资助时应以实际行动来回报。

第5篇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29-01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意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他们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对象的主要群体,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是我国信息化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年轻新锐、个性张扬、想象丰富,使得这一群体成为极其被呵护和关爱的对象,同时就导致了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因此“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gratitude),《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动人心也;恩,惠也”。(《说文》)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道德情操。

感恩教育(gratitude education)则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氛围下,遵循一定德育规律、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进而引导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意识的人文教育过程。感恩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对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层面:忽视亲人养育之恩

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孝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90 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自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充斥着他们的思想,当今社会出现的“啃老族”以及“(官/富)二代族”即为典型的例子。他们将父母的关心、照顾、辛劳付出和无限关爱都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冷漠麻木、置之不理。对 “90 后”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非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二)学校层面:忽视师长教育之恩

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有着封建社会的影子,却阐释了恩师的神圣。当今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90 后”大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他们渐渐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随意品论老师,缺乏敬意,足以见得他们对老师感恩心理的缺失。

(三)人际关系层面:忽视朋友情谊之恩

“90 后”大学生作为在父母掌心“捧大”的一代,很难做到主动为他人着想。一方面,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成倍放大别人的过错,而非包容和谅解他人,更不愿反省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另一方面,对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缺乏感恩之情。“90 后”大学生若连宽容和感恩朋友都无法做到,和谐校园的氛围从何而来?

(四)社会层面:忽视社会给予之恩

社会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必要条件,“90后”诞生于多元文化勃兴的特殊时代,受到了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不小的冲击,他们极易将集体和社会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总是以十分冷漠的态度回应社会的关怀。有些大学生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在社交过程中过多地索取,而非自己能够奉献什么。

三、加强“90 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感恩”的德育意识

针对“90后”的感恩缺失现状,高校应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出发点的德育模式,在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与科学研究的同时,有意识的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渗透性的感恩教育,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观。同时,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高校感恩教育取得良好实效的必要前提。

(二)打造“感恩”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其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的形成。学校应树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精品活动,结合节庆日的不同文化特点,利用校园景观、校园媒体等文化载体,来共同打造良好的感恩校园文化。

(三)丰富“感恩”的实践活动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实际行动来报恩、施恩。因此高校不能将感恩教育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将感恩意识的培养过程转化为感恩实践和行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志愿社团活动等。

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科研,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才能有益于校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自我价值的和谐。

【参考文献】

第6篇

人性本善,但成长的每一步都不能脱离社会单独活动,无时不刻的受到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作为新兴的一代,从小接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冲击,不正的社会风气与错误价值观在身边无处不在。青少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只懂索取不予奉献的自私性格。其次,现代许多九零后、零零后学生作为家中掌上明珠,接受过度溺爱容易养成理所当然的思想,认为父母创造好的条件和无私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对父母的辛苦与付出感恩。再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学校在对学生正确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创造好的教学氛围,学校与教师重分数轻德育,在某些方面做出不正确引导。没有好的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通过教材渗透感恩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表现感恩的题材与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了对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授业解惑之恩、社会帮助关爱之恩。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进行教学,耐心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受到的温暖与爱心。通过对思想品德教材中知识点与实例结合的授课方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教材渗透于感恩教育之中。在讲授教材《走进父母》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同学回忆与分享父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关心与汗水。通过学生的分享组织大家进行讨论,羊羔还懂跪乳,父母的养育是否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进行报答。

2.营造情境,广泛传播

教学情境的营造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深远。人都是有感情的,需要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流,融入社会活动,在这过程中接收来自各方的感受,都可以是感恩教育的真实题材。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营造社会情境,组织学生对参与过的社会活动中有着切身体会的现象进行讨论,以真实直观的体验明白感恩的意义。小时候在公交车有人让座,遇到困难有陌生人帮助,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受到的关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为他人座,帮助陌生人。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接收到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思想品德教学可以通过与时事结合,由教师搜集一些社会上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实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学生喜爱的公众人物参与公益活动与事迹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利用多种平台,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其它课程中,也都有所涉及。例如语文教材中《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缇萦救父”、“黄香温席”,历史教材中父辈先烈为了民族大义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等。通过多课程的结实教育,更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创建多种平台,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班会活动中选取“感恩”为主题,渗透感恩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布置学生收集与感恩有关的小故事,为学生播放观看感恩题材电影,推荐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感受社会正能量等等。同时,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清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自家庭的影响,并扫清障碍,两者结合做好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平台的合理利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感恩”氛围。

4.组织实践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学生感恩意识发展为实际行为。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后,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将感恩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的好学生。例如:布置学生参照某公益广告为父母洗一次脚,爱护地球响应能源节约参与“地球一小时”全球性节能活动,引导学生领悟课堂所学感恩的意义,发自内心的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父母亲情。其次,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在思想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在业务知识、能力素质上树立标榜,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信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第7篇

(一)2、3月工作设计: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感恩教育之家庭任务规范。继续有针对性进行家访。

    3、寒假作业的严格检查与量化评比。包括奖励和惩罚。

    4、班级干部培训以及工作任务明确。

    5、主题班会:《新学期,我会进步!》

    6、民族精神教育——主题班会:《爱护环境,我有责!》

    7、参观实践活动:《城市精神》,参观上海城市展览馆。(希望得到学校支持!)

(二)4月份工作设计: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感恩教育之家庭任务规范。继续有针对性进行家访。

    3、主题班会:上月班级各项活动总评。

    4、学活动之第二届《风云辩论赛》

    5、民族精神教育——主题社区实践活动:《我爱劳动》

    6、主题班会《为了期中考试,我将……》

(三)5月份工作设计: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感恩教育之家庭任务规范。继续有针对性进行家访。

    3、主题班会:上月班级各项活动总评。

    4、学活动之第二届《体育学习知识竞赛》

    5、民族精神教育——主题参观竞赛活动:《奥运中国·我当家》

    6、主题班会《健康从细节开始》

    7、召开家长会。

(四)6月份工作设计: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感恩教育之家庭任务规范。

    3、主题班会:上月班级各项活动总评。

    4、学活动之首届《幸运52》

    5、主题班会:《决胜期末·我有良方》

    6、民族精神教育——主题实践公益活动《我给路人上一课》

    7、学期末结束工作。

    8、完成本学期家访任务。

    9、精心设计并下达《暑假综合任务书》

    10、设计暑假2次集体活动。

    以上工作计划会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进行具体调整。并在学期初与全体同学商议最后确定。由班长及班委会负责具体落实,组织委员汇总整理材料。

                                                初中部 预备年级

                                                    2011—2—10

同栏目文章:

第8篇

(一)突出情感性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感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必须以“感动”促“行动”。感恩教育从大学生与父母、家人的自然情感切入,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拨动大学生的情感之弦缩短了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塑造思政工作可亲可近的良好形象。

(二)目标定位一致性

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使命。以善报德、从善向好是感恩的本真和基点感恩教育可以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和感恩情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I乙、冷漠心和自卑心焙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让学生的心灵纯洁而高尚实现“育德”的目的。

(三)开放互动性

当前,高校已成为与社会密切互动的开放系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正视现实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在析事明理中帮助大学生校准人生航向。感恩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互动性。

(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理论“灌输”更强调实践感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感受。感恩教育不仅着力启发大学生识恩、知恩更着力引导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报恩、施恩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突显了大学生在感恩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二、以感恩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探索

(一)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育人者须先育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我们在设计感恩教育时就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做懂得感恩的人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仁爱之心做到孝亲敬老与人为善关爱他人。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举办“中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表彰学院“标兵教师”等活动激励教师将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启觉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立足本职笃学精技甘为人梯。激励教师带着爱和感情做工作,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事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人。在学院的积极努力下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育人的各方面具体工作之中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肩效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保障和维护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从小处着眼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责任是学校育人活动的灵魂。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意要高远、要能“顶天”。但积小善方能成大德,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要低、起点要低要“立地”,以基础化替代伪崇高化。要实事求是地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活动安排要在实处立足从大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出发从真选择切入点从小处着手重实效,不搞大呼隆、花架子。以近距离、小目标、经常性的教育将待之以诚、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有机结合,把学生的认知、行动、感悟、内化统一起来,久而久之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感恩教育追求在细节中升华坚持低起点抓落实重行动,强调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干家务、给长辈洗头(脚)等小事入手从孝敬父母等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字习感恩、报恩进而感激老师、同学、朋友感恩母校感恩国家,回报社会。这种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亲及疏的心理顺序,符合人性的自然选择和思维轨迹易于为大学生接受和认同肩效避免了学生的反感和对立情绪。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用行动焕发教育的生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克服被动接受式的教育北抽象为具体改说教为行动重体验讲感悟,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体能动性主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体验,讲感悟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感恩实践让“事实”说话、用“切身体验”来证明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方面审视自己、剖析自己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怀感恩之心、记感恩之情、修感恩之德、践感恩之行在举手投足间提升思想境界和做人的标杆。

(四)不断丰富活动内涵

在“寸草报春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创新中发展。ZOor年该活动荣获河南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一等奖、河南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品牌2012年,该活动又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每届活动中我们都力求有所突破和提升不管是在活动项目设计还是活动后的总结提高阶段都把创新贯穿其中使感恩教育年年有新意届届有突破、有提高这对学生的陶冶和教育功能是非常明显的肩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恩、感恩意识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整合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