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采购经营分析

采购经营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8 11:47: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采购经营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采购经营分析

第1篇

Abstract: Proper arrangements for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help a lot in promoting economy growth, which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issue in an economy society. So, the optimiza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is quite essential.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by the empirical study of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s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Fujian,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ontributing to Fujian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 福建省;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增长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中图分类号:F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23-02

0 引言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1]。而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财政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财政支出具有公共资源的共同属性,即稀缺性。因此,如何发挥好财政支出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更多的还有赖于对财政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实现,即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就已经不再沿用过去以“统收统支”为特征的管理办法,而是将财权更多的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能够更加自主地安排各项财政构成,这意味着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拟通过实证分析揭示福建省各财政支出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围绕福建省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助力其经济腾飞。

1 实证分析

1.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经验的总结,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等因素,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期间为1992-2010年,均采自历年的《福建省统计年鉴》;在指标选取上,本文的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以福建省年度GDP总量来衡量,解释变量则选取极具代表性及研究意义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及行政管理费支出这4个指标。

首先,本文以1992年作为基期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平减指数处理,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消除物价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紧接着,对以上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这样可以在保证协整关系不变前提下使各变量趋势更具线性化并消除异方差[2]。其中,被解释变量的对数以LNGDP表示,而解释变量的对数则依次以LNJB、LNKJ、LNSH及LNXZ表示。

1.2 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该检验法的原假设为:所检验变量序列是非平稳序列。若所检验变量的ADF值小于临界值(a=0.1),则拒绝原假设,即所检验变量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则变量序列不平稳。

本文使用计量软件Eviews 6.0对LNGDP、LNJB、LNKJ、LNSH及LNXZ这5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可以发现,待检验的5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均接受了原假设,即它们都是不平稳的。鉴于此,文章同样采用ADF检验法进一步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发现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即它们都是一阶单整的。那么,这说明LNGDP同各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协整关系[3]。

1.3 协整检验 EG两步检验法是较为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3]。该检验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运用OLS法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接着,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残差序列平稳,则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利用Eviews 6.0进行线性回归操作,可得回归方程如下:

LNGDP=4.376338+0.046122 LNJB+1.208818LNKJ-0.144923LNSH-0.284357LNXZ

在该线性回归方程中,检验结果显示R2=0.995900,非常接近于1,这说明模型对变量的拟合程度相当好。

然后,建立原假设H0:残差序列e是非平稳的。而由Eviews操作所得ADF值为-2.296952,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1.953381,故拒绝原假设H0,即可得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因此,LNGDP与LNJB、LNKJ、LNSH及LNXZ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

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以上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各财政支出构成项目同GDP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这还无法说明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为此,我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了解福建省GDP增长与各项财政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首先,LNGDP是引起LNJB、LNKJ、LNSH及LNXZ的Granger原因,说明随着福建省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财政支出构成都有所提高。其次,LNJB、LNKJ及LNXZ均为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LNSH不是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这与前文的线性回归结果相吻合。

2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2.1 结论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无显著相关性。首先,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用途在于保障人民生活及维护社会公平,它对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相对低下,它所占总财政比例还处于亟需提高的状态,因此社会保障支出不会对其它财政支出构成造成挤出而阻碍经济增长。

科教文卫支出同福建省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人才又正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因此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能够明显促进经济增长。当前,福建省大部分企业仍然面临科技含量不高的窘境。以福建省经济总量最高的泉州市为例,泉州市目前仍然以服装鞋帽制造业这类低科技贡献率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主力军。因此,加大科教文卫支出能够明显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

行政管理费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行政管理费支出的使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地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前福建省各级政府编制过于繁冗,同时财政管理支出费的使用仍欠缺规范化,这些问题导致其行政管理费支出总额过高,挤占了其它财政支出构成所应有的份额,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基本建设支出与福建省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建设支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能够产生资本积累效应,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各省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提升空间,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对福建省经济增长仍存在正效应。然而,其结构产出弹性仅为0.046122,这很可能是因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2.2 政策建议 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往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投入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它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劳动生产率而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产生更为持久深远的影响。而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正是人力资本投入最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其中,应当重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在省内各地区尤其贫困山区的落实,从而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各领域输送人才生力军。

增加基本建设支出,优化其内部结构。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多方掣肘,福建省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不过,同时应当进一步优化基本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当减少因为形象工程比拼而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扩张的现象。其次,基本建设支出应当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部门,如交通运输等领域[4]。

适当缩减行政管理费支出。福建省应当加快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以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此外,还可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及加强行政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机制等措施促进行政管理费使用的规范化,使行政管理费支出占福建省总财政支出比例缩减至相对合理的水平。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的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有助于维护经济社会的安定,而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则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仍然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主题,在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同时还应当避免因其短期内增长过快而导致经济增长受阻,因此对福建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应当循序渐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财政结构的优化奠定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就无从谈起。因此,福建省应当充分借助具有独特优势的闽台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为福建省财政税收提供可持续增长的

税源。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40-543.

[2]张茜.黑龙江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29.

第2篇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1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68%。同年,我国的煤炭生产量占我国能源总生产量的76.5%。因此,煤炭资源开采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增长,而且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学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煤炭资源开采对我国经济总量影响的研究,但是关于其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产业通过供给联系或需求联系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发生的联系,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后向关联是通过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前向关联通常以直接前向关联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后向关联通常以直接后向关联和影响力系数来衡量。

    产业关联分析一般采用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间的产业关联程度,进而分析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只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以及2007年五张投入产出表,为使研究结果更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采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矿产资源开采业的产业关联进行定量分析。

    3煤炭资源开采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表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关联部门数量行业前向关联

    部门数量直接后向

    关联部门数量后向关联

    部门数量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30107133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整理计算。

    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脱离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存在,其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总会通过供给或需求发生联系。如表1所示,在135个国民经济部门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前向关联部门数量与后向关联部门数量相差不大,都在130个部门以上。可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国民经济绝大多数部门都有着供给和需求联系,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部门。

    如表2所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前向关联系数为0.997,表明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总产出,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直接拉动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直接后向关联系数为0.541,表明矿产资源开采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较小。从感应度系数及其排名来看,其感应度系数为2.423,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1,在国民经济135个部门中的排名第10,表明其发展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很大,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依赖性较强。从影响力系数来看,为0.859,均略小于1,排名106位,处于下游水平,表明煤炭矿产和洗选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小,对其他产业发展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孱弱。

    表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关联系数对比直接前向关联系数直接后向关联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2002年2007年2002年2007年2002年2007年2002年200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806 0.997 0.431 0.541 2.156 2.423 0.792 0.859数据来源:根据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整理计算。

    将2002年和2007年各类矿产资源开采业的关联系数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2007年的各种关联系数均大于2002年的关联系数,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都得到了加强,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依赖性和影响力都在扩大。对比前向关联系数和后向关联系数增加幅度,发现前向关联系数比后向关联系数增长更快,表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依赖性在进一步增强,而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增加有限。

    4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3篇

企业为什么要开经营分析会?经营分析会为什么那么重要?当一家企业采用专业的人员、推行专业化的经营时,就需要推行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这时经营分析会就是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桥梁。通过经营分析会,使得精细化的管理活动能够支持企业专业化经营的需要。

当前国内的诸多制造企业正在转型,有的由成本导向逐渐的转向营销导向或者技术导向,有的由家族化经营逐渐的转向职业团队的经营,有的由粗放式的管理逐渐转向精细化的管理,经营分析会正是规模制造企业转型的监控和决策平台,是企业PDCA循环的指挥窗,这也正是决战经营分析会的原因所在。

发现问题

中升(化名)公司是珠三角某地的知名制造企业,在行业中处于前五名地位,但最近几年来,增长陷入了停滞。该企业老板于是找到了咨询机构,当时的情况:企业每年旺季都会有资金的缺口,新建生产基地需要大批投资使得资金更是处于紧张的状态;经营上客户经常投诉公司货物不及时,而销售部门常反映是工厂生产跟不上,工厂常反映自己的问题是采购跟不上,采购常反映自己的问题是财务的资金保障跟不上,财务常反映自己的问题是销售部门的回款跟不上。

咨询公司进场诊断时发现,该企业的财务很不规范,财务负责人、采购负责人均由老板娘负责,老板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也没有规范化操作的经验,结果企业的财务一团糟。一方面,企业的ERP系统存有问题,花10多万的ERP系统仅有数据查询的功能,但查一个数据要等上10多分钟;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每个月仅提供损益表,告诉老板赚了多少钱,并没有对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咨询机构建议:企业要先引入专业的ERP软件系统和职业化的财务总监与成本经理;然后人员和软件系统到位后,再引入经营分析会,用经营分析会来指导带动企业的管理。

其实,对于国内的规划制造企业来讲,在注重经营的同时,更要注重经营分析,唯有做好经营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才能服务好企业的经营。

中升公司在引入职业化的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专业水平的成本经理后,经过选型,花了100多万元,引入了国内某知名软件公司的ERP系统。ERP系统上线稳定后,立即进行了第一次经营分析会。

第一次经营分析会,中升公司财务总监演示了月度经营分析结果,发现:

(1)中升公司的滞期库存达2000多万元,基本上都是客户由于种种原因取消订单的,但公司领导、销售部、工厂计划管理部之前都没有采取行动;

(2)公司的逾期应收款有5000多万元,其中有1000多万元时间较长,有坏账的风险,公司对销售团队并没有严格的传递回款的压力,销售团队也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回款计划;

(3)公司对客户的管理比较薄弱,客户总数有几千个,但几十个大客户却占了80%以上的销售份额,而这个几十个大客户,在每一家的份额并不高,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种情况,公司以前并没有在销售政策上对大客户做出倾斜;

(4)公司在供应链的管理上较不规范,月度的采购计划比较随意,和月度的销售计划不匹配;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上并没有进行战略采购,经常由于材料市场的波动而吃亏;

供应商的管理上比较薄弱,供货份额的分配没有标准,甚至某些经常发生退货的供应商仍占有不低的份额现象;

(5)公司制造工厂的部分车间能耗处于较不正常的水平,部分车间的人均效益低于正常水平,部分车间的质量损失超过了规定标准等,但制造厂长在月度总结中并没有做出合理解释;

(6)公司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某主要产品由于材料价格变动影响出现了亏损(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但销售部门仍在大力倾销此产品;中升公司的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低于行业领头羊,高销售毛利率的产品却并没有受到销售部门的重视,部分高毛利产品更是有退货发生,但研发研究院一直没有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一次经营分析会,由于财务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中升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都得到了暴露。但在这次经营分析会上,由于其他相关部门都是第一次参加经营分析会,所以并没有针对问题的质询有深入的答复。会后管理顾问建议,继续完善经营分析会的形式和内涵。

明确计划

在管理顾问的建议下,第二次经营分析会前,财务部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问题的沟通,业务部门自身进行了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在会议上向公司老板进行解释和答复。根据解释和答复,企业老板明确了下个月的计划。

以下是中升公司第二次会议后的决议:

(1)营销部门要在一个月内出台《客户管理办法》,深入解决客户分类管理问题;

(2)财务部门会同销售部门,尽快处理滞期应收款问题,要求在会后五天内拿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清理;

(3)企业的产品结构问题,会后另选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解决;

(4)供应链管理部要在两周内修订《采购管理办法》,并重点解决采购计划的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部统筹、会同财务部、制造工厂,要在一个月内出台《供应商管理办法》,重点解决供应商评审、战略采购等问题;

(5)仓库、财务部,需检讨滞期库存问题,并要求会同计划管理部、销售部、制造工厂、采购部在一周内拿出解决办法;

(6)研发研究院会同制造工厂,尽快完善某产品的工艺问题,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整改;

(7)制造工厂针对某设备的能耗问题,建议考虑更换设备,要求工厂厂长尽快拿出设备的更换方案;

(8)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考虑到国内的收缩银根,决定向香港某银行贷款,由财务负责人尽快接洽和处理。

经营分析会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做出决策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经营者能够客观的评判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形成以结果说话的习惯和导向。同时经营分析会也是企业的一次微型的环境扫描,便于企业应对外部激烈变化的环境。对于规模企业来讲,除了做出未来三或五年的战略规划、年度的经营企划外,最需要做的就是月度的经营分析。月度经营分析会议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战略执行的水平。

成功经验

中升公司能够顺利的实施经营分析会,主要有以下经验:

(1),企业老板的决心,敢于用专业的人做规范的事。经营分析,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承担起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办不到的;

(2),用能承担起企业规模运作的信息处理系统。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企业搞精细化管理的硬件;

(3),成本管理人才的引进。国内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缺乏,企业唯有把成本管理人才视为关键人才,并进行薪酬待遇上的倾斜,方能够吸引到人才并保留人才;

(4),企业严谨的数据统计工作。企业采用ERP系统,要求统计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企业

的规范运作要求进行数据的处理;

(5),业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经营分析,反映的是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情况,财务部门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作深入的调研,需要业务部门自身进行深入的自查,找出问题和解决建议;

(6),建立经营分析的价值。经营分析,可以起到企业进行自我诊断的作用,方便企业领导者把握全局,也利于企业业务部门的提高。但唯有采取务实的态度,以结果为导向,才不会流于形式;

(7),循序渐进的实行。企业搞经营分析,需要数据的积累,需要相关人员的适应,需要逐步到位。建议企业可以规定三个月的试行期,某些管理基础薄弱的部门可以后上;

(8),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连接一体。企业通过经营分析会,下达了决策,需要将决策付诸实施,需要企业的重点工作计划管理、会议管理、奖惩制度等相关管理办法的支持。

把握重点

资金管理

多数规模制造企业对销售的回款都比较重视,但不少企业对采购的付款问题、存货的周转问题以及投资资金的使用问题不够重视。企业采购的付款,可以争取到一定的账期,其实也相当于银行贷款。企业的投资,如果不注意投资节奏,占用大量的资金,会带来极大的资金风险。企业的存货周转问题,多数企业会计算周转率,部分会作标杆比较,但对内部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比较缺乏,跟进解决问题也往往缺乏。

库存管理

对于制造型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企业的仓库往往是企业经营问题的结果反映。原材料滞期库存,往往是企业的采购、计划管理等环节存在了问题;成品滞期库存,往往是销售环节,计划管理等环节存在问题。这两项滞期库存长期存在,企业的仓库管理也一定会有问题。企业定期盘点仓库,对库存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是提升企业价值链运作效率的重点工作。

采购管理

对于制造企业来讲,企业的材料成本往往是产品的主要成本。企业供应链管理部门,由于地位重要,工作敏感往往由企业经营者的亲信人员管理。人员上的非职业化,往往带来具体工作上的不科学,不规范。因此采购环节也是企业经营分析会的关键重点。企业主耍的采购决策可以通过采购、销售协调会,采购、生产协调会,战略采购专题会议等下达,供应商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管理办法》以制度管理的形式进行,而采购管理在经营分析会上的审视就是对这些工作的检查和改善。

营销管理

销售收入、销售毛利、销售费用、市场分析、客户回款等营销管理问题,是企业经营结果的显示。营销管理环节的经营分析,必须深入到客户、深入到市场,深入到产品才能够揭示整体价值链上存在的问题。

第4篇

从财务分析上看,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80%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成为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建立采购审批流程

厨师长或厨房部的主管每天晚上根据服务区的经营收支、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主管并呈报主任批准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在财务室内设立兼职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货比三家,对采购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并完善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验收人员对在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报价,进行严格地验收把关。验收人员要坚持做到“四个不收”:“无订货手续不收”,“送货凭证不清不收”,“规格数量不符不收”,“物资明显异样不收”。对于不必要的超量进货、次劣商品、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数量与采购单不一致的应及时纠正;验货后由仓管员填制验收凭证,验收合格的货物,按采购部提供单价做好记录。

四、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原材料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主管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主任。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五、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根据不同服务区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控制储存成本。因为库存不仅占用空间、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侵蚀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

六、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饮企业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导入“五常”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员工的自律性

“五常法”是香港何广明教授借鉴日本“5S”管理法,结合经营实际创设的现代餐饮优质管理方法。其要义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第5篇

【关键词】“现金为王”;生产经营;现金流量;控制

一、理论运用背景

自2012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国内经济下行明显,银行信贷政策收紧。资金紧张形成了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新常态,全行业均受到资金紧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能过剩、资金杠杆和财务风险加大等连锁反应。2016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局面。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现金流是否充足,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甚至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因此,对现金流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会计思维,强调收支平衡,所谓“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始终,最终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出来。会计思维是对过去会计工作的总结,其得出的会计数据资料可为企业现在及未来生产经营以及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而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面向过去,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得以更加准确的判断,要以动态的财务思维管理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考虑本企业内部因素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到竞争者等多种环境变化的因素;除了会计数据之外,会计报表中所展现的其他非格式化的数据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思维引导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价值衡量绝不能单纯看会计账面和利润表数据,更应基于“现金为王”的财务思维分析管理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尤其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活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以“现金为王”财务思维基础上,才能朝着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二、基于“现金为王”理念树立两个观念

1.现金流优于利润

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的。以权利及责任的发生来判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即称之为权责发生制。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则只需要满足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与发生的这两个条件即可,无需关注其款项是否真正收到或者已付出;同样道理,即使是在本期收或付出的款项,不满足在本期发生这一条件的,这些收入与费用亦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会计处理。一般情况下,会计利润表所展现的仅仅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所核算得出的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利润并不能说明一个企业赚得多少钱。遗憾的是,企业到底赚了(或亏了)多少钱,账面上还有多少可支配的现金,是否足够原材料采购价款,是否可以支付员工足额劳动报酬,是否需要获取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进行融资,这些通过利润表是看不到,也分析不出来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特殊性,企业的盈利并不意味着企业有存款;同样道理,亏损也不表示企业没有钱,收入不等于收款,支出也不等于付款。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主要依据的制度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特点在于,其核心内容为记录企业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即企业的现金收支行为,囿于发生的期间,在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现金收支行为都应当记做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而与之相关的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则无需进行关注。现金流量反映的是在企业银行账户上的实实在在“真金白银”,是企业可以随时动用支配的资源,是对利润质量的验收。利润是通过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所得出的企业的账面的收益,而现金则指的是企业所实际拥有的数据,其核算方式为收付实现制。现金、利润虽然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经济评价指标,但最能反映企业经营质量的一定是现金流。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基于现金流的评价是不同评价方式中最为科学与权威的评价方式,现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与前提。

2.经营为重

企业的现金主要依赖于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关注的是现金净流量的来源,即企业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正常形势之下,其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是正值。如果出现负值,则只能通过出售资产、举借债务、吸收投资或取得原投资收益来获取现金以维持企业正常循环。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较大正值,一般说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或所生产的产品良好,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可以实现较快的运转,其可支配的短期资金也能实现增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反之,当某个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存在很大负值时,一般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紧张甚至短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或所生产的产品走向下落或管理者决策出现问题,经营活动资金运转放缓,可支配的短期资金减少,企业经营活动整体运转弱势。

现金流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流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发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决定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是经营活动,如果经营活动出现问题,企业经营发展不能满足资金的需要,则会出现企业经营活动甚至整个投资筹资深陷困境之中。再者,任何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都比经营活动要少得多。经营活动作为维持企业运转与发展的造血系统,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从这个重要的意义上来说,只有科学管理控制好经营活动这个主要造血系统,企业各大循环系统才能畅通,从而提供充足血液,维持企业平稳的生存与发展。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的相关措施

本文所探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管理控制措施,主要是围绕经营活动主要环节而展开的。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也要针对企业经营活动响应的环节进行。

1.关注市场动态,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应注意识别产品供需变动,行业法律法规,产品价格波动,税率、汇率和利率变动等各种经济环境风险。采用SWOT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分析)、波士顿矩阵分析(企业业务发展分析)、PEST分析(企业宏观环境分析)等科学专用方法进行准确地定量和定性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与接收各种市场信息,构建与完善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及时关注与了解最新国家政策、地区行政法规等,从而对市场动态,有前瞻性的进行经营风险规避;设立专门竞争部门,收集竞争对手的各种有用信息,谋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竞争策略等。

2.尽最大能力满足经营活动现金需求

经营活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基,是企业得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造血系统。通常,只有基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情况,同时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再生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投资活动,且投资规模取决于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不足而企业又必须进行投资时,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就只能是筹资。另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并相对稳定,不仅是企业再生产资金的有利保证,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投资活动和成功的筹资活动。

3.强化采购活动控制

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坚持对客户进行常规分析,评价供应商履约情况,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设立与优化供应管理部门,对于需要采购的物资,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分析不同采购渠道、对比采购价格、调查采购成本以及对采购合同的订立与执行情况展开专项评估,及时发现采购业务存在的短板,对采购流程进行持续优化;此外,根据生产需求,科学制订采购计划,最大限度避免因库存积压造成资源浪费、存货跌价,同时也规避因库存短缺而造成企业停工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将物料采购需求计划、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促进物料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转化,不断防范采购不科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4.细化生产过程管理

设立生产预测、部署、指挥系统中心,加强生产业务流程,乃至整个生产过程的计划控制;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将生产过程具体落实到生产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生产最紧要业务环节;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应当结合不同员工的权力与责任,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加深,归属感加强;对企业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关注与管控,合理安排设备大修时间,最大限度避免因设备问题延误生产时间;加强生产工人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异议赔偿;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产品技术更新的反应速度和弹性空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四、结束语

“现金为王”作为现在企业现金管理的理念思维,现金流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要发挥好现金流管理的价值创造功能,除了要从主观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外,还要把它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许子琳: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职业教育,2016(6).

[2] 杨晓方:浅析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J].中国总会计师,2014(9).

[3] 财务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 [J]. 企业风险管理系列教材,内部印刷 .

第6篇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注册资金就是指国家依法授予企业法人的财产数额体现,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财产与自有财产两部分。在实际中,注册资金是企业实有资金的总和,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与规模,随着实有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注册资金也可以相应的增减,但当实有资产比企业注册资金增减范围高于20%时,企业就需要进行变更登记。在我国企业法人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企业法人的经营规模和范围与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场地以及从业人员应相适应,企业可以主要经营一种产业,同时兼营其他产业,但必须在登记注册核准的经营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谓资金是企业在相关机构审查、核实后拥有的实有资产,再通过注册登记便成为了企业的注册资金,资金是企业成立于开办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即企业在申请成立、开办时,需要向有关机关单位申报企业自有或经营管理的才财产数额,并通过注册登记将这一财产数额转变为企业的是有注册资金,同时作为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限额。企业还必须在注册机关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规模、范围和注册资金数额必须与企业自有或管理的资金额度保持一致。

项目总额与企业注册资金量的内在联系

1项目的总额与其注册资金量的联系

企业的经营规模与范围和其注册资金大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企业在采购活动中所承揽的项目总额和企业的注册资金额也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根据条例规定,企业的经营规模与资金、技术等条件应当相适应,就是说企业拥有的资金额应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限度,若企业在某个经营活动中承揽的项目总额高于了自身拥有的资金额度,则会导致企业无法拥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与完成。事实上,企业的经营活动一般是循环不断的,企业可能同时在实施几个或者多个项目,如果仅仅一个项目预算总额就高于了企业的注册资金额,那么该项目以及其他同时进行的项目就会没有资金保障,最终会导致企业一个项目都无法顺利完成。所以,应当合理的设置注册资金数额来限制参加采购活动者的条件,由于项目预算总额与企业注册资金额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确定这种关系,并根据具体的采购项目合理设置企业的注册资金限额,是关键问题之一,需要慎重考虑。

2合理设置注册资金额

基于历年采购工作的分析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出,投标者的注册资金与采购活动的预算应该相符合,也就是说为了有效防范采购风险,要求投标人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最好是要高于采购活动的预算金额。当然,也需要注意不可以随意增加注册资金的数额,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注册资金数额一般是按照采购活动预算金额的1-2倍进行估算,例如50万元的采购项目,相应的要求投标者的注册资金不能少于50万元,如果是技术含量高、过程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的采购项目,就相应要求投标者的注册资金要高于50万元,这时就可以按照预算金额的1-2倍即50万元-100万元设置注册资金数额,但不可将注册资金额设置高于100万元。总之,对于采购预算50万元的采购项目,注册资金额设置在在50-100万元之间是较为合理的,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项目正常招标与实施。

第7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随着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县级供电企业也要接受宏观调控,各项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县级供电企业经营状况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很有必要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客观审视经营环境,破解经营难题,多做一些开源节流的工作,改善经营状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我就县级供电企业节流增效,控制成本方面做一些浅薄分析。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营状况;开源节流;控制成本

一、县级供电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县级供电企业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制,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仍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并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表现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控制管理仍简单粗放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执行性较差

县级供电企业都能够按照预算制度编制预算,对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但从预算执行的效果来看,真正能够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益的少之又少,往往会出现预算执行难,偏差大的问题,与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初衷背离。

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缺少严格的预算执行监管体系

县级供电企业虽设有预算管理委员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该机构的全面有效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地发挥,一方面是企业各级部门对预算的管控职能认知不足,部分员工把工作计划等同于预算;另一方面预算监督部门与预算实际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预算监督部门难以及时获得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这无形中削弱了预算执行的刚性,增大了出现偏差的概率,进而影响到成本的精细核算。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薄弱

企业采购是电力企业预算中的主要部分,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对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供电单位从运营的角度划分,应当具有两大资金运营职能,一是购售电,二是电网建设维护,在这部分采购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

电网建设成本过高

就目前情况而言,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速度相对于经济建设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投资建设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实现电网建设通常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电力企业内部采购材料,进行电网建设,一种是通过公开招标,进行工程物资采购。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采购材料,进行电网建设施工,相对于其他电力企业而言,人力成本过高。大多数县级供电企业在宏观把握工程建设,统一材料采购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这种情况造成了县级供电企业进行内部电网建设的费用过高,工程施工效率偏低。

县级供电企业通过公开招标,进行工程物资采购对工程进度及工程费用把握相对较好,但是现行的县级供电企业采购制度仍需完善,公平、公开、公正招标制度仍是县级供电企业追求的目标。

存货加大成本

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县级供电企业的材料物资采购,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经营形势,各项物资需求做出科学明确地分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采购,避免盲目的采购物资,造成物资积压,加大存货成本。

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和物资材料价格走向,必受外部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原材料价格等外部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建材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国家宏观调控。这些因素都客观地影响着县级供电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必须引起重视。

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仍有空间

县级供电企业具有独有的生产经营特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因素主要是电量电价和输配电线损率,特别是输配电线路及设备线损率仍有控制成本的空间。

二、县级供电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县级供电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相应对策分析如下:

(一)职工经营理念要进一步转变

县级供电企业多是改制企业,从企业领导到职工思想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理念,无形中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成本控制,这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精细化经营理念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当前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改变企业决策者、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

1、通过供电企业间的同业对标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认识到同行业先进管理者的差距和不足,从思想和观念上意识到先进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地转变观念;

2、县级供电企业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不断地加大企业职工的经营理念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只有根本上提高职工观念和素质,各项体制改革和先进经营理念才能推行下去,是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健全县级供电企业预算及监管体制

县级供电企业要不断地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和执行监管体系。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应有职能,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项指标应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应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制定指标;在预算执行监督过程中,应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但也不能单纯以是否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作为唯一的依据,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节约成本有重点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也应予以嘉奖。

资金集中运作,实行统一采购

为避免采购过程中过多的因素影响到采购成本,县级供电企业应实行资金集中运作,整体把握采购要求和实际需求,严格采购程序,实行招投标制。这种采购形式能够将各部门需求汇总,形成批量采购,一方面对供货商形成大宗采购,价格成本能够降低;另一方面集中管理避免了各部门采购出现的腐败等不良现象,确保采购过程公平、公开,获得性价比优良的物资和工程材料及设备,有效降低物资及设备采购成本,对县级供电企业整体降本增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提高线路设备效率,加强成本控制

县级供电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这决定了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

县级供电企业要通过不断地技术改造和线路设备更新,能够有效地提升输配电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线路设备自身的损耗,对供电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当前的电气化村改造建设就是有效的实践。

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降损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优质服务、低压线损管理和电费回收四个方面,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成本。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经营权;考核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60-02

1 引言

经营权是指经营者对企业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从权利的行使状态来看主要表现为决策、控制、盈亏分享。企业经营的过程是经营者作用于企业财产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经营权逐步实现的过程。因此,经营结果的优劣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营者所拥有的经营权,另外一方面是经营权能够实现的物质条件。按照现行公司法,任何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均有在依法核定的经营范围内,独立安排自身经营活动的权利;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独立企业经营权的权利边界受其所处的集团公司的影响。在集团公司化的组织形式下,处于底层的成员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受母公司的控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将个体的部份经营权上缴到母公司。如果从集团公司整体层面上来分析,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全部的经营权,并相应地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成员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仍然拥有部份经营权,从理论上来讲应相应地分担市场风险。

2 案例介绍

某集团公司存在A、B两类成员企业,其中A类企业只有一家,集中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属于贸易型企业,除日常办公资产外,无独立的经营资产。B类企业数量众多,无论是产规模、员工数量,还是利润贡献均在集团公司中具有绝对影响力,主要负责产品的加工,其中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B类企业无材料采购权。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恒定,且不存在产品营销的问题。A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向B类企业销售材料。A、B两类企业均为独立的法人,均独立接受集团公司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营者的薪酬、职工的工资水平挂钩。

对A企业的考核指标体系如下;指标原则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在指标权重的分配上以非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包括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基础管理评价,财务指标同B类企业。

对B类企业现存的考核体系如下:指标原则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类,其中财务指标具体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期间费用的预算控制状况。非财务指标包括产量、设备安全状况、单位产品的材料耗用率、企业基础管理评价。

在20××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而造成B类企业,集团公司整体利润大幅度下滑。B企业的年度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得分较低,进而薪酬降幅较大。基于同样的原因,A企业对材料的实际采购价格高于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值,因此A企业的年度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得分也较低,进而薪酬降幅较大。对集团公司母公司而言,由于集团公司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导致集团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得分也较低,薪酬水平也同步下降。

在该案例中,A、B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符合集团公司的管理意图。由于集团公司对材料的采购、企业的经营具有完全的经营权,因此集团公司须承担完全的市场风险。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属于经营风险的一种,由此导致不利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而导致集团公司工资整体水平下降属于应有之义。由于A、B两类企业的考核得分较低,这种工资水平整体的下降自然分解到各成员企业。因此对母公司而言,这种考核的结果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对成员A企业而言,也基本上认同这种考核结果。其申诉的唯一理由在于,材料价格的波动属于市场的风险,对采购企业而言缺少必要的经营手段,因此无法避免。由其承担这种不利的考评结果,似乎不是非常公平。

B类企业对考核结果的异议比较强烈。B类企业认为其自身并无材料采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A企业提供的材料,对价格波动完全无控制能力。同时,材料在B类企业分配上价格高低不均,成员企业之间无法获得同等经营条件。之所以无法实现集团公司下达的净利润目标,原因完全在于材料价格的上涨,并非其管理责任。而对其给予较低的考核得分,并降低其薪酬,是严重的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等,因此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考核制度。

3 案例分析

在该案例中,B类企业存在两种经营风险,一是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另外一种制造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材料的耗用、生产工序的正常与否等。在20××年,B类企业机器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制造流程顺畅,无重大影响安全、生产的责任事故,因此导致其经营亏损、或者无法实现预定考核目标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价格的上涨。如B类企业所言,由于B类企业并无原材料采购权,因此在抵御材料的价格风险方面并无多少的作为能力。要解决B类企业的考核困境,根据现有的理论,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赋予A类企业材料采购的权利,弥补其经营权缺口,使A具有完整的经营权,进而对其经营结果承担完全责任。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违背了集团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A类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如由其独立分散采购一方面各企业均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工成本、管理资产支出,另外一方面容易在采购市场造成恶性竞争。而且相对较小的采购规模也减少了在供应商面前的议价能力,无法获得价格优势。因此,这种模式是集团公司绝对不愿意选择的。

第二种方式:明确内部交易价格,调整B类企业考核利润的计算方式。考核净利润以固定的内部交易价格作基础核定,对于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由A企业承担。这种操作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以下困难:

首先,A企业是一家贸易性企业,缺少实质性的经营资产,其材料的采购主要依据A企业的生产计划。货仓、堆场分散部署于A企业内部,A企业缺少物流性质的专用资产,进而无法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对冲管理。而如果另行投资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物流项目,则投资成本巨大,且效益前景不是十分明朗。

其次,A企业也缺少承担价格波动风险的基础。在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中,B类企业无论是资产规模、员工数量还是利润贡献,均占有绝对大的比例,相应的集团公司整体工资总额绝大部分用于B类企业员工的支付。在执行固定内部交易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B类企业考核结果较为理想、从而要求薪酬增长;而集团公司整体考核结果较差,工资来源下降。即使A企业、集团母公司大幅度调减工资水平,也难以弥补B类企业工资增长的缺口。

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价格上涨是集团公司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即使组建专业化的采购公司也难以完全规避,只能是局部的消除。如果将材料采购的权利归还于B类成员企业,其整体的经营结果在很大可能上低于当

前的经营业绩。综合以上各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点结论:

(1)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是一种无法消除的风险,集团公司整体必须承担。

(2)作为集团公司的主体,B类成员企业必须分担这种价格的波动风险,并承担相当部份的比重。

(3)A企业作为一线采购主体,对价格的波动风险应当承担绝对责任。

4 解决方法探讨

从上述三点前提出发,再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希望达到以下考核目的:

(1)对集团公司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与各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保持一致。

(2)继续发挥集团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管理的效应,不对目前的管理体制做出太大冲击。

(3)在成员企业的管理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上保持一个均衡,减少内部冲突和管理协调的成本,使成员企业能够对集团公司的战略给予充分的支持。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予B类企业一定的材料采购权,这种权利必须限制在不对现有的采购体制造成重大冲击,并且能够有效地节约采购成本上。材料在B类企业内部之间的分配上,应遵循公开透明的交易法则,尽力消除成员企业内部之间的价格歧视。对B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与A类企业在整体上保持一致。

4.1 成员企业经营权的重新调整

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赋予成员B类企业材料采购的自:

(1)B类企业自主采购时,不另行聘用正式职工,不增加大额、专用的固定资产。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不违背集团公司组建专业采购公司、最大程度地节约固定成本的目的。

(2)B类企业自主采购材料行为,必须保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履行,不得在自主采购与委托采购之间随意做出调整。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短期化、投机,以保证整体的采购行为符合集团公司统一战略。

(3)B类企业在自主采购材料期间,必须对自主采购量向集团公司做出明确的承诺,不得出现因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计划。B类成员企业在自主采购材料的平均价格,应低于A企业在同期间向其他成员企业提供的平均材料采购价格。此原则设置的目的是对自主采购权利所进行的责任匹配,将委托采购所承担的责任分解给自主采购者。

B类企业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向集团公司申请自主采购,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从而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

4.2 采购材料的内部分配规则

对A企业所采购的材料在B类企业内部分配时所做的原则明确如下:

(1)原则上对所有的B类成员企业所提供材料单价应保持在一个平均的水平,在成员B类企业内部不产生明显的价格偏差。

(2)鉴于材料采购后在集团内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分配,当存在明显超出平均采购单价“价格高地”时,必然存在一批明显低于平均采购单价“价格洼地”与之对应。在对B类企业进行利润评价时,对“价格洼地”所形成的利润按照50%的比例分配到“价格高地”成员企业,由此而影响的其他财务指标一并调整。

4.3 对A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进行修订

将A、B两类企业视作一个利润共同体,以此为目标来修正A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

(1)整体指标体系继续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维持非财务指标体系权重和指标内容不变。对A、B两类企业的绩效评价档次、分值应维持在一个相近的水平。

(2)增大非财务指标中的价格考核指标的权重,该考核指标的权重应足以决定A企业的考核结果。

(3)如2中的指标调整方案未能实现,则修订财务指标的考核方法。不再独自考核A企业的会计利润,而是以B类企业目标净利润的总和作为A企业的净利润考核目标。对于实际材料采购价格超出利润核定时的目标价格,所导致的利润减少视作减量因素;对于实际材料采购价格低于利润核定时的目标价格,所导致的利润增加视作增量因素。增量因素、减量因素合并考虑后计算得出A企业实际完成的净利润,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结果的依据。

5 结论

集团公司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效益。而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中,经常出现成员企业与母公司之间经营权与经营责任划分的问题。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业绩评价的首要点在于维护成员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同时又服从于规模化管理的战略,使集团公司能够以一个主体的身份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在集团公司的考核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成员企业处于生产与市场的一线,在条件许可并符合效益原则的情况下,将经营权尽量赋予成员企业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