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10:07: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第1篇

锦绣旅行社主要经营范围是:组织并接待国内旅游业务,安排团体式、期待客式、家庭式的旅游观光,商务考察及文化交流等,承办各类探险、陟步、自行车、民族风情等特色的旅游项目,代办内外机票、车、船票酒店预定等业务。

旅行社具备有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和专职的导游力量,旅行社对员工的要求是素质高、能力强、形象佳,具备有专业技术素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公关能力,对客户的亲和力;具备有求实、务实、踏实、真实、充实、诚实的工作态度,待客户为上帝,视客户为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让客户领略到最上乘的服务,获得最舒心的享受。

锦绣旅行社在各有关部门领导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社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恪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社在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所取的成绩做如下汇报:

一、明确经营宗旨,诚信打造自身

在20__年中,旅行社紧紧围绕“诚信经营、诚信服务、树立企业形象”这一经营宗旨,待客户为上帝,视客户为亲人,热忱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服务。每一次出团前,导游员都会做好充分的出团准备工作,认真了解客户资料,对特殊民族、高龄老年人、小孩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对待客人热情大度、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自始自终地带领旅游团游览全部旅游景点,负责旅游团行程中各环节的衔接,严格监督接待质量和接待计划的实施,协调好旅游接待人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团队都能高兴而去,满意而归。在赢得较好信誉的同时,提高了旅行社的知名度,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培训是员工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变革和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训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__年我社派8人参加云南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景区(点)导游人员考试培训,有7人考试合格,持有旅游景区(点)导游员资格证书。选派2人到昆明参加全国旅行社部门经理资格考试培训,组织员工与两行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20__年县旅游局举办的旅游服务行业岗位技能知识竞赛中,我社取得英语导游第一名,普通话导游第三名的可喜成绩,受到县主管领导的表扬和县旅游局的表彰。

三、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好优质服务

我们深知,对旅行社而言,公众的口碑是有效的营销渠道,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游客不仅是旅行社的忠实客人,而且还会进行义务的宣传;反之,对产品和服务不满意的游客就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满,使旅行社的形象受损。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动解决客人在接受旅行社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对患有胃病的游客,在饮食上给予照顾;对走亲访友的游客积极主动帮助联系,妥善安排;对患有急病的游客及时联系医院,陪同就医直至转危为安。

2、与游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节庆日、游客生日或特殊的日子里,向游客投寄贺卡或电话问候,缩短了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游客与旅行社交流,使游客对旅行社产生信赖感。

3、在接待游客出游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规范化、专业化服务,而且使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针对游客的性别、年龄、种族、地位等多样性特点而提出的个别要求,提供合理而可能的个性化服务,使出游在外的游客能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

四、诚信经营、科学管理

诚信经营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支点,也是我社的经营宗旨。对于旅行社而言,诚信是旅行社的品牌和灵魂,诚信是产生信誉的根本途径。旅行社在遵守与客户之间契约的同时,在对客户负责的基础上,还要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待客户为上帝,视客户为亲人,坚持“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好,客户没想到的,我们也要做到”的原则,依靠优质服务,创立品牌实现诚信原则。锦绣旅行社创建至今,未接到游客的投诉事件,切实做到了旅行社经营的“五无”要求,即旅游购物无宰客、 城市“一日游”无重大投诉、旅游经营无“黑社”、导游服务无“野导”、旅游交通无重大责任事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锦绣旅行社诚信经营这块品牌立起来了,并得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游客的认可。

为了更好开展业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我社员工不畏艰难困苦,采用下乡走访、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布标等方式进行宣传,足迹遍布13个乡镇及办事处,为推动我县的旅游业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我社的外联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游客,推出更好的旅游精品线路,我社于20__年11月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通过这次交易会,加强了同各旅行社之间的互动交流,各地之间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开发和共享,为游客出游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20__年受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我社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布置,为防止“非典”病毒通过旅游途径传播感染,在“非典”疫情没有完全解除期间,没有组织和接待一个团队出游,体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规。

第2篇

同学们:

2017年寒假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我们从寒假开始起航。假期里,让我们走进社会多体验生活,多诵读经典,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习安全知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过一个健康、丰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校团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2017年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过有品位的文化年

二、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三、活动时间:2017寒假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体育锻炼

在寒假期间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全家一起总动员,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在运动中亲近自然,感受阳光,锻炼体魄,体验健康与快乐。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用好寒假时间,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发现一个家风故事,体验一项传统民俗,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贴春联送温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在假期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是在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旅游、不要到危险河面上滑冰等,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以上活动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上传活动感想体会文章、视频、照片等,到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 )、“中国红领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 各班开展活动情况和优秀案例请及时报校少先队大队部邮箱: 。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假期里,同学们要积极诵读经典,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学以致用。 1、开展“每日一吟”活动,睡前10分钟朗读吟诵;2、建立一本经典诵读小册子,做好“每日一抄”活动,随时诵读,便于记忆;3、结合语文学科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做好“每日一背”活动;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文为内容创作一幅画,或诗文手抄报活动。

五、活动要求

①各班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就近就便原则,在组织活动中严防意外,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活动。

②各班班长对本班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进行总结,收齐各类表格与相关活动资料,评选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于开学第一周上报校团委,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第3篇

绥化学院地处黑龙江中南部的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培养生产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就摆在教育者面前。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则尤为重要。但仍有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条件、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社会实践的机制建设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具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本文以绥化学院为例,对如何创新地方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实效性,更好地实现高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进行研究。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一)追求短期效应,形式大于内容,无法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层面

我国目前个别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有追求短期效应、形式大于内容现象,只在社会实践的形式上大做文章,却没有将其实质的内容认真地加以重视,更有些高校片面地追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效应,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宣传方式、活动主题和规模,实则却忽视了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从中的收获、学生能否在活动中提升思想品质。具体的体现是活动开始“轰轰烈烈”,活动中期少人指导,少人过问,活动结束,却要大肆宣传其实践成果,这使社会实践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的形象工程。

(二)社会实践经费保障严重不足

经费保障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持久、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了解,虽然我国逐年提高教育投入,但在部分高校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经费依然很少,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无法满足实际活动的需要。一些高校则将更多的重心转而投向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实践主题,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和参与面极其有限,因此,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1]。

(三)缺乏健全的制度机制和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健康的制度机制做保证,目前,地方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机制,没有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另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做基础,可以使大学生和实践基地都能从中受益。一方面,高校在选择社会实践基地时,只是单纯从高校自身的利益出发,没有双向考虑互惠互利的原则,片面强调社会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学生能否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而此时,高校也应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否增加了社会方面的负担、是否给当地相关部门带来了便利、是否能为地域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服务,由此,就会造成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慢慢失去社会支持。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的能力不强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海量信息充斥大众,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更具多元化,许多学生由于对社会的不健康认知,近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认知特征单纯、简单、片面,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因此,他们实践的目标,往往和挂在嘴边的利益紧密相连。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

首先,从学生层面,当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大学生,据调查他们中的一部分同学对于社会实践存在着认识的误区,社会实践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思想使他们不能更好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其次,从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认识偏差,他们找出种种理由不愿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即使有些教师参与了社会实践的活动,也常常带着敷衍的态度,原因在于教师通常已经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带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利用个人的非工作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许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社会实践的研究不够

各方对社会实践投入有限、经费短缺。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与指导,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核心团队上,而对大众化活动的同学缺乏有效的经费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实现普及化,同时部分高校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自身锻炼提高,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

(三)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许多地方高校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宣传力度重于实际工作的现象。部分地方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有的高校虽然有社会实践的教育计划,但是对学生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和规范性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实践过程、现实表现、获得收获缺乏科学的量化考评;参与和指导的教师在工作量上并未被考虑,没有将其表现、能力和成绩作为评优、定职晋级的依据,从而影响指导老师的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

三、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对于地方高校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正确选择实践内容、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构建完整的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

首先,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明确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功能。绥化学院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三论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统一组织、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型、就业型的实践平台。

其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积极地看待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实践观,使大学生由“被实践”变成“主动实践”[2]。

(二)准确定位实践内容和形式

地方高校要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及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特点,深入调研,拓展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和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

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增强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几年来,绥化学院针对绥化地区属于农业大市,土地面积有限,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农村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儿童的特点,在绥化地区的十个市县开展了顶岗支教、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障人士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时间上由原来的寒暑假的固定时间段,变成日常化、经常化。社会实践形式由以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资源优势,增强社会实践对社会的服务性。真正达到为社会做贡献的目的。

(三)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管理

绥化学院开展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都建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的组织机构,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的同时,对实践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制定出明确规定,校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同时建立由思政教师、辅导员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拨付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多渠道筹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助力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顺利开展。

(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实践基地建设不容忽视,地方高校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拓展实践基地的类型,进一步丰富实践的内容,使实践基地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价值互动平台。

(五)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第4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护生;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23-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采用了自行设计的3组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护生对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社会实践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评价

(一)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的作用

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们通过对抽样整体及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内容多少分成一般群体和密集群体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1.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进对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情况调查表明,30.5%的同学选择很大,39.5%的同学认为较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另通过t检验,活动密集群体与一般群体在社会实践对增进职业热爱和认可度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生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及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评价和认可。

2.个人意志品质及责任感和爱心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正向引导情况,68.5%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3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促进自身责任心和爱心方面,81%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同时,通过t检验,在个人意志品质方面从t检验得出P值为0.023

3.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沟通能力方面调查情况如下,近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自我人文关怀和照顾意识,约60%的学生认为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一项上存在明显差异,密集群体高于一般群体。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医疗服务及护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动作、对病情的解释等非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虽然,通过临床实践,护生在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效果,而且大多数学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4.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

对护生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下,76.5%的同学认为有较大的提升,68.5%的同学认为对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职业仪表仪容的改善和规范方面,高年级活动密集群体略高于低年级一般群体。

(二)社会实践对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能力指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

1.对提升护生专业技能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近60%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在提升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方面,52%的护生认为作用明显,约46%的护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经常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快速、理性地适应临床环境,并与病人直接、有效沟通,从而第一时间传达病人的需求,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偏重于技能操作和理论指导而与临床环境脱节的缺陷。

2.护患沟通技巧及卫生宣教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68.5%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护生护患沟通技巧有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而就卫生宣教能力这一项做调查时,69%的护生认为有明显的提升,30.5%的护生选择效果一般;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61%的护生认为能在活动中增进自身法律意识。护生能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利用法律保护病人并自我保护,这对于护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当前护理教育急需改善和强化的课题之一。

三、强化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职业素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核心,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交际能力、时间因素等,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的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二)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探索护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1.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强化护生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才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护生可以运用知识去认知社会,将所学知识同社会现实进行验证,变理想为现实,变浮华为理性,培养其踏实的作风、严肃的学风,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护理工作的性质、护理工作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坚定了学习信心,进一步稳固职业思想,从内心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增强自身对基层国情、民情的了解,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坚持护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社会实践必须照顾到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要求,即社会实践的主体感不感兴趣和有没有收益,实践的对象有没有接受实践主体行为的需求和市场。因此,社会实践必须突显专业特色,使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在活动中实现双赢。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进行医疗服务、卫生常识的宣传等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从实效性上看,护生的每一次专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护理服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义诊等都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使护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服务了当地群众,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7.

[2]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76-77.

第5篇

第一部分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为做好____年____理工大学首届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提早计划,积极动员

4月16日,我校研究生院召开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专题会议,研讨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等工作,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杨伟军副校长参加了会议,指示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要切实发挥实践意义,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发展。5月18日,我校下发____年研究生社会实践通知,明确了各学院由分管培养的副院长牵头组织此项工作,并要求社会实践团队必须发挥专业优势,鼓励研究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自发组队。

2、立项评审,逐一点评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院收到各培养学院提交的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共41项。研究生院成立了以人文社科处处长杨鑫铨为组长的6人专家评审小组,对申报的项目进行了评估和审定,主要从专业优势发挥、社会影响力、项目可行性、实践意义等方面逐一进行考察,最终评审出10支社会实践团队予以立项,其中5支校级实践团队予以资助,每支团队资助经费为5000元。并召开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会议,逐一反馈专家评审意见,指导各实践团队修改实践方案,提出实践的具体要求,并确认已与实践企业联系、沟通,能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3、精心安排,全程督导

7月3日,研究生院举行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授旗。并再次召开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会议,强调了社会实践期间的组织、安全等问题。此次实践活动,要求每支团队,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必须配备专业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学院辅导员全程随团,负责学生安全。在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各地开展活动的同时,研究生院也成立了督导组对实践团队进行走访,及时了解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

第二部分 深入实践,砥砺品质

1、用真知回馈社会,以专业服务发展

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问题本就是社会对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要求,在本次社会实践中,还处于学习阶段的研究生们提前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以专业思维为出发点,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不同的思路。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性,认识国情与回报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大学生把理论和实际、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科研品格,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

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条件。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并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展研究生风采,塑____理工大学形象

本次社会实践成功立项的课题皆要求开展实践人员实地考察调研活动,平日钻于实验室或栖于课堂的研究生们为了完成社会实践的使命不畏外在条件的艰难险阻凭借毅力和决心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任务

。我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的项目对不同方面的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些问题。实践团队还在新浪微博、人人网以及微信等热门媒体注册了活动账号,虽然已经完成预期的实践项目,但对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及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仍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实践活动得到了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及____晚报等多家纸质媒体上得到宣传。

第三部分 彰显特色,成效明显

1、以立项为抓手,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首次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对实践活动采取立项制度,并鼓文秘站:励研究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自发组队,加强与导师的合作。导师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和研究生形成一种合作关系。研究生在与导师一起共事的时候,导师面对问题的沉着、冷静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无时无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当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处理其他问题时,也会应用到导师曾经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其次,加强与导师的互动交流。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对将来职业的困惑向导师请教,导师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导师面对问题时,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专业经验,他们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以专业为优势,突显研究生社会实践特色

研究生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实践。因此我校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须立足于专业领域、突显学科特色,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挂职锻炼等形式为社会发展服务。各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通过活动总结及团队日志,可以感受到此次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了团队意识,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3、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利用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转型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健康良性发展。在各学院提交的申报书中,研究生院选取了与当下社会问题紧密相结合的项目予以立项,如食品安全、湿地环境保护、随迁子女教育、古村镇文化保护等问题。这些都是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关注社会基层,能够更好的实现研究生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第四部分 表彰推广,完善机制

1、通过公开答辩评审表彰优秀团队及个人

9月底,学校将邀请专家评委对各实践团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评估,二次核定项目等级。同时,对提交项目验收审批表的项目学校将成立专家评审组,根据提交材料及答辩情况评选出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其中,先进个人将获得“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奖金1000元。

2、通过媒体宣传及报告宣讲推广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为把此项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扩大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研究生院将在____理工大学校报、____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长理研言”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媒介对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3、通过总结座谈完善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第6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中职;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02-02

德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德育工作更显得尤其重要,而当前中职生源的素质却越来越差,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但他们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好表现自己,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所以,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较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多年德育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和延伸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中职生思想状况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因初中阶级学习成绩不理想,出于无奈从而选择中职学校。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家长未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从而导致这些中职生缺乏学习动机。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不了解在中职阶段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现状。

2.自我观念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人民群众自身生育观念的转变,使中职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性格,遇事先考虑自己,不会换位思考,缺少对别人的理解,很难理解体谅他人,导致其集体观念淡薄和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而网络的普及,也容易导致中职生整天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3.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自信心

中职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成为中考失败者的角色形成非常大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往往成为他们自暴自弃、恶意违纪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所在。而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身心逐渐成熟,自尊心也不断增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害怕别人谈起他们的不足,这也使他们缺乏自信心。

4.精力充沛,实践能力较强

与普高生相比较,中职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智慧水平、已经掌握的知识层面上相对较低,但他们个性特征更为突出。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社会充满好奇心,好表现自己,动手能力强,喜欢参与性较高的学习模式,在实践操作和活动能力上较有优势。

二、中职德育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任务,但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理论性教育。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于德育课教学,而德育课教学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二是灌输性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以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为主,这种灌输性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忽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缺乏有效的针对德育教育的设计活动,教学效能低下。

这些原因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德育失去了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不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特色和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学习体验活动。它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活动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拓展和延伸了中职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在开始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结合德育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关乎国计民生的课题,明确其肩上的责任,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在开展“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时,学生通过了解活动主题的背景以及对课题研究目的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出要“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调查资料。这种深入一线的实地调查方式,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好地培养中职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在开展“中职生就业心理与就业观念的调查”时,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就深入地了解到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就业能力,并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来拓宽就业渠道。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设计并组织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尝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实践中形成了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如在开展“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时,就举行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辩论比赛、专题采访活动、创建论坛和微博等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既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个人兴趣为引导的团队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从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开展主题活动、整理调查数据到撰写调查报告,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集体协作,这就要求成员们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懂得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与合作。如开展“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时,就举办“爱心送关怀”系列活动。而在号召本校学生捐物、与汕头福利院联系并探访孤儿等活动的策划与开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面对困难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最后终于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得到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希望。由于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主角,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自信心得到提高。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如通过自评,学生如实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扬长补短,学会彼此欣赏、支持与合作,。通过师评,指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印发社会实践活动资料以及讲授实践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各班进行活动小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在各活动小组上报活动项目后,指导老师将依据活动主题需体现的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特别要求选择的主题必须可操作性强,立足现有的或经过努力可能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接下来,在主题确定后,各组将定出活动计划表,开展为期约一学期的调查研究,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相关主题活动、网络交流活动、定点采访和随机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中,也主要由学生完成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在此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创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宣传手册、创建论坛和发起微博等。在完成调查研究后,各组将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整理调查数据就是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进行整理归纳并加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背景、目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和实践结果等。

最后,在调查活动结束和报告撰写完毕后,就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评价自己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方面的启示、在知识方面的收获、在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也需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德育教育延伸至社会实践,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创作,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培养了其勤业、乐业、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培养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大提高了中职德育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卓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校德育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

第7篇

地处农村的幼儿园,孩子课间活动的器材极其有限,经过对农村孩子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很多孩子在家里游戏时喜欢玩推车轮游戏,其实就是用废旧的橡胶车轮做器材,孩子用手推着车轮向前滚动,边跑边滚,看哪个孩子滚动得远,滚动得快。于是到摩托车修理部寻找适合孩子滚动的小型车轮,在课间让孩子分组活动,进行比赛,这种活动不但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训练孩子手脚活动的协调性,从中培养了合作能力。

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美术教育活动的革新,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而迷人的广阔天地,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一朵小花、一只蝴蝶、一堆沙土,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于是,和孩子到草地上,田埂上,一起采摘各种野花和野草的花、叶等,教孩子制作标本,准备布置教室。孩子纷纷动手,把采来的花叶粘贴在纸上,做出各种图画,有的做成农家小院,有的做成田野风光,那里面有蝴蝶、有小虫、有房屋等等,我真的发现孩子的确都有超凡的想象力,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走进自然,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课

第8篇

1.1文献资料法以“农村大学生”、“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全民健身”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和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搜索或查询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情况,及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动态反映,同时,查阅当地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及高等院校体育主管部门等关于农村大学生或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为本论文的顺利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2问卷调查法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对象,编制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并请关专家和学者对这两套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判定,反馈结果为具有很这几年来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在问卷的发放上选取郑州师范学院的体育科学系、教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等6个学院的农村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率回收率100%。

1.3访谈法依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拟定访谈大纲,对农村大学生、基层领导干部及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村民等进行访谈,为本研究的顺利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和SPSS17.0软件进行问题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意愿分析从图1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意愿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乡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其中有21.32%的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有36.7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有28.95%的大学生对参与此实践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2.96%的大学生表示讨厌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这足以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大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通过对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大学生的访谈,不难发现,这些大学生多数认为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多为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均要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利用假期实践活动刚好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但这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于那些讨厌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多为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之人。所以,各高校要多引导学生假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2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内容的分析从图2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有63.77%的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比赛或节庆民俗活动,有24.35%的大学生参与了挂职锻炼。由图3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职责及作用的分析得知,有31.21%的大学生担任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有17.41%的大学生负责了活动的宣传策划工作,10.20%的大学生担任的节庆体育活动的主要领导,10.75%的大学生负责着活动的其他工作及任务,还有30.43%的学生处于旁观的地位。结合图2、图3的分析可以获知,农村现代大学生在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中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大部分学生愿意在乡村节庆实践活动中,承担职责,发挥大学生的专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体育活动的发展。

2.3影响农村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想与认识对其实际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图4的分析可知,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怕别人说闲话”、“害怕与人交往”、“自命清高”等思想或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其中“脱离家乡生活太久”的思想占据调查人数的38.16%,其次是“害怕与人交往”的认识,占21.25%,再者就是“怕别人说闲话”占16.11%及“社会经验少”占15.32%。再通过图5阻碍农村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活动能力的调查中发现,“社会交往能力”占据30.11%,位居第一位;“社会实践能力”占29.56%,位居第二位;再者是“组织活动能力”占25.32%,位居第三位;最后是“专业知识能力”占15..01%。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专业知识能力”均是阻碍农村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因素。在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和乡村干部或农民的调查中发现,其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其在学校所担任的学生职务也有很大关系,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者节庆体育活动者最多,因为这些大学生在高校所学专业知识在乡村体育活动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担任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或参与篮球比赛等;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乡村体育活动比较活跃;其次是在高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多次担任和组织学生工作的实践,所以在家乡体育活动中也便很自然融洽的加入其中。因此,各高校要多给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实践机会,丰富和提高大学生体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各乡村体育负责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学生在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工作,为乡村体育活动的丰富和顺利开展积极努力。

3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