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9 14:42: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网络课堂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教师角色
一、网络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网络课堂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当今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网络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多媒体技术融合起来,通过校园网将教室、实验室等连在一起,将教学信息开放化,使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教学和交流,从而使教育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一种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课堂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轻松管理学生、教室、课程,而且网络课堂完全模拟真实上课场景,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无障碍学习之中,可应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且多媒体网络课堂的教学生动有趣,可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一个虚拟的英语环境中。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法。网络教学以其知识量大、信息密集、节奏紧凑的特点,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得到训练和加强。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激活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使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供丰富资源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量的获得要依赖于教师的教案的准备情况、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师本人知识的储备量。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丰富,而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那么他的学生每天不仅能学到教学内容要求的知识,而且会适时补充到适合于当前形势及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和信息量的获得取决于教师。而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此教学模式下,自由、酣畅地汲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且学习的节奏不必受到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网络资源。
2.培养自主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要完全听从教师的课堂安排,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来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就像一个等待妈妈喂饭的孩子一样,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但是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在吃自助餐的孩子,需要什么,他就可以吃什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也许会“营养不全面”,但是,完全培养了学生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立足于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扩大交流范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交流对象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安排,为了保持教学的有序性,教师会根据课堂的需要安排座位比较近的学生进行交流,在此情况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堂活动,无论该学生是否愿意与其交流,或者他俩的英语水平是否相当。但是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同学交流,和老师交谈,向他人请教,教堂的话题不再受到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交流话题和时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因此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范围扩大了。
4.凸显个性化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所有学生的学习步奏都是一致的,而且所有平行班的教学步奏和学习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而在多媒体网络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时调整学习步奏和学习内容,这样完全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优生处于“饥饿状态”,而学困生受“消化不良”的折磨。因此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进步,了解自己的欠缺之处,从而调整学习步奏,补充新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二、多媒体网络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一)开拓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材的选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构成及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统一安排的,这样的教学中的一切都具用不可更改性,几乎要完全遵从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安排。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发掘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开拓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规划师
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就像一座美丽城市的规划师一样,他是从事城市规划的专业技术人员,规划出网络课堂的诸方面内容。由于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应该对网络课堂教学的规则进行明晰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网络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设定的规章制度。
(三)组织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舞台上,教师是主角,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在教师身上,因为他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多媒体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光的焦点,每个学生都是小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起到组织的作用。
(四)咨询师
咨询师以其专门的知识、信息、经验为资源,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提供解决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的方案或决策建议。那么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就是一名咨询师,他会适时给出学生合理满意的解答,使学生在网络课堂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五)领航者
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节奏学习,在网络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难免会遇到一些趣味低下的内容,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略差,好奇心很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和精力。如果没有领航员的适时指导,也许有的学生会失去方向感,那么教师就充当了不可或缺的领航员的角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热情获取知识。
三、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决定着教学的全过程。由于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学习的中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从以前的“传道”、“授业”转变为“解惑”,解答学生在网络课堂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方面、思想方面、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个性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末西方社会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文化。网络是依存于现代高科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信息交流的工具。网络具有平民性、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平等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而且网络的内容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由于学生在年龄、心理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必定对网络产生巨大的好奇感、亲近感和认同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正确指导学生,避免学生陷入网上聊天和网上游戏的歧途。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资源,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地享用网络资源。
(三)激发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高校的外语教师,在网络资源充斥整个世界的21世纪,只依赖于有限的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的汲取,更难以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吸纳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学习网络技术的知识,促进网络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象征,是因特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课堂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更加凸显了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体现了开拓者、规划师、组织者、咨询师、领航员的作用。但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充斥下,广大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改变教学观念,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的IT行业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 IT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显得更为重要。
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系统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笔者通过几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探讨新的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目前国内计算机基础教材都注重计算机的原理和必要的理论知识 ,以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重视“授之以渔”,即注重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问题。这点在教材中是难以体现出来的,需要广大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施展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2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个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综合这些信息得到最终的结论, 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提供依据。
我们应结合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 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确定与此课程体系配套的改革方案。
在实践环节中提供了不同内容选择,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网络课堂、开展编程竞赛,也都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出发。
3开设网络课堂,突出自主学习
开设网络课堂, 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辅导的交互性、实时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
使得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进行自主学习 ,在探索课堂教学之外进一步探索了网络教学的新模式,这既是对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的新探讨,也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试验。
4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
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电子教案、免费第三方课件、开放工具软件、免费电子书籍与参考资料、相关课程练习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等资源是必要的, 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让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自测的情况,挑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使用;二是根据学生对教学资源访问情况,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网络教学服务。
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资源,进行学习、实验、作业和考试的同时, 也在服务器端留下了大量的访问数据和有用信息, 对这些数据和信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获取,可以指导教学和改善网站结构。学生登录网站以后,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其访问信息生成推荐课程、学习建议及辅导资料、推荐文章链接、个性化网站结构等, 还可以将学生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与学生图书馆查询借阅信息、学生选课信息、学生考试成绩等进行整合后, 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
系统数据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应用BP_神经网络可以得出某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向学生提供下一步学习的建议,还要根据他的综合表现(所有知识点的成绩之和/课程知识点总数)及课程的预定学习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向学习者推荐下一步学习内容。具体分析方法如图2所示。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大学日语精读课程是大学日语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现阶段,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还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来改变现状。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现状
精读是大学日语基础课程之一,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包括四部分:课件、课程栏目、面授课、测试。在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课程中的栏目包括:主讲教师介绍、课程介绍、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参考书目、相关资料、师生互动。面授课包含2个90分钟的课程,课件课程包括2个90分钟的课件,测试分为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作为此科目成绩的主要成绩,由科任教师撰写题目、制定评分标准,有测评结果评定学生成绩。以此传统方式,来检测网络教学的质量及成果,期末测评未合格的同学将要在下学期进行补考,补考仍未通过的学生将要在下一学年进行重修。
(二)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大学日语专业的精读课程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没有使网络课堂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起到引导学生主学习的作用,只是在学习中起到补充作用。学生在进行网络课堂学习时,不能完全利用上面的内容,尤其是课件部分,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对于课件部分兴趣不高,浏览的很少,导致内容丰富的课件利用率很低。这样一来,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的作用很薄弱,甚至不但没有起到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反倒成为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学生学的负担。
2.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中的栏目对于学生的在线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顺序、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现有的课程栏目对于日语精读的学习相对显得很薄弱,实际内容很少,有些栏目甚至只是虚设,打开后没有内容,起不到辅助学习的作用。
3.对于语言的学习,应该充满趣味性,而学生们普遍反映现有的网络日语精读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想要同时了解日本的文化,欣赏日语电影,日本动漫等资源型栏目,来增加自己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日语精读的网络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增加其趣味性,使它更能在日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中起到引导辅助作用。
二、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化
(一)分析教学,确定目标
在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开设以来,并没有起到意想的效果,在学生对于日语精读课程的学习中,只单单起到了补充作用,并没有意想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改进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时,首先应该分析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所在,和学生日常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设计网络课堂时应该加重所占比例,明确目标,使日语精读网络课堂起到真正地查漏补缺作用,和引导辅助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能够全方面的完善自己,不论在认知词汇、语法方面,写作方面、听力方面、还是发音朗读方面都有所提高,让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堂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有利帮手。
(二)调整现有的课程栏目
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包括很多方面,风格、界面、色彩搭配、页面等。这些设计中的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在设计时,应顾及学生的视觉享受,还要考虑到界面清晰、导航明了,不至于学生迷航,找不到想要查找的对象。根据教学分析,对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栏目进行调整。保留必要的栏目,如主讲教师、课程介绍、教学计划和师生互动;合并相关栏目,如原有的相关资源、参考书目两栏可合并为一个栏目,起名为教学资源;删除、修改内容不一致栏目,有些栏目在学生学习祈祷迷惑效果,或和其他栏目内容不符,应该考虑删掉或修改;增加利于学生学习的栏目,如课程导航,明确引导学生学习走向,还可以增加学生论坛,增加学生间在线学习的交流。
(三)调整并充实课程内容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图片、影片、音乐、动漫等。在网络教学课程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的内容相对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内容插些图片、或者文化讲解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除了解更透彻外,还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内容中还可以加些日本励志影片、动漫等,学生在学习放松之余,也在轻松的接受课堂外的日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加本土。除了这些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外,对于原始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精读课文中的词汇的注解、语法的应用、朗读的发音等,都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清晰明了、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充实有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
(四)提高现有课件质量
课件是网络教学的核心部件,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网络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现有课件的内容一般为老师的教学内容,是老师精心为授课准备的,但是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没有老师引导监督或是提问互动,它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所以,课件除了内容要丰富,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之外,还要增加视觉设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其中内容,更加享受阅读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背景与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更应该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一张演示文稿中的内容时做到主次分明,如在设计课件时课件重点部分的字体、颜色要少做些改变,以示与其他部分不同。
三、结束语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使用学习时的学习质量和成果,对于课程设计的优化还有待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再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自觉性、锻炼毅力,真正达到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培养;自主学习
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网络教学的定义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活动组织要在传统的课堂、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现代网络技术为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时间和空间。我们的课堂可以在电教中心进行,每位同学都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下面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网络课为例,谈谈自己通过网络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
一、 提供知识点选择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有些基础知识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可以自学完成,时间可以放在有难度的知识点上。传统课堂就重要知识点进行学习,只能考虑大部分学生,不能兼顾少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网络课堂为全体同学提供了相关知识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选择要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防止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盲目性,在“资源中心”中标明重难点,建议知识点学习的优先顺序;对于重难点的学习,“资源中心” 提供了动画和图表帮助同学们突破。
网络“资源中心”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提供途径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呢?网络课堂为他们提供了三种途径:1、举手示意教师解答;2、到论坛上发贴;3、到提供的推荐网址上找寻相关资料。与传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手示意教师解答相比较,发帖是比较适合当代中学生的方法。他的优点在于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多个问题可以同时进行。当然也出现了学生问题质量低、有的帖子没人回等问题,我在学生的发帖中标注了该贴的等级,及时对帖子进行评价,评出五星帖子置顶;并且,我自己也会重点提出几个问题发帖。这样学生的回帖也有针对性。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三、 提供在线测试及时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后,又经过讨论、辩论,智慧的火花经历了碰撞,效果如何呢?试试便知。我为同学们提供了在线测试,及时检测自学效果,测试完成后,计算机统计成绩并给出矫正练习。经过测试,大家可以看到几题错的比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答题情况,自主点击我准备的针对每题的知识点讲解及动画。当然教师根据统计数据也可以就错误率高的几题来讲解。
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该教学能根据需要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改和提炼自己的策略,以便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的学习,获得持续发展。 评价内容是根据学生需要制定的,并不是教师提前完全预设的,评价方法是多样化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认知方式的不同,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做出对学生行为的判断。
四、 利用动画虚拟实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化学课堂也因化学实验而更加精彩。高中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大量的情境素材,可以强化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有的实验占用时间太长,并且学生不一定成功完成,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动画虚拟实验,通过动画可以让学生实现做实验的效果。
五、 利用电脑绘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学改革;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是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
一是教学资源限制下,教育信息化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对教学资源是一个极大考验,而学分制恰恰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三自主”的需求。但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开出课程门数的限制,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不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老师;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上课时间上不能同时兼顾,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些都失去了学分制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将现实的实体教育资源拓展到虚拟空间层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上课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教室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这种补充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并随时都可以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
二是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
高校近年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多媒体设备等信息终端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视频、动画等技术融入教学课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弊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各个实验需要采取选课预约制,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约定实验时间后,学生必须进行提前的预习,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使整个实验过程提前以三维景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利用电脑提前预习的时候,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模拟实验。因此在正式实验的时候,减少教师口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更加便捷顺畅。通过利用信息互联网媒介,学生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上完成与老师的互动、答疑、测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克服学分制教学管理带来的学生管理的难度,及时研究应对“同寝不同班,同班不同寝”,重要事项难以整班集中安排等管理难题;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通知学生考试、调课等。通过校园数字化建设,信息网络校园全覆盖,确保校内师生信息沟通及时顺畅。
二、推进信息化后学分制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通过网络教学,学生的成绩评定客观性、全面性不够。
按照传统的成绩评定标准,学生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考勤记录,上课的态度,以及对当堂课课程知识的接受情况。而网络教学在学生选课后,包括上课、提问、答疑、测试及成绩评定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利用网络完成。学生在网上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证。而提问和测试的教学环节,老师不能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参与性。因此很容易造成老师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缺失,从而很难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考量。
二是学分认证的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教育部以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共享课为抓手,积极推动各个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世界范围内名师的授课及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共享。而学生在读书期间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有选择性地利用优质资源学习。但各个高校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学分,但不一定能得到学校认定,而其又不不得不在学校的安排下重复学习,就造成了学分浪费的情况。
三、更好发挥信息化作用,助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课程。
高校的课程常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几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选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这类课程各个学校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一般不建议通过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往往这部分课程的开出门数较多,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课,由于课程门数较多,如果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可减少教师、教室资源限制,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开出率,提高了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了满足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该类课程开课的门类、班数都较多,优先建议采取网络模式进行教学,并可以整学期滚动开设,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第4届第3次会议还指出:人才培养应根据“用人需求”和“培养需求”从战略高度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内容是对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完善,同时,随着水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原有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完善与改革,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
1教学任务
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工业用水与工业废水的水质特性与水质标准,较扎实地掌握工业给水处理与工业废水处理中基本处理单元的作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各个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计算、应用条件以及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新工艺与新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各水处理构筑物以及整体工艺系统的能力。
2培养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相结合,培养具备工业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理论、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从事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方面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教学方法改革
3.1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永恒课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和“应试式”教学严重地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互动,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绪论课是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兴趣的关键,在讲授绪论课时,以工程实例导入,强调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的应用特性,通过讲授课程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课堂教学以讲授与提问的方式交替进行,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2-3]。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老师思维的开拓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营造融洽的教学气氛,多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多问;或者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相关网站等查阅资料,寻找答案[4-5]。
3.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采用
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涵盖了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足量完成如此海量的课堂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前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举不但可以使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及水处理设备结构图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影音资料等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增加最新的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技术,将新技术应用的成果照片展示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6-7]。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采取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避免电脑“满堂灌”、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等多媒体教学的常见弊病,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3.3网络课堂的开设
网络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深化,网络课堂内容丰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复习和预习专业知识,巩固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网络课堂中的视频、图片及多媒体课件资料等形象生动,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同时,学生自发的在课后登陆网络课堂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实现了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8]。同时,网络课堂中应提供一些诸如中国给水排水、中国水网、网易给排水等专业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网站,鼓励他们从这些网络资源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给排水专业信息和知识。
3.4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亲身体验、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对实践理论与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在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应有的作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厚、专业知识广、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理论教学中,需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完成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转化过程。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在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方面,因此,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展示各种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设计的实例和图集知识,并使其对特殊地区和特殊工程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所了解[9]。
4教学内容改革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对给水的要求;工业给水系统以及设计用水量;工业废水概述;工业废水污染源调查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工业水的物理处理(调节池、离心分离、除油和过滤);工业水的化学处理(中和、化学沉淀、药剂氧化还原、臭氧氧化、电解以及其他氧化还原法);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混凝、气浮法、吸附、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和超滤);工业水的生物处理(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工业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10-11]。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堂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应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设计计算方法与工程设计内容相结合。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4.1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是一门发展中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多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近几年国家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高度重视,相关的规范在不断更新,而现行教材由于更新较慢,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还没有及时更新,因此,教师要将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的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除了更新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教科书只是引导学生入门,想要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就需要学生自学——主要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熟悉维普、CNKI、万方、超星等电子资源,鼓励学生从最新发表的文章中获取更为广泛的信息和资源[4]。一般来说,教科书中很少强调本专业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即使是涉及到的部分也是轻描淡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本专业经常使用的规范及设计手册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开阔视野,做到学以致用,能够使学生毕业后快速地完成角色的转变[5]。此外,教科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应不断更新,比如说,教科书中原有的案例分析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达到新的污水排放标准,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和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教师融会贯通,提出满足新排放标准的废水处理设计方案。同时,对案例分析的讲解需深入浅出,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设计实践的巩固。
4.2教学内容的精简
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课程涵盖了工业给水与废水处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部分内容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水质工程学课程部分内容相重合。因此,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各课程的承接关系,结合教学大纲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如果教学内容不精选,完全按照选用教材内容授课,不但课时不允许,而且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不佳[3]。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将重点内容精讲,同时贯穿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掌握课程的精髓。此外,还要将了解的内容简化,或者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材料布置给学生学习,这样可以压缩课堂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文章针对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和多元化、基于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法、KPAS评价体系等一套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精品课程;教学改革;KPAS;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杨力,男,讲师,系统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与分布式计算。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领域,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随之而改变。因此,如何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1]。此外,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西南石油大学启动了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先后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 1986年―1996年:第一阶段的课程建设主要是调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建立课程体系。
2) 1997年―2002年: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逐步确立,建立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充实了多名年轻教师。
3) 2003年―2006年:建设分层次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支撑环境是第三阶段课程建设目标。 基本完成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体系、教学支撑资源库建设。
4) 2007年至今:本课程于2008 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阶段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继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继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继续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课程组通过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以及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交流,引入了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系统,大大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教学思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达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经验。
1 教学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1) 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面向21世纪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的全新教学体系[2]。
2) 高度重视课程基础(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等)建设及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
3) 以省级教改项目“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方法与教学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改革考核方式和考试形式,建立全新的数据库原理考核形式和自主学习模式。
4) 双语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
5) 采用多种媒体和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
6) 以实训中心和软件外包开发基地为平台,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改革措施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内容
在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恰当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和多元化。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纸质媒介、板书教学的传统模式,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演示程序等多种教学载体有效结合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教师的电子板书、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演示录像及模拟程序等。
2) 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各种概念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课程组长期从事各种基于数据库的复杂应用系统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际案例。在教学中通过剖析这些案例,使学生了解所学的各种算法、原理和规则是如何构成一个真实系统的,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顺利自主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3]。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和实训中心项目;并协助学生组建软件开发团队,积极承接信息管理类的实际项目,在软件外包开发基地这个平台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扩展了教学空间。主要在以下方面实现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教学目的。
(1) 通过在网络课堂中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以及自主学习,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2) 学生通过网络课堂提问,教师通过网络课堂答疑,不但方便了师生交流,而且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提问及教师的回答情况记录下来供其他学生查看,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3) 教师除了通过Email、QQ、网络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外,还利用网络课堂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前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后期教学。目前课程组已进行了7次这样的问卷调查,收集并电子存档了大量学生的反馈意见,课程组教师经常在开展课程组教研活动时一起分析、讨论学生的意见,发现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 学生通过网络课堂提交电子作业和实验报告,教师通过网络课堂进行批改和写电子评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方便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永久保存以及成绩的统计分析。
(5) 通过课程组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完成部分实验和自测练习、测验,并且教学系统可自动进行评判和反馈,既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实验和测验劳动强度。
(6) 学生在网络课堂上进行提交电子作业,完成实验、自测练习和测验后,其成绩和完成情况记录都详细记录在教学系统的数据库中,教师可随时调阅这些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7) 除了针对学生整体的统计分析外,由于网络课堂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登录时间,登录次数,在线时间,提交电子作业时间,网上实验和自测练习的答题时间、答题次数、每道题的回答情况,网上提问的时间和次数,这就使得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数据详细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从而进行因材施教和实现对学生平时成绩更加公正的评价。
4) 组织学生参加“数据库应用大赛”,以促进学生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据库实际应用能力。
从2009年开始,每年由计算机科学学院主办、数据库原理课程组承办“西南石油大学数据库应用大赛”。该竞赛面向学校所有对数据库感兴趣学生,分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比赛。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 初赛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SQL编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该阶段比赛利用课程组研发的“数据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在线SQL 自测系统”在网上进行比赛,以提高比赛效率、减少教师阅卷强度。
(2) 决赛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协作开发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由学生自由组队利用自选的数据库平台和编程语言开发一个实际可用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然后由专家从软件的界面友好性、功能完善性、文档规范化等方面对学生团队作品打分,以决定比赛的最终成绩。
2.2 实践教学活动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采用“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课内学时的不足。
1) 实验教学围绕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最初的数据库安装到交互SQL、SQL编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上机实验(包括一个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综合实验项目)。
2) 针对SQL语言部分,我们还自主开发了 “在线SQL 自测系统”(内含1000多道SQL 实验题目),以辅助学生进行远程自主在线实验。该系统可以实现实验题目自动抽取、SQL 程序自动执行和自动判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环境。
3) 设计了50 多个课外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2.3 实践考核
传统的实践考核往往采用实验报告的书面方式和教师随堂抽查学生实验步骤和结果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实验报告书面方式很难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效果。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任务并上交,但这一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因此无法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而采用教师随堂抽查学生实验步骤和结果的方式往往也无法达到全面考核的效果,只有部分学生在抽查中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而且教师工作量很大,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本课程组创新地提出了KPAS (Key Procedure Appraisal System:关键步骤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并自主研发了配套的实验考核系统。该实验考核系统针对每个实验项目提取出若干关键实验步骤,为每个实验步骤设计一定量的能够反映实验者熟练程度的试题,在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前10分钟,学生登录该实验考核系统,系统针对每次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核心知识点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测试试题(所有学生试题均不完全相同),学生限时答题,系统自动评判并汇总全班评分表给教师。该系统经两届学生使用,效果良好,既实现了对学生实验掌握情况的客观评价,又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评判工作量。
2.4 双语教学
数据库技术是发展非常快的一个研究及应用领域,很多新概念并没有相应的中文术语,硬性翻译既不自然也不便于理解。为了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让其能够直接阅读国外数据库教育专家的经典文件和著作,本课程已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4次双语教学试点,使学生理解原汁原味的概念和术语的定义,教学效果良好。确定了双语教学的国外原版教材,建设了一系列的网络教学资源及辅助材料,包括双语教学用电子教案、国外优秀数据库多媒体语音讲义、数据库领域经典文献、全英文练习题库/实验题库、常用数据库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及解释等。
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编写完成了国内第一本专门用于数据库双语教学的注释版国外原版教材,配合中文主教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方式的难度。另外,课程组在具体实施双语教学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课程初期的电子讲义幻灯片和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课程中期以英文为主,重要专业词汇中文注释;课程后期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步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包括电子讲义幻灯片、作业、测验等。
3 课程的主要特色
1) 引进欧美一流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数据库网络教学系统,建立了立体化的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基本上实现网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下载、网上布置作业、学生网上作业、网上实验、网上考试、网上答疑、师生网上交流互动等。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可方便地查看所有学生网上作业、实验成绩,每个学生每次作业、实验的回答情况,并详细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并进行因材施教。这套网络教学系统也大大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的压力,使教师能够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课后延伸(作业、实验、平时测验)要求,并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2) 引入了双语教学,向国外一流大学数据库教学水平看齐,促进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水平的提高。还针对中国国情,编写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专门用于数据库双语教学的注释版国外原版教材。
3) 特别强调案例和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积累的丰富数据库项目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数据库基础理论及先修的或同时开设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11个实验(包括1个综合实验项目),提高实践动手和数据库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数据库原理是我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重要作用(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的重要支撑课程),为学生的后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至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此,本课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建设,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成员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课堂、课下、实践、网络立体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志欣,卓亚琦. 计算机专业中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科技传播,2010(8):218-219.
[2] 谢幼如.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设[J]. 电化教育研究,2005(7):28-31.
[3] ,杨先凤. 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 石油教育,2008(3):63-65.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Database Principle Select-Course
YANG Li, SUN Yu, CHEN Wenbin, GENG Xiny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China)
关键词场域理论;研究生;远程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力图超越社会结构与行动对立、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对立,建构社会学思想理论体系,场域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关于场域的定义,“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1]。本次疫情对高校教学工作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教学场所的变化,教学方式从聚集走向分散,从线下走到线上;教学中介从教室转为互联网。众所周知,当下中国的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不管是社交媒体、自媒体还是MOOC等网络学习平台早已在高校师生群体中普及和熟练使用,但是本次的远程教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并不是传统课堂简单搬家,它最核心的改变即是网络课程平台或已从原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位置,跃升为高校课程教学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了,它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再是互相补充,而是暂时性替代的关系。
1各要素的博弈对远程教学质量影响的现状分析
场域理论的特性取决于场域内部和外部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群体,从而形成各种关系及与之相对应的意义,但各群体之间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往往存在着多种层面的博弈。布迪厄认为,场域之间的关系随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内外部的冲突和斗争,这种冲突和斗争使得场域充满活力与吸引力,而这种博弈在远程课堂场域也不能例外。
图1场域视角下的远程教育框架图
1.1场域外部的博弈:来自家庭场域的鸿沟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进入教室就会产生很强的界限感,群体的聚集性使其形成与其他生活场域(如宿舍、操场、食堂等)暂时性分割的状态,教室与课堂场域表现出同一性,从而保证学生听课的质量。但是远程在线教学因其“非聚集”模式,造成学生上课呈现出地域分散性,原来的同一性被打破,课堂场域与家庭场域表现出相互连接又彼此博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知识层面的连接,身体与思维层面的博弈,以及技术层面上的博弈。
(1)知识层面的连接。当网络代替传统教室教学作为远程课堂教学的中心介质时,知识就作为两个场域间连接的要素,为在网络场域内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可能,成为网络课堂场域被赋予远程教学功能关键。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即是生产、传播、反馈知识的过程。教师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互动;学生也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而实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往;教学管理部门的活动也是通过对知识的组织、检测和反馈等形式来实现的。
(2)身体与思维层面的博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到教室上课的行为保证了身体与思维共同在场的一致性,教师是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暂时性约束,规范控制学习者实践行动和心理行动,以身体“顺从”为起点,使思维到达有序化、高效率的活动,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但远程网络在线教学用“远程在场”的方式取而代之,造成了师生身体与思维的发生场域的“异位”,即思维在网络的课堂场域,自己却身处家庭场域的环境中。这种“身体缺场”导致教师对学生“身体控制权”缺位,“身体-思维”反射链条受到冲击,使得教师不易时刻监控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学生本应在课堂场域中的思维更易受到来自家庭场域中诸多要素的干扰,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重点知识关注不到等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3)技术层面的博弈。远程网络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是默认了每个学生的在家里都可以顺利接入和熟练使用网路进行课程学习。但现实是因学生所处地域环境和家庭情况各有不同,造成学生在技术接入水平的不同造成平台使用方面出现差异。技术接入呈现出区域性差异,一、二线城市旺旺具备比较完善的通信基础,居民日常对计算机和wifi网络等资源占有与使用率较高;而在一些乡村地区,经济水平导致当地在信息通信的基础建设上处于劣势,家庭对计算机(笔记本)的占有量较少,网络信号不稳定的情况时有发生,家庭场域内的资源不能满足网络课堂场域的基本需要,城乡学生在拥有网络资源上的差异,远程在线教学往往又把学校教育中逐渐弥合的硬件使用层面上的差异拉大了,致使学生在上课效果方面出现“知识沟”,造成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2]。
1.2场域内部的资本博弈:管理要素关系的构建
(1)课堂指导场域。课堂指导场域从人员配置上看,一般主要由学校研究生处和学校管理教学方面领导、相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具有丰富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者、校内有影响力的教师及专家等共同组成,主要为保证全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及顺利进行,对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学校层面的远程教学指导总体方案的设计撰写,深入课堂一线多方向督导以及收集反馈研究生培养与教学信息,拟定出相应管理对策。指导场域中的人员往往都在教育场域内拥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以及信任资本,因此他们无论是作为管理者的指导水平,还是作为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大程度上都是可以在远程课堂场域内被认同的,他们的存在,在规范场域内部结构,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课堂执行场域。执行场域由各二级学院的管理层组成,从人员配置上看由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教辅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具体任务上,这个群体负责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指导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行有效管理。它们是传达学校教学任务的接收者,也是安排具体工作的执行人,更是该场域中经济资本的主要支配者,可以利用职位权力向“场内”调集资源。
(3)课堂表达场域。表达场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和吸收知识,教师可凭借掌握的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社会资本等,获得自己在该场域内的权力与权威,但由于表达场域会受到来自其他场域要素的规范与监督,这个群体就成为场域内部最受制约的群体,但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师生有了共同的目标,成为彼此的搭档,共同推进课堂场域建构并塑造与之相匹配的惯习。
1.3远程课堂场域的行为逻辑:惯习的重构
(1)师生主体性的转换。在学校课堂场域,学校制度赋权使教师使老师掌握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力,教师一旦进入教室内就会化身为至高权威的形象,因其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本而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学生则因技能、经验等方面知识的不足而属于劣势一方,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是在远程课堂场域,由于网络技术赋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传授关系被引领关系所取代,逐渐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话语权发生了让渡,学生的主体意识较之前显著增强。
(2)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交互是保障网络课堂场域的内驱力,而这种交互具有即时性、多元性的特点。在该场域内发生的交互属于学生和网络环境之间的事件,包括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其他学习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通过知识投递,促成师生和学生之间知识和观点的互动、交流与碰撞,形成知识众筹,在通过相互反复激发、评价、修正等学习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知识,最终达到知识的创造。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交互中完成了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以及对知识的探求意识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
(3)教学情境体验感的增强。不同于学校课堂场域中较为单一的讲课形式,网络课堂场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调动更多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获得情景式学习的体验感。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亲身经历中,经过反复观察、实践、探究、感受,形成某些习惯、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为学生创造主动实践的机会,并通过集中反思来习得知识让学生对某些抽象场景有身临其境大感受,从而提升学生在相似情境中知识与迁移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3]。
2场域理论视角下研究生远程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构建
2.1建立以服务师生为目的建立保障体系
想要建立远程课堂场域的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有四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至关重要,即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部门,他们构成了我们在特殊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的整体系统。其中,教学管理部门起到牵头抓总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部门要负责处理好所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与教师的对接;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为师生互动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并做好应急预案;图书馆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电子文献资源支持和保障方面作用日益重要。部门联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密切跟踪和评估疫情对教育教学秩序可能的干扰和影响,推演和预判。对于学院方面,尽可能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学习运用各种远程教学工具的能力,既是应对当下之需,本身也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项工作。
2.2建立入场前以管理部门为主导开展教学保障工作
在师生进入远程课堂场域前的准备工作的开展要以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为主导,成立疫情期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院层面的总体教学指导方案,统筹学院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本学期教师任课情况进行核实,课前组织授课教师网上教学资源使用培训,协调技术人员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网络支持保障,对理论课程、实验类课程、研讨类课程和学生毕业论文分类确定合理的教学形式。
2.3提升教学交互方式,提高师生参与度
相比之前个性化、合作探究式的均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易开展。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可以组织随堂测试+即时点评,小组协作完成知识点相关任务,师生查看上传到平台的各组成果,依据课前设置好的权重进行教师、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最终形成“讲-练-评”或“讲-测-评”良性循环。针对部分知识点,变学生“学”为学生“教”,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团队合作以及个人表现力的培养更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另外,互动不能仅关注个别活跃同学,要多组织能“强迫”全体学生互动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互动人数,还可获得较内向学生真实的想法。此法可以有效监控屏幕前的学生状态[4]。
2.4建立激励机制,保持学生的专注度
建立课程多元考核体系,课程实施中及时评价,一点一滴因学习行为而产生的分数的积累,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激励。在线教学技术分担了教师部分讲解任務,提升了课堂效率,让老师有时间关注更多同学。而教师对学生关注更能激励学生,结合个人学习分析报告,我可以分析学生的现有学习状态并对未来职业发展给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李猛,等.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71.
[2] [美]戴维·斯沃茨,陶东风.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9.
[3]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