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0 10:2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会计制度;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
消防部队的会计核算应用于支队和总队的财务部门,部门会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于进出的财务进行整体的核算,消防部门的基建会计核算是单独进行的,账目的分类过多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核算工作的进展,在新制度之下,诸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消防队的基建会计工作制度。
一、新制度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正式实施,新制度是经由国家财政部审批下发的,再2012年的九月进行修订的。社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秩序需要进行维护,财政和事业单位都需要对会计的工作机制的进行改革,同时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的纪检会计核算规定进行单独核算和单独建账,我国的消防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与行政会计的核算工作有所牵扯,消防部门的经费是由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拨款的,账目就会积攒许多为后续的工作带来麻烦,消防部门不得不设立单独的账目进行管理,在基建会计的账目之上进行系统的核算。
二、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
(一)人员的编制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会计集中核算,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不会改变,资金的使有权也不会进行改变,财务仍然有自主权,会计的主体负有法律责任,单位的预算体制不会进行相应的改革,会计的核算中心将会计的核算任务和对会计的监督工作全部包揽,采取集中管理和直接收付帐的形式,对单一账户和分户进行统一的核算处理,单位的财务收支就是采取的会计委派形式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在运作工程当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会计业务的决策应该与执行工作进行分离(2)财务审批工作应该与会计的监督工作进行分离(3)会计凭证存放管理与所在单位进行分离(4)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需要透明化的公开现有的消防部队的基建会计部门仍旧设有出纳人员,在月初针对月经费的收支和相关的资金来往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中心旨在会计信息和进行核算工作,现今的消防部队会计集中核算的依据是2004年的《消防部队财务核算管理暂行办法》文件,陈旧的制度与现今的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不吻合。
(二)收付制度问题
更加棘手的问题是会计集中核算没有完善的集中收付制度,收付制度问题问题日渐严重,原有的规定明确指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负责进行自己单位的经济方面的业务记录,对于会计的资料和核算工作有专门的责任人进行监督和负责。现在,会计集中核算包含了核算职能和相关责任的承担,使得原有的会计主体与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不应该的分离,资金的所有权和会计的核算不再有关系,核算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关的问题难以尽快明确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
三、消防部队基建会计核算的解决措施
(一)收付制度集中化
根据国情并鉴市场经济国家经验进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确立,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可以发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其自身的优点,在改革之后并没有淘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是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结合。对资金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时应该注意的是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工作可以相对进行分开处理。为了使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的操作程序更加科学,可以对集中支付中心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并且可以向银行下达支付指令,收款人和用款单位可以获得从所属预算单位的余额,利用集中的支付中心授权的额度进行单一账户的管理,为保证各个单位的正常需求可以进行盘活存量等相关措施。
(二)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
合并会计科目设置是基建会计和行政会计合并进行的第一步,资产类科目设置中的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工程”,负债类目设置中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基建结余”,净资产类科目设置中行政会计账目增加一级科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还应增设应付账款,支出类科目设置中的行政会计账目增加“基建支出”和“财务费用”两个一级科目。收入类科目设置增加基建拨款一项,使会计部门能够将财务状况完全的呈现给部队。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意义 问题 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总部所设区域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各所属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报账员传递单据,对各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这一核算方式便于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捍卫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强化会计的监督核算职能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避免了以前在公司领导说了算的现象,直接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取消原来的会计编制和职能,把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新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脱离了原来单位隶属关系,保证了会计人员业务执行的客观性,有效的杜绝了不合理的支出及企业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避免了企业账户资金不统一、沉淀多及专项资金普遍存在挪用或截留现象,使企业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会计核算中心单一的账户上,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反应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从而加强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和调度。保证了企业收支的每笔资金都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网络内运行,在会计人员的监督下核算,对企业全面合理有效的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避免了因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或会计人员一味依附领导而造成的假账现象发生,企业会计人员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选拔、培训、考核,通过公开考选来确定,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而且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的会计人员,实行网络化管理,柜台式服务,审核、稽核、记账三位一体。在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方针下,按照统一、规范、高效的核算程序,采用会计电算化无纸办公管理手段,处理所有会计事务,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统一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监督工作存在盲点
在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下,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很难了解每项业务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中心的每一个核算人员得负责企业多个单位的账务,也无法同时掌握每一个单位的业务细节情况。比如,公司某个下属单位计划买什么,具体花了多少钱,在其未去中心报账前,会计人员并不知道。因此中心会计人员对于各单位资金使用,很多时候只能做到事后监督。
2、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操作难
会计集中核算打破了以前独门独户单独核算的模式,限制了原有单位的不当权利,同时需要认识上的改变和实务操作上的更新。但有些单位对会计集中核算形式有一些误解和抵触,没有看到它的优点,片面夸大了它的不足和缺点,忽略了现实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会计集中核算制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现行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相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而实行集中核算后,各企业只设报账员,大部分会计核算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会计法》还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全面责任”。这条规定已经明确了各企业的责任主体是本单位负责人。以上两条很明显,由会计中心统管会计人员及会计核算也有不符合现行的《会计法》的求的方面。
三、完善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1、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监督工作
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对每一笔支出款项都严格执行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在保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杜绝小金库的存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及总公司内部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保证企业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2、加大宣传、端正思想,正确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制
会计集中核算是新事物也是企业会计改革必然趋势,针对一些公司领导的认识误区,建议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使有关人士加深其正确认识,从而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支持开展这项工作,以促使我们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更快更好的实施。
3、进一步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现行的《会计法》中没有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因为是在现行的《会计法》执行之后才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及一些执行细节,在《会计法》中予以规定和说明,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以便企业在执行会计集中核算时有法可依,规范会计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虽然还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其作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即是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控制的最有效的一种机制,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帮助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达到控制和改善企业资本流动,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利弊分析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在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过程中,在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监督,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
(一)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程序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中真实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三分离一公开”的基本做法,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由于这一核算方法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因此大大的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二)强化了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化,彻底打破了过去分散核算形式。取消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每笔支出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单位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解决了财政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四)便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上报,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之前财务报表上报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了解单位整体经营情况、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是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分析
(一)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脱节,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增加了审计部门审计监督难题。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核算中心作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中间人,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点,在会计责任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如果出现会计财务处理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济事项等问题,被核算单位认为本单位没有账户及会计人员,不再承担会计责任,因此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大小,形成单位与中心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资料提供、具体询问、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三)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任多个单位财务,甚至有的单位报账员将手工记账凭证做好以后,会计人员只承担审核后录入电脑记账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会计人员对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作为最基本的会计资料,原始凭证不进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针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初始未能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所以就只能根据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有效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至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就无从判断了。
(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会计核算进入中心以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许多单位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入帐不及时,特别是固定资产台帐与卡片经常不入帐,造成帐面长期挂帐,帐实不符。从而造成资产流失。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立法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制定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明确被监督对象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会计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连带责任,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
(二)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要改变核算中心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职能,必须使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核算中心不仅要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办事,同时也必须强化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从而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建议,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为了处理好核算、监督、管理的关系,全面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应从认识上、机制上加以解决。建立约束机制,包括建立定期深入单位制、经济活动分析制等。各单位则应支持会计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会计信息。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一、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分析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做法
1、撤销单位帐户,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结算总户。
2、办理财务移接交,实行集中核算。
3、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实行报帐制。
4、实行电算化操作,会计核算。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功效
1、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核算中心建立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效地改变了原来各单位出现的建账不规范、科目使用不正确、项目不统一、方向不对应的现状。
2、大大维护财经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加大支出监管力度。核算中心对单位的收支票据进行严格审核,有效遏制和纠正了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
3、有力地推动财政其他各项改革的实施,促进财政事业发展。首先是促使单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其次是要求单位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进行政府采购;其三是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缺陷和不足
1、收支不能统筹兼顾。会计集中核算只侧重于支出,不能对收入管理,经常出现支出与收入不相配,甚至无收入来源的支出现象。
2、工作效率总体不高。报帐员报帐手续繁琐,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不高。
3、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现象严重。有钱的单位发放的职工补贴与福利较高,有些单位却连政策性补贴都发放不出。
4、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不到位。很多专项资金数量和规模都很大,很多地方没有将专项资金纳入核算中心核算管理。
5、支出缺乏规范性控制。一是没有建立规范性的预算管理基础,单位支出无计划,随意性较大;二是没有一个合理统一的财务开支标准,给监督带来难度。
二、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在严格执行综合预算(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将所有财政性资金,不论预算内、预算外或各种专项资金,全部通过国库支付中心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集中支付。
1、国库集中支付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节约库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有利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开支。
(3)有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不利于对日常经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对授权支付款项(即在核定的授权额度内由单位支付的款项),其用途仍由单位自行支配,财政不对其进行集中支付和管理。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融合的总体思路
在现有财政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以健全的财政收入、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纽带,所有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入国库单一帐户,所有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的款项,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资金后,属财政直接支付款项通过单一帐户体系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融合的可行性
1、会计集中核算已为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地方在组建“中心”之时,“中心”的运作中已经部分承担或履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职能与职责。
2、在解决资金的“安全入口”和“安全出口”问题上采取“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的分离,资金所有权与核算权的分离”的“两权分离”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自主权不变,单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单位的经济责任不变”的“五权不变”。
3、现有基础设施已为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了技术支撑。各地在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系统技术含量较高。
4、会计核算中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已为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了充分的人才储备。严格的人员的选拨使“中心”人员具备了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相融合的主要措施
1、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1)细划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
(2)将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国库支付中心,下设核算中心和支付中心两个部门,核算中心监督各单位收支及核算业务,支付中心则承担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职能。
(3)科学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内设岗位。原“中心”的核算会计、复核会计、资金会计等岗位职能兼职国库集中收付核算、复核和资金会计的职能。
(4)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收入按规定通过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然后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
2、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在集中核算时建立“账套”,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
3、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基层单位)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以利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
4、改变由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预算指标控制”。原会计核算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计划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明细核算。
5、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大量资金汇集,资金总量增加。政府要防止“放大”地方可用财力,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
6、取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不能出现“中心”之外的多“中心”。
7、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众多单位、手续、结算、信息资源,将形成庞大的“信息流”,如果信息“管道”不畅,资金的缴入、划拨、清算诸环节将会严重受阻。
参考文献:
[1] 郑雅萍,张立东.会计核算制的思考,2009,(15):155-157
关键词:铁路企业 会计集中核算 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得益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持,现代企业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他能够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促进资金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基于以上优点,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在各个企业逐渐建立起来,铁路企业站点多,施工线路长,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来加强财务管理与强化会计制度对于铁路企业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涵义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一直都是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一大方向,是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加强与深化。
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应用于铁路企业,有利于完善下属各个机构财务监督管理,严格约束会计行为,在确保各个分支机构依然充分享有资金所有权、财务收支权的基础上,撤掉其内部财务职位,会计核算权统一于一个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各个分支机构增设专门工作人员到这个同一个的核算部门报账,这样就把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服务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套积极有效的财会管理系统。
二、 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积极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铁路企业实行会计核算改革的大势所趋,这种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对于规范铁路企业财务核算行为、严格对会计监督、确保资金被充分合理利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维护各方投资者的利益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完善了会计监督,规范了会计行为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对会计行为事后反思、总结的局面,而是转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会计监管模式,统一的核算部门可以对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项目以及各种凭证加以审核、查询、监督,一旦发现不和规定、不合法的支出或凭证,则有权采取措施集中处理,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了各个分支机构的资金滥用行为,保证了投资者资金的安全,从根本上规范了会计行为,维护了企业整体利益。
(二)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与使用透明度
在集中核算的会计制度下,铁路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等都要由本部门专门人员统一上报给核算部门,会计人员始终都是在核算部门的监管下工作的,这样就有效确保了资金透明使用。各个分支机构资金在核算部门的集中分配与规划下,能够被科学利用,这样就避免了资金滞留现象,使资金最大程度地被利用起来。
(三)优化了会计工作队伍,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核算部门将财务管理权力集中收回,各个分支机构的会计人员直接为核算部门工作,避免了单位高层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制约,实现了会计独立工作,独立履行职责。而且将以往各分支机构类似的核算业务都集中到核算部门一些高水平人手中,优化了会计工作队伍,精兵简政,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控制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
(四)确保了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运行,会计工作队伍的优化,使得会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在更高级技术水平的支持下,例如:会计电算化技术的辅助下,会计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账目管理更加有规有序,从整体上规范了会计工作,确保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的缺点与不足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新型财会管理制度,为铁路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防范财务风险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现阶段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来看,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监督范围有限,会计信息真实性有待考证
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始凭证的监管,然而,集中核算管理后的核算部门无法切实深入到各个分支机构的具体工作中,无法准确掌握其业务开展的真实状况,单纯从票单信息来分析、评判,从票据手续齐全与否以及票据是否合法两个方面来决定报销,其中却忽略了其中的信息内容是否属实,使得一些开具假票据,非法获取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这种集中核算的模式也未能彻底解决贪赃枉法、的问题。
(二)会计核算与实际的财务管理相分离
虽然核算部门对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账目统一管理,但是实际的资产管理、运用以及操作仍然掌握在分支机构手中,很多分支单位为了配合核算部门工作,单纯加强资金管理,却将固定资产与物资管理搁置一边,导致了物资资产账目处理滞后,账目真实度受到影响。
(三)分支机构内部财务监控薄弱
虽然在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模式下,会计行为的监督有所强化和完善,然而各个分支机构内部财务制约机制却显得十分薄弱,在实行核算部门统一管理后,为了精兵简政每一个分支机构只设一名财务工作者,他包揽了会计与出纳两项工作,这样就增加了作弊危险,内部财务监控制约机制更加薄弱。
四、 铁路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探究
(一)实行内部财务集成化管理
要想从根源上对铁路财务进行控制,达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与物资管理的协调一致,以及对财务的实时控制,最佳的途径就是实行企业内部财务集成化管理。在信息科学技术与集成方法的辅助下,把财务、业务以及利润效益集中统一,从整体上确保经济效益,可以采用远程监控、网上处理等方法来对财务进行动态监控,达到对整个企业系统业务的全面管理。
集成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步做起:首先,内部财务集成,会计集中核算、共同分享数据;其次,将财务同业务联系起来,实行二者的集成化管理;再次,加强企业全局供应链的管理。
(二)实行资金集中控制与结算
资金集中控制与结算就是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是对资金的使用权、分配权以及决策权的统一管理,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方式能够确保资金优化科学分配,全面保证资金被充分利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回报率,而且能够确保资金在一定范围内快速运转,这个数额范围可以被控制,避免资金搁置无所用,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所使用的资金数额,确保利用最小数额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在这一资金管理模式下,高层管理者掌控企业整体财务信息,对资金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与监控。在科技网络系统下,业务工作能同会计工作有机融合,打破了以往会计事后反映局面,发挥了会计从事前到事中的监控功能,在网络系统的监控下,会计能够细致地记录业务进展状况与财务信息,而且系统内部的控制机制也能够及时运行会计规则,实现会计对资金的有效监控。
企业平时一切资金结算工作都由财务结算中心以企业的名义来对资金进行采集、统筹、调节、控制等,它积极调节了资金的分配,促进资金的有效运转流动,避免了资金的不明流失,实现了资金的高效使用以及回报率的提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效益规模。
这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能够保证资金的动态运转,达到对资金的全程管控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的联合控制,全面发挥了资金结算中心的监控功能,严格控制企业资金的收支状况,积极防范了财务风险,也深化了各个分支单位之间的往来,打破了传统的分支单位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局面,各个分支单位积极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高了铁路企业的团结力量。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确保会计核算管理与财产物资管理的协调统一
要建立健全各种内控制度,例如:大额资金支付制度、绩效评价制度――采用制度规范来确保各个分支结构的财务自以及资金权益,确保核算部门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使物资管理纳入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核算部门与分支机构之间要更加频繁地往来、联系,完善对财产物资的清点与账目核对工作,保证账目同实物一致,严格加强资产采购、使用与报废等制度的创建与实施,将其科学列入会计核算工作范围,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全面发挥,保证企业的物资安全。
(四)提高会计工作队伍能力与水平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运行,需要一大批拥有高水平、高素质与高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因为无论是分支机构的经办人员还是核算部门的会计人员都肩负着更加繁琐、繁重的任务,例如:原始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上报与资金的管理等等,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度,铁路企业要加大对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可以安排他们集中培训,或者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通过定期召开财务会计管理讨论会,鼓励业内出色会计人员积极发言,就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建言献策,通过相互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彼此的会计核算技能以及财务管理水平,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奖惩政策来实现对企业会计人员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工作队伍。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是铁路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铁路企业要意识到集中核算管理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慧瑜.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5,(9)
[2]韩雪梅.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及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刍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5,(11)
[3]牛春玲,王小波,张辉.铁路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4]李婷婷,杨晓静,邓旭.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及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刍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5,(11)
[5]王小波,李春磊.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会计师.2012(o5)
[6]高琴,王晓燕,杜小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 1(04)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利弊 建议 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会计集中核算目前是我国财政部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已被我国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和局限性,亟待完善。
会计集中核算,顾名思义,是指以单位的财务自不变为前提,在保证充分的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基础上,由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替代原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银行账户等,办理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实行财务监督。要求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针对事业单位建立高效、公开、公平、务实、廉洁的财政运行机制,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目前,在事业单位中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已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均要纳入由政府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通常由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和负责,由其依照国家的财务规章,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手段,统一针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会计行为,而且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采取会计集中核算,还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预算外的资金“体外循环”、资金随意支出、私造“小金库”等现象。从根本上降低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二)资金管理状况得到改善,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提升
对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将各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变分散管理为统一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之上。这一改变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有助于政府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财政资金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另外,财政监督也能获得一定加强,从而有助于“廉政建设”。
(三)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得以深化
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各自的预算指标向会计核算中心提出支付申请,虽然该申请已在各事业单位内进行审核,但是在提交至会计核算中心之后还需再经由中心审核。同时,政府采购资金统一经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支付,资金不再经由各事业单位,而是“直达供应商”。在这一模式下,“吃回扣”问题获得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及罚款收入,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都直达国库,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事业性收费及处罚收入均直达国库,单位的原有银行账户均被撤销。体现了“收缴分离”的收支两条线政策。
(四)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首先,由于会计中心统一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直接负责,使中心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直接管理与监督。另外,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利用,各事业单位的收支过程得以全部呈现于会计中心眼中。对各项不规范、不正规、不合理的支出项目,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加以纠正。事业单位之前资金使用随意的状况被大力改善。同时,财政监督职能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现象。对不合规支出申请,由会计中心督促各单位进行补办或纠正,极大提高了资金管理能力。
三、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
虽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改善资金管理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会计行为。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和缺点。
(一)不利于责任落实,易使人们推卸责任
全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均需统一纳入政府设置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由于会计中心对资金的审核和批准都较为严格,使得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对其存在抵触情绪。容易导致其寻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不支持中心的财务工作。即使中心检查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问题,管理者也会以自己不懂财务为由,将问题原因推脱为会计业务处理水平欠缺,是中心的自身问题,而撇清单位的关系,从而推卸资金管理责任。
(二)会计核算未与财产物资管理紧密相连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政府所设置的会计核算中心仅是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规范核算,而财产物资等,则依然由各事业单位自行负责。如此一来,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的管理相脱节。在此情况下,会计管理职能也难以进一步深入。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仅是单纯强调了会计核算职能,而会计的管理职能却并未获得提高,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构成;而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又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取消会计机构并不利于政府财政管理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失去监督,从而形成新的管理缺口。
(三)会计核算中心难以判别原始凭据的真实性,监控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核算任何经济业务,都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托。同时,审核原始凭证也是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的依据。但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中心的财务人员并不参与事业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只能依据票据进行判断。主要审查票据上各项内容的填列是否合法合规;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只要这两点要求符合,不管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均需据原始单据给予报销。
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未来建议
(一)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控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会计核算中心应在日常管理和业务操作中建立严格的内部管控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其内部管理。明确落实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稽核等工作要相分离。唯有从制度上加以硬性规范,方能使会计核算中心真正发挥效用。通过建立内部管控制度,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建立考评制度,最终实现科学、高效、规范、有序为各事业单位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虽然前文已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机制,能够使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得以深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已经完善,依然存在待改进之处。对此,首先应适当扩大预算的核算范围,进一步推行预算制度的改革,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定额标准,将预算细化至各个部门和人员,各比经济业务。当预算获得批准之后,无论是政府财政部门还是各事业单位都应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从预算编制开始,到其下达、拨付资金,直至资金运用等,财政部门都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加强外部监管,保证财务安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除了做好预算支出的申报之外,还应做好财产物资管理、经费管理等,并及时做好财产物资的登记记录等工作。同时,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核查和盘点,对盘点结果编制差异分析表。此外,财产物资发生增减变动时,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事宜,领用手续要严格。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同时,还应将账务记录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另外,针对大额借款、超计划用款,应严格其审批制度,将责任落实至个人。
(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容易造成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脱节,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继续做好财产物资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的同时,还应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向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而且随着财政改革的进程,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各项制度均已出台,作为核算单位的各事业单位更应在此背景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也可以说,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任务更重了。
参考文献:
[1]关静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J].中国财政,2012;5
[3]宋立根,翟英哲.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93
[4]薛志勇,赵广林.试论强化会计监督[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12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核算模式 模式利弊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过程中,在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监督,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
(一)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程序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中真实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三分离一公开”的基本做法,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由于这一核算方法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因此大大的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二)强化了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化,彻底打破了过去分散核算形式。取消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每笔支出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单位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解决了财政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和凭证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就使得每笔资金可以按预算、按项目使用,因此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比如在处理报销、结算等业务时,核算中心对报账人员持有的原始凭证如有效票据等进行层层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之中,有效避免了原单位领导的人为干预,所批款项也是直接到达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四)便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上报,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之前财务报表上报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由于报表的及时和准确,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了解单位整体经营情况、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是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分析
(一)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脱节,也就是说,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则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增加了审计部门审计监督难题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核算中心作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中间人,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点,在会计责任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如果出现会计财务处理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济事项等问题,被核算单位认为本单位没有账户及会计人员,不再承担会计责任,因此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大小,形成单位与中心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资料提供、具体询问、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三)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任多个单位财务,甚至有的单位报账员将手工记账凭证做好以后,会计人员只承担审核后录入电脑记账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会计人员对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作为最基本的会计资料,原始凭证不进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针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初始未能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所以就只能根据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有效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至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就无从判断了。
(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核算进入中心以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许多单位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入帐不及时,特别是固定资产台帐与卡片经常不入帐,造成帐面长期挂帐,帐实不符。从而造成资产流失。例如:单位固定资产的帐是会计核算中心记账,实物管理是由单位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入帐只按发票简单记账,不同的设备不记设备的详细名称,所有的设备都只写专用设备,当单位入固定资产卡片时,拿政府采购合同都对不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立法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制定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明确被监督对象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会计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连带责任,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
(二)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要改变核算中心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职能,必须使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核算中心不仅要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办事,同时也必须强化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比如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当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等问题,明确后才通知国库和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只有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提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建议,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为了处理好核算、监督、管理的关系,全面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应从认识上、机制上加以解决。建立约束机制,包括建立定期深入单位制、经济活动分析制等。各单位则应支持会计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会计信息。
(四)加强并完善往来款项的清管制度
会计中心的主管在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时,要认真核对辨别,根据款项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处理,尽量避免往来款与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串户入账。定期清理往来账款,避免长期挂账,同时催促单位定期清理避免形成坏账。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上报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后调整,严防利用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支。
(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财产物质内控制度,比如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与之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需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比如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形成监督网络系统,形成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相互牵制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质的安全。
总之,自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于我们建立一套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促使这套制度能够稳健发展,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
[2]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 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集中核算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约着财务管理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正确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制,努力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形成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同时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其在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遏制行政人员腐败等方面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失误,增加财务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其发展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形成的原因
1.传统财务核算不能满足财政管理之需要
在旧体制条件下,行政管理费以及很多事业支出都增长较快,使得财政出现了不堪重负的局面,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关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力度不够,财务核算也缺乏规范性。事实上,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当前财务管理制度下,财务人员是国有企业中的一员,他们不仅需要服从各级领导的命令,而且单位的福利以及个人的职务等等又会对自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会计人员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2.传统财务核算不能满足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之需要
财政部门往往是通过各个职能机构而分开进行会计工作的管理,而且一般情况下,财政部门仅仅负责会计人员的业务,使得管事和管人两项工作相互分离,导致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很不完善。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应该进行改革与完善,将传统的分散管理变成集中的统一管理。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适用条件
1.设立会计核算账户,并撤销单位账户
通常情况下,会计核算中心都是在银行开设各单位分户,坚持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财政局与县人民银行来统一办理存款余额划转与销户手续。
2.撤销单位会计机构,实行报账制度
国有企业应撤销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并设置专职报账员,其主要是负责向核算中心申请支款以及同经办单位财务开展收支等具体业务。同时,核算中心以国有企业业务量的大小为依据来核发备用金,主要由报账员用来支付企业的零星费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缺点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点
1.有利于提升资金利用率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资金的核算与使用是相互分离的,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控制,使各个单位的全部支出得到有效的财政监控,确保了财政资金支出数据的真实可靠,也能够及时获悉财政资金的结余及运转情况,实现了企业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也解决了在资金拨付中存在的各种闲置浪费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挪用资金的情况,促进了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2.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主要由财政部门代管,这样一来,会计人员的考核权、人事权和业绩评定权都会从原单位中分离出来,从而改变了过去会计人员的种种被动局面,更在根本上缓解了单位负责人控制会计工作等一些弊端,确保会计人员可以相对独立地按照《会计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勇于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真实性负责,防止假账真做以及真账假做等不良现象,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为政府资源配置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基础。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缺点
1.无法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长期以来,核算中心人员缺乏对于各核算单位具体情况的了解,同时,一些核算单位也与核算中心沟通不及时,一些往来款项可能会挂很长时间,甚至很多年,到最后难免就会变成呆账、死账,而后进行核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2.易于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会计核算中心往往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各个核算单位所拥有的实物资产,很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事实上,会计核算中心通常只负责核算,由单位来对具体财产进行清查,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和财产物资管理相互脱节。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而言,其总账以及明细账在核算中心,而实物则是原单位管理的,因而很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中可以看出,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一项切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改革的需要,也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对会计行业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一)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脱离了原先单位,其组织结构和工资关系也都发生了相应转变,其对被管单位的依附思想也得以消除,可以解除相关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解除因经济效益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职权发挥其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提高各部门设立报账会计、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有着实际的作用。对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解决机构臃肿问题,大大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效率,改进了工作的进度和工作水平。
(三)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自从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各部门和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不但被取消了,还使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了,实现了科学统筹、统一调度、有效监督的目标,解决了管理落后、监督失效的难题,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
(四)从源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管作用,使财务收支得到了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不但减少了行政单位和领导对国家资金的随意使用,而且也使会计核算行为获得了有效的监控。
(五)为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提供了条件
对于统一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在银行统一开户,把财政纳入了全程的监督之中,不仅有效地制止了违纪收费的行为,也使得政府的采购制度得到了深化,采购范围得以扩大,而且可以在资金的结算上有力地防止随意自行采购后报账的行为以及不符合制度的开支行为。
【参考文献】
[1] 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