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0 10:25: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特殊教育训练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职 孤独症儿童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44-0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孤独症患儿总数已达100多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数量激增,但还是不能满足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实际需要。同时,合格的孤独症教育师资也面临着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主要是几所师范院校和少数几所大专院校,而专业课程方面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盲、聋、智障教育上,涉及孤独症教育的非常少。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微乎其微。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国内高等学府唯一进行孤独症教育师资培养的学校,已于2004年开办了孤独症教育专业,虽然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有着一定的缺陷,但已然是中国孤独症教育专业的最高学府。因此,为满足社会日益凸显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设计的新方案,用以培养合格的孤独症康复训练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拓展道路。
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某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仍未能跨越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对特殊教育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上突显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未能充分反映职业教育要求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心理行为康复训练能力和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以往课程目标的确定并未与这些教师的基本能力紧密结合。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未能充分满足学生职业需要
目前,孤独症教育康复方面的教材很少,高职本课程一般使用的教材是谢明主编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属于全国特殊师范教育专业课规划教材。此书广泛涉猎目前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因为学时有限等原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每一种教育康复方法都只能是浅尝辄止。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所有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方法,从而成为合格的孤独症教育康复人员。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对于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虽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案例的图片、视频等材料,或是以课堂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表现出来,但因为没有对孤独症儿童直接的接触和认识,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训练方法的学习,多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不能真正地通过实践教学增长知识和技能。
(四)评价手段的采用未能充分考查学生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考核形式是多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案例分析等,不能全面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形成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更不利于能力的养成。
二、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课程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是一门新拓展的特殊教育专业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课程。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是特殊教育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如果没有课程目标指引,就容易出现教育康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为了突出高职“理论有用、能力为重”的教育原则,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结合孤独症教师的职业需要,突出技能型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等教育机构所需要的孤独症教育教学方法等专业技能的掌握。
(二)立足职业需要,选取课程内容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做到立足职业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纯理论”性的内容。目前,国内教育康复机构对于孤独症儿童训练的主要内容为:言语与语盲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训练、社会交往、刻板行为干预和认知能力训练等。而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行为干预、感统训练、结构化教学和应用行为分析等。根据实际的职业需要,可以把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是教材中所介绍的语言训练、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内容。除了这些传统内容,还可以把现在较新的训练方法如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和地板时光疗法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另外,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从时间安排上,如果是一个学期的总课时是34课时,那么实践课时至少要占12课时;从实训内容上,每一节实训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步骤,引导学会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三)体现职教特色,应用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多的几种现代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固然可以借鉴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专业教学上仅仅靠那些借鉴过来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实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以往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等教学平台,让更多的同学改变单一的学习途径,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由于孤独症康复训练具有特殊性,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切地接触到现实中的孤独症儿童。因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教学法。如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应积极创设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发挥课内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孤独症康复技能的应用紧密结合,强化教育实践练习,缩短职业适应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侧重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设计,都应关注课程实施中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积极作用。加之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平时不学习、考试就凭死记硬背的问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职业应用能力,在考核方式上要强化实训技能的动态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综合评定。如果实训基地充足,实训的考核可以在康复机构或特殊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每名学生选定1名孤独症儿童,与其结成对子。观察与记录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表现,设计教育训练方案,并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教育康复训练,最终写出个案训练报告。课程教师和实训教师共同对学生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促进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的养成。另外,可适当提高平时考核的比重,训练方案20%、实操30%、期末卷面50%。书面考试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对教育康复知识的实际应用上。
总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的重点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不断探索更新的课程。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一定要基于社会需求,要围绕孤独症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岗位任务展开。课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比例,完善教学考核等,真正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专业技能,将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魏轶兵.特殊教育院校孤独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探析 [J].中国特殊教育,2007,82(4)
一、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
(一)将伦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教育共同体固有的伦理特性使得特殊教育的各个环节广泛存在着道德与利益、善与恶、应有与实有、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等矛盾冲突[2],唯有将伦理教育融入特教师资培养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既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有高尚职业情操的新型特教师资。为此,我校特教专业的老师们通过编撰专业伦理教材,进行职业伦理的理论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地位、性质和意义,了解特殊教育工作的平凡与伟大之处,提高他们对本专业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通过观摩特教影片、参观特教机构、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到特殊班级当义工、去偏远地区的特教学校顶岗支教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获得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在陶冶其专业道德情感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职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建立康复训练室、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康复机构和特殊儿童家庭四位一体、统一协调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特殊教育专业不仅强调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其专业道德的教育与养成;不仅注重发挥传统的校内康复训练实训室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功能,而且积极拓展校外特殊教育康复机构和特殊儿童家庭这两大专业实践基地。这种四位一体、统一协调的实践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特殊儿童、了解特殊教育现状和亲自进行相关专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专业情感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因此,本模式是探索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养成性教育的一次尝试,对于开办特殊教育专业,但是没有直属于自己的临床教学实验基地的特教师资培养单位来讲,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公益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是优质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可采纳的重要模式[3]。
(三)依托基地,服务社会。
特殊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纵观特殊教育的先进国家和地区,个别化、生活化、支持、生活质量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国特殊教育也在朝这些方向发展,由于多种原因,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新形势下,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适合特殊教育实践的需求。因此,临床操作能力强,能思考和处理多种教学情境,满足特殊儿童多样化教育需求,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新型特教师资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追求的必然目标。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特别注重发挥各类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鼓励师生大胆地“走出去”,把众多实践基地作为平台,在增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自己专业情感的同时,通过师生双方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二、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实践教学中,重实践能力培养、轻职业伦理教育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特教师资培养往往极其倚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除了重庆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极个别学校外,国内高等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大多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特殊儿童的机会很少,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实践活动,但是这种所谓的专业实践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直接导致特殊教育的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匮乏。而在比重极其有限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忽视伦理教育的问题。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为师生双方创造了广泛接触特殊儿童、体会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种种独特际遇的机会,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专业道德情感,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最终转化为积极的专业道德行为。
(二)缓解特教机构师资短缺、专业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
我国现代特殊教育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至今不少特教机构(尤其私立的康复机构)仍然面临着资金不足、师资缺乏、办学经验不足、专业技术缺乏等问题,本市的特教机构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特殊教育专业从2010年3月起至今,组织、协调本专业骨干教师,为本市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和聋儿康复中心进行教师培训,共计200余学时,主题涉及“智障儿童的评估及智力品质的培养”、“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手语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游戏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等。这种以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为主体,通过特教师生与基层特教机构的频繁互动进行学习和研讨的方式,不仅提高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基层特教机构师资不足、理论知识缺乏的弊端,在优势互补的诸多活动中,开创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缓解特殊儿童家庭的压力。
家庭是特殊儿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成效将极大地影响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任何家庭都面临着或多或少自身很难意识和解决的问题,特殊儿童家长、家庭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尤为大。目前社会提供给特殊儿童家庭的支持系统还很不完善,社会对于这类儿童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高。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在康复治疗、教育训练、法律援助、政策支持、资金援助等方面得到的社会支持十分有限,某些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处于被动、回避、等待及无奈的状态。在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观的指引下,我校特教专业的师生本着服务社会的原则,免费送教上门,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为其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和教育技能培训,缓解特殊儿童家庭的压力。
(四)解决康复训练机构、特教学校、校内康复训练室和特殊儿童家庭很难协调一致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特教实践中,康复训练机构、特教学校、校内康复训练室和特殊儿童家庭几乎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虽然偶有沟通,但是这种交流缺乏系统性,很难做到围绕共同关心的特教问题,开展多主体间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在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中,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成为积极的活动者,我们开放校内康复训练室,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训练场地,为特殊学校及康复机构提供康复训练与教学设备,并提供专业训练技术及教学理论支撑。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实施个别辅导教学,并为特殊儿童接洽适合于该儿童的康复机构或特教学校。他们组织策划家庭学校的联谊活动,邀请康复训练机构与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之间进行专业问题的探讨,构建四位一体、统一协调的教育模式,促进特教事业的共同发展。
三、服务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特殊教育从业人员伦理教育,各项实用、高效的教师通识性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和相关的特教康复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教学能力和技巧,把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
(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明显提高。
特殊教育学生能够进行接案,熟练地运用诊断评估工具,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个别与团体教学。学生运用独特的构思,设计出盲文摸读辅助教具、自闭症儿童结构化教学沟通板等一系列教学用具,获得特殊儿童的喜爱和家长及学校的一致好评。熟悉特殊儿童的各种类型,根据不同障碍类别进行专业护理,并给予特殊儿童家长正确的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科研论文,并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多次参加省级和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屡获嘉奖。
(二)师生的职业情感明显提升。
我校特教专业的师生们广泛参与助残日活动、自闭症日宣导活动、残奥会宣传活动、特教机构和特殊儿童家庭的个训等活动。这些专业实践活动,使师生双方置身于特殊教育的诸多真实情景,增加了对特殊教育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了发掘特殊儿童潜力,使其平等参与社会的意义。师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到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也由最初的不了解甚至排斥,逐步转变为喜欢从事这一职业。在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专业情感和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记__区特教中心学校校长__
人物速写
睿智的目光、谦和的智者;务实的工作、执着的追求;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想;卓越的才干、过人的胆识。
__,1970年出生于山光积翠、水色含青的南__, 1989年师范毕业后在下庄乡任教,1992年调入__区教育局政工科工作,他以满腔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泛赞誉 。20__年被任命为__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科长,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科长以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及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换来了__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全面地发展。20__年__同志被任命为__区特教中心学校校长,上岗伊始他就确立了自己“敢想、敢干、敢负责”的管理理念和“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办学理念。
短短的两年,他凭借超前的理念、过人的胆识使__特教中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使__特教事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更新理念 多元办学
挖掘特殊教育的内涵,拓展特殊教育的外延。
——__
特殊教育需要激情,激情来自于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殚精竭虑、卧薪尝胆、一往无前。
——__
从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到特教中心学校校长,杜校长对特殊教育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发现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特殊教育“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狭窄封闭的办学方式束缚了学校的发展。特教学校的办学思想没有真正考虑残疾孩子的实际需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生活逐渐抹杀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有鉴如此,他的办学思路逐渐清晰,“一年树品牌,二年创特色,三年争地位”发展的脉络也基本勾画出来。
杜校长给特殊教育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开放的办学理念。他对特殊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特殊教育应理解为“对有特殊需求人群的教育”,以此定位特殊教育的外延,普通教育中正常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网成瘾等问题也应纳入特殊教育的范畴。杜校长正是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自己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他北上首都、南下上海考察学习,策划成立了“美国‘小海龟’__儿童感统训练中心” ;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力邀同窗挚友翟召博来校作“心理学报告会”,并在特教中心学校成立“翟召博心理咨询工作室” ;诚邀特色教师加盟建立了“‘小海龟’陶艺工作室” 、“DIY手工坊” ;与社会知名品牌合作成立了“立聪堂听力康复中心” ;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了“新触觉健康屋” 、“家教资源室” 等面向社会的特色教育模块。在特色模块逐个建立的基础之上,特教中心学校依据科学、放眼未来,举办了一所民办培训机构——__“小海龟”儿童能力发展培训中心学校,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开拓创新 打造特色学校
人是要有理想的,不怕你不做,就怕你不想做,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__
一、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抓大不放小。
给杜校长做下属,你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权力,只要是你分管的工作,你可以得到充分的授权,只要你有想法,你可以得到他最大的支持。然而,在管理上“抓大”的杜校长,却又是一个不“放小”的校长。他常常会直接给任课教师提一些改进的意见,有时候具体到黑板上的一个字。
杜校长来到学校后首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实行权力下放,实行“三部管理”(即培优部、启音部、启智部)体制,提高了管理效益。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启音部试用普校教材,将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适当整合,使之更加符合聋生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启智部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推行三级教育模式:学前康复训练、康复班教育训练和分类教育训练班。三类教育训练班授课又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实行走班教学,把学科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内上课,这样教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其次改革师生评价,搭建竞争向上的平台。对学生评价,语数以书面评价为主,其他科目以展示为主,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也就体现了对教师的评价。杜校长更是鼓励教师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他的鼓励下,康复班教师在康复实践中努力探索,进行个案研究,以单元主题形式,对每个学生分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康复策略,通过游戏教学、口语教学、体能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实现教育引导与行为矫治,在具体实践中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训练资料和康复历程,形成了《康复班教学方案》、《康复班个案手册》、《教育康复发展评价手册》等教学成果。
二、建设学校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杜校长始终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并把建设“人本化的校园”作为特教中心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目标。杜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切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以学生的满足为满足。在这里,孩子们拥有家一般的舒展和安逸,父母般的呵护和关爱,杜校长要求教师做到“对待工作有爱心,备课上课要精心,教育教学要耐心,监护学生要细心”;在环境建设中杜校长坚持以“文化品位、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让学生真切感到“每堵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每个景点都在启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杜校长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他用“小海龟”命名了一些功能室,以此为依托打造学校特色,了解杜校长的都知道,这并不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其内在管理的规范、细致和最 大的管理效能才是他的追求。在杜校长的理念中,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品牌,实行特色教师带特色模块,打造特色办学的亮点。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走自己的路,不断调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课程目标,建立特色鲜明、系统的校本体系,我们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俯首甘为孺子牛
管理就是服务,作为一名校长我在思考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__
我的博客名是“BUS”,愿我这辆“BUS”能带领大家去寻找心中的那片绿洲或是清澈的泉水。
——__
学前特殊教育是根据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的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专业认同)。当前,我国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升。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此次纲要的一大亮点是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联合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以及残联制定并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该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江苏省也启动了“特殊教育发展工程”,着力解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大现实问题。
在考虑政策导向、社会需求以及本校特色方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专科层次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学前特殊教育人才需求分析
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离不开对学前特殊教育人才需求的分析。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然后是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工作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领域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
(一)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相较于普通儿童,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更加困难,他们可能具有认知问题、情绪问题、感官障碍等,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多次的内容重复和大量的任务分解才能慢慢掌握,这对教师的耐心和宽容度是极强的考验,因此需要从业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以保证儿童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专业人才应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
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十分紧缺,而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又相对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殊教育领域包含了非常丰富而专业的内容,如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残疾儿童的生理与病理学等,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多门学科,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应具备多元的学科知识,并能够根据时展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三)专业人才应掌握特殊儿童教育、干预训练的技能
目前,特殊教育教师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为儿童提供集体教学或个别化的干预训练、为家长提供家庭干预指导、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巡回指导等,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掌握特殊儿童集体教学的方法,掌握特殊儿童干预训练以及学前融合教育的技能,为特殊儿童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四)专业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
特殊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而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也是一项由医生、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治疗师等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合作完成的工作,因此,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从而为特殊儿童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从事特殊教育研究的能力
研究能够监督、评估并促进特殊教育一线工作的高效开展,而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对缺乏本土化的研究,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亟待开发,因此,特教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
二、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以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学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和专家的指导下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一)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进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校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实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专科层次特殊教育工作者。
(二)特幼结合的课程设置
“特幼结合”是指将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教育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特殊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学科壁垒,统筹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科之间的知识与技能,整理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相通,构建更加满足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创造条件。
在确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对一线岗位工作的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等,设置合理的课程方案,以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集中教学实践三个模块,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前半进程中,学生将修习儿童心理发展、教育以及特殊儿童心理、病理、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后半进程中,学生将具体学习各类特殊儿童教育干预方面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为接下来的实习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它与理论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组织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我校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不断改革,完善实践教学。
1.构建“理实交融”的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在课程整体设计中,学校一直强调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即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派生工作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派生工作职责;以胜任工作职责为导向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力求以真实的特殊儿童问题驱动教学任务,使教、学、做与社会服务得到有机整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训、成绩考核等环节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填鸭式”和过程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改进课程考核办法,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特别是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学龄前融合教育等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课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或模拟教学情境中的表现。
3.完善实训设施,改善教学条件
本专业在创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强了综合训练实训室、作业康复实训室、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增补评估、训练器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4.增加专业见习比重
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中,学校加大了专业学生每学期见习的比重,第一学期见习一周,第二、三、四学期分别见习两周,第五学期见习四周,见习地点包括普通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儿园以及部分医疗机构,以保证学生尽可能将理论所学与一线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人才培养探究的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当前专业初创的阶段,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专业的多样化方面探索还不够。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包含了丰富的方向领域,例如智障儿童的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等等,随着专业发展的成熟和完善,可以考虑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事业。
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幼儿园教育
在传统的观念中,总以为特殊需要儿童是和普通孩子不一样,所以将他们独立出来,并采用特别的教育方式,可是这样的教学结果常常使特教班的学生“与世隔绝”,也让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以“普、特融合教育为主,加强个别训练为辅”,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促进特殊需要儿童身心最大限度地发展。
1 融合教育的理念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幼儿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更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就是一种让特殊需要儿童在限制最小的环境中和普通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教育模式。
2 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
融合教育的目标
根据特殊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除了达到学前教育所应达成的目标外,更希望在这样一个融合教育式的环境中能培养特殊需要儿童正确的社交观念,提高自我行为技能。
3 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融合教育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教师融合教育理念,齐心协力承担教育重任
全园教师遵循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普、特教研活动定期融合,定期结对,信息定期反馈,及时指导、分析,随时调整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共同负责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每位教师的融合教育的专业化知识。
3.2 宣传学前融合教育,消除家长心理顾虑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幼儿有很多机会成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小老师”,比如在生活自理技能、口头语言表达、与人沟通交往、游戏活动参与等方面,能发挥同伴指导作用。融合教育的教养经历给学生,尤其是为独生子女提供了一种经验积累和互相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的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3 巧借群体活动体验,健全儿童人格培养
通常是利用全园幼儿共同参加的现实性的情景活动,如“六一演出”“毕业典礼”等其他庆祝活动,让特殊儿童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体验参与这些整体活动的快乐。由健全儿童辅导特殊儿童。一方面,让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完全融入普班活动;另一方面,让部分特殊儿分不同时段进入普班学习,适应学前普通教育的环境,融合孩子之间的情感,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4 多元方法融合,促进特教发展
1)师生结对:幼儿园每位教师自愿与一位特殊需要的幼儿结对,在其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
2)生生结对:孩子们自愿与一位特教班的幼儿结对,在其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
3)班班结对:特教班与一个普教班结对,进行有主题的活动。
4)社区结对:利用周边环境中的有利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康复训练的场所及学习交往技能的机会,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4 特殊幼儿家长的教育联合及引导培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在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孩子各方面的缺陷才会得到充分的补偿。
4.1 树立理性养育观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还没有学会交往,像争抢玩具等事情时有发生,家长不要一见冲突就护驾、喝斥、埋怨老师,剥夺孩子完整的交往体验。其实,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从中明白自己的需求并不见得都能满足,这是他们学习交往、与小朋友和谐相处的好时机,有助于调节幼儿的心理平衡。
4.2 细心关注幼儿表现,与教师保持日常联系
宝宝上幼儿园以后,特殊幼儿的父母更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应该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和宝宝沟通,仔细观察他的言行变化,认真聆听他的话语讲述,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同时,不要忘了与幼儿园教师积极沟通,让他们尽快了解你的宝宝。
4.3 参与互动活动,珍惜快乐体验
幼儿园开展的每次家长会、运动会以及各种家园互动活动,还有每学期的开放日等,家长要尽量想办法去参加这些活动,通过这些亲子活动,可以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学习生活的,对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与具体做法可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
4.4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情动情理解宽容
在幼儿园里,跟教师的沟通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给宝宝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也要处处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才是交流的意义。
5 融合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在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最快的是社会能力的全面增强,让普通儿童对特殊需要儿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也使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而特殊需要儿童则喜欢模仿年龄、能力和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具备更多的独立行为技能和经验。
6 加强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训练
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关照差异,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针对不同个别差异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在融合教育中进行个别化教育训练,使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形式为特殊需要儿童带来更多的学习交往机会,要给予他们最多的观察、最好的指导和最大的帮助,将健康、艺术、科学、语言、社会五大领域融入日常教学课程,实施丰富多元的特教活动实践,秉持“以爱为核心让爱活出来”的理念,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为宗旨,以“融合教育”为主轴思想,以“开拓创新”为发展特色,开展幼儿全人教育,涵泳幼儿人文情怀,推动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幼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伦 K E.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M].周念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朱迪斯.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M].钱文,刘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技能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之一。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推动我国特殊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残疾学生只是由于身体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功能发生了障碍,使其对应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他方面是健全的,甚至可能是超常的。在一定条件下缺陷器官的功能还能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特殊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视觉障碍者能够借助触觉、听觉实现功能代偿,没有了视觉信息干扰,注意力更能集中,记忆力也很强。通过职业教育完全可以胜任诸如音乐、曲艺、器乐、文学、编织、按摩、推拿、钢琴调律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听觉障碍者也能够从视觉功能得到代偿,他们通常视觉敏锐,视觉表象丰富,不受听觉干扰,他们的观察模仿能力更强。通过职业教育训练,除了与听觉相关的行业外,几乎可以从事其他所有的行业。例如,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图案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工艺美术、园林花卉、面点制作、家政服务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智力障碍者通过职业教育训练,完全可以胜任一些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例如,餐厅服务员、清洁工、销售人员、传递员、油漆工、钳工、焊工、编织工、饲养员等方面的工作。
残疾学生具有可教性,只要对残疾人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为其创造就业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残疾人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潜能,成为人类财富的创造者。在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中,职业教育对残疾学生的意义尤为重大。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基本技能,成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建设社会的主人。因此,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特殊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目前,特殊职业教育在开办学校数量、开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毕业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特殊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师资问题、场地设施设备问题、专业设置问题以及经费来源问题等。
2007年,赵巧云对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职业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河北省被调查的11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仅有38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34.2%,而65.8%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学校中,市属特校中73%开设了职业教育,而县属特校中,仅有28%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在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校中,仅开设一个专业的特校占了71%,而开设2~3个专业的特校仅占29%。在特校职业教育的专业中,以简单操作、低层次劳动技术为特征的传统项目开设较多,如缝纫、理发、烹饪等。而专业技术性较强,又更能够帮助学生将来生活和就业的新职教项目则开设较少,如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手机维修以及摄影照相等。在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中,职业教育教师共有42名,专职教师8名,占19%,兼职教师34名,占81%。非专业的兼职教师多是从中等特殊师范学校毕业,通过进修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了职业教育课程。94.8%的特殊教育学校没有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单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随意性强。在教学场地和设备上,有专用教室的仅有8所学校,占21%,而55%的学校为职业教育课与文化课混用教室,100%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反映设备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所需,场地紧缺。
总之,当前特殊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特教经费短缺;特校城乡分布失调;职业教育师资少,“双师型”教师紧缺;开设专业少,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场地设施紧缺等。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境,阻碍着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
生源不足,招生压力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更多的学生在完成义务阶段的教育之后,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导致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中国青年报社组织召开的“2009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柳州交通学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认为,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存在着招生的压力。除了更多学生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外,很多地方都兴办了职校,各个地方都封锁生源以满足当地的招生需求。浙江衡州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指出,生源流失情况严重,有的地方多达40%,甚至50%;此外还存在一部分隐形流失,虽然学生学籍还在,但是人却不在学校了。
学生质量差,教学效果不显著现阶段,职业学校的生源,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希望让子女上大学,读中等职业学校是最后无奈的选择。质量好的生源大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就只能接收剩下的质量稍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不够;同时个性张扬,给教师带来教学和管理的难度;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未来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35%,2006年为95.60%,2007年为96.10%,2008年为95.77%;2004年高职平均就业率为61%,2005年为62.1%,2008年为68%。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呈现出中职就业质量不高、高职就业率偏低的情况。不仅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严峻,而且阻碍了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
生源不足各种因素引发生源不足,导致选择开设专业的人数不够,继而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室、器材设备、场地以及教师等资源使用不充分,出现了设备资源闲置的情况,职业技术学校仍然要继续运转,必将导致运行成本加大,形成了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可能性探讨
残疾人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成才残疾学生只是由于一个感觉器官或几种功能发生障碍,使其对应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他方面是健全的,甚至可能是超常的,完全可以由其他器官实现功能的代偿。对视觉障碍者、听觉障碍者、智力障碍者进行特殊职业教育,并且为他们的就业创造一定的条件,他们是完全可以成才的。
社会应接纳残疾人参加社会工作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发展特殊教育的焦点之一。党和国家一直关心与重现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也规定用人单位要按比例雇佣残疾人。只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对工作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整,残疾人完全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通过对雇佣残疾人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回访,用人单位大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们认为残疾员工对工作岗位比较珍惜,保证出勤,特别踏实,流动少,服从领导,善于从事反复性的工作等。
残疾学生勤奋刻苦,更容易学有所成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一般的“90后”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勤奋刻苦、意志顽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教师教导之下,也更容易学有所成。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方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特殊职业教育存在着师资不足、场地设施缺乏、专业设置较少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等困扰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则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正常职业教育学校中,教师教学技能过硬、经验丰富,教学目标明确,场地与设施齐全,开设专业丰富多样而且专业设置与社会结合紧密,完全能够解决特殊职业教育目前的困境。职业教育与特殊职业教育相结合,也能解决现行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缓解生源不足的境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勤奋刻苦,意志顽强,更容易学有所成;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以及残疾人的自身努力,残疾人的就业率有保障,能够缓解学员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与特殊职业教育合作,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师资与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总之,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能够让更多的残疾学生从中受益,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平等而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问题探讨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开展合作,是解决当前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形式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模式:(1)办学主体在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学校提供帮助,带领和培训一批特殊学校的职教教师,提供专业和技术指导,提供学生实习所需要的场地与设施,从而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2)将特殊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之中,根据特殊学校的学生身心特点,由特殊学校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指导,针对特殊职业教育的需要,指导特殊学校开展针对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并促进残疾人的职业教育。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师资问题在特校中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教育中掌握残疾人教育手段(手语与盲文)与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师资缺乏。解决方法是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基地,一方面,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提高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手段以及对残疾人身心特点的掌握,让从事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在现阶段,可以有一个特殊学校教师与职业教育教师的磨合过渡的阶段,以解决师资问题。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专业设置问题残疾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应明确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背景以及未来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能力状况及特殊性,由特殊职业教育专家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商讨符合不同类型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特殊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教学内容与课程问题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不同之处,因此,可以由特殊职教教师与职业教育教师共同合作,编订符合残疾人身心特点、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关键词】绥化市 特殊教育 体育教师 师资培养 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鞠明海(1977 -)男,汉族,黑龙江省海伦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残疾人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绥化市2013年社会科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HSK2013010)
Suihua thinki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teacher training
JuMingHai
(SuiHua college, heilongjiang SuiHua 152061)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orts today,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ha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Article will us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of suihua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teacher training and to which the deficienci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ex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content, on this basis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paths, for special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ihua speci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1.前言
残疾人享有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权利,这是残疾人恢复身体健康,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方法,当前我国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理念、方式、态度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对于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予以保障体现了我国越来越关注人权,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培养特殊学校体育师资是一个重要的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尽快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培训质量,对于特殊教育
教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等问题都对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流动性较大,具有专业背景的师资数量明显不足,对于特殊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很大的钳制。文章将对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立足于实际提出完善特殊体育师资建设的建议。
2.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2.1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站以及国家相关的网站进行文献调研,对于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进行检索,与绥化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于与特殊教育、体育专业、教师培训、职后培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和总结分析,对于一些关联性较强的文献进行重点分析,对其中的相关经验予以借鉴,并且采用分析归纳法对最新理论进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于特殊教育体育专家学者进行走访,通过设计《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在2013对于绥化市的10多为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调查,其有效度达到0.8以上,调查结果符合研究要求。
对于绥化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共7所学校,2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且知道各位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回收20份问卷,有效问卷达到100%。问卷调查中访谈的设计应当以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为依据。
对于研究内容、目的、任务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且根据相关体育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对于相关数据和实施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分析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其问题进行反思,对培养与现实的差距进行思考,提出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2.2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出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状况,其中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调,一般来说有两方面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其一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较为复杂和艰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存在性别比例失调,其二是由于毕业后应聘到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女性较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会受到不同性别的教师的影响,女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护理较为细致,这是男教师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今后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应当扩大女教师的数量。
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强,根据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现象离不开特殊教育成立时间不长的影响,但是青年教师活力旺盛是一个优势,同样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在职称晋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工作不够专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不强,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难以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绥化市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虽然应当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也同样需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老年教师。
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中专人体育教师的人数较少,而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较大,这些教师难以专心的研究特殊体育教学。并且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不是特殊体育教学专业的,许多学校的特殊体育教学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任教,对于特殊体育知识严重匮乏。可见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对于特殊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专业教师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特殊教育教学难以顺利推进。这一现象不仅是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独有的,全国各地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对于特殊体育教师的入职资格没有建立严格的考评体系,从我国目前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其复杂性与艰巨性都要求特殊体育教师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理论知识。
3.完善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
3.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绥化市政府应当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加强政策实施力度,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予以保障。各级部门要重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转变观念,正确对待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完善人才招聘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执行严格的标准与问责机制,保障各个部门与单位都能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3.2多元化途径培养特殊体育人才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依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应当选择双师型人才,选择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
3.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采用相关的专业标准,绥化市应当尽快制定普适性的教师专业标准,并且根据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综合其教学对象存在的复杂性,在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等不同因素下,制定符合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标准要求。尽快建立起标准的双师型体育教师、特殊教育师资等标准,严格把关教师的质量。
3.4完善特殊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数量不足,并且许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应当尽可能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对入职的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对于特殊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专业研讨会、专题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通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结合残疾学生的康复与指导、残疾人心理沟通技巧等内容,对于基本问题的解决技巧、沟通技巧和关系建立技巧进行培训。
结语: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急剧的转变,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对于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予以保障体现了我国越来越关注人权,对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对绥化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希望能够提升绥化市残疾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卫东,叶巍,李文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35-537
[2] 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57-64
[3] 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35-37
[4] 段晓霞.兰州市残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5] 董亮,吴雪梅.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115-116
[6] 刘美奋,陈统军,刘建军.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与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78-80
[7] 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72-75
[8] 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 楼杭英.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3):77-78
针对全纳教育理念,郑州市学龄特殊儿童教育现状研究的课题从“校、政、民”三方合作为切入点,通过与河南省郑州市等有关教育部门和特殊儿童教育基地及中心单位的合作,深入探讨研究了对学龄特殊儿童教育相关内容的经验,之后再进驻相关学校实地进行考察,与特殊儿童及教师团队交流、交心、交朋友,全面深入了解到郑州市各特殊儿童教育部门与相关教学单位全纳教育进行的情况。
课题调研展开并进行实地考察后,首先,利用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便利条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郑州市现阶段学龄特殊儿童的现状角度,分析部分单位所针对学龄特殊儿童实行的优秀条款内容及执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形成的时间或标识性关键事件。其次,再从教师团队的教学方法角度入手,将教师团队的教学形式及今日状况,进行合理接收并构思重组,力求做到根据现阶段社会需求,对学龄特殊儿童教学方法进行归纳与推广处理,帮助今后郑州市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的发展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
一、全纳环境下特殊教育情况
学龄特殊儿童教育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全文,“纲要”中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的教育。课题展开以此为依据,针对郑州市特殊学龄儿童全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学龄特殊儿童受教育情况及现状;阐述了推进学龄特殊儿童的全纳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郑州市学龄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在过去的六年中,通过国家与省教育有关部门的宣传与推广,郑州市的全纳教育思想推广与应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建立一个平等完善的全纳教育社会公共教育体系,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需要社会各界与相关机构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郑州市特殊教育学生规模及其结构调研
课题组前期调研所得数据显示,郑州市每年6~7岁的学龄期特殊教育学生人数基本保持在1500~1800人左右,其中2016年初级教育毕业生数约有1500人,招生人数为1800人左右,基本维持持平状态。
1.郑州市特殊教育学生信息调研
(1)性别比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的性别比较高,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近2倍。2013年男女生性别比为1∶0.85,2014年男女生性别比为1∶0.87,2015年男女生性别比为1∶0.82,2016年为1∶0.79。
(2)不同类型残疾学生人数
2015年~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中,智力残疾的学生所占比重较高,为半数以上,约为56.7%。其次为听力残疾的学生,约占28.6%。视力残疾的学生约为7.5%。
2.郑州市特殊教育学龄儿童情况调研
郑州市特殊教育学龄儿童大部分选择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即特殊教育儿童数量约占所有在校生的85%的学校,而在这其中又以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居多,所以很多学龄特殊儿童家长在内心中并不愿意将孩子送往这类学校。
少数肢体残疾而智力健全的学龄儿童学生,在家长的努力下往往x择在普通小学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在校学习,现今由于学区划分及特殊儿童数量等原因,许多初级小学没有专门为特殊教育学生设立的特设教学班,但郑州市也初步形成了各个区城郊相结合的一些普通小学校,为特殊教育儿童专设报名入学通道,这为现今郑州市的全纳教育格局又打开了新局面。
3.郑州市特殊教育在校生学习情况调研
目前,特殊教育的覆盖面较为狭窄,特殊教育主要集中在特殊小学的专设教育。从2014年至2016年,郑州市特殊学龄儿童将近74%选择在专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有24%的特殊学龄儿童进入所在学区的普通小学特殊专设班就读,有2%的特殊学龄儿童失学,这比2014年之前约8%的特殊学龄儿童失学,有非常大的减少。从纵向来看,近年来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总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全纳教育的实施程度有所提高。
三、郑州市特殊教育政策实行方法与教育方法推广
近年来,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倡导下,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特殊儿童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建设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制度建设等。但是,由于郑州市特殊儿童教育起步晚、机制不健全、特殊儿童数量庞大,特殊儿童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郑州市的特殊儿童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在普及特殊学龄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上,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上有较大努力:首先,转变人们的观念与认识。特殊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该有先后、厚薄之别,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施舍。其次,加强普法执法与管理。从《宪法》到《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无一不渗
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而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说明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 够。最后,面对数量庞大的特殊学龄儿童,只有积极运用全纳教育理念,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关注特教儿童持续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地解决现阶段的综合矛盾。如:在特教学校增加专任特教教师的比例,同时关注对特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在普通小学增加特设全纳教育班,方便学区内特殊学龄儿童入学;增加新的特殊学校,保障特殊儿童的持续教育。这些方法的应用,都能在现阶段解决目前河南省郑州市的特殊学龄儿童教育的困难。
特殊学龄儿童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对特殊学龄儿童的教育和关爱,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 也是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的健康、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怀和重视,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才能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展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10)
[2]周姊毓.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伦理学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3(10)
[3]刘云廷.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顾亚芳.城镇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现状与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10)
[5]郭春宁.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J].中国特殊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