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11:28: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第1篇

论文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区应用推广。

近几年,护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医院迅速发展和崛起,一些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中盲目性等现象表现突出。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为此,探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科价值。近4a,我们借鉴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护理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的300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主任护师36人,副主任护师141人,主管护师2045人,护师778人;95%以上为护士长,年龄25岁~62岁。选择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验对象。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

1.2.1.1建立4套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评估、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②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③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④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

1.2.1.2建立2种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①三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组;②二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病房健康教育小组。

1.2.1.3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为二级管理,即护理部及病区。护理部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病区每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责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格包括内科、外科和简易病人健康教育记录表。

1.2.2临床试验将研制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试点应用。

1.2.3临床评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在《护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时进行,使用问卷和当堂提问2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共设30个问题,20个问题是用问卷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10min内完成;10个是用提问形式,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以举手表决形式。

2种提问形式均采用单项选择。

调查表设计从4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称、所在医院性质、科室;②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种不同步骤、思维方法、可操作性和难点等;③规范化评价标准,包括规范化记录、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分类及内容等;④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级管理体系、2级管理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护士的设立。

1.3资料分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5家试验医院经过2a多的运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改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上升5个百分点。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主要项目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其中97%护士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3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化整体护理,有效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

3.1研究和建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涉及医院而且涉及社区医疗,它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高质量、有效率的原则。健康教育是当今各级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这种医疗制度,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达到促进康复、降低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价值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4]。通过调查,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其中50%赞同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工作程序;39%赞同用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8%建议用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3%赞同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程序中,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时间较长的与开展整体护理时间短的或没有开展整体护理病房的护士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3.3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在试行的5家医院中,有3家采用三级管理体系,2家采用二级管理体系。调查资料表明: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评价标准体系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根据近10a国外护理文献检索的情况: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5]。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评价的分类标准、测量标准、结果标准、标准化病人健康教育简易记录表、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表等来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从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使用专业知识资源、健康态度和行为[6]等方面来考虑。调查资料表明,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以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又一项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7]。调查资料表明:95%护士认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只有贯穿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第2篇

 

一、双创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一)共性指标

组织领导机构,健教网络健全。按照《安康市双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应成立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康教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责任人,制定中长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或计划和考评措施。

积极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制定有控烟制度,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控烟工作成效显著。

健教活动形式多样。利用宣传栏、讲座、电视广播、组织开展宣传、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

各项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各项活动有文字记录、有照片,按年度合理分类分卷装订归档,要求有目录、页码,照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做到档案整理规范。

(二)基本内容与形式

1、学校健康教育基本内容与形式

⑴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由保育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歌、挂图、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教案、教具、记录等。同时,应注重对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  

⑵中、小学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全国爱卫会联合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内容,每周至少安排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考核。严格进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每学年至少2次,评价资料齐全。有独立的校医务室及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开展教职员工健康教育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改善学校卫生环境,使校园内环境整洁优美,卫生设施齐全。订有卫生科普刊物,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或橱窗,橱窗内容每学期至少更换3期。黑板报至少每月更换1期。根据学生年龄、季节特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电化教育、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校园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有控烟具体措施。

2、医院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⑴医护人员健康教育

①对院内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进行社区干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②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普及有关知识;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热情。

③开展医护人员健康促进活动。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干预活动,促使医护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增强自身的心身健康,要求医院每季度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培训资料(内容)、培训人员签到册、培训记录及照片、测评等资料完整。

④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⑵患者健康教育

①、门诊健康教育

在充分利用患者门诊就诊时间采用在候诊厅放置健康知识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县级以上医院要设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设置一至两块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健康教育橱窗,每块面积不小于3m2, 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每期内容原始稿、版面照片保存归档。健康教育处方使用率达到80%以上。候诊厅要有“禁止吸烟”标志和宣传控烟的内容。

②住院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受教育率达到 90%以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 80%以上。各种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⑶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医护人员面向社区居民及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⑷社会性宣传教育:医院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积极参加各种卫生日的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各种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3、社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进

街道办事处成立由主任为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办事处、社区、辖区单位健康教育网络,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近期和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考核措施和考核评价记录,有年度工作总结。社区有1至2处面积不少于3m2 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更换宣传内容不少于6期;社区活动室有4种以上的卫生报刊、资料供阅览。每年至少有5种健康教育资料分发入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并有电视机 、DVD播放机和音响设备等,经常向服务对象播放卫生防病知识等音像资料 ,每周组织开展1次以上健康教育活动。承担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

对辖区内居民每年进行1 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普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负责辖区内的健康教育业务指导。

结合社区实际,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文化娱乐、科普讲座等活动;举办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做好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健康资料入户率达95%以上;每年核心信息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以上。

4、农村健康教育

乡镇有主要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为当地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有计划、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

乡镇卫生院由院长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科(室),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单位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有记录。乡镇卫生院负责乡镇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对本辖区乡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各种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卫生院有面积不小于3m2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少每2个月更换1期宣传内容,并向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及咨询。村医承担本村的卫生防病及各种健康相关知识宣传、咨询,负责宣传资料发放入户。各村有面积不小于3m2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或黑板报,紧密围绕卫生防病工作和群众健康需求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期。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入户率达到90%;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5、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促进

有厂长主管、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有劳动保护制度、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活动记录等。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以专题讲座、卫生知识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宣传专栏、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职工卫生、疾病预防、女工保健等相关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上岗职工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教育。有卫生宣传栏、墙报面积不少于3m2,每年能紧密围绕重点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和职工健康需求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期(查阅每期图片和文字资料)。有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根据行业规范及标准要求,对职工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及个人卫生、健康知识和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与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宣传吸烟有害宣传和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有禁烟制度,有明显的禁烟标志。会议室无烟具、烟蒂,禁烟率达100%。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分别达到80%以上。

6、饮食服务业健康教育

有1名领导(经理)主管、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在大厅报刊架内放置有卫生报刊、资料,电梯或楼梯间处悬挂有健康知识宣传牌,客房放置有以艾滋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资料、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安全套。利用室内有线喇叭、健康知识宣传牌向旅客和就餐者提供膳食卫生、吸烟酗酒有害健康、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宣传服务。根据行业规范及标准要求,对职工进行相应的礼仪、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知识和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 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禁烟活动,完善各项控烟资料。从业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以上。

 7、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队等健康教育

有分管领导负责,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固定的卫生宣传专栏或橱窗,每 2 月更换1次宣传内容。针对职工健康问题和“创卫”知识,组织员工培训或专题讲座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有活动记录、资料档案等。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单位有控烟管理办法,会议室、办公室有禁止吸烟标志,工作人员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8、公共场所健康教育

公共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卫生宣传标语、标牌和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每季度不少于 1次。利用橱窗、宣传专栏、板报等方式,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在醒目位置有统一的禁烟标志,设有专门吸烟室,地面无烟蒂、烟灰。

二、健康教育资料归档标准及要求

(一)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资料整齐规范,档案资料齐全,按年度分类分卷装订,有目录、页码,照片要有文字说明。

(二)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内容

包括文字材料和声像记录。文字材料指文件、讲话、简报、会议纪要、检查记录、讲座底稿、宣传材料、统计报表等。声像记录包括照片、录音带、摄像带、光盘等。收集时应注意只要是围绕创卫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资料都可以作为创卫资料来收集。

(三)资料收集整理要求:

1、条理要清晰。就是按照一事一件的办法进行收集,先有机构和人员,然后有方案和计划,再组织实施,检查评比,最后是效果评价和结论。

2、内容要完整。要根据标准项目,按照便于保管和灵活答辩的原则,分类分年度进行整理。资料收集时段为2008年至2010年。归档的文件资料种数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应齐全完整,其中,涉及机构、方案、总结、制度等文字资料,必须是正式文件或打印件(加盖公章)。

3、原始记录真实有效,反映实际。是指按照实际情况来收集整理,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不能弄虚作假。过程资料灵活多样,特别是要收集能够反映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自身健康教育工作特点的资料。

4、分类整理,排列有序。是指要按照项目分类进行整理(组织机构、计划总结、记录、资料等)。同时要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四)归档标准(按照创建卫生城市健康教育资料五卷一册归档)

第一卷: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网络卷;

1、区、县以下二、三、四级健康教育机构,以及所有的健康教育网络单位(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有基本情况简介。内容包括区、县、街道办事处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的面积,宣传栏等设施、设备,网络单位的数量等概况。

2、各区县有编办关于设置健康教育机构的文件。

3、区、县、街道办事处网络单位有成立健康教育机构的文件。

①有分管领导担任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有健康教育专干(区、县至少有3名专职人员),街办网络单位可以设兼职人员。

②区、县、街办要有适用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办公场所(不少于30m2)。

③区、县、街办以及网络单位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设备资产单,并显示总价值(注明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以及价格)。

④区、县、街办以及网络单位每年要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年终要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经费支出的发票复印件及当年经费投入总数统计数字。

⑤组织机构网络卷的文件要求:区、县、街办、县级以上企事业单位文件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报送、下发、归档。社区居委会的文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4、基层网络覆盖率95%以上(见网络覆盖图)。

5、有基层网络名单:辖区社区居委会、机关、事业单位的名称,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兼职人员,联系电话等;要有基层网络覆盖率统计,要达到95%以上。

第二卷:健康教育计划、总结、评价卷;

1、上级有关健康教育文件。

2、健康教育中长期计划,包括:

①健康教育规划;

②健康教育年度计划;

计划必须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如健康教育活动次数、形式、内容、网络覆盖率、各类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等。

3、总结包括:①当年健康教育计划完成情况;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大型卫生日活动情况;③总结资料应有健康教育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肯定取得的成绩,总结出工作差距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所反映的具体数字,必须真实准确。

4、健康教育评价包括:

①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是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的一种科学评价,并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改进提供客观的依据,是检查、判断和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实施成功的重要依据,是各级领导对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健康教育评价分常用的有两大类:一是过程评价,即评估活动运作和修正活动计划。二是效果评价,是评估健康教育活动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的焦点在于活动对目标人群知识、态度、行为的直接影响,指标有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5、计划、总结、效果评价卷文件的要求:计划、总结必须A4纸打印,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存档或报送;

第三卷:健康教育记录卷;

1、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会议记录(用统一的工作记录本)。会议记录包括:记录研究健康教育工作的会议,要注明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参加会议的领导者姓名和职务、发言、最后决定等。

2、活动记录包括:

①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包括:街办、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行业、企事业单位每年向社区居民、职工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次数,全年不少于10次;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活动。

②所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必须按照8要素填写(注明: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育者、受众人数、规模、效果)。

③除活动记录按照8要素记录以外,还要有活动概况(简讯)。

3、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测试:每年最少2次对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公务员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测试,测试人数每次不少于30人,测试问卷以及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4、医院健康教育包括:①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覆盖率达95%,有全院医务人员名单,有培训签到簿,有课程安排表,有培训的内容,讲课人;②病房有整体护理相关资料;③有病人相关知识的测试卷;④医院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食品从业人员要掌握健康知识和营养配餐知识。

5、企业、商场等行业单位职工培训记录:

  ①女工保健知识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5%以上,资料里要有单位女工的全部花名册,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簿;

  ②有毒有害工种的培训覆盖率达100%,有全部职工的花名册,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簿。

6、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记录包括:

   ①宣传栏要≥3平方米;②全年出刊6期以上;③宣传栏内容主要是居民健康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传染性疾病、季节性疾病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④宣传栏出刊记录必须要有文字底稿和出刊的照片;⑤医院病房的宣传栏的出刊内容和面积可自行掌握。

第四卷:健康教育资料卷;

1、各区健康教育机构、街办、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要有编印、购买、领取的健康教育资料,每年不少于5种,要有发放登记,领取资料要进行登记。

2、所有的宣传册、墙报、折页、书刊、杂志、健康教育处方、录音带、光盘等,都必须留存在资料盒内并造册登记数量。

第五卷:控烟卷;

1、单位控烟领导小组文件:区、县、街办、县处级企事业单位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2、控烟计划、总结、评价:区、县、街办、县处级企事业单位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3、控烟制度、措施,必须加盖公章。

4、控烟活动记录(注明: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育者、受众人数、规模、效果)。

第3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

1 前言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定讨论与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我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处于零散的、局部的和自发的状态,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过高等等。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必须从体育与健康教育实际出发,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形成既有目标,又有内容,既有要求,又有考核,能够指导教师操作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就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2 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必要性

2.1 是全面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指导。因此,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广泛的联系,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心理表现错综复杂,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2.2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不同于运动技术教育,不可能通过几次课的教学就能收到显著成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从各个方面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密切联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够情绪高昂、专心致志地出事各种学习活动,学习效益高。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励学生团结互助、奋发向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意识等,不仅对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 建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学校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该以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为指导,从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出发,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密切配合,努力为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指导下,有计划地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生参与等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活动,系统模式如下图:

该系统中体育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及体育教育的实际,确定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根据其目标选用一定的教材,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和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到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系统进行调节,形成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作用不断提高。

3.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确定体育与健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走出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不可能完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任务。因此,确定体育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本质特点,不能夸大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功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可概括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组织纪律性,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培养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尊自信、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和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培养勇于探索,善于求新求异、质疑问难等创新精神。

3.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该有计划地把一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明确规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例如体育运动中的一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球类和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顽强拼搏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跨栏、支撑跳跃和耐力训练项目;有利于培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精神的攀登和爬越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在不同的学年段科学地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材,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能够全面促进的学生心理健康。

3.3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除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内容的教学外,在各种体育教材内容的教学中,都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与表扬、讨论与互助等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3.4心理健康的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心理健康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注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不是专门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因此,其评价内容与方法应该从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简便易行的基础上追求科学合理,要尽可能与技术或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如果过分强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就可能会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使评价工作成为理论探讨的话题,不能落实到教学之中。

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评价不可能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只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安排,以及在不同学年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不同的学期或学年对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进行部分的评价,各个学年段的系统安排形成心理健康评价较完整的体系。

3.5 系统的管理与调节

第4篇

论文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目标内容、教材和评价这个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问题;展望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我国学者班华教授曾指出:设置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早在1997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初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看待自己、磨练心理品质等,课时安排为每一个内容4学时。教育部要求1998年秋开始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取得经验后自1999年秋开始在全国实施。教材选用主要是各省自编,没有全国材。虽然各省市、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及展望三个角度来探讨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国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研究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取得的理论成果也不是很多,现将部分学者的观点呈现如下:

于学兰(1997)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服务对象心理发展需求的阶段性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心理常识课、成才指导课、健康教育课、心理卫生讲座和团体辅导课、心理辅导活动课。姚本先、方双虎(2002)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含种族经验和个体经验)。课程包括独立型和融合型两大类。其中独立型课程又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融合型课程也可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也有学者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构想。叶一舵(2003)认为,目前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种取向:第一,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第二,以经验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让学生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课程的支点,强调活动、实践和心理训练;第三,以问题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把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强调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学者曹梅静、王玲(2004)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它以绝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为对象,以提高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为目标,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为主要方式来开展各项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性目标。还有学者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提出的见解。李慧生(2006)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从上述文献中不难看出,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它是独立型课程与融合型课程的综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经验取向课程、学科取向课程与问题取向课程的综合。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一度占主体和核心地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形式化,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就目前来看,通过课程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大部分省市、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发展速度上城市发展快于农村。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看,其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是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另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知识为主,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课程的实施看,主要是依赖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发开展,受到教育者的观念、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地方性课程,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材。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易操作,各地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编制了相应的教材和参考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操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我国历史短暂,经验不足,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关部门的领导或学校的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虽然近几年有教育政策导向,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足,提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现行的应试教育使他们疲于应付中考、高考和各种各样的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推广到应有的程度。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形同虚设,应付各种检查。正如有人所说,“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升学时不要。”课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虽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认为有开课的必要,但是在具体落实课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价值取向是学科本位的或社会本位的,这种教材可以说把什么都考虑到了、考虑好了,惟独忽视了学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价值。这种“无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摆不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一基本主题,严重压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主体性,阻碍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教材基本内容上的失重。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随意性大,呈现出无序状态,过于强调中小学生非智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智能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相当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的状况是“匆匆上马,急急推出,草草收场,皆大欢喜”。

在教材个性特色上的缺失。为数不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套用一般教科书的写作路子,没能实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突出中小学生的活动、体验与践行,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应具有的“个性”与特色。  (三)课程目标、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过于理想化倾向比较普遍。理想化倾向表现为,从课程的目标来看,有些目标过于理想,有些目标过于原则、空泛,不太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些提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目标无可厚非,但没有体现出目标的行为化、具体化和操作化。而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程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注重心理学学科知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拘泥于心理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忽视了选择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使中小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各种文化。

(四)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缺乏理论指导,使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提高,用考试的定量方法来评价,是难以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为考试只能看出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程度,而学生了解这门知识,了解了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心理健康水平就提高了。所以单靠考试等定量的方法不足以评价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个人的动机、态度、兴趣、自我观念、思想等。一般来说,个体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就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质。但是有时候却未必如此。如有的人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不一样,有的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评价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要把评价工作做好,需要花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资金有限,时间也不够,这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使评价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设备、经费、辅导人员素质等的评价,或者学生自助作业的收集,等等。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望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社会及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的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和规范化。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首先体现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学校领导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的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合理的制度是课时保障的重要条件。其次是选定或组织编制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学校管理层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要参考教材。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应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理所当然应直指人的心理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因而教材的建设不应当是“物本”的,而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把人视为自身心理发展与建设的主人,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心理需求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心理健全发展,一切服务于人的心理潜能开发,一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真正确立“人”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内容。在教材编写组织上,宜采取“多元优化、积极整合”的策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应以心理化取向为基础,以教育化取向为主干,以生活化、问题化取向为依托,建构整合化、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趋向。

(三)注重课程的可操作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将目标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我们不能泛泛地将“完善自我,培养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单元目标或课时目标,而应该把这些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具体化,把行为目标作为单元目标的细节,从而真正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目标集中指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目标价值观的引领下,课程应当提供适当的心理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由此滋生出积极的个人心理意义。课程内容应强调与学生生活相适应,以促进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注重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健康心理的自我构建。

第5篇

1.课程教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构成呈现出了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的特点,专业构成以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为主。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虽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但是相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仍然不够。专职师资不足,学校往往就会让邻近学科的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虽然邻近学科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课程教学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完全流于生活经验的介绍,这就很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导致完整的课程目标很难达到。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目的来设计和操作的,它以体验为主要形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主要是通过体验来获得感悟。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授课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体验的机会很少,因此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很有限。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选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因此上课的参与度不高,出现看课外书、做作业等与教学无关现象。

3.课程单一,不成体系

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教材虽然不统一,但是包含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包括生涯发展、自我意识、人格塑造、情绪管理等十余项内容。包含的内容虽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本教材,并且集中在大一第一个学期讲授,后续的大学生活很少再有系统的学习,因此,应尽快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4.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数偏少,而且授课时间相对集中,大多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授课。一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多不超过32学时,绝大部分高校都是18个学时。事实上,仅这一学期的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也远远达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当然,我们也知道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长远发展的过程,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可塑性非常强,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5.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不成体系,往往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甚至没有过程评价。具体说来,目前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环节都比较简单。就评价方法来说,多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或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忽视其他评价主体对课程的评价,比如说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评价等等;就评价环节来说,往往只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其他的环节则缺少评价,诸如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等环节。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教学人员素质

目前,由于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授课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往往会从临近学科中选取一部分教师来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学人员的素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将这支队伍的教师培养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培训计划,通过进修、交流、老带新、集体备课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培训。

2.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果只采用单一的理论讲授方式,很难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因此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一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讲授内容融入其中,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通过采用课件,微课、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视觉效果,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是采取互动教学手段,培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获得启发和领悟,使知识内化为心理素质,转化为自觉行为。四是课内课外相结合,以课内知识指导课外实践,以课外实践积累间接经验,切实增强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

3.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只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程,形式内容都比较单一,理论讲授较多,实践培训较少,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以延伸课程(诸如爱情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专题讲座(诸如适应专题、生涯规划专题、学习专题等等)以及相关的活动课程(诸如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作为课程体系,它是开放的,可以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这样就既能满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需要,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

4.安排合理的授课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授课内容,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5.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滞后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8-03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国际护士会规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这不仅体现了患者渴望得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表明帮助患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但我院胃肠外科护理工作繁多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及落实,而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甚至“流产”,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针对胃肠外科护理健康教育滞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的行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项学科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 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是我们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检查化验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

1.3 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2 护理健康教育中滞后的原因

2.1 护士因素

2.1.1 知识缺乏及老化 我国护理队伍学历偏低,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教育模式陈旧,护理教科书数年不变,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却缺乏系统学习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课程,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或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受功能制模式影响,护士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仅完成患者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仪意识。

2.1.2 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护理队伍更新变化快。我国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0.4:1,但90% 以上的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以我院为例,多数临床科室维持最基本班次,护理人员2/3 是聘用合同护士,兼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缺乏、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心,致使护士常处于应付日常工作的状态,不能提供与患者的健康需求。

2.1.3 角色认识偏差 由于长期受功能护理模式的制约,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局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治疗性护理影响根深蒂固,相当多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认识的内在动力,缺乏从护理发展的角度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工作,且对教育者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2.2 患者因素

2.2.1 记忆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了解的欲望越强,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应较强。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扰因素。

2.2.2 经济承受能力及对护士的信任度 经济条件较差者重治疗、轻教育,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患者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对她们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有的则特别相信医生的宣传教育,从而影响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3]

2.2.3 患者群体的文化差异与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文化层次相对高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接受会容易些,大多数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尤其我院大多数是农村患者,理解接受教育有较长的过程。制定过高的教育目标会使患者望而生畏,成为学习的障碍;目标过低,则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努力而拖延时间。护士受教育起点低,特别是招聘的合同护士,不能准确、透彻、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施教;受知识水平、结构的制约,受人员更新流动快的影响,培训存在困难;缺乏再学习、再教育的主动性或机会,缺乏心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患者不能做深入评估,不细致了解其差异性;不加选择地施教,与患者没有有效的沟通。

2.3 其它因素

2.3.1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简单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教育方法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够深入和具体,病人不易接受。护理管理上缺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使之流于形式。

2.3.2未把握好教育时机及交流技巧刚入院尤其是急诊、重症的患者和家属,还未适应新环境及角色的转变,对护士宣布的多项条款难以记忆和接受;患者身心状况欠佳,如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焦虑、愤怒等表现时,会对施教产生厌烦和抵触;手术、特殊检查时往往紧张、恐惧、心不在焉,施教事倍功半;现行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材料内容笼统;共性多、个性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护士自己缺乏自信,问话、听话、开始和结束谈话的技巧不够;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表现为面无表情,死记硬背,语言简单、生硬,讲解无趣等等,使患者无兴趣专心听讲。

2.3.3护理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滞后护理管理模式传统,对健康教育质量检查监督不按护理程序,没有从经验型转为科学型;检查考核标准变动不多;考虑病区管理的多,换位思考替患者舒适着想的少,体现人文关怀少;书写的内容多,实际操作真正给患者实惠的少。为了形式而走形式,给护士带来反感而只能让其被动接受。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实在在做了患者才能感受到,“闭门造车”无益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2.3.4 缺乏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5]。我国由于尚没有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干预及对策

3.1 强化角色意识 提高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6]。切实采取措施,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迅速改变目前的学历结构偏低的现状,同时,也应在医院内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的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化 依据《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保证护士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患者的有效服务上,这需要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眼光要放远,杜绝短期行为,要从制度上保证护理人员达标。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人尽其才、有序工作的基础,是医院规范化的体现。

3.3 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 护士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已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杜国琴[7]调查表明,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偏差,反映在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体护理的开展,而且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此,需加大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提高护士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3.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为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健康教育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的分值,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使护士的知识结构适应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可以开设患者健康教育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鼓励在职护士参加高等护理本科及硕士的自修学习。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

3.5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实施个性化教育 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任小英[9]在患者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护士面对面的示范教育方式最受患者欢迎。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辛少芳等[10]认为,护患间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当的时间是入院后2~3 d。也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晨晚间护理,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病房等,使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在医院广泛运用。

3.6 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护理现状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将“软”指标,变为量化的“硬”指标。雷松蕙等[12]报道,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阶段性效果评价和及时思考改进健康教育方法较欠缺。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护士长及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护理部每月在各病区收集1次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评价各病区护士健康教育执行情况,病区之间交叉检查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不仅单纯评价护士实施工作,而且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是如何进行的,包括护士的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患者是否明白掌握并遵照执行。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的集中体现[15],以患者知信行的转变、满意程度来衡量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管理,实行护士自我质量控制,科室护士长、健康教育组长监控,院护理质量小组督查控制,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目标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不断上升的质量监控良性循环。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结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4 总结

健康教育已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需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健康。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66―382.

[2]王翠丽.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体系[J]护理学杂志,2005,17(7):58-59.

[3]江乙.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医学文选,2003,22(6):944-946

[4]陈红宇,王虹,胡君娥.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4-145.

[5]M00RHEAD S,JoHNSON M,MAAs M.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M]∥吴袁剑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7] 杜国琴. 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8]胡忠华,朱丹,赖莉.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7(7):612-613.

[9]任小英.病人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l,16(11):645―646.

[10]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376.

[11]孙玉红,宋新然,张珂.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1(11):66-68.

[12]雷松蕙,庄永秀,于惠芳.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人性化服务[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12):767-770.

[13]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易玲.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9(18):75-78.

第7篇

关键词: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整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其视角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而较少投射职业学校。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卑、抑郁、厌学、早恋等心理问题,必须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形式,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该是任课教师,而不是少数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广大学校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拟就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注意积极挖掘和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职校生在校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各门课程都蕴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资源,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英语和德育等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调控自我、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内容;专业理论课中的建筑、机电、数控、电气自动化等课程,包含着很多训练学生观察、注意、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对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集中在本课程的教材、辅导书、学生作业、试卷等一切与学生有关联的资料。其中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任课教师整合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辅导书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学生作业与试卷,除了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还能透射出学生的性格、喜好,为教师提供了其心理成长的相对“真实”的信息。

二、设定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前,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力证明。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舍本逐末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内在规定性目标,这是学科教学的“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副目标”。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2.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

目标设定时既要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同时要区别各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性,是直接进行渗透,还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渲染,或者借助活动来获得心理体验,要依据各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来定。再者,设定目标不能牵强附会,为了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而应自然贴切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尽相同,他们面临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只有针对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设计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对新生与毕业班学生的差别设计,对纪律散漫和秩序良好的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对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等等,都是任课教师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需注意的方面。

三、整合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偶发问题的处理,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评价,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等。任课教师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积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行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友善与理解,受到激励与感化,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维护心理健康。

四、注重评价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大了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力度,评价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开始注意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也越发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这些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独到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关注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第8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股骨头坏死;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1-170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股骨头坏死致残率高、病程长、治疗困难、康复缓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普遍缺乏。贯彻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理论[1],运用护理程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配合,增强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改变造成股骨头坏死和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不良行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股骨头坏死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60例有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

2 方法

2.1 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按护理程序采取正式、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护理健康教育为观察组,采取非正式的教育方式为对照组。

2.2 方法:观察组按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1)评估:收集和组织资料、了解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准备。(2)内容:确定学习的项目。(3)计划:建立行为目标,设计行动计划。(4)实施:做好教育准备,实施教育活动。(5)评价:评价教育的成效及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制定有目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方法。

2.2.1 评估:评估患者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家庭情况、生理和心理状态及需求。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收集资料的过程,为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2.2 内容:通过评估、 判断患者所需学习的内容。包括:(1)疾病概述、发病原因、症状、体征。(2)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3)术前准备。(4)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的及注意事项。(5)预防并发症。(6)饮食指导。(7)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2.2.3 计划:包括对诊断项目次序的排列、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等。

2.2.4 实施:实施是将计划落实到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1)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式,由浅入深向患者讲解过量及长期饮酒、滥用激素、外伤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理;分析术后肢体过度内收、外旋、弃拐过早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说服患者改变不良健康行为;(2)通过知识小讲座、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预防;(3)利用图片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的及注意事项;(4)组织患者学习有关健康教育手册和资料,推荐有关书籍,让患者充分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和饮食调护。

1.2.5 评价:评价是对护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反馈,通过教育― 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价健康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患者,评价患者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如未达到目标,听取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建议,通过评估,找出原因,改进教育方法,反复讲解、示范,直至患者掌握为止。

对照组在采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穿插向患者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防治原则、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饮食、功能锻炼方法等。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做χ2检验。

3 结果(见表1)

4 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为护士提供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框架,护士按照这个框架解决患者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需求问题,可以调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因人施教,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健康教育质量[2],可以改变患者不良习惯,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关节僵硬,达到健康教育目的,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 杰.护理健康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