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市场环境分析的重要性

市场环境分析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14:41: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市场环境分析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市场环境分析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广义价值链 企业商业模式 创新

引言

在长期的竞争实践中,各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几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明确指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潜在价值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也变得日益迫切。而广义价值链视角将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从而创新出更多有更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来助推企业发展。研究广义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

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状况,为维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而设计出的一系列方案和计划安排”。

前面已经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目前对商业模式研究最流行的主要有四种视角:企业运作视角、价值链视角、系统论视角、业绩与财务视角。本文主要从价值链角度切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并简要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形成了很多非常成熟的理论。而不同的学者所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罗氓教授等(2003,2005)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制度结构,它是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一定的前提下,用于整合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翁君奕教授(2004)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三维空间,它为商业模式的创意思维和决策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他通过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体系,以此来获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程愚(2004)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不仅仅是价值创造活动,而且是一种交易活动,可以从“交易-价值”的范式来认识研究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和创新问题,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企业运行效率。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定位和企业价值链活动。

安纳利·萨克森宁(1994)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和与之配套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结构。詹姆斯·弗·穆尔(1999)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包含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消费者划分等一系列内容。欧洲学者Timmers(1998)在对电子市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产品、资金、信息的运作机制。Venkatraman和Henclerson(1998)将商业模式和IT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知识运用在商业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客户互动、资产组态共同构成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沿着这三个方向设计战略的协作计划。Amit和Zott(2001,2002)从电子商务的背景研究商业模式。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内容、结构和治理进行设计,以此来创造商业机会,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很早就开始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文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上,而忽视了企业商业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文针对这一研究局限,从广义价值链角度对整个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进行了研究,重点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与维护途径分析。

广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改进与创新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环境分析是建立有效商业模式的基础。企业是由土地、资本和人力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合而成的,任何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都会与外界进行互动,因此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都以产业链的形式存在,单个企业是广义价值链中的一个单元,价值链上任何一个单元的变动都会造成整个价值链的变化。只有通过对广义价值链的环境,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交易方式、产品创新方向等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才能为明确企业在广义价值链上的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个企业的发展总是受制于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只有认清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才能认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对企业发展作出明确定位,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雇员等。根据博弈论的理论知识,企业发展过程实际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只有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获得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全面考虑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维持利益平衡来维持系统稳定。

第2篇

关键词:江门汽运;营销;4PS理论

道路旅客运输灵活便捷、发展较快,然而,面对高速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冲击与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多样化,我国道路客运企业面临重大挑战。西方国家将营销理论应用于运输业已逾80年,市场营销于我国,则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当前运输市场竞争激烈,道路客运企业发展出现危机的重要时刻,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江门汽运是目前广东省省内六家全国道路旅客运输一级企业之一,是“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体现出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与行业竞争力,然而其对于市场营销的把控却不尽如人意。

一、市场环境分析

江门汽运省际运输发展有提升空间,在重点线路广东-广西、广东-福建加大营销力度以提升市场份额;市际运输蓬勃发展,线路广州-江门客流量大,16年上半年起点站实载率为45.7%,属业内较好水平。面对城际铁路的冲击,应改善、精细营销策略,抓住时机抢占份额;包车业务创新发展,将“吸引潜在客户、转化购买力”作为企业新增长点。考虑到江门汽运目前规模、发展潜力及广东省内道路客运的竞争情况,企业可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市内、市际、省际的道路班线市场和旅游包车市场。

二、基于4PS理论的营销策略

4PS营销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的组合,加上策略(Strategy),简称“4PS”。

(一)定制特色班线,发行纪念票

受广珠轻轨、深茂高铁影响,江门汽运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应积极采取产品策略。调查、分析旅客潜在需求,定制特色班线。依托城郊短线旅游,分时间区段开展定制班线,填补公交线路慢、非直达的问题。下以江门周边赏花时节为例,拟定制班线。(见表2)仿效地铁发行纪念票,推出生肖纪念票、城市风光纪念票。针对单次出行和乘坐有时间规律性旅客,分别推出单版纪念票与供多次使用版纪念票,通过新颖的设计引起公众的购买欲,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推进价格、关系营销,优化旅客俱乐部

现有“旅客俱乐部”会员模式只在固定某天对某一班线实施低价策略,客户群覆盖面低,未达到企业和旅客双赢目的。适当提高优惠政策,加大折让力度,通过增加旅客数量、实载率获得更大的利润。积分赚取和消费更加灵活,借鉴Airbnb邀请折返案例,采用已有会员邀请新会员注册并消费一定金额,双方同时积分模式。同时,与第三产业紧密合作,积分兑换不局限车票,将积分消——基于广东省江门市汽运集团有限公司费、折扣范围扩大至餐饮业、旅游业。

(三)优化渠道类型与创新渠道营销模式并重

江门汽运当前采用分支机构与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票务分销。(见图1)优化渠道类型,抓住关键时机。在五一、国庆等人流高峰期,于市中心冷饮店、报刊亭处增开临时售票点,提升购买便利性,挖掘潜在客户。把握广大学生群体。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在大学校园定期进行现场宣传、学生优惠价活动;用企业文化宣讲、设立企业奖学金的辅助方式,全方位提高企业形象与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将学生群体的渠道做深入、做精细。创新渠道营销模式,始于改善平台。现有微信售票存在优惠车票无法退票、预售提前期短的问题。如购买台山-江门车票,17日下单,最早只能买到23日预售票,与当代人快节奏、高变动出行方式不相符。一定的乘车提前期内(如三天内)免费退票,加长预售期(如热门线路可以提前一个月在线购票)不失为改善的良方。

(四)打响促销,刺激消费

全力满足旅客的差异化需求,保证促销环节的连动性。针对公务旅客、区域市场探亲旅客、旅游旅客分别采用区别化的促销手段;与广东省旅游景点合作,实现捆绑式促销,并给出适当的折扣。将经销商的推力、平台对顾客的拉力、业务员的引力三力连动,打响促销,刺激消费。

(五)抓住机遇,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2016年12月12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阿里巴巴就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慧交通发展、协同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达成战略合作共识,签订协议。江门汽运应抓住时机,把握“一票到家”的联程运输等综合运输服务信息化共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交通运输服务圈。除提高销量外,还将在网络消费者中提高品牌知名度,起到宣传效应。江门汽运乃至道路运输企业,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市场营销领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营销策略。也应动态调控,不断改进、提高策略针对性,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对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原则以及理论基础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给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多的理论支撑。

(1)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多维度的阶段,有的学者将内部会计控制看作是一个过程,有的学者将内部会计控制看成是一个制度,也有的学者将内部会计控制看成是一种方法。本文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概念进行以下界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安全,达成企业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手段、方法、制度、流程等。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的达成服务,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机构设置、社会责任等内容;风险评估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即通过识别经营中与内控目标相关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是内控目标实现的手段,即实施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信息沟通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载体,通过收集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信息,及时地传达给相关内控人员,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的达成的有效措施,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并改进内部会计控制实施。

(2)内部会计控制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虽然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毕竟不同企业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是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却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所通用的。

一是全面性原则,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是某些部门、某些个人的职责,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全体部门通力合作,全面落实。内部会计控制要覆盖所有的业务、岗位以及业务环节,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主体。二是审慎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要做到风险预防第一,不能等到风险已经爆发再去被动地进行控制,企业要审慎经营,在各项业务的开展中实时跟进内部会计控制,将各种潜在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三是动态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业务开展情况,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方法等内容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确保内控的有效性。四是独立性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机构应与内控的执行部门进行隔离,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这样可以减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所带来的内控低效问题。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基础主要是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内部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外显以及内因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之上,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手段化解风险以及减少风险带来危害的过程。风险管理理论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间具有很大的契合性,利用风险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更好地提升内控效果。内部人控制理论是指企业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背景之下,内部人凭借实质上对企业管理的控制权做出来有损公司所有者的行为。现代公司治理的典型特点就是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代其进行企业的管理,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企业的所有者以及经营者处于一个信息层面的不对称状态,为了避免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有损所有者的行为,就需要出台相应的约束管理机制来控制管理者的行为,表面其自利行为。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对其实质上的重视,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当业务发展与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相冲突时,内部控制往往要让位于业务发展,从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任其发展,酿成大错。可以说中小企业上到管理者,下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会计控制明显的缺少重视,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作用也认识不清,这种观念层面的问成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的重要阻力,中小企业未来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必须要突破理念层面的桎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分析缺位。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中小企业管理层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分析,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法、流程、目的等都出现了差池。以该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来看,行业发展有景气周期,在行业发展向好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来看要趋于积极,反之在不景气周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整体要趋于保守,如果没有做好环境分析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行业环境出现偏差。很多中小企业在盲目追求业绩的情况下,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去忽略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方面的缺位意味着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做到及时改变,从而造成内部会计控制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与环境之间出现脱节。

(3)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我国中小企业家族式经营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往往对纵向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重视,却忽略了横向的协调与合作,管理者往往独断专行,忽略企业实际需要,而各部门则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内部沟通不畅,严重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在人才选用方面,也容易犯任人唯亲的错误,导致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资格。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分配不当使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4)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方面,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往往重于事后的弥补而忽略了事前的控制,缺少自我防范和约束机制,这无疑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率,同时增加了内部管理的成本;资产控制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常常将目光局限于钱财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略了会计信息、员工素质等无形资产方面的控制,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全方位发挥;在考核和奖惩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督激励措施和专门化的管理机构,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探讨

立足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结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原则,本文提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给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引向规范发展的路径。

(1)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思想层面对于内控建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中小企业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寻求业绩的增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正确地认识到业绩增长与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有必要,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业绩越是耀眼,隐藏的风险也就越大。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内涵、目的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构建专门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由该小组来全面地负责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这一领导小组要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作为组长,高层管理者的介入有助于进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企业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统筹安排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此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同时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地强化内部控制的宣传,来让企业广大员工全面地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减少其对于内部控制的抵触。

(2)注重环境全面分析。中小企业要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内外环境分析工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外部环境分析涉及宏观环境分析以及行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主要涉及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从行业环境来看,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以及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对手以及替代品等等,行业环境方面要重点注意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来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的调整。企业内部环境方面,主要考察的是企业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水平等内容,如果企业内部环境良好,处于一个积极扩张的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强就可以实施激进的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反之则不。中小企业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分析,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实现决策正确性的提升。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之问的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做到责任、权利和利益相统一。同时,管理者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并结合自身状况,划分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使各机构设置简单周全,实现各职能部门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对确实难以明确职责划分的,根据需要建立交叉审核、定期复核等弥补性控制制度,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简单高效开展。

第4篇

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CI),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为领导层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1],是战略管理的基础[2]。竞争情报能够以最佳的视角看待市场与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分工重新定位,国际竞争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面对动态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与各国企业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企业在稳态环境中形成的静态均衡被打破。企业创造性地发现、开发国外市场机会以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国际创业行为构成了国际市场重要特征,成为企业谋求国际市场扩张与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4]。而竞争情报是国际创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5]。目前我国国际创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与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能力仍很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完善的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不能对国际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深入、系统、专业的分析,并灵活有效地作出相应的反应。为此,国际创业企业迫切需要构建国际创业竞争情报系统,提高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与竞争对手的动态能力。国际创业强调创造性地发现并开拓国外市场机会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外部环境对企业国际创业战略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创业研究领域,学者们关注的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竞争态势、政府政策、文化差异及东道国制度等国际创业的前因变量正是竞争情报的重要研究内容[6]。

总的来看,竞争情报领域的理论研究在逐渐深化,研究成果很丰富,但大多集中于对企业国内竞争情报的探讨,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研究则较少,基于我国背景的企业国际创业竞争情报相关研究更为少见,存在研究空白。在现实国际环境下,不能忽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市场空间国际化,不能忽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一方面能够弥补研究空白,丰富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能够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构建全球竞争情报系统提供参考与依据,有助于企业从容应对不确定国际环境,提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笔者在对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进行比较,并在对企业国际创业竞争情报应用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国际创业的竞争情报系统框架,为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并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2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的比较

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与传统的竞争情报系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系统地搜索、处理、分析信息并向企业有关人员扩散,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以信息网络为手段、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支持和咨询系统。但是,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相比较,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不同的特征。

2.1国际竞争环境背景

国际环境变化和国际市场同质性增强,使跨国交易的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国际市场看做它们的经营范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环境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态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际竞争呈现区域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本土化、竞争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这样的动态国际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重点关注国内竞争环境不同,国际创业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重点是识别国际竞争格局与变化趋势,对国际市场环境及竞争态势实行动态跟踪及反应,快速应对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

2.2国际市场机会关注度

国际创业的本质是在寻求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性地发现并利用企业国内市场以外的机会的过程,是跨越国界对机会的发现、评价和利用,具有专注于机会的特征。国际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敏锐地感知海外市场机会,并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7]。国际创业企业在观察或审视技术进步、国内外市场动态等竞争情报的基础上,挖掘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成长所需的资源,从而进行国际创业决策。发现并利用国际市场中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国际创业竞争情报系统,需要通过搜集、处理、分析并传播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情报来识别国际市场机会。因此,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非机会导向的特性不同,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表现出对国际市场机会的高度关注。

2.3竞争情报部门设置

国际创业企业的竞争情报部门根据企业全球化运营目标,为企业的国际创业决策提供支持。传统竞争情报系统在东道国市场往往不设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导致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情报工作缺失,对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缺乏灵活应对,进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国际创业绩效。依据国际创业的运营模式,国际创业企业竞争情报部门通常包含在公司总部和国际市场各区域组织两个层次的竞争情报部门。这种竞争情报部门的设置有利于国际创业企业获取更新、更准确的国际竞争情报,对于快速有效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4竞争情报处理分析的手段与内容

由于国际市场的地域性,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相比,国际创业企业更加依赖于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来获取竞争情报,竞争情报部门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人机系统,将其融合到竞争情报流程中。全球化竞争决定企业面临的技术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创业企业中分布于世界不同区域的管理者需要来自国际市场中涵盖各方面多层次的准确可靠的竞争情报,以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国际创业战略。企业覆盖全球的竞争情报系统从政治、经济、技术、法律、文化等角度对全球市场竞争环境实时监测,以便灵活应对各种市场机会与威胁,实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关注其主要竞争对手,分析预测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避免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甚至有效打击竞争对手。这与传统竞争情报系统所处理分析的内容具有很大差异性。

3企业国际创业竞争情报应用状况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对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地位的影响显著。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重视。福布斯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重视,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中识别机会,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导地位[8]。公司竞争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成为满足客户需求、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等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在其通过国际创业成为行业领导者的进程中,竞争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国际创业过程中也开始逐渐重视竞争情报工作,不断完善竞争情报系统[9]。其中大部分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竞争情报工作,关注国际市场中竞争对手、行业动态、国际宏观环境和各国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竞争情报。但总体来说,由于信息环境不完善、竞争环境不公平,竞争情报理念缺乏,竞争情报投入少等原因,导致许多企业忽视规范的竞争情报的价值和作用[10],缺乏完善的国际创业竞争情报系统,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缓,无法发挥竞争情报系统的环境监测、危机预警、决策支持与安全保护等功能。因此,企业构建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对于提高国际创业绩效,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4竞争情报系统构建———基于国际创业的视角

4.1竞争情报系统模型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创业背景下,企业的全球竞争情报系统应实现以下目标:全面支持国际竞争决策、实时监测全球竞争环境、持续监视主要竞争对手、长期跟踪行业技术发展、严密保护商业秘密。基于国际创业视角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见图1。

4.2竞争情报流程

4.2.1竞争情报规划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的目标是满足企业内部的国际市场竞争情报需求,提供国际创业决策支持以及国际市场危机预警。在竞争情报规划阶段需要基于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不同层次情报用户的需求,选择关键情报项目,使竞争情报工作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并能促进企业目标达成。国际创业竞争情报部门可分为两个层次:在公司总部设立独立的竞争情报中心,作为总部职能部门之一。在各区域分公司分别设置情报部门,作为分公司的职能部门之一。总部竞争情报中心对各区域竞争情报部门拥有控制权。总部竞争情报中心通过建立情报网络来推动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转。情报网络包括内外两部分,内部网络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中的人际网;外部网络包括国际经济组织、东道国政府、行业协会、竞争对手、咨询公司、媒体、银行、证券公司等。

4.2.2竞争情报搜集企业竞争情报人员需要根据国际创业竞争情报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尽可能系统全面地搜集国际创业相关竞争情报,为国际市场竞争情报分析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国际创业相关情报搜集的范围应当包括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具体竞争情报来源与内容见表1。

4.2.3竞争情报处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国际创业竞争情报系统将来源不同、零散的国际市场情报汇集到一起,以信息的内容、客观的逻辑结构和主观需求为标准,进行筛选、记录和归类等操作。对搜集到的国际竞争情报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摘录、提炼,使之变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11]。信息搜集过程虽然有明确目的,但难免会得到一些不真实、不准确或与竞争情报目标不一致的国际市场信息,对于这些信息要进行删除,或经处理使之完整可靠后再行输入,以保证输入情报系统信息可靠有用。

4.2.4竞争情报分析国际创业竞争情报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既定的国际创业目标及东道国用户需求,从搜集到的信息寻找国际市场竞争对策,识别国际市场潜在的机遇,抵御外来威胁。国际创业竞争情报分析从3个方面进:国际竞争环境分析、国际竞争对手分析和国际创业竞争战略分析。国际竞争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国际市场上的机会或威胁。国际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对手可能采取的市场行动,了解其对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目前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反应,以便企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国际竞争战略分析是将企业国际竞争环境及国际竞争对手情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企业国际竞争战略[12]。具体分析内容见表2。

4.2.5竞争情报传播竞争情报只有传播到用户的手中并被用户利用,才可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国际市场具有高动态性与不确定性,情报传播要快捷、及时,应准确地为不同用户以合适的方式提供其所需要的情报,并对不同情报设置相应的使用权限,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13]。对于不同的国际市场情报用户,情报人员应根据其具体需求,采用相应的传播方式(见表3)。

第5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电子化 途径选择 挑战应对

1.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企业提高贸易额、控制贸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互联网及其相关的服务已经为企业提供了另外一个市场空间,这一虚拟市场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传统货物市场企业经营的基本环境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运用网络手段进行信息交流、通信,从事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分销,以及完成正式的交易。国际互联网实际上是将传统市场向虚拟市场广度上做了进一步延伸。

2.国际贸易电子化的途径选择

2.1网络调研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等。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就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和对方购销意图,也就不可能制定合适的贸易战略和战术。在国际市场调研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所有和国际市场有关的信息,特别是有关消费者、竞争者和宏观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掌握国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益。网络调研的出现使得传统市场调研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为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几万个搜索引擎的免费使用能够为市场调研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极大地丰富市场调研的资料来源,扩展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

网络调研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市场可行性研究、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分析、价格研究、包装测试、广告监测和效果研究、企业形象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研究、产品和服务研究、市场营销策略探讨等。

2.2形象展示、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竞争规则。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找自己的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已经成了习惯。随着网络的延伸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人口不断增长,带来了潜在的巨大的商机。这种巨大的网上消费群体与企业运营习惯的改变,促使外贸企业必须进行电子化形象展示,唯有如此,才能进入这个商机无限的市场,达到促进企业出口的目的。外贸企业进行电子化展示,降低了企业出口准入的门槛,尤其是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出口的可能性。对外贸易模式中,如何创造和寻找产品的需求是出口的重要因素。电子化的展示可以在不经意间把企业的产品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树立产品的品牌和形象,减少地域、国别之间的贸易障碍。另外,企业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网络方便迅速地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对自身的出口产品体系和策略进行整合,增加出口的可能性。

3.国际贸易电子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建立网站

外贸企业网站是外贸企业商务系统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为参与各方互相交流提供了操作平台,也是企业产品进行电子化展示的具体形式和平台,企业网站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和运用工具的选择,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并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把技术的实现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做。但是,外贸企业电子化国际贸易系统的长期规划、网站发展的战略目标、网站架构的设计等与企业自身的商业目标、策略、模式息息相关,只能由企业自身完成。因此,外贸企业首先要进行网站的规划,其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站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实施。

3.2网站的推广

建好网站后,就可以网站,这是网站运行的第一步,但是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个新网站出现,要想在它们中脱颖而出,并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需要不断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网站才能达到建站的目的。除电子邮件以外,信息搜索已成为第二大互联网运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搜索效率不断提高,用户在查询资料时,不仅越来越依赖于搜索引擎,而且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度日益提高。因此,利用搜索引擎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服务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外贸企业网站来说,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搜索引擎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网站推广还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新闻组和BBS、目标电子邮件宣传、传统媒体的运用等方式进行推广。

3.3网站的维护

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也是资源投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建立网站的目标实现与否。良好的网站维护与管理是保持网站对客户吸引力,维护企业形象的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一成不变的网页是毫无吸引力的,只能导致访问人数不断下降,并对公司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有的网站极少及时回复客户的询盘,这样的网站只会让人感觉企业的效率低下。管理完善的网站可以成为企业和客户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最终达到企业建立网站的目的。

3.4借助B2B第三方服务商网站

目前,B2B第三方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商机的多寡,而且有可能关系到交易的成败。国内知名的B2B网站有阿里巴巴、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同时还有很多专业的贸易平台,比如中国服装网、中国化工网等。面对众多的B2B贸易平台,外贸企业必须学会对B2B第三方服务商进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网站,要选择那些提供的服务与自己的行业比较相近的、具有一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网站,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结语

国际贸易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但选择哪一个途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审时度势,慎重选择。更重要的是,要积极谋划主动应对新的商业模式带给外贸企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毅斌.电子贸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2.

[2]张卿.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8.

第6篇

1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介绍

《市场营销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卖方如何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实现卖方长远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比较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加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管理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初步地掌握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而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市场营销原理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

2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的重要性说明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锻炼,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对核心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让同学们更好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很多高等院校在《市场营销管理》的课程教学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比如地域文化、学生来源地等,《市场营销管理》的教学管理应该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系统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认可,进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树立对课程和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133229 .cOM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独立学院有其非常明显的特点,如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比公办高校弱些,学生的生源地较公办高校要跟集中些,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受到更到的刺激,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此在独立学院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市场营销管理》在独立学院中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目标。接下来就以本文作者所就职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的独立学院)来进行《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

3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独立学院跟其他本科院校一样,都非常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逻辑,按照营销导论、营销战略、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竞争战略、stp战略、营销4p、营销管理和策划、营销的新发展这一条清晰的营销知识链进行理论授课,结合我们学院超市和零售店铺的经营实际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让同学们去店铺的实际感受所获取的营销感知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对比学习,同学们能比较好掌握营销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同时,为了让同学们能在接触市场营销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正确的营销理念的学习进行了一定课时的安排,这些课时也安排在《市场营销管理》授课的前面,如对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进行了重点讲述与讨论,通过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的案例(如蒙牛伊利事件等)分析与讨论,使同学们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非常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并为其后续营销专业课程指引了方向,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一个扎实和良好的授课基础。为了将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的成果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交流,我们教研室将教学的成果出版成书,那就是有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8 月出版的有我们学院严宗光老师主编的《市场营销管理》,该教材出版后发行情况良好,广西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课程基本上都采用本教材,同时我们的老师在与其他院校同行专业探讨该教材时,将《市场营销管理》新的知识架构与同行专家交流,得到同行专业的认可。

4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模块改革

我们学院之前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实验内容由任课老师根据实验课时的时数来考量,如有12个课时的实验课时要求就安排3-4个实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实验之间没有形成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有些随意,二是在实验研究对象没有延续性,如第一个实验是研究a公司,第二个可能是研究b公司,这样不能让同学们对实验教学形成系统认识,这与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和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此,《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应该从有一个整体架构上的体系,我们也梳理了《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实验体系,见下表。

每个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不同,开展实验教学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来开展实验教学。

以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进行说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桂林的一所独立学院,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基础要较二本院校弱,但我们也发现,我们学院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手段又较二本有很大差异。首先,我们学院的学生与外界沟通手段上更便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并能无线上网,在线时间也比较长,对网络的应用更熟悉和有兴趣;其次我们的学生更乐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对于开展《市场营销管理》实验也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另外我们学院在尧山(花江校区)远离市区,出去市区开展实验活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实验开展以校园作为核心平台,充分利用我们的校园这个资源。比如对产品组合实验,就让同学们利用对我们学院后勤的生活补给站进行实验研究。。

5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第7篇

汽车企业重组表现为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主要集中在具有庞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之间的重组。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之间汽车企业的重组就是典型的范例。80年代法国的雷诺曾经购买了美国的第四大汽车公司——美国汽车,1989年福特购买了英国生产豪华轿车的美洲虎公司。戴姆勒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是历史上第一次涉及两个产量在120万辆和300万辆的巨型企业之间的合并,随后出现的汽车企业重组涉及企业的产量都在百万或数百万辆。

跨国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已初步形成了六大跨国集团,即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集团,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集团,丰田——大发——日野集团,大众——斯堪尼亚集团,雷诺——日产——三星集团。这六大集团的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1999年他们的产量之和为4629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4.6%,其中通用集团的产量就占了24.6%,福特占16.5%。全球汽车工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目前业内人士曾经预言,零部件供应商将通过重组,仅存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货商,在动力、底盘、车身和内饰这四大领域进行生产,其销售额至少在70亿美元以上。销售额为7.5~20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只能成为全球供货商的地区性战略协作伙伴,负责开发和生产子系统。 二、汽车企业重组环境分析

(一)、汽车市场重组的条件分析

1、信息畅通

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的快速传递冲破传统的地理边界,地理上的距离已淡化得无足轻重,对汽车产业的重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管理成本的增长,即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出现了管理成本的明显增加,就出现规模收益递减。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跨国组织形式的管理成本,并导致了公司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创新,如扁平型组织的出现等。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采购和销售通过互联网进行成为可能,对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就更加显著。例如2000年2月,全球最大的三家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它们将联手建立一家全球最大的汽车业专用网络市场,今后它们每年所需的近2500亿美元零部件和其他商品将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采购。

2、市场统一

市场的统一,贸易壁垒下降,直接投资障碍减少,为汽车企业立足于国际竞争和国际零部件体系提供了必需的市场基础。汽车市场由分割趋于统一,使得汽车制造厂商面对同类型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国内市场,进一步突出了汽车产业竞争的全球化特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市场的统一,使得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厂商能够在全球平台上分别建立零部件采购体系和供应体系。

3、贸易自由

由于贸易和竞争环境的改变,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开放市场的严峻挑战。WTO的出现使得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变得十分困难,长期关注于保护的国家和地区,通过降低或消除汽车产品的贸易保护壁垒,放弃了保护政策,逐步开放了国内市场,对外商直接投资由敌对转变为友善,以优惠政策加以鼓励。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进展使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是主要市场)成为现实,某些具有市场巨大潜力的地区(例如亚洲),成为了汽车企业争夺的焦点,并导致了跨国公司必须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制定地区战略。

4、金融全球化

银行和证券业全球化使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快了速度,为全球性制造企业的投资、融资和规避金融风险提供了便利。在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较大增长潜力的目标市场直接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趋利避害的重要投资方式。金融全球化决定了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二)、汽车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1、市场环境变化

从市场需求增长的角度来看,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日益活跃的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东欧市场和南美市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市场成长迅速。而相比之下,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逐步趋于饱和,需求增长相对较慢,市场需求主要以车辆的更新为主。

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来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1998年全球轿车和旅行车的生产能力过剩总量达1080万辆,1999年上涨到1390万辆,产能过剩量增幅达28.7%。1999年全球汽车工业的能力利用率约在70%左右。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明显下降。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的偏好种类更多,差别更大,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更多。汽车企业只有采取面向多个地区市场的多种产品、多种数量的组合战略,才能够获得经营业绩上的稳定性。

2、竞争格局变化

全球性竞争决定了公司全球性的组织方式,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提升到了国际舞台。汽车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排他性竞争直接表现为国际化的特征,竞争均是跨越公司所属国边界的直接竞争。

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竞争更多地采用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方式,推动了跨国投资和生产转移的速度。

(三)、汽车企业重组动机(内部环境)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汽车产业的流程看,采购、制造、销售、研发各环节都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自90年代以来,各环节的资金密集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摊销巨大的成本支出来缓解成本上涨的压力,汽车企业普遍采用全方位成本削减战略。

1、采购环节。整车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是影响其可变成本的主要方面,为显著降低该成本,汽车企业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改革以往垂直集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将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实行新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实现服务于全球整车企业的大规模生产,降低零部件的成本;二是生产的外部化,部分的开发、生产、装配工作委托给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仅生产极少数的专用零部件;三是整车企业建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对零部件实行竞争性采购。

2、制造环节。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以降低劳动密集度和提高资本密集度为目标的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以德国为例,1980~1997年,每个职工的固定资产总额从14.2万马克增加到28.3万马克。资金密集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同步增长,而资本生产率(单位固定资产实现的增加值)却出现下降的趋势。1980~1993年,德国汽车工业单位固定资产实现的增加值年均下降3.5%。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规模经济,增加资本生产率,就成为汽车企业追求的目标。

3、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市场营销成本占汽车销售价格的1/4左右,是汽车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对各厂商的竞争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而且此领域还具有巨大的削减成本的空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汽车企业产品创新能力难分伯仲的条件下,营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汽车企业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二是重组销售体系,重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销售体系。跨国公司之间的整体兼并与联合,就是一种达到共享市场网络的更为直接的方式。

4、技术开发环节。产品研发成本的上涨有三个因素:一是全球性汽车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了创新战略的重要性,开发和引入新技术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结果,这样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数量和车型数量不断增加,而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却不断缩短;二是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融入了诸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技术密集度显著提高;三是许多国家政府在环保、安全、能耗方面的立法要求越来越高。德国汽车工业从1981~1997年,研究与开发支出从39亿马克增加到147亿马克,年均增长8.6%,远远高于汽车工业的产值增长率(约为5%)。高效率的生产用于补偿汽车研发成本,国内市场已经显得远远不足了,必须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国际市场的销售,才能摊销不断增长的研发成本。通过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共担研发成本,增强创新能力,也是汽车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三、重组对汽车产业格局的影响

汽车企业组织结构抛弃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零部件工业按地理范围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产业分工模式的重新构筑。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既不是以往垂直一体化结构中的包容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采用分散的以合同为联系的网络型组织模式,零部件企业专业化地面向全球所有的顾客企业,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需要。伴随着垂直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被打破,汽车零部件工业区域性的特点被国际化所替代,零部件企业总数量大幅度减少,国际化专业性的集团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并与大的零部件跨国公司(主要在欧、美、日)形成层级供应关系。零部件工业全球资源的再配置和全球范围内提供配套,极大地提高了规模经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显著降低了成本,显著提高了零部件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分工模式的重新构筑使得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分工模式进一步演化,促使整车制造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外部化。

建立了有限数量的全球化产业体系的跨国公司,改变了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曾经在本国市场非常强大而且在海外也获得了成功的汽车总装企业,已经不能再仅根据自己的情况运营了。一些以前曾经在本国市场经营状况一般甚至很不错的竞争者,例如罗孚、沃尔沃等,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经济生存能力。

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国际化产品。汽车产业的全球分工模式导致了汽车产品的全球性特征。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甚至很难说清楚在这里制造的汽车属于哪个“国籍”,例如车身在德国制造,但发动机、变速箱或其他部件就可能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 四、汽车企业发展模式

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从过去依赖本国的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国内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了物理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采取了开放型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

第8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各个行业的竞争是非常巨大的,要想一个行业得到发展,就需要首先对市场大环境进行分析,将一个企业中的内部环境进行不断的改革,使得对企业中各个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石油业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优先在企业内部进行采购,然后在推向市场,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就需要进行控制管理,提倡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机械进行加工,提升产品的质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用户对石油企业原材料的质量逐渐的提升,并且是对石油机械产品的外观、功能、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石油机械的产品设计要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这样就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2 石油企业中的原材料的特点

我国众多的石油机械企业都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渐的发展起来的,机械厂都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当今的内部管理形势下,对原材料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两个方面并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政策进行解决,本文就针对这两种管理进行分析:

2.1 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原材料在管理方面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是企业中的两种比较繁琐的工作项目,涉及到财务、采购、使用等诸多部门,在管理制度上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作完成,使得石油企业能够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抽油机的机械加工行业中,工作场地一般都会在野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在城市中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比较分散,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协作管理。

2.2 对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比较高,有较强的责任心。在抽油机的机械加工行业中,本身对石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比例进行使用,并通过记录按照获得经济效益的比例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在市场上的对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石油项目比较多,每一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净残值等多项数据是不相同的,其中计算方式以及增值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对会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会计人员在计算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核算能力,会计人员需要一个团队进行计算,能够将数据进行整合进行检测,在石油企业中,一个小数据的误差就会对石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将责任落实到人,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将责任追究到底。

3 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层对原材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在管理层面逐渐的引进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在管理模式上也比较科学,但是管理层并没有重视原材料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流于形式,这样使得原材料上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针对其中的业务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管理人员方面,对自身的智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在管理层面比较粗,思想没有放端正,在对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在管理阶段容易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3.2 没有专门的业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石油企业在管理方面没有设定专门的原材料管理部门,这样在各个部门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披露的现象,每一项管理制度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需要石油企业中的管理项目进行分层管理,并严格的按照内部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程序化管理。这些工作本身非常的复杂,需要对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最大程度的减小工作人的工作流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

4 对石油企业中原材料对策

4.1 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为了深层次的加强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石油企业需要建立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并设定业绩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工作,建立奖罚分明的政策,使得管理人员了解业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的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能帮助管理人员在提高自身的管理要求。石油企业需要建立监督体制,可以有效的协调石油企业中的原材料人员建立积极的工作目标,促进工作的有效完成,企业要将薪酬和绩效进行挂钩,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各项工作稳步进行,提升管理的总体工作效率。

4.2 进行业务分层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在石油机械加工企业中,需要界定管理部门,将各项工作进行分层管理,原材料管理需要建立原材料管理部门,将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不断的了解市场,在市场上不断的更新原材料的性能。另外,原材料管理需要建设实物管理部门,将原材料进行分层处置,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紧密的结合,将责任具体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培养计划进行培训,石油企业需要不断的向管理人员灌输科学的管理意识,让每一个部门管理人员具备强大的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