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背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14:41: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民健身背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全民健身背景

第1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各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共60家为调查对象,对其负责人、工作人员和俱乐部成员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深入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加深对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设计《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合理的发放和回收。

3.访谈法:走访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工作人员及俱乐部成员,了解他们对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其发展的意见;访问河北省和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河北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对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及监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4.逻辑分析法:将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中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等整理归纳,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服务理念与方向定位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它们提供了较好的设施环境及系统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内容,在时间上、锻炼形式上更为灵活、机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并在锻炼的过程中都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指导,实现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运行机制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6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发现,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育组织,均设置了完备的体系,包括系统部、内务部、教练部、会籍部、服务部、前台、卫生部。这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需要。

(三)民众参与程度

1.健身目的,参加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的健身目的较为集中,但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51.1%的会员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同时塑造形体、休闲娱乐等也是促使他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此外,69.7%的会员参加健身的主动性较高,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参与达到健身、健美、调整心情的效果。

2.健身的时间、频度、年限

调查对象参加健身的频度65%以上达到每周3次以上,参加健身活动的年限多在3年以上,健身的意识已逐步形成。由于会员健身多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活动时间一般为1-2h左右且时间相对较集中,一般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77.5%的会员符合达到此标准。

3.健身项目及实施情况

调查发现,会员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会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并多侧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健身项目。而这其中又有77.3%的会员从未中断过健身,从而形成了适合自身情况且较成熟的健身体系。

健身项目、实施情况

4.对健身的认识与行为

参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人群中有87.6%对健身活动表示支持,其中46%的会员是由于家庭、工作等客观因素导致不能持续参加健身,此外有16.9%的会员对健身俱乐部设置项目兴趣不浓,还有37.1%的人群是因为所住社区周边的健身俱乐部环境较差。因此,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意识,提高健身场所的软硬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资源(资金)保障

经调查,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资金均由健身俱乐部自身资金投入和后期会员缴纳会费组成,这样的形式的弊端是:会员缴纳会费一般是以月、年的形式计算,所以在缴纳会费后的这段时期对俱乐部自身资金的运营要求比较高,要有较大的资金作为后期支持,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规模,给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政府扶持和引导

1.良好的物质条件及政策条件保障是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性投入。

2.社会要广泛支持和引导监督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

3.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体育健身俱乐部以优惠和支持。

4.河北省体育部门要充分将专业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吸收到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来,进行健身指导和训练指导,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河北省的广泛、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全民健身发展壮大。

三、结论

(一)健康是民生之本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了,民生才算真正抓到了根本,民生之本才能牢固。

(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关注,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展现。它体现了人权的重要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三)体育俱乐部是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既有良好的锻炼环境又有专业的教练,真正实现了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四)发现问题,促进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我省体育俱乐部尚在起步阶段,在服务理念与方向的定位、运行机制、民众参与程度、资源(资金)保障等方面与“全民健身”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问题,我们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求解决之道,进而推动我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达到全民健康、促进民生的目的。

基金项目:“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2011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01115。

参考文献:

[1] 刁在箴,马更娣,张莹等.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

第2篇

八月的北京,炙热的暑气还未完全退却,秋后的细雨反而让空气变得愈加闷热。2012年8月8日,适逢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4周年、伦敦奥运会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网球协会本着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的战略思路,在朝阳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网球馆举办了本年度中国网球协会全民健身日活动。

这是北京奥运会后的第四个全民健身日,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活动包括业余双打比赛、大众网球培训和网球主题论坛三个部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协会主席王均、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高沈阳、北京市体育局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主任张耀荣、北京市网球协会领导、网球界专家学者、企业界嘉宾及各大媒体近60人出席了论坛,100多名网球爱好者参加网球培训和比赛。

在此次活动中,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北京国际体育交流促进会、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正式启动了“微网球3AC计划”,创意研发与中国网球公开赛互动的“微网球”项目作为本土化的大众网球普及项目,把场地、游戏、比赛、娱乐、健身等打成包直接带到百姓身边,让网球运动变得简单易行。利用适合全民健身的服务产品、网球入门器材、培训、比赛、奖励机制等,鼓励大众参与群众体育活动,实现积极城市、积极社区、积极市民的目标。

2012年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北京国际体育交流促进会、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将进入50个社区进行微网球推广且覆盖上万人。微网球项目已经在今年中小学网球运动会上推出,借全民健身日之机全面启动,并将在中网公开赛举办期间,展现一个全民微网健身与中网高级别赛事互动的“积极的城市、积极的社区、积极的市民”的精神风貌,为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加快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北京国际体育交流促进会、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还将在成功开展微网球3AC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群体协会申请3AC评估、认证、奖励,争取将北京微网球推广取得的成果报到国际群体协会,并能通过世界群体大会展示北京市民积极参与运动的城市风貌,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城市分享交流经验,提升北京在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交通、经济、市民素质等方面的良好口碑,树立北京世界城市良好形象。

第3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类长期的理念,但始终又是一个难圆的梦,全民健身与终生体育,正是以这种理念为宗旨进行的两种理论和实践的尝试。全民健身的任务重点在于普及体育运动,终身体育则侧重于个体的持续性体育运动,但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现实实施的阶段上来看两者都立足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实现人类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也的确逐步成为全球性的时尚。为此本文就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索,供大家参考。

1、实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仅是人类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键康的体魄,这些需求的实现最终应求助于健身活动,而全民健身的优越性显然是其他单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不可代替的。因为它既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锻炼身体的权利,又能够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1.2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和社会,也无论什么时候,要实现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因为通过增强一个人的健康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全民健身便成为增进民族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全民健身”所规定的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广泛性”学校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娱乐”“社会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内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体育运动对象的全民化。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背景,我们不难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规范:全民健身指全体国民都有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身的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必需。这不仅指单纯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锻炼自己身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使他们懂得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健身的机会和场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并不只是权利的享受者,他们也必须担负一定的责任: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应当是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进身心健康。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识、基本的健身内容和基本健身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中的必要条件,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只有当人们的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有见识的决策。当然,全民健身并不仅仅是形式,它是终生体育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处在一种非常繁忙的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不断及时地调节身心以适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终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健身活动,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第4篇

关键词: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48-05

一、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起覆盖面广、稳定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圳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全民健身事业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深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按照地理区域概念的区划,以深圳市现有的10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以行政区辖属的51个街道622个社区作为研究的子单元。抽样时,按原特区关内、关外、新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各随机抽取2~3个社区健身点的健身相关人群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研究需要,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和健身指导员(或骨干)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和针对社会健身工作人员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设计完之后,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检验,聘请五位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有效度检验和效度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2.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利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首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20天之后同样内容的问卷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发放的形式对一部分受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的结果r=0.86,P

本研究采用客观检验法检验问卷的效度。正式调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进行了100个样本的试调查,并从回收率、有效回收率、未回答问题、填答错误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发放与回收

以深圳市全民健身参与群体、指导群体和全民健身管理群体为调查总体,预调查抽取市内2区合计100人,主调查共抽取市内3区合计600人,构成调查的样本。对深圳市健身相关人群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4.4%。对群众健身调查抽样对应地区的工作人员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2.8%。

三、研究结果

(一)深圳市全民健身服仗逑荡嬖诘奈侍

1.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全民健身的政府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深圳市健身参与群体的调查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政府投入不足被选中的频率为最高。深圳健身参与群体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政府投入不足选中的频率为59.7%,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43.9%,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39.5%,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35.1%。政府投入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健身器材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减少。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也难以形成良性、积极的健身活动氛围,最终会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

健身指导群体这里主要是指指导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服务点的健身骨干。健身指导群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健身参与群体,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健身参与群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健身指导群体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等问题是选中频率较高的选项,健身指导薄弱选中的频率为77.9%,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69.5%,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66.1%,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64.4%。

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所选中频率都较高的主要问题有: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这反映了两个群体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这些问题确实是深圳健身服务的重要问题。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健身指导薄弱这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健身参与群体把政府投入不足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健身指导群体却把健身指导薄弱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政府投入不足不是主要问题。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这两个群体自身掌握的健身知识的多少引发的对全民健身服务认识的差异;二是这两个群体接触了解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差异性引发的对健身服务运行认识的差异。

2.健身管理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从全民健身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选中频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62.1%)、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58.6%)、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55.2%)、健身管理人员队伍需加强(43.1%)和健身宣传力度不够(32.8%),数据见表2。这五大问题是全民健身管理群体所认识到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是当前深圳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排在第三位。从健身管理群体所揭示的现行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健身服务提供方面,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健身相关人群对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的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表3健身相关群体对改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建议统计发现:健身参与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4.7%)、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56.3%)、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4.8%)、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0.2%)、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43.2%);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9.5%)、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67.8%)、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4.4%)、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5.9%)、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2.5%);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77.6%)、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74.1%)、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8.9%)、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建设(67.2%)、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63.8%)。

在健身相关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意见反馈中,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是三类群体都列在前五的建议。

四、完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营造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健身休闲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设施虽是政府投资,但向社会开放有限,需加大开放力度。社会健身休闲场地是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主要场地。不断建设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手段和保障。商业性健身设施提供了个性化、高水平的健身服务,是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重要补充。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保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规划人手,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套按区域均衡建设。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整合已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把体育行政管辖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格局。

(二)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形成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并进行合理分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以服务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其次是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建设。依托深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引入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圳全民健身的组织化数量不足,参与面窄,健身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底,管理力度不足。要培育和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首先要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利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让其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其次,政府应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服务外包。

既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极为匮乏,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专业指导是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扩大培养规模,选拔一线骨干进行培养;其次,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要分项目和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最后,要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参考借鉴他人经验。

(四)完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深圳市已初步形成了健身信息网络,健身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信息提供的动力不足,信息内容缺乏整合,效果欠佳。全民健身服务应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运动训练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面向社会、服务专业、咨询丰富、便捷高效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政策、公共体育场所、健身知识信息等。统筹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手段在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服务于健身活动开展的新需要。

(五)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的财政投入,广辟资金社会化筹集渠道

体育经费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深圳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有限,政府拨款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和体育事业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旧体制有关。在改革中应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和比重,减轻政府财政拨款负担的同时加大对健身的投入,并逐渐向个人和社会共同兴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转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体育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健身活动应交由市场操作,由社会资金组办的健身会所去完成。深圳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力量雄厚,“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形成,为社会资金进入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5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 课题标书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7-01

怎样做好高校科研课题标书呢?

以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位发展态势耦合机制之研究为例

1.[选题依据]: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国外的研究 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对生态学理论运用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研究日趋流行,对体育生态的研究还尚未形成明显的体系。

1.1.2国内关于体育生态的研究 国内的理论定性研究和论述,大部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体育生态问题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设想。如王如松(2001)《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马玉华(2003)《体育的绿色思考》,熊茂湘(2003)《体育环境导论》,吴明深(2004)《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赵权(2009)《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初探》.

1.1.3国内关于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是中国目前体育界研究主流、将形成专门体系.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体育现象在我国至少有十余年,基本是零散、移植和提出问题式研究,随着体育之发展,特别运用生态学理论来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引起体育界学者的关注。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同一时空维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方面,今对两者耦合机制研究尚未见新。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主要是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的导引、湖南省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间的不均衡、及解决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要依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现代生态学理论的背景下进行。

1.2.1理论研究的意义 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伴随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全过程。实践中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没取得大的进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特别对体育产业发展与开展全民健身的问题始终没有将它处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机制上的耦合性研究,这是我们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困惑,迄今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另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条件与保障,它为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 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湖南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将急剧增长,居民的体育需求从量的方面还是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和谐的湖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1.2.2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方法意义,可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2.[研究内容]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体育生态理论研究评述;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理论研究评述;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湖南省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界定与分类;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环境与资源分析;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3.[思路方法]

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研究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区域特点和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区域竞争力特征,并构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从内容和机制上保证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同时也使体育产业增加值也显著提高。

3.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撰写课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3.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专家、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看法,并建立访谈记录。

3.3问卷调查法:拟定出湖南省各地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相关的生态资源、现状需求、演化途径等因素,设计问卷调查表、效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湖南省统计局、体育局进行课题研究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搜集。

3.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5理论分析法: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相关论点进行分析、综合与论证,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所需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3.6研究的重点难点

《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体育系统则将努力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既定投入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使两者协调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重点难点是拟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在实践操作中能真正统筹协调两者的关系,实现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之双赢。

3.7主要观点 了解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特征,以及湖南省体育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明确与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与耦合机制,提出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4.[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力求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上探讨关于如何构建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耦合机制,研究切入点和选题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地各种生态优势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湖南省生态优势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

5.[预期成果]

5.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排序不能够暴露作者姓名,按123456789排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景观体育;全民健身;郑开国际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26

1 前言

景观体育是一种新兴特色的体育组织形式。2006年5月“景观体育”在全国体育大会“太湖体育论坛”上被首次提出,使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城市景观体育最早在上海兴起,南京路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的F1世界锦标赛等等,都为上海增添了新名片。景观体育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景观体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郑州开展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对郑州全民健身开展的影响,阐述景观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意义。

2 景观体育的内涵

“景观体育”这一概念虽然早已提出,但至今对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张美江在对景观体育的解读中认为:景观体育巧妙、有机地将体育和景观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的体育锻炼方式;陈锡尧在对上海城市景观体育赛事运作的探析中认为:景观体育是一项利用城市特有的景观资源,突破传统体育场所的限制,将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鲜活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具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比赛活动;周丽琴认为城市景观体育是以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地开展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等等。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景观体育就是一项以城市景观为主要背景或场地,将静态景观与动态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特色体育活动形式。

3 景观体育的特点

3.1景观体育的地域性

城市景观是景观体育的生命线,它作为景观体育的场地或比赛背景,展现了景观体育独有的特色。不同的城市风貌赋予了景观体育不同的风情,同样是马拉松,当镜头中运动员矫健的身影穿过天安门,我们知道这就是北京国际马拉松的现场;当镜头中的运动员闪过五通灯塔,我们知道这就是厦门国际马拉松的现场。景观体育就是这样借助着不同地域风情的城市景观,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关于赛事举办城市的视觉享受,从而让我们在精彩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这座城市。

3.2景观体育的整体性

景观体育是体育与城市景观的巧妙结合体,它不仅包含着体育的元素,同时也夹杂着社会、自然等元素,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元素间相互影响着彼此。因此,景观体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形态,而是相互联系的城市特色景观与体育文化现象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只有充分将体育比赛与城市的特色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且具有特色的景观体育活动,从而满足观赏者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要,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景观体育的时尚性

景观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其样式新颖,项目安排具有一定的时尚性。景观体育能在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世界迅速的发展与其突破传统束缚密不可分。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景观体育历时较短,发展迅速,例如攀岩、Fl摩托艇、低空跳伞等体育项目都属于新兴起的体育项目;从空间的维度上看,城市景观体育打破了传统体育的理念,将城市景观作为体育比赛(活动)的场馆,使静态的城市景观与动态的体育运动惟妙的结合在一起,为其形式增添了时尚的魅力。

3.4景观体育的休闲性

传统的体育比赛看台与比赛场地界限分明,使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具有一种“局外人”的心理,而景观体育本身就是一项以自然或城市景观为比赛背景的体育活动,它打破了传统比赛项目的束缚,消除了观众在场馆内观看比赛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和参赛运动员的物理和心理距离,活跃了比赛和活动现场的氛围,消解了两军对战造成的萧杀气氛,使整个比赛的过程更具休闲的气息。

4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是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

4.1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缘起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快速通道――郑开大道于2006年11月19日正式开通,这也标志着郑汴一体化的建设正式启动。

同年的8 月 6 日,一份“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倡议”的帖子引起了郑汴两地市民的广泛关注。倡议是由头一天徒步贯穿郑开大道的“半月大哥”和“随风缘”提出的。郑州和开封两地的政府也极为重视这个建议,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认为郑开大道具备举办马拉松最基本的条件――拥有42.195公里的合格赛道。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最终在郑汴两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各路媒体的共同推动下,万人签名、筹委会成立的条件下,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于2007 年 2 月 15 日正式获准举办。

4.2郑开国际马拉松项目设置及参赛人数情况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参赛人数也从首届的5600人增至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9000人, 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为能更好地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郑开国际马拉松在设置传统的全程和半程赛事以外,还开设了5km和10km的比赛,同时在5km的小马拉松比赛中还增添了情侣马拉松和亲子马拉松,丰富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项目的多样性,使得马拉松比赛更具趣味性,从而吸引郑汴两地市民投身其中,推动了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4.3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赛事特色

第一,它是最具东方文化魅力的马拉松赛道

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赛道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道路两旁浓郁的乡村风情,壮阔的黄河景观,秀丽的雁鸣湖景区,还有终点开封八朝古都的绝代风华使郑开国际马拉松更具魅力。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可谓是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最佳地域。

第二,它是最平坦开阔的马拉松赛道

郑开通道宽阔平坦,道路宽达100米,双向拥有十个车道,是最理想的马拉松赛道,最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优异成绩。

第三,它是最具人气的马拉松赛事

河南是拥有一亿人口的人口大省,而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是铁路、航空的枢纽,这里交通发达,物流充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得到了省委领导和普通百姓热烈支持。可以说从组织、协调、住宿、旅游、安全等各方面均无后顾之忧。

第四,它是最能体现马拉松精神的赛事

马拉松比赛展现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郑开国际马拉松一头连接郑州,一个一度被遗忘的商代古都,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心城市,另一头则牵手八朝古都开封,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开封曾经无数次遭受大水和毁城却仍然原地站立起来,创造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观。这种百折不挠的城市精神恰好契合了马拉松精神,可以说郑开国际马拉松将马拉松精神和城市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马拉松精神得到最完美的升华。

第五,它是最具唯一性的马拉松比赛

郑开国际马拉松是世界上唯一由网络催生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链接两座古都的马拉松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让马拉松复古,回到原生态的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全程直线最艰难的马拉松赛事

第六,它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比赛精神和郑汴城市精神的完美结合,马拉松文化与东方文化精髓--中原文化的融合,河南的崛起,经济的腾飞,神秘的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都让郑开国际马拉松注定是最有前景的马拉松赛事。

5 郑开国际马拉松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价值

5.1丰富了两地市民的体育锻炼手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健身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多数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太极拳、广场舞、健美操等也都是在规定的区域或场馆内进行,而郑开马拉松突破了这种区域限制,它将马拉松比赛与郑汴两地的特色景观相结合,以郑开大道沿途的景观为背景,突破了传统思想观念,为人们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开辟了新思路。

5.2强化了两地市民的全民健身意识

健身意识是人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自觉性的反映。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随之减少,健身的意识逐渐淡化。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强化了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赛中市民们不仅欣赏了运动员矫健的身姿,还领略了沿途秀丽的风景,以及郑汴两座古城的风光,这种国际赛事与城市景观的巧妙融合极大地刺激了两地市民参与其中的欲望,点燃了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强化了两地市民的全民健身意识。

5.3促进了两地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并将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战略。这使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各级地方政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各地级政府的落实,还要培养和唤醒群众的健身意识,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另一方面,唤醒了郑汴两地市民的健身意识,使市民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5.4推动了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大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现今,我国体育锻炼的普及率不高,与实现体育的生活化还有一段距离。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一方面拉近了市民与竞技体育的距离,为大众体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营造了休闲的锻炼氛围,有助于郑汴两地的市民在美好的环境和氛围中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育和城市景观的巧妙融合使体育向社会广泛展现其特有魅力,有利于体育在市民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社会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体育的价值,推动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5.5实现了市民免费观赏体育赛事的需求

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在专门的体育场馆中进行,想要欣赏高水平精彩的赛事就必须提前订票或花钱买票才可进行观赏。如国外的NBA以及国内网球、乒乓球比赛等都需要昂贵的门票,这使得许多体育爱好者因为经济的原因与自己喜欢的比赛失之交臂。而郑开国际马拉松是以城市景观为比赛场地或背景的国际体育大赛,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观赏国际顶尖运动员间的较量,从而满足市民的体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泽野.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 张美江,熊文,李厚芝. 景观体育之解读――以上海市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0(05):4-5.

第7篇

关键词:娱乐体育;全民健身;四川省

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竞技体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反观我们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相比,开展却不容乐观。后奥运时期,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我们群众体育的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的转型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四川省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科、教、文、卫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在充足的物质保障和较多余暇时间的前提下,川人开始更多的关注身心的健康,娱乐体育正是在这前提和背景下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而娱乐体育在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大背景下,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四川省作为西部的一个大省,以全民健身的视角来研究四川省娱乐体育的开展,调查四川全民健身群体参与娱乐体育的现状、分析影响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不仅能促进四川省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同时对西部地区娱乐体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四川省全民健身群体参与娱乐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四川省群众对娱乐体育的了解情况

四川省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和功能的基本认识更加深刻,知道体育活动对一个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居民的健身意识也随之不断得到增强。随机抽取被调查的2000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8-65岁。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娱乐体育还是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对理论或技术有较少了解的占64.3%,所占比例最大,有较多的了解的占10.6%。但对娱乐体育的概念、基本技术、原理等基本知识了解比较深刻的所占的比例较小,只占4.4%。

在调查娱乐体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中,显示,绝大多数人还是能意识到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般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占31.7%和40.6%;但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重要的只占了11.2%。认为对身心健康不重要的却占10.9%。可见娱乐体育的强健身心的价值并没有让人们广泛地认识到。

1.2 四川省参与娱乐体育的群体基本情况调查

随机抽取被调查的2000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8-65岁。调查显示,只有351人参与娱乐体育运动,总体比例比较小,仅占17.6%。在这351位参与者中,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17-25和26-35年龄段参与娱乐体育的比例较大,分别有126人和52人。

从参与人群的职业情况进步分析得知:参与休闲体育的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在学校有便利的场地设施,加上运动气氛浓厚及体育教师的指导,参与的人数较多。其次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28.4%,他们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空余时间较多,对待健康的意识较强。所占比例最小的是36-45岁中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在群众体育调查报告中也是参与体育锻炼最少的人群,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大都工作压力大,而没太多的娱乐休闲时间。

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大目的是强身健体,其次是减肥、健美、休闲娱乐等,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娱乐价值。居民参与娱乐体育的主要目的也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等,娱乐体育运动基本能满足全民健身的目的需求,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中,有137人认为参与娱乐体育的目是为了锻炼身体,占39.0%,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休闲娱乐,有104人,占29.6%,社会交往占23.2%。

1.3 参与娱乐体育的组织形式

娱乐体育的组织形式一般为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或是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等。67.9%的居民参与娱乐体育是以比较随意、比较自由的、自发的方式进行的,这也说明了娱乐体育的随意性。平时工作压力大,空余的时间亲朋好友随意组织一下,进行轻松有趣的娱乐体育,调节心情,放松神经,锻炼身体。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只占9.7%,反映了有关行政部门对待娱乐体育的重视和投入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开发组织一些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官民联合搞娱乐体育活动,能大大提高娱乐体育的参与率。另外,从组织的随意性和自由性方面看,也折射出了娱乐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匮乏,没有专门的指导,没有统一的协作,导致了娱乐体育自发组织的松散型和锻炼的不科学性。

1.4 娱乐体育场地设施情况调查

参与娱乐体育最经常选择的地点是在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地。学校场地器材比较充足,运动气氛浓厚,所以一些校外人员,也经常到学校里参与娱乐体育,而一些公共的体育场地,一般都是群众自带器材来参与。有些单位也有自己的运动场地,能为职工们提供活动的场地,空闲的时候也会组织职工进行一些娱乐排球比赛活动。老年人首选的则是公共体育场地或是公园空地等。从这一方面我们也看出了四川省娱乐体育设施尚未健全,虽然娱乐体育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舒适方便的活动环境或是正规的比赛还是需要一定的场地或是房馆,目前四川省整体缺乏足够的娱乐体育场地和场馆,物质保障基础薄弱。同时参与比赛的群众经常自带器材,还有很多人基本没有活动器材,所以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娱乐体育的开展与普及。

3.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提高人们对娱乐体育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增加投入基础上加强管理,将娱乐体育运动纳入全民健身工作中; 建立娱乐体育俱乐部,推动娱乐体育普及发展;壮大基层娱乐体育师资力量,为居民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娱乐体育的价值宣传,让居民形成自觉自愿参与娱乐体育的习惯。(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四川;达州;635000)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全民健身视角下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研究”(2010A10R)

参考文献:

[1] 孙亮亮.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9).

[2] 董 立.全民健身视野下四川省娱乐排球发展研究[J].大家,2010(20).

第8篇

关键词:校园和谐文化 高校教师 健身活动方法 问题现状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85-02

校园和谐文化背景下,对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早已成为关注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先驱,是人类行为规范及社会道德的标准与楷模,教师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在促进国家进步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好坏对学生培养、国家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可以提高老师身心素质,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效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本文主要研究校园和谐文化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探讨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为高效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校园和谐文化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意义与影响

1.1 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提高高校老师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永久不变的理念,唯有在运动中才能够增强体质,激发生命活力。高校老师作为人群殊的一群,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家进步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好坏对学生培养、国家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提高高校老师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这是国家所倡导的,也是人民所期望的。提高高校老师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早已成为各个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保障。

1.2 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缓解老师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更不同与普通的农民和工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要远远超过其他人。然而,地位意味着责任,众所周知,高校教师所承担的压力与负担也是常人所不能承担的。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与学术压力面前,亚健康作为普遍的疾病早已缠上高校教师。健身活动作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缓解老师教学与学术压力,而且使高校教师精神焕发,激发创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促进国家进步繁荣稳定发展。

1.3 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增强老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健身活动强调的是互动,唯有在互动中才会体会到健身的快乐,在健身过程中加强互动,促进老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即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在师生互动中激发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培养高校教师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教师取得更高的学术见解,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1.4 高校教师健身活动能够开创思维,在学术上有更深见解

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先驱,人类行为规范及社会道德的标准与楷模,而且也是国家知识发展与学术见解发表的重要平台。健身活动给高校老师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激发。思想的激发导致的是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促进国家进步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健身活动能够使高校教师开创思维,增强学术上更深见解。

2 校园和谐文化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现状与问题

2.1 高校教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思想观念上对健身活动作用认识不足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的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制定,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有些高校老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缺乏必要的了解,思想认识不做就会造成思想懈怠,这也是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缺乏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与宣传,对于提高高校老师健身意识也是极为重要的。

2.2 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高校教师的健身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健身活动基本上局限于跑步、踢毽子、走步、羽毛球,而且往往个体性锻炼较多,集体性锻炼较少,健身活动缺乏互动性。单一枯燥的健身活动也是大学教师缺乏锻炼激情的重要原因。

2.3 高校对高校教师健身关注度不够,忽视教师身心健康

高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是学术研究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很多学校领导往往加强对大学老师教学质量的关注,对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关注,而忽视了对高校老师身心健康的关注,这就造成高校对高校教师健身关注度不够,忽视教师身心健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既不利于教学研究,也不利于学校发展。

2.4 场地器材缺乏,健身空间不足,体育知识欠缺,缺乏技术指导

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校园土地占用越来越严重,学校领导往往只关注对教学设施及教学场地的建设,而忽略对高校教师健身空间的建设。由于高校资金匮乏,高校对健身器材的购买不足,对体育培训人员的知识灌输与指导不够,这些都导致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场地器材缺乏,健身空间不足,体育知识欠缺,缺乏技术指导等因素严重阻碍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3 校园和谐文化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探析

3.1 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与宣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为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国家举措,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积极作用。有些高校老师忙于教学与学术研究,往往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高校教师健身活动缺乏动力与指导。因此,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与宣传,是高校教师增强健身活动积极主动性的第一步。

3.2 加强对高校体育培训干部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教师健身力度

高校虽然有体育老师,但是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社会工作与教学任务,他们实际上不能够对高校教师的健身活动提供健康指导。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加强对高校体育培训干部的教育与培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高校体育培训干部的教育与培训后,才能为高校教师健身提供科学合理建议,增强教师健身力度。

3.3 完善基础设施,满足教师健身活动需求

由于高校资金匮乏,高校对健身器材的购买不足,健身基础设施往往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教师健身活动需求,这些都导致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受到限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听取高校教职工人员建议,不断满足教师健身活动需求。

3.4 加强院校间教师健身活动交流,营造全民健身气氛

高校教师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本校,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高校,加强院校间教师健身活动交流,营造全民健身气氛。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健身体检活动,完善健身方案,促进高校教师健身集体化、全民化、娱乐化。

4 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先驱,是人类行为规范及社会道德的标准与楷模,教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家进步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好坏对学生培养、国家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尽管我国在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中,高校教师承担了过多的教学压力,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对于高校教师身体健康与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校园和谐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深入探讨高校教师健身活动方法,为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喆,莫雷.广东高校教师压力现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08(6).

[2] 唐书圣,王章豹.高校教师压力过度现象分析及健身活动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 杨峰.高校教师体育需求特征、需求满足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 方成邦.青海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状况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5] 胡文昕.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