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旅游市场

工业旅游市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4:38: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旅游市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旅游市场

第1篇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业 功能关系

一、引言

在城市职能体系中,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职能。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服务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快捷,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是我国旅游业最先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转型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旅游业的转型离不开城市的参与。本文试图在旅游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旅游业功能关系,以提供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的决策参考依据。

旅游是一种因空间位移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跨度往往是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障碍。旅游活动的空间异地性源于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这种性质使得无法通过旅游产品的空间位移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只能通过旅游者的空间移动,即由客源地向目的地的空间移动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从空间结构角度考察的旅游系统模型中,Leiper1979年提出、1990年予以修正的模型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Leiper模型中,共有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五个要素,其中,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三个空间要素尤为重要,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旅游系统(Leiper把旅游系统描述为由旅游通道连接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组合)。对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等地理要素的空间关系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翁瑾、杨开忠,2005)。

在旅游系统中,如果一个城市与“旅游通道”相对应,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我们便称之为“中转地”。与城市相对应的客源地、中转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旅游业功能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图1)。对于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城市,这种空间相互作用表现在:作为客源地,为区域内其他城市提供旅游需求,或者通过区域内其他城市中转为区域外目的地提供旅游需求;作为中转地,在区域外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外目的地之间及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架起桥梁;作为目的地,为区域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及其差异性,并讨论了区域内城市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问题,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的中转地功能,第四部分讨论了由景区型目的地组成的城市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问题。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

(注:在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功能关系中,中转地对应于长江三角洲内的一个城市。)

二、旅游客源地

一般说来,旅游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游客的地区。根据地域空间范围大小的不同,客源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城市客源地、区域客源地、国家客源地等类型(郭鲁芳,2005)。就本节所要讨论的主题而言,基于城市的客源地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及其差异性、区域内城市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水平及一个城市通过区域内其他城市中转为区域外目的地提供旅游需求的状况。限于资料,我们仅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简要地分析。

客源地的需求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休假制度等。就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是影响城市旅游需求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通常其旅游需求规模越大;类似地,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越大,其旅游需求规模越大,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与其人口规模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0年,长三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3.1%,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0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16.1%,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13亿元,占全国的进一步提高到18.8%。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相伴的是,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城市化水平看,2006年,上海城市化率最高,达到85.8%,城市化率超过70%的还有南京(77.6%)和无锡(71.9%);台州的城市化率最低,仅有17.7%。从居民的收入水平看,上海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为20668元,排在第一位,台州、宁波分别以19953元和19674元排在第二、三位,泰州最低为12682元;苏州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9278元,排在第一位,上海、无锡位列其后,泰州为5695元,排在最后。为了增加可比性,我们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加权调整。从调整后的收入水平看,上海最高,为19037元,而泰州、扬州等不到10000元(见表1)。

(注:(1)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口径相对应,城市化率指标我们采用的是“非农业人口比重”;(2)“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资料来源:绍兴市统计局:《绍兴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如上所述,一个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的联系外,还与人口规模具有正比例关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差异悬殊。例如,上海2006年末户籍人口为1368万,居于首位,而舟山排在最后,仅有97万,前者是后者的14.1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两个因素,上海因两项指标均居首位,其旅游需求规模无疑最大,而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舟山、台州等,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或者人口规模相对较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旅游需求规模要小得多(与上海比)。

上述的分析说明了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旅游需求规模存在的巨大差异性,下面转向分析长江三角洲国内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分布情况。限于资料的可获得性,我们不能具体地说明上海的游客有多大比例流向南京、有多大比例流向杭州等详细的信息,但表2、表3还是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抽样调查资料(见表2)显示,2003年,江苏的国内游客有54.5%来自沪苏浙三地,浙江的国内游客有68.6%来自沪苏浙三地。分城市看,在不包括上海、台州的14个城市中,除南京来自沪苏浙游客的比重较低外(29.1%),其他城市来自沪苏浙游客的比重均在50%以上,镇江的这一比重高达87%;其中,来自上海的比重在7.6%~19.9%之间,有12个城市的比重超过10%。从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的流向看,2005年,全国有11.5%的游客流向沪苏浙,而上海、江苏和浙江却分别有72.9%、75.1%和73.0%的游客流向沪苏浙。这些资料虽然不够精确,但已能揭示这样的事实,即对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城市而言,来自区域内其他城市游客对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换句话说,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相互之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三、旅游中转地

中转地是指在旅游系统中具有“旅游通道”要素的特征,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地区城市。一般而言,中转地是指那些具有交通中转和出入境口岸功能,可以形成过往和过境游客的地区,这些地区一般都是交通发达的口岸城市或中心城市。以上海为例,假设一位香港游客想到镇江旅游,考虑到没有“香港――镇江”航线(目前镇江没有机场,不可能存在该航线),可能选择以下的路线:从香港乘坐飞机到上海,再从上海乘坐长途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到镇江。按照旅游系统的三个空间要素,香港是客源地,镇江是目的地,而从香港到镇江所经过的路径便构成了旅游通道。不难发现,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显现了“旅游通道”的特征,在连接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上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旅游业功能关系的分析而言,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无非是在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图1第二类),在区域内客源地与区域外目的地之间(图1第三类)或区域外客源地与区域内目的地之间(图1第四类)起着纽带作用。考虑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相互间距离较近,彼此间交通较便利,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后两种类型的联系中。明确了这个问题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不同的交通方式对于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形成的重要性。就长江三角洲而言,一个城市的中转地功能对旅客的航空运输能力依赖性较高,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的重要性可能要低得多。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到“中转”的内涵。以公路运输为例,尽管其客运量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见表4),但以“游客”身份出现并涉及到我们所关注的“中转”的内涵的旅客占全部旅客的比例可能很低。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到航空运输在长途旅游(特别是出、入境旅游)中的重要地位及长三角城市间民航运输能力的巨大差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中,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规划纲要》在确定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时,综合考虑了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两方面的因素。表4显示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在人员流动方面的集散中枢功能。

(注:(1)民用航空、水运为旅客吞吐量口径,铁路、公路为旅客发送量口径;(2)上海铁路、公路为跨省市旅客运输的行业统计数字;(3)水运仅提供长三角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数据,嘉兴港未提供旅客吞吐量数据。资料来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在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以入境旅游者为例来讨论长三角城市的中转地功能。之所以选择入境旅游者为例进行分析,主要是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数据的质量。在表5所列的长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中,2006年入境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185.1美元(南通)到233.2美元(上海)不等;在这些花费中,长途交通费占了比较大的份额,绍兴的入境旅游者这一份额最高,为23.2%,最低的无锡为5.1%。一般而言,长途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等。就上述九个城市的长途交通费的构成看,入境旅游者的航空交通费在长途交通费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占有从70.6%(无锡)到97.8%(绍兴)不等的份额(见表5)。分析表明,一个城市在航空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对于其中转地功能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2007》,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版。)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08年3月7日。)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民航机场密集度最高的地区,在全国民航机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表6)。2007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定期航班通航机场为148个(不含香港、澳门),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有9个,分别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南通兴东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和舟山机场。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9个机场共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699.7万人次,约占全国的19.9%,完成飞机起降架次71.1万次,约占全国的18.0%。从旅客吞吐量看,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2007年分别完成旅客吞吐量2892.0万人次和2263.3万人次,在全国1148个机场中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9个机场中,不同机场在中国航空网络乃至世界航空网络中的地位差异悬殊。从旅客吞吐量看,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在长三角的9个机场中居于第一层次,2007年合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155.3万人次,占9个机场总和的67.0%;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能力居于第二层次;其他机场则处于第三层次。从覆盖的地域范围看,上海空港也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截止到2005年底,共有6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了到上海的定期航班,其中有52家国际及地区的航空公司开通了到上海的航班,有83个国内城市和98个国际及地区城市与上海通航,通航城市2005年增加了19个。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目标是力争经过若干年努力,建成亚太地区的航空枢纽,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其他机场不仅国内通航城市比上海少许多,国际通航城市更是无法与上海两个机场相比,南通兴东机场、舟山机场等甚至没有开通国际航班。因此,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机场概况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海的中转地功能最强,杭州、南京和宁波也有一定的中转地功能,而其他城市的中转地功能相对较弱。

四、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的集中供给地,是“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具备了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张辉,2002)。根据地域空间范围大小的不同,旅游目的地可分为景区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目的地和目的地国家(郭鲁芳,2005)。景区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目的地的最小空间单位;城市旅游目的地是从一个特定旅游区域空间范围来划分的,通常由多个旅游景区组成,原则上等于行政区域上的城市划分;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是从一个国家空间范围来划分的,通常由多个城市旅游目的地组成;而旅游目的地国家是从世界旅游空间范围和跨国旅游来划分的,属于国际性旅游目的地范畴,一般由多个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组成。

就我们的分析而言,关注的重点是由景区型目的地组成的城市目的地。自从2000年我国旅游景区实施评定标准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内A级景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05年度,共有232家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3A级景区、2A级景区和1A级景区分别为107家、35家、83家和7家(表7)。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A级景区的数量是不同的,达到20家的城市有苏州(24家)、无锡(24家)、南京(23家)和杭州(20家),A级景区数量较少的城市主要有泰州(5家)、湖州(6家)、舟山(6家)和台州(7家)等。本质上看,一个城市目的地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景区的数量,更取决于景区的质量(等级)。如果考虑景区的等级,长三角景区的空间分布又发生了变化。例如4A级景区,上海、苏州各为17家,杭州有16家,而泰州、舟山只有1家。

一般地说,对于不同等级的景区,如果一个景区的等级越高,对游客往往也越具有吸引力,但这不是绝对的。对于同一级别的景区而言,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与景区本身的资源条件有关,也与景区的可到达性、景区的服务质量、政府政策、旅游促销等因素有关。为此,我们给出了2006年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人数(见表7),作为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分析的补充。

2006年,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的国内旅游人数为40199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为1430万人次。分城市看,不同城市差异悬殊。到上海的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9684万人次和606万人次,均居首位,分别占长三角的24.1%和42.省略/);《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2007)。)

五、结论

在前文中,我们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作为源地、中转地及目的地的地位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现在,我们对前述的分析做进一步的归纳。综合前文的分析,并结合其它本文未仔细讨论的因素(如不同城市居民旅游消费习惯的差异性,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因素,其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等),我们对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中转地及目的地的大小或强弱进行了概括性的判断(见表8)。

(注:++++最大或最强、+++表示比较大或比较强、++表示一般、+表示较小或较弱。)

表8提供的信息包括:(1)作为客源地,上海为“++++”级,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为“++”级,其他城市为“+”级;(2)作为中转地,上海为“++++”级,南京、杭州和宁波为“++”级,其他城市为“+”级;(3)作为目的地,上海为“++++”级,苏州、杭州为“+++”级,南京、无锡和宁波为“++”级,其他城市为“+”级。

【参考文献】

[1] 卞显红、王苏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M].中国杭州http://hangzhou.省略,2003.

[3] 郭鲁芳等:旅游经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市场需求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培养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来说,英语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利用教师和学生到旅行社实习、实训的机会,对旅行社的全部工作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参照旅游行业业内人士的意见,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之后,将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其中,日常交际能力是指能用英语与外国游客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能用英语完成旅游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如:旅游产品的宣传与促销,旅游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各个景点的英文讲解,对国外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全过程的接待,对整个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丰富、关联性强的特点,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课程设置与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匹配,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不匹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种种问题。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依据,逐步实现由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既保证基础英语知识够用,又保证专业英语知识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非互动状态,教师按部就班地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能独立承担涉外旅游工作、适应市场要求的旅游人才,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交际教学

情景交际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是让学生对景点介绍进行复述,或是进行角色表演,或是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以促使学生获取技能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首先,教师应用与实际工作过程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因为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场合中使用语言,并且使用得当,达到交际目的。其次,教师应认识到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当现象。在交际中,学生与其把每个孤立的句子说得完整、正确,但不流畅,达不到交流目的,不如先把交流的信息比较连贯地说出来,即使在形式上并不完全正确。最后,课堂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担任主要角色。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和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可以用来设计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新组合。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很强,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同时注意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网络的辅助也很重要。学校较好的网络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最新的旅游和教学信息。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英语聊天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英语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旅游专业教学英语的原则是“精讲多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旅游英语的资料,再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和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和翻译训练等。

(2)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建立“导游模拟活动现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语能力训练。

(3)校外实践教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的指导下,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和周末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请校外兼职教师加强指导,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职业训练,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增强岗位职业能力。

四、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反馈作用。评价方法合理,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反之,则阻碍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方法。

五、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只有根据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来确立教学目标,确定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确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丽,李文良.模块教学在涉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5).

[2]宋佩.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对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 907万人,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中国高校2020年前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将进一步增大。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将成为旅游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12.3%的大学生在寒假和家人一起出游。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生性好奇。并且随着高校大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学习越来越紧张,大学生想通过旅游的方式缓解压力的旅游动机就会越来越强烈,出行的几率就更大。

面对旅游市场如此大一块“蛋糕”,旅游企业并没有十分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合理有效的开发一直是旅游企业特别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大旅行社不重视,营销力度不够,中小旅行社又欠缺相关产品,大学生一直很难参团出游。

为此本文着重在探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最终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相关的意见和策略。

二、探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旅游时间相对集中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如学分制实施后高校甚至在周末都安排学生有课,大学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大学生想集体出游的时间就难以形成。另外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课余之外的大学生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慢慢,为考证、培训等忙活着。所以大学生的出游时间一般都集中在寒暑假,这与旅游行业的旺季就重叠在一起,所以旅游企业一般很少问津这块叫好不叫座的“鸡肋”。

2.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水平较低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大学生出游的花费主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力。因而,大学生决定出游时总会首先考虑价格,其消费主要以吃、住、行等基本消费为主。对于进店购物,这是大学生最讨厌的旅游行为,这就与旅游企业通过购物来弥补团费的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突。

3.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游客压力更大

虽然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成年人,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入校前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成长起来的,社会阅历少,再加上大学生生性好奇,喜欢冒险,在旅游过程中会脱离团队自己活动,危险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虽然是成年人,但是由于大学生特殊的身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将涉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层面,因而大学生旅游时的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的游客压力更大。

4.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杂乱无章

大学生旅游以自助游为主,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注重旅游途中的感受,不愿受限于旅行社的线路和时间安排,尤其反感旅行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以一些具有生意头脑的在校生或者社会人士就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在周末或者黄金周的时候组织自助游线路,以非常低的价格吸引大学生。这种线路往往只包含来回车费,而组织者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租用一些安全系数很低的车辆,也没有购买保险。有时候热门线路会有好几个组织者,这些组织者为了招揽更多的旅游者,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组织者都是个人行为,一旦发生纠纷大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三、解决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好校园营销

(1)将校园营销与大学生课堂相结合。与高校教学部门合作,将课堂内容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使得课堂更生动活泼的同时,旅游企业也有生意可做。比如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向高校推荐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可以向农林动专业的大学生推荐乡村旅游线路,使大学生更直接的体验农村生活,产生更浓厚的专业兴趣。

(2)加大旅游企业在高校的宣传力度。目前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主要以网络为主,或者从亲朋好友处获取。而旅游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因而在宣传及广告方面几乎没有投入。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向大学生宣传的力度,通过在校园内发放旅游传单、宣传海报、赞助学生活动等途径,使大学生加深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度。

(3)到高校开设旅游讲座,普及旅游知识,以培养大学生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

也许大学生对旅游的理解仅仅为简单的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或者探亲访友,而缺乏对旅游真正意义的理解,旅游企业应该主动的到大学校园开展旅游知识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旅游知识,提高大学生旅游审美能力,使得大学生能认识到旅游还是一种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高品位的活动。并且通过讲座宣传企业的文化,提高企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度。虽然目前大学生消费能力较低,但他们毕业后将会是企业很大的潜在客户群,如果他们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并十分认可旅游企业的文化,将会在他们毕业后成为旅游企业的忠诚客户。

2.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特色线路

(1)旅游企业应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应树立“薄利多销”的营销理念。虽然大学生旅游利润不高,但毕竟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在是巨大,因而企业应该有专人负责,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根据大学生的旅游意愿设计线路。

(2)与高校学生社团合作,使大学生参与到线路开发中

旅游企业除了进行市场调查以外,还可以通过学生活动使大学生自主参与到旅游活动的开发中去。如在大学校园举办旅游线路设计大赛,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线路,并评出“最具人气线路”等奖项,对于受同学欢迎的线路加大推广力度,争取更多的大学生参游。

(3)开发大学生自助游无法成行的特色线路,吸引喜好自助游的大学生

喜好自助游的大学生同时也是出游能力最强的大学生,因而要吸引他们参与旅游企业的团队旅游,就必须有他们无法自己到达的线路,如将工业旅游与就业游相结合。工业旅游一般不接待散客,大学生也无法自己联系,所以旅游企业可以借助企业的网络,与一些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同开发工业旅游。并且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可以将工业旅游与就业游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到异地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了解城市的环境、消费水平等等,甚至能安排这些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高层与大学生座谈,提前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别强的群体,因而旅游企业应该给予大学生旅游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导游人员,在旅途中还应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赢得大学生的信任。

(2)开发具有特色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大学生外出旅游虽然花费不会太多,但都会习惯给家人、朋友赠送旅游纪念品,因此导游人员应在合适的时间带领团队到商店采购价格不高、质量保证、旅游商品符合大学生审美标准的纪念品。

目前还很少有旅游企业去认真重视这一庞大的市场群体,对他们来说,只有先开发、占领这一市场,才能抢先赢得了巨大市场的机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使企业能处于同行业的领跑地位。

参考文献

[1]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39670844562333&infoid=1252641418587437

[2]周晓梅: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工商管理,2009(5)

[3]马东升 郑向敏:大学生旅游市场再认识及其营销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08)

第4篇

关键词:SWOT分析;高端旅游;京津冀一体化

北京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它的旅游业尤为受到重视。但是,北京旅游业同时也遭受着环境污染、人才资源稀缺、管理机制欠佳等重大问题。近几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平台期,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SWOT分析。

1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民旅游热度的空前高涨以及高端旅游形式的深入人心,北京旅游业长久以来推行的传统形式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这给北京市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

1.1从三个市场的总体来看

北京旅游市场可按照游客的来源分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在京旅游市场。依据三个旅游市场纵观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不同的旅游市场情况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旅游市场进行预测和探究其发展动向的原因。首先,客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沿一个方向通过线路某断面的乘客数。一个地区的游客客流量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当地的旅客来往情况,反映出一个地区发展程度以及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度。北京市旅游总客流量在逐年上升,前四年处于加速上升阶段,最后一年处于减速上升阶段。其中,在京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与总客流量趋势一致,均处于上升态势;入境旅游市场则处于先繁荣后衰退的态势。其次,旅游总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购物品和其他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这一经济指标综合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总体规模状况和旅游业的总体经营成果。也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当地的旅游发展程度,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根据上述可知:北京旅游业总收入、在京旅游市场收入以及国内旅游市场收入处于稳定的增长趋势;而入境旅游市场的收入则处于先增后降的发展趋势。

1.2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迟滞

据北京市旅游局网站公布的入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延续了2013年的走势,接待人次指标从最高点时的520.4万人次持续下降为427.5万人次,这与国内旅游的持续向前,出境旅游的高歌猛进背道而驰。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慢慢进入低迷状态,从而导致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进入平台阶段。

1.3北京市旅游收入国际逆差持续扩大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收入的国际逆差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等领域,入境旅游服务收入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由北京市出境旅游形成的国际逆差有70%来源于游客的过度购物,如在港澳地区的消费。此部分逆差,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内进口商品的税费过高,物流和商品流通所需的费用太大,使大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范围,进而导致大部分人选择出国购物[1]。

1.4人民大众对高端旅游形式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端旅游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与传统旅游形式相比,高端旅游在消费水平、消费层次、消费方式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对旅游实体经济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旅游的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各国旅游业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北京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旅游是旅游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竞争力。近年来,虽有部分旅游公司意识到旅游业高端旅游形式改革的必要性,但就整个北京市旅游市场机制而言,全面的改革尚未完全推行,这也成为了阻碍北京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北京市旅游市场SWOT分析

2.1优势

北京市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四周被河北省包围,东南和天津市相接,使其拥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此外,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并一直被视为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其中故宫、长城以及鸟巢等不同景观都绽放出不同的文化色彩。同时,北京市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和国内大部分城市通邮、通航,是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枢纽,其便利的交通也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2劣势

2.2.1空气污染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其中,北京以537.1万的汽车保有量高居榜首,超出排名第二位的重庆137.3万辆。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固然能说明这个城市的繁华情况,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北京能够闻名中外,不仅仅是因为北京的名胜古迹,还因为北京是取代伦敦的“震惊中外”的“雾都”。

2.2.2旅游人才稀缺

近些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相应的旅游方面的知识系统并不成熟和稳健。并且受到中国的传统思维影响,旅游方面的工作在大多人的印象之中并不算是什么“正经”的工作,这便致使在北京很少有大学设置与旅游业相关的学士或者硕士学位,从而导致旅游业专业人才大量稀缺,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机遇

2.3.1高端旅游市场

“高端旅游”是指具有一定素养的旅游个体或群体在旅游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及消费方式等方面明显高于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它着眼于旅游产品高端化、旅游服务高端化等方面,旨在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旅游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的旅游配套服务。近年来,高端旅游业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业有利于北京市旅游业的长足发展[2]。

2.3.2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

在2007年,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大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北京市委于2015年7月的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京津冀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其发展必将对北京市的旅游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态势。

2.4挑战

2.4.1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障碍

京津冀经济区正式建立于2007年,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无论是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或是人口社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此外,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洲和以闽东南地区为主的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发展相比劣势明显。同时,京津冀地区尚未制定正式的发展战略,各地分散发展,差距日益增大。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三地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致使京津冀经济区的真正优势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3]。

2.4.2环境问题突出,加大改善力度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其中北京的污染严重程度位列国内第一。此外,根据调查显示,北京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等浓度的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这些环境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限制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数的因素,不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推动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未来北京市旅游市场的运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调整旅游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旅游

高端旅游业发展规划旨在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协会、旅游景区(点)、度假区、酒店、旅行社、融投资集团、上市公司等提供专业化、全程化的咨询和顾问服务。在我国,北京高端服务业所占比例约近GDP的40%,其中高端旅游业所占的比例仅有5%左右。大力发展高端旅游业,有利于吸引游客,并在无形中促进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3.2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陆地相接、文化一脉,得天独厚的优势预示着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广泛合作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然而,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及城市功能角色定位等方面各有不同,三地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子业态各有特色。因此,整合京津冀三个城市的首要任务是要逐渐培养三地形成合作共赢的意识,增强地区间的协调规划,将合作纳入规范化。要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统筹;克服“条块分割”式行政管理模式下的弊端,树立高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创意、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完备,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区域文化要素市场。

3.3吸引多元投资,引进著名品牌

为使北京旅游产业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吸引更多的境外和国内的多元投资主体,管理要素显得尤为重要,以及将著名品牌引入北京旅游市场也是重要途径之一。为谋求北京旅游业新的吸引力,就要求北京旅游市场既要内改增效,又要借助外力发展。

3.4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从日常生活角度来说,可以限制北京市内机动车使用量,鼓励骑车、步行或乘坐公交地铁出行;从工业角度来看,可选择政策性鼓励高燃煤量工厂改善动力结构的方法,鼓励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工厂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从而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或是充分利用对环境污染较轻的清洁能源,如核能、风能等,以此减轻北京的雾霾情况。

作者:王彩铃 周伟洁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乔向杰,张凌云.我国国际旅游收支逆差的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31).

第5篇

[关键词] 市场导向 空间定位 阳信

一、引言

旅游市场定位是旅游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独特的深受欢迎的地位而作出的各种决策和进行的各种活动。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加剧了旅游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者必须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2000年以来,有关旅游市场空间定位的文献开始增多,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尺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概观该类研究,多以地域临近原则为基础,以辐射半径作为市场划分的主要依据,强调距离的重要影响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收入水平的提高,距离对观光类游客的限制越来越小,市场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上述的宏观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基于市场导向原则的旅游产业空间定位。

二、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的中心地带,地处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43万。生态农业发达,鸭梨和香椿种植规模大,是中外文明的鸭梨之乡和中国香椿生产基地。

1.游客区域构成

根据旅游点游客调查及主要饭店访查,阳信客源市场以省内为主,占60%~70%;其次是京津唐城市群及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省市,多以批发阳信鸭梨、洽购牛羊皮生意为主要目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多与阳信县三资企业相联系,但比例小。

2.客源市场现状

(1)近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滨州市辖县,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占省内游客量的50%,但停留时间短,多一日或半日游,且在阳信基本无消费,因此对阳信旅游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很小。

(2)中等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及京津塘地区,观光类游客较多,且主要集中在梨花会期间,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天~2天,对于旅游消费较小的阳信来说,所起的作用较大。

(3)远距离客源市场。主要包括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该类游客数量少,但消费水平高,是阳信海外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依托,对阳信旅游形象宣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由以上分析看出,阳信县周边近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不高;中、远距离客源市场规模小,但经济效益高。因此,阳信应突破地域界限,以市场为指导进行空间定位。国内市场应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当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通过启动长三角老年度假和鸭梨修学旅游市场,辐射带动全国中高端客源市场。其国内及海外市场空间定位如下:

1.国内客源市场

包括两个层次。(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京津唐及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区域经济发展层次高,城市旅游发达。阳信县区位优越,为山东省通往京津唐最近的地区之一,以生态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突出,与该区域旅游景观形成鲜明的差异。随着京青奥运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阳信可以成为京津塘及半岛城市群中等以上收入者的重要目的地。(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长三角老年旅游市场。目前,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相继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旅游市场潜力无限。老年人有一定的积蓄,没有经济负担,且闲暇时间充裕,由于年龄原因,向往到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的旅游目的地度假。阳信县工业化程度低,空气质量好,凭借优美的自然风景、日渐完善的交通服务设施,通过宣传营销,可以成为长三角老年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海外客源市场

海外客源市场包括两个层面。(1)一级客源市场。包括韩国、日本。原因是地域上临近,且山东与韩国、日本等近邻国家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彼此间经济联系密切。(2)二级客源市场。包括北亚和东北亚。对蒙古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游客来讲,以特色农产品、地毯、古典家具等为代表的购物和度假旅游,显具经济意义。

四、几点结论

阳信县正处于旅游业发展起步阶段,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主,根据观光旅游的特征,阳信县客源市场空间定位为:以国内游为主,海外市场为重要依托。近期以京津唐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主攻市场,中远期以长三角地区作为主攻市场。阳信县应开发观光娱乐类旅游产品,并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提高其旅游地位,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德宽 王 平: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87,97~981

[2]董丽萍:南海市旅游市场定位研究.热带地理,2000.4

第6篇

关键词:旅游市场 细分 定位

一、旅游市场细分和定位的必要性

随着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把握不同游客对不同产品的喜好,明确客源市场出游动机,选择、制定贴近市场的旅游营销方案。市场营销专家科特勒曾指出:“达到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市场需求”。旅游需求受旅游者的主观评价影响很大,如何能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将旅游者吸引到本企业来,对旅游产品供给者而言,必须进行“需求管理”,把握影响和操纵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市场营销,将旅游需求与供给联系起来。

(一)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

作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市场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并无本质区别。旅游市场是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和购买欲望的购买者的集合。他由旅游产品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一定的购买力需求以及能满足购买欲望的商品和劳务构成,是旅游业产品商品化的场所,是旅游企业产生各种旅游经济行为的领域,也是旅游生产者与旅游消费者的中介,具有全球性、异地性、波动性和高度竞争性的特点。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

旅游产品是由旅游经营者在旅游市场上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综合,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及旅游服务等。虽然旅游产品也是一种为出卖而生产的产品,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其独特性表现在功能的审美和愉悦性、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存储性、敏感性和生产、交换、消费的同一性。

二、旅游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旅游产品主要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特色、质量、吸引力和价格都必须适合目标市场的需要,否则,人们就会改变购买决策或变换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需求易波动的特点,使旅游业应比其他行业更重视产品的销售。从旅游业的构成来说,旅游业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的特点。对高固定成本的旅游企业而言,销售量对企业的利润影响程度高于以变动成本高为特点的企业,因此,旅游企业的经营重点应该是通过产品营销扩大销售量,从而获得利润。

其次,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是由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紧密关联的特点决定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住、食、游、娱等方面的需要,且由各单项服务产品组合而成,即由交通部门、饭店业、饮食业、游览部门和娱乐场所以及其他的服务部门或企业所提供的各单项产品组合而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产品,都难以构成整体旅游产品。因此,旅游业是由多种不同行业和部门组合而成,这些行业和部门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并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再次,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是处理旅游业与社会上多个行业和部门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不仅存在着内部结构中的互补关联性,而且旅游业与社会上多个行业或部门间也存在着依存关系。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诸如建筑、制造、轻工、商贸、食品、银行、园林、保险、海关、公安等部门和行业的支持,旅游业就无法经营。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经济中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前提。这种依存关系决定了旅游经营需要通过营销协调其消费者利益,协调地方政府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效益,否则,旅游业的平衡发展是难以达到的。

(一)旅游市场细分及定位

1.旅游市场细分。所谓市场场细分,又称市场分割,就是指企业通过辨明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将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市场。同一细分市场内部,需求差别比较细微,而在个别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消费者的需求差别则比较明显。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能更好地确定经营组合,使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产品或服务的种类、销售渠道、经销方法等更能满足某一或几个细分市场的需要。

通过识别特殊的细分市场,并将营销力量集中在这一细分市场,许多组织能在该细分市场中建立一定程度的垄断力量(较小的垄断),因而获得校对比竞争对手高的利润,许多有高细分市场的组织,通过整合其内部活动来更好的满足其细分市场顾客的需求,最后都成功的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以前,有人认为细分市场规模太小,不能获得经济效益,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已没有市场了。技术上的进步往往使企业以较小的成本开发出有针对性需求的产品,使企业不再依赖大众市场而是层次较高的细分市。每个企业都使自己及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这就是产品定位。

2.旅游市场定位。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中,很多人对市场营销中的定位概念有多种想法,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定位概念和相应的营销举措没有得到切实的理解和有效的执行。例如,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所谓定位就是市场定位,就是把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为哪些人群。很明显,这种理解和认识将市场营销中的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定混为了一谈。产品定位是使产品或品牌被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认知的方法----即与竞争产品相比,本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产品定位的基本原理在于,一项产品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和展现其对消费者的价值。但无论是哪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项目都不大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甚至在消费者所看重的所有各个价值方面都属于竞争产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于几乎所有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出于经济效益上的考虑,还是生产能力的限制,都使他们难以提供在各个方面都具领先价值的产品。因此,一个企业只能利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为其产品或服务创造某种突出的形象,使其成为消费者对本企业或本企业产品的知觉。

旅游定位是创造性的实践,立足于顾客需求,并把自己的优势与消费者需求创造性的有机结合,确定旅游产品或服务在目标顾客心中应占据的独特位置,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使其认同、产生共鸣并发生行动。因而,旅游市场细分及定位,最终决定着消费者对某一企业或产品的知觉,因此产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也便成为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的指导基础。总之,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定位,就是寻找人们的心智阶梯,发展旅游市场的间隔、空隙,使竞争对手无法与自己抗衡,凭借自己的“天时、地理、人和”优势,掌握主动,占据天机。

参考文献:

[1]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邮轮旅游;发展对策;产业融合

一、青岛邮轮旅游市场现状

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2016年旅游工作的重点就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和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近年来,世界邮轮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作为邮轮旅游的新兴市场,在过去十年时间实现雨后春笋般成长。青岛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发展邮轮产业和开拓邮轮旅游市场的天然优势。自去年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一年来,邮轮旅游市场增速明显,创出了开港首年国内主要邮轮母港业绩最佳,成功运营56个邮轮母港航次、邮轮旅客约5万人次,还在今年夏秋季节接待皇家加勒比、嘉年华集团、地中海邮轮三大世界著名邮轮公司约80个母港旅游航次,先后开发日韩、台湾等多条精品航线。邮轮业的发展不仅为青岛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对当地旅游业也具有较大带动作用。

国际邮轮到访可以带来大量的国际游客,拉动入境旅游市场。邮轮始发航次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乘坐,进而增加在青岛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旅游消费形式,为邮轮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为公司所在城市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以中华泰山号为例,2016年预计在青岛始发50个航次,每航次平均载客1000人,人均消费3000元,营业额1.5亿元,上缴利税1500万元。青岛邮轮母港作为邮轮母港城的首个投产项目,其成功的运营,带动了邮轮产业链的初步发展,为启动好青岛邮轮母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开发建设,实现金融、商贸、消费、旅游、服务、物流等一系列产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青岛邮轮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邮轮旅游市场认知度较低

据了解,大部分青岛市居民对邮轮旅游还是限于其豪华的外观和昂贵的费用,而对邮轮旅游的活动方式、邮轮旅游航线、邮轮旅游品牌、邮轮的构造和设施等这些相关要素的整体认知度都比较低,这说明邮轮旅游这种国内新兴的旅游方式对青岛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吸引力还非常有限,还没有形成较浓厚的邮轮消费文化,青岛居民参与邮轮旅游体验的内在欲望还需进一步刺激。

(二)邮轮游客的消费观念有待于改变

目前,青岛市居民对邮轮旅游有较大的兴趣,且偏好的邮轮旅游产品的价位是3000元以下,但从邮轮市场上所提供的邮轮航线来看,价位在3000元以下的很少,相对较高的邮轮产品价格使大多数旅游者望而却步。目前,大部分人仍将邮轮认作是交通工具,而不是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对于普通市民来说, 在消费观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仍难以承受邮轮旅游。

(三)邮轮旅游市场有效宣传性不足

当前,邮轮宣传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报刊杂志,和其他旅游形式的推广手段一样,邮轮旅游宣传中大都是介绍时间、费用、游览的景点等相关要素,还会特别强调其豪华性,令目标群体在心理上会对邮轮旅游望而却步。当前大多数的邮轮旅游宣传没有针对性,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和目标市场没有采取差异化宣传。

(四)旅行社的邮轮包船模式存在弊端

邮轮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逆转,邮轮供给量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需求的增长,而由于当前还是提前买断的包船模式,价格和满舱率没有及时起到应有的杠杆作用,包船商承受最大压力,并最后为之买单。目前的邮轮产品推广还未像欧美国家一样深入腹地。大部分新的邮轮销售缺乏对产品和销售方法的深度认知,也缺乏风险危机意识,盲目冒进。

(五)邮轮航线设计较为单一

青岛母港航次出发的邮轮航次几乎都是以日韩路线为主,由于济州岛的特殊地理位置,邮轮公司在设计航线时,通常会以韩国济州+日本福冈(或者长崎、鹿儿岛)的4晚或者5晚日韩航次作为主流航次考虑。韩国一共有济州,釜山,首尔和光阳4个港口作为经常停靠的邮轮港口,前3个港口的使用频次很高。如果码头泊位满负荷,将造成邮轮无法按常规靠岸,整个航次只能在海上漂流,这会加剧游客的不满情绪,提出降价或退款的要求。

三、青岛促进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青岛邮轮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首先,依托山东半岛、环渤海城市、环黄海区域和广阔腹地,加强区域内旅游线路设计与推广、游客引进、客流转送等合作共同开发推广邮轮市场,大力推广邮轮高端旅游度假产品。其次,建立青岛邮轮门户网,发展各省市互通的邮轮旅游信息平台,开发网络预订功能,及时行业信息。第三,塑造青岛邮轮港口形象,利用城市热点区域加强邮轮旅游宣传,加强媒体宣传,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市民了解邮轮,大力培育本地及腹地市场的邮轮消费意识。

(二)完善青岛邮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要构建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引导标识和无线网络等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如在候船大厅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自助查询系统,为游客提供多语种的本城旅游交通地图、各种旅游信息和代订车票、机票等,并整合公共交通、景区等资源,开发“一票通”旅游产品。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设完善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效能。

(三)设计开发青岛邮轮岸上特色旅游线路

在陆上观光线路方面,应本着市场导向的原则为不同的游客安排适当的游览线路,并要体现青岛的特色,最大限度地体现青岛的美丽和优势。如感受欧洲风情的旅游线路: 天主教堂―栈桥―迎宾馆―关别墅群;感受海滨风光旅游线路: 木栈道徒步旅行―五四广场―奥帆基地等线路。重视邮轮码头滨海旅游景点建设,让开放的邮轮客运码头景区和体验邮轮游艇旅游项目成为青岛旅游的特有品牌,提供飞机+邮轮、邮轮+游船等不同交通工具的对接,提供青岛至北方天津、北京等地,青岛至南方上海、厦门等地等国内精品游线,供游客自由选择搭配。

(四)构建青岛邮轮旅游发展联动机制

为了加快邮轮旅游发展进度,打造东北亚国际邮轮中心,青岛市要成立邮轮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出台新的邮轮旅游扶持政策,吸引和发展邮轮公司,争取在青岛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的联络机制,尽快消除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及壁垒,努力形成合力,增加邮轮旅游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加强青岛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

随着青岛邮轮母港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所以必须加大对邮轮专业人才的培训储备。邮轮旅游对人才的外语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很高,不仅要在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邮轮旅游相关课程,培养邮轮旅游接待各方面的人才,如港口服务及经营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等,还要鼓励国际邮轮公司、国际邮轮教育培训机构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设邮轮旅游专业和邮轮人才培训中心,逐步建立东北亚邮轮人力资源库。通过与国外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培训考核、开展课程研发、提供就业实习等多种手段,为青岛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观志,孟清超,秦浩.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

[2]孙瑞红,叶欣梁.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第8篇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旅游需求与供给双方互动的过程,必须从旅游目的地属性与旅游市场属性两个方面予以考察。从旅游系统特性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情感、偏好和旅行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来看,将有多种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传统的需求模型对这些问题做了简化处理,因此已有的旅游需求模型用来描述旅游市场结构不精确,用来激发或改变消费者旅行行为的策略不敏感,不能满意解释旅游流的时空特性[1]。

在旅游规划和研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市场圈层结构来源于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最早诞生于物理学,后来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中各种人类相互作用聚集流的研究,如人口迁移、旅行、通讯、商品运送、城市内部交通等[2]。

克朗蓬(CramponLJ)首先证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的作用,沃尔夫(WolfeRI)、爱德华兹(EdwardsSL)和切萨里诺(CesarioFJ)等在随后几年中对旅游市场的引力模型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中国,保继刚等学者将这一模型和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中做了运用和讨论[3]。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式中:T为客源旅行强度的某种量度,P为客源地人口与经济规模的某种量度,A为目的地吸引力的某种量度,D为以距离为主的旅行成本的某种量度,G为经验常数。当然各个变量上面一般还有经验指数。根据这一模型,诞生了今天旅游规划和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旅游市场圈层结构。旅游市场根据距离远近被分为一级市场(基本市场、核心市场)、二级市场(次要市场、一般市场)和三级市场(机会市场)。

然而在许多具体研究对象面前,我们发现,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常常发生变异。一些时候,这种变异是显著和至关重要的,有必要对这种变异的影响因素和变异模式做认真的探讨。

2旅游市场圈层结构变异的因素

2.1均质条件的破坏

旅游市场圈层结构理论的假设——均质环境于现实中原本不存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条件的非均质分布势必要影响圈层结构的面貌。

例如人口的非均质分布,使得大城市总会比小城市和乡村在同等几何空间内蕴藏了更大的旅游市场。因而,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我们通常首先将市场定位的目光投向附近的大城市。河南信阳市旅游业将武汉市作为首要目标市场,而不是距离更近的驻马店、漯河等城市,就是这一道理①。

除了人口,由于经济条件的非均质分布,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出游率更高,在相同的人口和距离条件下,它们会成为更为重要的市场。根据2000年山东省泰安市旅游局进行的调查,北京游客与河北游客数量相当②。而到达辽宁葫芦岛市的北京游客显著多于河北游客③。这些状况与单纯考察距离和人口总量因素的结论显然不符。

2.2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线路是游客进入的通道,它的分布直接影响游客进入的便捷程度和成本。因而,在最为重要的交通线路方向上,旅游市场圈层结构将出现“突起”,这与城市和产业的空间生长有些类似[3]。

位于辽西走廊葫芦岛和河西走廊的酒泉市,旅游市场都存在沿交通大通道伸展的情况④。但是,由于重要交通线路的布局与重要城镇的分布通常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因而交通线路对旅游市场结构的影响可能被前述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影响所叠加遮蔽。同时,交通线路的布局也与地理因素有关,例如,山西省中部的交通动脉多沿汾河谷地纵向分布,这也导致临汾市旅游市场的圈层结构沿谷地纵向“突起”⑤。

2.3消费门槛的影响

对于旅游区和具体的旅游产品,一些非大众化的高端旅游产品会形成明显的消费门槛。例如对于高档次的温泉度假村,临近乡村和一般城镇居民不具备消费能力,这些旅游产品势必跳出临近空间,直接投放高端客源聚集地。通俗地说,它们就不是为本地客人准备的。

例如旅游,由于交通成本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成为高端旅游消费。根据2002年的统计,在其国内旅游市场格局中,占据前五位的是北京(20.2%)、四川(16.3%)、广东(9.1%)、上海(8.1%)、福建(4.2%),这其中恐怕只有四川凭借的是距离优势,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华中一带游客所占比例仅有5%。而且,在旅游客源构成中,海外游客比例很大,有大约一半的旅游收入来自海外游客⑥。在这里,消费门槛的影响表现得很突出。

对于特定的高端旅游产品,它的市场圈层可能受到严重扭曲,甚至成为一些互不相联的“市场岛”,这些“市场岛”是达到消费门槛的城市和人群,而周边大范围的区域则不在市场区内。

同时,“基本客源市场”概念可能由此遭到挑战。由本地或周边市民构成的所谓“基本市场”可能不复存在。一个旅游产品和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否应当首先要满足本地居民需求成为疑问。

2.4消费偏好的影响

如同一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特征,不同地域的旅游者也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例如欧洲游客希望放松和享受,喜欢自助游。美国游客以休闲为主,探险和生态旅游都很喜欢。日本游客喜欢休闲和观光度假,对登山、滑雪、冲浪和疗养等专题旅游也很感兴趣,同时对佛教等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旅游市场结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旅游和敦煌旅游,日本游客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就与他们的文化渊源导致的消费偏好有关⑦。在湖北黄冈白潭湖景区的开发中,考虑到黄石市工业污染严重,市民游憩空间不足,将黄石市确定为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也是基于消费偏好的考虑⑧。一些特殊的专业型旅游资源,例如考古研修型资源,只对个别城市中的特殊人群有吸引力,消费偏好将成为市场研究的主要考虑因素。

2.5“反向旅游”消费倾向的影响

在旅游这一特殊消费活动中,消费偏好往往产生“反向旅游”的倾向。我们把旅游目的地景观(物质景观和文化景观等。下同)与游客原住地景观、已经感知过的景观之间的“极端差异”称作“反向”,如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山区与平原、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雨季与旱季)、东方与西方、盛夏与隆冬、发达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安全舒适环境与紧张刺激经历……,把“追求景观差异极大化”的旅游行为称作“反向旅游”。如城里人到乡下寻求自然野趣,现代人到穷乡僻壤体验简朴生活,西方人到东方古都访问胡同、四合院,内陆人到大海边欣赏波涛汹涌的浪花等等,都是“反向旅游”。

根据我们所作北京市居民郊游意象程度调查,越是靠近城市中心区的居民,郊游愿望越强,而海南岛冬季旅游大受北方人欢迎也是“反向旅游”消费倾向的体现。

关于“反向旅游”的研究不多,但是它对于“基本市场”概念的摈弃,对于旅游市场圈层结构的破坏最为彻底,值得今后加强研究。

2.6特殊因素的影响

亲缘关系、工作和商务关系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因素,也可能成为影响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山东乳山市的银滩景区,大庆石油部门由单位组织建房,形成了数个大型生活小区,大量退休职工举家迁居与此。由此,在相距遥远的两座城市中建立起了紧密的亲缘关系,大庆成为乳山旅游重要的客源市场地⑨。

在,由于关系的确定,一些内地省市与相关地市的人员交流相对频繁。2002年,来自15个对口省市的游客占到国内游客总数的81.6%。而将人次排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福建,恰恰是国内市场前五位的省区⑥。2003年,广东省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占到全国的四成⑩,这恐怕与粤港间的经贸联系(也有亲缘关系)密不可分。可见工作和商务关系也对旅游市场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行政区界,特别是国界对于旅游成本的增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过去,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之间,东北地区与朝鲜之间的旅游往来受到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世界上尚有一些国家不能成为另一些国家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因素极大地改变了理论上的圈层结构。

3旅游市场圈层结构变异的模式

3.1变异模式一:场空间变形

由旅游目的地或吸引点构成的“引力场”——市场圈层,在“导体、绝缘体”——地理、经济、文化等非均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形,如同电场等势线的变形一般。由于非均质的状况是普遍的,这一空间结构更为接近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状况(图1)。

图1旅游市场圈层变异的场空间变形模式

Fig.1Modeoftransmogrificationoffieldspace

3.2变异模式二:轴向拉伸

由交通条件导致市场圈层沿主要交通通道生长“突起”,如同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中的城市与产业拓展模式[3]。如河北玉田、辽宁葫芦岛等受重要交通通道影响强烈的旅游目的地将产生此类的市场空间结构(11)。

图2旅游市场圈层变异的轴向拉伸模式

Fig.2Modeofextendingalongaxes

图3旅游市场圈层变异的市场孤岛与群岛模式

Fig.3Modeofmarketislandandarchipelago

3.3变异模式三:市场孤岛与群岛

高端旅游产品受到消费门槛因素的影响强烈,只有少数城市的部分居民能够消费,其市场空间结构将呈现市场岛(群岛)形式。对于消费偏好极为显著或者消费门槛极高,或者有极为特殊的社会文化关系的旅游目的地,市场指向将非常集中,其营销策略也相应的为“集中突破”,这类旅游市场将呈现极端的市场孤岛形式。

4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的确定过程

4.1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旅游产品与旅游目的地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塑造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

旅游市场的圈层结构是研究的一个基础,它依循吸引力距离递减的原理,符合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关系,符合经济学、地理学和物理学的一般规律。但是,多种因素对这一空间结构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这在旅游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将来的旅游规划和经营过程中,理应对文中讨论的各种影响因素加以研究,特别是对多种因素要做综合考查。

4.2多模式的综合运用

旅游产品与旅游目的地究竟更接近于一般的圈层结构模式,还是场空间变形模式,轴向拉伸模式,或是市场孤岛与群岛模式,不能简单搬用在研究对象上。由于各个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条件千差万别,所受影响复杂且不同,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模式,结合各自条件做具体分析。

4.3动态变化与平衡

由于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的变化,由于影响市场空间结构诸多因素的变化,市场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必然的。一种空间结构的表现,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关注和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是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所必须做到的。

例如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国内地游客到越南、香港等地的旅游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加之中国游客消费水平的变化,对于越南、香港和将来的台湾地区,中国内地在其旅游市场空间中的地位势必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交通条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在中国内地地区十分明显,中国游客消费能力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铁路升级和私家车的普及将一些目的地的市场空间大大延伸了。青藏铁路的修建,将彻底改变旅游的交通条件,也将降低旅游消费门槛,对于旅游市场的影响将十分显著。

在旅游产品的不同开发阶段,产品不同,面对的消费对象也会不同,市场空间将相应变化。对于微观的旅游经营者,由于不同阶段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向,它们的市场空间结构可能经历由主攻一个目标市场(孤岛形)向多向展开(群岛形或圈层形)的过程。

4.4尝试:一个更符合现实意义的市场空间结构分析模型

将全部空间划分为若干面积相等的空间元,从中任意选取空间元S[,i],建立市场空间结构分析模型:

选取一个标准空间元(通常是经验判断的最重要市场)S,计算其市场规模指数:

将各空间元的市场规模指数与其比较得出它们的市场等级指数:

市场等级指数的分布情况可作为划分市场等级的依据。实际研究中,并不需要将全部空间划分空间元,可以根据基本经验,选取若干有研究意义的空间元。由于最终得到的是与标准空间元的比较值,一些指标变量的数值可以采用比较值,大大简化了实际处理过程。

以信阳鸡公山景区的国内市场分析来示意此方法。选取武汉市区为标准空间元,各空间元的市场等级指数如表2所示。总之,在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客观、全面和动态的把握市场规律。文章所做分析和初步结论应当在今后做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注释:

①信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提升策划(征求意见稿).课题组,2005。

②山东省泰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课题组,2003。

③葫芦岛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020年)(征求意见稿).课题组,2006。

④酒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2003。

⑤临汾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2004。

⑥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初稿).课题组,2003。

⑦酒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2003。

⑧湖北省白潭湖景区总体规划.课题组,2001。

⑨山东省乳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课题组,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