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技术学培养方向

教育技术学培养方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3 14:38: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技术学培养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技术学培养方向

第1篇

【关键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44―06

一 背景与方法

教育技术学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近224所高等院校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约83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有9所高校可以授予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尽管开设了近30年,但是其课程设置还不够成熟,各校的课程内容差异大,开设层次不一,并且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社会需求的变化;实践课程少,方式单一;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各门课程内容之间重叠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技术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逐步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课程设置特点,将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借鉴。

秉持这一理念,笔者采用调查法,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层次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和学生就业五个方面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二 研究发现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在该校的师范学院(Teachers College)数学、科学和技术系中有两个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方向;(1)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2)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Technology Specialist K-12 Initial Certification(TETS-INIT)。其中,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有两个培养层次:硕士(文科硕士,教育学硕士)和博士(教育学博士),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设有文科硕士。如图1所示。

通过网站调研和专家访谈,本文主要研究上述两个方向的硕士层次的课程设置特点。

1 培养理念

开设这样两个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的培养理念主要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领域将会随着信息和新兴通信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改变,社会对高技能的教育人员的需求将会增加,这对教师的教学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因此培养具备教育技术与媒体能力的人才以及在学校教育中能够使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人才至关重要。

以上两个专业的最终培养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目前和将来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并且要让创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革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2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化,是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教学技术和媒体方向、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主要关注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提出新技术在教育和生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目的地选择新技术,并在各层次和各学科的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新技术。

(1)教学技术和媒体方向硕士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方向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新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教育中灵活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该专业的应用领域广泛,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运用技术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教师以及从事培训的企业职工服务。可以看出,教学技术和媒体方向注重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人才,使学生在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教育或企业培训中灵活使用新技术。

该专业方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什么样的新兴技术将来更有可能通过教育事业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设计者应该把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包含在教材(包括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材料和反映在游戏中的材料)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怎样配置、管理和评价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教室中的运用?教育者应该将什么样的设计和实践原理整合到分布式教育课程和项目中?

(2)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文科硕士的培养目标

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文科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使该方向的学生能够学会利用技术帮助教师有效工作,使他们学会使用技术并有效地设计教学,最终实现课程与技术的最佳整合。

可以看出,初始认证方向主要紧紧围绕学校对技术的需要和应用,为学校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和设计类人员,为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服务。

3 培养层次与课程设置

(1)培养层次

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有两个培养层次:硕士(文科硕士,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其中,文科硕士Master of Arts至少要修32学分、教育学硕士Master of Education至少要修60学分,教育学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完成学位至少要修90学分。

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只有文科硕士Master ofArts(M.A.)一个层次,最少要修满38个学分的师范学院课程,其中包括一百小时的实地调查和40天的教学实习。关于两个方向的培养层次及所要求的学分数,如表1所示:

(2)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它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的结构与类型。课程内容的合理程度,制约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实施,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①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文科硕士和教育学硕士设定了不同的课程。文科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的必修学分相同,都要修17个必修学分,总学分差别主要体现在选修课上。另外,学生还要满足6学分的硕士生课程广度要求,即所有的学生(包括文科硕士、教育学硕士等)除了学习本系的课程外,还必须至少选修师范学院其他系的三门课程,每门课程至少2学分。学生先前修的、非师范学院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经过评价后可以转移累加在本学位所要求的学分上。比如教育学硕士最多可以累加30个学分。这里对可累加的课程有要求,只有那些与本专业相关且成绩达到“B”或者以上的课程才能转移累加。在满足硕士生课程广度要求的前提下,学生还要修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选修课没有专业限制,但是在选修技术类的课程时有总学分限制,即选修的技术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限制,文科硕士不超过3学分,教育学硕士不超过6学分。关于文科硕士和教育学硕士课程学分的比较见表2。

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强调技术、媒体与教育的融合。开设的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的理论和程序设计Ⅰ;理论和程序设计;交互式媒体Ⅰ;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技术和学校改革:文化、媒体和教育等。从网站调研发现,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的文科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完全相同,只有选修课不同。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必修课程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17个学分的必修课程里,关于程序设计的课程有占的比例较大(7~8个学分),如面向对象的理论和程序设计I、理论和程序设计:交互式媒体I(Theory andProgramming:Interactive Media I)。这说明该方向及时关注一些当前流行的媒体和技术,如:Java、C++编程语言和交互式媒体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技术开发的能力。

有3学分的教学设计课程,如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内容包括教学技术的性质,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方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下开发技术并应用技术。

在必修课程中,还要求从“认知问题和技术”、“社会问题和技术”、“文化问题和技术”以及“教育实践和设计”四类课程中任选三类,且要求所选课程必须来自三个不同的类别,累积学分为分。让学生充分认识技术设计与开发的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并通晓技术应用中将会受到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核心研讨课和综合项目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研讨课有1个学分,而综合项目没有学分要求。文科硕士的综合项目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课题,也可以是几位学生共同做的大课题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教育学硕士的综合项目一般是一个研究或者是开发项目,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也可以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来代替。和文科硕士一样,学生所选的综合项目一般和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关,并且能够真正体现他们的能力和优势,展示出他们的专业技能。

与文科硕士相比,教育学硕士有更多的选修课程,以至总学分比文科硕士多了近30个学分。Budin Howie说“教育学硕士更多会继续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较多的选修课程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更多其他专业的知识,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为以后做准备。

②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

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文科硕士课程方向要求至少38学分的课程,包括1分的必修课程,3~4学分的选修课程,且不能选修技术类课程。这个学位是为获得纽约州基础教育(K-12)技术专家教师资格证书做准备的。要想获得纽约州基础教育(K-12)技术专家的教师资格证书,除了获得该学位外,还要进行纽约州教师资格考试(New YorkState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s)。表4列出了基础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文科硕士的必修课程。

通过表4我们发现,该方向有六门必修核心课程。包括技术和学校改革,公平、伦理和社会问题,教育技术资源管理,面向对象的理论和程序设计Ⅰ,计算机,问题解决和协作学习和一百个小时的学校实地调查。这些课程包括调查实践、技术的操作、社会和伦理问题、教学与学习、资源管理等方面,大多是基础的实践类课程,属于技术专家认证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基础教育(K-12)技术专家的专业需求而设置的。

除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外,还包括其他专业的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和学习是人类发展学系的课程,还有一些政策及管理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都与基础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涉及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特殊教育中的问题、儿童教育中的问题等。可以看出,这些课程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还有一百个小时的学校实地调查和6学分的教学实践课程。实地调查先于教学实习进行。调查任务根据某些核心课程的要求而定,一般包括:观察学生利用技术学习的过程,在班级里和单个学生或者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检查软件等。教学实习主要在中小学进行,共40天。实践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让学生学会利用技术和使用教学设计,最终实现课程和技术的整合”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教育性。

研究能力的培养不是该方向的重点,其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最终服务于实践。该方向没有论文研讨课程,也不需要做论文。只需做一个综合项目。关于综合项目有四个要求:①综合项目必须建立在对该专业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②必须建立在对专业经验(关于学生学习技术和利用技术学习的经验)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③项目必须集中在未来规划的某方面,能够通过改进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④项目必须关注技术使用中的问题,以促进技术公平合理地运用,最终能够促进所有孩子的学习。综合项目将根据以上四个标准进行评估(事实上不进行等级A、B、C和D评分,仅给予学生反馈)。综合项目的要求体现了该方向课程“通过技术的合理使用,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目标。

可见,相对于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更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性,其中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占很大一部分的学习时间。

4 课程实施和评价

“教育技术与媒体”方向的课程一般都会采用面对面授课的形式。小组协作、基于问题的教学都是课程上常用的教学形式。学校高度重视实地调查和实习等实践类课程的实施,非常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项目。学校、计算机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是创新项目的常见合作伙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环境、资源、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另外,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技术中心、技术与学校改革中心和哥伦比亚新媒体教学与学习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

“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可以采用灵活的远程学习方式。例如,“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的学校实地调查中的一些课程可以在线学习。有很多不同的在线学习平台,如Sakai,Moodle,Blackboard等,不同的教师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平台,有时也会有在线会议。学校对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进行不做比较评价,而是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所有的在线课程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严格监督。

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根据教师的不同,评价策略也不同。常见的是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硕士毕业时,学生会有一个毕业考试,只有通过毕业考试、修完学分并且完成综合项目的学生才能毕业。

5 学生就业

获得“教学技术和媒体”方向学位的学生就业渠道比较广泛。硕士毕业生一般从事技术教师或者技术协调员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为专家在多种行业中工作,如教育服务、产品咨询和出版社等。也有一些人自己创立多媒体项目,成了研究者、设计者和制作人。教务管理秘书Matos Chaney说:

“我们的学生在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及企业都有任职。一些学生继续在正式的教育中工作,如当教师、研究员或者在中小学或者大学中从事行政工作。也有一些人在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培训和发展部门从事工作。”

“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主要培养学校中的技术协调员,取得该学位的人有资格申请纽约州基础教育(K-12)技术专家教师资格证书。

三 讨论

综合分析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两个方向(教学技术与媒体方向和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的硕士课程设置,我们发现该校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 偏重培养学生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这个特点是由该校该专业培养目标“专注于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期让新的媒体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强大工具,培养学生在教育中灵活使用技术的能力”决定的。硕士层次主要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的是技术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人员,课程设置更注重把课程与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强调把技术和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应用而不是学术研究。

2 强调技术应用并不是技术开发

课程设置中有一些计算机编程的课程,但是在选修课别限制了技术类课程的学分,这是为了让学生更集中到了解技术并应用技术解决问题方面,而不是培养专门的技术开发人员。

3 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匹配,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把证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相结合。而且根据不同的职业目标,侧重点不同,从而使教育技术学的培养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构。“K-12教育技术专家初始认证”方向主要培养学校中的技术协调员,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前提,因此其课程包括教学与学习(认知和学习等)、资源管理等方面,大多是面向学校的基础课程。而其硕士层次的就业领域相对证书层次更加广泛,所以课程设计中包括了编程开发类课程、教学设计类以及其他相关领域,满足教育技术设计、开发及管理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4 强调考虑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从课程设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特别强调要从“认知问题和技术”、“社会问题和技术”、“文化问题和技术”以及“教育实践和设计”四类课程选三类课程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技术设计与开发的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并通晓技术应用中将会受到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置于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之内,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而不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同时,将技术置于社会与文化等系统当中,而不是孤立起来考虑,这样更能促进发挥技术的应有作用。

5 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技术解决问题

选修课中强调学生选择其他的院系课程,开设认知心理等,以便让学生了解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现出教育技术所需宽广的知识背景。

6 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实践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求中,除了完成实地调研、教育实习等课程外,硕士毕业还要求必须完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让他们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学校鼓励学生到公司或学校实习,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信息。

7 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在研究生入学后选题方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强调让学生与导师讨论选题,而不是导师选题,导师会给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选题,只要条件允许,导师也会同意。学生在有了新的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现象时才找导师讨论,而不是有了问题去找导师,更强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课程评价强调竞争精神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进步的说明。特别是在硕博衔接上更加严格,学校只会向学生提供一个建议性的计划和时间表。如果学生不能保持令人满意的进步,将没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在学习环境里,市场经济体制依然适用,强调竞争意识。

第2篇

 

第二,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公司、高等教育机构、健康卫生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所需的技能。毕业于这个方向的学生将主要成为企业培训师、多媒体学习技术专家、课件编写者、教学设计者、绩效提高专家和学习咨询人员。从事这个方向的学习者,将学习如何确定人与人之间绩效方面存在的差距,并通过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来消除这个差距。毕业于这个方向的学生,将主要在Elsevier出版社、联邦储备银行、百威英博、波音公司和_些其他地区、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等单位工作。

 

第三,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是让教师和其他学校人员对P-12环境下基于媒体的活动进行策划、实施和评价,主要培养学生的课程和教学设计能力,通过有效利用和整合图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伊利诺伊州教育图书馆信息委员会对完成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的学生提供有效的认证,这种认证就是目前经过伊利诺伊州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教学证书。

 

王卫军:SIUE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制是几年?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多少?

 

刘余良:SIUE的教育技术学主要培养面向社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解决型人才。该专业的三个方向都在为社会的不同领域培养设计者,侧重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太强调制作技能的训练。

 

在学制方面,并没有严格要求,而是实行学分制和完全弹性学制,学生只要修完要求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达到毕业的要求就可以申请毕业。美国各个学校对学分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要求完成10~12门课程,获得30~36个学分,就可以达到毕业的要求。与其他学校相比,SIUE在学分方面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修完12门课程,获得33个学分,最高要求达到了36个学分。

 

王卫军: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兼顾了教育领域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要求应该具备哪些专业技能?相关专业技能的考核是怎样设计的?

 

刘余良: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并没有明确的技能要求,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体现。他们需要通过两个阶段的考核评审,设计_个网站,将作品上传到网站或博客,所学课程达到专业要求,就会进行两个阶段的评审。第一阶段的评审要求学生完成考核组1的评审,我个人认为要求是非常高的,就类似于中国的心得体会,在修完一半课程之后,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完成心得体会的撰写。撰写的要求很具体,要求写出修完课程后自己达到了哪些目标,具体说明从哪些方面可以达到这些目标。只有通过第一阶段的评审,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考核评审。第二阶段的考核评审是对所学课程进行的_个综合展示。只有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评审,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个专业的学习。

 

王卫军: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一般是在什么时间招生?入学资格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刘余良: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没有时间限制,招生不间断,任何时间都可以提交申请。一般是通过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分校的官方网站在线申请。申请人需要填写申请表,申请材料得到申请本人核对确认后,将会转送到相应专业招生部门进_步审查。—般要求本科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5以上,但是平均学分绩点在2.0~2.49的申请人也是可以考虑的。

 

王卫军: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面向哪些专业或领域的学生招生?

 

刘余良:SIUE是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三个方向来确定招生领域的,主要面向三个领域。

 

第一,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后,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他们完成学业后,既可以继续担任教学工作,也可以承担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员或学区教育技术管理员。

 

第二,面向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领域。该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们的工作岗位是进入公司,主要在公司的人事处以及培训部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另外,他们还可以在电视台、媒体公司等单位,从事多媒体制作以及在线课程与网页设计等工作。

 

第三,面向图书馆信息专家领域。这个招生方向是近5~6年才开始的,该方向的增设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美国,中小学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这必然会导致对图书馆信息人员的大量需求。为了解决这些人员专业发展的问题,开设了图书馆信息专家这一方向,主要招生对象是图书馆信息管理人员。

 

王卫军:课程设置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的实现,SIUE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哪些课程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型包含有哪些具体课程?

 

刘余良:SIUE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开设三种类型的课程:

 

第一类,教育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是SIUE教育学院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和教育哲学。

 

第二类,教学技术基础类课程。这类课程侧重于教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教育技术原理、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网页设计等。

 

第三类,专业技能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一些实践性的技能学习,包括教学材料制作、教育资源管理技术等。

 

王卫军:美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了哪些授课方式?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以及图书馆信息专家等三个专业方向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分别开设哪些课程?

 

刘余良:SIUE以前并不支持全部采用网络课程,而是一种混合的课程形式,既有面对面的、在线的,也有基于设计坊和课外实践的。SIUE的护士学院被批准为第_个全部开设网络课程的学院,随后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实行了全部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成为SIUE第二个拥有全部开设网络课程的学院。SIUE的网络课程也会根据不同学期相应开设不同的课程,秋季和春季学期长达16周,而夏季学期通常提供短期的课程,大部分学生每学期只修一门课。对于_些特殊的学生,为了满足他们尽快完成学业的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修读三、四门课程。所以,有的学生三年就可以完成学业,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四、五年。

 

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研究方法”或“定性研究”、“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三门核心课程是每个方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其余课程是依据方向进行设置的,每个方向在不同阶段学习的课程也不相同,只有完成前_阶段课程内容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课程内容的学习。

 

教育技术方向,第_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教育”、“教学网页设计”、“教学技术原理”、“现场实践1”等;第二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教学材料制作”、“教育中的新兴技术”、“教育技术领导力”、“教育资源管理技术”、“现场实践2”;第三阶段开设的课程是“现场实践3”。

 

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方向,第_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教学网页设计”、“教学技术原理”、“教学系统设计”、“设计坊1”等;第二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网络出版”、“绩效技术”、“教学发展管理”、“远程教育”、“设计坊2”等;第三阶段开设的课程是“设计坊。

 

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第_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教育”、“教学技术原理”、“现场实践1”、“媒体选择”、“儿童教学媒体”等;第二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教育技术领导力”、“现场实践2”、“目录编排与分类指导”、“图书情报参考书目检索”;第三阶段开设的课程是“现场实践”。

 

王卫军:在不同的招生方向以及不同的培养阶段,都有设计坊或现场实践方面的课程,可以把这些课程理解为国内的专业实践吗?这些是不是SIUE的特色课程?设计坊和现场实践类课程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刘余良:是的,这些的确是SIUE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开设的特色课程。

 

关于设计坊,在许多领域设计坊模式被成功地用来组织和管理需要大量生产的创造性活动,如电视和电影制作、音乐录音和建筑设计。这可以很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发展,如艺术、舞蹈、音乐、戏剧和创意写作。从本质上来讲,设计坊是一个高度协同、多人互动交流思想的地方,因此他们设计和开发的作品都带有_定的批判性。SIUE开设的设计坊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能够从事设计活动这一理念之上。设计坊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虚拟空间,然后通过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活动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它也是一种协作和分享,并利用各种方式互相帮助。这里的活动包括多媒体项目开发或其他教学技术产品的创造,即使是一项非常具体的项目,也要对自己的设计过程进行反思,从专业角度评价他人和自己的学习,可以展示学生的技能和利用媒体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项目管理者应有的能力。

 

关于现场实践课程,是教育技术方向与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_些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将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探索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在现场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会给学生适当的建议。

 

王卫军:“现场实践1”、“现场实践2”、“现场实践3”课程的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设计坊1”、“设计坊2”、“设计坊3”课程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刘余良:现场实践类课程适用于教育技术与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其中“现场实践(i学分),指在学校注重情景分析和规划有效的技术整合实践,前提条件是修读了“计算机教育”;“现场实践”(2学分),指在学校注重基于技术的整合策略设计和基于技术的学习经验评估,前提条件是修读了“现场实践”;“现场实践3”(3学分),指在学校注重技术支持、管理、实施和领导的能力,前提条件是修读了“现场实践”。

 

设计坊类课程适用于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方向,其中“设计坊1”(1学分),是基于教学活动设计和计算机教学工具使用的经验,这些工具包括图像、多媒体,以及编译软件,前提条件是修读了“教学网页设计”和“教学技术原理”;“设计坊2”(2学分),是基于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网络资源以及其他形式技术促进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的经验,前提条件是修读了“教学系统设计”或“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以及15学时的“教学技术”课业;“设计坊3”(3学分)则是指毕业设计或论文。

 

王卫军: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者,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导师是如何安排的?导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导师共同指导时,是否有具体的分工协调或是不同作用的发挥?

 

刘余良:SIUE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在录取完成后,每名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会由三位导师组成的导师委员会共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并指导确定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第一导师会通过面对面、网络电话、E-mail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完成专业方向的选择,并在选课方面给予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学期都要与导师联系,汇报下学期的课程计划、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导师在学生课程项目评价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考核组的课程项目草案进行审查,并帮助学生确定提交课程项目。如果第一导师因为休假或生病等原因,较长时间不能指导学生,第二导师将会担任第一导师的职责。第二、第三导师主要是辅助第一导师,在考核组评价考核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建议。

 

王卫军: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导师的指导以外,考核组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不同的考核组分别完成哪些不同的考核评测?

 

刘余良:对于SIUE教育技术学的硕士研究生,“设计坊”和“现场实践”是三个方向课程设置中都有的要求,学生完成这两门课程,将会参加两个考核组的评审和_次专题研讨会,考核组和研讨会是学生课程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过程。考核组的评审是对网上制作和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估。研讨会则是学生制作和汇报最终课程项目的过程,该课程项目不是学生_个人单独完成,而是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教师、顾问和评论家的角色,帮助学生决定何时向导师委员会提交课程项目,以及何时准备专题研讨会的汇报等。

 

考核组1被作为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现场实践”或“设计坊”的要求,需要学生在SIUE的网站或博客上创建自己的文件夹,在文件夹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联系导师,获得导师的指导。文件夹创建完成后,就可以将作品上传到自己的文件夹供导师委员会评估,导师委员会将根据JuryGuide中的目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只有每个目标都达到“开始”的标准,学生才通过考核组1的评审,否则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直到达到“开始”标准为止。

 

考核组2被作为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现场实践”或“设计坊”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进行专题研讨和毕业。如果考核组2评审没有按时通过,就会推迟毕业。考核组2和考核组1都是为了达到JuryGuide中的项目目标,但是考核组2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通过考核组1的反馈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考核组2的目标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每个目标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才向导师委员会提交作品。然后,导师委员会成员将根据项目目标对学生的作品作出总结性的评价,如果没有达到“精通”标准,导师委员会将为学生提供反馈和修改意见,直到达到标准。

 

王卫军:很显然,考核组主要是依据JuryGuide对学生在“设计坊”和“现场实践”课程中的作品进行考核评价,JuryGuide有哪些具体的考核目标要求?

 

刘余良:JuryGuide提出了5个考核目标。

 

第_,阐述教育技术实践中用到的理论与概念。主要包括学生要辨别和描述设计项目中用到的理论与概念,尤其是说明这些理论与概念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学生要描述在自己的设计中是如何运用理论和概念的,尤其是用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设计中用到哪些理论和概念。

 

第二,采用适当的方法构想、设计、创作、评估不同的设计项目。通过对不同设计项目的具体描述来证明学生的构想、设计、创作、评估能力。

 

第三,展示批判、反思和元认知思维。反思学生作为一名设计者之后的改变,具体包括:经过这个项目的学习,设计方法有哪些改变?如何看待不同的设计?第四,通过倾听他人想法、展现专业素养以及尊重他人,并对项目团队作出有效贡献。具体表现在:作为—名合作者和团队成员,如何展现自己的开阔心胸?如何倾听?如何接受不同的观点?对团队决策有何作用?在交流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尊重其他组员?

 

第五,制定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计划。具体表现为:这次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有什么作用?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有什么规划?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达到专业发展的目标?

 

王卫军:有效的研究生学习考核机制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学习与研究,还能检验各个培养环节的成效,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课程学习选择了怎样的考核形式?

 

刘余良:和国内一样,SIUE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也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核,只是与国内在考核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国内主要以论文的形式来对所学课程进行考核,而SIUE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来考核。在学习完一门课程后,需要完成与这门课程有关的课题研究,并进行陈述。SIUE目前主要采用在线陈述,在陈述过程中,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参与提问,每个学生的陈述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

 

王卫军:SIUE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刘余良: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负责制定研究生相关管理政策,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生对研究生院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研究生院的管理机制。

 

第二,对课程进行评价。当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达到18学分,研究生院将会作出全面的检查,要求研究生的平均绩点达到3.0以上,如果绩点没有达到3.0,研究生院将会通知研究生本人和导师,为学生提供一次申诉的机会。如果申诉成功,将要求继续完成课程,达到B以上才算合格;如果申诉失败,就会面临退学的危险。

 

第三,在学生毕业一年之后,对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情况。

 

王卫军: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有学位论文要求吗?硕士研究生达到申请毕业的要求是什么?

 

刘余良: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没有学位论文的要求,这一点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SIUE的研究生很少有人通过撰写论文来获得学位,大部分学生选择作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深入思考,进行大量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完成相应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只要完成研究课题,学分修读达到相应的要求,就可以申请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王卫军:SIUE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有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以及图书馆信息专家三个专业方向,研究生毕业后相应有哪些就业领域?

 

刘余良:关于SIUE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是与所学专业方向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方向在培养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就业领域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教育技术方向的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教学工作、担任学校或者学区教育技术管理员;教学设计与绩效提高方向的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培训师、多媒体学习技术专家、教学设计者、绩效技术专家等工作;图书馆信息专家方向的研究生,主要在学校图书馆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思考

据统计,目前全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累计达到220个,教育技术硕士点达到78个,另外还有8个博士点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1]河南省现有河南大学等10所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 , 除河南大学为省部共建高校外,其余9所院校均为省属地方性院校。地方性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究竟该如何发展?是以重点大学为跟踪导向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还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按照现有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都是需要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不可否认,重点院校具有“排头兵”和“风向标”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办学方向不明、学科定位不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材设置混乱、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势必影响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促进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科学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对专业改革作了一些实践探索,最后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状

1.培养目标方面

笔者在对我省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查阅学校网站和从学生假期实习作业中获取的资料)后发现,这些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大同小异。如某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高级计算机操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能力和校园网络综合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看似宏伟,实则定位不清。目前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普遍看法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缺乏专业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往往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水平不如物理专业的学生,教育研究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水平不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方面的水平不如影视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3] 这些不足很容易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失去竞争能力,造成就业难。

2.课程方面

(1)内容过杂,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对教育技术学定位理解不同,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调查发现,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理学、工学、新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门数多、内容交叉重复是这一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实际中则是专业课程讲授缺乏深度,浅尝辄止,造成学生“广而不精”,即什么都知道一些却什么都不精通。

(2)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许多核心课程都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无法体现这一特点。主干核心课程的学习停留在课堂教学上,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理论层次的教学过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虽然讲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但只处于让学生识记或领会的层面,没有达到教会学生应用的水平。而书面作业设计的成果也大多只是闭门造车,无从检验效果。如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本来是作为连接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却因有限的课时而限制了实践教学内容,结果这门课最终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教材理论性过强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体现。以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的主干课程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学术性极强,但思辨性也极强,笔者认为更适合作研究生教材。因为本科生还未掌握相关媒体技术的知识以及运用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让他们进行枯燥的学术探讨,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消化不良”。

3.就业方面

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借助网络进行了大量调查,并通过课下、假期实习等方式对在校的和已毕业的2006届学生共计3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在对数据进行记录、挑选和整理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从对在校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在为就业发愁。虽然部分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但由于忽略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以致大学四年碌碌无为。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方式大致分为三类:统考、应聘及其他。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发现,70%的毕业生是通过地方统考的方式来实现就业的,通过人才市场应聘就业的则相对较少,还不到总数的30%。这种就业的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4.师资方面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大都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对本专业信心不足,并直接反映在教学和科研上。笔者作为专业负责人曾经与教师探讨过专业发展问题,教师大都对专业发展的担忧和迷茫,对专业研究不感兴趣,在教学和科研中缺乏创造性。另外,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有关领导误认为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其中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教育学知识积淀,更不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教学中拿起课本就讲课,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课程,而是孤立地看待这门课。殊不知,教育技术学是很具系统性的,这个专业开设的每一门课都需要围绕着专业核心来统筹讲授,这个核心就是媒体和系统。

二、思考与建议

1.明确学科方向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理依据。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跟踪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学科知识体系来规范专业建设,建设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专业。[4]作为教育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与信息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所谓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主要有系统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三大理论作支撑,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必然属于教育科学,是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的社会科学。[5]

2.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制订出完备的培养计划。地方性院校不同于重点院校,因此要扬长避短,人才培养要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6]地方性院校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主要是媒体技术能力,这是本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遵循“技术先行”的原则,即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媒体技术,地方性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熟谙教育规律又精通各种技术并能够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调查发现,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在从事教学工作,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IT业从事教育软件及数字媒体开发等工作。商丘师范学院结合就业现状并综合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25学分)、教育软件工程方向(23学分)和数字媒体技术方向(14学分),并据此制订了新的课程计划,在大三对学生实行分方向培养。

新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假期实习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加大实验、实践课时。调整选修课课时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增加人文经典课的开设,如增加《中国古典文化》《经典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有所不为”即适当压缩纯理科课程的课时。对于教材使用问题,商丘师范学院主要是在教学中把重复的内容删去,博采众长。

4.拓展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技术工匠,而是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注重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素养,还应包括有利于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开展校内素质拓展训练。例如:与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让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多媒体制作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归根结底在于教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因此,地方高校加快教育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长久之策,也是克服现有困难的当务之急。商丘师范学院采取三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外出访学、参观交流,二是经常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三是在制定的“十二五”中长期规划中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列入其中。这些措施为现有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改变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他们的学术水平。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我省地方高校开办还不到10年,出现上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笔者认为,只要上下统一认识,措施得力,就一定可以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琳.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2]河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目录[EB/OL].中国教育在线,henan.省略/,2010-04-12.

[3]许之民.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10,(5).

[4]刘海燕,曾晓虹.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

[5]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系统理论;技术分析

      理论体系的累积式发展观就是理论的不断应用、调整和修改的过程。教育技术学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的先进理论成果,从先前的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的引入、到后来的建构主义、绩效理论的引入,兼收并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教育技术已从传统的支持教学发展到远程教育、绩效技术、领域范围不断扩大。概念精度不断提高。

1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1.1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属院系差异较大

在笔者取样的28所院校中,不同的院校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不同的系或学院,笔者大致将这些学院或系分成四类:教育科学类学院、教育技术类学院、新闻与传播(传媒)类学院和工程与信息类学院。可以看出,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教育科学类学院”的有11所,占39.3%,设置在“新闻与传播(传媒)类学院”和“工程与信息类学院”的均为6所,各占21.4%,而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独立组建院系的只占不到20%。设置在各院系内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挂靠院系其他专业的影响,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受各院系教学风格、文化氛围和学术气质的影响,就笔者所在的高校来讲,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新闻与传媒类学院下,本专业学生平时除了进行专业要求的课程学习之外,接触到新闻传播专业的社团活动、课外实践和学术讲座的机会比较多,部分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和学习。

1.2课程体系结构的差异较大

从笔者的整体统计来看,国内各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有少数院校的课程偏向尤为明显,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其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英语课程与英语本科专业同要求、同教材、同试卷……部分专业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当然这和其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优势所在,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2教育技术系统的建议和策略

2.1更新选修课程类别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虽重视通识教育,但是在选修课程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少。因此增设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及反映当前信息化教育新特点的选修课程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对于一些学校,单纯的增设课程并不是最优方案,可以考虑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课程内部增删,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也可以降低教育成本,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丰富课程门类,改变技术为主体的选修课程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课程的机会与余地,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和灵活性。

2.2关注基本理论教学

     仅有技术能力是远远不能支撑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因此应该关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教学。这需要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实时将实践成果向理论建构方向转化。理论建构来源于对实践的探索、总结和抽象概括,而实践的研究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不断发展必将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而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2.3调整课程实时排布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偏差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开设课程时对未来就业问题的考虑。技术类课程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却不是教育技术的全部。学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的能力培养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应该增加设计类课程,适当降低技术类课程比重。形成设计类课程占主体,而不是技术类课程占主体的局面。

3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实验课应在实验室通过上机操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以提交作品或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为主要考核方式;教育实习则是去中小学进行正式教学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行动研究,以教学(或者带班)工作或项目报告为主要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58―03

教育技术学专业自建立以来,在理论构建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教育技术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非常重要。笔者针对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提出了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 在教学观念上,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我国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特色缺失的问题,一些非研究型大学依然受制于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培养学术性人才的制度框架,存在明显的理论学习主导的痕迹,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节。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塑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一切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既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也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归宿点,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成功与否,都应当以学生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和水平作为检验标准。

2 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实验人员不足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基础,但这些硬件设备需要实验人员来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产生创造性的成果,所以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质量、实验室体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实验队伍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他们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主力军,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1]以我校为例,目前教育技术专业专职教师共12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1人,博士1人,研究生10人。主管实验院长1人,兼职实验室主任1人,实验员1人,无实验管理人员。近几年学校没有专门引进专职实验人员,任课老师学历层次提高了,但专业结构考虑不够,缺乏专职的实验人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对于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主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均开设了社会实践、实验实训、见习、课程设计、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实践教学条件所限,学校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也就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收效甚微。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原来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上,往往通过作业、实践报告、学生座谈、实践指导教师的评分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甚至有些实践环节没有进行考核和评定,如多数学生毕业论文就是复制和粘贴操作,没有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学习体会,对于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是否提高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究竟如何,缺乏准确的把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对实践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多数学校从领导到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讲授系统的知识就可以了,还有部分院校在课时费认定上重理论轻实践课时,实验课时标准“打折”。标准不一致导致很多老师不愿进实验室,实验课程被压缩,没有很好地执行实验教学大纲。况且实验课一般是几十甚至上百学生,而实验指导老师只有一个,造成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就放任自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 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层次加模块”的思想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2]教育技术学专业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多媒体方向、网络教育方向和教育电视方向。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包括摄影胶片的冲洗、磁带摄像机采集操作等陈旧实验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3 学校与实习基地合作不够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在实习基地去顶岗实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自己的学业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会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但是我们注意到某些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安排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实习基地积极性不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实习基地学校担心对升学率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部分学生就只能帮“基地”学校老师批改作业,不能很好地顶岗实习。另外一方面,也存在学校管理不当、组织不力,学生分散实习,找个单位写实习鉴定盖个章交差的现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三 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的策略

1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的实验手段

任务驱动原本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地隐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3]教育技术学专业很多实践和实验内容可以把实验内容巧妙地隐含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采取驱动的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学习Dreamweaver创建网站时,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境:给所在班级制作一个网站,这个时候,基于起码的热爱班级的情感,学生会自发地提出为班级建设网站的想法,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构建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要建立实验教学督导小组,对实验教学过程及实践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学校建立网上学生评教系统,学生在学期末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实验人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实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学院要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提高实验教学规范水平,如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实验预习并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等主要内容写在报告上,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实验室主任和课程负责人都要定期随堂听课,了解教师指导实验情况、技术人员准备实验的情况,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管理、对实验教师的意见。

人事部门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实验人员的福利待遇制度,稳定实验教学队伍。近年来,实验室队伍由于各种原因而解散,因此要转变思想,把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到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通过引进、在岗培训和“传、帮、带”等措施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鼓励聘请高年级本科生协助参与指导实验和管理设备,既可一定程度缓解实验指导师资不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从而形成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实验队伍建设模式,打造一支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有梯队的高水平实验队伍,提高实验室软实力。

3 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合作力度,建立双赢长效机制

如何保证实习基地运行的稳定、持续运转,从长远看,关键还是“校基”双赢机制的建立。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4]学校通过实地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基础教育实际,帮助基地学校解决有共性的教育课题,如为基地学校老师举办的课件制作培训班,提高基地学校老师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实习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变单一的实习工作为学校与基地学校的双向活动,构建融实习、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实习模式和长效机制。

4 开展与学科相关的实践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热情

教育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举行技能大赛,如一年级学生可以举行计算机组装大赛,二年级学生的摄影大赛、Flas制作大赛、三年级学生可以举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教育DV大赛、教育主题网站(个人博客)等。这种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训练学生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5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在深入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从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出发,构建人才培养中相应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框架,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不同类型的专业方向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实验课程。打破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教学的传统框架,使之成为独立的、具有自身规律和理论方法及手段的教学体系。[5]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筛选。如多媒体方向实验内容有: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信息化教学环境使用技能、微格教学和教育信息资料处理训练等,网络教育方向有:局域网的设计与组建、远程教育原理、网站设计与制作、远距离教育与电视系统训练等,教育电视方向有:摄影、摄像、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后期编辑训练等内容体系。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大型网站的建设或软件开发等有综合实践的毕业设计,让学生对开发过程和实践心得总结形成毕业论文,这样产生的效果要比复制和粘贴操作效果显著。

编制全面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体考核模式和标准操作指南,对实验教学考核有据可依,才能把考核评价落到实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客观化,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6]学生做实验时单独操作,教师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学生的实验情况记录档案,进行评分。

总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将学生真正培养成才的关键环节,坚持完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办好该专业的基石。笔者相信,如果能从上述几个方面重视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无论是社会、学校、实习单位,还是教师、学生个人都能正视教育技术学实践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学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5(1):229-230.

[2] 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EB/OL].

< jwc.wfu.省略/pg/ShowInfo.asp?InfoID=31 >

[3] 徐小双,童三红,陈吉利,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9,(12):106-107.

[4] 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78-80.

[5] 杨屹,王桂花,张常群,等. 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72-74.

[6] 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30-231.

Thinking on Practice Teaching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ANG Yu-qin

(Experimental Equipment Offi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who major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 with poor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y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 of employe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ocial required practic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alents, we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ur university, we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build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多媒体;互联网;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先后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现代教育技术被应用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并且成为了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1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采用媒体教学法、优化教学设计。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多样性、动态性和交互性,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2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电子教案的应用

传统的教案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电子教案就应运而生。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将老师的教案以及网络教育资源都先存放在计算机中,并形成电子教案,在课堂中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讲解。电子教案可以同时存放大量的教育信息和资源,并可以随时更新,具有直观、形象、美观的特点。在体育课中学习高难度动作,可以利用电子拍照产品将学生练习的动作拍下来,随时纠正学生动作的不规范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 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

CAI是一种资料库。建设体育专业的CAI课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内容进行学习,实现“一对一”教学,CAI课件是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软件之一。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制作CAI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CAI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3实现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

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建立学校体育教育网站,在网站中可以进行师生交流、自主学习,做练习题等,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不会的知识进行查询理解,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力。

2.4建立体育教学资源库

建立体育教学资源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拓展。通过建立资源库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能够推动体育教学网站的开展。资料库具有空间大、资源丰富、安装快、定期维护等功能,为现代体育教学提供保障。

3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体育教学是有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学习的一项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利用电子教案、CAI课件等多媒体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完成了教育的目标。但是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体育教学,这种教育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低,我国大多体育老师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无法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操作;计算机的硬件落后;教学软件的开发及产品落后,现在开发的教学软件大多不能支持网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不具有与其价格相符的功能,非智能化的软件开发,不仅不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的应用,相反,还会阻碍其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培养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应对体育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考核,使体育老师更好地在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再次,学校应加大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投入,对体育院校原有的低配置机器进行更换,并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发展网络设备,提高课件制作的水平,课件的制作应支持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5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应在应用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学校应加大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实现高效率的体育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玫瑾,董愉华.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0(01):13-15.

[2]许茂祖.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搞好教学整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10(01):97-159.

[3]娄钟,王俊.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10(01):98-103.

第7篇

通过对红河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要求为契机,以“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试点研究,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以期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诊断式;实践体系;实践方案

0引言

实践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高[2001]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高[200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都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阐述。党的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还未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岗位却承载着极大的竞争压力,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地方本科院校历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提出“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方式,着力于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1现状分析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东郊,现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200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成立并招收了第一届三年制专科学生,2004年迎来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生,至今已有9届本科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而在各个就业领域,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电视台摄录编人员或是广告公司设计师而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亟需提高,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交叉学科来说,满足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效果考评的重中之重。在《红河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分五大块,分别是:课程实践、项目实践Ⅰ-Ⅳ、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实践主要指专业课和平台课中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Ⅰ-Ⅳ是针对社会需求,动态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广告创意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从第3-6学期依次开展;专业见习包括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两个环节,一般在第7学期完成;第8学期安排专业实习6周;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7学期初开题,第8学期中期进行答辩。经过几轮的教学试验,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弥补了大学课程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践管理、实践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的场所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时间安排为6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将原来的单一集中实习方式调整为连续性、阶段性实习方式,使实习的时间得到提前和延长;在英国,要求不少于20周的见习和实习;法国也不例外,自80年代中期实行连续性实习,共86学时,占两年培训总学时的25%[1]。对比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我国院校的实习时间明显少了很多。究其原因,大多数地方院校都存在实践过程中管理难度大和经费不足的共同问题。目前完全开放式的个人自主实习,实习鉴定的真实性只能凭借学生的诚信度来考量;而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因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过程的经费投入有限,加之很多地方院校所处的城市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实习基地承载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2实践内容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实践》Ⅰ-Ⅳ。通常,这些项目实践都是以虚拟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常采用周进度检查制督促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灵活。但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教师很难判断作品是否系学生独立完成。除此之外,学生中不乏有为学软件而学软件之人,不重视任务的需求分析,照搬照套,学以致用的理念很难发挥,导致实践技能的可移植性较差。(2)专业见习。通常,专业见习采用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小方向分散见习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安排到学校签约的中小学校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跟班学习;集中见习则是由专职教师带队到实习基地参观、参赛、交流学习,了解各领域的工作流程和社会需求等;理论上,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见习方式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供了平台和保障,但具体实施下来大家发现,只有部分学生能融入实习基地的工作、环境中去,其他学生或因不重视或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慢慢成了“旁观者”,不愿和指导教师交流,更不会主动争取实践的机会,和专业见习的初衷相去甚远。(3)专业实习。近两年来,专业实习也由原来的统一集中实习调整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参加学院安排的集中实习。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大多是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和部门去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和系主任、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实习情况,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而学院集中实习是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师徒“传帮带式”的专业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有教育技术系和实习基地指派的指导教师各一名,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实习还是学院集中实习,实习时间均为6周(如将第7学期和第8学期间的寒假计算在内的话,自主实习的时间为10周左右,集中实习时间仍为6周)。在对往届学生的专业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到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的学生参与实践的频率较高,单独完成任务的机会也较多,而到中小学校实习的学生,实习内容以听课和试讲为主,学生除了课堂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色难以完全体现。

2“诊断式”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

2.1“诊断式”的内涵

辞海对“诊断”进行了如下定义:诊断是诊视而判断病情及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3步:①收集资料;②评价资料;③分析推理判断。在本文中,“诊断式”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践要素“把脉”,包括“诊断”实习基地的需求即社会需求;“诊断”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满意度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认可度;“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等3个方面。

2.2构建的方法及步骤

在实践体系的构建中,依据“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化“实践”为“服务”,先以实习基地为对象实施“诊断式”服务计划,通过对实习基地的深入调研,结合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传媒机构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并设计制作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由用人单位和实习带队教师分别评价再对比分析,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对教育技术学现有的课程实践、项目实践、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联动一体的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1)方案设计阶段。前期调研,深入了解实习基地现状和需求,设计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方案;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设计学生能力评价表。(2)方案实施阶段。到实习基地开展“诊断式”服务,修改完善服务方案。试行实践体系,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践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实践方案整改意见。深入研究方案试行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整改意见改进和完善实践计划。在实习基地再次试行实践计划,并收集整理试行资料和数据。(3)成果整理阶段。进一步修订实践计划,完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诊断式’实践体系”、“教育技术系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技术系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教育技术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等。

3评价及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必须服务社会的要求,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性教学,将教学实践和服务社会相结合,既响应了国家发展纲要中服务社会的号召,同时,“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映射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诊断式”的理念,通过全面改革实践方式达到理想的多赢状态,即:①学生变客为主,真正成为实践的主角,在实习中成长,学会运用系统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②实习基地解决了过去理论与实践脱节和请专家难,专家不了解本地情况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因地制宜,在诊断中帮助发现不足,找到症结所在,并协助改进;③高校在学生实习中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在实习中“诊断”学生能力(即教学效果),“诊断”社会需求,“诊断”可服务实习基地的项目,“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进而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用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思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以优化实践为目的,秉承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学以致用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思想、实践体系和实践方式的统一;同时,又是现行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和深化。通过“诊断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事实证明,该实践体系采用“诊断式”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调整实践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

作者:李琼 赵东晋 梁伟 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红河学院学生处

第8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现状 问题 改革对策

1.我国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现状

1.1教育技术学定义及发展简介。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理论体系和学科的定义尚在不断完善中,美国AECT有两个被广泛接受的教育技术定义,AECT94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05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在国外独立建制的教育技术专业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流教育学院,并于50年代以后在规模上取得了大发展,同时一流教育学院逐渐淡出教育技术专业。[1]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学习科学专业在一流大学的全面崛起给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目前国外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放缓。中国教育技术(前称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20世纪20年代左右诞生,30年代末由于被迫停止;建国以后得到快速发展,“”期间又被迫停止;改革开放之后又再度兴起,如今进入迅猛发展阶段[2]。

1.2当前我国大学开设本专业的情况。

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作为一个学位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84年开始设置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又批准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博士点。到目前为止,我通过对中国教育在线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数据统计了解到,我国有213所高校设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77所院校设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9所院校设有教育技术博士点。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数量上来讲,本专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这样快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学科设置与认识不统一。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不像传统的文学、数学等学科,学科定位和认识清楚,教育技术学其学科内部目前尚有许多问题处于争论之中。开设本专业的各院校对本学科的定位和认识差异较大。按照一级学科设院二级学科设系(所)的惯例,正是对本专业认识的差异才出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各个高校中归属的机构差异极大,这也是其他专业在归类上罕有的。为此我对当前的77所设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进行了网络搜索,统计了到2011年2月止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所归属的机构情况,如表1所示[3]。

表1截至2011年2月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所属机构情况

由上表可知,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单位多元,反映了本专业的认识比较混乱。

2.2学科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主干课程差异大。

由于各高校对本专业认识不清,导致各个高校在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不尽相同。黄冈师范学院教科院韦海梅[4]运用抽样统计的方法专门对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进行了分析,其所选样本如表2,对这30所学校必修课分类统计如表3。从该文统计分析中可知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也极不一样,有的重理论,有的重技术。但基本上所有学校都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从前文表1统计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教育技术学专业在高校设立在计算机或信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并未按照教育技术学的要求来培养教育技术人才,而是培养计算机教师或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使大部分毕业生最后都走向了学校,很少进入相关企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很远[5]。

表2选取的30所样本高校

表3必修课程科目

2.3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和传统强校硬、软件差距巨大。

目前大量院校设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与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拥有大量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技术媒体研究方面专家传统强校相比,大多数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管是在教育技术理论还是设备上都远远落后。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是人才较少(只有9个博士点),这些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理想。

2.4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了解程度不够。

虽然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但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了解甚少。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资讯班主任老师教育技术学是干什么的,老师解释为“可能是毕业后到教委工作的”。存在这种认识的肯定不止我的这位班主任。

2.5学生就业境况不理想。

由于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不了解,加上各个高校将其归属在不同的机构,使得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识不清,直接导致了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因此用人单位常问这样的问题:“教育技术学是干什么的?你们会什么?”“怎么你这个教育技术学跟其他学校教育技术学学的东西不一样呢?”“你们是侧重物理方向,还是计算机?”随着本科的扩招,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也越来越多,在盲目的设置本专业的同时,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难也使这些学校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3.改革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进行一些改革。

3.1在本科阶段,将教育技术与具体基础学科深度整合。

我国部分高校为了追求学科门类的齐整性,不管自身是否具备条件都开设这样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国外,特别是美国很少有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高度。

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计算机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艺术方面不如艺术专业毕业生,可雇用性和可雇佣技能差,择业面窄、就业难,尤其不敢直面企业[5]。所以我认为我国大学可在本科阶段将教育技术学与基础学科教育进行深度整合。

从教师的定义来看: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6]。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认为在师范院校把教育技术学同具体的诸如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师范专业作为必修内容深度整合。所谓深度整合,是将目前教育技术学本科的课程与这些专业结合,让这些未来的学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从而促进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7]所从事的一些研究也是具体的基础学科进行结合,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自居的计算机或信息学院,其实质是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高校,将其更名为计算机教育或者信息技术教育,这样专业名称清楚,用人单位一目了然,学生就业也有所保障。

3.2加强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的教学。为学科发展提供系统理论及技术支撑。

为了学科的发展和为学科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应该加大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的培养工作。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提供高端人才保障。这些研究生应来自数学、软件、物理等本科专业或者具体的工作岗位具有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背景,能为教育技术学的各个研究方面提供不同的支持,从而推动本专业的发展。

3.3 教育技术学机构应加大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的力度。

将他们的研究更多应用到实际的教育领域,对在职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保证教师能够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3.4 改革本科阶段教育,加强宣传,明确学科定位,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应该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投入,控制招生规模,提升学生的雇用性和雇佣技能,使师范类毕业生更好地进入教育系统,没有教育传统专业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进入企业。

4.结语

教育技术学专业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本科阶段各个高校差异极大,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研究方向多样,基本和国外研究相当,从事本学科的研究大有可为。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我国整体的办学氛围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业渠道跟国外相比非常狭窄。高校不应该片面追求政绩或者经济效益,而应该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与学校办学力量出发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从而使本专业健康发展,最终使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进入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郑旭东,张学波.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之管窥:挑战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3):115-120.

[2]张晓娟,张龙革.中国教育技术三十年透视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53-55.

[3]任翔,李兰兰.学科建设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技术机构归类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12-15.

[4]韦海梅.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01:117-118.

[5]穆桂斌,王坤.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78-81.

[6]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