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3 14:38: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文旅融合运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今年,文大叔早早就对苗年开始期待,还和邻居们讨论到底会有多少游客来到寨子一起吃长桌宴。他家的民宿从春天路边野花盛开,一直忙到国庆稻米收割,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到过龙塘。
穿过山中薄雾进村,吃过龙塘鱼酱的人,都说“龙塘不错”。
龙塘是融创中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驻帮扶,2019年全村脱贫成效检查通过,2020年帮扶成果移交,2021年融创宣布继续支持龙塘乡村振兴工作。曾经被千米海拔深山“封印”,大部分青壮年流失到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打工,老幼留守、村落衰败、年关冷清的百年老寨,复活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图景实现。
融创中国之前积极参与了13省21村的帮扶工作,2021年又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从龙塘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重庆中益乡、延安万庄等大量帮扶项目开展中进行补充迭代,归纳了基于企业责任和自身资源的融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旅切入,实现“四推动、五振兴”,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
1
以文旅带动一产、二产,打牢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穷,是因为产业弱。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产业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户为了保障生活水平,不得不外出打工。人才外流,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偏僻地区。
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改变乡村现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融创在龙塘村的帮扶过程中发现,此前因为交通闭塞,龙塘保留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且有完整的苗寨村落风貌和苗族的人文环境,具备做文旅乡村的基础。
而融创自身在文旅产业方面有技术优势和运营基因。因此,“文旅切入”成为龙塘乡村振兴的第一落点。融创依据龙塘自然人文资源,定制了观光游+苗乡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
常年在雷山县城打工、老房闲置的村民文武家和另外一家贫困户的房子被融创与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整体翻修,改造成荷塘雅苑、粮仓楼,做成了示范民宿。并因此带动了村里15户村民相继自发改造了自家老房子,开起民宿和商店。
融创又联合知名设计师孟凡浩建造了“龙塘山房”这一高端民宿IP,和村民家的民宿形成产品错落搭配。大体量民宿形成配套,龙塘的村容、道路、居住设施也得到规划、修整和升级,龙塘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前提条件。
改造好“硬件”,经过企业自身资源和平台导流,大量游客涌进龙塘和村民们一起过上苗年、鱼冻节。预计2021年全年,龙塘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万人,为龙塘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客流和知名度,再加上文旅产业建立之后部分青壮年回归,龙塘的产业被真正激活。
在此基础上,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又对龙塘村产业进行了调优升级。一方面,支持龙塘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形成可持续模式。
农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像龙塘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具有数百年历史,还保有有自己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习俗。因此,融创在龙塘挖掘苗乡非遗文化,通过技艺、技能培训打造“绣娘团”和扎染、苗绣等文化特色产品,搭建文化产业,增加龙塘产业体系的立体性和体验感。
建立产业体系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抓手。通过文旅切入带动一产、二产,龙塘形成了旅、农、文乡村“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了龙塘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带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打造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多样化增收体系;另一方面,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安居乐业的乡村新生活方式;此外,还通过产业化运作,增加了公益触点,拓展了公益场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
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可持续运营
2018年12月,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打工、夏天才回村的文远胜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之后,决定留在村里,加入合作社。文远胜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他自己则异常坚定。
合作社组织开展了生态稻米种植和销售试点工作,文远胜和另外6名村民积极响应。今年他们种植的 6.9亩红米,5.4亩香米,预计产值可达11.7万余元。除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种地的收入也提高了,又可以陪着家人孩子,文远胜的生活有了富足感。
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稻的种植和销售试点,推动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之外,融创和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还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了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非遗工坊成立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潘晓芬也和丈夫回到了龙塘。她很快成为非遗工坊第一批参加培训的“绣娘团”成员。她们的蜡染、苗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潘晓芬自己在今年也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更多年轻女性成为“绣娘”。
没有产业引不来“金凤凰”、留不住“能人”是以前乡村的痛点。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体系,人才能不能跟上、有没有成长空间、愿不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龙塘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之后又以合作社为示范,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各类经济、技能培训、文娱、公益小组。帮扶项目组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了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合作社等小组的管理知识和龙塘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等等,逐步培养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合作社资金互助小组也在融创与友成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通过资金互助的方式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和生活提升方面碰到的资金问题,同时又将利息收入归还于龙塘,用于敬老社员的生活改善。
龙塘的生产、管理方面有了组织协作体系,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各自为战的状况被改变,村民之间再也不是“小散”关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养、资金互助,龙塘的村庄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有能力的村民也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更大作用。村民有了成就感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在中益乡,融创捐赠建设初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工作。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初心学院挂牌,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初心学院探索“党建引领”,不仅让中益乡实现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教学基地的模式也搭建了中益乡和校企资源的长期联结路径,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融创认为,乡村振兴模式中,产业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人则是一切的基础和源点,通过人才培养激活人的因素,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和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关键。
3
改善人居环境,复活风俗风貌,推动人文宜居生态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现代化程度上,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大量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还带有文化的传承功能,需要被充分尊重,这是融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则性前提。
例如,龙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全村285户中有苗寨吊脚楼200余座,其中一百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9座。村里还有大量古树和一口古龙井,每逢新年和嫁娶,龙塘人都会去古井挑水取一个好的寓意。
位于石柱县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是土家文化的传承地。融创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非遗研培点,启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针对本地百姓和相关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容和身份认同。融创认为,尊重乡村风俗风貌,才能达成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因此,融创在乡村振兴模式中,会先对乡村的资源和文化进行摸底和系统梳理,做因地制宜的文化激活,不搞标准化设计,不建“欧洲村”,不盲目推进现代化,重点做人居改造和历史人文特色景观带的打造。
在被帮扶之前,龙塘村委会主任文冲有一个心愿:改造之后的龙塘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形态,不走过于商业化道路,而是做成一个苗家生态核心博物馆。”
龙塘帮扶建设期完成并运营迄今的一年内,文冲的愿望实现了。龙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苗年、鱼冻节、吃新节等重要节日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们来到龙塘和村民一起跳芦笙、抓鱼、斗鸟、拔河、赛苗歌、斗牛,还喝上了村民自酿的米酒。住吊脚楼、深度体验龙塘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最吸引游客们的旅游项目。
在重庆中益乡,融创根据村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捐赠打造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 蜂谷、伴乡原宿四大项目,带来了中益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一套绵延 6 公里的景观谷地在“乡村地文化渲染+旅游产业唤醒”理念中,复原了中益乡的土家文化和乡村文化,同时融入红色主题游,打造旅游体验和文化教育复合功能空间,让它成为了被激活的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宜居新样本。
通过乡村振兴复活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市的美好生活样本,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看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4
做好教育帮扶,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推动下一代看见美好
乡村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帮扶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扶智方面,融创将英苗培养计划带进大山,用教育的力量让龙塘的未来焕发生机,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长线地为龙塘等乡村的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针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学器材等硬件和课程落后、信息“软资源”鸿沟两大方面的不足,融创一方面通过捐赠教学器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募集网上名校精品课程,搭建英苗书屋,邀请部分师生代表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世界,开拓师生视野,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和意识;此外,融创还通过教育基金方式给具备特定条件的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维度支持。
通过教育帮扶,让乡村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的一点心愿。
近日,《支点》记者从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湖北省住建厅”)获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城)镇申报工作已经启动,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建设20个特色小镇。
这标志着,湖北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去年10月14日,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湖北省有5个小镇入围,分别是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和随州市随县长岗镇。
同年年底,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在3-5年时间内,规划建设50个国家及省级特色小镇。
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更易申报成功?湖北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如何?呈现出了哪些特色?
入围者的启示:擦亮“千古帝乡”名片
从枣阳火车站向南出发,一路上景观带绿意盎然,宽阔的双向六车道畅通无阻。驾车不过十多分钟,便进入了入围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吴店镇。镇区入口处,“千古帝乡”四个大字赫然悬挂在列。
吴店镇党委书记张少卿告诉《支点》记者,吴店镇之所以能入围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正是因为擦亮了“千古帝乡”这张名片。
去年8月,在接到住建部启动申报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通知后,张少卿等人便着手梳理吴店镇的特色。
思来想去,张少卿认为,“千古帝乡”或许是个突破口。
这是因为,堑暾蚴侵泄历史上“十大明君”之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故里、“光武中兴”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九连墩战国古墓群、郭家庙曾国楚墓群所在地,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建制史的历史文化古镇,素有“古帝乡”之称。
不仅如此,在申报特色小镇之前,吴店镇就有以刘秀为元素建立的白水寺和无量台2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镇区往南行驶约五分钟,便是白水寺风景区。白水寺原名白水禅林,刘秀初期起兵时曾避难于此。从入口处的365个石阶沿路而上,依次有光武帝祠、光武大殿、大雄宝殿、娘娘殿、白水井等多处古建筑物,记载了刘秀在舂陵(吴店镇)起兵以及称帝后治世的故事。
从镇区往北行驶十多分钟,便是无量台风景区。无量台始建于东汉,是后人为纪念刘秀功德而建,这里也是刘秀当年起兵时的点将台和祭天台。2010年,吴店镇投资开发重建无量台风景区,恢复建设了无量台、关公殿、光武殿、祖师殿、观音殿、财神殿等18处建筑景点,记载了以刘秀为代表的东汉儒家文化。
“刘秀是吴店镇独一无二的优势,而且以刘秀品牌为舵手,以帝乡文化为抓手,以名胜古迹建设为推手,我们在文化旅游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何不试试呢?”张少卿说,“决定申报后,我们就继续走擦亮 ‘千古帝乡’名片这条路。”
让张少卿没有想到的是,当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吴店镇竟入围了。
“我们能入围,一方面是找到了吴店镇的特色,也就是以‘千古帝乡’的名义来打造文化旅游。”张少卿重申道,“另一方面是我们已经有了基础,不是为了申报而申报,不是凭空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数据体现了成效。2016年,吴店镇以白水寺风景区、无量台风景区为旅游核心载体,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3亿多元。
不过,张少卿坦言,“千古帝乡”这张名片还有待进一步擦亮。比如,以刘秀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还要推进;九连墩战国古墓群和郭家庙曾国楚墓群景点建设还在开发中……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张少卿说,“绝不是仅仅入围国家级特色小镇就够了。”
申报者的应对:玩转“桃花古驿”经济
阳春三月,有片地方一眼望去,连绵数十里桃花盛开,宛若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场景。
这片桃林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它是杨店镇与武汉卓尔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尔文旅”)联合打造的特色小镇――卓尔小镇・桃花驿的组成部分之一。
卓尔文旅旗下卓尔发展(孝感)有限公司策划总监任启方告诉《支点》记者,卓尔小镇・桃花驿已积极开展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城)镇申报工作。
“早在2013年,我们就启动了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万多亩。特色小镇正式提出以后,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了。”任启方说,“主要以桃花古驿文化、孝文化为载体,将卓尔小镇・桃花驿打造成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国际亲养农旅小镇。”
之所以选择这个定位,与杨店镇以万亩桃花古驿闻名不无关系。杨店镇古名斗山铺,建于唐代。桃树栽培也于此开始,形成十里桃林盛景,并以驿站蜚声荆楚。《孝感县志・斗山驿馆》记载:“通往南北之咽喉,军队换防、外交使节往来,以及粮草运输飞马舟车皆无宁日。”因此,斗山铺得名桃花驿。
如今的杨店镇,是中国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整个镇内绵延着约2万亩桃林,而且品种繁多,有天仙红、满天红、南国红、七仙红等20余种桃树。
此外,杨店镇隶属的孝感市――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文化故事,孝文化历史深厚。
“驿站留下来的就是住宿文化,孝文化传承下来则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亲子教育和健康养老是具体表现。”任启方解释说,“我们将把卓尔小镇・桃花驿做成人们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
卓尔小镇・桃花驿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桃花节”上,有近十万人来这里游玩。
《支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桃林可供观赏,附近的亲养农乐园正在施工建设,今年6月游客便可体验植树、种菜、摘果、野炊,玩沙滩车和卡丁车等亲养项目。围绕卓尔小镇・桃花驿、长9.7公里的循环道路两旁,还有品茶、书法、钓鱼等不同主题的各类庄园。
“未来,卓尔小镇・桃花驿将是一个集赏花旅游、亲子教育、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任启方说,“争取3-5年内,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两百相争“特色”:因地制宜就好
无论是已经入围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吴店镇,还是正在积极申报湖北省级特色小镇的卓尔小镇・桃花驿,均是湖北省建设特色小镇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住建厅村镇处副处长刘铁军告诉《支点》记者,湖北省各个县市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情极高,目前已有近200个项目申报省级特色小镇。
“目前已初步选定60多个项目作为特色小镇的创建单位,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考核后,从里面最终选定20个项目作为第一批湖北省级特色小镇。”刘铁军说,“如果一些项目达不到考核标准,还有可能从考虑名单中剔除。”
毫无疑问,湖北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将迎来一场严格的“淘汰赛”。
特色小镇究竟有无特色,则成了这一大赛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标准。
反观已经入围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吴店镇,是以“千古帝乡”为名片,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的卓尔小镇・桃花驿,是以“桃花古驿”玩转休闲度假特色小镇。
尽管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特色,却不难发现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在打“文旅牌”。
刘铁军向《支点》记者透露,近200个申报名单中,有100多个项目以旅游建设为主。
何以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少卿表示,不光是湖北省,中西部很多地区,乃至江浙一带不发达的地方,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这些地方缺乏产业支撑,只有旅游资源,且能做出差异化。”他说,“就算想做别的也做不了。”
在任启方看来,选择以旅游为切入口,还在于旅游能带动人气。当将旅游做出一定成效后,可以顺势而为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他举例说,农业观光采摘能带动当地以桃为代表的农业发展。工业方面,还能延伸桃产品产业链,开发出桃酒、桃花饼、桃胶等产品,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做出特色。
这样的想法也体现在吴店镇打造特色小镇的思路上:以蔬菜、茶叶、花卉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游已经启动;以葡萄、草莓等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也在加速开发中……
尽管如此,这并非意味着湖北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就没有以其他产业为招牌的特色小镇。
同样是入围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被称为“飞行小镇”的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从上世纪60年代起,逐步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特种飞行器设计、生产和试飞基地,并拥有能够满足波音737以下通用机型起降需求的漳河通用机场。
近年来,荆门更是加大力度建设飞行器和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吸引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11家航空企业落户。目前已形成航空研发制造、航空运营和服务,以及通航培训和航空旅游四大板块,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初具雏形。
还有更多正在积极建设的――以茶产业为主体的卓尔小镇・羊楼洞,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以知识产权创业孵化链为主体的武汉岱家山知识产权特色小镇……
“以旅游为主体的特色小镇也好,以工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也好,能与当地资源相匹配就是最好的建设路径。”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邓宏兵对《支点》记者说,“特色小的类型原本就应该多种多样,建设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建设仍在路上:政企合作共赢
眼下,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者来说,资金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
以吴店镇为例,不论是继续深度开发刘秀品牌,还是开发其他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需要的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更何况,特色小镇的建设还涉及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大且周期长。
“政府财力有限,建设特色小镇需要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张少卿说,“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政府起搭平台和引导作用,为企业做好建设中的各项服务。投资主体则以企业为主,发挥市场作用。”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店镇已与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深挖刘秀品牌等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就基础设施建设达成20亿元的初步融资协议。
卓尔小镇・桃花驿也采取了类似做法,杨店镇采取和卓尔文旅合作共赢的方式,吸引后者计划投资50亿元。
不过,刘铁军也向《支点》记者坦言,并非所有的特色小镇建设者都找到了投资。因此,他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架起特色小镇与社会资本的沟通桥梁。
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9日,湖北省住建厅邀请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以及联投集团、鄂旅投等几十家大型企业,做了一场政银企对接会。
一、党建引领强保障,健全工作机制
关于创建工作,后白镇政府以西冯村为实施主体,由镇主要领导带领,建管所、土管所、财政所、文旅办、农服中心、水利站6 个部门协同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对接,制定了符合西冯村情况的工作方案,同时西冯村委会也成立了特色田园创建工作村级领导小组,每周二召开工作例会,现场及时解决推进中的问题,积极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规划设计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精神与指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多规合一的规划为引导,以打造“国家级草坪产业研发创意中心”为目标,以政府科学决策、村民广泛参与、技术全面指导、产业联动发展、合作运营联动,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结合乡村空间的“三生融合”特点和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对西冯村乡村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径进行系统考虑,全面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协调乡村建筑、自然环境、乡村风光并与西冯草坪产业发展联动,推动形成草坪种植、有机农业、乡村美食等全产业链,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构建田园乡村格局,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基础设施提升是西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西冯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主要是“四景一宅”、高标准农田、“美丽库区幸福家园”、高压杆线下地以及环湖大道的建设,投资约70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北入口景观约600平方的广场和30米的景观墙,建造戏台1座;南广场建成村口标识建筑1座、青砖人行道、景观桥1座、动物绿雕若干以及500平方米的绿化;东溪河景观新建休闲广场1个,水上栈道1座,为四周农户修建青砖围墙和特色门楼;林下空间完成栈道2座、青砖步道的铺设、新建生态停车位7个和U型渠50米以及约1800平方米的绿化;利用村民农房改建老宅1座用以存放及展示西冯老物件;建成水上乐园1座及3座标志性牌坊;拆除乱搭乱建约400平方米;新修柏油路4000余米,U型沟3000余米;建成桥梁2座以及西冯自然村内杆线下地等等。特色田园乡村的建成对西冯村的东溪沿线风貌和村容村貌有了整体提高,西冯村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致力“种好风景”“卖好风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三、特色产业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党建创新,铸就草坪产业发展引力
村党总支大力发展草坪产业,推动党建工作与富民强村有机结合,实现了“北大荒”到“绿银行”的蜕变。通过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头,赢得广大村民充分信任,西冯村从“三分地”到如今的“四万亩”,从毫无基础到形成“种、管、养”“铲、运、销”全产业链,从省级经济薄弱村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育铲草坪队伍78支,发展农民经纪人120多人。通过党员带动,农户“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变成了“摇草绳、挣工资”的职业农民,形成了“众学、众创、众帮、众富”的党建富民发展模式,到2020年,全村草坪和苗木种植达到5000多亩,实现“全覆盖”,形成家家户户种植草坪的良好局面。
(二)机制创新,激发草坪产业发展活力
2003年,西冯村成立“村社合一”花草木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创新服务机制,2018年,成立后白草坪合作联社,建立合作联社“统一开票”、农民经纪人“统一返点”、种植户收益“统一打卡”的“三统一”制度,有效规范草坪市场,形成“集群效应”。一是建立信息引导机制。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组织120多个经纪人搜集市场信息,掌握草坪产业市场需求,引导社员及时调整种植品种、规模和供货时间。社员足不出户便能拿到订单,形成了稳定的供求关系。二是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产业项目发展资金,不断完善重要基础设施,确保草坪、苗木种到哪,水渠、道路就修到哪,努力满足村民生产需要。三是建立运输服务机制。成立草坪运输服务队,组织200多辆专业物流运输车,对合作社销售的草坪实行统一运输,有效降低草坪生产运输成本。
(三)营销创新,拓宽草坪产业发展路径
一、因势利导、多措并举,2012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两年来,在全国农旅系统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数量提升、质量提档、效益提高”的阶段性成就。
一是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从业人员280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9%。
二是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各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创意策划,不断提升发展内涵。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过程、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等都赋予了商品属性,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服务,还促进了农业文化的传承、农业知识的科普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的多功能性得以全面体现。
三是发展类型逐步拓宽。各地在加快推进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产业园区、民俗村等已有休闲农业类型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发展模式,丰富发展类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农家乐专业村,以及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这些正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
四是综合效益初步显现。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功能,美化了广阔乡村,富裕了广大农民,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推动了城乡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文化的融合,正成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我部典型调查的13.5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分析,其土地产出率每亩接近12000元,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6.2倍;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人均产值5.41万元,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的2.75倍;13.5万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民占从业人员的92.4%;农产品销售占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的40%以上。休闲农业成为提升产业层次、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产业。
两年来,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顺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高涨需求,围绕“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内涵、营造社会氛围”四项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狠抓业务拓展,注重体系建设,打造服务平台,强化多方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注重部门合作,发挥多方合力。自两部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全国多个省级农业系统与旅游系统签署了合作协议,有的省区市还将财政、发改等部门纳入工作小组,形成了协调合作、联合推动的工作局面。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创建,涌现了一大批示范典型,认定的11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正在成为带动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集群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江西、四川、甘肃和湖北等省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多方协作、上下努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规划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自我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地积极贯彻,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国内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纷纷制定和实施本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科学发展。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本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江苏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全省“一圈二区三带”六大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目标,并要求涉及的市县都要制定县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所有申报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也都专门编制了发展规划。我部启动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后,服务平台的功能不断升级完善,数据库信息日益丰富,网站点击率屡创新高,目前,入库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已超过12万家,日均浏览量超过10万次,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些经营主体在魅力城乡网站上宣传推荐后,客流量增幅超过30%。同时,围绕农业功能拓展、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内容,农业部和省级主管部门多层次地开展了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推动了行业的提档升级。
三是注重政策争取,营造发展环境。四川、湖南、江西省政府的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意见中,将休闲农业用电、用水按照农用水电价计算。南京市江宁区把休闲农业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各委、办、局年度公务接待支出至少要有30%在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中消费,如达不到标准,则调减该部门下年度的预算。2012年,江苏省农委安排2445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了77个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大、功能全、经营活、效益好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陕西省农业厅争取2000万财政专项,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专业村进行补贴,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打造、公共服务强化和宣传推介活动举办等。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500万资金重点扶持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名村建设,对达到规模的农家乐经营户每个给予1万元资金补贴,同时三年内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扣减营业税。海南省农业厅与省农发行联合设立“农+旅”项目,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旅游线路整合项目给予支持。新疆调整乡镇企业贴息贷款使用范围,将休闲农业项目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江西省将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业招商项目,帮助企业融资,缓解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是注重机制创新,拓宽发展空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中,数百万公众参与网上投票,一批候选乡村通过推荐过程,展示了魅力,扩大了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建设魅力休闲乡村的积极性,被认定的30个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正在成为各地学习的典范。通过实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推动了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农业文化,增强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填补了我国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在农业领域的空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认定工作稳步推进,一批服务质量优良、产业特色明显、休闲功能齐全的农庄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我部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了5次区域性和1次全国性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共有11000余件创意作品进行了展示推介,创意精品现场销售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投资签约额累计超过6亿元,达到了在全行业树立创意理念,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
五是注重宣传推介,扩大行业影响。为营造休闲农业发展良好氛围,我们在示范创建和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过程中,以培育品牌为重点,以营造氛围为核心,联合北京市、江苏省共同举办了两次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活动,联合四川省在汶川县召开了现场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召开了中法休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搭建了中法休闲农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我们都同期策划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扩大行业影响,推介特色产品,培育知名品牌的目的。
以上工作仅是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工作成果的部分体现,除此之外,大家还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基础性工作。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全系统树立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代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向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各级休闲农业战线同志们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正成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理想场所和生活时尚。但从总体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与城乡居民的新期待,与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要求,与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的新趋势,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新任务有很大差距。整个产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策划创意,推进提档升级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力度,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主动调整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为此,2013年的工作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抓住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过渡的机遇,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为重点,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动力,继续深化规划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加大政策调研,推动内涵提升,努力推进我国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继续深化规范管理。从各地的实践看,《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对各地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起到了很强的指引作用。下一步,各地要继续把握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一步梳理思路,突出重点,打造产业特色,以满足城乡居民大众化、特色化的休闲消费需求。要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杜绝侵害农民利益、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在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创建机制,注重创建过程,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指导,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影响力。我部在现有农业产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休闲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引各地制定一批符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适应公众休闲体验要求的标准,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同时,我部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集聚村或休闲农业经营点,通过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支持其开展公共设施和环保设备的改造,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展示等工作,推进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二)要继续强化公共服务。全国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逐步被社会所认可。这是为解决休闲农业公共服务问题,而建设的供全系统共建共享的大平台。该系统整合了网络、电话等手段,开发了许多便捷功能,为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类经营主体预留了网站域名,可以自动生成每个单位的网页。各地没有必要再层层建网站,全系统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可以将各级需要宣传、推荐、的信息、知名景点、休闲线路等在平台上及时。各地也要组织动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信息和开展展示推荐活动,真正把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用好、用活。为加大宣传推介的公共服务力度,我部今年与中央电视台7频道《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和中国报道栏目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辟了全国统一宣传的新渠道。各地要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围绕“培育品牌、宣传典型、衔接供需”的目标,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宣传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大农耕文明和地域风情特色的推介,在营造发展环境上下足功夫。要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以满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多样化需求。
(三)要切实加强政策调研。研究出台有效的政策,是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政策研究,不断加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扶持休闲农业政策的收集整理,并围绕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为研究出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提供了参考。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和扶持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围绕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借鉴各地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各地要强化调查研究和相互借鉴学习,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
(四)要扎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12年9月收到各地的申报资料后,经过仔细审核和专家评审,我们认为部分申报项目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生产与生态功能突出,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申报文本说明不详、规划简单、后续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为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我部将具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的20个传统农业系统列为候选项目,并提出充实申报资料、完善遗产保护规划、制定专门管理措施等要求。目前,大部分候选项目都按要求补充了资料。这次会议结束后,我部即将组织专家对达到要求的候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中择优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各地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明确负责人员,加强工作指导,注重对本地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摸底,做好项目储备。
(五)要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人文化创意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去年开展的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社会反响良好。为了深入持续地做好这项工作,我部计划在2014年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各地要总结去年的经验,扩大征集范围,加大推介力度,为明年的全国推介活动做好准备。要以开展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创意产业工作的指导力度,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意产品的推荐宣传和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一批创意产品品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面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同构的现象,各地要加强工作指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和消费特点,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和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挖掘的力度,在新、特、奇方面下功夫,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三、讲求方法,真抓实干,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休闲农业工作新局面,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议程。要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年中有检查指导,年底有总结考核。要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思路,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是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共同牵头推动的一项事业。几年来,我们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成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的典范。几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农旅结合,才能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各级休闲农业主管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加强与旅游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二)行业发展情况。
1.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7.27%,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8%,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7.03%。
2.现代服务业。物流、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1亿元,同比增长14.68%,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3%,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物流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同比增长15.6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18.29%;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92%。
3.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营利业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5.98%,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9%,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其中:营利业1.42亿元,增长12.22%;非营利业5.41亿元,增长17.01%。
(三)全国、省、市、区发展情况
就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gdp增速实现7.4%,与一季度持平。其中:二季度实现7.5%,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宏观经济企稳回升;1-6月,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5361亿元,增长8.0%,比1-3月回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回升迹象明显。
就全省来看:1-6月份,全省gdp增速实现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282.6亿元,增速实现8.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1-3月回升1.1个百分点。
就全市来看:1-6月,全市gdp实现773.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60.5亿元,增速实现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1-3月回升了2个百分点。
从县市区情况来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有__10.4%、__9.9%、__区9.9%、__9.7%、__9.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有__8.8%、三台8.4%、北川8.3%、__8.0%。
(一)突出重点产业,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1.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凯德二期、__大都会、__东方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鼓励百盛、茂业、新世界改造升级、调整业态,培育天骄摩尔商业街、威尼斯商业街、万达金街等特色街区,促进零售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六月雪、四维、四海香、森林雨等餐饮企业连锁项目,落实促进餐饮企业改造升级,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实施了60余家社会宾馆改造升级和业务培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鼓励剑南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外迁入园发展,推动批发业集聚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完善__、__、新皂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__商贸物流城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伟经智慧物流园落户园区,毅德、天泰项目即将开业,科伦医贸药品配送中心、汇星日用品配送中心加快实施。培育__园区高农司、__农资市场重点企业,西部冷都即将启动7万㎡冷链仓储区建设。启动了新皂综合物流园区征地拆迁。同时,积极建设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铁路、公路和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配套水平,深入推进了全省物流示范区建设。
3.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研究拟定了《__区关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引导和鼓励区属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新三板”挂牌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加快金家林金融集聚区建设,推动申报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申报。紧密跟踪威尼斯商业街建设,促进早日投运。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后台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目前,邮储银行签订了正式购房协议,金嘉担保公司即将入驻。农行、建行、工行和太平保险等机构签订了意向入驻协议。
4.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突出杨关产业带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原香游乐园、乡约风景田园、荷塘月色、醉香园、万和葡萄园和关帝丰邱涵蒙现代农业观光园、知青恋乡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了杨家镇做好农家乐集聚区。加大旅游旋转营销,先后举办了第六届__牛王会、第四届晨曦音乐帐篷节、第二届原香嘉年华活动,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600余万元。香港高德威斯曼公司和成都文旅集团正在对丰谷古镇进行
规划,计划由香港高德威斯曼投资40亿元建设。__水乡,醉香园人工湖景观打造加紧建设。1-6月,全区旅游总收入实现28.83亿元,接待游客110万人次。5.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业。协助金家林软件产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包括家嘉靓、__致绵、奥博士等在内的科技型企业20余家;金家林软件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__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三网融合”, 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天泰、毅德、高农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__致绵商务云平台正在制定实施方案。预计1-6月,全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实现5000万元。
6.加强培育其他服务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会展经济。加快发展商务服务、健康样要、创意文化、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农业服务等服务业,重点围绕主打优势产业,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服务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联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二)全力服务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__大都会一期b区加快推进外立面装饰,即将交房,百盛精品百货即将入驻装修,力争年底前开业;凯德广场二期主体完工,正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开业运营;东方广场预计8月份完工,好家乡超市将入驻装修,力争年底开业。促成了投资3000万元的四维名媛酒店、投资1200万元的天骄摩尔商业街、投资180万元的六月雪新世界店、投资840余万元的万达金街开业运营。毅德商贸城、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加快完善配套设施,预计10月投入运营;四海香五一店预计10月份开业。投资1200万元的百盛购物中心改造升级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茂业百货改造升级项目完工。投资800万元的四维早餐连锁工程正加快实施。川西北最大游乐场项目—天香游乐场一期开业运营,万和葡萄园游客品鉴中心加快建设,凤凰山成功争创为省级森林公园。
(三)狠抓消费促进,不断活跃消费市场。加强落实省政府促进消费八条措施和市政府促进消费十条措施。年初,即组织全区近100家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家政服务、电商等企业开展了2014年迎春购物月、天府网交会等展会。先后举办了__第九届乡村旅游节、第六届__牛王会、首届青义樱花节、第四届晨曦音乐帐篷节、第二届原香嘉年华活动。同时,结合“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组织广鑫粮油等企业参加了第115届广交会。目前,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__(__)商品博览会、川货全国行·长春站活动,积极筹备第三届“__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
(四)坚持招大引强,提升发展水平。紧密跟踪了红星城市综合体、量力钢材城和德国麦德龙会员制超市项目,占地300亩投资7亿元的伟经现代智慧物流园项目已签协议。积极协助__大都会、凯德二期开展二次招商。围绕金家林软件产业园和创业中心b区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__家嘉亮、广州奥博士、__致绵等2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金家林软件产业园。同时,积极组织小分队开展外出招商活动。3月份,赴长三角拜会麦德龙总部;4月份,组织广鑫粮油参加广交会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赴深圳拜访了毅德、香港元升集团等企业;5月份,赴厦门开展招商引资。
(五)落实保障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年初,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了预分解。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区服务业发展联席会,开展了服务业统计工作专题培训。4月份,组织召开了服务业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走访企业,协调解决企业水电气价同价、户外促销以及执法检查等问题。组织项目申报2014年__省内贸流通资金。出台了《__市__区服务业经济稳增长措施》,出台了17条涵盖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各大行业以及服务业保障措施。
(一)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结构不合理。在我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核算体系中,批零住餐核算系数高,占比达到46.17%,__仅占10%左右,导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核算受批零住餐数据影响过大。指标核算的结构性问题突出,急需调整。
(二)部分服务业发展指标下滑严重。我区服务业经济运行也还面临巨大挑战,数据报送效果不很理想,房地产、电信业务总量、营业税及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滑趋势非常明显。房屋销售面积增长下滑7.8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增速下滑21.1个百分点;营业税增速下滑10.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滑68.77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但极不稳定。一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滑严重。4月份,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重返全市第一,5月份保持了全市第一,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从辖区重点商贸企业销售情况来看,多数批零企业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住餐企业依然受政策影响,半数餐饮企业销售额依然呈下降趋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难度很大。
(四)企业反映影响经营的问题突出。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访30余家商贸流通业。期间,部分零售企业反映的户外促销活动审批难的问题,以及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开展的执法检查名目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另外,餐饮企业反映的水电气价过高,成本高、负担重。
(一)咬定目标不放松。各指标承载单位制定实现上半年目标任务时间表,采取任务倒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从源头上确保上报数据质量,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科室,固定统计报送人员,掌握本部门涉及的具体统计单位和统计指标。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确保所报送的数据得到市级部门的认可及采用,千方百计确保圆满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二)重在协调成合力。结合“三经普”对现有发展好、增长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建立档案,通过培育发展为限上企业。调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结构。积极引进具有实
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并在我区注册为法人单位。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引进高端品牌,改进服务,努力将在外地和网上消费的群体留在__消费。对纳入报表的限上单位,要加大培训、指导、督促力度,做到应统尽统,真实反映__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三)落实项目突重点。加快__大都会、凯德广场、东方广场等综合体建设。促进百盛精品店年内投入运营,毅德商贸城、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年内试运营。积极推进四维、森林雨、六月雪等新开连锁店、转型发展。加快建设126文化创意街、威尼期商业街、青义欧洲风情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利用节日假期搞好促销活动,积极筹备好2014__烧烤美食节等特色展会活动。
(一)新模式的内涵
所谓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休闲行为”与“非休闲行为”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同模式,即定位于风景名胜区中的休闲产品服务与非休闲产品服务(即休闲产品生产、加工及其流通)协同于休闲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之中,其中,非休闲产品服务行为完全服务和服从于休闲产品服务需要,相互支撑,形成有机联系。一般来说,风景名胜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宜人,文化深厚,自然独特,特色农产品生存环境优良;既适合传统意义上的休闲如度假行为,又适合现代意义上的休闲如乐活行为;休闲消费旺季人们可以从事休闲产品服务,休闲消费淡季人们可以从事非休闲产品服务即休闲产品生产、加工及其流通,为休闲消费旺季需求作好充分的准备和储备。这种新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既具有国际休闲农场的行为方式即融农场休闲服务与农场农产品生产于一体,但又优于国际休闲农场的行为方式即协同区域休闲产品服务与休闲产品生产于一体,形成区域休闲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并具有区域差异的典型特征,休闲消费者可以在休闲协同区域做出更多的最优消费选择,休闲供给者可以在休闲协同区域做出更多的最优生产选择。这种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力量,通过新型休闲企业的示范行为,协同“休闲行为”与“非休闲行为”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运作模式更有利于政府有效行为的发挥,例如,通过公共设施投入、新型休闲企业培植、区域休闲行为规范、区域休闲品牌建设、区域休闲产业规划、区域休闲产业协调等方式引导既具有国际化休闲农业特征,又具有本土化现代农业特色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休闲”与“非休闲”间的矛盾问题,真正实现我国休闲农业的加速发展和全面提质。
(二)新模式的运行方式
我国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既然定位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理所当然既需要公共财政支持的公共休闲产业建设,更需要市场引致的非公共休闲产业发展。公共休闲产业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休闲项目建设和名胜风景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公共支持保障体系建设,非公共休闲产业包括风景名胜区休闲企业、农庄和农家乐的休闲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及其服务。公共休闲产业和非公共即市场型休闲产业的协同运行构成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发展创新模式的运行方式。
二、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分析———以江西武功山为例
(一)武功山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武功山休闲发展的现状概述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内现已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近年来为了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投资达3亿元的芦万武旅游公路即将全线通车,投资6亿元的武功山西海温泉度假村一期(含五星级酒店)也即将投入运营,高标准的客运索道、文化园、摄影观景平台、地质博物馆、寺庙、宾馆、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也正在改造建设之中;加强资源保护与挖掘力度,并新发现了高山瀑布、原始次森林和巨型活体灵芝等宝贵资源;组建并实质运作了江西武功山实业有限公司;先后申请并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和称号。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休闲农家乐以自然家庭为组织,以传统经营为模式,主要服务于旅游客群,基本上以提供食宿服务为内容。旅游旺季消费需求旺盛,旅游淡季消费供给过剩,总体功能能满足旅游顾客的基本生活需求。
2.武功山休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从现实来看,武功山的休闲农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历史来看,武功山休闲农业的功能主要还是被动服务于资源禀赋型的旅游业,没有从现代农业的内涵理解认识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仅仅只是吃喝玩乐;也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是集聚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单纯认为休闲农业就是乡村旅游业;更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小康社会的福利事业,需要政府行为的观念。
(2)土地流转问题目前,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尚未建立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必然需要一定规模的区域空间,这就需要将目前分散承包经营的土地实行特定模式的流转与集中,因此,土地流转模式问题、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土地纠纷法律问题等将成为现实难以回避而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业主在租用大片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后,建设加工、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这就意味着一定的农业用地将转为建设用地,因而又存在如何进行相关支持政策的设计问题。
(3)人力资源问题加快推进武功山休闲农业发展必须改变目前传统的经营方式,走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创新道路,因此,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现代休闲农业理念和行为能力的专门人才或企业家。“大力引进”主要是根据武功山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和公共投资建设等因素激励吸引海内外先进的休闲农业经营者或投资者从事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大力培养”主要是根据武功山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动员包括政府的、社会的、企业的等力量培养具有现代休闲农业技术的专业工作者或企业家。
(4)公共投资问题现代休闲农业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现代公共休闲农业即非盈利性休闲农业,二是现代非公共休闲农业即市场型休闲农业。市场型休闲农业投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加以解决,现代公共休闲农业投资问题主要通过公共财政投资解决。武功山风景区作为以对接旅游、实现“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休闲农业区域更应重视休闲农业的公共投资建设问题。从现实来看,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公共休闲农业项目投资需求大,如公共休闲实施、公共休闲公园等,这都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仅仅依靠现有的财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二)武功山休闲农业的创新理念和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转型为契机,以国际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为借鉴,以区域自然条件为基础,以及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创新机制、市场运作的发展方针,以对接和服务旅游业为导向,以大力引进和培养现代休闲产业企业为抓手,大胆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区域休闲产业,通过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武功山原生态的传统农业到现代的休闲农业和服务协同发展的转型和山上山下互动,来实现建设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总目标。
1.创新理念
充分认识现代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新型业态,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完美结合。发展武功山休闲农业必须以景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必须以禀赋资源的特色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具有武功山特色的原始性、生态性、开放性、多元性、先进性的休闲农业及其体系,实现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出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的慢生活休闲养生乐园”建设目标。
2.突出特色
以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结合区域自然与人文特点,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为手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强化产业基础,改善休闲农业发展条件,积极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动物养殖观赏园、名山药材养生园、红豆度假浪漫园、商务休闲农场农庄、农耕文化乐活园、沿路风光欣赏带等休闲农业产业形态,在诗画山水、古风民俗、产业风情、运动休闲、生态养生、认识学习、文化创意中不断丰富武功山现代休闲农业的内涵,满足消费者休闲乐活和猎奇体验的需要。
3.促进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以政府为推力,构建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发展方式。不断创新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和市场服务模式,以第一产业为发展基础,不断促进休闲产业的内外联合与协同,大力发展综合型休闲农业,鼓励发展规模型休闲农业,加快推进休闲产业体系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武功山区域特色的现代休闲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萍乡市的转型发展。
4.提升品牌
加大对武功山特色农业科研的投入,特别是武功山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构建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纽带,以现代综合农业企业为龙头的休闲农业体系。通过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武功山休闲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基础好、素质高、规模大、效益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农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提升武功山休闲农业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创建海内外知名的武功山休闲农业品牌。
三、促进我国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建设的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由观光型旅游向体验型旅游进行战略转型之际,我国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破解“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休闲农业是很好的新模式。
(一)完善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综合
风景名胜区的休闲农业其获利来源不止是农产品销售,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提供各种餐旅、住宿、参观等服务业的收入。这一新模式是由旅游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以及各种休闲产业的中介性组织所组成的一个大系统。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光要保持发展旅游业,还要注重关联产业的综合性发展。要保障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道路、水电、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二)丰富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多样性内涵
风景名胜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目的在于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增加重游率,提高旅游区的经济效益。休闲农业区需要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光休闲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的需要。因此,在突出观光旅游主题特色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出一系列动态和静态的项目,使旅游者能在同一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地除单纯的风景欣赏之外还能接二连三看到多种观光休闲农业景观,体验和参与多种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以达到给旅游者以最多最美的享受,使其高兴而来,满载而归的目的。
(三)提高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整体性效能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风景名胜区,需要在保护原生环境的基础上整体布局。需把邻近村镇的休闲农业连成片,开发为一条旅游专线或一片旅游专带,将邻近村镇的休闲农业项目纳入到区域旅游发展布局的系统工程中去,使各地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平衡休闲农业淡旺季,共享市场,形成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休闲农业系统。
(四)培植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示范性典型
对于景区范围内以及周边具有发展潜力和区域比较优势的地区,应当培养休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其他不同类型地域建立观光农业开发示范基地,对周围地区产生形成扩散和带动作用。如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休闲农业行业协会,进而促进这一新型休闲农业模式的发展。
(五)强化风景名胜区休闲农业的公共性职能
休闲农业是一个跨农业、旅游业的交叉产业,风景名胜区的休闲农业在其固有的旅游功能上更是强调了对周边“三农”发展的关注。它的发展涉及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乡镇企业和环保等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政府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政策扶持及宏观指导和调控。同时,政府还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为风景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政策环境,增加对休闲农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鼓励不同的利益群体投资休闲农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加入。同时,风景名胜区新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面临着诸如信息需求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品牌宣传服务、消费者投诉服务等诸多问题或业务发展需求,需要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区域专门组织或机构进行集中处理。因此,必须以公共财政支撑的运作方式建立区域统一、行为规范、品质优良、效率高上的综合服务机构及其体系。一是为行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二是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三是满足消费者消费投诉需要,四是代表园区整体形象提供其他公共服务。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一、产业现状
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境内植被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2.7%,高出全国森林覆盖率34个百分点,与周边的秦巴地区构成中西部结合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堪称“中华之肺”;有亚州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被誉为“华中水塔”;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轰动世界的郧阳人头骨化石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和山水自然风光;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500万千瓦;生物资源丰富,仅武当山地区就有植物758种,中药材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房陵文化、民俗文化、远古文化、汽车文化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
具有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旅游具有三大品牌的潜力:一是武当武术所树立起来的养生形象。武当武术以养代练、防身保健为宗旨,在武术界享有盛誉。国际武联2007年7月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现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太极拳,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1.5亿人,太极拳已成为世界第一武术运动项目。武当山以外柔内刚的绝奇功夫,举目无双的皇家建筑、博大精深的武当文化、天人合一的道教国粹闻名于世。不仅是东南亚、港澳台香客、信士和游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乐园和梦寐以求的旅游乐园,而且对欧美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所形成的生态形象。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2014年将完成的输水工程将吸引世界眼球,借此可以充分展示的绝佳山水生态。三是举世闻名的汽车城所代表的时尚形象。市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东风车的故乡,是中国第
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先进的汽车生产培育了浓郁的汽车文化。
区域性城市功能相对完善
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区道路改造升级,文体、医疗、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城市建设路子。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2007年国家建设部对全国79个国家园林城市排名,城区绿化覆盖率排名第二,绿地率排名第三。特别是2008年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论坛2006年至2008年分别从城市生活质量、品牌价值和综合竞争力三个方面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价,连续三年在前80名以内,而周边城市大多在150名左右甚至200名以外(见下表)。
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有A级旅游区28个,其中4A级旅游区3个,3A级旅游区6个;有星级饭店62家,其中4星级酒店只有2家,三星级酒店33家;有旅行社79家,其中国际社3家;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家,主要有绿松石、米黄玉、武当剑等产品系列。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2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2亿元,同比增长22%和41.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旅游创汇2653.9万美元,同比增长20%和21%;武当山接待游客1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3.1%和48.2%。
存在的问题:一是交通瓶颈制约。现阶段受内外交通的限制,可进入性差,影响了市场的拓展。中远程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进入的代价大,旅行过程艰辛,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快旅慢游”的要求。二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待业分割、地区分割现象突出,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平台和联合运营机制,在对外各景区点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同一市场造成内耗,同时小规模的投资也造成对资源依赖程度高、项目投入小、运作水平低,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产业区域关联度低,带动力差。旅游产业链较为松散,高星级酒店、景观地产、主题公园等新兴业态少,旅游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弱,辐射作用不强。四是体制、机制障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同一个景点多部门管理,跨区域的景区点因行政障碍影响了资源整合。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鄂西圈文化旅游专项规划为指导,以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为目标,充分发挥名山、秀水、汽车城的品牌优势和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高水平营销为手段,以区域线路对接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国内着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联结东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二)总体思路
1、围绕“龙头”,打造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整体包装武当武术、武当古建设、道教音乐、道家膳食、道教法事以及武当系列旅游商品,打造集道教朝圣、武术修学、古建筑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以此为核心,整合旅游线路,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点),打响武当品牌,达到提升城市品牌和地方产品价值的目的。
2、突出“山水城”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武当山重点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区重点打造旅游集散地,山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山城一体的良性格局。同时把武当山的开发建设与丹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林业、水电业与旅游发展同步规划,合力打造“名山秀水”品牌,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作用,促进线路互通。发挥在“东进西出”和“西进东出”交通线路上的战略支点作用,实现“一江两山”湖北旅游精品与西安历史古都旅游线路的对接,东部古隆中、三国旅游线路与西部的交接,打造承东启西的旅游枢纽城市。
4、以点线连接为着力点,实现圈形循环。以城区为中心,以武当山与丹江水为核心,形成市内小循环线,与“一江两山”连接的中循环线,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连接的大循环线,与古都西安、山城重庆、河南南阳、湖南张家界市、湘西对接的鄂西北“黄金旅游经济圈”。
(三)发展目标
借助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做好山水旅游大文章,发展山水大旅游。具体讲,就是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互动,建设人文与生态一体,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胜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到2011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58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1亿元。新增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5个,使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增加到22个;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旅游名镇5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武当山实现文化、自然双遗产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围绕“三区三线”打造旅游精品
按照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三者结合的思路,以“问道武当·养生”为主题形象,规划“三区”(武当山核心旅游区、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城市旅游中心区)、“三线”(东部中国民俗文化体验线路、西部远古文化寻踪线路、南部生态旅游探险线路)的空间布局,实现旅游景区“点-线-面”的优化组合。
1、武当山核心旅游区
产品主题:“皇家庙观·世界遗产”。
功能定位:以“领略世界遗产,问道太极武当”为主题,将道教音乐、宗教仪式、武当武术融入旅游产品生产链中,突显武当武术内家拳的养身功能,形成武术、休闲、养身、康疗旅游产品链。
开发思路:按照“山水一体、互为支撑、产品互补、集聚合力”的思路进行总体布局,形成太极湖武当文化展示区、环沧浪湖生态文化休闲区,开发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古建筑鉴赏、道教朝圣旅游等生态休闲服务项目,推进武当山由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参与体验式旅游升级。着重解决武当山核心区游客分流问题,开发玉虚岩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等新的景区景点,进一步拓展景区空间,尽力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改善核心景区的环境质量。加快武当武术的传播和道家养生项目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武当文化内涵。
重点项目:按照突出核心作用、丰富核心内容的总体思路和一年启动,二至三年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集中用力,重点建设武当山太极湖新区、五龙宫恢复性建设项目、玉虚宫恢复性建设、玉虚岩至下观峡谷、武当山后山峡谷、金花湖山地公园、武当村、武当山旅游港口建设,形成“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产品特征和旅游标志性区域。
2、丹江口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
产品基础:南水北调水源区随着丹江口大坝的加高,水域面积达1022.7平方公里,蓄水20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水库。丹江库区加坝后,可形成众多岛屿、半岛,还有龙山塔、龙口林场、千岛画廊、丹江大坝、百喜岛等库区旅游资源,这也是距西安、银川、兰州等西部城市最近的内陆湖泊,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产品主题:“山水武当·养生福地”。
功能定位: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生态养生。
开发思路:在加强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按照沿水观光、沿路娱乐、靠城食宿的思路,适度开发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和生态养生项目,把丹江口库区打造成中部地区独有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丹江坝区、均县镇的项目开发,启动丹江口旅游港口、大坝观景台、环水度假区、沧浪之水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牛河森林公园等。
3、城市旅游中心区
产品基础:主要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别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以及汽配城、博物馆、人民公园、汽车总装厂、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人民公园、龙泉寺、黄龙大坝等一批景点。目前城市旅游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旅游服务功能严重短缺,没有形成对周边地区和线路的辐射。
产品主题:“现代·时尚·宜居”。
功能定位:国家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城市。
开发思路:以提升汽车城城市旅游品位为目标,赋予城市更多的时尚元素。整合城市旅游资源,提升市博物馆、汽车博物馆、汽车总装、汽配市场等汽车文化品味,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汽车产业观光旅游项目。打造汽车文化主题公园、着名场地汽车赛地,引进国际先进的汽车城市经营理念,突显汽车文化主题。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营造城市旅游的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构筑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汽车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把建设成为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医疗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重点项目:依托城市建设,推动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城区街头汽车雕塑、汽车广场、汽车博物馆、汽车文化俱乐部、东风汽车工业园区等项目的深度开发和建设。结合新城区建设,规划建设高标准赛车场地,开展卡丁车赛、漂移赛、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赛事活动,举办环库汽车拉力赛,组织汽车俱乐部、汽车沙龙、汽车文化节、汽车文化展览等汽车主题节事活动,突出汽车特色文化,突显时尚现代城市气派。引进“欢乐嘉年华”等大体量、综合性游乐项目,充实宜居、宜商、宜旅城市主题。加快城区游客中心、旅游餐饮街区、旅游购物街区、文化娱乐街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旅游城市氛围。
4、东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自城区、武当山沿316国道向东,分布有白杨坪生态旅游区、银梦湖旅游度假区、清末庄园、牛河森林公园等,此旅游线路可实现中国民俗文化与鄂西旅游圈内的“三国文化”实现对接,也可经环湖观光公路与河南浙川对接。
产品主题:“楚风秦韵·魅力民俗”。
功能定位:民俗鉴赏、文化体验。
重点项目:以民风民俗与景区景点进行整合,以316国道和银珠高速为主线,形成点线结合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体验型旅游区。主要包括白杨坪(犟山、金蟾峡)、银梦湖、净乐宫、丹江大坝、羊皮滩、双龙峡地质公园等。
5、西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是连接古都西安的重要通道,也是古文化集中区。这里有距今6000万年的白垩纪时期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遗迹,有距今100万年、80万年、50万年、8-4万年4处古人类化石遗址,形成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完整的古人类进化链环,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江河畔发掘的丰富的地下文物与现存的历史典籍相佐证,映证了从夏、商、周直至秦汉、魏晋、唐宋及明清的辉煌历史,被专家称为具有历史源流“通史式价值”。以及五龙河、上津古城、虎啸滩、龙吟峡、龙潭河、金銮山、黄龙洞等景区点,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随着银武高速的全线贯通,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品主题:“古文化长廊·汉民族摇篮”。
功能定位:远古文化探寻地、民俗文化体验地、古都文化必经地、瀑布景观集中地。
建设思路:利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完整的古人类进化链环和历史源流“通史式价值”的优势,复原“郧阳人”遗址、白龙洞古猿遗址、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等远古文化遗存和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的通史,突显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五龙河、虎啸滩、九龙瀑等瀑布景观资源,形成山水人文交相呼应的特色产品,打造武当山、丹江水与西安文化旅游圈的过渡地带。
重点项目:以和平岛为核心,打造“中国通史主题文化公园”;复原“郧阳人”遗址、白龙洞古猿遗址,规划建设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地质公园;开发五龙河大峡谷、虎啸滩、九龙瀑、龙潭河、上津古城。
6、南部旅游线路
产品基础:项目东接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经省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直达重庆巫溪,这里有适宜打造峡谷漂流的风光奇特的九道大峡谷和避世养身的桃花源旅游项目。由武当山-房县-竹山-竹溪接神农架方向,形成与“一江两山”直接对接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生态探险旅游产品。此旅游线路可实现与神农架、长江三峡、张家界市、湘西凤凰古城等国内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对接。
产品主题:“神秘大自然、体验探险地”。
功能定位:温泉养生、峡谷探险、野人探秘、“一江两山”驿站。
开发思路:房县是连接“一江两山”的通道,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结合旅游强县建设,完善城区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城市功能,打造“一江两山”中心驿站。围绕“野人”文化、宫廷流放文化、诗经文化等资源,主打皇家遗风、温泉康健、野人密踪三大品牌,形成辐射南部的旅游次中心城市。开发十八里长峡、九道大峡谷等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自驾旅游、自助旅游等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项目,满足多种旅游需求。
重点项目:建设房县游客中心、温泉度假村、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餐饮街区,开发九道河漂流、十八里长峡森林度假区、堵河源生态旅游区、神农峡风景区、柳林游客服务中心等。
(二)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围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三区三线”旅游区域规划,加快建设市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提高信息咨询、线路安排、房间预订、票务服务、质量投诉处理能力,建设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汽车旅馆、家庭宾馆为补充的旅游接待设施体系。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停车场、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健全城市道路旅游标志系统。
(三)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游客中心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还起到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提高景区景点经济效益、规范旅行社合法经营、带动旅游运输企业良性发展的作用。主要包括市游客集散中心、丹江口市游客服务中心、武当山游客服务中心、房县“一江两山”游客服务中心、竹山柳林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四)加快旅游购物场所建设
1、规划旅游购物广场4个:城市旅游购物广场、武当山旅游购物广场、丹江口市旅游购物广场、房县旅游购物广场。
2、景区购物场所。对符合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购物能力。
(五)加快旅游住宿建设
根据全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规划,需要加强“三区、三线”的旅游接待设施。总体是按照以三星级宾馆为主体,以高星级宾馆建设为目标,以商务酒店、社会酒店、农家酒店为补充来构建旅游接待网络。城区要以游客集散地的为目标,要在提升增加一批三星级酒店的基础上,集中建设一批世纪百强、武当国际园这样的五星、四星级饭店,使城区的接待设施更加合理。武当山特区要围绕目的地建设,不断强化吸引物,以度假型主题酒店、度假村或度假公寓为主,在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上保持其独特性与合理性。丹江口市、房县作为旅游次中心城市,配套建设三个左右四星级以上宾馆。根据旅游产品布局要求,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县不低于3-5个三星级以上宾馆。在东、西、南部“三线”内适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拓展游等散客市场需求,规划、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地和各种经济型旅馆。全市计划星级宾馆饭店发展到84家,其中5星级5家,4星级饭店15家,3星级32家。总床位数达到15500张。
(六)加快旅游餐饮建设
按照继承传统餐饮文化,创新旅游餐饮产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餐饮、民族文化餐饮、绿色餐饮、健康餐饮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凸现餐饮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设一批旅游餐饮聚集区,包括:一是鱼文化餐饮聚集区,以汉江、丹江库区为主的餐饮文化区,重点发展淡水鱼虾餐饮;二是绿色餐饮聚集区,除城区以外的山区为主,重点利用山区生产的无公害瓜果蔬菜和畜禽类食品,发展绿色餐饮;三是传统风味小吃聚集区,以竹溪蒸盆、南三县的腊肉、两郧的野菜等传统特色餐饮。
(七)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建设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按照“以点带面、区别指导”的原则,城区可开发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旅游商品,武当山旅游区可开发武当武术及宗教类的商品,丹江口库区可开发生态水源为主题的商品,在南线旅游区可开发石制品、绿松石及山珍等旅游商品,在西线旅游区可开发米黄玉、木雕制品等旅游商品。在城区和武当山建立2个大型的旅游购物场所,完善旅游六大要素,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八)加快文化娱乐项目建设
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诗经》文化、宫廷流放文化(唐中宗李显流放地)、传统道教文化(武当山道教圣地)、汉水文化、民俗文化(吕家河民歌村、伍家沟故事村)、女娲文化、远古文化(郧县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野人文化、汽车文化(车城及东风汽车生产线)等,都展现出鄂西北文化的深厚底蕴,应加以利用。整体包装武当武术、道教音乐、道家膳食、道教法事等武当系列文化,形成经常性的表演活动。鼓励文化机构、院校、社会团体开展地域民歌、戏曲、故事、歌舞等民间文化的整理包装,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组织开展特色文化等多种文化产品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市场化的途径,加快市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地方文化产品价值。以武当山、汽车城、丹江水、郧阳人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基本内容,参照《云南映象》,创作一台地域风情歌舞剧。整体包装伍家沟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习家店戏剧村,巩固已有的文化旅游节会:国际武当文化旅游节、武当国际武术节、赛武当杜鹃节、中国竹山女娲节、郧县赛龙舟节等,将这些节庆活动培育成文化特色鲜明,与旅游、经贸活动紧密结合,互动互彰,充分展现当地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品牌节庆活动。创新开发一批文化旅游节会:中国场地汽车越野赛、环湖汽车拉力赛、中国武当登山节、中国武当民间故事节、中国武当民歌节、汉江文化节、中国汽车文化节等。通过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旅游目的地内涵。
四、政策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的目标,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修订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抓好《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武当山新区发展修建性规划》,尽快编制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到旅游产业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农业产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同时设计,同步安排。各县市区要依据总体规划制订区域旅游规划和详规,初步建立由市到县(市、区)到镇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业格局。在具体线路规划上,以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山水城一体游”作为旅游干线,依据区位条件和生态文化资源,规划若干旅游支线,外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融合,内与县市景区相接,形成市内小环线、市外大环线的旅游格局。
二是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旅游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应进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笼子,建立旅游项目库,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旅游业发展统计应纳入全市国民经济考核体系,随年度目标一起下达。
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导向。旅游业应成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尤其是旅游景区建设,享受同等的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吸引国际、国内旅游大企业落户,通过他们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旅游等级的提高和产业扩张。
四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市政府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在今后五年每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各县市区财政也要建立旅游专用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旅游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客源市场开发、城市形象宣传、旅游项目招商、旅游产品包装和对团队旅游奖励等。
五是放宽准入领域。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外资通过兼并、参股等形式投资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前提下,适度整合森林资源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项目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六是保障用地需求。将旅游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经批准的专项规划确定的项目区内,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新区用地涉及土地征收的不交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远离城市中心无需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非政府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生态项目建设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实行优惠。新建重点旅游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从地方基金预算列支,用于该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七是实行税费优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涉及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八是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自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列入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宣传促销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以及绩效奖励等。各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
九是实行激励机制。从2009年起,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一次性奖金激励:旅游总收入增长幅度位居全市前三的县市区;获得国家4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获得国家级旅游荣誉称号的单位;进入全省“十强”的旅行社;新建成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
十是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宣传促销机制。制定年度宣传促销计划,按照统一计划、分工负责、有所侧重、比例投资的原则,加大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形成聚集效应。
十一是建立旅游协作区高层互访机制。应发挥西安-武汉、西安-宜昌、武汉-重庆(成都)的交通要塞作用,加强与这些城市的旅游协作,建立高层互访和企业合作机制,策划递进型的联络活动,互设旅游联络促进与代办机构,由松散型的联系转为共同利益下的紧密伙伴关系。
十二是建立连续发展机制。旅游业是一个经历性产业,这意味着产业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一次经历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任何部分的遗失或不足都会影响整体效果。通过连续发展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强化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达到整体一致性.
十三是推行旅行商业绩奖励政策。应当重视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在开拓客源市场中的作用,制定并出台市场通行的奖励政策,刺激旅行商组团,开通更多的旅游专列,提高游客质量。并以奖励为手段,与国内外旅行社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积极拓展新的客源市场。重视海外客源市场的开发,逐步建立海外经销商网络,有效地开展目的地形象宣传。
十四是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从业者队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加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制定并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合作,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知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能者施其才”。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从业队伍素质培养,制定标准,开展经常性的十大名厨、十佳服务标兵、十佳旅行社、十佳导游、十大温馨宾馆、十大旅游区等主题评比活动,力求提供给游客难以忘怀的服务。因此,今后五年,从业人员培训不仅在于规模,更要重在质量。
十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遵循“生态第
一、旅游第二,保护第
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
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切实加强山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植被、文物古迹的综合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防火、防灾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做活“山秀于林、景活于林”的文章。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旅游资源纳入旅游规划管理范畴。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理。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城市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十六是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与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旅游信息中心,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打造信息化平台,开展网上查询、预订和统一结算服务,实现旅游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便捷。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全球四大冰酒产区,揭开冰酒的神秘面纱!
冰酒的传奇
文_李景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冰酒(英语Icewine,德语Eiswein)顾名思义就是冰葡萄酒。别弄混淆,冰酒跟我们喝冰镇啤酒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冰酒指的是用采摘时已经冻硬的葡萄酿造的甜白葡萄酒。但在正宗冰酒产地奥地利、德国和加拿大,冰酒的定义强调的是自然冰冻。
在葡萄酒家族里,冰酒是一个拥有了两百多年历史的成员。据考证得到一致认同的是冰酒最早起源于1794年,在德国弗兰克(Franken)地区。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早雪,让葡萄推迟了采收,本来酒农们都以为当年肯定是颗粒无收了,但是因为舍不得丢弃这些葡萄,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把结了冰的葡萄榨汁,然后酿制成酒,没想到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酒窖里发出阵阵沁人心脾如蜂蜜般香甜的酒香,风味独特,芬芳异常。一般的葡萄酒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弗兰克(Franken)地区所有的酒庄主人品尝之后,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这种用结了冰的葡萄来酿酒的方法就此传开,并由此而名扬世界。这就是冰酒的创世纪。
从此人们就发现,留在葡萄树上直至第一次大的霜冻的葡萄在经过了冰冻和解冻过程之后,葡萄的糖分和风味得到浓缩。一般用来酿酒的葡萄含有大约80%的水分,而这些晚收的葡萄经过风吹霜打之后明显脱水,其糖分和酸度都大大提高了,故用这种葡萄酿制的酒自然甜润醇美。
初识冰酒
好东西自然来之不易,美妙的冰酒也不例外,需要等到冰点以下才能孕育出她的神奇。每年九月用于酿制冰酒的葡萄成熟时,一定是不能采摘的,而且必须把防鸟啄食的网把整架葡萄罩上。待环境温度从葡萄成熟时的20℃以上缓慢下降到-8℃至-15℃之间时(约有二、三个多月的过程),奇迹就在冰点以下慢慢产生。葡萄粒外表开始结冰,开始浓缩。最后将内部存留着数量不多的、高浓缩的、因其冰点低未结冰的葡萄汁,用特殊压榨工艺从破碎的冰晶中慢慢地分离出来。这就是在冰点下产生的奇迹――冰葡萄汁。
美味之源
优质的冰葡萄酒必须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酿造冰酒的葡萄酒品种有雷司令(Riesling)、威代尔(Vidal)、琼瑶浆(Gewurztraminer)、施埃博(Scheurebe)、霞多丽(Chardonnay)、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米勒(Muller Thurgau)、白比诺(Pinot Blanc)、灰比诺(Pinot Gris)、长相思(Sauvignon Blanc)等。
少见的白诗南(Chenin Blanc)葡萄酿制出的冰酒,则有轻轻的苹果花香,惹人怜爱。红葡萄很少用来酿造冰酒,但有的酿造师用品丽珠(Cabernet Franc)葡萄也酿出了很好的冰酒,用它酿造的红冰酒有点樱桃或草梅味,有时还会有橡木香;而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酿造的红冰酒,喝下去甜并带些单宁的涩感。
对酿造冰酒品种的基本要求除适宜的糖、酸外,还有三类香味物质。在霜冻后的晚采期,这些品种在低温的变化中逐渐皱缩,风味物质在变化,香味更为浓郁。另外,用于酿制冰葡萄酒的品种,还要求霜冻后葡萄果梗干枯、果粒干缩情况下果粒不易脱落。
冰酒的工艺
酿造冰酒的原料――冰冻葡萄固然至关重要,但压榨、过滤和发酵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冰酒与其他葡萄酒类不同,其收获至生产过程各步骤都有特殊的规定。采收后的冰冻葡萄要进行分选,必须保证被压榨的葡萄不能有破损或被任何霉菌侵蚀,而且要趁着葡萄内的水分冻结成冰晶,在-8℃时进行压榨最好,整个过程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因榨汁时须将冰脱离,工艺要求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轻微的压榨也能产生足够的热量融化了糖和酸,并且出来许多水。所以只有此条件,冰晶才能从葡萄果实中析出,得到高糖和高酸的冰葡萄汁,生产出独特风味的冰酒。口感滑润,甜美醇厚,饮用沁人。冰葡萄出汁率很低,压榨后除去80%的水份,只用剩余的10%-15%纯葡萄浆酿制冰酒,也就是说,从1000克冰冻的雷司令(Riesling)品种的葡萄中也只榨得100~150L的葡萄汁。每个葡萄只有很少的浓缩汁,再加上葡萄产量极低,所以往往一棵葡萄也仅能生产一瓶冰酒。这是冰酒如此昂贵的一方面原因。
因发酵的葡萄汁糖度高,而且是保糖发酵,因此只有用特殊的经验和发酵工艺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葡萄被压榨后,葡萄汁要尽快(12小时内)放入发酵罐,将浓缩汁升温至10℃左右,按20mg/L的浓度添加果胶酶澄清。澄清后,接入酵母培养液进行控温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10℃-12℃,缓慢发酵数周。由于冰霜雪冻和贵腐菌的作用,果汁较普通果汁浓缩了十倍以上。由于甜度和风味是正常收获的葡萄的2-3倍,高含糖量的汁液需要50-60天,有时需要70天以上的发酵时间,加上3-6个月的缓慢陈酿过程,酿酒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把这些宝贵的葡萄汁变成成品。冰葡萄酒必须在冰封季节完成全部酿造过程。一般采用缺氧、保糖、低温及长时间发酵工艺精酿而成。当酒精度数达到9%-13%左右时,采用低温或添加二氧化硫等适宜方式终止发酵。
冰酒发酵后,陈酿型的冰酒还要经数月桶藏陈酿后,用皂土下胶澄清。澄清温度不超过8℃,同时调整游离SO2至40-50mg/L。然后经冷冻、过滤除菌、无菌灌装,制得成品冰酒。
冰酒的开端
――德国冰酒
德国是冰酒的故乡,但就是在德国本土,有幸能够品尝到冰葡萄酒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德国人常常把它喻为同爱情一般高贵。由于每一瓶冰葡萄酒中所含的劳动价值、工艺成本、风险投入与其品味所具有的特质是完全相等的。同时,冰酒的产量非常低,每公顷葡萄园只能生产不足100瓶,而且不能年年生产,只有天公作美、风和日丽的年景才有可能生产,平均每10年中只有7个年份左右能出产冰酒,所以大多数德国冰葡萄酒都是非常昂贵的,它超乎寻常的质量傲然于其他国家冰酒之中。
在德国这个严谨的国度,冰酒的酿造自然同样严格。按照德国葡萄酒法律葡萄要在自然状态下,在-8℃的低温以下,经过最少6个小时自然冰冻,此时的葡萄才能作为冰酒的原材料。采摘葡萄也是要在凌晨3点左右的时候进行,避免日出以后太阳的照射让他融化腐烂。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葡萄很快地送往酿酒房,先进行十分轻力的压榨,将水分还保持在结冰状态而将葡萄内更为浓缩的果汁压榨出来。榨出来的果汁如蜂蜜般粘稠,缓缓流淌到小发酵罐里进行低温发酵。由于糖度高、温度低,这个发酵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德国高品质的冰酒也就是在这样严格的程序中慢慢酝酿而出。
德国的冰酒品种
德国白葡萄品种中雷司令(Riesling)自然是无冕之王,她富有鲜花与水果香气,优雅细致,让人着迷,同时又带有与生俱来的高酸度。雷司令(Riesling)对环境的要求苛刻,需要漫长而寒凉的气候来形成她雅致的风味。冰酒属于甜酒类,雷司令(Riesling)其中所包含的自然酸度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很好的平衡冰酒的甜度,让酒更显多层次的美感。选择一款好的德国冰酒,那你就要先看他的葡萄品种是不是雷司令(Riesling)了!
昂贵的冰酒
在德国,冰酒也算是昂贵的饮料。一瓶1965年生产的冰酒曾以7500德国马克拍卖,而在香港一种摩泽兰(Mosel)产的优质德国冰酒500ML瓶装的要卖3500港币。当地人说:能够品尝到真正冰酒的人就象是能够得到真正的爱情的人一样稀少而弥足珍贵。
舌尖上的华尔兹
――奥地利冰酒
文_乱乱
奥地利,闻名世界的音乐之乡,首府维也纳更是人们心中的音乐圣地。但是不要忽视,这个美丽的国度,也是欧洲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在世界葡萄酒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1985年后,使用欧洲最严厉的葡萄酒法律与生产管理监督下,奥地利冰酒与甜酒成为奥地利的一张重要名片,和维也纳的音乐齐名。
奥地利葡萄酒整体概况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的核心区域,酿造工艺与酒风颇似匈牙利与德国。葡萄种植面积52000公顷,年产量23.4万吨,其中83%为白葡萄酒类,人均年消费量33L(44瓶)。
奥地利的四个冰酒产区
1.Wachau产区:地处奥地利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中,有谷仓之名。产的冰酒最为出色,是奥地利冰酒的标志性产区,酒体最为丰满,香气最为醇厚,回味层次感最强。是奥地利最被消费者追逐的冰酒,也是真正有资格,具有陈放价值与潜力的。
2. Burgeland产区:地处奥地利东南部,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果菜产地,果园与菜园非常兴旺发达。这里的葡萄园也得力于这里的土地与气候,奥地利最温暖的地区。这里的冰酒也非常著名,以香气精致,入口宽厚油烁著称,很多酒庄的酒都值得陈放。
3. Styrie产区:在阿尔卑斯山系南部,与斯洛文尼亚接壤,奥地利第二大城市Graz便位于此地。此地冰酒以香气高贵,芳香著称,入口比较爽洁,不似Wachau与Burgeland的酒那么厚重,比较适合在年轻时饮用,保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4 Vienna产区:这里的葡萄林遍布于山丘之上,被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包容着,这里的冰酒也像维也纳的音乐一样容易打动人们的最深处。以清新的花香,果香为主体,融合着恬静的蜂蜜香味,酒体比较轻柔,但结构感与层次感不充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奥地利冰酒的特点
奥地利高级的冰酒颜色呈金黄色或深琥珀色,口感非常甜蜜,含糖一般都超过115克/升,具有强烈而柔和的果香,杏、李子、梨、荔枝等水果香气,给人带来强烈的愉悦的,但又会体现足够的干果的香气,给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感觉。轻饮一口,完美的体现,丰厚的酒体包裹着口腔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幸福的拥抱的感觉。这时,维也纳的美妙音乐响起,欧洲最完美的华尔兹在每个人的舌头上涌现。奥地利冰酒最让人着迷的变化出现了,香气在舌头上盘旋变化,像盛大的华尔兹,宏大完美。一会儿是新鲜的水果香气,一会儿是成熟的果酱,一会儿又会出现花果交融的香气,奥地利的美妙情怀尽显于这一杯酒中。这就是富有音乐细胞的奥地利酿酒师们的杰作,让葡萄酒爱好者们深深着迷的舌尖华尔兹,优雅、变幻,让人不能自已。
冰酒里的“大块头”
――加拿大冰酒
冰酒是大自然赋予葡萄酒爱好者的礼物。它最初在欧洲气候凉爽的产区生产和酿造。由于加拿大尼亚加拉半岛的气候特别适合冰酒的生产,加拿大冰酒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加拿大冰酒的历史和现状
冰酒首先起源于德国,但这种寒冷气候下的葡萄美酒落户加拿大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加拿大的第一支冰酒是英属哥伦比亚(即BC省)的沃特・海恩勒(Walter Hainle)葡萄酒厂1973年生产的雷司令冰酒。安大略首次生产冰酒是在1983年。当时,尼亚加拉地区的两家葡萄酒厂――希勒布兰德庄园酒厂(Hillebrand Estates)和因内斯基林酒厂(Inniskillin)开始尝试生产冰酒。因内斯基林酒厂的酿酒师卡尔・凯瑟(Karl Kaiser)来自奥地利,对冰酒十分了解。他试验性地在葡萄树上留下了几排威代尔(Vidal)葡萄,但不幸的是,当他一周后再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葡萄果已经被鸟儿偷食一空!
这样,希勒布兰德(Hillebrand)就成为了历史的幸运儿――安大略的冰酒开拓先锋。从这一年开始,他们每年都酿造冰酒,而且这一地区的其它葡萄酒厂也陆续加入了冰酒生产的行列。威代尔(Vidal)、雷司令(Riesling)和琼瑶浆(Gewurztraminer)成为加拿大酿造冰酒的主流葡萄品种。
加拿大冰酒产区
加拿大有四个冰酒产区:安大略省、英属哥伦比亚省(BC省)、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其中安大略省最为重要,占全国冰酒产量的80%以上。而符合VQA冰酒标准的产区只有安大略省和BC省。现在,冰酒已成为安大略的拳头产品和加拿大的液体宝藏。目前,安大略有超过45家葡萄酒厂生产冰酒,1999年的冰酒产量超过了30万升,2000年的产量超过32万8千升。每瓶375毫升装的冰酒在安大略的平均价格是45美元。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冰酒爱好者,安大略还有每年一度的冰酒节(Icewine Festival)。冰酒节每年一月份举办,有冰雕和各种娱乐、美食活动。当然,品尝冰酒是冰酒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加拿大的冰酒旅
文_Jennifer
选择在最冷的一月份拜访加拿大,只是为了体验在严寒冬夜采收冰葡萄的幸福。冰天雪地中的加拿大,可能各种盛产都在归于休憩。但安大略省(Ontario)南的尼加拉瓜半岛(Niagara Peninsula)以及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的欧卡内根谷(Okanagan Valley),这两个地方,却在冰天雪地中收获着喜悦,因为他们是加拿大冰酒的最核心产区。我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这里,来探究冰酒的奥秘。
在德国和奥地利,冰酒称为Eiswein,在加拿大则称为英文的Icewine,是ice和wine连在一起的新词。由于加拿大是双语国家,在标签上也可能写成法文的Vin de glace。1973年来自德国的Walter Hainle在加拿大欧卡内根谷生产冰酒,那是加拿大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冰酒的尝试。1983年后,尼加拉瓜半岛上也开始更大规模地生产。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欧洲需要靠运气才会有的冰酒,到了加拿大,尤其是在这里,却是成为每年都能产出的固定酒品。当德国酒庄一年以生产上千瓶冰酒,称为大丰收的时候,这里的许多酒厂却能每年都稳定地产出数万瓶。
在加拿大漫长冬季中,足够多的冰雪和合适的低温,让葡萄酒依然在枝藤上浓缩。而且位于南安大略的尼亚加拉半岛由于安大略湖与尼亚加拉悬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小气候,加之有丰富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泥层,更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尼亚加拉半岛成为加拿大冰酒最重要的产区。尼加拉瓜半岛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适合生产冰酒的地方之一。
幸运开始在尼加拉瓜半岛上一个寒冷的冬夜,当加拿大的气温降至-10度,我们的葡萄采摘便开始了,人们在灯光照耀下沿着一垄垄的葡萄藤紧张地工作着。穿着厚厚的大衣,带着手套和面罩,争取尽快在控制的这个温度去采收。在寒冷的冬季摘葡萄,真是难以想象。难怪开始时,我们都不太知道冰酒是什么,葡萄一般应在温暖的阳光下生长、成熟、采摘、酿酒,但冰酒确实与众不同。当人们把冻得像大理石一般的葡萄装上车时,就拉开了冰酒酿造的序幕。在酒厂里,这些冰冻的葡萄,经过特殊的压榨取汁,冰酒的酝酿就开始了。
在加拿大,冰酒享受酒中最高级的待遇,它被誉为国酒,也是世界葡萄酒中之佼佼者。她与加拿大小麦,纸浆、三文鱼、矿业相齐名,是加拿大人、美国人餐桌上的常备酒。
冰酒因为她的稀少而珍贵,一直是彰显身份的象征,品质优秀。人们常常被她独特的口感所吸引:当第一口金黄色的液体滑过唇舌间,那种浓重的但却又是自然的酸甜相间、馥郁而不失清醇的圆润口感便永远地留在记忆中......
东方国度里的冰美人
――中国冰酒
文_王秀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冰葡萄酒作为葡萄酒中一只奇葩,因其口感风味奇佳、工艺神秘而被推崇,其蕴含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在今后为业界所瞩目。同时,全世界都在等待领略东方冰美人的魅力……
冰酒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听到“冰酒”这个词的时间并不很长。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气候特征差异极显著,葡萄种植从南到北绵延不断,很多酿酒葡萄产地都具有一定优势,特色鲜明。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葡萄产地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引进优良的葡萄品种、苗木,培植各自的葡萄酒原料基地,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而冰酒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葡萄酒界许多专家的不断探索,已经先后有多家企业在不同产地成功地推出了冰葡萄酒。
冰酒的生产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严格制约,不过中国的一些小气候完全具备生产冰酒的条件,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山东烟台、甘肃的河西走廊武威地区都具有酿制冰葡萄酒所必需的冬季来的早而又十分漫长,气温变化快,骤冷骤热等条件。拥有这样好的自然条件和葡萄的种植技术,结合冰酒的酿造工艺的不断国际化,中国的冰酒产业也在蓄势待发。
当然,因为冰酒在中国的出现为期尚短,所以规范冰酒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参照加拿大、德国的标准,尽快建立我国的冰酒标准,培育适合我国气候环境的冰酒葡萄品种等。这样,中国的冰酒产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喝到自己的冰酒。
遭遇上天眷顾的“黄金冰谷”
文_闻风
冰酒产自于德国、奥地利和加拿大,对于爱好葡萄酒的人是众所周知的。200多年来,由于其严苛的生产条件所限,冰酒向来是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少数几个国家的特产,产量极为稀少。全球冰酒的年产量在1000吨上下。2006年,在中国的辽宁省东部的桓龙湖畔,中国最大的张裕冰酒基地生产的冰酒将呈现给所有葡萄酒爱好者。张裕冰酒酒庄的投产,并且预计年产将达到1000吨。以此估算,这将会对全球冰酒市场的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与加拿大和德国一起成为国际市场上冰酒的最主要供应者之一。冰酒将成为张裕的新王牌。
天时、地利――造就优质天然冰葡萄
葡萄酒业的研究资料显示,冰酒对于生产条件的要求在所有酒类中是最为苛刻的,除了要求在葡萄生长的夏季提供适足的雨水,在葡萄挂果的秋季提供充足的阳光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冬季提供合乎标准的严寒条件,即酿造冰酒的葡萄必须在-8℃的环境中自然冰冻8小时以上才能够采摘榨汁。此前只有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德国南部的个别地区具备这些特定条件。正因如此,亲自参与到合资冰酒酒庄技术支持与运营全过程的加拿大酿酒师亚伯特・米兰先生对于冰酒酒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桓龙湖畔完全能够符合冰酒生产苛刻的地理和气候要求,这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罕见。”他认为,桓龙湖畔是冰酒酿酒专家心目中最理想的“黄金冰谷”。
桓龙湖畔之所以被称为“黄金冰谷”,是因为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是纬度合适,北纬41度造就冬季-8℃的严寒环境,是生产冰酒的绝佳地带;其二是依山傍水,位于桓龙湖畔,加上海拔380米,形成有利的小气候区域,寒冷但不干燥,尤其是在12月上中旬,在-8℃的自然条件下冰冻时间超过24小时,能保证每年都有冰酒出产;其三是土质优异,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含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适合冰酒优良品种威代尔(Vidal)葡萄的生长。种种优越的条件令这里的冰葡萄经压榨后的葡萄汁糖度达到每升35 Brix°(即白利糖度350克/升),完全达到甚至高于加拿大酒商质量联盟(VQA)和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