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4:47: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级固定资产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51-01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训基地和实训车间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实训设备数量不断增长,固定资产逐渐在学校的整体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的会计制度下也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账目与实际资产不符问题
一是多年来遗留问题。现下职业学校一般是在原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几所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在合并的过程中,一些固定资产已达到报废年限不能再继续使用,而未及时处理,导致有账目而没有固定资产实物。
二是未及时进行账目处理,比如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
三是会计账目仍按原会计准则在账上反应固定资产总值,未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计提折旧,使得固定资产在处置前一直按照原值记录和列示,无法如实反应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2、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要占总学时的2/3,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购大量先进的实训设备,但是这些实训设备的如何管理却成了学校比较棘手的问题。实训设备虽然已投放到学生实习车间使用,但却无人监管或者闲置着未投入使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责任人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资产管理混乱。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调剂、报废各环节,处理非常随意,也不履行任何手续。这样不健全的管理制度无疑给学校正常运行带来不好的影响。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问题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甚至有的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一项比较基础但又比较特殊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管理意识,取得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以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健全内部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应不断完善自己的内部结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固定资产购入、验收入库、领用、日常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
(1)事前控制。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编制学校的固定资产年度采购计划,纳入预算管理,报送主管部门审批,按规定程序进行政府采购。购置的固定资产要办理验收、登记手续,明确领用人。待固定资产验收登记完毕,将发票及入库单交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
(2)事中监督。制定日常管理细则,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监督使用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定期清点,保证账实相符。
(3)事后考核。制定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根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等情况定期检查,严格考评。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变卖、拆除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要严格追查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罚。
3、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学校应实行统一管理,分级领导,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培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管理层、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加强网络技术学习,熟练操作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年度固定资产决算报表。
结语: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工作正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任然很多。固定资产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管理到位,学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训基地,实训技能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存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09,(09)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可知,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手段,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电网经营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型、高投入的特点,固定资产在电网企业总资产中可占到8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对于电网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创造企业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经营、筹资、投资等三项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项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投资决定了购置的资产类别,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前景,以至于提出投资方案和评价方案的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经理人员共同努力。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
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两种。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也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存货等,这些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企业利用这些资产可以增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形势
2002年后半年以来,由于国内GDP的高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整
整4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平均电力增长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高于GDP增长速度。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4.4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100万千瓦;200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2005年全国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导致电网负荷和网架结构凸现薄弱,无法满足电力增长的需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十一五”期间电源和电网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计划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在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促进西北黄河上游水电与宁夏火电联合以及陕北火电向华北和山东电网的送电。在中通道,要重点建设三峡水电站,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和四川水电流域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工程。而在南通道,要在国家已经批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工一批电力项目,保证西电东送目标按期完成。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架和各省网架建设。
在这种形势下,电网企业纷纷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省级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普遍达到四十亿元以上,投入的重点在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上,目的是保证电网坚强,提高电网输配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其实早在1998年,电力企业就开始斥巨资进行城市电网改造,1999年,又开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有国家资本金的介入,政府部门和媒体高度关注,暴露了很多网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水平提出质疑,并上升到仇视垄断企业的高度。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至今,基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大规模资金投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增长四到五倍,在建设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企业,投资的出发点是获利,在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首先应当是衡量此项目是否盈利,是否能为企业产生经营效益,而电网企业在近几年的投资中,往往过分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如1999年以来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某些低压改造项目投入几十万元,而用户的年用电量不过几十度,折合人民币不足30元,投入和产出差距如此巨大,而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只注入20%的资本金,其余为银行贷款,电力企业在电网改造后还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而电价同时又受到国家管制,导致电力企业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以付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作为代价。
(二)在建设投资前期管理中,注重电网规划,忽视投资回收分析
前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紧张,电力企业备受关注。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加之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电网规划工作非常重视,经常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城市和农村电网规划研讨会,电网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是根据政府对经济的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少有考虑投资回收的内容。
正象一份电网企业的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讲的,报告第一部分为所在地经济概况,第二部分为电网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建设规模及方案,第五部分为投资估算,第六部分是效益分析。在整个报告中,效益分析所占的篇幅和比重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且只有售电量增加、电费收入增加等有限数据,没有任何对投资回收的分析。即使完工后的工程分析,也仅限于工程造价的分析,鲜有投资回收期的内容。
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进行建设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效益的问题,而是更多注重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容质疑,而且除少量技术改造工程外,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都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一方面无视效益分析,盲目投资,一方面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无形中增加了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暴露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不到位。
(三)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脱节
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工程项目,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就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分公司负责核算,10KV等低压工程一般由支公司负责核算,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征地费、青苗赔偿费、前期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进行操作,导致一个工程项目由多个会计主体在核算,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核算不完整,资料和信息不对称,竣工决算编制滞后。
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增加。几乎有80%的工程项目都有设计变更,变更引起概算不准确,投资计划不足,造成工程超预算列支。对于在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的电网企业来说,资金无法核销,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四)工程物资管理不规范,浪费严重
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采购委托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需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直接签订,而且由于物资的使用者不掌握主动权,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加之中间申报采购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浪费严重。
(五)重立项,轻管理,投资建设后续问题多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立项,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对由于用电负荷增加的需求非常重视,对工程施工进度也抓得很紧,但是在工程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自上而下普遍认为工程现场完工就是工程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不注重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施工结算,后果是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
三、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将电网建设规划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回收期、会计收益等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程序:一是提出投资方案,固定资产投资的方案通常来自生产部门。二是估计和测算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三是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四是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五是对已接受的方案进行再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找出预测的偏差,通过发现问题修正财务控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和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以及现值指数,即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并计算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另一种评价方法是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首先计算回收期,即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之后计算会计收益率,即年平均收益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确定方案的优先次序。
(三)规范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管理,科学梳理管理流程。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设计变更过多,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脱节的现象,应科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优化设计方案,细化设计批复,分清责任。对于上级单位核算的工程,要规范与下级的资金拨付,资料的传递,信息的沟通。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督,优化采购流程,减少资金风险,最大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固定资产 医院 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购置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许多医院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就匆忙购置设备,导致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闲置;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甚至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就购入仪器,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资金极大地浪费。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
医院所接受的社会性捐赠物资中包括一些固定资产,可是有些医院并未把这些资产记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以致账物难以统一,另外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程度有限,浪费情况严重。
(三)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
很多医院领导者片面的追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问题之一是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统计人才,有些医院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正常开展,也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性。问题之二是工作人员在审计时注重对医院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是否认真负责。
(四)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能有效约束
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各部门权责分工不尽详细,不能进行集中式管理;在当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下,各部门间难以有效沟通。有的医院没有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年检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很多没有经过年检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投入使用,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不容易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向医院管理层传达准确信息,以致影响最终决策。
(五)旧的房屋建筑翻新改造处理不标准
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然而有些医院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二、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节
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相关人员和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资产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和科室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正常使用后遇维修,需相关人员填写维修单,报告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相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发当事人。报废资产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认定及领导签字核准,审计部门的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物资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二)重视院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首先由医院核对已有固定资产并统一进行登记,医院各相关单位包括财务部等必须密级配合,通过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需求量。另外对于已有固定资产要注重维修和养护,如对房屋建筑类应保证建设质量、合理使用以及定期保养;对专业设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维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次维护的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配备相应的维修配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并整理出相应的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院内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并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领导者随时掌握院内固定资产的详情,以便日后进行决策时参考。同时固定资产数据库的搭建,在优秀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将出入库、报废等手续简化,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供计算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1)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各项资产按标准计算折旧并计入科室成本,进一步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2)注重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包括使用科室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等等。
参考文献
[1]狄艳辉.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
(一)中小型企业的界定
中小型企业是与同行业规模相比之下较小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是个很难描述清楚的概念,一般通过生产规模、员工人数、注册资金来界定。在我国,有三种标准,分别为大、中、小。更为详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即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营业收入;二是人数。
(二)中小型企业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之下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由于水平技术、资金筹集、人工征收,缺乏创新等局限性导致其很难扩张发展,生产规模也就比较小。二是中小规模由于注册资金少,所以也相对容易,全国有很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多的就业问题,其分布范围也是十分广泛。但是,较发达的地区比较密集,西部的比较稀疏,也就是说分布不均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一大半以上,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具备数量多的特点。三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薄弱,所以竞争能力差,与大公司相比,企业存活率低,破产几率比较高。四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就业压力大,所以中小企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由于技术低,水平不高,所以主要是劳动型产业比较密集,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最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同时,中小型企业门槛也是比较低的。
(三)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特征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是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企业来说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那么将会对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我们都应该承担好各自应有的责任,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从而也能挽回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四)中小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的资金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其来说意义是非常大的。由于所占比例非常大,所以财务状况也是受其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大多数企业中,哪怕大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如果固定资产没有科学完善的制度,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不好,人员懒散,从而导致资金的缺失以及固定资产寿命的减短,最终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降低。所以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部分是有着很大的地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存活能力。
一个中小企业要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很重要,要受到领导以及管理者的重视。它能为企业带来发展前景以及业务空间,在大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制度,但是仍存在管理薄弱等问题。本文因此描述了具体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对策。对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怎样能够管理好,对于企业的前景来说有着非常特殊重大的意义。
二、当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有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导致很多责任不是很明确,判定不明了。一是管理人员因此也会相当懒散,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保护也会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责任感,甚至不少人还会出现,反正是公家的东西,又没有明确的赏罚制度,我没必要那么认真。
这样一来,企业的这个部门人员等于吃白饭,给企业也会带来损失。二是没有建立很好的盘点制度,从而造成账和实际的不相符合。三是没有明确的检验、登记等制度。使得固定资产在购买来或建立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挑拨的时候,使得固定资产的情况不是很明晰。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了,它存在于不少的企业当中,这也是企业当中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忽略本质。有些该计固定资产的却将其计入成本,比如购进一台设备,却将其分成若干零件计入成本,使得固定资产账面减少,因此造成了假象,从而也违反了会计真实性的原则。一些企业在记账时只记录总账而不去记录明晰,这样就无法去核实记录的与实际使用的状况。还有一些企业将捐赠的设备不及时入账。
有的企业还会出现报废、变卖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报废的固定资产还存在于账面上。还有种种情况都没有按照正常处理情况来处理,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从而出现了核算的不规范。
(三)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
目前一些企业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注重经费的收支,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领导不重视,管理者也不重视,同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管理人员的懈怠和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有人要用设备也不登记,管理人员也不追究,领导也不重视。虽然表面看起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很完善,但是其中隐藏着很多潜在的问题,使得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出现资产的浪费状况。
(四)固定资产的购建计划不合理
我国很多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从实际出发。不去考虑企业的生产是否真实需要,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是否值得。而是一味的要求创新,一味的从新和大上面考虑,考虑的都是片面的东西,然后再盲目投资。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编制的报告也不是从最终的可行性上考虑的,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没有进行详细深入科学的研究。最后有的固定资产在购建后,却出现了闲置的状况,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使得企业也造成了损失。
(五)忽视设备的保养
不珍惜设备,使用者也不爱护,领导也不管,从而使得固定资产造成一定的破坏,最终在无形中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在上文中,根据我自己的见解与分析讲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的不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购建计划不合理、忽视设备保养等问题,下面,我想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缓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要制定科学,没有什么漏洞的可行性的优化制度,这样才能有保障。应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这个,还应该做的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减少和流出的可能性。
例如,企业应该将不同的职务提交给不同的人做,做到相互牵制,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细心的做好固定资产的盘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且找到相应的责任主管追究其责任,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要有赏罚分明的制度以及将管理工作作为员工的一项日常考勤。做的好的,可以进行表彰和奖金发放;对于做的不好的,或违反规定制度的,可以进行通报批评,进行扣工资的方法。这样一来,就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敢有一点马虎,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进行资产的核算是会计的工作,所以要从规范会计人员入手。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经常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会计做好业务的处理之后,上级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与审核。
对于捐赠的固定资产不能延迟,作为账外处理。从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修理到报废的程序,都要进行严谨的操作,凡事都做到规范。会计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查,当然固定资产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也要做好定期的清查工作。各部门都配合好,才能将会计工作很好的进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领导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要一味的注重资金的收益,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本身。领导应该建立良好的制度去提高管理中的意识,了解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领导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意识,可以写横幅进行宣传,可以进行简单的教学,以提高管理者的意识,这样,固定资产也能得到一定的保护,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不至于出现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报废的现象,这样也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四)注重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进行多方面考虑
在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决定,更不能片面的草率的了事。一味的追求做大和利益的收取,这是不可行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看是否有那个必要。如果有那个必要,那么也要谨慎,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的调查,项目的研究,最后还要请资产评估师来预测一下,有多大的可行性,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也能做到就算失败也是最少的损失,不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相反还能带来很好的收益。
(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与保养
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对于固定资产损坏的要及时修理,要定期做好保养与维护。要定期的做好维修保养记录,使得设备能够随时很好的进行工作,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对于固定资产,还可以了解保险行业的业务,为其购买保险,一旦损坏,保险公司将会有一定的补偿,这样也能为企业挽回一定的损失和资金的流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前几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许多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高职院校,因是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实践是学习的主要环节,为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各种实习设备大幅度增加,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此时资产管理贯穿于学院事业活动全过程,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至今,经过几年的合并运行,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逐渐出现了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大型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足,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价值低等问题,造成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资产价值虚增等现象发生,为了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体制,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学院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根据相关规定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后不健全,如某学院现有的科研设备管理制度均为2004年以前制定的、某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占43.4%;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致使许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安全完整处于不安全状态,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院的事业发展。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不少院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各项合并业务工作事物上,忙于合并后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而忽视了及时对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工作;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合并后的形势变化及时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沿用原中专或技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适应高职学院的办学需求;学校合并机构改革,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均有所调整变更,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监管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2、固定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充分,重购置轻管理,使用效率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方面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许多科研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对性能基本丧失应该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虚增了学院资产;一方面又因要参加高职办学评估、示范高职基地建设评估等各种办学评估事项,为达到评估所需的各项指标,高职学院积极筹措资金、申请财政专项经费大力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及后勤保障设施,但同时也存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资产闲置现象。某项调查结果表明,某学院有的教学科研设备每年使用时间平均仅几小时,每台年均培训学生仅10多人(次);某学院5万元以上的教学设备使用率平均为27.5%,科研设备67台,处于闲置状态的有46台,占总数的68.66%。在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我所在单位也出现有的设备从购买安装投入使用后,没有使用过一次,经过多年的摆放,至今已不能适用教学的需求,而且保管实物的人员发生变动后,没有任何交接,该设备处于空管状态。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时缺乏有效的科学论证,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前期调研不足,为了达到各种评估的硬指标盲目购置,同时,对一些设备难以做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导致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现象;高职学院固定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差导致固定资产购入、使用、管理、清理报废程序不规范,实物管理环节薄弱,也就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现象等。
3、会计核算不合理,没有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大多高职学院固定资产账面金额、数量庞大,而实际上有许多设备陈旧老化,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设备的现实价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使高职学院资产出现虚增现象。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减变动情况核算,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而高职学院固定资中电子类设备、精密机加工设备在价值上占的比重较高,而电子类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精密机加设备磨损大,虽然许多设备在形态上仍旧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使用磨损、技术进步、更新换代产品不断涌现等,使这类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大大缩短,而对于学院来说,只要固定资产不报废,其账面价值就保持不变,也就使学院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具有客观性,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要做好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固定资产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做好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支持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学院的领导到固定资产管理者、使用者都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感,必须意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学院要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理顺职能。比如,我所在学院在几年的合并运行期间,不断总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报废等各环节的程序和责任,使学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了随意性,力争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部门、院系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如财务资产处资产管理科负责固定资产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和总量并进行账务核算,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环节实行财务监督,资产具体使用部门、院系根据财资处资产管理科提供的明细账,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保证了我们学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提高高职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清、账实相符,资产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院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促进学院的事业发展。
2、重视高职学院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充分论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首先,根据采购计划初稿对现有的相关设备摸清家底,分析能否进行资源共享、盘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以达到合理配置;其次,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加强购置前调研,特别是要加强贵重、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科学论证,要严格坚持先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后再采购的原则,尽量避免随意性的采购;最后,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学科特点、学生人数等因素,遵循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合理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高职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审批采购计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部分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改革。财政部于2009已下达《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9]62号),在征求意见稿中,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已做了改革,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了“资产折耗”、“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三个核算科目,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核算的改革,保障了学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财务状况,这样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计算高职教育成本,以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一项常规性工作,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促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让固定资产管理指引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控,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以保障学院固定资产安全、提升管理效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处于优化状态;要健全和落实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学院固定资的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2]刘为国.当前我省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云南内审,2009(02)。
[3]仝乃礼.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状态及问题探讨
1.固定资产各级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思想作指导,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间环节缺失
(1)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周期过长,医院主管部门变更、人员离职或换岗时没有对国有资产相关工作进行交接,甚至发生报废材料丢失的情况。医院等待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大量四处堆积,不仅影响消防安全、院容院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2)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不了解、不重视,对于固定资产捐赠、调剂、报废等变动没有完全按制度文件的规定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认为仅仅把固定资产采购回来并发放到使用科室就可以了,账实是否相符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态度不正确,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应由相关的行政部门全权负责。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不完整,岗位设置不合理,责任划分不清
(1)固定资产相关制度不规范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没有上升至医院层次统一进行规范,仅由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制定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难有约束力。各部门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陈旧、粗略、不统一,没有具体的执行办法,不同部门和人员的执行结果差异较大。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
①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岗位设置没有考虑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不相容的岗位如: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实物管理、明细账登记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人同时负责两个岗位的情况,或者完全没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岗位。
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没有设置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实物的管理工作,或者指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员却没有实际履行管理职责,没有按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等情况没有说明原因等。
③医院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跟踪调查,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盘盈、盘亏固定资产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3.医院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机制不到位
医院内、外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职责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审计、监督不具备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探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足之处的解决对策
1.建立端正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1)固定资产上级主管部门应明确固定资产报废各个流程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时限,加快固定资产报废进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更、离职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定期、不定期检查下属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对固定资产调剂、盘盈、盘亏等情况及时进行审批处理;定期、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等。
(2)医院领导层必须严肃对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维修、盘点、报废、调剂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毁损和流失,确保账实相符,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和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改变“重采购、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资产进行清查;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跟踪调查并附书面情况说明,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责任。
2.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岗位设置
(1)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文件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应在参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的基础上,由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并以医院文件的形式下发,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制度文件。其中,必须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和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对全院整体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明确每年必须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必须进行跟踪调查,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并制定具体的处罚操作方法及处罚金额,把固定资产管理业绩情况纳入医院各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内,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①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应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账会计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二级分类账。二是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设置财产会计负责登记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另设一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员负责管理全院固定资产。三是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指定一名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②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第一,总账会计应定期与财产会计进行账账核对,共同监督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上报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避免长期挂账。第二,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员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定期与财产会计进行账实核对;组织、指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责任并上报;对固定资产毁损、缺失等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建立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人员进行详细记录;每年定期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出具书面说明;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毁损、缺失等承担主要责任。
3.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加强固定资产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包括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医院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专业审计中介机构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三个审计、监督层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承,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审计、监督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设置医院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医院审计、监督部门直接对医院党委书记负责,要求审计、监督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性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盘点、调剂、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职责;制定具体的审计、监督工作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作为医院部门绩效考核依据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此外,医院财务部门也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相应的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盘点,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医院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收到批复文件后及时进行账务核销等。
4.运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把固定资产管理完全融入医院日常管理中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作已从办公室转移到家中甚至公共所场进行,从台式机到手提电脑,如今只用手机就可以进行现场办公,网络信息技术已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非常的复杂、繁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未来可运用手机网络信息系统、二维码扫描技术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变得轻松、方便。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观点,想要改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更好的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岗位设置;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机制;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发展以确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往正确的方向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4-17
[2]甘丽云.试论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8):184-186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企业科学正确地核算固定资产,不但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固定资产是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一般为2000元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通过外购、自行建设、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融资租入、外单位调入、更新改造等渠道拥有的。因此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核算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就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层面存在的问题从财务核算的角度进行阐述:
1、工程已完工并且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转资,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资产的结构。
企业通过自营或者分包的形式建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并且相关的成本费用也已经计入到工程项目的成本中,但是由于工程预结算审批环节缓慢,或者竣工资料不健全,发票短缺等原因,导致已经可以结转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成本费用不能及时结转,形成跨年工程,其实质并不是真正的未完工程,导致年度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真实,进而减少折旧的计提,影响企业的损益。
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在年终将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也因为结算手续审批等原因只能按照一个估计数字计入到固定资产价值中,这样一是会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真实,二是造成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正确,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固定资产构成情况,三是下年进行调整时还要增加或者冲减折旧费用,对下年的损益情况造成影响。
2、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划分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致使企业存在涉税风险。
会计准则中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中,而将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标准上,会计处理强调的是实质性条件,即符合固定资产定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预先的估计,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等更新改造,这些都应当计入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里,而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局部损坏,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这样发生的的后续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是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我们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而税法却是偏重于形式条件,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作为计提折旧的标准,它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这样处理导致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相符,因此导致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不一致,容易使企业面临涉税风险。
3、资产出售、转让、报废过程存在脱节现象,固定资产实物处理和会计账务处理在时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真实反映当前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由于没有及时和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或者一些人为的原因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已经脱离了企业,但是出售合同和转让协议迟迟没有签订,致使企业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财务账面上依旧照提折旧,没有进行相关的出售转让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繁琐,审批环节拖沓,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工作不能及时进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制约,一是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单位不能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置换影响工作,二是财务没有进行正确的报废资产处理,不但影响企业当期效益,而且增加日后进行账务处理的难度,还要进行必要的调账冲减折旧的处理。
4、固定资产出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企业资产被低估,固定资产出租的方法制定存在纰漏,导致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存在租金收入不能抵补固定资产折旧和缴纳相关税费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采取的措施
1、企业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暂估入账。
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者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验收入账,财务部门按照工程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和固定资产验收部门沟通,保证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实在无法确定的工程,应该按照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暂估入账。
2、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方面的调整,避免企业涉税风险。企业财务税价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涉税方面的问题,及时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掌握企业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存在的涉税问题。
3、财务部门应该掌握有关资产使用单位资产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财务部门应该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审批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参与固定资产出售和转让协议的签订等相关事宜,相关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资产出售,转让,报废的账务处理,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完整。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设投资急剧增加。高校采取了多渠道融资来解决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和学校自身财力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各高校的固定资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管理落后、资产的使用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等问题。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明晰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确
从本质上讲,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国家,但现实中。由于缺乏明确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格化代表,没有一个确定的实体能够代表国家来行使权力,国家所有权被虚置甚至缺位。出现了管理责任不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存在着资产划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员管理等问题,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规定,对高校固定资产与后勤资产进行准确界定,从而影响资产管理责任的界定。
(二)预算和计划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预算制度,不仅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和根本,也是政府预算的基础数据来源,直接为政府经费预算提供依据。只有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标准、方向、规模做出明确计划表,才能为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固定资产。从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保障。当前高校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一般在年度开始前纳入学校的预算,对于未纳入预算收支确需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调整预算后进行列支。由于高校目前沿用的是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过于粗略。资金预算计划没有落实到部门和项目,容易使预算目标脱离实际。预算编制执行的严肃性不足,导致一些大型设备、高精尖仪器设备的购置缺乏严格的论证程序,购置的设备功能闲置或使用率较低,而且高校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缺乏使用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也缺乏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及报废等具体环节的预算管理,造成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资金平衡,预算目标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管理的计划、执行、控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无力跟踪问效,出现都门之间资金矛盾加剧、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部门多头管理。管理责任淡化
目前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未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分别由财务处、教务处、图书馆、总务处、设备处等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由于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对其他部门间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性规定,很少进行检查、监督、考核,缺乏相应的财产管理责任制和有效的考核机制,无法进行全过程的实物监督和监控,部门问缺乏沟通与协调,容易出现多头统计。口径不一等现象。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瞒报漏报等数据失真问题也普遍存在。
(四)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校资产购置资金渠道呈现多元性发展趋势,既有财政拨款,也有科研经费、关联企业资助等渠道。由于缺乏统一的调控和规划,资产购置的多样化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各单位、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物有所值、物尽其用的意识淡薄;重买轻管问题突出,盲目追求高精尖;采购时无计划,购入后不管理,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修理不到位,大批固定资产购入后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有的设备购买后缺乏技术人员只能闲置,有的设备各院系部门所有,相互之间重复购置,造成了库存物资多余积压、设备整体利用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积压浪费等。容易造成责权不明、资产存量不清、部门扯皮等诸多问题。
(五)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将高校教育成本纳入政府的监管范畴。高等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组成部分。是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从成本主体角度讲,高等教育成本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学生所耗费的应由高等学校承担的教育资源价值,即高校教育成本;二是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应由个人负担的维持生理需要所支付的食宿等生活消费以及书本等学习性消费,即个人成本;三是学校公共资源用于教育而损失的收益以及接受教育者由于将时间用于求学而放弃就业所损失的就业收入,即机会成本。筒言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应该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内的所有成本的核算,但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不利于核算每年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同时,高校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相当大,不计提折旧,一些更新换代比较快的电子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不能得到及时反映,易造成账、实价值差距过大,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会计信息反映失真。
2 处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处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报废不按规定办理手续,丢失损坏不追究、不赔偿,擅自变价处理,对资产处置收入不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出现资产底数不清,账外资产被挪作他用的问题。
3 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基本建设投资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资产的使用和价值管理相互脱节。一些单位对已交付使用的资产长期挂在学校基本建设账“在建工程”账户中,而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造成该部分实际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未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因此不能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查到相关信息,也就不能落实该部分资产的管理责任,产生了使用、管理、价值变动之间的相互脱节,无法真实反映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质量保证期之内发生的维修支出,不能有效落实承保方的承保责任,影响到学校行政事业财务报告对学校整体固定资产的全面反映。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明晰产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清晰是企业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条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即高校后勤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高校存量资产进行重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后勤集团和校办产业占用的固定资产与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育设施等基础投资,由于从属于不同的投资主体,实际管理中应进行准确区分,前者应按照资产评估价值入账,以保证学校权益不受侵害,并督促校内经营单位加强对资产折旧管理,正确计算经营费用,将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纳入财务统一管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加强科学预算和计划管理,严格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约束
严格审批权限,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要求,对学校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进行统一审核,购置经费进行统一集中审批。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管理,分部门编制固定资产的近期和中长期购置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大型设备的购置要考虑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和技术能力,参照校内现有设备使用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购置,尽量避免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对批量使用的固定资产,设立招投标部门,公开招标,集中采购,节省成本。对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的部分,财务部门应从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对资产购置经费的运筹情况进行监控,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制定单位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把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涉及计划、论证、决策、购置、使用、维护、调剂、处置等多方面,对各个环节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并健全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加强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新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提取折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经费来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财政拨款已向多元化渠道转变,用固定资产原值计价核算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对高校会计信意的需要。要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必须划清各种费用界限,确定成本开支范围,采用权责发生制严格划分经费发生的受益期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摊费用。这就要求对学校固定资产按照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间进行分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准确计算高校运行成本,有利于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准确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同时能够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基金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有了物质上的保证。
对已完工投入使用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的问题,应加强财务监督,对在建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必要时联合监察部门进行清产核资,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教育,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五)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