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7:42: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班级管理特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课堂的纪律性管理和班级管理具有重合性,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提出了很多硬性要求,有效地约束了学生们课堂“贪玩”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影响着学生日后社会行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有着深远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学习具有严谨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某一个点,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会对该类题目都无法理解,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所以,数学教学一定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性,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所体现。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好奇心最强、学习精力也最多的学习阶段,充分利用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特性,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夯实基础。例如:一个风筝3.5元,买3个要花多少钱?将班级管理工作渗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学习是对数字的研究与掌握规律的学科,它不像语文学习,在学习中有对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学生时而感觉枯燥无味。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多融入一些互动课程,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国内小学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一)班级管理工作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压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做到“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关心班级卫生,注重集体观念”等,虽然都是有益于教学的一些要求,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性,小学生阶段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参与性强、表达欲望强烈,如果一贯地对他们强调班级纪律性,反而会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压力,学生不能给好地释放自我,不能很好地发挥自我学习能力,反而是被教师在“牵着鼻子走”,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特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守纪,但是守纪并不是仅限于坐端正,而是要跟上教师上课节奏,思路清晰,及时回答问题;同时,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然提问、插嘴等问题十分反感。殊不知,这种情况反而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另一种表现,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插嘴反倒对课堂起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因此,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造成学生在数学的起步阶段就对数学失去兴趣,与教学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提倡班级管理工作的多样化
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服从于教师,在课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指出教师错误、不能对教师提出要求等等。现代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教师是辅助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主性学习的领路人,因此,现代的班级管理工作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提倡多样化的管理规则,让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个人意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权,让他们为班级进行规划,也让学生自己制定课堂纪律的惩治规范,甚至让学生根据数学课本规划课程进度,如此多样化的管理规则,能够很大发挥学生自主性,也能够更大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性,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性学习,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将会影响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并加以考核,巩固学习目标。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制定,会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目标性,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的认知性,以便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掌握与后期的调整,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再者,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也能够让教师更加自由的发挥个人所长,认真总结该阶段的学生学习特性,为教师积累更多丰富教学经验。
(三)设置教学情境
精心设置的数学课堂,肯定是有趣又难忘的。由于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引入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抽奖游戏”来进行关于“概率性”的教学,抽奖箱里可以放4个黄球、2个红球,抽到红球为赢。教师可以提前做出猜想,制造学生们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促进学生积极寻找原因,使得学生原有认知得到升华。
四、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的初步认知阶段,教师规范的引导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见多识广,对社会、家庭环境了解得很深,同时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心胸宽广,当然,由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也会活泼好动、调皮捣蛋…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良好表现,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制定适应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给他们更加自由的空间,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月青.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68.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归属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1],是学校系统的子系统[2]。班级也是一种组织,属于社会学范畴。因此班级管理可同时归属于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范畴。根据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组织有三个特性: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具有严格的组织规范[3]。在组织中,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本,没有目标,组织则没有存在的价值;组织机构是组织的骨架,支撑组织的运作与成长;组织规范是组织的约束力与鞭策力。组织是一种静态的存在,管理则是组织得以运作的齿轮,是组织从静态走向动态成长的运作力。班级管理是班级成员实现既定目标的运作力。
在管理过程之中,组织欲平衡成长,则离不开权威作用机制,权威作用机制是组织的平衡机制之一,关系到组织中的个人行为如何凝聚为集体行为,也关系到组织目标如何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为,是行为“统”“分”,是个体行为和整体行为相互转换的关键环节[4]。
二、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的现状
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团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协作结合而成的团体。权威存在于集体之中,关涉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组成集体,个人依赖集体获取个体成长与个人利益;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依赖个人变得完备。始初,集体仅是一定数量单独个体的集合,只有当个体之间产生“化合作用”,实现“1+1>2”的功能时,集体的作用才初见成效。这种集体内部的转变需要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的存在,离不开对集体的管理,并取决于何种权威作用机制参与管理过程。
小学班级是小学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由小学生构成的集体,小学生将在此集体中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律能力。该目标的实现除与班级管理者中教师角色息息相关,也取决于小学生所处的集体氛围,而自律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集体功能的发挥。小学班级集体属性由个体数量性构成质变为个体化合性组成时,集体氛围才能得以显现,集体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在此质变过程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充当集体构建者角色;班级纪律则是集体规则;集体骨干则由班干部担任,三者如何促使质变过程实现取决于班级的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采用了何种类型的权威作用机制,而这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生观、班级纪律内容、班干部的作为是分不开的。
在一项对3省6所小学中的13个五年级班级的跟班观察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集体自构建以来仍然处于个体数量性构成向个体化合性组成的质变过程中,即班级还没有成长为班集体。就集体构建者层面而言,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总是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归属感上产生误解:班级是班主任的班级,不是我的班级。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对班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手段进行统计后发现,班主任主要采用命令与恐吓的手段处理日常事务。
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应该处于次要地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才是最主要目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学生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分不开,自律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的基础源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依赖于课堂,并超越课堂。在跟班观察过程中发现教师“一言堂”仍是主要授课形式,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影响着以此为基础的自律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就集体规则而言,班级纪律是集体成长过程中用以约束集体成员行为,并确保集体成长不偏离轨道的规定。小学一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落实到班级时需要班主任结合本班实况酌情增删内容,以形成符合本班级的条文规定。研究者调查的13个班级中都悬挂有《守则》,但班主任落实《守则》内容时只重视言传,缺乏身教;对于违反《守则》的学生,注重惩罚,缺乏启导。言传难以使小学生领悟《守则》精神,惩罚仅使小学生知道错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不错。
就集体骨干而言,班干部在班集体构建过程中担当榜样的角色,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头军。因此班主任在任命班干部时,应秉持品学兼优原则,让能够真正促进班集体成长的学生担任。上文13个班级的班干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投票推选,但也存在班主任直接任命的现象。班干部能否认清并发挥其功能是评价他们是否尽职尽责的标准,而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班干部将身上肩负的职责看成手中掌握的权利,甚至出现用权利来获取个人利益的现象,这会对班级造成不良影响,削弱班干部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榜样及带头作用。
从集体构建者、集体规则、集体骨干三个层面分析小学班集体建设的现状,间接反映的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机制。管理学认为,一个人接受另外一个人的支配和影响,往往源自于这个人内心对另一个人的崇拜、尊敬、恐惧等。有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充斥着“恐惧的味道”,小学生为免于惩罚变得不作为,种种迹象反映出这些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机制受个性力量的支配和影响,是非理性的、错误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权威作用机制存在的问题
1.重包办,轻放权
班级管理者将班级内大小事务全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学生一直生活在“庇荫”之下,缺少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此现象一般存在于年轻的班级管理者身上,一方面是由于初到学校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教师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班级的表现是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二者结合极易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2.重惩罚,轻启导
班级管理者通过惩罚的手段来“迫使”学生遵守班级纪律。须知,惩罚手段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当学生违反班级纪律时,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第一反应不应是如何惩罚学生,使其下次不敢再犯,而应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怎样做不错,使其下次不会再犯。
3.重成绩,轻能力
学校管理者及任课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过于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常被忽视。
四、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
集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导向、价值认同,集体的目标包含有组织成员的目标。班集体目标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代表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进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这种建立在认同感基础之上的权威作用机制在管理学中称之为由于目标导向、价值认同带来的追随和服从[5]。摒弃个性力量支配和影响的权威作用机制,建构以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威作用机制才是班级管理之道。
1.由“管”走向“观”
班级理应管理,管理在此是统称,但如果将“管理班级”简单理解为“管住班级”,就使得班级管理的概念变得狭隘了。管理班级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对班级进行严加看管并非恰当手段。学生的发展是在犯错中萌芽,悔改中成长,因此,班级管理者要给与学生一定的容错空间,使其在犯错中获得成长的机会。由“管”走向“观”,是指班级管理者置身于客观的立场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通过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由“荫”走向“引”
学生欲成为“参天大树”,除了需要阳光外,还必须要经过风吹雨打的洗礼,庇荫之下的学生永远成为不了“树人”,反而会成为教育的失败品。如果管理班级过严,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将班级看作是管理者的班级,而非学生的班级,就会使学生成长在庇荫之下,凡事没有自己的主张,阻碍学生成为“树人”。因此,班级管理者要懂得放权,将学生的意愿放在第一位,遵循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的前行与发展,即由“荫”走向“引”。
3.由“灌”走向“贯”
“一言堂”“满堂灌”等填鸭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后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懂得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贯”指系统连贯,学生需要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那么教师必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元认知入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从灌输走向贯通。
4.由“权”走向“全”
“权”是针对班级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而言的,“权”有支配、指挥之意,在此引申为等级,班级管理者若在潜意识中将学生仅仅看成是被管理对象,则带有等级观念的意味。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是和教育者处于同等地位的人,班级管理者在学生的管理观念层面理应坚持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
5.由“阂”走向“和”
不恰当的班级管理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阻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由“阂”走向“和”十分必要。由“阂”到“和”,班级管理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需重识自己的角色,树立主人翁意识,双方合作,共同建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
[2]林冬桂,张东,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人格;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人格理论概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即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班主任人格即为了适应班级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特质。班主任人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还应该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目前,在小学班主任人格界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已经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有学者认为,小学班主任人格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才干、行事风格、人际关系、外向性、处世态度、善良、情绪性。对小学班主任人格的理论研究,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影响分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外露,有的内敛,有的躁动,有的稳重。其中,情绪外露型班主任的情绪波动较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忽冷忽热,对班级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意志表现型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且有毅力和恒心,能够培养出学风良好、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个人认知型班主任往往是根据个人意志处理班级事务,学生情绪化明显。班主任人格中,以下几个方面会对班级管理产生影响:
1.爱心
在班级管理中,爱心即通过爱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通过呵斥、惩罚等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中等表现学生,这些容易被班主任遗忘。如,通过谈话方法,多鼓励学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2.民主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凡事多商量。”商量,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观念。班主任应创建一个民主的班级氛围,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形成民主的环境。
3.求真
在学校教育中,首先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以求真精神为指导思想,求真,即坚持唯理精神、探究精神,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班级日常事务,鼓励学生纠正工作中的问题。
4.践履
践履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对班级管理产生关键性影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发现,学生并非缺乏对自身行为的认识,缺乏的是实践能力。因此,班主任应为学生做好表率,做到知行合一。
三、提高班主任人格魅力的方法
如前所述,班主任的爱心、民主、求真、践履等人格对班级管理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应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1.关心学生,以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关心学生,以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如,在每次考试之后,班主任可以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主任个人修养,坚持求真务实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班主任有很强的崇拜心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的知识修养及良好的情操才能教出好学生。如果班主任只会耍嘴皮子,光说不练,学生也不会相信班主任说的话。在学生心中,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引导学生进步的关键人物,班主任的生活习惯、能力、人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班主任强调要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班主任在遇到一位老人摔倒之后,其两种不同的做法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影响:主动搀扶起老人的,学生则会认为班主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视而不见的,学生则会认为其光说不练、言行不一,班主任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班主任的言行、个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心理,进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如果学生认同班主任的人格,则会不自觉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并转化为自己的品质、观点和思想。在这种心理驱动力作用下,学生会自然而言地将班主任的人格转化为自己的人格。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重视其个人修养。
3.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创建民主班级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人格魅力固然重要,但班主任管理能力对班级管理也有重要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向全体学生展示了自身的气质、才能、个性,激发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愿意接受其引导。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由于班级管理事务繁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具有足够的忍耐力和信心,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明确班级管理的中心思想,如果管理思想比较混乱,甚至朝令夕改,学生难以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心里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引导,但由于班级管理思想不集中,难以形成统一的、良好的品质。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思想,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弥补人格方面的不足。
4.事必躬亲,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要想提高其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事必躬亲,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学习生活方面来看,班主任应督促学生形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从班级管理方面来看,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注重培养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注重卫生等良好习惯。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该对其细节进行把握,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再者,班主任还可通过表彰先进的方法,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有重要影响。其中,班主任的爱心、民主、求真、践履等人格对班级管理影响深远。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在其人格方面下功夫。首先,应关心学生,以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其次,加强班主任个人修养,坚持求真务实;再次,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创建民主的班级;最后,事必躬亲,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创建先进的班集体。同时,还应该选拔优秀教师来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注意班主任自身素质,才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肖春华.小学班主任人格对班级管理影响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熊允.班主任的人格形象与班级管理[J].读与写:下旬,2012,3(09):242.
[3]张俊先.浅析班主任人格魅力对班级管理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1):105.
[4]陶彩莲.做一个有魅力的班主任:浅谈班主任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2(02):78.
[5]中达娃卓玛.当好班主任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下旬,2012,9(09):268.
一、制定班级管理新目标,把握班级工作新思路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要标新立异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对新的管理体系由好奇到主动参与的心理历程。
2.班级分项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
班级分项目标的外延涉及学风、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所以,对每一项目标都要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使其切实可行。每个小组都要讨论制定各项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专人记录,每周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从而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启发干部队伍新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新精神
1.班委会构建的独特性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班干部决定的。小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要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2.班委会组建的科学性
低段年级,班委主要由班主任指派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担任。中段年级,由于学生的自主表现欲增强,设立了流动班委,按组进行对班集体的日常管理,并小组竞赛,从中发现真正关心班级体的学生,并加大培养力度。高段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
3.班级管理的民主细致化
俗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尝试实行了“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四名班委,他们是班内核心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小组长的工作;卫生委员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纪律委员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几乎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三、探索望闻问切新思路,开辟班级管理新天地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探索着引用了中国传统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因为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留心学生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进行针对性地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闻”,就是运用听觉,收集班级的信息,真实、快捷地掌握班级情况。因为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有些学生,班主任在与不在时的表现差异较大。这时,班主任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是多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源于授课老师、班干部、一般同学、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双差生,这样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3)“问”,就是嘘寒问暖,关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时刻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学习,解决他们生的困难,学生才能相信你。在班级管理中,你才有更强的感召力。
(4)“切”,就是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要找准切入点,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四、建立全新信息网络,形成全新教育合力
关键词:差异教学理念;小学班级管理;分析
差异教学理念也就是指,班主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差异教学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以此为学生创建宽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班主任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等原因导致的。班主任对学生做到十分了解,才能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对学生加以对应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智力水平的不同。
首先,班主任应提高自己对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采用的教学规律。
其次,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以了解与一般孩子的不同之处,明确学生可能存在的独特心理,了解这种心理形成的过程,并选择最为适合的教育方法。
最后,在教师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前,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各不相同的指导方法,在保护学生的基A上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二、班主任要有发现学生优长的能力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日常事务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性格,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优势,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优长逐渐放大,让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以此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呵护,提升自信心。并且在日常活动中,班主任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优长的稳固。
其次,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究真理的场所。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需要具备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亮点的能力,同时给予适当的赞美,推动学生学习进步,更加努力地探索未知知识。比如说,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设置简单的问题,以此让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同样具有差异性。有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不爱发言,但是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较强的组织能力;有些学生虽然很顽皮,但是在集体活动中非常合群。所以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引导学生做自己。小学生已经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概念,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自己的优缺点,自己有何爱好,有什么理想和志向。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面对自己,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充满宝藏且尚未开发的金矿。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正确的价值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起着指导一个人行为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在重大决定中正确选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价值观,学生才能对客观世界进行理性的认识,将自己的人格加以完善,使自己的人生态度端正,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实施方法差异的多元发展评价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育评价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对班级管理目标实施的一种有效保证。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是培养具有个性、独特性的学生,如果学生的评价偏离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教育评价时,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根本,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将所有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和个体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取最优的结果。在差异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的方式,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为学生的以后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属于较为特殊的工作,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是关注思想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没有主动权。而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并且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即是指任何事物不仅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而且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是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系统,班级是学校这个系统中的基本要素,相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小整体,是子系统。学生又是班级系统里的要素。那么,班主任是否也是班级系统的要素呢?有人认为,班级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编排,班主任是老师,怎么可以跟学生混为一谈。而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看法。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系统里的一要素,而且是重要的要素,是班级管理的管理主体。
班级管理是指处于一定班级中的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协调和组织,以优化地运用有关资源,达到共同目的的过程。管理主体则是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即我们通常说的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有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权力;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权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的权力;对学生获奖和处分进行初步确定的权力;对学生品行进行评价的权力;对集体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力等。这些明显地表明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管理主体。
管理活动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活动,管理主体通常是由许多个人按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整体,这种担负管理主体功能的整体就是管理主体系统。一个班级的管理主体除了班主任外,还有班干、小组长、学科代表等,这些构成了班级管理主体系统。
管理客体就是指进入了管理主体活动领域,并能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作用,以人为中心的客观对象系统。管理客体系统主要指人、财、物,其中人是最主要的。班级管理客体系统即指学生、班级的财产、班级的物产。
班级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构成了班级管理系统实体结构的两极,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管理系统及其矛盾运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首先,在班级管理系统中,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和客体不能混淆,主体即为主体,客体即为客体,主体行驶管理的权力,客体处于被管的、可管的位置。如果这点不明确,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
其次,在班级管理系统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再次,在班级管理系统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在管理活动中各依一定的条件,使自己的地位向其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主要表现有:一是角色的转化,这是由其行为的变化而引起的,二是自身的转化,这是由其自我意识的变化而引起的。
关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角色的转化。例如,班级里的一名学生,如果他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他也就由管理客体转化为管理主体;如果他不再担任班干,那么也就由管理主体转化为管理客体。又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系统中是管理主体,而如果在班级的某次活动中,他被编入一个小组作为一名成员参加某项活动,听从活动组织者的指挥,这时,他就转化为管理客体。
关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自我转化。人本身就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体。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为了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将自己作为认识、评价和改造的对象,即将自身作为管理客体,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这就由主体转化为客体;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接受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思考后,自主、自愿、自觉的做出选择,付诸行动,成为管理活动中的主体。
认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自我转化非常重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就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独立性,成为创造性活动的主宰者,从而促进由“他管”向“自管”飞跃。
二、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它表现为:第一,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外来作用的是其中哪个部分。第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也就是说,系统不是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系统论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从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其中主要有:
第一、从人的方面把握整体性。一方面,要改变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老师管学生,学生被老师管的陈旧的观念和看法。正如前面我们所讲的,在班级管理系统处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人,都是系统中的一要素,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与班级的同学,为了共同的目标,要有同舟共济的气概,要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意识和观念。这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就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把他们割裂开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如果班主任把自己和班级分离,就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事实上,在实践中,有些班主任觉得工作难做,难开展,工作成效不高,我认为,这与他们是否把自己融入班集体里,把班级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真正看成班级的一员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握好班级管理系统的全体。就好比一个成衣厂,如果在生产中哪个环节或哪个工人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虽然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二件衣服或一些衣服不合格,但是它会直接的影响到这个工厂的产品的品牌和信誉。同样的,在班集体里,有时只是个别人的问题,但它同样会影响到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系统是由与之相关的各要素(成员)构成的,把握好班级系统的整体性,就要面向全体,全体人员共同发展了,班级管理才可谓成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第二、从内容方面把握整体性。班级管理内容繁多,涉及的面也很广,如果我们不从整体上去把握,那么,对班级管理就会认识不清,在行动上就会出现“一手硬,一手软”,工作就会杂乱无章。想起什么就做什么,没想起来就拉倒;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不感兴趣就不做,哪时想起哪时做等等,这样的班级管理必然是一团糟。
要把握班级管理内容的整体性,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对班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班级管理所应该要做的工作。管理主体——班主任、班干、小组长等,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客体——学生,也要了解《学生手册》、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全部。另外,充分发挥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整体性的内容分解,使之系列化,这样,即易于整体把握,又易于实施。就拿中等师范学校班级管理来讲,可分解为德育工作、智育工作、文体工作、常规工作等等,德育工作又可以分为如下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系列、理想、人生观教育系列、艰苦朴素和劳动精神教育系列、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文明礼貌教育系列等等。每一系列又赋予其相应的内容,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丢三拉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目标方面把握整体性。班级管理必须要有管理的目标,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那种在管理工作中,顺其自然的态度是绝对不可取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总的是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原则,而具体的要根据不同的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而定。如中等师范学校,就是要培养新型的合格的小学教师,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明确这样的管理总目标。围绕总目标,在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再制定出相应的可以实现的子目标,在子目标下,在不同的方面,又可以制定出次子目标等等。不管是子目标,次子目标,都要服从总目标,要把次子目标、子目标的实现当成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一步。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得出色,就要善于“谋势”。
三、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有序性
系统观的有序性特征指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的特征。每一系统都由若干作为要素的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又由一定数量的更低层次的系统或要素组成。在这种层次等级式的结构中,系统中的全部因素都保持其特定的位置和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这样就使系统保持其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内部活动的方向性、顺序性。
要使班级管理有序的进行,就必须:
第一、分清工作的主次、轻重、缓急、先后,做到有条有理,有利有节,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丢了西瓜拣芝麻”。学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相应的班级管理就要围绕这个工作重点来开展。比如,学校把每年的十月份定为贯彻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活动月,那么班级管理工作在这个月里就要以“讲文明、讲礼貌、讲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到了期末,要以“全力以赴、迎接期考、争取优异成绩”为工作的当务之急,其他的活动和比赛就放一放。为了使工作重点更为突出,我们可以把一个学期划为三段,即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也可以自编为5个月,这样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就更加有序、有针对性。
第二、要分清日常工作和临时工作。日常工作是指那些经常要做的工作,比如: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清洁卫生检查等等。临时工作是指那些非固定要做的工作,往往是带有阶段的性质,比如: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学校、年级等开展的文体比赛等。对于日常工作我们用心抓,对于临时工作我们要重点抓。用日常工作来推动临时工作的开展,用临时工作来促进日常工作的发展。
第三、要建立管理网络,使工作顺利开展,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传统的、众多的班级管理网络是每个班选出几个同学担任班干,班干作为班主任助手,起着布置、组织、执行工作和反馈信息的作用。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谓千姿百态,比如,江苏省如东县拼茶中学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的“三全管理”班级工作模式,北京市19中学任小艾老师在班级工作中提出的“联系传递法,能力培养法,协调配合法和比较激励法”等。班级管理网络的设置和正常运行,使得班级管理更加系统化,更加有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科学。不管是对日常工作,还是临时工作,或是紧急任务,都可以稳而不乱。可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四、把握好班级管理的优化趋向性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性是系统观的又一特性。它是指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要趋向于强化整体的功能。
我们知道,当若干要素结合成为一个系统时,它们的功能也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可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当然也有可能小于。要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就必须使要素的结合总是朝着优化的方向调整。系统观的优化趋向性给我们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那就是:优化各要素的结合,促进整体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以达到强化整体为目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优化组合。
班主任是我国班级教育的首席教师,[1]优秀班主任更是中小学的稀缺资源。优秀班主任除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明确的育人目标、顽强的事业精神和刻苦的行为习惯等特点之外,还体现在其职业生涯特性之中的“育人”韵律,既以育人理念形成的教育观、以育人情怀生成的学生观和以育人行为践行的价值观,这是贯穿优秀班主任成长过程核心的元件,也是其由成长走向成熟的内在规律,理应引起中小学教育界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一、以育人理念形成教育观
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是指班主任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与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育人思想和观念体系,这是构成优秀班主任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并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作为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知识与育人理念之间并无自然联系,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必须通过个体的主动应答,即通过班主任对知识的选择、思考、内化、践行与反思,进而形成班主任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一)由选择到思考
班主任对知识的态度既不能是不加思考的全盘吸收,也不可能是毫无章法的全盘否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选择性的回应态度,知识是概念的联结,既有直接经验的经验知识,也有间接经验的书面知识,知识的历史性、复杂性与个体性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对知识也应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导,班主任在有限的时间既不可能穷尽人类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数量,也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存储人类早已过时或无意义的历史事实,更不可能吸收自己毫无一丁点兴趣的客观事物,况且主动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属性,班主任主动性的表现形式是自觉和能动的,成为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的主人,结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自己较为适应且比较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思考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理念价值体系。
(二)由思考到内化
思考是学习的更高层次,知识如果未经思考只能是固化的教条。知识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观念体系,当没有被人所理解时,它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此时的知识实际上并无价值可言。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人所接受和感思,优秀班主任善于发问与存疑,凡事问个“为什么”是其重要的特征,班级的一个偶然现象或者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都会引起班主任的极大关注与重视。除此之外,优秀班主任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效结合者,凡事三思而行已成为他们共同的行为习惯,他们既不过于专注外显化的直接经验,也不过于迷信理论化的间接经验,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这一对矛盾共生体之间是相互转化与发展。优秀班主任以知识作为武器,以学习作为习惯,以思考改变知识的存在方式,以实践深化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把知识内化于人的精神与灵魂,实现人与知识的双剑合璧。
(三)由内化到践行
知识的内化,就是把自己所认同的新观点与自己原有的思想、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而持久的价值体系,并成为自己人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由文化人,最终转化成人的内在思想理念素质。优秀班主任作为社会的个体依赖于其特定的思想理念,只有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理念的班主任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性,而无特定教育思想理念的班主任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但从实际上说,思想之花虽美,但如果未经外化与行动,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与发展,则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较为不可能,优秀班主任的独具特质是具有发现并吸收优秀文化知识的灵商,形成个性化的实践性思想理念,并将之具体化,在行动中进行检验,从而总结内在的规律性联系。
(四)由践行到反思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则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首席教师,思想理念不可能贫乏,行动也不可能少,而善于反思则是优秀班主任的优良品质。班主任的反思就是班主任结合已有的知识理念和直觉经验,对自己和其它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和思考分析,从中得出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完善自己的一种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说,反思就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弘扬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思考自己得失,这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锤炼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实际上,没有反思的实践是一种狭隘的实践,也是一种肤浅的实践,班主任要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概括出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以育人情怀生成学生观
班主任的育人情怀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立足国家和社会的实际,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个性化发展,以育人为目的、以教学为手段、以“师爱”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形成的关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感态度。可以说,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而师爱则是优秀班主任的共性品质,班主任以育人情怀生成的学生观是指班主任从对国家、社会的爱转变为对学生的爱,从而形成的关于对育人和学生的理性认识。
(一)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对学生发展寄予较高期望
班主任是班级的首席责任人,而优秀班主任的首要职业素养之一则是体现在其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优秀班主任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精神和教育素养,在心理源流上能辩证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勤恳敬业、甘为园丁、不计报酬,对待生活勤俭朴实、甘守平淡、不盲目攀比,对待学习勤奋刻苦、甘于寂寞、不停追逐。优秀班主任具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基本职责,他们是教师之中的优秀教师,是班主任之中的优胜者。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要求他们对待教育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对待育人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对学生的社会地位及未来发展具有合理的认识。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学生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体现,因此,优秀班主任的职业责任决定其对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期望,他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敬畏第一个学生的生命,倾其全部心血浇灌每一个学生,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科教兴国观念浓厚、对人才培养价值定位明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推动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根源,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2]事实上,把思想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和引入社会活动已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共同特征,对此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科教兴国素养,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科教兴国的观念常识,兼具教育科学的理论素养,凡是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问题都能在教育方面找到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发展的价值诉求,这是优秀班主任共有的人才培养价值趋向,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我国中小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指培养创新型学生,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养成良好的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思想到位、对学生发展理念思考明晰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一种情怀,也是当前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践行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体性,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还要把学生作为生命体,[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宏扬学生的特点专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多元成才,关键在于既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也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显然,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及其在社会中地位的认识与思考,学生不再是手段,学生应是目的,目前这一结论已得到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理解与支持。优秀班主任的优秀主要体现在能真正把学生当平等的人看待,班主任不再是学生发展监督者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路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表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敬畏教育并热爱教育的班主任,也一定是一名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并热爱学生的班主任,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思想不仅体现了优秀班主任的育人情怀,而且是优秀班主任学生观生成的价值源流。
三、以育人行为践行价值观
优秀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稀有的教育资源,其以独特的成长过程形成的育人理念,以深刻的教育实践生成的教育情怀,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和文化发展方面彰显着成长的内在规律与价值趋向。
(一)课程教学是成长基础
课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组织有序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实现知识增长的主要门径之一,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长一般都经历从选聘为新教师,到当新班主任,再到评为优秀班主任这样一个过程,表明中小学班主任不同于大学班主任,主要由科任教师兼任,并且主要由“主科”教师兼任,[4]实际上,我国中小学目前还没有专职的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由考评为称职的优秀教师兼任,这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但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既说明了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属性,也表明了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认识学生的思想观念、兼顾学生的特点优势、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再通过自己的智慧性活动,总结出具有特定规律的经验,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具有针对性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二)科学研究是成长源泉
班主任工作经验是班主任成长的财富。然而,固化原有的经验又只能成为一个照搬经验的机械主义者,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善于总结原有的成功经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能根据时间、地理和空间的变化研究班级管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研究新环境、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和探索新路径的创新优势。科学研究不仅意味着班主任知识总量的积累,关键在于体现了班主任的创新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增长。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学生多元化的理想诉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借鉴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法,对班级管理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育随笔、工作日记和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科研已经成为提升班主任能力的重要动力,班主任如果处在一个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将对学校科研氛围的营造和教师专业的成长起到引领作用。[5]事实上,优秀班主任在理论研究中得到启发,在经验研究中获得启示,在反思研究中收获启迪,从而实现研究型班主任生成,使科学研究成为自己成长的源泉。
(三)管理实践是成长根本
班主作的工作职责是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班级管理的成效是评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优秀的班主任能让班级所有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职业,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6]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优秀班主任是对班主任工作成效的肯定称谓,但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一般是由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促就而成,这是由我国教师的成长属性决定的。由于我国专职型班主任只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仍将身兼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必须由具有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兼任,因此,班主任的成长必然需要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出优秀已成为班主任成长的内因韵律。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实践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带着具体的目标进行班级管理已成为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大特色,他们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控制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育人行为,从而实现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管理实践成为自己成长的根本途径。
(四)班级理念是成长灵魂
班级理念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班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准则的提出、班级管理规范的建构和班级管理文化的形成。优秀班主任与一般班主任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理念,班级管理既不是毫无章法的管理活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管理行为,而是一种在思想理念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活动。显而易见,班级理念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导班级管理的思想体系,是历史文化特征、国家意识形态、时展特点、自然社会优势和学校风格特点相互交融的产物。班级理念伴随着班主任的成长而成熟,它可以丰富班级管理的内容,深化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开阔班主任的教育视域,提高班主任的理论应用能力,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级理念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核心价值体现,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灵性之魂。
参考文献:
[1]汪丞.班主任制的最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6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6.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2.
[4]张冲.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对本职工作认知现状的区域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5):58.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它是为未来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针对目前中职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现状实在是让人堪忧。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中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已成为目前中职学校重点解决的问题。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要求重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和学习素质的形成,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良好的进行是促进中职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有效保障。班级的有效管理离不开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引导,因此,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等来给学生以良好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讲究工作艺术与方法。
二、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缺乏自信,自卑感强。针对中职学生而言,自我感觉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与步入高中的同学们相比较门槛过于低下,从根本上就没有将自己的态度摆正,导致自己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的自信,严重的自卑感阻碍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缺乏。针对中职学生来讲,在以往的学习中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步入中职学校之后,很容易受其以前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形成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具体目标等不良的习惯。(三)自身能力较差,依赖心理严重。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下,在性格和行为上形成了许多的不良行为。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比较欠缺,依赖心理特别严重,在生活中他们由于没有吃过苦,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比较弱,性格上的叛逆使其也听不得批评和意见。(四)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在以往的教育学习中就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他们知道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是极为严重的事情,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的差,如旷课、打架、骂人等不良的行为在其身上时有发生。同时,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也不全面,极少数学生还出现赌博、敲诈勒索、偷盗等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五)沉迷于网络,正常的学习生活被打乱。一些中职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不能自拔,甚至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游戏中去,导致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地被打乱,无心去学习。对于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班主任必须要对其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通过细心的观察与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陋习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努力地帮助中职学生们摆脱不良行为与习惯,努力向技能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三、针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管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目前的中职学生,班主任只有针对他们的特性将管理观念进行转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因此,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对中职学生进行更多的了解,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教育与指责,只会适得其反,更加挑战他们的叛逆底线。因此,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信感,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二)转变管理模式,由专制转向民主。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更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地位。班主任要及时地转变管理模式,将教师一人专制的管理进行摒弃,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教师只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用爱和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将学生放在主置,给予他们充足的表现与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空间。(三)班级管理要求要落到实处,保障班级管理的健康实施。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讲,一些简单粗暴的陈旧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他们了。班主任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必须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比如: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增强老师的服务意识,一碗水端平等。在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班主任对这些中职学生要以关爱、鼓励、表扬以及对他们多一些耐心为主要的教学管理手段,切忌指责与讽刺挖苦。通过充分地给予他们肯定与激励,促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地提升,从而更好将他们从自卑中拉出来,使他们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与努力上进的勇气。(四)以爱的形式进行教育。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在以往教学教育中就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强硬的教育手段在他们身上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爱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引导与感染,促进其发展与进步。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是爱的事业,班主任要尽可能地走进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观察与有效的交流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在交流与倾听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促使学生对班主任完全的信任,让其成为学生们的主心骨。这样,班主任就会更加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进而维护了班集体,使中职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为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班级生活与学习环境。
四、结语
总之,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要想促使他们持续、全面的进行发展,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就必须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转变教学观念、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来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使班级管理质量得以充分提高。
作者:刘春江 岳金贞 单位:山东昌乐高级技工学校 五图街道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