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7:4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费市场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 品牌 质量 市场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通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市场的迅速增长,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销售量迅速增多,手机市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如何在短的时间内抢占国内市场,提高手机销售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和销售商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程度的逐步提升,国外手机厂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国内手机品牌和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产业领域也逐渐成为竞争最为残酷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技术创新空间相对减小,要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细分市场,了解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关手机的消费行为,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以加大对市场的开拓。
众多的手机消费群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大学生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群体作为手机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追求新颖,消费观念超前,是手机市场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手机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每个学生有多部手机的情况。手机消费的低龄化趋势使得研究青年消费群的手机消费行为变得刻不容缓。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消费群的代表,研究其手机消费行为,为在这一细分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手机购买的因素分析
(一)手机性能及稳定性质量
一个手机产品的销售是否能够成功,产品质量是决定其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机相关功能是否完善,手机运行是否流畅和稳定,维修和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都会营销手机的销售。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的追求更是所有消费群体中比较高的,所以,手机性能的稳定性应该得到手机生产商充分的重视。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这是大学生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
(二)不同手机品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除了手机性能和手机质量对手机销售的影响,手机品牌也是大学生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来讲,大品牌厂商生产的手机统筹质量都是不错的。通过近些年的发展,苹果手机在校园比例中占有率持续提升,这与苹果手机在中国总体的手机市场份额答题相同,由于其出色的手机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够打破了诺基亚的垄断局面。其次是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这些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联想、海尔等。这些结果表明,品牌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消费行为,应该合理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手机营销的推广。
(三)手机设计因素
大学生标新立异,不同手机设计的因素,也会对大学生购买行为带来影响。从手机颜色方面来看,市场内流通手机颜色主要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由于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消费特点,所以在选择手机颜色时,也会发生不同的购买取向。男生更追求稳重和硬朗的风格,黑色可能会更受欢迎;在女大学生中,高贵典雅型和小巧玲珑型的手机更受追捧。
(四)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由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收的文化也同以往年代大为不同,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体现在手机购买中,不同的大学生追求不同的手机类型。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以往大学生最注重的是手机性能,手机的信号灵敏性和持久耐用性等因素,但是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手机上网和游戏功能也是决定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群体的手机营销策略
(一)提升手机质量,开展品牌营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手机质量还是很重视的,因此,手机生产厂商在生产手机时,不能只重视手机的设计元素,同行要提升手机质量,来带动品牌的树立,通过口碑营销进一步扩大市场。同时,对于起步较晚的国内手机生产厂商,更要突破过国产手机质量不好的消费者观念,因此,需要明确产品独特的内涵明确品牌的定位,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选择符合大学生消费特点的促销手段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购买手机之前通常会选择一定的渠道来了解需要购买手机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热衷于上网,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手机情况通常为大学生首选的渠道。因此,原始销售办法通过营业网点或小海报的宣传手段就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推广自身的产品,不仅可以节省宣传升本,还可以增加受众人群。因此,厂商和经销商应通过网络技术拓展市场。例如利用网上查询、网上预订、网上促销以及网上服务来扩大销售。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在网络人员培训、网页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网上结算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由于经朋友介绍也是大学生选择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企业及产品形象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影响至关重要,应通过产品质量及公共关系策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广告宣传也应该是厂商和经销商不可忽略的促销手段,要通过广告在消费者中形成持久的影响力,挖掘潜在顾客。
(三)以价格为导向,完善手机性能
以价格导向为主,手机性能作为手机产品的最核心价值,其包含的内不仅仅是手机通话质量是否清晰,手机信号是否强大,更为关键的是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否符合人性化需求,设计的功能是否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甚至包含在预估使用年限内功能是否大体上能满足需要,手机出现软件和硬件问题时第一时间能否顺利解决等。因为这些产品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手机的日常使用,所以在实用性方面获得基本认同的手机产品才会进入购买选择的范围。
(四)开发适用于学生的手机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手机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在针对大学生设计手机时,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喜好和使用手机的特点,开发大学生适用的手机,通过突出功能、款式、造型和颜色等方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这无疑会增加手机的销售量。在广告宣传渠道上,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四、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手机的品牌,手机的设计理念和性能以及大学生手机消费观念入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作为手机市场殊的一个群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进。因此,手机生产厂商和销售商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开发,研究大学生手机市场现状、消费特点和购买行为,有的放矢地设计针对这一市场的营销策略,对于众多手机厂商和经销商,尤其是国产手机品牌的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伟群.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调查及营销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温宇迪.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杨波,王修茹.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J].商场现代化,2006(01).
[4]储咏梅.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J].江苏商论,2006(01).
[5]尹菱,庞天舒.赢在大学校园——小洋人校园营销活动案例纪实[J].广告人,2008(09).
关键词:老年人 旅游消费行为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69-03
一、绪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龄化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联合国人口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已迈进人口老龄化的阵营。而我国早在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达1.34亿,占全国总人口10.48%,高于人口学家老年人口型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的划分标准,这意味着我国早已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老年人口较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型”社会。据专家预测,2030年时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了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2%,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1}。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使老年人真正过上健康的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老年旅游也在这一背景下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在“十五”期间,要大力开发“夕阳红”、“银发族”系列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一批银发旅游精品,如银发观光、医疗旅游、健身旅游等{2}。另外,国内旅行社也积极响应号召,适时推出《老年旅游质量规范》等行业行为规范,且陆续推出“银发旅游”、“疗养游”等老年特色旅游产品,丰富老年人的生活。目前,老年旅游消费群体已成为出游次数多,出游时间长,消费水平较高的旅游市场主体。据旅游专家预测,老年旅游市场将以快速的增长速度和巨大的发展中发展成为未来旅游领域的重点市场。
二、研究方法
老年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是指老年人为满足旅游需求,在旅游动机的驱动下,购买旅游产品,外出旅游的各种行为。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包括决策行为、心理行为、消费行为等{3}。由于身体、年龄等因素与其他年龄组人员存在巨大差异,老年人在旅游消费行为也与其他年龄组人员迥然不同。
为了准确了解我国老年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特征,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6份,有效问卷257份。问卷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共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老年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平均月收入,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老年人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包括旅游次数、获取信息的途径、消费水平、a品类型喜好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从性别来看,男性约占69%,女性游占31%。造成男性老人出游率高于女性的原因可能是身体及传统观念。在我国社会中,老年女性多被家庭事务束缚中,忙于家务,缺少出游的机会,且老年女性体力也较弱{4}。(2)年龄方面,本次调查问卷年龄集中在60~70岁的年龄段,约占72%。成这一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老化,70岁以上老人在身体状况,尤其是体力方面会大不如从前。(3)从退休前职业来看,笔者遵循老师意见,仅仅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两大板块来测量被调查者的职业类别。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老年人中,多数老年人退休前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约占61.5%。(4)从文化程度来看,中专及高中文凭人数最多,99人,约占38.5%;初中文凭65人,约占25.3%;大专文凭47人,约占18.3%;小学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分别34人和12人,约占13.2%和4.7%。(5)从月收水平来看,最低月平均收入820元,最高月收入4300元,月平均收入为1820元。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的老年旅游者的月收入多处于中低水平,但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的积蓄及子女的赞助,旅游经费充足。
2.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出游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的出游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呈现递减的趋势。从出游频率来看,两年旅游一次的频率最高,70岁以下的老年人在两年一次和一年一次、两次比重较大。一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二是由于这些老年人刚从岗位退休下来,外出旅游成为他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然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集中在三年一次和两年一次旅游频率上。这主要是由于7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喜好参与社区老年活动居多,离开家参加旅游活动较少,因而出游率低。
(2)旅游消费水平。从图2可以发现,老年人外出旅游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消费在1000~2000元的占38.8%,旅游消费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占14.1%。老年人出门旅游主要选择报价较低的旅行社。同时调查发现,老年居民旅游过程中的主要花费都用于支付交通和景点、景区门票的费用,其次为食宿和娱乐,用于购物方面的花费所占比例较小。
(3)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调查发现,多数老年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较为传统,31%的老年旅游者直接通过旅行社来获取旅游信息,25%通过报纸、杂志获取旅游信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获取旅游信息的占18%,通过电视、电台这些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占12%,有8%的老年人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一些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报纸杂志宣传、亲朋好友的介绍是老年人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
(4)旅游产品类型喜好。老年人不同于青年人,他们的消费观念仍然相对保守,在旅游活动中很少有探险和猎奇的心理,因此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仍然比较传统,喜欢去环境优美、优雅宁静的自然山水游玩。从调查样本的旅游目的地整体的偏好频数来看,31.9%的老年居民偏好自然风光型旅游目的地,其次为民俗、主题公园占29.2%,革命圣遗迹占23.3%,宗教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占10.5%。
(5)旅游服务水平要求。旅游服务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决定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8.52%的老年旅游者把旅游服务作为其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比较关注旅游服务,且对旅游服务的要求较高。多数老年旅游者表示,“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是否重复购买”。
四、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
1.开发适合老年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适合老年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就是指依据老年人的旅游特点,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进行组合。据调查显示,老年旅游者偏好的旅游多^为传统,喜欢去环境优美、优雅宁静的自然山水游玩,而对探险、冲浪等冒险刺激的旅游项目兴趣乏乏。旅行社在开发旅游线路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及观念,线路设计要丰富多彩,有内涵,有价值,对参与者的体能强度要求不高;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考虑到老年人“怀旧”补偿的心理状态和追求健康的需要。
2.做好针对老年人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决策行为信息多来源于杂志、旅行社或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旅游宣传也要符合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但目前国内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传播,这与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传统式”产生了冲突。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宣传时要“新旧媒介”相结合,提供适当的传统宣传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在旅游促销方面形式要多样化。除了采用“降价”的策略外,旅游企业可以在特殊的日子,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中推出“家庭套餐欢乐游”;可以与老年旅游协会、养老院、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进行联系,利用时宜的机会推出“老年专题旅游节”等{5}。做好针对老年人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是助推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动力。
3.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定价。老年旅游者多属于节俭型,理智型,对价格十分敏感的旅游主体。诚然,“低价”是吸引老年旅游者的策略之一,但是所谓“低价”如果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商品上偷工减料的基础上来降低价格,老年者多拒绝接受{6}。多数老年旅游者精于性价比的对比,只有旅游企业提供的商品物有所值,老年旅游者才会欣然接受。这种“明为优惠,实为缩水”的不良企业在旅游市场上是难以立足的。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在保障旅游质量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科学合理地定价。
4.制定老年服务标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老年旅游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和服务敏感心理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多较为关注旅游服务水平。而目前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老年人旅游需求。为了能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老年旅游者的满意度,我国政府要加强引导,制定老年服务标准,规范旅游行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如颁发《老年旅游服务细化标准》。除此之外,旅游社、旅游企业等相关旅游组织也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让这些一线员工能够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服务。制定老年服务标准,提高老年旅游服务水平是提高老年旅游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有效动力。
5.加强老年旅游的安全性。旅游安全是旅游决策的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旅游者尤为关注。据有关调查显示,人的年龄与其安全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安全意识越强,对旅游安全的重视就越高{6}。老年旅游者由于自身的抵抗能力弱,适应能力差,所以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尤其重视旅游安全。在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旅游企业等相关组织要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对老年旅游者的身体状况、过去病史等提前做个大致的了解,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老年人的肠胃、牙齿机能都下降,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老年旅游者的饮食;再者,线路设计项目强度及安全性要合理控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各方面都在下降,线路设计要综合考虑,老年旅游者的体力和观念等因素;最后,有高龄老年旅游者时,旅游社一定要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以备不时之需。
五、结束语
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目前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发展老年旅游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养老”质量,帮助老年人“欢度”晚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外,发展老年旅游也有利于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GXS4D096)、2014年海南省社科专项项目(HNSK(ZD)-A1)和国家旅游局青年旅游专家培养项目(TYETP201337)资助。]
注释:
{1}马震.西安城区老年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7:12-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3}何平,高杰.消费者行为理论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02:1-12
{4}周莉.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D].东南大学,2006:17-18
{5}马宏丽.老年旅游产品的情感营销[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l0):14-40
{6}李伟山,孙大英.南宁市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J].旅游经济,2012,(l0):24-33
{7}吴巧红.老年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旅游学刊,2015(08):2-11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 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 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 493元,绝对差距是7 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 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关键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探讨
前言
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表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但在农村由于消费不协调,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从而使得农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贡献份额下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一、制约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总体水平偏低,二是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0年的2.2倍、2001年的2.89倍、2003年的3.23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绝对差距是7283元,相对差距是1∶3.22,城乡差距较改革之初增长了6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尽管农民收入同比增长,但占全社会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仍在下降,农村市场消费能力明显偏弱。
2.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目前,中国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和企业在工业消费品的设计、生产、供应上,多是面向城市需求,而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家电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市场的发展。况且在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市场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针对城市消费市场,而适合农村特点的家电产品不多,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家电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农村消费环境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消费的实现,限制了农民消费的更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农村市场网点少,购物环境差,商品的品种和款式也单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限制了购物选择面。
其次是缺水缺电,严重制约了家用电器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布局、规模方面,还是在档次、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悬殊。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站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普及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买回的冰箱变成了碗橱、洗衣机变成米缸”的笑话。目前,全国自来水受益村只有4381个,普及程度仍较低。农村形容说:“电动洗衣机,人工上下水”;很多省份虽然消除了无电村,但是供电时间限制、电压不稳等问题也一直影响着电器商品进入农户;电讯基础设施因农村资金短缺、点多面广、铺设线路投资太大,一时难以满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使用费用远高于城市。据一份关于农村电价情况的调查报告:除了山西每度电在0.40元左右外,相当一部分省、市、自治区为0.60元~0.80元,高的达到2元~3元,远高于城市0.42元的平均电价水平,农民购头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现象较为普遍。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住户的调查反映:农村电话费偏高,也是制约电话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是交通不畅,制约了农村商品的流通。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不能及时换回货币影响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工业品不能顺利运过来,加大了工业品成本、抬高了价格,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二、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策支持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价段,以“老三大件”为主要耐用消费对象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以彩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农业作业器械、运输机械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农村家电需求的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其中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求的效率和效果,是阻碍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最大的非制度性因素。鉴于此,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和科技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到位。而农村地区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及信息流通,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产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对电话、电视、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电价下降40%,并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将新增11.5台。如果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将新增22.6台。
(二)组织支持
1.政府的支持
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阶段农村融资渠道有限,正规金融缺位,资金市场运作极不规范。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乃当务之急。农村要探索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具有相互竞争、内部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健全融资渠道,进而启动农民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民的住房消费、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教育消费等。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农村网点的撤并,管理权限上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只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个人发生信贷业务,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暇顾及;农村信用社自身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这种金融供给抑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战略应进行调整,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农村信用社来推行小额信贷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特殊的信贷方式,专门为具有一定潜在偿债能力的收入较低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2.企业的支持
首先企业要树立先进的市场营销观念,明确发展方向。企业要面向农村,重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开发,深入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调研,在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款式以及包装上要符合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的产品,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产品配套服务,形成品牌比较优势,争取在服务三农和本土化经营中实现双赢。企业进农村不仅能带动农村小城镇建设,激活乡镇经济,还能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自身素质,改善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如湖北省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商贸企业,近几年来,在江汉平原的乡村刮起了“超市旋风”,到目前已经有160多家连锁店,其中79家设在乡镇甚至是村里。其设在乡镇和村级的超市经营状况良好,没有一家亏损,平均每1000平方米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效益好于中等城市和县城[4]。
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农村各营业网点的维修服务网络。据调查得知,很多农民消费者提出农村家电维修网点太少,维修费用太高,维修技术人员水平太低,而且有的地方配件不足等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维修服务网络的健全程度,决定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农村居民的支持
长久以来,农村的消费观念就是轻消费,重积累;再加上农村信息不灵,农村盲目消费、盲目攀比,婚丧嫁娶讲排场、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等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区农民即使有钱,也不能接受城市的现代消费方式,对名优商品的了解较少,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的销售比较旺盛。因此,要激活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就要通过舆沦宣传工具,通过“电视村”、“电话村”等示范作用,通过补贴、赊销等手段,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农民购买名优商品,提高消费的质量,让农民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从而促进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的发展。
(三)制度支持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储蓄动机之一就是预防性动机。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农民预防性动机较强,导致农民宁愿手持货币,也不愿即期消费。因此,国家应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心消费。而针对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约束,政府还应该站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上,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度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2.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加强对农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教育
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不容侵犯,农村家电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这个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脆弱,将农村当成城市淘汰家电产品的收容站,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家电产业。
3.制定相关监督制度
2007年12月23日,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旨在扩大中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三省农民将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家电下乡”补贴。如何确保该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这就要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以保证农民享受到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内容[EB/OL]./.
[2]尹世杰,王裕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中的消费经济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85-190.
[3]舒富民.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0-24.
根据中国9家调查机构最近对北京、上海、广州等5座城市儿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中6~15岁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
儿童市场在哪里
近年来,针对儿童消费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花样翻新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复杂,儿童消费市场表面上是一片繁荣,但是,消费者对此却似乎并不满意,一项调查显示,对目前儿童消费市场状况较为满意的消费者还不到10%,而回答不满意的竟占到了60%以上。
现在的儿童消费市场到底缺些什么呢?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智力培养、营养保健和品格培养方面的知识需求都很大。这说明,整个行业非常缺乏相应的服务。这与儿童玩具市场的情况相符:调查表明,在购买儿童玩具时家长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智力培养、性格塑造和价格合适,也就是说,在玩具促销时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向消费者阐明该玩具对孩子智力培养、性格塑造的作用和价值(而这类玩具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往往又是较难说明的),换言之,缺少有关信息和内容的服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个性化是开发的最好途径
目前,儿童用品市场已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在此背景下,儿童用品因其常常与儿童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成长需求相联系,而日渐成为一个对个性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家长们普遍期待的是与孩子的特点、孩子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以及期望和预算吻合或接近的产品与服务。这一变化构成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当家长们的这一需求被漠视时,孩子的钱就不再好赚了。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中,经销商的基本角色是制造商的和受托人,其基本职能是帮助制造商将其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它要忠于的是制造商而不是消费者,而个性化消费时代,儿童用品经销商却更需要忠实于消费者。
儿童消费的迅猛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儿童消费市场的细分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这使得整个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已占到家庭总数的90%。其份额已构成了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成长性消费
如果说此前厂商对儿童消费市场的细分存有顾虑,是担心过度细分所导致的市场细碎化会影响赢利,那么,今天儿童消费市场细分的数量基础已经具备。与儿童消费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相比,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其性质所发生的变化,中国城市家庭的儿童消费在经历了保障基本生活消费,追求享乐性消费之后,已发展到强调成长性消费的新阶段。
成长性消费又称发展性消费,一般是指家庭针对儿童成长的需要而进行的相关消费行为,如:为身体的良好发育购买各种营养添加品;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购买的书籍、器具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班等。通常成长性消费可分为3类:针对身体发展的消费;针对认知发展的消费;针对人格发展的消费。具体的有生长发育、大小肌肉动作、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经验、语言能力、自我系统、交往行为、情绪情感等15大项60个方面。与基本生活消费及追求享乐性消费不同的是,成长性消费是一个具有较高信息包含、消费者介入度较高的且个性化取向强烈的领域。
由于消费者在成长性消费时所表现的诸多特征和性质与通常的基本生活消费和享乐性消费有着内在的不同,构成了儿童消费市场细分的内因。
由此看来,在当前的市场上,顾客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细致。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它们必须为特定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因为这将是保证成功的惟一办法。
投资儿童益智产品专卖屋
市场潜力
谈起儿童玩具的趋势,资深市场营销专家认为,DIY聪明益智玩具、创意玩具、专利玩具、珍藏玩具是主要流行趋势,互联网兼容玩具也大受欢迎,但总的来说,消费者和经销商,都喜爱品质好,价位适中的儿童益智玩具品牌,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经营方式
以会员制为主要营业形式,即会员在店内学习DIY各种产品,店里免费提供原材料。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让孩子自己动手可以培养小孩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投资预算
1.货款5000元。
2.店铺租金(15平方米即可)大约3000元。
3.由于需提供桌椅给学员DIY产品,所以需购置1张长桌子和至少6张椅子,共计约500元。
4.其它费用,价值约2500元。
总计11000元。
关键词:地域;购买力差异;消费市场开发
农村购买力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却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以启动经济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启动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提高农村购买力。
一、地域购买力差异
购买力是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它是消费者能对公司施压降低其产品及服务价格的能力,同时也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如归还借款、交纳税金、党费、工会会费等,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要形成购买力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品牌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二是消费者需求及承受力;三是品牌产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众所周知,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其经济承受力是分不开的。考察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主要看他们的收入以及消费者为各项改革和物价上涨的付出。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购买力也存在地域差异。这种地域购买力的差异性表现在:一是地区间购买力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需求量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已进入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数量增长型扩张阶段。因此,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是一个多地貌的国家,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不同地形的地区居民即便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力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导致地域购买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群体差异和经济差异。
二、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
与城市不同,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价廉。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低价产品。二是实用。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形式需求要求不高。如,目前家电产业纷纷推出的纯平彩电系列,比一般的平面直角显像管彩电的价格提高了将近1/3,这对于广大农民用户来说,仅仅只是外观上的不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农民往往会选择平面直角彩电。三是简便。与价格低廉相适应,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不需过多的奢侈功能。同样以彩电为例,基本只要图像和声音清晰就可,而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音等功能则可以省略。再如农村使用的固定电话,要求按键简便、数字清晰、通话无干扰等基本功能,而不需来电显示、通话计时、按键多色背景灯等较多功能。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越复杂的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四是牢固。农村的消费环境复杂,要求产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如电器要能适应低压或电压不稳,交通工具要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天气等。同时,要求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耐用抗损。当然,使用牢固并不等于注重丑陋,爱美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宁愿选择前者。
同时,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一是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趋饱和的家电产品在农村才刚刚进入消费高峰期。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十年,也就是说城市市场十年前消费的主力商品将会是农村市场十年后消费的主力商品,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先后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用薄膜、农用机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然后才是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
据国内贸易局调研组针对12省、市、区农村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两年内,农村家电市场消费仍将是一种稳定增长态势,但不会出现对某些商品集中热销的现象,预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以下几类商品将成为农村市场消费的重点。一是建筑材料。建房是农民毕生的追求,只有建房的需求满足后,才会转向其他日用品及耐用品。二是农机农资。国家关于土地承包50年不变的政策,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投资热情增高。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喷灌设备、高效肥料、良种、农药、温室设备材料和技术等将成为消费重点。三是耐用消费品。经济发展快的农村地区,已开始进入中低档耐用品普及更换期,有些农户一旦有了购买能力,开始讲究“一步到位”。电风扇、电饭煲、燃气具、热水器(太阳能)、中档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音响设备、摩托车将是农村消费重点。四是方便食品。农村生活消费商品化趋势将明显加快,食品半成品、方便面、火腿肠、大众糕点、饮料也将步入农村市场。
此外,要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不仅要着眼于农民购买力、农村市场需求,还要研究和了解农民消费心理,即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及审美情趣。中国农民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明显更看重数量。可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放弃产品质量,去注重外在的“花哨”,而是更多的追求产品内涵。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的克勤克俭生活习惯牢牢扎根于农民消费者身上。调查显示,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销售的主要障碍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农民的消费观念与新一代家电产品以提高生活品质为诉求的理念不协调。因此,企业在开拓农村家电市场的同时,要向农民消费者灌输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应当着手强调产品的必需性,诉求的重点是让农民消费者觉得这种产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强调“提高生活品质”、“豪华”、“时尚”等对农村消费者来说比较空洞的概念。同时,在审美情趣上,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色彩上农民比较偏爱深色,尤其是红色,在名称上比较讲究吉祥等。另外,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多集中春季,而结婚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只有了解农民的这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我们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制订出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
三、提高农村购买力。大力开启农村消费市场
(一)大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近年来,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少数地方存在对粮食、棉花、烤烟等农产品收购压级压价及生猪定点宰割变相克扣农民等不合理因素,阻碍了农产品合理流动,致使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增产难增收,进而导致农民消费能力弱化。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卖比买更重要,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手中有了钱才谈得上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不仅要提供适销对路、深受农民欢迎的家电产品,解决农民的“买难”问题,还要解决好农民的“卖难”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这才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所在。如,沈阳中心大厦曾经开展的“粮食换彩电”活动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农民用余粮换回了急需的彩电,商场销售了积压的彩电,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耐用品消费;农村经济;消费市场;潜力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95—0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已从追求温饱过渡到追求享受,农村进入了耐用品消费时代。彩电、冰箱、空调、移动电话等耐用品已广泛走进农村家庭。
一方面,农村的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只留下一些幼儿、妇女和老人。因此,留守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一些耐用品在农村缺乏市场。另一方面,外出打工的人会经常给家人汇钱,增加了一部分留守人员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因此,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具有不同于城镇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特点。在农村市场上大多数的耐用品都是适合城镇居民的,缺少适合农村居民的产品,造成了农村市场上耐用品供大于求而农民又买不到满意产品的局面。
对农村耐用品消费,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耐用消费品的趋势;农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住房改革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对农村耐用品的消费进行研究。邓业轩对90年代几种耐用消费品的趋势做了分析,他在分析后发现从1991年往后的10年我国的耐用品消费都处于一个饱和期,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农村居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添置名、优、新的消费品。进入21世纪后,农村耐用品的消费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农村耐用消费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耐用品消费的需求、影响因素等。荣昭和盛来运等对中国农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和产品价位偏高,我国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比城镇居民低。收入水平低下对农村家用电器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显著。尹志超和甘犁研究了中国住房改革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经历了住房改革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消费了更多的耐用品,而且这些耐用品首先倾向于生活中最必需的耐用品,其次才是其他耐用品,因此,住房改革对家庭的耐用品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在国内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使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中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的宏观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市场潜力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总体现状分析
耐用品就是指一些使用年限比较长,可重复多次使用的消费品。2009年这一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明显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国家提出的许多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他们的消费水平仍然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距。
从图l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农村每百户居民的各种耐用品的消费数量存在很大差距。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比重最大,移动电话和彩色电视机在我国农村家庭中已经普及。而空调、照相机和电脑的拥有量则近乎没有,这些消费品还没有在我国农村普及,这反映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农民还是没有足够经济能力去购买比较高档的消费品。
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的消费结构还不合理。电话和彩色电视机在农村家庭中近乎普及,因此,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的消费市场近乎饱和,只能通过提供升级产品来挖掘市场潜力。而体现更高生活质量的耐用品的消费量却严重不足,空调、电脑和数码相机等高档耐用品的市场潜力巨大,需要提供合适的产品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现状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区位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较好;西部地区由于开发较晚,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部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地区差异导致我国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上的差异较大。在耐用品消费上东部市场均发达,而西部地区贫困地带多,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电力设施缺乏,市场不发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
在2009年,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农村居民照相机和家用电脑等耐用品拥有量普遍低,而移动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的拥有量都较高。但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消费比重整体比较大,比如东部地区的彩色电视机每百户消费126.70部,有的家庭一家就有2台电视机,而西部则消费96.70部,有的家庭1台都没有;洗衣机在东部的拥有量是71.37台,在中部和西部的拥有量几乎相同,中部是51.16台,西部是48.52台;电冰箱在东部的拥有量是57.75台,在中部是37.01台,在西部是27.53台;空调在东部的拥有量是34.26台,在中部是11.38台,在西部近乎没有,只有2.77台;电话机的拥有量在东中西都相差不多,分别是79.77台,55.95台,50.08台;移动电话的拥有量比普通电话机的拥有量多很多,东中西部分别是147.28部,117.72部,110.40部,说明每户家庭中不止一部移动电话;照相机的拥有量却少之又少,在东中西部都没有普及,分别是9.22台,2.75台,2.30台;家用电脑也一样没有在农村家庭中普及,分别是15.66台,4.23台,2.49台。
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相对于东部农村市场,中、西部地区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应该加大力度继续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挖掘中、西部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潜力以扩大内需,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二、我国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趋势分析
(一)1990——2009年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趋势分析
近20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有新的支农惠农政策提出和实施。例如,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并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实施了家电下乡的活动等。各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在全国全面展开实施,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部分地区的农民率先进入了耐用品消费时代。
1990——2009年这2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方面的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有的上升速度快,有的却非常缓慢。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上升的特别快。1990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只拥有4.72台彩电,到2009年已经拥有108.94台。移动电话从2000年才开始进入农村家庭,当时只拥有4.32部,而到2009年已经上升到115.24部。洗衣机和电冰箱的上升速度比较缓慢,洗衣机在1990年只拥有9.12台,到2009年拥有53.14台;电冰箱在1995年拥有0.18台,2009拥有37.11台。空调、照相机、家用电脑的上升非常缓慢,空调仅仅从0.18台上升到12.23台;照相机也是从0.7台上升到4.76台;家用电脑从2002年0.47台上升到7.46台。1990年到2000年,农村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比重还比较小,增长也非常缓慢,而2000年到2009年,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开始明显上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有关。90年代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耐用品消费支出也很少,到了2000年随着农村政策的变化使得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再加上新的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空调、照相机、家用电脑等这些消费品进入农村家庭。
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各种耐用品的消费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国农村居民的各种耐用品消费市场的可待挖掘潜力也各不相同。农村彩电和移动电话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接近饱和。我国农村居民固定电话的消费因为受移动电话的替代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固定电话消费市场趋向萎缩。而洗衣机和冰箱的消费正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空调、照相机和家用电脑在农户中的拥有量还非常低,则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2002—2009年重点扶贫县的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趋势分析
扶贫开发就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国为了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有效地扶持贫困人口,制定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确定了一批国家重点扶贫县。
我国的重点扶贫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但是近年来,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相继得到落实,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完善,重点扶贫县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近几年来我国重点扶贫县的农村居民在不同的耐用品消费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的消费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很快,而对冰箱、冰柜的消费则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对自行车的消费则呈缓慢下降趋势。与全国的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相比,相差并不大,同样是对彩色电视机和电话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对自行车的需求则相反,说明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不论是在普通农村中还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都有很大的市场。研究发现,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的农村消费市场在国家重点扶贫县也已经趋向饱和,除自行车外,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其他耐用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三、我国城乡居民耐用品消费的比较分析
(一)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耐用品消费的总体现状比较分析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所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方面的差异很大,这会影响到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不断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收入水平也较高,再加上城镇的各种设施也比农村完善,因此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耐用品消费支出的比重比农村高。
使用《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耐用品消费的比较的表中数据制得柱形图:
从图5中可以看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总体多于农村,特别是空调和家用电脑,差距比较大,城镇在2009年已拥有空调106.84台,而农村只有12.23台;城镇拥有家用电脑65.74台,而农村只有7.46台。说明像空调、家用电脑、照相机这样的高档次的耐用品的消费在城镇已经处于高峰,而在农村才刚刚起步,拥有量很低。相对于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市场来讲,我国农村居民高档耐用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尚待开发。
(二)东中西部农村和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的比较分析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所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不过,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东部地区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基本相同,差距不大。而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村的中、西部地区差距增大,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分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各地区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9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不管是东、中还是西部地区,都是城镇居民耐用品的拥有量比农村居民的拥有量多。移动电话和彩色电视的拥有量在各地区城乡都比较多。但是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东部地区城乡的空调拥有量差距最大,城镇拥有152.92台,而农村拥有34.26台;中西部地区城乡的家用电脑拥有量差距最大,城镇拥有28.45台,农村只拥有2.49台。相对于城镇来讲,在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同耐用消费品的市场潜力是不同的,东部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空调市场消费潜力,而中西部农村地区有着较大的家用电脑市场消费潜力,因此,需要继续采取惠农支农措施增加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以培育潜在的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
(三)贫困地区农户与全国农户的耐用品消费的比较分析
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全国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户在耐用品消费方面的支出也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山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薄弱,制约着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民在耐用品方面的消费。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的拥有量最多,虽然我国贫困地区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的其他耐用品拥有量还不是很多,空调拥有1.9台,家用电脑拥有0.2台,但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户在耐用品消费方面的消费趋势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户快。从图7中不难看出,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家用电脑,贫困地区的农户增长率是100%,全国农户的增长率是47.1%;其次是空调,贫困地区的农户增长率是58.3%,全国农户的增长率是24.5%。因此,相对于全国农村居民,我国贫困地区农民在家用电脑、空调等高档耐用品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国家需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培育贫困地区的高档耐用品消费市场。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中农村居民在耐用品消费方面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农村耐用品消费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城乡耐用消费品消费水平的差距和变化趋势、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农村地区农民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消费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
第一,总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各项扶持农村政策的实施,使得耐用品的消费在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彩色电视机和移动电话机这些耐用品已经在农村家庭中普及,冰箱、洗衣机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增长强劲,空调、照相机和家用电脑等奢侈品的消费水平较低但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
第二,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很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和城镇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各种耐用品在农村居民家庭中的拥有量也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购买空调、照相机、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反映在耐用品消费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市场比较发达,耐用品的拥有量都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电力等各种设施缺乏,耐用品的拥有量也较东部低很多。但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讲,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的潜力也较东部农村地区大。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继续减少。虽受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我国重点贫困县居民耐用品消费的绝对水平仍低于全国农民,但是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趋势增长率却高过全国农民,表现出强劲的消费潜力。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消费;细分市场;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064-02
2006年全国老龄办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成果显示,老龄化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达一个世纪,呈不可逆转趋势。2013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在今后的十至二十年内,数量众多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人口将纷纷进入老龄化阶段,是快速老龄化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期,“未富先老”的现实一方面向中国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新的产业与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老年人经济状况相较过去得到一定提高;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及市场开放程度的深化,老年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政府各项公共服务、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老年人对于安享晚年的期望及信心也随之上升。可以预见,老龄消费市场必然酝酿着巨大潜力;而出于对品质、个性、便捷化的多元追求,我国老龄消费市场还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由此而生的商机与价值难以估量。
一、老龄消费市场现状
1.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尽人意。现有老年产品结构单调,设计落后过时。如服装产品,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对服装的要求是舒适保暖,价格适宜,而对款式和品牌并不敏感,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并不喜欢目前市场上老气黯淡的服装。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新产品研发不足。如电子产品,随着技术进步,电子产品进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极大便利,年轻人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学习、网购和各类消费预约,却鲜少有企业商家针对老年人视力下降、反应变慢的特征设计和销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如老年人智能手机、便携式求救仪器,等等。
2.老年服务业务存在巨大缺口。传统的医疗服务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但是老年人健康情况并不一致,有的需要专门疗养,有的却只需常规保健,而目前的保健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一片乱象,老年人时常因上当受骗而抱怨;在“4-2-1”结构的家庭中,不少子女工作生活繁忙,期待能有家庭医生提供专业咨询和基本诊疗服务,却受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制约难以获得满足。养老服务方面,专业的上门服务几乎是空白,部分独居老人迫切希望得到生活照料;养老院和老龄公寓的开发建设一直发展迟滞,供养能力不能满足现有和未来需求。至于针对老年人的咨询服务、出行服务等,也被绝大部分企业忽略。
以上仅是老龄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的两个举例。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现有企业缺乏长远眼光而安居现状,有意进入的企业则因该市场未被充分开发而显出的经济效益持观望态度。事实上一旦对老龄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研究,其潜在价值必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
二、老龄消费市场细分因素
1.收入水平。低收入老年人的消费主要用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中高收入老年人由于经济能力较强,生活和医疗保健一般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充实,由此产生了外出旅游、继续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老人旅行团、老年兴趣班已被不少商家所青睐。
2.健康状况。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关注常规保健,除了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老年人专用的体育锻炼用品也较受欢迎,很多老年人对健康咨询和营养指导等近年新兴的业务也比较感兴趣。患有慢特病的老年人重点在调养护理;重病、体弱老人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医疗服务,如医疗机构的专业治疗、护工上门照料等。
3.年代年龄。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开放程度日新月异,不同年代出生人口在价值观、消费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按照年代和年龄细分,可以将老年人分为低龄、中龄、高龄三个层次,从消费习惯与偏好来看,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朴素保守,消费注重物美价廉。低龄老年人则显得更加积极开放,拥有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对于品牌潮流、新兴事物兴趣更浓厚且易于接受,如对网络购物、电子产品的消费,较之高龄老年人明显突出。
4.家庭结构。随着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探索进程的推进,我国人口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和农村都出现许多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独居生活对老年人而言存在诸多不便,须依托更多的便利产品与服务;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的老龄公寓和养老院也成为独居老人养老消费选择。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相较于独居老人,免去了部分后顾之忧,在基本支出之外有更多其他消费需求,富有余力者甚至可以补贴子女生活以及孙辈的养育消费。
除以上因素之外,性别、观念、社交关系等因素也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产生不同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基于市场细分的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策略
1.产品策略。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充分开发符合老年人消费特点与需求的专门产品。在已开发而未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领域(如医疗保健、服装等),在老年人重视安全舒适的一般偏好的基础上开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的产品,满足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不同审美取向的各类老年人的需求。而一些暂时空白的欠开发领域,可以成为企业进军老龄消费市场的黄金机遇。如专为老人设计的易于使用的电子产品、智能产品;适合老年人稳健需求的理财产品等等。可以说任何生产企业都能够将产品线延伸到老龄消费市场中,前提是制定良好契合于细分市场的产品研发及生产。
2.定价策略。我国老年人追求物美价廉,一般对价格较为敏感,然而基于区域、收入、偏好等因素考察市场,并非所有细分市场中的老年人都对价格首要敏感。如高收入老年人对基本生活消费品较不敏感;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对文娱活动花费的敏感度不同。企业在进行定价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细分市场情况,兼顾品质、效用与价格。
3.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产品由于渠道组织质量的高下,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有明显差距。现有的老年消费市场上,电视、报纸、口碑营销是常见的营销渠道,此种现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大部分信息通过电视广告、阅读报纸和口口相传而获得),但是必须看到一些中低龄老年人善于使用网络。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老龄消费与网络购物、在线服务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营销渠道,电子商务的特点也宜于企业进行优势价格策略。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其潜力值得深思。此外,老年用品连锁超市也具有便于扩张的优势,可在居民小区、社区、村社设点进行分销。
参考文献:
[1] 刘超.老年消费市场细分方法与模型[J].消费经济,2005,(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