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6 16:07: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建立临床医学工程学科以来,全国各级医院相继组建了临床医学工程科(部),但在管理体制上比较混乱,有的隶属后勤部门,有的隶属医技部门。在职责上差别也很大,有的只重视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而忽视了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和利用;有的只重视维修和日常管理,而忽视了仪器设备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的控制和检测;有的甚至将总务后勤部门的水、电、气、机械等动力方面的维修掺杂进医学工程科的日常工作,使得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堪重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健康发展。
1.2领导不重视、重医轻工思想严重
目前,各级医疗行政部门的领导中,医学工程专业出身的很少,对此专业不甚了解,未能充分认识到医学工程科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因为医学工程科不能像临床科室那样直接创造效益,往往造成领导院忽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采购论证、应急抢修、预防性维护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对于医学工程科在人员配备、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了限制。
1.3自身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据江苏某高校对4个省部分医院的调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占1.8%,本科占12%,大专占33.7%,高中和中专占53.5%。湖南某高校调查30所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高、中、初级职称结构为8.4%,35.9%,55.7%tz】。不仅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而且真正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人员占的比例也很少,许多现有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医疗设备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相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狭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各种新型医疗设备的引进使得医院迫切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医学工程通用型人才。
1.4在职培训工作落后,发展进步受限
一方面,由于编制人员较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设备维修及计量质控等任务较重,再加上这些工作不直接产生效益,管理层不予以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较少能获得与临床医生一样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据调查显示,县以上医院64%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从未参加过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往往是挂靠在其他行业。而职称考试很少涉及专业知识,职称评定也没有专业评委,导致一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晋升困难,甚至晋升“无门”。在职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及待遇得不到相应解决,造成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取心不强或人才流失。
1.5制度守旧,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历史原因,在大多数医院,医学工程科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上,从而使得医疗设备在购买时没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论证参与,以致许多性能没有充分开发,功能闲置。由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都在临床科室,经常出现不按章操作,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的情况,甚至带故障运行,造成更大的损坏;有的设备由于使用频繁,临床使用科室往往找借口阻碍医学工程人员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和质量安全检测,从而使的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很难用指标直接量化,他们的劳动价值很能被凸显出来,工作性质和成效被低估,在劳务补贴方面往往与临床科室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职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医学工程人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效率不高。一
2临床医学工程部门需强化的主要职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越来越依赖高精尖设备与技术,临床医学工程师已经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与工程学之间的桥梁,医学工程的学科发展也逐渐得以完善,医院对医学工程部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应医院的发展建设,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保障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作为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必须强化以下5个方面的职能。
2.1强化参谋职能。做好设备引进过程中的科学论证和把关工作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一个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过程,科学规范的采购必然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否则就会给医院带来巨大损失。首先,在设备采购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使用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待引进设备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预测;了解不同厂商设备的性能指标、价格、维持费用以及此类设备在其他医院的运行状况等;对医疗设备的配置做出较为合理的方案,并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确保所引进的设备既能满足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和科研需要,又不至于因为一味的贪多求全发挥不了设备的最大效益,造成资源浪费。其次,设备到货安装后,医学工程部门要依据合同条款,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包括设备的软硬件指标、性能参数及电气安全等,以保证所购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源头风险。
2.2强化维修职能。做好设备的应急维修和预防性维护工作
应急维修也称一线维修,这是临床医学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设备在使用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的使用,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是指周期性地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功能检查,动态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它是对仪器设备的一种动态管理。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设备应用于医院临床,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要将设备的维护管理模式由原始的被动抢修向预防性维护过渡,动态掌握设备有效生命周期中的运行信息(包括它的运行环境条件、技术参数指标、使用消耗状况等),做好记录,建立设备档案,并以此为依据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可行的周期性维护保养方案,通过预防性的检修避免突发性事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J。
2.3强化管理职能。做好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同时,由于对其潜在的风险和临床应用质量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造成在医疗设备在应用中时常出现安全隐患、引发医疗事故、对患者或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案例。这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已成为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总后卫生部率先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进行了试点和摸底,并于2008年6月下达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试行)》及《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医学工程部门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工作,这赋予了我们医学工程部门新的使命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树立以临床为中心的观念,拓展医学工程部门的技术保障服务范围,通过制定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控制方针、目标、职责、程序、制度等,实现医疗设备在论证、采购、使用、维护、维修、退役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医疗工作质量,保证患者诊治安全有效,提高医院综合效益,从而推进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地位。
2.4强化培训职能。做好医护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考核工作
随着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帮助医护人员诊治患者的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够很好地驾驭它们,任何一点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使用及维护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也是医学工程部门必须强化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使用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促使他们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能严格按章操作,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尽量避免因设备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仪器日常维护保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心,及时有效地开展维护保养工作,避免因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再次,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教育,使他们对仪器设备的计量及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学工程人员对设备开展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保证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有效。
2.5强化学习职能,努力提高医学工程人员自身素质
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走在医疗领域的前沿,及时掌握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今后医疗设备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医学工程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建设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掌握高科技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科学作风、会管理、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积极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来改善和塑造自身形象,确立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介绍了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概念与职责,结合承德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临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究,对医学院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即规范化培养进行了研究,为新专业的开办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针对临床工程师的规范化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临床医学工程师;课程体系;培养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光、机、电、计算机等各方面高精尖工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用于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护的同时,设备的操作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医疗仪器的误操作、故障造成的医疗事故也与日俱增。因此,临床工程师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环境,为临床工作中医疗设备及仪器的正确安全使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起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有多所高校开办相关专业,总体来说综合性大学偏重于生物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方面,而一些医学院校则更侧重于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电子仪器等领域。各个高校依托自身重点学科及师资力量开办此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不尽相同。比较而言,医学院校培养独具医学教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培养新型的临床医工人才责任更重。
一、临床工程师的概念与职责
临床工程师是应用工程理论、技术和医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并解决医院中有关医疗器械、应用软件的技术管理与应用,给予工程技术支持和安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医学工程人员。临床工程是一门跨学科、在多种背景下实践的学科,临床工程师作为问题的解决者,工作在复杂的人类系统和技术系统环境中,已经成为现代临床医学和工程学之间的桥梁,与医生、护士协作共同维持着医院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不能局限于设备的维修维护,而是要将工程学和实务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保障与工程设备等有关的一切医疗活动,工作重点应该从单纯的维修转移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上。
二、规范化临床工程师培养机制的探究
1.我国临床工程师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临床工程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医疗系统中的临床工程师大多为非专业人员,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凤毛麟角,甚至很多医院采用的是电工、技工等转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医院设备科的工作只停留在安装设备的验收、故障维修及设备报损评估工作,缺乏对设备购置前的考察评估、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管理、维修保养中的事前维修,主动维修力度不够。临床工程师是医院高科技工程技术的从业人员。一个即将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电子、计算机以及医学知识,再加上系统的培训才能将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2.临床工程师的在校培养(1)在校培养课程体系建立。面向临床工程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具备职责界定所要求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目前各高校培养临床医务人员时,由于专业设置和时间限制,工程基础较差,对设备的原理、结构难以掌握,操作、使用和维护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相关工程技术的学习。从类别划分,设置了基础科目、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3类共39门必修课程。基础科目:包括人文科学课程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使学生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通过系统学习生物医学知识,能够从生命系统着眼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再利用工程学技术方法解决问题反馈于临床。精密医疗仪器的设计、修改和维修是临床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之一。这就要求工程师熟悉所修仪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依据图纸资料了解电路结构、元器件性能参数,分析电路功能,掌握所用仪器具体使用方法。专业基础科目:分为数理类课程和电子电工类课程两大类。通过数理类课程的学习掌握生命系统数学建模的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熟悉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进而进行医疗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维护。通过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学习熟悉电路的原理组成、电路图分析、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及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电气安全和环境安全等知识。专业科目:分为医学电子仪器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技术、常见医学诊断设备(成像设备、检验设备)的原理和组成、医学仪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实务共五个模块。实践科目:分为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两部分。通过电装实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线路、电路图及电子焊接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电路故障测试、分析及排除的能力,以医学仪器中小模块电子线路为基础,结合教学分析夯实基础。采购一些价位较低的新设备如心电图机、麻醉机、超声诊断教学仪器等,侧重于向学生演示正常工作过程及结果分析,一般作为专业课程的验证实验,可与故障仪器形成对比,尽量不宜拆卸。另外,去院设备科或医疗器械公司收购医淘汰的设备,要求这些设备结构完整,能对照讲解结构、工作过程,最好能通电运行。这类仪器的优势在于可以多次拆卸,让学生观察认识内部器件,练习寻找故障及简单故障的排除。在学生掌握了医疗仪器各个模块的原理知识后还需针对专业特点设计综合实验。建议依托高校临床学院的实习基地,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课程,建议尝试小学期授课制,第一学年学期末即到医院设备科、影像科见习,明确专业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在第四学年实习期安排到实习医院的多科室轮转实习,深入理解临床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将所掌握的知识向基础技能转换。(2)高校培养的几点建议。①加强师资队伍建议,独立医学院校缺乏必备的理工教育资源基础,致使建立这种交叉学科的专业有很大困难。已经建立了该专业的独立医学院校,因为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医学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医学院校应抓住机遇广纳贤良,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同时加强师资相关医工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后续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对口院校的进修学习联系,重视与实体公司的科研技术交流合作,达到更新教学知识、积累经验、熟练技能、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目的。②积极促进开展专业教材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不是简单的医学和工学的叠加,在授业的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与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中体现理工医交叉融合的特点。③加强虚拟实验平台建设,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来构建综合IT资源管理、实验环境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实验平台。
3.临床工程师的在职培养近年来,我国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逐渐加强,目前已有多个省区开设了面向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卫生人才评价考试,共四个考试科目,每部分都有相应的考试范围要求。其中一部分理论知识在高校培养中获取,还有一些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累积。(1)多方面提高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多参加业务学习,定期参加厂商、经销商、维修公司等组织的培训,参加与临床工程相关的学会和会议,利用网络资源和医院资源学习,及时关注国内外临床医学工程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2)转变职能,多元化发展。临床工程师应该从现有的单纯维修保养的职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经验,逐步实现临床工程师专业职能,完成医疗设备从引进前的评估论证、标书书写、招标采购和引进后的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
三、结语
临床工程师的培养要以工程技术运用为着眼点,结合临床需要探讨必需课程的教学、教材、实验以及实训,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培养机制的完善还需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医院设立临床工程师职务,实现统一的资格准入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McGowan,RyanBIOE,Shin,PaulBIOE.TheClinicalEngineer’sRoleinPromotingMedicalDeviceSafety.JournalofClinicalEngineering[J].2011,36(4):173-174.
[2]肖红,刘杰,刘文.临床工程师在国内发展的必要性[J].医疗装备,2007,20(7):26-27.
[3]廖衍忠,王贤卿,刘凯.关于临床工程师发展现状的几点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2):202-203.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科,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科学技术对医疗设备发展影响深远,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疗设备技术应用逐步先进化,这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现代医疗建设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59-02
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医疗设备建设藉由先进技术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作为衡量医院建设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标准,医疗设备建设需依据临床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挥其在医疗建设中的最大效益。因此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医学工程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生物医学工程独立且区别于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结合体,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的工作是采购医疗器械、安装调试医疗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以及报废医疗设备等。在各种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由于设备技术应用先进,因此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维修工作复杂程度高,难度大。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当下的医疗设备的现状和维修工作特点做到全面了解,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加大专研力度,大胆实践、创新观念,增强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及可修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2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
2.1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要从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而且要综合考虑人才的品行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文化素养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德修养,因此在选择人才时,个人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再者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很好地展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工作责任重大,安危所系,事无巨细。医疗设备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2.2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西方许多医疗发达的国家中,对管理医疗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要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不仅知识涉及领域广而且精度高。这就要求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以及相关医学工程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如计算机知识等,以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医疗设备改进快速,需要从事医疗工程的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医疗设备工程集微机技术、机械技术、光学、电子于一体,医疗临床应用中除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还需要一些基础的配备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种类繁杂,涉及到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小到体温计,大到监护抢修设备。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极高,而设备使用人员多数属非医学工程专业,因此使得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极为频繁。这对医疗设备工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专业性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保证随时维修医疗设备,使设备尽可能在最短的时期内恢复正常运作。
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
医学工程是工程学技术和医学的结合体,医疗建设促进了医学工程的发展,在医学工程中,技术人员不只要关注医疗器械技术,同时应关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医学工程中医疗器械属于医疗硬件本身,结合了电子工程以及机械工程,这在医疗工程中仅属于一般物资管理。我们应在医疗技术管理的不断发展中,积极关注新的医学学科的发展,基于医学新学科的需求,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技术设备并加大其发展力度。在最适当的时间里运用新的技术设备,使其在医疗发展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临床医学中加大技术应用,以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快速,技术更替应用频繁,而医疗器械也会因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逐渐落后。医疗设备发展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医疗技术管理中,应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医疗器械维修尺度以及维修成本。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同时要保证医疗设备的两方面需求,一是使传统技术的医疗设备在维修的情况中尽可能发挥作用,二是要避免传统技术的滞后阻碍医学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可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来提升作为一名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价值。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的同时,应从医疗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 卢国存,李光辉.关于提高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85.
[2] 张彦彬.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状况的思考[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5.
[3] 刘丙杰. 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动性确保在用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3:2.
[4] 黄宗翔,彭达明.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现状及我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4:2.
[5] 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4,43(3):341-342.
关键词:医学救援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灾害突发事件
1应急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1.1应急保障要求不明确
应急保障要求不明确是目前应急医疗救援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应急保障体系的制度缺少规范性,不明确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分工。实际运行中往往是临时组织医学救援人员,器材大多是依据经验携带。此种被动型的应急保障机制,在医学救援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1.2不同种类的应急保障预案建设不完善
应急保障预案针对保障要素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别。在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应急保障机制中所需的救援器材等不尽相同。因此就导致了应急保障预案建设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同类别的应急保障预案建设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促使应急救援的效果欠佳。缺少应对各种灾害事故预案管理的针对性。
1.3医学救援器材不完善
我国医学救援体系发展相对缓慢,医学救援器材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表现为救援装备的落后性。应急医学救援队装备水平在国家级别的位数不多。当发生突发事故后,不能依靠完善的应急装备和先进的救援器材实施紧急救援,因而阻碍了医学救援的正常实施。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救援器材储备机制。
2应急保障机制确立的总体原则
应急保障机制确立的总体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时效救治为救援目标定位。(二)救援中需要遵循快速、高效、服从、主动的基本原则。快速是指在发生灾害或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补充所需救援器材,并进行性能检查和维修=副总是指应急保障小组成员要严格服从医学救援指挥中心的调配。主动是指人员和物资储备要主动做好,并主动将设备操作方法教授救援人员。(三)应急保障机制中需要做到责任和分工明确,根据灾害救援规模合理安排救援人数。(四)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如设备操作使用检查维修保养等规章、人员培训制度等[11。
3构建应急保障模式
3.1功能模式的构建
在对灾害或突发事件进行医学救援时,往往会牵扯到许多方面。比如,药品供应、临床医学、防疫保障等部门体系。因此,需要在构建应急保障模式时完善基本功能模式的构建。针对其具体功能,优化流程和要素,有效发挥医学救援的作用。
3.2指挥模式的构建
应急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医学救援人员超高的专业素养,因此需要构建应急救援指挥模式,指挥管理模式基本要求是对于医学救援有高度的熟悉性。并能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此前提下可以完善应急保障指挥模式,将临床医学工程应急保障工作效率提高。
3.3优化人员组成模式的构建
优化人员组成有利于强化分类训练,以便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建立起实施交叉、流动的保障体系。其中对人员组成进行优化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设备维修检测和使用指导任务由医疗设备使用指导人员负责。第二,完成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计量检测后,质控检测人员和维修保障人员可以参与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工作。
4建设应急保障的预案
4.1构建应急技术支持保障模式
救援现场不能实现技术支持使得医学救援工作实施受影响时,依据应急救援类产品类别建立使用技术支持链,可以将其与专业性支持机构快速链接,实现技术支持。应急技术保障模式中离不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支持能力,因此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将救治产品目录和使用维护手册编制在救治医疗手册中,完善应急保障训练机制。
4.2构建军民配合协调机制
有些医学救援器材和设备只有在军队中具备,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军地优势和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确保在使用到稀有性医学救援器材设备或者消耗性材料时,能够及时补充。此外可以将通用性的医学救援其次和设备直接存储在人民手中,建立起应急救援装备储存于民的机制,可以提高救援装备器材调配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4.3构建救援器材储备模式
救援器材储备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循环性医学救援产品库。循环性医学救援产品库的建立可以实现救援器材节约的目的,该模式属于节约型储备模式。可以满足分类救治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从专业化供应商医学救援产品库中直接供应救援器材。供应商可以对救援器械进行及时调运和补充,并循环销售,促进医学救援器材高效利用。再者需要建立固定储备式医学救援产品库。该模式的医学救援器材在平时的使用几率是非常低的,因为该模式下的救援器材只能适用于医学救援。所以针对此种模式需要建立完善医学救援产品库的调配补充和更新机制,通过该机制的约束可以解决设备和器材长时间不用,导致老化功能衰退的问题。保障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灵活使用。
4.4构建救援人员培训模式
构建救援人员培训模式,可以在提高救援人员专业操作技能提高的同时,强化救援人员的心理素质。对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培训可以加强与救援人员彼此之间的配合,对于提高救援工作的协同性有重要的作用。
4.5构建医学工程人员随性指导模式
时效救治是灾害或突发事件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之一。因此需要医学工程人员随行指导救援人员救援装备的使用,以便提高救治效率。若在医学工程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况下,可能因为救援装备的使用不当造成救援失败或者是其他不良后果。因此医学救援中需要构建医学工程人员随性指导模式PI。
要做一个合格的医学工程师不单要有非常广泛的医学和工程等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医学工程师维修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善教益学,打好牢固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的医院如果只有一支理论扎实和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有一支训练有素和服务良好的护理队伍.而缺少一支能掌握现代高科技的医学工程队伍,要想创造成第一流的医疗水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医学工程人员,特别是从事医学设备维修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是干好维修工作的首要的基础之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学校学习是第一步,在工作中边学、边干是根本。送出进修、再深造是锦上添花。
2 虚心请教,不怕苦与累,掌握维修技能
作为医学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动手能力,要求其动手能力极强。维修工作是一项非常苦和累的工作,而且无名无利,在医院中经常将医学设备维修人员归于后勤部门.职称有技师类、工程类等,还有工人类的,往往使领导不够重视。有些医学工程师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技术上不求上进,怕苦怕累,一切向“钱”看,也是使领导不重视的原因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程师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动手能力是多方面的,设备的正常操作,眼明手快,听觉尖锐、嗅觉灵敏是基础,能从事电子、电气、管道、焊接、光学、机械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有些人能将机器打开,最后连复原都办不到。在医院搞维修和厂家不一样,各方面条件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对厂家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医院就很难,常常需要自己动手加工改造,或想方设法进行加工一些零件是常事,要求维修人员懂钳工技术等,所以说在医院搞维修比在工厂干维修更难、要求更高,更要培养动手的基本功。
应急处理是维修中经常碰到的,应急处理只能靠自己解决,也是最能考验一名维修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最好的试卷。替代也同样是在医院搞维修的基本能力,如何、怎样替代是长期工作培养的,不是一时能成的,要通过理论上分析、研究,反复试验,利用工作经验总结,从而提高维修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的。
3 全面开花,综合利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设备是用于人体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特殊情况,在用医学设备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临床医护人员讲该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从工程角度检测该设备,又是一切正常。但进行人体记录干扰非常严重,无法进行描记。最后检查出是由于在屋顶上的高压线产生的大磁场造成人体严重的干扰。人体形态的差异,有时也能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单从表面状态看,特别是生物电方面,更要从人这特殊载体、生理,联系到外界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来解决。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对医学装备的知识均能有所了解,提高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不能全听厂家的意见,应多加思考,防止上当。
搞设备维修最困难的是,找出故障所在,但又无元件更换。此时,我们应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破常规,进行对症处理。掌握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维修实际中,增加维修成功率,提高应急能力,减少支出。
4 立足日常工作,技术革新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大型放射医疗设备 管理模式 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60-02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在现代化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各种故障?针对不同的医疗设备故障,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排除?解决,则将对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者将会诱发医患纠纷[1]?基于此,我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解决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实际问题,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现存问题
1.1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才匮乏及储备不足是影响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的首要问题,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地位低,欠缺必需的技术和能力水平,专业人才流失率高等现象,在各级医疗机构均十分普遍?以我院医学工程队伍构成情况为例,如图1所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小?
对医院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原因加以分析,很多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仅关注临床科室发展,而对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待遇改善及职位晋升等方面均存在“重医轻工”的现象?以致临床医学工程
作者简介:易瑛 (1965年―)男 湖南湘乡人;本科 主管技师 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
科出现难以引进高新人才,缺少培训学习机会,科研经费十分有限的局面?
1.2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管理制度,使得大部分医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如很多医院均未设置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部门,即便设有临床医学工程科等机构,但因其权责有限,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及管理作用?
1.3维修保养落后
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因技术含量较高,内部构造复杂度和精细度均较高,因此维修成本也便相对偏高?加之很多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严密的控制着所售产品的软?硬件及核心技术信息,对设备维修实施全面垄断,且维修费用高昂?而医院由于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相关资金投入,维修和保养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有些医院甚至未配备必要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配件?而传统?落后的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方式,非但不能有效的排除医疗设备故障,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这是摆在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1.4缺乏继续教育
很多医院虽大量购置大型放射医疗设备,但其仅看到了其为医院所带来经济利益,却严重忽视设备维护与管理,因此呈现出“重使用,轻维护”的管理局面[2]?医院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机会,使得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难以实现能力提升,不能及时了解或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与管理方法,因此在复杂多样的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面前,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此外,即便部分医院会举办相关讲座或培训班,但培训的内容大多为老生常谈的简单设备维修和基本操作,难以有效解决复杂故障和现实问题?
2 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的新模式
2.1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组织职责
为规范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管理水平,我院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引进?保养?维修和报废等环节,均交由专门科室及指定专业人员负责,而各临床科室?放射科及放疗科等,对于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仅具有使用权?按照“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管理模式执行,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统一配备和集中使用,能有效避免资源重置及浪费现象?明确医疗器械的管理部门与使用科室的各自职责,合理分工,有利于提升各科室的技术服务水平?此外,我院还专门设立了医疗设备维修中心,负责医疗设备的及时维修,易损配件的购买及储备?
2.2自主维修为主,多种方式并存
结合我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实际情况,我科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维修,采取以自主维修为主,买保维修?返厂维修及第三方服务合作维修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管理模式?针对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应先由本院医学工程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检测与维修,这既有助于尽快解决故障难题,缩短医疗设备空置时间,又有助于节约维修开支[3]?而针对复杂的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工作人员在现场查看故障后,应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如本院维修人员难以解决问题,应立即查看设备信息,针对处于保修期内的设备,依据购置合同条款,及时与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公司进行联系?
2.3重视人才引进,加强专业培训
由于大型放射医疗设备属于高科技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为提高医院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医院应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并确保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以有效满足院内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需求?对于院内从事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医院应定期开展专门培训,并委派相关人员到其他医院进行学习交流,以打造技术精湛的院内维修工程师队伍?但需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学习内容应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接受先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一再老调重弹,将无助于技术提升,徒然浪费时间与精力?
2.4建立巡查制度,定期质控监测
为及时有效的排查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故障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我院建立了完善?严格的定期巡检制度?针对近期购进的新设备,医院维修组需每周巡查1次?对于购进超过2年以上的老设备,医院维修组则应每周巡检2次,以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尽快加以处理解决,消除故障及隐患?此外,为提高大型放射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水平,医院除应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验收检验和全面常规检验外,还应对放疗设备的剂量?对称性及等中心等项目,进行每周为期1次的一致性检验?对CT等影像设备,依据影像学标准,按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检修?
参考文献
[1] 蒋宇宏,张东友,宋少辉,等. 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流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100-101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 、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 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 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 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 、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 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 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 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 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 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 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 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 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转贴于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 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 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 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 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 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 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 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 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 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 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 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 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 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 。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 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 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 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 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 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 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 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 、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
000年,基本实 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 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 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 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Ge Wang Micheal WV. Preliminary study on helical CT algorithms for
pati ent motion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IEEE Trans. Medical Imagi
ng,1995,14(2) :205
[2]Minn H, Lapela M, Klemi PJ et al. Predication of surviva l with fl
uorin-18-fluoro deoxyglucose and PET in head and neck caner. J Nucl M e
d, 1997,38:1907
[3]Scheinman MM. Catheter Ablation. Circulation, 1991, 83:1489 -1498
[4]杨于彬,生物医学工程与介入性诊疗技术,世界医疗器械,1997,3(9 ):5
0-52
[5]Katircioglu F , Yamak B,Battalogla B, et al .Long term re sults of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posterior leaflet. J
Heart Valve Dis, 1996,5(3):302
1.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和开发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的学科。BME学科是各学科交叉与高度综合的产物,涉及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基础学科,又结合了包括声、光、磁、电子、计算机、材料等尖端工程学科,是将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将生命体与诊断、医疗、康复等装置视为一个系统,并充分考虑其相互作用的一类知识高度密集的技术领域。
1.2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自1978年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截止2004年9月,我国有80余所高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其中医科大学11所,综合性大学12所,名牌工科大学13所,医学院16所,普通工科院校27所,高职高专5所(左右)。依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上述高校可以分为3类:(1)实力较强的理工院校的BME专业以培养能从事BME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BME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2)医学院校的BME专业以培养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密切配合的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3)普通理工科院校以培养能够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员为主要目标。为了区别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三种类型中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一般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名称设置为“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医疗器械专业”等。
1.3 我校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自2002年创设“医疗器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划归到第三类,即:面向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医院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培养从事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质量管理、保养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至今,该专业已招收3届近250名学生。首批35名学生已于2005年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为95%。
2.医疗器械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医学的现代化,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学工程的产业范围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习惯上,在生产实践和行业监管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则更多地被称为“医疗器械产业”。
2.1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生、发展
20世纪初,电子管的发明和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近代医学科学和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的飞速发展。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各种模数转换技术日趋成熟,一大批数字化检验、检查、治疗仪器应用于临床。70年代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芯片问世,各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医疗检验、检查、治疗仪器在中等以上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先进医疗器械在医院的使用极大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并成为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疗器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医疗卫生事业、公众健康保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2.2.1世界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医疗器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据美国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HIMA)统计,199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为12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900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2500亿美元,预测2006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将达到2600亿美元左右。
2.2.2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
中国有14亿人口,29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有广阔的市场。200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527亿元,2005年达到76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15%,占世界市场份额3%,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已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
2.3 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2.3.1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5年全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仅140亿元,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人、利润总额已经分别达到504亿元、488亿元和40亿元,同比均有24%以上的增幅,增长势头强劲。
截至2004年11月30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已达到10447家,其中仅2004年就比2003年净增加1438家,增长率达13.8%。年生产品种5000多个,规格1万个以上,其中仅2001~2004年,我国共注册境内医疗器械产品29480个。加上期间注册的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178个、进口医疗器械产品7595个,产品已基本上满足全国各级医院的装备要求。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在国际市场份额仅占2%左右,而美国高达42%,欧盟占27%,日本占14%。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销售比例来看,我国为1: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两者的销售比例为1:1.9,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医疗器械行业“十五”规划预测,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目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区。国有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发挥骨干作用,如北京万东、山东新华、汕头超声、苏州医疗、上海手术、上海齿科、上海医光等;90年代以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涌现出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江苏宏宝、威海高分子、哈慈、浙江双鹤、康德莱、宁波戴维等,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共同发展,使医疗器械行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2.3.2 浙江省、宁波市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现有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1000余家、贸易型企业1000家以上、县级(含)以上医院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200家以上。进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销售收人100强的生产销售型企业中,浙江占了5家。据2000年的统计,宁波市有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80家、总产值不足4亿元人民币、产值达到500万元的企业不足10家。经过5年多的调整、发展,到2005年,全市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有220家、贸易型企业250家。全市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0家,有的企业产值已达到2亿元。产品涵盖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婴儿培养箱、高压氧舱、心电图机、卫生材料和敷料、体外诊断试剂等几十个门类数百个品种几千种规格的产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政策评估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成为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制造强国。为贯彻落实“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3年2月11日,国家计委专门公告,组织实施“十五”期间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
地方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以及深圳、南京、佛山、莆田、衡阳、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对医疗器械产业进行了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医疗器械是“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要“大力发展”。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制订“医疗器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也正在促成“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要制定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来引导各类型单位实现产业升级、规范管理,解决这些单位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推动生产销售型企业落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质量管理认证;明确要求新开办贸易型企业至少配备2名医疗器械大专以上毕业生从事质量管理、提供售后技术服务;要求医疗单位加强设备管理、强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控制。
3.讨论
3.1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正在得到各类型高校的重视,各学校又依托原有基础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相关专业进一步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可以预见,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寻找合适的定位、有所侧重才能为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