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8 09:59: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项目管理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创建、管理建筑信息的过程,是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建筑信息数据库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模型化的技术,是包含各种信息、参数化的模型。建筑师通过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如Revit等)可直接在图形环境中向数据库输入参数信息,比如墙体厚度、楼层高度等,而无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抽象的二维CAD图纸上,便可得到具有一系列特性的对象(Obj ect )以表达建筑物基本属性。上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行业研究人员就一直梦想有这样的BIM技术来实现建设进度模拟、工程造价分析、能耗分析、日照分析、结构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等。
二、 BIM核心理念及主要特征
就目前的应用情况而言,BIM技术还多停留在设计阶段。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BIM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此,随着近些年BIM研究的深入,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始在建筑业各个方面施展开来,如建筑结构设计、文档管理、施工管理、成本估算、项目管理、可视化校验等等,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BIM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创建、共享和管理的标准,以解决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性等问题,支持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研究众多相关资料可以发现,BIM一般具备如下特点:
(1)面向对象化的信息模型;
BIM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对象化的信息模型,利用一定规则确定几何参数和约束,完成面向对象化的模型搭建。并且建筑模型里用来代表建筑构件的基本元素也是一个数字化对象,如数字化的门、窗、墙体、梁、柱等,完全可以表现其相应的物理属性和功能特性,同时具有智能的互动能力,如门窗与墙体、墙梁与柱子之间能自动结构并且完成扣减关系,完成几何关系和功能结构协同统一。
(2)建筑物构件的参数化表示;
参数化的信启、模型是BIM最为重要的特征。相对于CAD的图形参数而言,BIM则直接利用信息参数进行智能化设计,如在设计结构梁时,可以再BIM软件中直接输入相关荷载参数,即可完成智能化的剖面设计,并将梁的荷载参数与梁上的板、两端的支撑柱的荷载参数进行关联性连接,当上部荷载发生变化时,软件将自动完成板、梁、柱的结构参数匹配以及在三维模型的位置调整。同时,BIM模型参数化对专业间协同工作模式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梁的剖面或者柱的界面发生变化时,这会通过空间拓扑关系自动反应给暖通专业工程师,并且可以通过虚拟检测碰撞实验,在设计阶段发现并及时更正专业冲突问题。
三、基于BIM/BL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建没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后评估阶段等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以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项目最大的投资效益。
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方位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和全团队造价管理六个方而的内容如图3所示:
图 3全面造价管理
四、基于BIM的工程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某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55700m2,其中:人防地下建筑面积5700m2,地上建筑面积50000m2;该项目由1号楼(28层,82. 65m) ,2号楼(27层,79. 75m) ,P3平台以及人防地下车库四部分组成。本文以1号楼的地上土建工程部分为例,分析和探讨基于BIM技术平台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如图所示为本案例工程,1一3层是层高4. 17 m的商业用房,4一28层是层高2. 90m的住宅标准层,29层是机房层;涉及软件主要有鲁班土建、鲁班钢筋、鲁班造价以及LubanPDS系统等。
2、决策阶段
利用BIM的参数化以及构件可运算性的特点,借助以往类似项目的BIM模刑或者简单地搭建拟建项目的BIM模刑,便可以快速统计工程量信息,再结合鲁班造价的云端系统,快速查询价格信息或相关估算指标,在不需要图纸的情况下完成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工作。案例工程中,利用鲁班算量软件简单搭建BIM模刑,快速、较精确地汇总建筑面积信息(如26467.59 m2)。
3、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及建成后能否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施工建造阶段
在施工建造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的潜力等来控制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本文主要从工程计量、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工程变更、索赔管理、工程进度款结算以及资金使用计划与偏差分析等方面,探讨BIM技术在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价值。
5、工程计量
传统模式下,当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向发包方提交己完工程量的报告后,发包方项目管理机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核实承包方所提交的报告,并与合同以及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核对,查看量是否准确,同时还需现场核查己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承包方编制己完工程报告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计量己完工程,其效率和准确性都很难得到保障。
BIM技术在工程计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后,则完全改变了上述工作现象。由于BIM技术整合了时间信息,将建筑构件与时间维度相关联,利用BIM模刑的参数化特点,按照所需条件筛选工程信息,计算机即可自动完成相关构件的工程量统计并行总形成报表。
6、工程进度款支付
我国现行工程进度款结算有多种方式,如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目标结算等方式。以按月结算为例,业主需要在月中向施工企业预支半个月工程款,月末再由施工企业根据实际完成工程量,向业主提供己完成工程量报表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经业主和工程师确认,收取当月工程价款,并通过银行结算。在传统模式下,建筑信息都是基于2D一CAD图纸建立的,工程基础数据掌握在分散的预算员手中,很难形成数据对接,导致工程造价快速拆分难以实现,工程进度款结算工作也较为繁琐。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尤其在进度款结算方面,鲁班BIM平台实现了框图出价、框图出量,更加形象、
7、竣工移交阶段
在传统模式下,基于2D一CAD图纸的工程结算工作相当繁琐。BIM技术的引入,将彻底改变工程竣工阶段的被动状况。BIM模刑的参数化设计特点,使得各个建筑构件不仅具有几何属性,而且还被赋予了物理属性,如空间关系、地理信息、工程量数据、成本信息、建筑儿素信息、材料详细清单信息以及项目进度信息等。随着设计、施工等阶段的进展,BIM模刑数据库也不断完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信息的不断录入与更新,到竣工移交阶段,其信息量己完全可以表达竣工工程实体。
结束语:
本文通过管理集成的思想,研究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原理,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借助具有多维化、可视化基本特征的BIM工具,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平.BI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施工技术.2011,2:15-I8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71-03
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形下,实施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建设已在中国全面铺开。建筑工程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关键,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出现和革新,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留下了“汗马功劳”。然在建筑工程领域,仍有更大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问题无疑就是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之间出现信息断层问题,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有效贯通。为此,探讨如何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并构建实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正是摆在众多建筑信息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0.027%,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高达11倍。如此重大的差距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严重不协调的。更有甚者,由于建筑行业信息化的极不完善,导致在工程项目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效果差,信息协同性不强,信息意思表达不够明朗,信息利用价值不高等等状况,极大地弱化了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IM(Bul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技术的创新为解决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棘手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化带来了“福音”,有学者甚至将BIM技术称为自CAD技术之后的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第性变革。它的引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项目工程信息管理的难题,实现了项目工程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以及对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1BIM的技术特点分析
何谓BIM,美国的BIM国家标准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对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一个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过程;一个实现建筑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插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的协同化作业平台。”从BIM的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BIM所具有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技术特点。
1.1可视化
所谓的可视化,即是说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实物的立体化展现,这种近乎“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在以往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应用平面的施工图纸做导向,但图纸最大的缺陷就是立体感明显不足,仅是设计人员的凭空想象,直观性不强,势必会对建筑物重要功能产生遗漏而不得不重新施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然BIM技术的引入,以其三维、四维、甚至N维的可视化强大功能,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物理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一个超乎真实的立体建筑物模型得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图1)。更有甚者,BIM不仅在建筑设计阶段实现可视化,在施工、运营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
1.2协同性
由于建筑项目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了施工部门、设计部门、监管部门、甚至融资部门等等,实现各方的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实现建筑项目的协同性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此外,由于各方对于项目相关技术参数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所偏差,假使在施工之前未能实现充分的沟通,就有可能导致“临时抱佛脚”甚至施工事故的产生,不仅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导致相关部门的信誉度遭受重创。为此,在问题为暴露之前实现各方“未雨绸缪”的有效沟通无疑是“共赢”的最佳表达,而BIM技术所特有的对项目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交流和汇总的强大功能,并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不仅有效避免了建筑事故的发生,还能做到发现问题,协调沟通的理想效果。
1.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技术特点,是指BIM不仅能在项目设计阶段实现对建筑物的模型模拟,通过三维、四维的效果图来消除以往图纸设计的缺少直观性的缺陷,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模拟的效果,即是说模拟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建筑物设计阶段,BIM会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各个部门的性能进行模拟,包括节能模拟、突发危机事件的人员疏散模拟、对建筑物的光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等;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则表现为对项目的施工效果的三维模型进行4D模拟(如图2),即是说可以实现模拟施工流程,BIM的此种性能,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寻求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流程模拟中,项目各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驾护航”。
1.4关联性和一致性
所谓的关联性,是指在BIM技术下,项目设计模型中的各项数据是彼此关联的,当某一数据参数发生改变时,与这一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实现技术数据参数的吻合性。此外,在项目进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技术数据参数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也不会发生改变,实现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BIM技术所具有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的功能,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信息的精确性,也实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因此,在对BIM技术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BIM技术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能够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整合的信息管理模式。
2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重点无疑是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在以往的建筑项目管理实践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更是由于成本控制的不完善导致诸多“烂尾楼”的出现,这些不良结果的产生,与传统落后的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唇齿相依”。
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迈进的今天,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可谓是形势之所需,发展之所求。然在《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2009)提到: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约 20%开展了信息化工作,达到对企业管理辅助应用水平的比例为39%;61%企业处于办公文字处理和简单工具软件的应用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仍然“任重而道远”,然是否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也就成为现代建筑企业与传统建筑企业的“分水岭”。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为实现信息化管理,导致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出现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导致施工难度增加
建筑工程的设计,并非某一个专业可以达成,必是各个专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形成合力的最终结果。这些专业无疑包括了土木工程、电气自动化、通信安全、排水工程、建筑工程等等,对于某一个专业的设计图纸而言,是不存在问题的,然将所有的图纸设计综合在一起,问题将在所难免,尤其是现代建筑与以往建筑相比,结构更为复杂、功能更为齐全,愈加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出现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然这种碰撞的结果,一方面是导致施工方“无所适从”、“难以下手”,出现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由于对施工图纸的似懂非懂,为赶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2.2信息沟通的不到位导致项目各方的协同性严重不足
由于建筑项目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均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参数信息,大量的工程数据在施工开始之后也会“批量”产生。对于项目相关各方来说,能否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工程信息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隙交流,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基本条件。然在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中,由于缺乏信息化为支撑,项目各方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使项目各方的沟通和协同性严重不足,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不必要的增加。
2.3工程量计算不得法导致工程造价“失准”
工程量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部分,而工程造价又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然在传统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下,由于缺少科学、规范、高效的计算模型,而工程量又具有计算规则繁琐、涉及面广、工作量极大的特点,稍不谨慎,就会出现多算、重算或漏算,进而导致工程量计算“失准”不良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
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及优势
在对传统的信息管理弊端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存在着图纸化设计欠缺全局功能、信息交流不畅、成本控制“失真”等缺陷,导致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难以实现无缝隙管理。为此,必须引入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的不足。基于BIM技术条件下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下项目信息管理的屏障,将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专业、关键指标、组织、项目等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并促使工程项目系统内部的资源实现协调一致,以形成项目信息管理的信息流网络(如图3),这一模式的实现,推动了项目信息管理的优化提高。
3.1以BIM为枢纽的中央数据库的实现,为项目各方的协同交流提供平台
从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得知,BIM中央数据库,不仅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下存在图纸化设计的“专业碰撞”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的弊端破除,更为重要的是,将各个集成阶段的资源和数据实现有效链接,通过智能化和参数化的手段将本来极为复杂的项目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关键指标集成中,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工程量计算不得法导致工程造价“失准”的问题,通过三维或者四维的模式来实现工程实体的模式,进而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确性计算。此外,在项目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中,通过BIM平台,能实现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参数进行共享、更新和管理,实现信息的一致性。
3.2以BIM为枢纽的中央数据库的实现,能有效满足项目各方对信息的共享需求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导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隐患。而以BIM技术为依据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建,有效地将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关键指标、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项目等信息进行整合和集成,使项目中的各个“成员”不再是彼此“隔绝”的关系,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BIM信息平台顺利地实现交互性的共享,以满足各成员对信息的需求。
3.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动态控制
基于BIM技术下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的实现,能够对传统图纸化设计中的专业间的协调性不足实现优化,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节能减排问题、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管线碰撞问题所涉及到的重要参数数据或信息也同样能实现模拟化管理,以保证对整个项目的动态化控制管理。进而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的质量、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体现信息对工程项目服务的动态优化性。
3.4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系统
随着项目管理周期的不断缩短,项目信息的也会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某一阶段工程的结束会使某些信息过时,这时就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否则不断累积,必然会使信息难于管理。BIM技术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根本这一状况,因为BIM信息模式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型,而是能够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随着数据参数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智能化系统,使得其能够对项目进展各生命周期实现有效跟踪,为整个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服务。
总之,BIM技术所具有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更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如虎添翼”,保证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科学开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2011-5-10.
[2]中施企协.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R].2009-5-19.
[摘 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带来了变革。本文介绍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对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重点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分析BIM技术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信息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43
[中图分类号]TU17;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1
随着工程项目非标准化趋势的增加,项目参建方增多,参与方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困难,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工程建设的进度的影响越来越大。BIM技术的出现搭建了设计与施工的桥梁,促进了工程项目参与方的沟通,基本实现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1 BIM技术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起源于美国查克・伊斯曼博士提出的建筑计算机模拟系统(Building Descdption System)。其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分类信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维建筑模型,该模型融合了整个项目的信息,涵盖了规划、设计到施工、后期服务的全过程。
该技术的目标在于统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参与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以此推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争端。如今,BIM技术已成为建工程建设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之一。
2 BIM技术的基本原理
BIM技术作为数字信息化虚拟建模技术,不仅包含了项目所有信息的数据模型,也涵盖了项目信息之间组织的行为。通过信息数据模型与行为模型的结合,使数据由信息层经过行为层(模型层)到管理层,数据的运动产生了动态的关联。
由此可见,BIM技术不但可以增加项目的协同,且通过动态的数据,可以准确及时地提供项目各个阶段的信息,促使工程师建立相对精确的工程数据模型,实现对项目的实时管控。
3 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3.1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展的需求分析
无论是业主、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项目建设参与方都希望借助计算机去计算项目中的信息,采用可视化的形式去快速理解信息,这就是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需求。
3.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优势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要求与社会交通发展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发展开始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并向当前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可见,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结合不仅符合了政策的导向,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BIM技术在信息创建方面的优势: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创建是基础,同时也是极其关键的工作。这就要求工程项目信息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创建,可以利用设计软件创建多维的数字化,设计信息;审批报告;设计任务书、投招标文件、合同以及现场施工照片等,这些均可由办公软件创建,以电子档案(各类数字化信息载体)的形式供各参与方使用。
BIM技术在信息集成方面的优势: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者能否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项目信息,对其决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不但涉及众多领域参与方的信息,且随着项目的不断进行,不同阶段的信息也被陆续录入了BIM模型中,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项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挥了项目系统的协同作用。
BIM技术在信息的传递、共享方面的优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点对点”的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的传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决策阶段的信息传递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信息传递到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信息传递到运维阶段,很少有反方向的信息流动,这就使项目各参与方只能在其主要的工作阶段参与信息的管理活动。同时,由于信息在各阶段之间流动时存在“信息断层”的现象,使信息传递效率极其低下,无法实现完全发挥信息的价值。基于BIM模型的信息传递过程,不仅有效解决了信息流失的问题,还保证了各参与方能够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参与信息管理,有利于发挥项目信息的最大利用价值。
4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带来的优势
某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完成了公路项目的施工,其过程中BIM技术将可视化-仿真、施工-实施各部分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项目链条,并由此带来了工作模式、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变革。
4.1 工作模式的变革
BIM项目团队由传统团队加上专业BIM团队的方式来组合,这与传统项目部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其中,传统团队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现场施工人员以及辅助施工人员等组成。而BIM团队由BIM经理和BIM协调人组成,在这一综合团队中,BIM经理与项目负责人进行配合梳理项目的BIM流程、标准以及内部合作方式,BIM协调员与专业负责人配合解决所有项目中遇到的BIM技术问题。
传统项目团队中,各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是采用二维图式的阶段性配合方式,其弊端是信息交换和反馈是片段性的,容易产生内部混乱和大量重复性劳动。
BIM项目团队的协同目标是实现三维协同,比如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共同在施工信息模型下工作,由各专业模型合并组成完整的施工信息模型,信息实时交互、实时反馈。
4.2 工作成果的革
BIM技术在不同的项目管理不同阶段中应用不同的软件,这可以带来不同形式的效果,比如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单位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建立整个项目的MEP施工图的BIM模型。利用模型,甲方和施工方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将要施工的项目的效果,同时把相关的问题和修改在施工之前全部进行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BIM 地铁 机电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BIM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及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标准逐步提高,设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而繁多,机电工程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机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提高。然而,基于二维CAD 技术的管理模式无论在化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管理。BIM技术的出现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与工具,将引发建筑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优化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技术以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诸多优点越来越被大家认可。 它通过设计效果的可视化,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为我们展现了二维图纸所不能给予的视觉效果和认知角度,达到三维效果的模拟和施工的监控。
二、BIM在地铁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基于二维图纸的机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错漏碰缺”现象,特别是风水电不同专业的管线碰撞打架现象严重,如此等等,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相对其它专业,机电安装专业更加迫切需要应用BIM技术以走出当下的管理困境。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各专业设备管线的位置冲突并给予综合平衡,减少返工;而且BIM技术的应用成果能够轻松延伸到其预制构件、机电清单、采购管理以及设备运营维护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到机电安装施工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碰撞检查,管线综合设计,系统平衡校核,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及进度控制,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以上六个方面的应用,是机电安装施工行业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情况、业主要求、施工周期,安排不同层面的应用内容。
1碰撞检查
地铁2、3号线机电工程建设中,各专业设备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给排水管路、消防喷淋管、电缆桥架、空调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新风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弱电管线等等。二维图纸往往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碰撞的可能;同时由于二维设计的离散行为的不可预见性,也将使设计人员疏漏掉一些管线碰撞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在管线综合平衡设计时,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进行管线的碰撞检测,将碰撞点尽早地反馈给设计人员,为实际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参考,在第一时间尽量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以最实际的方式体现降本增效,践行低碳施工的理念。好的设计院的设计尽管考虑得比较周到,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有遗漏。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之间的错漏缺将严重影响到施工设计和成本。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人员会对施工前进行管线设计并解决大量的管线碰撞问题。
2、管线综合设计
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实时地与土建、装修专业进行配合,合理的利用安装空间,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个难点。采用基于BIM技术的专业软件,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可以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机电专业的深化设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合理利用空间,解决管线碰撞,在综合过程中满足各种国家规范要求,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尽量避免多余管件,减小系统阻力,考虑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考虑实际管件的采购及制作,考虑支吊架的制作及安装。需要时还可对水电风多专业的管线、桥架设计综合桥架,优化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该项目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综合,消除了几百个碰撞点,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了按期竣工。
3、系统平衡校核
作为业主方,更加关心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作为业主方,并不关心的不是管线如何排布,而是关心使用效果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与此相关的便是系统安装完成后如何调试?原有设计选择的产品参数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机电安装施工行业如果通过三维机电深化设计得到BIM模型,就能较好的去回答业主的这些问题,BIM模型是一个真实系统在电脑中的虚拟反应,管道、设备、部件均包含完整的数据信息,有了这样一个虚拟模型,就可以进行系统数据校核:校核原始设计所选设备的参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校核系统最不利环路; 计算阀门开度。
4、工程量统计
传统的工程量是依靠人工根据图纸进行测量统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机电安装行业,除了各类管道以外,还有大量的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而BIM是在事先建好的工程信息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工程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平台,相关人员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快速统计分析,轻松的实现了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的吻合。采用专业的三维机电深化设计软件搭建BIM模型时,各类机电设备及管道部件都是来源于真实厂家产品数据库,因此,通过BIM模型快速统计项目工程量信息,业主和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对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化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避免人工统计带来的误差和争议。
5、施工模拟及进度控制
将BIM模型与建筑信息相结合,即可实现四维模拟。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从而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而且通过四维施工模拟与施工组织方案的结合,能够使设备材料进场,劳动力配置,机械排版等各项工作的安排变得最为有效、经济。设备吊装方案及一些重要的施工步骤,现在都可以用四维模拟的方式很明确地向业主、审批方展示出来。在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方面,BIM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将BIM与数码设备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的监控模式,更有效地管理施工现场,监控施工质量,这种模式使现场管理人员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现场的巡视监控,而是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提前预控和对重要部位、关键产品的严格把关等准备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人员数量,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尽早发现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工程项目的远程管理成为可能,项目各参与方的负责人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
6、优化机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
在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阶段,应用BIM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机电系统的真实信息,在这里,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电缆的耐火等级、构件的使用年限、阀门采购厂商、施工单位信息、采购信息等。从而建立虚拟机电系统,在地铁运营维护阶段可以快速查询到大楼任何一个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以上六个方面的应用,是针对地铁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特点的应用领域。除此之外,普遍适用于各专业的预制构件等领域的应用同样适合机电安装工程。实际工程中,可以结合项目情况、参建单位技术力量、施工周期,安排不同层面的应用内容,实现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升级。
三、BIM技术在地铁机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BIM应用改变施工行业,充分利用BIM的共享平台,可以真正实现信息互动和高效管理。
第一,地铁工程的机电设备和材料种类繁多。BIM模型被誉为参数化的模型,提高了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在建模的同时,各类的构建就被赋予了尺寸、型号、材料等约束参数。由于BIM是经过可视化设计的环境反复验证和修改的成果,所以由此导出的材料设备数据有很高的可信度,应用BIM模型导出的数据可以直接应用到工程预算中,为造价控制、施工决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二, BIM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参数复核的准确性。在机电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线综合平衡设计,以及精装修时会将部分管线的行进路线进行调整,由此增加或减少了部分管线的弯头数量,这就会对原有的系统复核产生影响。通过BIM模型的准确信息,对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就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系统数据,从而为设备参数的选型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三, BIM使施工协调管理更为便捷。信息数据共享、四维施工模拟、施工远程的监控,BIM在项目各参与者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尤其像地铁工程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系统庞大,功能众多的建筑项目,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了BIM这样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使业主、设计院、顾问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商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 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教学改革设计
1课程总体设计
1.1课程概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它是与岗位对接(提升)的核心课程,课时一般为64学时,授课对象是高职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为建筑员,二次就业岗位为技术负责人、主管工长、各部门经理或部长,未来发展为项目部总经理,项目部总工。高职阶段第三学年上学期集中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对接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岗位。该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即综合素质的要求高于专业知识的要求。
1.2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管理课程涵盖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知识体系,实践性很强,方法+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授课途径。然而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不可重现、技术复杂、物资设备种类繁多,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安全隐患较多等特点,真实环境下的亲身经历在校园实训中很难实现,这也是施工管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抽象的认知转化为真实环境下的认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2课程目标与内容
2.1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从业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必考的科目。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工程项目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流程为:签订合同———制定计划———组建项目部———收集资料———进行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现场管理工作———竣工验收———项目结算———归档。因此,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衔接,我们对就业岗位的7个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定位,与发展岗位工作能力相衔接,确定该课程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
结合岗位工作的需要,对知识模块进行重构分析,设计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包括组织结构设立、员工岗位制度订立、策划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表制定、施工内容及任务确定、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工程施工工序方案制定、质量指标控制、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工程财务评价等。
3教学设计
3.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的创新点是把课程基本知识、能力模块进行情境项目和工作任务的重构,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工程过程”进行,其中包括工程项目启动、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工程项目改进、理论提高等。
3.2教学活动设计
(1)工程项目启动1—4教学周为工程项目启动环节。该环节教学重点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资料准备等。教学内容为工程资料技术交底、三控知识的学习。按照岗位划分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通过团队建设,完成组织准备工作。课程开始时,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白纸,要求每个小组组建项目活动小组。在项目经理带领下,将成果写在纸上并作以展示。确定其余角色分工、项目团队名称、给自己团队设计LOGO、给自己一个激励口号。岗位成员对老师布置的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并进行技术准备、进度安排、领取岗位工作牌及工作单据,熟悉工作岗位职责,完成安全教育,签订工程建设合同,进入工程建设环节。(2)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模拟组建的项目部,来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5—9周教学阶段依托广联达模拟沙盘,从工程中标到工程竣工进行全过程模拟。课程工程项目选取凯旋门工程、世纪大桥、中国馆工程项目。以业务练习为时间线,重在培养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思考能力。老师讲解施工操作,学生实训,并提问答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以三个月工期的凯旋门为例,第一个月主要包括公司借款、临时搭建、材料采购、安全投入、机械进场。(3)工程项目策划与改进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在第10周进行业务流程、管理技巧方法总结。同时,汇报市场资源(资金、劳动队伍、机械、材料、临时设施)等学习成果,并进行工程收尾。该课程在11—14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要求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将所学的课程技巧与方法在世纪大桥工程中进行应用,使得学生团队整体能力有所提升。(4)理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从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中必考的科目,专科生毕业2年后可以考取。在11—14周的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平行增设了二建知识学习与提高环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包括建筑施工164个知识点、建筑构造132个知识点、施工组织39个知识点、工程造价140个知识点,工程项目实务部分涉及面广,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应用了建筑云课,分小组进行教学。教学识图小组进行课后练习,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打造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课程最后一次课,讲授施工平面图布设以及施工现场管理在“三维场地布置”模型的应用。(5)考核竞赛对于学习评价应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竞赛,平时成绩占20%,工程模拟实验成绩占50%,期末竞赛成绩占30%。学生平时成绩占20%:纪律考勤占10%,作业笔记占10%;实验成绩占50%:具体项目执行占20%,规范性10%,完整性10%,参与度10%;期末竞赛成绩占30%:包括三维场布模型、项目总结汇报、用所学知识来策划和组织施工、工程竞赛展示。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工程过程”,教学过程由组建项目部、工程资料和施工计划交底的工程启动、凯旋门工程的工程建设、工程收尾、世纪大桥工程改进、二级建造师理论提高、新技术应用提高、竞赛组成。“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达到该课程“三控”、“三管”的教学知识目标,高效施工、利润最大的能力目标,以及合作共赢的素质目标。
4教学对象分析与采取的对策
4.1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目前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对知识要点的定义、体系、表达方式没兴趣,对于计算公式、符号,又觉得太难学会不。在这种学情下,只有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才能改变课堂抬头率低(学生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才能保证有效教学,保证教学标准不降低。
4.2采取的对策
(1)基于沙盘模拟工作任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沙盘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沙盘过程模拟有一个操作平台,也就是盘面,已经铺在每个小组课桌上,所有的操作将在其上进行。(2)让学生有岗位,有事情做。要求各岗位角色站好自己的位置,拿好属于自己负责的单据,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赢取利润与控制项目风险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的理解,促进交流与学习。(3)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复学习。举个例子,按照工程进度学生们会在每月末进行一次工程结算,这样按照课程设计,第一个工程总工期三个月,可以进行三次工程结算。第一次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工程结算,教学生填写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材料耗料表,进行经营核算、利润计算等。第二个月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工程结算,第三个月可以想办法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工程策划。这样重复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4)加强团队合作和训练。建筑工程体积庞大,生产者也往往是一支队伍。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竞争和协作的意识,增强岗位责任感。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在五年制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课程作业中主动思考,积极总结管理经验与知识技巧,随着课程的进展得到了明显进步。
5结语
5.1课程改革举措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时间周期较长,且工程有一定的危险性,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允许参与,这为相关专业学生的现场动手能力培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而通过此次课程改革,无法开展一个项目的跟踪体验、体验性差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我们将课本知识、职业能力建设融合到沙盘教学中,并进行了以下尝试:(1)教学过程整合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培养。教学突破以往按知识点传授的方式,实现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基于工作任务传达教学知识,将教学知识点整合、融入到学习情境中,要求知识点够用即可,不能过多。在教学模拟过程中培养工作能力,有助于与岗位对接,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烧脑”。传统的备、教、练、考、评,完成基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最方便也最好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考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思考如何提高利润,然后根据第一个月的结果,策划第二个月,并逐渐提高利润。先思考后行动,在学会了基本能力后,将传统的被动的接收过程,变成主动思考、主动“烧脑”的过程,并作为一个创业者、领导者的角色进行学习。
5.2改革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 工程监理 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不断加速的建设步伐,对于高等级的公路建设过程中集中表现在对低级的公路建设有了更长远更高的制约条件,不再只是局限于理论、技术、材料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当今信息技术的技术水平,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监理的技术水平。基于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以快速的方式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还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和直接成本、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报道,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完成效率。
1 信息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状况
第一,信息技术在工程监理中充分有效的运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技术,大大的提升了工作进展。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设计质量的鉴定记录、查询;材料、设备质量的验收记录、查询、统计;已完成工程质量的验收记录、查询、统计;项目实际质量与质量要求、质量标准的分析进行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
第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采用为信息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达到了很好的预期反应。例如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采用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广泛的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对各项工作流程和管理目标进行系统整合,实现项目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也加大的工作进展的完成,提高的施工技术水准,整体竞争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生产成本在降低,工作压力也在降低,工程质量得到了提高。公路施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应用范围受局限性,重点都放在了施工组织前期,例如,概预算,招标认证等,然而往往忽视了施工中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对于项目监理工作还局限于认为控制,很不切实际。(2)企业还是以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要的实践应用,他的特点就是速度比较快,弊端就是没有联合网络,办事效率低下,没有更好的及时的传达共享信息资源(3)企业没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采购,生产,预算,控制,没有及时的开展电子商务技术;(4)目前的信息网站大部分都是以消息为特点,逐步,缺少互动信息;(5)选题一致,没有统一规划,不断的重复开发成果。
2 加强工程监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策略
(1)实施工程监理信息化战略计划
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公路工程监理的工作,不是随着潮流走,而是至关重要的,是实现公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这对创造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大环境是巨大的推动。
(2)局域网、因特网以及网上办公系统的充分利用
在如今的工程项目建设中,不仅仅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涉及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并且建设中的文件也很多(如合同、信函、采购定单、进度报告、通知、图纸、设计变更记录、检查申请和批准等)信息储备非常的广阔。其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就是彼此间的文件传载方式,形式简单,其传输方式采用的是由一层层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沟通的体系,这种方式经手的层次多,很复杂,效率不高,成本增加,往往会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传达失误,造成信息传达的不准确。美国BRICSNET公司的多方面调查分析,在整体的项目成本中由于信息传达不准确导致传达失误的占3%-5%,有30%是由于采用了错误的判断和利用错误的实物导致而成的。所以,在美国,为了避免信息传达的失误,企业都会采用快递公司来邮寄传达信息文件及图纸,这种快递费用就达5亿美元,其日常的打印,复印传真机印刷约占成本的1%-2%。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每个项目建设在竣工验收时所具备的资料远远不完备,都不到总量的65%。为此,只有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实施企业施工管理。
(3)基于因特网的开发应用系统
加强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准就必须合理的运用高端技术,只有基于因特网的开发,建立关于公路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平台,公路施工企业有效的运用其信息技术,实现网络信息一体化,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联网等。通过因特网的开发应用,将金字塔形的交流理念转变为平行式的交流形式,不仅仅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工作量,加强了准确性,通过因特网的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了合作力度和避免了沟通障碍,从而缩短了时间,变得更具体更科学。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因特网这个平台,运用公路专业系统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来解决公路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例如:高层管理人可以通过因特网的平台无论是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时间都可以召开网络会议,企业人员也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及地点与同事们或者其他人沟通,交流,传递资料、文件、备案等;在现场操作的工程师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将实际现场操作的内容发送到公路信息系统中,让高层管理人及其他人进行检验。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备案的质量检验报告自动录入到企业信息系统中。
3 结语
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成本,提高的工作效率,成为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采用计算机软件系统不仅能够很好地把握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全局,而且能让管理者清晰地看到制约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各种不利因素,也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更具有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此,采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就紧紧围绕公路工程建设进度这个主线,并将与这个主线有关的各项工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同时将与这些项目有关的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人文、环境各种因素也纳入网络图,形成网络图上作业与实地公路建设施工相互对应的良好态势,为准确把握建设施工中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制约公路建设施工的矛盾问题,促进公路工程建设的良性运行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委会. 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1)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授课语言;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6404每一名大学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站在三尺讲台上认真讲课,发现台下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时,教师内心会备感欣慰;反之,当教师口干舌燥而发现学生意兴阑珊、反应冷淡时,不免觉得失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认同和欣赏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巨大动力之一。为此,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努力完善课件设计和课堂组织,尝试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华中科技大学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举办的盛大赛事。每年3月份开始从各院系选拔青年教师,历经春秋两个学期,通过初赛从百余名青年教师中选拔出20余名教师进入决赛,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学生代表评分,最终评选前10名为一等奖。笔者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真准备,幸运获奖。在这一过程中也亲身感受到精心的课堂设计所带来的教学质量飞跃,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一、合理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一)大学讲课内容和方式需要设计,而非单一的灌输
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是最为普遍的方式。教师以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对象[1]。教师将重要的知识点以自认为清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要求教师既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又具备浅显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教师自己不能“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对这种方式就不会认可,甚至不愿意去听。即使学生听讲,也可能没有过多思考和理解。“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其接受范围有限。
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和启发学生,使之跟随教师牵引打开思索的闸门,将更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将机械式和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主动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该方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课堂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大学课堂需要师生的交流与探讨,而非简单的专业知识传授
在现代社会,大学时期不仅是人一生中学习科技、人文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思维最为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大学教师为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既光荣又责任重大。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往今来的教师不仅仅向学子们传授专业知识,也在启发他们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态度及人文思想。教师同时也是长者,在人生经历中既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这些都可通过积极、妥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世间万事,其理趋同。知识是活的,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对学习内容应举一反三,在互动和交流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管理学中讲到目标管理,那么人生是否也可目标管理,大学生涯是否也可目标管理。轻轻一句点拨,即可让学生思索良久,甚至对其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任何一门课都有其特点,找到相应的方法才能讲得精彩
一般认为工科、理科类的课程不易讲得生动,而人文、社科类由于可以介绍大量案例和故事,能讲得更精彩。然而此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理工科的物理学实验、电路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均大放异彩。究其原因,是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课堂设计。如:物理学实验课程教师设计有趣的实验演示奇妙的自然现象,电路原理课程教师运用直观动画模拟电路运行,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则自始至终贯穿于重大的工程案例中。
设计好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深刻分析和理解各门课的特点。譬如,工程学科的培养对象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工程师,其课程讲授就不能脱离工程实际[2]。教师最好有工程实践经验,如没有也应通过案例教学、工程现场观摩等方式尽量弥补。
二、充分运用教学方法,精心开展课堂设计
如前所述,目前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启发和互动”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笔者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专题研讨法。
(一)开门见山,用案例引入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每开始新的一章,往往遵循一个惯例:先讲重要性,其次基本概念,再次基本原理,再逐节细讲。而主要内容及难点分散于各节,因此各节内容才是主题。如果单纯用语言文字来讲解重要性、概念、原理等,不仅拖沓、费时,而且枯燥、生涩难懂。因此,可在讲解中引入工程实例,快速而清晰地完成对概述内容的讲解。
笔者在讲解项目进度管理这一章时,为尽快切入主题,从一开始即对两个世界著名的工程案例进行对比:一个是英法海底隧道,延期2年竣工导致投资严重失控、负债累累;另一个是三峡工程,严格控制在17年内竣工,运行良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仅几分钟的讲解,说明了进度管理的必要性。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引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带着 “为什么英法海底隧道进度失控,三峡工程能按期竣工”的疑问进入后续学习。
(二)层层设问,抓住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中,提问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3],也是师生互动中最普遍、最自然的一种方式。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后师生都会感到愉悦。如果在讲课的关键环节逐步且巧妙地设问,就能紧扣学生心弦。若干问题串联即成为一节课的主线,使课程内容清晰、节奏流畅。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便于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项目进度管理一章,可提问学生“如何安排繁琐的一堆事情,最有效地利用时间”;在项目组织管理一章,则可问“当你的职能部门领导和项目组长对你的指令发生冲突,你该怎么办”。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有兴趣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景假设,将知识融入案例讲解中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无论在哪一门学科中,理论知识都是枯燥、难懂的。案例教学则可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接受[4],因而成为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用到了两种案例教学方式。一种作者将其称为“大知识、小案例”,即系统地讲解各章节的理论知识,辅以零星小案例诠释。另一种称为“大案例、小知识”,即将知识点串在一个综合型的案例中来讲述。项目进度管理一章中由于在开篇引入三峡工程与英法海底隧道案例对比,激发了学生兴趣,随后模拟了三峡大坝某标段混凝土浇筑的进度管理过程进行讲述,变枯燥的网络图计算为案例解析,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关键知识点,布置作业进行研讨
对一些关键知识点,如较深奥的原理、数学计算、系统建模等,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暂时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巩固性的练习也会很快淡忘,因此需要布置一些专题性的作业。
例如:项目组织管理一章重点讲解的是直线式、职能部门式、矩阵式和项目式组织结构。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组织结构的原理,为学生布置了 “收集资料、绘制三峡工程或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图,并分析其特点”的专题作业;在下一次课上再花费十余分钟时间探讨,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也巩固了已掌握的课程知识。
(五)画龙点睛,将核心原理抛出,引发学生思索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还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即乐于结合课堂授课内容,以积极的方式传授一些大学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受到学生的好评。
在项目进度管理一章授课中,结合工程案例讲解外,也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启发他们。如结合网络计划图和关键工作提出,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走好人生中最关键的步子。如此,或多或少地启发学生思考。
三、高效组织授课语言,培养独有教学风格
除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讲课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也是关键。讲课虽不同于“讲相声”,但如果在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还能拥有表演单口相声一样的语言表达才能,课堂必然会更加生动出色。
(一)教师对讲课内容要十分精熟
如果教师讲得断断续续或照着课件念,即使课堂主题再有趣,内容再丰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教师的课堂效果往往一般,与其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有关系。随着教龄增长,对教学内容越来越熟悉,讲得也会越来越好。有些教师对自己讲课的内容已驾轻就熟,讲课内容、语言与多媒体课件能有机融合,这需要长期的积淀。但对于每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来说,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多看两遍课件,熟悉讲课内容,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讲课语言力求精炼,避免拖沓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潜能的舞台。在此次竞赛中,笔者发现通过合理的课程组织和精炼的语言表达,在规定的20分钟内实际上讲完了平常一节课的内容。在竞赛中所有的语言都紧扣主题,教师既没有讲偏离主题的故事,也没有“那么”“所以”等口头禅和“嗯”“啊”等停顿语。与课程目标无用的语言,都没有出现在课堂中。课堂节奏紧凑,学生聚精会神地专心听课。固然,教学竞赛与日常讲课不同,但这种精炼、专注的讲课习惯是值得教师去追求和保持的。
(三) 讲课声调抑扬顿挫,避免过于平缓
教师毕竟是课堂教学中掌握指挥棒的人,他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台下的学生。如果教师的讲课平淡乏味,又如何期待学生不昏昏欲睡。教师的精神状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讲课有如演讲,既有娓娓叙述的部分,也有高亢激昂的部分,只有把握好讲课节奏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情绪。教师的精、气、神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手势或肢体动作来表现,欧美人普遍有习惯性的肢体动作,值得国内教师学习。
(四)通过长期训练,养成独有的教学风格
提升教学技能的高等阶段是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养成独有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成熟的教师,其在课堂上的举止言行十分自然,对课堂内容的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学生听得轻松,教师也讲得轻松。这种课堂教学风格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淀才能形成。典型的课堂教学风格有5种,即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和自然型[5]。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温婉流畅,无论哪一种教学风格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学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笔者有幸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大学讲台上初窥门径,离登堂入室还差之千里,但笔者十分热爱课堂教学,并将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懈努力。此次借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之机,总结和梳理了一些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希冀与同行教师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吴琼.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大学研究性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0):94-95.
[2]邱夷平.大学工科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J].纺织教育,2011,26(4):311-312.
[3]刘晓玲.课堂是教与学的舞台[J].高等教育研究,2005,(9):24-25.
[4]谭强,蒙岭梅.大学教学方法简述及选用原则[J].高教研究,2003(3):14-18.
[5]王坤庆.关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61-64.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a studentoriented conception
ZHANG Weia, ZHENG Junjiea, YAN Youweib
(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b.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Province, P. R. China)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高速公路,审核,无纸化
所谓MIS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审阅、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通过对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以及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整理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工程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期间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论文参考网。
1.MIS系统功能介绍
1.1. 系统总体框架
电力工程建设阶段的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以工程进度、质量、费用为对象的项目管理数据,以提交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为对象的图档数据和变更数据,以用户文件存储为对象的文件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集进度、质量、费用等各种资源管理于一体的集成系统,信息管理是通过WBS码和设备标识等编码系统将各种数据联系在一起。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项目总体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评价等各方面,包括工程进度控制、费用估算和成本控制、质量管理、材料和文档控制,以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系统针对电力工程的管理特点,为满足其管理需求,提供的应用系统平台主要组件有:项目前期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合同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项目概算管理、项目台帐、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调整试运管理、工程会议管理、工程信息、达标投产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竣工决算管理、文档管理、审批管理、综合查询管理等。
其中项目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档管理模块功能要求稍加修改和调整即可应用于生产期,基建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充分考虑生产期的需要,避免重复投资。论文参考网。为了保证基建期向生产运行期数据的平滑过渡,设计数据结构时,已充分考虑到生产期的需要,数据能够直接继承使用和转换。支持各种报表形式,可以灵活定制各种报表,支持与EXCEL报表的导入导出和相互转换;支持与P3、MS PROJECT等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共享。
1.2.审核任务提醒
当相应环节的责任人员进入系统后,自动弹出审核提醒的窗口,把与个人相关的各种业务过程的功能数据列出,即可看到自己的工作任务。选中,进入相应的业务处理功能窗口,即可进行相应的业务操作。用户登录MIS系统,将审核任务提醒复制在开始菜单下,在以后我们登录MIS系统时会自动弹出审核任务提醒,报告需要审核的任务单据。
1.3.门户与综合查询管理
综合查询模块为电厂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提供各类项目信息的查询平台,综合查询模块用BS方式提供,这样可以支持跨平台、远程接入的查询支持。支持自定义条件查询、多条件查询等多种查询机制;支持查询权限控制,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在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中具体的查询功能包括:招标合同、概算投资、工程进度、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程技术、工程信息、达标投产等。
1.4.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整个系统关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基于ORACLE数据的完善的备份与恢复机制,具有完备的系统维护功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其设计思想很先进,维护操作更方便灵活。
1.5. 与P3接口
MIS系统的进度管理,在数据结构的数据设计上,充分的考虑了和P3(P3 E/C)进行数据兼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工程项目进行无忧迁移。
系统能从P3 E/C项目管理软件中将各工程项目里程碑、一、二级进度(协调与控制进度)计划导出项目结构和进度信息,用于导入至系统中进行项目进度分析、概算执行及完成情况分析、投资完成情况分析等,用来跟踪预算、本期实际费用、累计实际费用、完成百分比、赢得值、尚需费用等及时完成费用分析,为公司项目决策提供信息。
1.6.支持远程现场工作设备
MIS系统支持多种远程接入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电力行业有许多现场工作,如设备的巡回检查、设备的现场维护等,可以采用PDA,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离线的信息录入。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有部分管理先进的电力公司或电力企业采用PDA+条码扫描技术进行库存的登记、领用和盘点。
2.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2.1. 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固定
MIS系统的培训一般是在工程建设的前期,而此时各参建单位的人员配备不齐、人员不固定,随着工程的进展,人员在不断的增加,同时岗位也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重新培训一批新的MIS系统管理人员,在新老MIS系统操作人员工作交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错误数据,给MIS系统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MIS系统管理人员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尽量不要更换,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应该进入施工现场,参加培训。
2.2. 落实类单据的生成
在MIS系统中有一类单据不需要在模块中新建,如竣工报告,它是在开工报告的基础上生成的。也就是说,当某一项工程竣工后,我们不需要在竣工管理模块中新建竣工报告,而只需在开工管理模块中找到其对应开工报告,然后点右键选择“生成竣工报告”选项,将直接生成竣工报告,操作人员将数据录入完整即可。
类似的单据还有工程联系单的回复、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回复等。在实际应用中,各施工单位均有在相应的模块中新建的现象,这是错误的,我们在其他工程应用中应避免此现象的发生。论文参考网。
2.3. 上传文档类型的选择
在MIS系统中当需要挂接附件时,则必须在该单据页面下选择关联文档的按钮,然后就是选择上传文档的类型。在电力工程中定义的文档类型中,质量监督记录和技术文件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可能存在因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清楚,造成上传的文档在审核时无法查看。
2.4. 工程联系单类型的选择
在电力工程中的工程联系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施工单位发出的,第二种是由监理单位发出的,第三种则是由建设单位发出的。在运行期间,未对工程联系单的类型进行分类,造成联系单的审核程序比较混乱,必须加以区分。
2.5. 文档的修改
上传文档的修改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容易造成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死机等现象。这与操作人员的水平无关,而是MIS系统本身的一个缺陷,因为修改文档时是直接在服务器上进行的,从而造成服务器比较繁忙,甚至出现死机等现象。所以在文档挂接错误时,应尽量避免直接进行修改,而是与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将此文档删除,重新挂接新的文档。
2.6. 项目编码必须唯一,编码规则必须提前制定
单据和编码必须是一一对应,且同类型单据的编码规则必须是一致的,否则会造成编码混乱、没有规律性,在查询的时候比较复杂。在MIS系统应用之前,就必须制定出编码规则,且保证编码的唯一性、规律性。
2.7. 系统的安全性要保障
大凡上过网的人都知道,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一旦受到病毒、黑客等的攻击,系统便会瘫痪。在MIS系统运行期间,若某台电脑感染了病毒,则通过文档上传等便会使整个MIS系统感染病毒,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建议开发商在提高MIS系统安全性能方面多下点功夫,同时MIS系统运行人员的电脑尽量避免上一些不正规的网站。
参考文献:
[1]IFS培训教材.北京用友艾福斯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黄梯云. 管理信息系统,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