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8 09:5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辽宁省布局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百所数字校园的建设特质与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辽宁省阜新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辽宁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抗战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建议 山东农村地区抗震设防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铁岭市滑雪产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辽宁省的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及优势分析 辽宁省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浅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失衡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四川甘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苏北农村地区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高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E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伍海燕.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6-20.
[5]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zwgk/zwtz/280773.shtml.
[6]马娜.英语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张屹,黄欣,周平红,范福兰,蔡园园.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8]赵岩.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师,2015(S1):38.
[9]郭小娇.高等学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7.
[10]唐松林,廖锐.搭建城乡交往平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5(2):32-37.
[11]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9-12.
[12]赵志勇,肖俊洪.浅谈超越技术层面的社交软件在学习中的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88.
【关键词】地理信息;信息系统;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已经被有效应用到电力、交通、水利以及土地管理等多个行业,并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在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综合功能也在持续完善,对各项数据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已经从二维发展到三维,对于行业的发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将空间数据库技术作为依托,对各项空间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为下一步管理工作策划编制提供依据,是一项全新的介于空间技术、管理科学以及地理科学学科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在矿山行业中的应用,基于矿山地质结构构造以及作业环境特殊性,可以达到人员定位、生产管理、灾害预报以及信息整合等目的[1]。即可以支持采掘、矿井开拓、充填等生产报表的增删改基本操作,与生产信息数据库相辅相成,为矿山生a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1.矿山资源查探
地理信息系统现在已经被有效应用到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可与卫星系统相结合,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所处位置以及存储量进行确定,同时还可描绘出立体、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貌图像。一般被用于矿产勘察前期,对目标地形、地貌露头岩组合以及覆盖区地表以下构造形态和断层延伸走向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为矿产勘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比以往勘察技术来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并确定人工方法难以勘察的异常地质情况,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出有用信息,提高了矿产资源查探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查探工作中的应用,还可以长期保留相关数据,并可根据后续作业对各项数据进行修改和添加等操作,为成矿预测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可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地学信息库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按照一定比例可建立地形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来获得数字化地形信息,并保证SPOT图像可以及时更新。对于测量得到的地形数据库信息,可以统一转换到国家地形数据库内,并利用GIS技术来处理重、磁、地质信息,以此来判断得到该区域地质构造,同时完成地质构造图的绘制,为后续地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3.环境动态监测
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卫星技术进行相互结合,能够实现对一定区域内资源的调查以及动态监测,为政府开展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可提高工作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并且,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灾害监测、评估和预报,对提高区域内抗灾救灾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地质灾害信息分布时间、空间,来为下一步管理工作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与区域规划、灾害防治等信息相结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另外,利用GIS技术还可以提高抗灾救灾效率,各项资料在提供上更为及时和全面,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正确的信息指导,减少救灾资源的浪费。
4.资源规划管理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土地资源来建立相应评价模型,以及矿产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模型,为区域内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国土整治提供了有效帮助。地理信息系统内设置的数据库,包括了植被、农业地质、耕地、城乡等所有信息,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为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区域经济规划工作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即为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信息,经过统计与分析后,编制出地区经济统计图与管理规划方案,保证每个阶段工作实施的科学性。
三、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数字高程技术模型以及处理三维空间实体坐标,但是还不能建立三维实体拓扑关系,想要实现真三维操作还具有较大难度,不能维持实体时间维度变化,这样下一步便可向四维以及多维化发展。即基于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维度或变量,更逼真的体现出特定机制下各项数据的变化。同时,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还会向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3D-GIS系统应用,为各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大帮助。
结束语:
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因其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现在已经被有效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行业技术水品不断提高情况下,将其与其他专业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争取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高集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宇,董志江.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现状及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49.
[2] 赵福君.3D―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6):249.
[3] 郝鹏宇,王秀兰,冯仲科. 专家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展望[J]. 林业调查规划,2011,(02):14-15.
关键词: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技术GIS 全球定位技术GPS 水资源调查
.概述: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及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光学或者电子光学(称为遥感器或波探测仪器)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接收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与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与资源勘测、环境动态监测与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是过摄影或扫描、信息响应、传输和处理,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等宏观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70年代开始用于水利。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对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查询、综合分析和输出,并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性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信息计算机系统,是分析与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等地理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实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目前在水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PS是一种可以定时与测距的空间交汇的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息来给出(记录)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载体的运行速度,同时它还可给出准确的时间信息,具有记录地物属性的功能。因其提供全天候实时、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及精密的时间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间与航天领域各类军用与民用目标的定位、导航与精密测量,尤其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测、地球动力学等应用更加广泛,90年代后始应用与水利行业。
RS是数据获取与更新基础;坐标定位、局部监测是GPS的主要功能;数据存储、管理、分析、可视化是GIS的基本功能;计算机技术是3S技术的根基;网络是3S的翅膀;水利应用科学技术是3S发展的动力。3S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调查、监测、管理、评估等方面。具体地应用在水资源调查、水环境评估、防洪防汛、水土保持、河口演变、水利工程选址、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
四.水利应用:
3S技术就像一座多功能水库,对信息起着集中、调节和净化的作用,它兼容并蓄各种来源的信息,按地理空间坐标进行数据管理、查询和检索,通过地学分析、空间分析、相关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加工与决策,提供多层次和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因此3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也就是水利现代化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一些方面:
1.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1)
数据采集与提取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与灾情等方面应用
(2)
数据与信息的储存、管理与分析方面,即防洪、减少、救灾的信息管理系统。
(3)
防汛决策支持方面如灾情评估、避险迁安、抢险救灾路线、气象卫星降雨定量预测等。
2.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中应用:
“3S”技术在解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动态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管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重要作用,RS可以提供动态更新数据源,GIS提供空间数据库管理、分析、应用的工具,GPS提供水利实施等空间定位基础。
3.在水土保持中应用:
RS为壤侵蚀调查提供信息源,GIS分析土壤侵蚀因子,进行评价侵蚀
类型、程度及侵蚀量估算
4.在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中应用:
对泥沙淤积、泥沙分布几河道、河口、河势动态监测。
5.在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
对湖泊面积容量变化及泥沙含量等监测。
6.水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水质监测、水环境信息管理、水环境遥感监测。
7.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
旱情预报、动态监测几抗旱决策支持,有效灌溉面积与实际灌溉面积监测及灌区规划与动态管理。
8.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
3S是水利水电工程选址、规划、乃至设计、施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例如移民安置地环境容量调查、调水工程选线及环境影响评价、梯级开发的淹没调查、水库高水位运行的淹没调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洪规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抗震安全、河道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物科贮运管理、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等等。
9.灾情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灾前评估: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的受灾人口(涉及社会因素);迁安能力(人数、道路、车辆调度);重点保护区(交通大动脉、重要工业基地、军事要地);抢险物资储运。灾中评估:确定灾情及发展趋势;救灾物数量与运输路线;为后继洪水调度方案决策提供依据;迁安人员的安置;灾后重建的准备。灾后评估:上报损失的核实;为防洪规划提供信息;为灾后重建提供方案。 前景展望: 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指导下,3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无孔不入”,而且迅速地占领管理和决策层面,并且势必作为基础技术支撑,进入数字流域或数字水利的框架。而且在水利行业开始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1、网络化
WebGIS可用于除了一般数据外的特殊数据类型,尤其是矢量数据的处理,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可以在多个客户端实现原来在本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并可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和各类数据、图形、图像。
2、集成化
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通过数据接口将RS、GIS、GPS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大系统,往往还要跟其他的诸如MIS或OA等系统紧密结合,方可满足需求。因此, 3S技术与外部系统无缝集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以数学模型和决策分析为支撑
对于水利工作者来说,仅对图形进行简单的浏览、查询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何要让3S在水利行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要利用3S软件特有的专业分析功能。水利行业要求3S系统平台提供专业的分析算法和专业模型,以便对各种水利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
4、实时三维和虚拟现实技术
水利上很多问题是时间序列问题、动态监测及过程问题。因此,加上时间维的3S技术应用需求很广。三维尤其是实时的三维3S系统为各种水利信息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表现方式。在调水线路沿线贯穿飞行、城市及蓄滞区洪水演进、水利工程布置、大坝及堤防等工情信息的表达、地面与地下结合的地质构造描述、水流流动的三维表现、厂房或结构内部的描述、库区的描述、宏观地形地貌表现、通视性分析等等方面使用得特别多或者是特别有前景,而且它也是虚拟或仿真的基础。
5、标准化
标准化就是要做到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可收缩性,通用环境。其内容包括数据,数据交换,数据库转换,图形,软件,硬件等方面及地理,算法,解译与行业等方面的标准内容。
6、组件式GIS(ComGIS)
GIS软件的技术体系经历了GIS模块、集成式GIS和模块式GIS这三个阶段后,已发展到了组建式GIS阶段,即基于组件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实现交互,甚至是跨计算机交互。ComGIS使软件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更强,使用更灵活,更便于二次开发,特别有利于应用系统集成和拓展。
六.结论:
“3S”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全球定位技术GPS的统称。“3S” 技术在水利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于水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管理、旱情监测、灌溉面积监测与规划、水环境评估、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河口与河道及河势演变动态监测、水利工程选址、水库库容与湖泊动态变化监测、水库移民等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3S”水利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功能、网络功能、地理信息建模功能和无线通讯功能的3S集成系统。
总之,要在水利行业更好地应用和发展3S技术,必须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富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数据库,如蓄滞洪区空间展布式社会经济数据库、雨情和水情数据库、水旱灾情数据库等等。此外还要加快提高3S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3S现有的和潜在的功能,并且与网络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以及水利行业本身的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实例应用:
参考书目: 《水利概论》 《水工概论》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地理信息科学 2000
《当代GIS 的若干理论与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遥感影像地学理论与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 综合利用 经济效益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立对解决水资源供给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国民经济其他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例如,水利工程所产生的防洪、灌溉、航运等效用,给国民经济及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水利工程在供水、发电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得尤为深刻,可以说水利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离开现代的水利工程建设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进行水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
一、水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地球的四分之三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四分之三的水源都能够为人类所利用,据统计地球上真正能够被人们利用的水资源不足百分之一,可见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有多么严峻,并且这种危机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水资源危机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可以概括了,更多水资源问题正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厄尔尼诺现象,生态系统失衡等等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往往会与水资源问题紧密相联。单就我国来讲,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相当可观,但是分摊到每个居民头上以后,人均水平却少得可怜,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很多城市都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进行着日常的经济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些城市都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在水资源利用严重浪费、城市水质每况愈下、生活用水告急的情况下,我国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措施,缓解了当前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长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国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体系,目前我国七大江河上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包括河道防堤、蓄洪区、枢纽在内的一系列水利工程措施,形成了水文监测、预警、防汛的成套减灾措施,并且逐步提升各类大、小水库蓄洪、抗灾的能力。同时水理工程的建设也逐步完善了我国水资源的调配工作。兴建水库等蓄水设施,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跨地区进行水资源的调配,从而解决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季节分配十分不均的国家,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配在夏秋季节,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冬夏季又容易出现水资源不足的局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这一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很好缓解了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帮助实现汛期的防洪以及旱季的抗灾工作。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水资源供给的矛盾正逐步加深,我国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求缓解这一矛盾。如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工程,二滩水利工程等。我国还实施了南水北调等重大的跨地区调水工程,以求缓解我国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并且取得了相当做人的成绩。
二、水利资源综合利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一)水利资源综合利用的防洪效应
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都会在防洪方面做足功课。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考虑流域内的洪灾问题,选择重点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往往能够具备强大的泄洪能力,保证河流沿岸,水利工程设施库区的水位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当地的经济的安全发展。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防止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损失,从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水利资源综合利用的发电作用
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城市带来大量的电力资源,众所周知,电力部门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仰仗的重要的部门之一。目前,我国的水力发电具有蕴藏量大、技术较成熟、效率高、经济优势明显等特点等特点,国家非常重视水力发电工程建设,目前我国著名的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着大量的电能资源。目前我国电力输送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这些水电站产生的电能正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全国各地。水电资源比起其他能源就有更加清洁、更加经济的特点它是我国经济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它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航运价值
水利工程能够改善航道状况,减少由于航道问题造成的事故,较少用于绞滩的费用,提高水运的安全系数,进而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仅以三峡为例,三峡建成后,长江航道有了明显改善,船舶的要营运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万吨级船队可由重庆直接到达武汉下游的地区,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原本属于浅道的荆江航道水深大大加深,有利运航道的通行安全,减缓了行到水流速度,使航运变得更加顺畅安全。水利工程建设,增强了航运的安全系数,增加了水运的承载量,促进了水运交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产行业的影响
我国一些水利工程,不但达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目的,还能振兴水产业的发展。水库正常蓄水的时候,水深而稳定,是进行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我国在库区进行水产养殖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往往都能取得喜人的成就,大大促进了当地渔民的增收,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更加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产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水利工程建设对旅游业的影响
水利工程不仅对水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创造了巨大的旅游价值。诚然,秀丽宜人的自然景观令人向往,但是恢宏大气、磅礴向上的人工景观也会引起游客强烈的心灵震撼。例如三峡的建设,创造了高峡出平湖的旷世奇景,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瞻,旅游所创收入也不容小觑。不光是三峡,葛洲坝、二滩等水利工程都以其恢宏的气势成为当地令游客心向往之的著名人文景观。
(六)水利工程的排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没有农业的丰收很难有国民经济的繁荣。然而,农业生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自然环境的优劣,遇到旱涝的年份年份农业很可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大改善了这种局面。水利工程的蓄洪、调水功能有利于解决不同流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保证人类和动物饮水的正常供应,并且保证粮食生产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七)水利工程建设有助于我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我国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都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水资源问题严重限制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水的问题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立是我国调水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样以三峡工程为例,三峡工程的蓄水有助于枯水期向华北地区输送大量水资源,解决当地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建立对解决水资源供给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国民经济其他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例如,水利工程所产生的防洪、灌溉、航运等效用,给国民经济及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利用好水利工程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将是我国政府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结论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它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的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水利工程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极为明智的生态工程,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行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利在当下,而且功在千秋,进行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造福当代与下一代的重要工程。因此我们要充分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辉,探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特征和管理体制[J],才智,2012(26)
[2]刘来发,环境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现状及保护措施[J],民营科技,2011(02)
[3]廖国祥,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05)
[4]王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09)
[关键词]新疆干旱区 水资源 节水灌溉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31-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与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绝大部分都依赖于水的供给,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全面推进西北节水增效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一、新疆节水灌溉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新疆水资源比较匮乏,同时在农业灌溉方面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由于灌溉系统的引输配水利工程老化和防渗率低,再加上不合理灌溉方式,因此浪费灌溉用水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较严重。随着逐年增加的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更是加剧了新疆水资源的紧缺。因此,在新疆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新疆从早期开始已经不断引入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滴灌等。随后又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及膜上灌溉新技术,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当前新疆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有:
1.水利用率低
新疆渠道一般具有渠线长、含沙量大、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等特点。目前新疆未防渗的渠道数量较多;加之新疆农业灌溉区大水漫灌田地,工程标准低、工程老化,渠系水利用率也只能达到50%。
根据近几年国内的实测结果,通过对渠道进行混凝土衬砌可减少的渠灌75%的损失,防渗后的渠道可将渠道的水利用率从0.5提高到0.7。所以加快渠道的防渗工作,减少水的渗漏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的关键。
2.配套设施差
近些年来,新疆对整理区进行了节水改造、水库区除险加固等项目的建设,使区内主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新疆中小河流过多,属于点多面广的情形,仍然缺乏主要的水利设施,现状众多的渠道仍然属于不能有效利用的状态,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量水调度、有效利用带来一定难度。
3.激励机制不健全及政策措施不到位
新疆一些地区对农业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够。由于补偿不够,影响了一些灌区管理单位和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对浪费灌溉用水的行为缺乏制度约束;由于对节水灌溉特别是滴灌、喷灌等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总体补助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和一些农民在资金筹措上都存在一定困难。
节水政策体系不健全,尤其是节水灌溉政策、激励民众机制以及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等尚处于滞后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导致了生产部门及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淡薄,不利于节水工作实施。
二、新疆节水灌溉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渠道的防渗节水
输水系统的水量损失是灌溉用水总损失中的主要部分,可采用对渠道防渗处理来减少渠道输水损失和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通常渠道防渗可采用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渗,与不防渗的渠道相比可减少渗漏损失80%~90%,并加快了渠道输水速度,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2.采用适宜的田间灌溉技术
2.1 喷灌
喷灌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具备节水、节地、高产、省劳力、适应性强等特点, 已在新疆大面积灌区试点推广,这种灌溉方式对地形、土壤等因素的适应性强,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农作物,与地面灌溉相比,农作物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增产10%~30%,但是耗能多,技术复杂, 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2.2 微喷灌和滴灌
微喷灌和滴灌都是现代化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节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水同时可兼施肥,灌溉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近年来,新疆的滴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对棉花,已由膜上灌发展到膜下滴灌,并在新疆其他地区迅速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管道系统供水,使肥、药、水融合后,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使作物根系区和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地面无效蒸发和植株棵间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物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下面列举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乡希阔尔加村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区现状喷灌系统老化失修,管道跑水、漏水严重。根据吉木乃县水利局提供的资料,现有喷灌系统设计标准和设计水平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0,由于工程老化等原因现状年项目区喷灌系统灌溉水利用系数只达到0.70。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省水资源,项目区规划后田间灌溉采用先进的膜下滴灌自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分为:水源工程、输水工程以及滴灌系统工程。将原来高低不平的田块,整理为面积适中、田面平整的条田。用水管理方法得到改进。滴灌利用可靠的控制设备,实行按面积定量计划供水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为0.9。
与大水漫灌相比,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可节水20%~30%,喷灌可节水至少50%,微灌可节水至少60%~70%,膜下滴灌可节水至少80%以上,所以膜下滴灌技术可在棉花、番茄等作物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将是田间节水灌溉的重要措施,将对新疆乃至全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带来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三、重视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的提高
实现节水灌溉,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科学的用水、节水管理方法,需要对现行灌区用水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1.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
节水灌溉的资金和基础水利设施投入的不足,是现阶段阻碍新疆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新疆农业发展程度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节水工程资金投入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节水设备,鼓励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从而推动节水灌溉产业化,让农民真正受益。
2.加强对节水灌溉理念的宣传普及工作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应通过各种宣传方法和教育活动增强各民族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忧患意识,提高对节水灌溉的自觉性,珍惜每一滴水,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精神变成新疆各族人民的自觉行为,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群众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疆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当前新疆的节水灌溉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节水灌溉工作上仍然存在着较多棘手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高效合理地发展的节水灌溉产业,是当前摆在各方面农田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可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切实得到土地整理带来的改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新疆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水运,2010(10).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技术 发展现状 趋势研究
无线局域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络中的实际应用组合,通过对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网络应用便捷程度和网络应用效果,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可以有效实现整体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发挥作用,了解实现社会推动的具体作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可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1 无线局域网的内涵
1.1 无线局域网的产生
无线局域网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网络光纤以及铜线形式的网络,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依靠金属介质更类似介质来进行网络资源传递,通过通过该部分媒介也可以进一步形成一个相互之间进行链接和影响的局域网络,但是该网络存在一定的网络缺点,就是对实际网络资源传递和网络传导拥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同时与现代的社会发展速度不想适应,有一定的地区空间和条件限制,会因为外部物理条件的影响导致传递线路遭受破坏,消耗很多的资源,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无线局域网也主要是因为克服了该部分和缺陷才拥有了广大的应用市场和应用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发展潜力。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服务领域问题,现存的大部分小型企业都无法再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同时也无法再每一台电脑上实现无线网卡连接,无法再企业内部实现整体协调,虽然实际运行速度可以保证,但是实际的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企业内部始终保证紧密联系,提升整体企业经营发展效率,节约缆线处理和连接实际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节约了连接实际成本。应该在无线网络连接的过程中确保网络实际速度达标,保持网络应用的安全与稳定。
1.2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及特点
无线局域网络可以在不依靠任何介质和线路来实现数据与网络的信号的连接,在网络发送和网络接收的过程中确保无线局域网络的网络稳定性。无线局域网也属于通过现代射频技术来实现网络接入的一种重要网络连接方式,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和应用较为先进的无线局域网络来引导网络发展,提升整体的网络应用和发展速度,在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的良好控制和有效提高。改变传统网络传递的固定性与封闭性,实现更加高效与便捷的网络应用发展,这些都属于网络应用发展存在的重要难度问题。
2 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
从目前来看,市场上现存的无线局域网络产品中主要依托的标准为UERE2.14,实际工作达到了2.5兆赫,目前用来提供实际传输的属于运输速度达到了12Mbps,目前,大部分该领域行业的相关技术已经得到了实际技术认可,同时使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应用发展潜力,首先,在公共家庭服务领域中,我国现在的大部分的公共场所已经开始普及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开始为群众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家庭的无线局域网络覆盖,由此也进一步省略了线路的连接存在的麻烦和问题,提升了整体网络线路连接和应用的实际难度,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网络应用便利。
3 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 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吞吐容量
从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使用的网络信息设备的实际吞吐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实际吞吐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目前的很多有线网络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美妙接近4兆的传输速度,所以在进行无线局域网络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英爱通过低速无线局域网络与高速无线局域网络的良好连接来实现整体网络的连接和发展,可以有效实现无线局域网络的发展连接程度提高,可以提升整体的网络链接和应用稳定性提升,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无线局域网络的实际传输速度。
3.2 全面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在任何一种网络通信过程中,无线或者有线网络都必须关注到网络实际应用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以无线网络电磁波的实际发散特点来控制网络连接,不仅仅要在实际网络连接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调节和控制,还需要在用户应用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扩充编码的调整,在接收和发送的同时实现数据的良好保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单一数据网络控制来进行加密处理。所以,应该在后期的无线网络应用和开发的过程中找到无线局域网络传递与传统有限网络传递的良好结合,实现硬件软件的合理连接,综合发挥良好网络信号传递功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3.3 增强与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程度
伴随着这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信息化程度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不断延伸。需要增加与新技术之间的融合和连接紧密程度,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任何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的网络技术应用问题出现,提升整体的无线网络应用发展信号传输速度的有效提升。未来的无线局域网络应用和发展必然会更加偏向于通信技术与无线局域网络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线局域网络也属于现阶段的有线网络的重要功能拓展和职能补偿,可以有效实现通信灵活性提升和通信可移动性增加,有利于让人们更加快捷和方便随时上网。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可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汤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53.
[2]周鑫.论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河南科技,2013(15):3.
[3]贺利娜.浅谈无线局域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视界,2014(06):217.
关键词:黑龙江;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77-0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优化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建构与区域产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行业、企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开展“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振兴龙江经济,全面提高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实现经济总量与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经济总量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推进农业的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生态化的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每年粮食增产100亿斤,到“十二五”末粮食产量要达到1500亿斤,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核心,推进工业的聚集发展,加快以交通运输、机械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二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达到40%,以服务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60%。在资源、环境等约束下,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要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技术进步,即要通过科技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一批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工作在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将设计方案、科研成果转换成产品的能提供高端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黑龙江高职教育,要对接黑龙江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出适应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全面服务于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黑龙江高职专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设置情况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至2011年,黑龙江高职高专院校达到了41所,其中行业(企业)办学24所,省教育厅管理1所,地市办学11所,民办高职5所,共设置专业331个,其中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分别是26、122、183个,专业点1505个,共开办19个专业大类,覆盖黑龙江省各主要行业领域,专业集中度较高。文化教育、电子信息、财经、机械设计制造、土建、艺术设计与传媒及农林牧渔等7个专业大类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专业点数都超过了100个,成为高职高专的主体专业大类。
2 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比重与产业结构比重还不够协调
黑龙江高职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比为7.9:36.8:55.3(在校生比重为4.8:40.2:5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3.6:50.5:35.09,两相比较,服务一产的专业点数和在校生比例都小于一产生产总值占黑龙江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三产的专业不论是专业点比例还是在校生比重都高于三产总值占黑龙江生产总值的比重。服务一产的专业与黑龙江农业地位、粮食产量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应加快发展农业类专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类专业。服务三产的专业比例过高,专业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供过于求。
(2)专业发展均衡性较差
七个主体专业大类共占总专业点数的75.5%,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数的68.9%,服务一、二、三产业的分别是1、2、4个,主体专业大类过于集中,三产比重偏大。土建、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经、艺术设计与传媒等热门专业发展过快,开设的院校数多,相互竞争严重,专业建设同质化问题突出,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形成。主体专业大类是在相应的产业、行业快速发展牵动下形成的,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的设置,忽视了专业内涵建设。大部分院校所开办的主体专业大类的专业是为了解决招生问题,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公安、法律和公共事业等专业大类的专业点少,在校生规模也小,这五个专业大类专业点占总专业数的3.3%,在校生占总在校生的2.7%,主体专业大类与弱势专业大类相差悬殊,专业结构与规模结构不够均衡。
(3)地市所属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弱化
地市所属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的能力不强,服务农业的意识淡薄,八所地市所属高职院校只有一所设置了畜牧兽医专业。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市都是农业大市,而这些地市所办的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设置作物生产栽培、植物保护、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以及园艺技术等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专业,地市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化农业的能力与黑龙江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地市所属高职院校的服务现代化农业的意识急需加强,涉农专业急需发展。
(4)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更新速度慢
黑龙江高职所开设的331个专业中有266个专业是2004年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在2004~2011年的八年中,开设的新专业只占19.6%,专业更新发展缓慢。新能源汽车、动车制造技术、飞机制造技术、光伏材料技术、石墨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生物肥料等新专业都未开设,高职教育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数和在校生规模与黑龙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速度不相适应;服务新材料、林产品加工业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应加大投入加强建设;面向服务业的专业数量与在校生规模虽然较大,但专业的复合性、技术技能性与职业素养教育急需加强。
三、黑龙江高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对策
1 明晰专业服务定位,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高职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依据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行业的技术升级与转型来优化老专业,发展新专业,着力把服务区域和行业主要技术领域的专业建设成主体专业、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要使专业结构与区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匹配,提高高职院校与区域、行业发展的吻合度。处于林业地市的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森林抚育、林业管理、林产品加工和林下养植等专业;处于煤炭地市的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清洁能源、煤化工、新型材料及矿井安全等专业;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艺技术、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及生物农业等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要以校企合作为动力,与区域和行业的主干企业以订单、现有职工双元制式及委托培养等模式合作办学,以企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处于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和大庆的高职院校要结合这些地市工业园区和服务业园区的建设,积极发展服务支柱产业的专业,充分利用校、企两个资源,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2 设置前沿专业,增强高职院校服务新兴产业的能力
要依据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钢铁、煤化石化、木材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十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发展新兴专业。目前黑龙江高职院校只有一所院校设立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和物联网专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领域虽然是黑龙江高职教育的主体专业大类,在专业布点和在校生人数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传统专业多,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少,专业的通用性强,专门化弱。要按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生物电能、矿产开发、光伏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农业、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发展新专业,各行业、地市院校要结合本行业新领域的发展、本地市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面向新兴产业的专门化专业,形成一些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能提升学院办学技术含量与水平的新专业,全面增强高职院校服务新兴产业的能力。
3 优化专业结构,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要依据黑龙江的产业布局、就业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调整黑龙江高职高专的专业布局、结构和规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各地市的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和各院校的教学资源、办学优势、在校生规模和就业率,合理调控专业布局,逐步使服务一、二、三产业的专业结构、在校生比例结构和重点建设专业的结构与黑龙江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要重点推进服务一产专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二产专业的技术含量与水平,优化服务三产的专业,引导高职教育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压缩传统性的电子信息、财经和文化教育大类的专业点设置与在校生规模,适当发展工业品仓储、工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服务、风情旅游、老年服务、市场调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护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专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招生的专业与数量,推进师范型的高职院校向职业型转变。各高职院校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自身专业的调控,对处于竞争激烈、本院又不处于优势的专业要主动地退出,将办学资源集中到办学优势明显的专业和本地区新兴产业的专业上来,专业不求多,但求有特色;办学专业大类不求面广,但求专业集中度高,实现错位发展。
关键词:水工建筑 施工管理 创新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大众服务体系日趋成型,社会建设越来越多的以更好地服务大众去进行,其具体又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物质型服务大都以建筑工程为依托,来进行社会服务活动,所以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比重中占有很大成分。有关建筑工程的项目种类繁多,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水这种物质是人们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必需品。
1. 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现状
发展与问题并存,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水工建筑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一方面水工建筑工程在发挥它贮水放水发电等优势为大众谋便利时,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等问题,尤其是在施工质量不达标时,这种危害更甚。分析以往的水工施工建筑不难得知,施工管理因素是所有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因素中最关键、最具影响力的一点。因此,提高水工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工程质量,有助于水力行业的发展建设。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理念来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导致众多问题工程出现的原因之一。从近几年的工程质量关注程度来看,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 .当下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分析
2.1 工程管理模式问题
水工建设工程的工程管理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不相符,甚至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现状,这是我国大多数水力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衍生出其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所有的水工建设案例来看,水工施工管理很难从一个既定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去,这就造成很多问题都是固定的、老化的。产生这种僵化模式的重要原因有三:一是建筑企业可以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中获得稳定的利益,这避免了新的施工管理模式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利益的干扰,风险性更小;二是管理创新型人才相对缺乏,人是进行施工管理的主体,若缺乏创造力,新的管理模式很难发展也很难付诸实施;三是政府的干预,这是因为我国所有的工程建设都不能脱离政府规定的框架,然而政府的直接干预有时不能与当地实际相适应,这严格限制了管理模式的发展。
2.2 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无外乎是在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收益。很明显,项目建设中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是需要相当的花费的。在水工建设工程方案制定上,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选择最大利润方案,而不是最优质量方案。工程管理工作包括对建设物料的控制、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等。在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定要结合工程本身的实际来进行,对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严格的素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别是现在水利工程单价偏底的情况下,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管理的质量,而工程管理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2.3 施工体制保障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整个建筑行业来看,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略低、其综合素质也较差,在水工建筑工程中也是如此。这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专注度不够或者技术操作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建筑企业的侧重点都在利益获取上,很容易就忽视了企业体制建设,缺乏这种制度体制,监督管理者就不能通过安全教育和监管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在水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制度的科学建立,要以保障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首要目的,通过进一步完善水工工程施工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员工行为的有效约束。
3 .水工建筑工程中项目施工的创新管理策略分析
从我国水工建筑工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来看,其施工管理模式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很难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以前固有的工程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中,应当吸收传统模式中的优秀成分,并在此基础上以时代科技为依据来进行合理规划。由于影响水工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制定具体措施时应从不同层面来进行。只有根据现实的工程状况制定与之符合的管理办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工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周边环境安全以及企业工程效益。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市场中更多企业在发展中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注重企业利润的获取而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与市场中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相同,我国在水工建筑工程中也应当建立起以经营为目标的施工管理机制,通过将经营理念深入到具体的工程建设中,便能针对施工中不同的管理问题进行处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将施工管理观念向经营管理方向改进,能够有效调整水工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方向,促进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2)水工工程施工管理中开展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指在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通过加强水工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建设,并使其参与到建筑市场中的经济建设中,以最适合水工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方式对工程的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在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改进过程中,要将施工管理体制和工程作业进行分离,通过降低工程施工中的硬性指标保证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灵活性。在水工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中,还需要加强工程建设中经济组织与市场经济的联系,通过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进一步促进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
(3)工程审核标准的创新,在整个工程完成之后,进行严格的审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审核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标准进行创新,保证施工管理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的具体方面,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审核的效率和质量。
4. 水工建筑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一直推动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这与理念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创新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经济体系的各个行业当中,这对于水工建筑行业也是一样。由于施工管理是整个水工工程的中心环节,是调节物料平衡、人力资源分配的关键,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生活质量要求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在要求施工管理的改革要与发展阶段相符合。水工建筑工程质量要迈上一个台阶,那么如何提升施工管理质量必将受到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水工工程管理的改革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水工工程管理的发展创造了基础;国际信息的交流,为我国水工工程管理建造了平台。种种迹象表明,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必将带动整个水工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5 .结语
目前,我国水工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转变当前的施工管理模式迫在眉睫。转变施工管理方式并不是说彻底改变,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既可以通过管理监督避免施工质量问题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与时代相适应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施工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做到革新就必须使各层面意识到改革的急迫性和必要性,这也是转变施工管理模式的前提要素。在实际的工作方案中,创新策略要有科学依据,要以当地工程调查资料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施工管理模式、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才能完成新的水工建筑工程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促进水工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天根.浅析水利与土木工程中的工程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北京工业建筑,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