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21 14:42: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科研课题可行性分析

第1篇

>> 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研究 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原料保障 多种微生物菌剂对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不同成熟度上部叶一次性砍烤对烟叶品质及可用性的影响 不同采烤次数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 不同打叶数量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 数据可用性的评估方法分析 设计的可用性探究 一种高可用性冗余集群的关键技术及可信性分析 烤烟上部叶工业可用性技术提高措施探析 喷施微生物菌剂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研究 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研究:趋向于“情境”的可用性 基于广义可用性的系统可用性评价 UPS可靠性和可用性分析 基于流量的DOS攻击的CM-IMS终端业务可用性分析 基于网站流量统计的网站可用性指标及计算方法研究 浅谈公安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及相关技术 建立数据中心高可用性网络的思考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的可用性分析研究 产品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价及方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徐增汉,王能如,王东胜,等.半晾半烤法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03(5):259-260.

[3] 祝红霞,齐宁海.我省上部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技术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06(2):86-87.

[4] 胡国松,韩锦峰.目前我国烤烟烟叶质量的若干限制因子[J].中国烟草科学,1999(4):12 -15.

[5] 朱尊权.当前制约两烟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J].烟草科技,1998(4):3-4.

[6] 梁斌,蔚应俊,周应兵.烤烟上部叶滞销的原因及农业生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85-286.

[7] 姚善策,黄庆群.上部烟容易烤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EB/OL].http://.cn/src/2007-06/10005165.shtml.

第2篇

关键词: “粘土船课程研究” 研究性课堂 教育理念 教育实践 内容知识

探究已经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输给了苏联后,美国便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科学教育水平,他们认为学生通过从事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活动能更好地学习科学,并且投入大量资金改革教育方式,产生许多新的课程,把研究性教学纳入教学重点。如今,中国身为第三科技大国,也逐渐重视中国的国人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因此,中国借鉴外国的教育,引入探究性学习课程,主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此项改革却和美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类似,并未见成效。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由美国西部大学的科学家参与研究并作为由当地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由NSF资助的长期的研究性科学项目的重要单元的“粘土船课程研究”的结果,得出一些对于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

在教师制定教学决策的时候,理念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粘土船课程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的教师对他们在研究性课堂上的作用、答案的作用,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将引用“粘土船课程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指出教师所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

在NSES的教学标准B中声明“科学教师要指导和促进学习”,这往往导致教师对自身作用产生误解。史密斯强调它使得教师限制自己的中介作用,从而更易去内化什么是他们不应该做的(例如:告诉学生答案),因为它比什么是应该做的(例如:鼓励学生讨论,当学生制定科学导向时支持他们)更加直接明了。

让教师去避免告诉学生答案这个劝告,对检验教师该做或可做什么毫无作用,同时,它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简化教师的作用。这让教育者对教育运动没有框架,可能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更重视课堂活动和行为的结果而淡化了基本内容和科学原理。Furtak发现中学教师确实在教学指导上只是充当中介的作用,他们在研究性活动中故意误导学生,也拒绝告诉学生答案。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诠释出现错误,认为研究性课堂中学生应仅依靠自己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而教师只是充当辅助者,这种误解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的设置。学习者需要充足的信息来建构知识架构,然而仅提供有限的内容会使得他们的心理表象的形成和图式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对于他们在研究性课堂的作用的理解困难,会导致教师忽视科学内容而最终使学生发展理解该内容形成障碍。

另一方面问题出自教师对教育新术语的套用――教师总是用新术语来描述他们现有的实践,而不是真正改变他们的实践。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新术语,如“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应自主学习”“亲身实践”等,即使他们的课堂实践与这些术语并不匹配。当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框架来理解新理念时,新实践就会被扭曲和误解。

此外,教师经常提到在研究性课程中的情感目标,即进行研究性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帮助学生享受科学,建立对自己研究科学能力的自信心。大部分教师在研究性课堂上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等积极态度的目标或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我研究创新的能力这个目标,而相比之下,让学生掌握该课堂的具体内容这一目标不被重视。

二、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诠释

1.教师作用。在研究性课堂上,教师常把自己限制在中介作用上,不明确给出答案。没有老师将自身作用描述为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即一种说教式的、传统的教师作用),同时四分之一的老师(21%)觉得在科学课堂上没有明确作用。三分之一的老师(36%)对自身作用的描述方式与NSES中的标准一致,认为老师起着促进学生获得研究性经历的作用。

2.答案作用。教师对科学课堂上答案的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最大比例的一部分教师未能明确给出答案的作用(43%)。另外,36%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告诉学生答案。相反,21%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必要时告诉学生答案。

3.教学目标。教师对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多理解为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而许多教师对学生学习具体科学知识应该为此教学目标表示怀疑,虽然没有太多的重视,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涉及至少一点的概念知识目标。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密切影响他们的教学,教师优先让学生热爱科学,再逐渐涉及有关理解科学概念的课程。

4.新术语。教师用自己已有的传统学习经验来建立学生该如何学习的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过滤新的教学观念,而不是确切地采用这些新的科学教学观念。

5.挑战。四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教授科学的一个挑战是他们缺乏科学知识,14%的教师提及他们不能确定粘土船单元的目标和所期望的概念成果。这两个挑战都会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对待内容的方式。如果一个教师对他自身的内容知识不是很自信,那么他就不可能优先重视粘土船单元的这个方面的课程。类似的,如果一个教师不确定粘土船单元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对这个领域高度重视。

三、教师对于不同类型内容知识的重视程度

为了确定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分析内容的广义概念的程度,TIMSS视频研究将其划分为六种知识类别:经典知识,程序和实验性,科学本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室的安全,元认知。典型的知识是指命题的知识,人们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包括科学公约,事实,程序,方式,法律,解释,理论,诠释。程序性和实验性的知识涉及科学实践如何实施,例如用材料或执行科学程序。科学本质涉及科学家是做什么的,科学的价值和科学是怎样进行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生活的联系。教室的安全知识是指如何安全处理课室内的科学材料。元认知知识涉及学习战略和反映个人学习内容的进程。

教师课堂中包含经典知识和程序性、实验性知识的比例(分别是93%和100%)。然而,少于三分之一(29%)的教师主要注重经典知识。大约三分之二(68%)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提及科学本质和现实生活问题。甚至更多的教师(89%)对于他们给学生进行实验的自然材料没有提及任何课室安全问题。28个教师当中根本没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及元认知知识。教师更注重经典知识,程序性、实验性知识多于其他类型的知识。

实验中的教师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粘土船课程的概念理解能力。教师似乎没有打算把科学本质的概念融入课堂中,即使研究性课堂文件中明确指出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一个目标。96%的教师提及希望学生能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大部分教师把学生活动描述为“亲手操作”,一半的教师把学生理解科学过程作为这个单元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师更容易把过程、材料、亲手操作、互动作为这个实验,以及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

四、总结

对于以上两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教师把自身作用限制在中介作用上,并没有扮演好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导致学生难以对探究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

2.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不能由教师给出答案,于是常会拒绝告诉学生答案甚至故意误导学生,导致学生因知识的贫乏而无法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教师运用新术语描述自身已有的旧实践,而非根据新术语调整自身实践。这导致研究性学习改革无法真正落实。

4.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注重情感目标。这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5.这些教师都把活动优先理解,他们尝试让学生做许多科学活动,却将认知目标与知识目标排除在外。这种研究性教学上的误解反映出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根本目标的误解,这威胁到了研究性学习改革本身的成功。

6.教师把研究性课程理解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对科学兴趣的科目。然而,如果教师注重过程知识多于经典知识,且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科学本质上,那么学生从科学课上获得的信息就不能反映科学家实际上在做什么,也不可能发展对重要的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教师对于研究改革的诠释出现误区,他们把自己的作用限制在促进者这一中介作用上,他们认为自己在研究性课堂上并没有突出作用,更认为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他们用旧有的思想和实践来理解新的教学观念,用新术语来描述旧有的教学实践。他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过程,却忽略了基本的内容知识,同时他们自身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缺乏科学知识且不了解教学单元的目标,以及所期望的教学成果。因此,他们仅仅采用研究性课堂形式,却未能从本质上改革为研究性课堂,使得研究性课堂教学成效不大。

参考文献:

[1]Erin Marie Furtak & Alicia C.Alonzo,The Role of Content in Inquiry-Based lementary Science Lessons:An Analysis of Teacher Beliefs and Enactment.Res Sci Educ,2010,40:425-449.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可演进化 体系构建

经过多年研究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已经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定不足,在设计的时候存在两种设计路线,改良式和革命式,这种两种方式会使得互联网发展缓慢、破坏设计原则以及难以达到实际部署,因此,利用可演进的思路来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保证具有比较稳定的设计原则和核心,有效改变约束扩展互联网的要素,以便于可以充分满足实际需求,注重分析设计原则,可演进化定义以及演进关键问题,提出合理的评估模型和分析模型。

1 可演进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概述

1.1 结构演进当中的关键性问题

1.1.1 设计互联网结构体系是否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随着不断发展互联网结构,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出现云计算、社会网络、P2P等技术,不断调整和协议添加互联网技术,以便于满足实际需求,对移动性、安全性,有限地址的问题,利用新的协议,如,NAT、CIDR等相关技术来迎接挑战,是否具备相应的发展潜力?由于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可以实现很多目标,不断改革设计,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以往的设计原则,但是也不能实际解决问题,还造成很多管理问题,由此可见,想要完全改变结构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适当继承和发扬以往的传统设计原则,

(1)从经济角度来说,如果重新建设新的互联网结构会损失一定经济性,不能充分符合实际情况;

(2)现阶段目标和互联网设计原则并不是完全冲突的,以此,需要充分分析设计互联网结构的扩展性、高性能、安全性、实时性、易管理、移动性、经济性等,为了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互联网结构,需要创新革命式思路,改革结构的原则性和系统性。

1.1.2 怎样在保证目前互联网优势的前提下进行革命性创新

为了可以有效创新互联网的需求和应用,解决互联网目前“腰围越来越粗,越来越差的可塑性”危机,需要解放设计思想,保障可持续发展结构,不仅需要遵循目前存在的核心设计结构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借鉴和总结革命式创新理念,不仅仅只是进行补丁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基于革命式的发展理念的实际规范,需要考虑结构的开放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还需要具备互联网的优势,保证在设计互联网结构的基础原则上,改革设计基本要素,IPv6是一种革命性创新的重要方式。

1.2 互联网体系可演进定义

想要发展互联网结构,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需要合理分析以下条件;

(1)为了保障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现有业务,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发展互联网结构,在目前互联网中新的协议可以保证提高部署特性,以便于可以稳定过渡新一代互联网结构。

(2)为了保障可以在多维评价上展现互联网结构的实际变化,以此来满足互联网应用新设计的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也即是想要稳定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结构,需要进一步改革网络结构的创新性。

(3)对于目前面向对象服务的网络结构体系,在设计和发展的时候,不但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也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所以,为了保证在互联网结构中可以稳定发展技术以及保护原有应用,支持新技术和应用,需要完全符合现有的互联网体系,在交错以及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演进设计方式,以此,即合理提出如下定义:

定义:可演进性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就是说通过改变约束互联网扩展的要素来改变互联网结构体系,从而确保可以符合新的扩展指标空间实际特性。

可以把结构分为功能协议层、基本元素、核心层,基本要素就是在相应约束条件基础上,合理修改协议,如,命名地址的方式、IP协议、传输方式等;核心层实际上就是在设计网络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互联网结构;功能协议层实际上就是应用协议,例如,P2P、HTTP协议等。互联网可扩展性就是在具有相对稳定的设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随着不断变化网络需求,改变性能、功能、规模等指标。

1.3 设计原则

发展互联网结构体系主要原因就是固有缺陷不能充分满足实际需求,主要包括安全机制、IP地址有限、可扩展性、缺少防范攻击能力等,互联网多媒体、移动性、信息管理、即时通信、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等需要更高要求的性能和结构,所以,需要演进化新一代互联网。在设计互联网结构的时候,需要充分分析以下两种需求:

(1)可演进化新一代互联网结构体系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2)可演进化新一代互联网结构体系需要满足一定的经济可行性。有机结合可演进性定义,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演化核稳定性。在演进互联网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对稳定的原则和机制,依据实际经验可以发现,不能把端到端原则和无连接分组确定为实际的演化核,确定演化核组成的时候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估模型。

(2)最优性。在能够充分符合设计互联网结构体系设计约束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优化整体性能。

(3)模块性。在设计互联网结构体系的时候,清晰的连接不同功能模块,避免出现过度耦合的问题,保障可以充分符合实际性能和功能需求。

2 互联网体系结构可演进性评估

2.1 评估模型的构建

演进化互联网结构体系可以不断提高实际需求。在分析可扩展互联网结构体系的时候,建立了多维可扩展定义,以此,提出一种多种约束几次沪上的互联网平阿基多位可扩展性的数学方式,并且有机结合互联网的服务性、规模性和性能的可扩展问题。从应用方面来说,分析可演进性互联网结构体系评估模型,普及互联网的根本原因就是部署网络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2.1.1 服务适应性

影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力,叫做互联网结构体系服务适应性,对于不同用户来说,具有不相同的应用需求或者数据比例,因此,需要建立具有通用性的互联网服务结构适应性评估模型:

2.1.2 经济适应性

互联网设计体系结构的时候,存在的经济适应性与部署应用出现的开销具有很大关系,包括提高网络设备管理水平、升级目前网络设备、开发新设备等,记为Cdep,除了部署网络结构体系以外,结构体系整体经济适应性还与部署以后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息息相关,记为Cmt,经济适应性互联网结构体系模型是:

Ceconomic=Cmt+Cdep

综合分析互联网结构的经济适应性模型以及服务适应性模型,建立应用适应能力的2ACT评估模型:

其中β和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节互联网的经济适应性和应用适应性,不仅可评估不同演进化互联网结构体系,还可以适当评估互联网技术。

2.2 模型分析

在演进互联网结构体系的时候,会出现多种体系结构的现象,例如同时存在IPv6和IPv4,在分析和应用多结构并存的模式的时候,假设并存n个结构体系,从用户效用方面分析,可以发现部署网络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随着不断改变网络规模,分析用户效用,对于不同用户存在的相同用户效用,实施不相同的评价,以此,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模型分析。

所有问题涉及的用户数目记为userall,n个网络需要参考用户的比例为:

使用网络net的用户没有效用是:

每月支付的实际费用为:

以此建立了微分方程和用户效用基础上的模型分析框架,然后合理计算出相应数值。融合三网分析模型,三网融合就是说有机结合发展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我那个,达到共享资源、三网互通互联的作用,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语音、数据等服务,在三网融合的前提下,具体计算用户效用,得到三网融合演化模型,在分析模型时候,输入的是典型 参数,在t时刻广播网、电信网、互联网所占有的用户实际比例记为x1(t)、x2(t)、x3(t),下图是实际演化结果,从(0.602,0.002,0.302)逐渐演化到(0.914,0.001,0.001)。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演进化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时候,需要分析相应关键问题,设计原则,建设模型,然后分析三网融合以后数据结果表明,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需要相关部增加资金的投入,降低构建网络体系的开销,这种方式的分析过程,是在微分方程基础上建立的网络演化模型,除了使用微分方式进行分析互联网模型,还可以利用其数学方式来分析演化互联网机构的问题,如,Mean Field。

参考文献

[1]吴建平,林嵩,徐恪等.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计算机学报,2012,35(6):1094-1108.

[2]王福强.新一代互联网与河北存储发展的研究[C].//河北省计算机学会、电子学会、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会、电子政务研究会、高新技术产业协会2011年联合学术年会(河北省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1-4.

[3]黄勇军,朱永庆.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技术浅析[J].电信科学,2013,29(4):1-6.

[4]董平,杨冬,秦雅娟等.新一代互联网移动管理机制研究[J].电子学报,2011,36(10):1916-1922.

[5]林闯.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专辑前言[J].计算机学报,2010,32(3):357-358.

[6]王伟.聚焦新一代互联网网络――NetLogic Microsystems突破性多核处理器助力中国互联网网络迅速发展[J].电子技术应用,2010(10):5.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 科学探究 创新能力 自主思维能力

生物学与实验紧密相联,同时生物学实验课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质高效的课堂,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给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入对内容的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简单、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探索新知的渴望。

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呼吸的气体变化”这一节时,课前让几个同学演示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内吹起气。学生们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了。这时提出了以下问题:“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气体?它是从哪来的”……

我给同学们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讨论、探究起来,他们探讨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物理、化学、人体生理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实验活动引入课题,使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模式,化难为易,在快乐和欢笑声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为例,教师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将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生活着;在黑暗的条件下,小白鼠很快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根据以上的问题,作出如下假设: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才得以正常生活。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材料、装置等,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大部分同学以金鱼藻为实验材料,用排水法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的气体,当快要熄灭的木条遇到这种气体时,迅速地燃烧起来。同学们分析这种现象,因为氧气具有能使快要熄灭的物质迅速燃烧的特性,从而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在实验的探索和操作中让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初中的生物实验大多都体现了这样的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利用创新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针对一些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等进行改进。有些实验运用简单易得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这样既开足了实验课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探究陆生叶片气孔多少实验。课本上没有详细的实验方案,但是我们又要学习和认识叶片上气孔的位置、数量、分布特点。利用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叶片和水槽就能进行实验操作。先将新鲜的叶(如菠菜叶)浸泡在水中,用嘴对着叶柄向叶片内用力吹气,观察叶片上、下表皮上冒出的气泡量的多少,从而得出分布在叶片上下表皮上气孔数量的不同。有的同学是将新鲜叶正面和背面向上分别浸泡在温度为70℃的温水中,观察从不同叶片上分别冒出的气泡量的多少,也能得出分布在叶片上下表皮上气孔数量的不同。实验极其简单,材料易得,感性直观,方法多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

通过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有的同学还设计了其他方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深刻理解了气孔的分布位置,而且能总结概括出气孔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授之以渔”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在“探究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气门”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两只蝗虫,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蝗虫气门的位置及功能,看谁最聪明,能够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利用各种方法,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

第5篇

关键词 单层网壳;整体稳定;非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

中图分类号 TU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092-02

网壳结构虽然有大的跨度,但由于其高跨比小,整体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强烈的大位移非线性效应,在计算分析中必须考虑这种非线性效应。又由于网壳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呈受压状态,典型的破坏形式是失稳破坏。这种破坏的突发性,使得损失更加严重。网壳结构发生失稳破坏时钢材实际承受的应力水平很低,常常仅为30 MPa-40 MPa,远未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优势,这说明网壳结构的稳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网壳结构的失稳从几何学原理和能量原理的观点来看,都可以归结为一种转移,是处于高位能的结构由平衡的临界状态向低位能的稳定平衡状态的转移。发生平衡转移的那个瞬间状态,就是临界状态。

1)从变形角度来说,失稳在实际上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从弹性变形到几何变形的变形转移。

2)从能量的角度来说,结构失稳就是储存在结构中的应变能形式发生转换。就网壳结构来说,结构失稳时部分薄膜应变能向弯曲应变能转变。

一般单层网壳均应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之前的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影响网壳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曲面形状、网格密度、荷载分布、边界条件、节点刚度、结构刚度、非线性效应、初始缺陷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线性效应的对网壳整体稳定的影响,非线性效应又可分为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1 工程概况

图1 网壳结构形式

财富广场商贸城穹顶网壳工程钢结构图纸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1)网壳平面尺寸:D=46 m

2)网壳失高:f=12 m

3)支承方式:周边多点支承

4)网壳总重:56吨

2 规范上单层网壳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总结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网壳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提供了三种方法,整理如下:

1)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为弹性。对于常见的网壳形式,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时,安全系数K取4.2。

2)用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法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考虑材料弹塑性。即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时,安全系数K取2。

3)对于某些跨度较小的网壳或对网壳稳定性进行初步计算时按照规范附录E的规定进行计算。

其中,用方法1)2)进行全过程分析采用的迭代方程为:

KtΔU(i)=Ft+Δt-N

式中:Kt—t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

ΔU(i)—当前位移的迭代增量;

Ft+Δt—t+Δt时刻外部所施加的节点荷载向量;

N—t+Δt时刻相应的杆件节点内力向量。

比较这三种方法,其中方法2)考虑弹塑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是最接近于实际情况的分析方法。规范也规定,对于大型和形状复杂的网壳结构宜采用考虑弹塑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3 财富广场单层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屈曲分析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通过激活弧长法将屈曲扩展至后屈曲范围。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1)对该单层网壳进行分析,仅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用一致缺陷法模拟初始缺陷影响。分析中假定材料保持为弹性。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安全系数K为13。

图2 方法1)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

用上面提到的方法2)对该单层网壳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用一致缺陷法模拟初始缺陷影响。钢材的本构关系如图3所示。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如图4所示,安

图3 钢材本构关系

图4 方法2)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

全系数K为3.7。

4 结果比较与分析

两种方法算出来的安全系数K均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的稳定验算符合要求。但是通过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的材料非线性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两种方法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有很大的不同,计算出来的安全系数K也相差很大。

壳体结构主要通过薄膜内力承受外荷载,网壳在失稳前主要处于薄膜应力和薄膜变形状态。而失稳后失稳部位的网壳由原来的弹性变形转变为极大的几何变位,由薄膜应力状态转变为弯曲应力状态。因此,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材料非线性也会影响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而两类非线性效应的影响程度与结构形式、结构跨度有关。从结构形式看,对单层网壳,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非常大,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则较小;从网壳结构的跨度看,几何非线性的影响随着跨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则随跨度的减小而增大。本工程属于跨度较小的网壳,材料非线性影响不可忽略。

图5-7从左到右为用方法2)进行分析在加载的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杆件应力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本工程,最薄弱的区域为从外向内的第4圈到第7圈之间的杆件,这些杆件随着荷载的增加最先达到屈服强度,从而形成一个塑性铰区域,从全过程分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一旦塑性铰区域形成,荷载—位移曲线即开始下降,这时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均有较大下降,可以认为网壳已经失稳破坏。

参考文献

[1]钱若军,沈祖炎,夏绍华.网壳结构失稳机理及分析模型的研究[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

[2]张志刚.单层球面网壳稳定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数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是目前各校重要工作之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目前来看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源泉,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高中数学看似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学不会,觉得很难,越觉得难越学不会,越学不会就越难,逐渐的学生会对此失去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很高的兴趣,其求知的欲望也很高,就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营造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中隐藏的奥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二、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贯的灌输性教育,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整个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人物,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也就不喜欢老师,师生之间有了距离感,学生难以提起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现代高中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争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打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借助学生自然、活泼、好动的个性天分,教师在教学方案中选择适合学生个人状况的教学手段,增加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案,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认真聆听受教群体的意见,尊重理解、包容信任、鼓励引导受教群体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的印象,并深刻体会到学习的其乐无穷。由此,快乐的情绪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敏捷度,使其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促进智力的发展,对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拥有良好的推动效果,对打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而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有效建立师生关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建华.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来自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的报告[J].教育研究,2014(2):147-152.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体验式团体拓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69-02

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会发生重要变化。而现代大学教育,因选课制带来班级淡化,因学分制带来年级模糊,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带来了挑战。在社区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种工作模式,是以学生社区为依托,以维护社区安全稳定为目标,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促使学生在学业、道德、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立足学生社区,以宿舍为单元,开展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是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文化建设很有意义的一种工作形式,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途径。它能够丰富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社区(社会)的认同,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动力。

一、学生社区的团体特点及思想教育困境

随着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意识及其作用的逐渐淡化,伴随着人性化的住宿制度改革,使得不同年级、学院混住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学宿舍这个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成为学校的“细胞”,成为大学生除课堂外活动时间最多的空间,对大学生起着“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学校”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社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切身体验,认为:(一)宿舍是正式团体。大学宿舍是高校组织中最小的“细胞”,宿舍组成由学校统一安排,具有一定随机性,每个宿舍成员都必须遵守住宿管理规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宿舍又是非正式团体。宿舍是非正式的交际场合,在自由的交往中,同学之间从相识到熟知,发展友谊。学生在宿舍里可以自由支配时间、选择活动方式、处理个人事务。(三)宿舍看似共用,其实除了休息时间外,同学之间交流时间并不多,因为课程时间不同,个人事务繁多,作息习惯差异,网络吸引较大等等,导致了共处一室的同学缺乏充分的沟通。

因此,大学生宿舍可以是高度和谐的团体,亲如同胞,心灵相通,宿舍关系融洽;也可以是矛盾的集合体,隔膜多、差异大、沟通少、事由小,甚至同宿舍学生之间还会存在对立、对抗。立足学生社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学生社区特点,发挥社区特有的育人功能,贯穿“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育人理念,克服和减少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探索“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既有必要而且可行。

二、学生社区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人会有两种学习状况:第一种如课本学习,经常会在考试结束之后慢慢忘记;第二种如游泳、自行车学习,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团体拓展训练就是第二种学习方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QQ、MSN、手机、飞信等网络工具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动手不动口、见字不见人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这种新颖的、不断更新的互动形式,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也可以改变思想政治辅导员传统的说教面孔,促使学生走过来、站起来、参与进来。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日益成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发挥促进相互交流、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作用。

(一)体验式团体拓展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克服了以往思想教育工作说教、灌输、劝诫的弱点,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能一定程度的消减学生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提升思想水平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二)体验式团体拓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主体(培训师)、客体(队员)、介体(拓展项目等)和环体(实施场地)等基本要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对象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具体实施,从而强化了教育效果。

(三)体验式团体拓展适用范围广泛,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对象实施。对于新生可进行集体认同感、自我认知观念、协调人际关系、自主意识、时间管理技巧等活动项目;对于大二学生,可针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诚信意识、性格塑造、责任意识、感恩教育等教育目标进行;对于大三学生,可进行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实践能力、领导才能、组织协调能力、执行力等方面的专门训练;针对毕业生可进行包括建立信任、有效沟通技巧、受挫力、行动力、思考力等提高综合素质的训练。

(四)体验式团体拓展通过团队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达到促进个人和团队双方共同成长的目的,在队员间形成和谐进步、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团队作为活动的载体,在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和纽带作用,将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思考、分析、决策、行动,从而得到成长。

(五)体验式团体拓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拓展自身素质、挖掘内在潜力的热情。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特定情境和活动项目,体验式团体拓展能够更好地激发青年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审视自身不足、强化自我认知,给他们的成长和成熟创造一个不断自省、自我完善的良好氛围。

目前,不少高校都设有类同的团体拓展训练营。以深圳大学为例,校团委设有“学生干部拓展培训营”。但是,校团委团体拓展训练营实施的对象,主要是校级社团干部和院级学生干部,训练目标多为“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且承担拓展的规模和次数有限。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社区这个圈子里的若干个小“细胞”,几乎没有了解和体验的机会。

深圳大学社区辅导员也曾以社区学生宿舍为单元,组织不同年级、学院、性别的团体拓展训练,但都较为零散和业余,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普及性。基于此,立足学生社区,实施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参与性、连续性、创新性的“大学生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教育模式,将专业的团体拓展训练理念引入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探索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与新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途径,并且能够为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视角、新途径,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大学第二课堂、新生适应性教育、大学生成长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三、学生社区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程序设计

团体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和参与集体的团队精神及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天梯、求生、渡河、背摔等团体项目,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内容,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气氛,以促进学员间的互相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来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达到活动目的。为此,在开展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活动前,精心设计相对完整的训练程序,尤为重要。

(一)分析实施对象的特点,设定训练目标。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的目标大致分为:融合集体、建立信任、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一般地,针对大一学生的适应性困惑、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困惑、大四学生的就业困惑等,以及人际交往、恋爱情绪、自卑情结等,可设定相应的体验式团体拓展项目,化解学生困惑。

(二)参与人员的组织和筛选。针对社区内某些学生的某类特点设定训练主题,招募此类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或者两个宿舍联名参加。例如计划对大一新生进行拓展训练,就招募新生的宿舍集体报名,并拟定以融合集体、建立信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拓展项目,同时考虑男女比例。

(三)梳理拓展流程。基本遵照团体破冰、建立信任、执行任务、讨论总结的顺序实施:

1.团体破冰。这是一个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加强彼此了解与沟通,树立自身形象,提高团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

2.建立信任。信任是人与人的合作基础,是团队得以存在的基石,是完成任务的保障。即要信任别人,也要被别人信任。从建立信任开始,逐步体验沟通的技巧、合作的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为下面任务的执行做好准备。

3.执行任务。培训师准确、清晰的告知队员引导语、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活动中不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队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在团队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培训师要认真的观察,记录执行任务过程中个体及团队显现的问题。

4.讨论总结。体验式培训的关键就是讨论环节。在面对危机、挑战、竞争、无绪等等状况之后,培训师要引导队员反思活动,体会发自内心的胜利与失败感、骄傲与惭愧感,总结成败得失的原因,例如,团队活动中,可能存在实干者、协调者、创新者、完善者等等角色,每个角色都非常的重要。培训师还要进一步引导队员将活动的收获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实现拓展训练与综合素质的有效转换。在实践中运用、思考、再运用、再思考……使队员能够有如下方面的显著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畏难情绪,挑战自我;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变通;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团体意识和责任心;协调处理人际关系,融洽与人合作,学会欣赏和赞赏他人,等等。

四、体验式团体拓展的局限性

由于团体拓展训练的特殊性和高校自身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在社区实施团队拓展训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缺乏专业培训师。专业化的拓展训练师资,是拓展活动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专业培训师必须具备实施教学的能力,并且具备训练项目设计的能力。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等有深刻的了解。

其次,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由于拓展训练会有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训练项目,如跳、跃、下降等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校园里,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相对缺乏。

再次,缺乏物资保障。拓展训练对器材、场地和安全的要求,决定了必须要有足量的经费投入。多数高校往往因经费难以保证,只能开展一些低档次的项目,容易使拓展训练变为团体游戏,体验效果不好。

最后,缺少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建设的评价。在高校实施体验式团体拓展训练仍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还缺乏权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很少有高校将拓展训练纳入素质学分等体系。

参考文献

[1]金明媚.团体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

[2]张妍萃.大学生宿舍气氛调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3]孙丽莎.体验式团体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4).

第8篇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炎支原体; 儿童

[中图分类号] R25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27-01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为动物多种疾病的致病体,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有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本文重点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50例CVA患儿为实验组,纳入标准依据2002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诊断规范[2],男28例,女22例。另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两组年龄均在1-14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北京四环生物制剂公司生产的试剂,以果粒凝集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MP-lgM测定。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滴度大于l:80为阳性。阳性结果表明MP的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17/50)34.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6/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75,P

3 讨论

小儿咳嗽性哮喘的病因复杂,外界致敏性和(或)非致敏性刺激物质的质和量不尽一致,机体由于遗传素质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导致了机体对刺激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反应。哮喘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进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水肿与肥厚、黏液分泌增多、黏膜纤毛功能障碍及支气管黏液栓塞等。由于不同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程度不同,因此,各个不同机体或者同一机体在不同时间、场合均会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发生显著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则可以表现为喘息,如果发生轻微的支气管痉挛,临床上可以表现以胸闷为主,如果以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则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3]。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它通过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儿童往往缺乏这种抗体,因此儿童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几率较成年人高[4]。儿童感染后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伴急性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肺泡壁和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细胞可有坏死和脱落,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液。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可引起散发和小流行,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秋、冬季较多。本病的症状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病状而在胸透时发现。多数患者除全身一般感染性表现外,常伴头痛、顽固性刺激性咳嗽,经有效治疗多在2周左右痊愈。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支原体疫苗的预防效果尚无定论,鼻内接种减毒活苗有一定预防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17/50)34.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6/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75,P

参考文献

[1] 尚清,盂晓慧.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误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O09,25(5);36-37.

[2]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8,36(12):747-751.

[3]王慕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