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15:2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德育教育实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第1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干预。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证体育教学能实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体育教师通过渗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途径,加强心理健康的培养,慢慢的改善学生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推进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使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2体育教学的途径

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挖掘体育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戏教材、田径教材、球类教材、体操教材、健美操和舞蹈教材、身体素质教材等等);逐渐通过课堂动态调控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如学生做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新动作及新的游戏玩法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逐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情境感染法、互动参与法、游戏竞赛法、批评教育法、语言诱导法等等)。通过课堂教学,把体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等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能适应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3结论

3.1我校是一所高职校,在校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好多家长只是片面地让孩子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有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闻不问。长期以来导致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

3.2制定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落到实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健康意识、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了解造成学生心理缺陷的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充实心理世界。通过阶段性实施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容纳他人、融入集体、慢慢的适应环境。

3.3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运动的环境,营造了师生沟通得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了健身的能力,尤其是增强了体育学习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运动技能与健身意识双提高的目的。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第2篇

1.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需要受到教师的尊重,在情感上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上更希望在班级或学校中获得充分的归属感,因此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师生沟通,建立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人际知觉偏见,关注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师通过积极的师生沟通,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学生的特点,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教师要善意、理性、饱含情感地看待学生,用全面、前瞻、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注重有效沟通:一要真诚地听,就是听取学生的想法、建议和意见;二要细心地看,就是多观察、多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三要坦诚地说,就是向学生传达自己的管理和工作理念、具体想法与工作计划。2.教师在师生沟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教师作为师生沟通和交流中信息接收方,存在一些常见而又不自觉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急于下结论或断言,以体现或维护自己的地位或身份;在学生说话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或表情,轻视甚至直接回绝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诉求;不顾忌学生的表达完整与否,随意转移话题或打断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师生沟通和交流中信息发出方,往往没有意识到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后果。教师可能的轻视、贬低等消极语境:“我看你是没有指望了。”(对学生表达失望)“你怎么又犯错了?”(表达了对学生的指责)“你是这样想问题吗?”(表达了对学生的讽刺)

二、教师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必要的沟通技巧

1.注重掌握并引导学生谈话的技巧。教师要充满善意、饱含感情地与学生相处、交流,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识或信念。教师在认识到这些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学习并注重运用一些有效的交流方法技术(见下表)。2.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1)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小型会议和大型会议,班级和学生会、团组织的干部等沟通与交流渠道,利用电子邮件、学习视频、问题讨论等作为有效的交流工具。教师没有必要把与学生的交流,完全建立在现代通信手段上,真诚、坦率的交流和明确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的。(2)需要加强师生沟通中的双向性。活跃的双向交流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要摒弃将由上而下的、单向的师生信息交流模式,改变为灵活的双向交流沟通。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他们对学生工作热诚的支持、配合,教师一定要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从办公室走出来,拿出真诚的愿望与学生交流。(3)首先做到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及时反馈。在师生交流与沟通中,未能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学生往往会向坏处设想。设想:主刀医生在手术进行了一半,发现工作的某些方面助手做得不符合操作规程,假定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你,你是愿意主刀医生待几个月后为这位助手作年终鉴定时再提出来、还是希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提出并要求及时纠正呢?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尤其是批评性的、需要学生尽快改善或努力做好的事,教师及时反馈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才有助于实现师生交流沟通的目的,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爱与责任的体现。

三、结束语

教师要意识到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师生心理沟通,充满善意、饱含感情地与他们相处、交流,建立起师生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果。

作者:聂冰青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昕琳.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J].科学导报,2015

[2]王燕,王娟.非正式组织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3]赵德志.非正式组织:特征、作用与管理——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第3篇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德育教育;影响

1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的主题,教师的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会产生深远意义。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清楚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知道自己巨大的作用。认识到自己人格魅力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方面起到的作用,然后完善自身,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良好效果。

1.1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道德行为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其世界观、价值观都未形成定型,受外界影响大,而老师作为重要的传道者,具有强大的力量。学生在学习阶段大都会效仿老师的为人处世,学习其一言一行。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的就是老师要作为学生的典范,学习的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据调查,大部分小学及中学学生在学习阶段,最尊重、最愿意去模仿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学生会潜意识地将老师的一言一行牢记于心,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非常巨大的示范作用。

1.2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强大的催化作用

优秀的教师并不只是在学科能力上给学生巨大的帮助,更是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是和蔼热情、关心学生、爱护集体的典范。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一位教师可以体现出强大的集体意识、事业心、责任感,那么他就会影响一批学生,让学生在一个集体中接受群体的德育教育培养,集体的感化能力是强大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为学生德育品质的形成起到强大的催化作用。

1.3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行为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具有强大的渴望和求知欲,才能真正的激发起内部的潜力。而一位教师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是一个能时刻激发学生内心学习动机的强大因素。当教师不断用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的时候,学生也会被老师崇高的理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打动,很快就可以把这一动力转化为学习力量,从迷茫、松懈的状态中走出来。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道德行为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强大因素。

1.4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健康心理起到良好的完善作用

现在的德育教育更强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希望弥补学生性格缺陷,让学生健全、健康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出众的人才。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例如,在遇到困难,情绪低落的时候是消极回避还是调整状态、迎难而上。这体现了一个老师面对压力的适应能力,人格魅力强大的老师展现给自己学生的将是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一面,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巨大精神动力,对学生健全、健康的德育品质有巨大的影响。

2 教师如何提高个人人格魅力

2.1 加强个人修养,言传身教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中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知道,自己一举一动都有很多学生在望着他。很多时候就可能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被学生看到了,很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个人品行的修养、提高,从小事情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面貌。其次就是注意约束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分清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只有教师注重这些言传身教的细节,才能身先示范,为学生做好示范。

2.2 尊重学生,以礼相待

让学生接受一个教师的德行,首先需要老师与学生要有良好的关系基础,而这种基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达成的一步就是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由于过去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学生思想,只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这样没有尊重的方式是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真正尊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以礼相待,这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可以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爱岗敬业,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个人价值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全部的努力,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因此,只有教师做到爱岗敬业,将学生与教学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的时候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也只有这样的威信建立起来之后学生才能对老师的言行进行学习、模仿,老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学生德育教育中起到作用。

2.4 规范施教,以德育人

我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变思想,不能一味的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更不能只顾着追求高分,抹杀了学生的个人追求,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更应该关心爱护学生,用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以德服人,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照南,赵丽,任友群.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 问题化 低入原则 巧设任务 大胆展示 评价理念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后,懂得了如何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和“先学后教,先做后学、以学定教、教为不教、不教而教”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构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设计突出“问题化”,实现自学的智能化、思维化和可控化,使导学案成为学生自学的有效工具。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预习阶段的导航,也是课堂各环节的目的之所在,教师要做到心中始终有目标,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引领学生回顾目标的达标情况,教师要在阶段目标不达标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只有实现阶段达标,才能实现整体达标。目标的出示,可以开门见山,学生齐读、默读、多媒体展示,也可以创设情境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前置自学

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要挖掘生命的本能,依靠生命的本能。遵循“低入”原则,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内容问题化,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集,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发挥、充分思考。其核心是解决“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问题导学也可用课件,小黑板或板书。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坚实的支持、清晰到位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悟知识。这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再简单一些,让学生走进去,让学习变成学生做喜爱和最乐于于从事的事情,欢乐地、友爱的、有效地、这是最符合学生天性的事情。

三、展示交流

巧设任务,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遵循五为主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攻” 。活动本身不在于设计得如何尽善尽美。相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活动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

启动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大胆展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需要强调。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强化这种内驱力给学生一个机会去展示,课堂便成为引力场,讲堂会升级为学堂,学堂会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重点和难点由学生反馈出来,并由全班学生共同解决。本质上解放了老师,同时也在激扬生命。

评价理念:尊重为本,加分奖励,整体评价,分层加分。具体办法,不要打零分,从另一个闪光点,如态度,情感等加分,激励为根本。捆绑式加分,一人得几分,大家都得几分。分层加分,小组内一二号加一分,三四号加二分,四五号加三分。帮助别人会了,你要加相同的分。如帮助五六号,得三分。分数的运用,设计分数统计表,评价后由教师签字,各科汇总后由班主任签字,公布出来,每两周评一次优秀小组,每月评一次校级优秀小组。评价结果的运用,拍照片上光荣榜,选三好学生标准,即所在小组必须有一次是优胜小组,评价是外部驱动力。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尝试竞争的合作,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主要解决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前两个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设计合作探究问题,做到对教材有效的梳理与整合,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对感情进行提炼提升。新课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合作探究问题还应联系学生生活,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其生命成长。合作探究中,教师还需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充分的时间展示;教师适时的做好引导、点拨与点评,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回扣目标。

五、当堂测试

测试题的编写应紧扣当堂课的重难点、易混点、疑惑点,贯彻多题型,少题量原则,更好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教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测试题,由组长批阅,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做题情况,进行点拨讲解。

第5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 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 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新动向,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5.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动性;教学实践;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21-01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营造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初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景的。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在往常,教师一定是按由“春”到“冬”——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于是,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个季节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季节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如果有其他好的方式也可以。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找到体现小兴安岭美景的词句后进行。”接着,学生们个人独立默读思考分小组合作学习到其他组采访学习方法。

下面是学生交流汇报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

生A:我喜欢夏季。我用当小导游的方式学习。(生带小红旗上台。按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的顺序介绍夏景。)

师:你为什么能把夏景介绍得这么美呢?

生A:我读了课文好像看见了茂密的大树、乳白的浓雾、五颜六色的野花。一切都那么美,所以我想带着大家一块儿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师:还有喜欢夏季的同学吗?你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B:我喜欢夏季。我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的。(展示画)

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是用画一画的方式来学习夏季的,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一睹为快。(几位学生展示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B:我画了很多长着茂密叶子的大树。因为课文中说“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还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所以,我画了枝叶繁茂的大树。(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生C:我画了各种颜色的野花。课文中描写的野花非常美。

生D:我画了阳光下的森林,因为树木太茂盛了,所以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树梢,像利剑一样。

生E:我画了山谷中升起的浓雾。因为课文中说“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所以我画的森林是模模糊糊的。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想去看看浸在浓雾中的森林吗?(出示课件)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F:森林里,树木、花草、动物都看不清了,好像都泡在牛奶中。森林四周飘散着乳白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师:听了你的描绘,老师也陶醉了!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夏”段。

以上教学片断,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二、以读为本,注重情感朗读过程的指导

朗读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教学体现了读的层次性。首先要读正确,读准字音;其次,读流利,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三,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最后,读出感情,通过理解、想象,把体会到的美丽景色读出来。

下面是教学“冬景”的课堂实录片断。

1.师:(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小兴安岭的春季也一样迷人。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地来展示自己吧!(十位学生朗读、表演)自我评价朗读,互评。

4.生G:我认为自己读得好。“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读出了春天充满生机,对春天赞美的感情。

生H:我也读得好。小溪清凉、透明,我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5.师:读到这里,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I:小溪淙淙地流着。“淙淙”是指什么?

生H:“淙淙”是小溪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的,可以说非常动听。

师:非常好,那我们把小溪欢快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全体):感情朗读写小溪的句子。

6.生J:我认为××(生G)没有读出小鹿的活泼可爱。我来试一试。(带动作)

师:大家也学着他,带动作把小鹿的活泼可爱朗读出来吧。

7.师: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体会春季美的吗?(边出示课件边范读)

生为师鼓掌。

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读好的吗?我边读边想: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什么都是新的。枝条刚刚抽出,树叶刚刚变绿,小鸟在枝头欢叫。小溪也苏醒了,唱着动听的歌。小鹿在春季到来后悠闲地散步、喝水、梳妆。空气多么清新,大自然多么美妙啊。于是,我把我想象到的和眼前的一幅画面加上自己喜爱的感情读了出来。相信大家能比我体会得更好,自己试试吧!

第7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分析本质的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穿插讲授了一些科学史上生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故事,如学习生物电现象时,给学生讲述了LGalvani是如何发现生物电现象的.177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LGalvani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放电现象.他用解剖镊子碰一下蛙的坐骨神经,蛙的肢体产生了一次迅速的颤抖,即发生收缩.后来用两种金属导体在肌肉和神经之间建立起回路,肌肉就会收缩.于是他认为肌肉和神经上带有相反的电荷,这种收缩是由于从肌肉内部流出来并沿着神经到达肌肉表面的电流刺激引起的,Galvani宣称动物的组织可以产生动物电.意大利物理学家AVolta对Galvani的实验结果提出异议,他认为由于Galvani实验中所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产生电位差,使蛙肌肉收缩实际上是一种“双金属电流”,纯属物理现象.Volta由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池,即伏特电池.后来,Galvani改做“无金属接触收缩”实验,将一个肌肉标本横断,又将另一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干搭在横断肌肉上,并使之跨越肌肉的完好面和损伤面,结果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产生了收缩,证明了肌肉中电现象的存在.对于同样的标本,观察同样的现象,Galvani和Volta见仁见智,前者发现了生物电现象,而后者发明了电池,他们都得到了杰出的成果.由此,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现象,探究这些现象的科学本质,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

2促进学生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

人们对机能状态产生机制的了解不断发展进化,生理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在教学中不能固守课本知识,而应关注当前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新成果的临床应用.在讲解神经生理学时,追踪到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如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采用的标准疗法通常只在初期有效,这一问题使科学家们倍感困惑.2012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BernardoSabatini领导的小组对此提出了可能的解释,他们利用模式动物来研究纹状体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够释放多巴胺.当这些细胞死亡时,就像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发生的那样,他们逐渐丧失了运动能力.当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是多巴胺前体,这种前体随后被大脑细胞转化为多巴胺.调节大脑可塑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帕金森病及其它的精神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习和奖赏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的研究中,Sabatini报道,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仅释放多巴胺,而且也释放另一种被称作GABA(gamma-aminobutyricacid,γ-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这可能解释为什么只恢复多巴胺能够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初步改善,但最终失去效果.另外一种基底神经节障碍疾病——亨廷顿疾病(HD)是由于编码亨廷丁蛋白DNA序列(核苷酸CAG)的多重重复所引发的一种遗传性的遗传障碍疾病.亨廷丁蛋白在机体的多种组织中存在,其对于个体的神经元发育和存活非常重要.尽管关于HD的研究很多,但是目前针对此疾病的疗法却没有.2012年巴塞罗那基因组研究中心基于特定蛋白质的修饰作用开发出一款新型工具,这些蛋白质称为锌指蛋白质,其可以识别并结合编码亨廷丁蛋白DNA序列(核苷酸CAG),进而调节DNA的表达,使用新型工具降低了突变基因的错误表达,降低突变的亨廷丁蛋白质产生,有效抑制疾病的进程,有效治疗亨廷顿疾病的方法有望面世.通过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学生扩大了视野,更加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课堂适当穿插生物学家的生平和事迹,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态度和工作精神对于年轻的学子有极强的感召力量.古代希腊名医Galen对人体结构的理论一般是依据动物机体构造推断的,有些是错误甚至荒谬的,但统治了世界一千多年,这是由于在欧洲的黑暗时期和中世纪,禁止解剖人体,直到15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学才得到发展.16世纪比利时学者Vesalius是神学院的学生,为躲避宗教迫害,常常在深夜密室里观察从坟场和绞刑架偷来的尸体及骨骼,最终没有逃脱宗教迫害,以生命为代价,给人类留下了著名的《人体构造》,纠正了Galen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错误.我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在消化生理学与痛觉生理学方面都成就卓越.为了研究阿斯匹林的镇痛作用,他先把缓激肽注入自己的血管中,使身体产生剧烈的疼痛,然后再用阿斯匹林来镇痛.从实验记录影片中,人们看到他痛苦扭动的情景.实际上,林可胜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绝非仅此一项,著名的组织胺刺激胃分泌的实验,就是在他自己身上做的.他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在中,他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与同胞一起共赴国难,组织中国红十字总会战地救护队,为抗战做出卓越贡献.澳大利亚科学家BarryJMarshall和JRobinWarrenu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arshall为了证实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所引起的,竟然以身试菌,喝下试管内含有十亿只幽门螺旋杆菌的液体,随即发生急性胃炎.科学家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学生,其意义是长久和深远的.

第8篇

教育实践说明: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才会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作为函授教师,而对具备有行为能力的人,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笔者认为关键在教师自身,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以真诚、真实构建起自身的亲和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教师修习的自身完善的一个过程。

一、师生关系

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北函授站为例,目前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 松散型的师生关系,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之间关系的疏散

就函授课程而言,学生每年两次的集中面授,每次时间长则一个月,短则三个星期。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加之学生学习的时间短、课程门类多,造成单个师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就更少。

2.师生关系趋于单向

就函授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偏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较忽略人格的陶冶。就都是成人的特点,更不刻意在情操方面的说教和全方位的培养。

3.师道观念趋于现实

传统师道观念认为教师应具有完善的人格以表率群伦,有渊博的知识能启迪学生,要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以献身教育工作为终生的追求,而现实社会能够具备这种思想的不多。

怎样克服现实的不足,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呢?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1.热情和温情是生命线的起点

正视学生特点,直面现实的教学世界,不是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学活动,而是教学活动决定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求背熟、背熟、再背熟的教师,定会激起孩子们的伤心感,而然后便是内心的愤懑”,此教育家的话,是对中小学生而言,而对成人教育对象亦有启发教育作用。一是摒弃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和封建的师道尊严,真正以热情和温情构建亲和力。

热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性、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始终微笑来面对学生。教师要坚持用这种状态去感染学生,在学生面前始终充满自信和朝气,与充满朝气的学生形成共振,构建自身独特的魅力,有了这种魅力,在另类学生面前,我们就不会感性冲动,“因怒儿滥刑”失去常态,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就会因势利导,有分寸、有节制、有办法。

温情,就是爱字当头,用浓厚的爱意和真切的期待感化学生,做到三个字“爱、尊、平”,从学生方面看,他们认为自己已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社会知识懂得也不少,真还不想让人管,让纪律太约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由表及里认清其实质,采取一事一办恰当措施予以解决,温情能增添师生间的亲和力,有助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温情里有精心的教育意图,对成人教育而言,有的以为人父母,有的是单位领导,不论是生活中、工作上,他们也会不时的在施温情,深喑温情的“魔力”,因此给已懂温情的人施以温情,效果更明显。因为温情是以柔克刚,他的施教必须有恰当的角度和时间,教师要精心选择时机,温情里包含了教师的气质和涵养,是教师的内在美的一种体现,教师的温情能铺设师生间的一片蓝天。

2.真诚是生命线的轨迹

真诚既是良好教养的人应具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的美德,是教师亲和力的核心。真诚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信念。因此,真诚不是通过简单模仿,也不是通过理论学习所能获得的,真诚的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真诚。即使是一些道德训诫的话语,如果是发自你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充满你的信念的崇高精神,那么这些话语也会像磁石一样,对于那些不信赖的人产生吸引力,而你就会成为他们的支柱和指路明灯。真诚需要的首先是勇敢地面对自己,没有任何虚伪和造作。不诚则无物,真诚所致,金石为开。如果一个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是虚伪的、是两面派,不仅会使他表失权威,失去亲和力。而且会使学生成为不可教养的人。这是师生的共同不幸。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当我如实地表现自己时,当我不必带上盔甲去比试,而是无所顾忌出现时――当我能接受这个事实,我有许多缺点和错误……。这时,我就能更为真实。作为一个政治理论教师深感如此。而面对的成人群的教育对象更是感受之深。只要付出了真情,只要献出真知,只要勇敢地对善的追求和对恶的憎恨,就会得到学生的共鸣,就会博得学生的掌声。实践证明:当真诚成为了教师的思维,融入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亲和力便真正拥有了。

3.和谐是生命线的终点

教师的亲和力应该是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外显,和谐应该是教师有亲和力的突出特征。

(1)教师的自身和谐

一位有亲和力的和谐教师,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边边沿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各种常识;二是要培养与青年人同样的阅读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潜心揣摩他的心理,真心实意地走入他们的生活。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自我广延的能力,活动广泛、朋友多、爱好多、社会活动积极。

与他人热情相处的能力。与别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嫉妒心,容忍别人与自己之间有差别。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

(2)教学活动设计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