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2 15:2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会计对公司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管理会计 公司治理 对策
近年来,国内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任何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是面向外部的、提供历史数据的信息,这显然不能满足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为了弥补财务会计不能提供的信息,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是上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的一门科学。管理会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面向未来的、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支持的会计信息,在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以及程序上与财务会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公司应该重视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公司的内部和外部需要者提供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公司找出最佳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记录资金和各种资源的使用和消耗,管理会计更注重过程管理,即使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为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有些管理会计的信息来自于财务会计系统,即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同时有部分管理会计的信息是向外的。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研究对象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企业会计系统,是会计体系的两个分支,两者都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实物流动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职能不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为了企业的预测、决策以及规划提供会计信息,而财务会计是为了反映现实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和实物的流通。前者为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提供数据,是面向未来的。后者主要体现企业之前的经营效果,是面向历史的。
方法和程序不同。管理会计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财务会计有着严谨的工作程序,如:会计信息的录入,会计凭证的有效性以及会计账户的使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在方法使用上由于各自的目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对经营状况的记录,只需要简单的运算即可;管理会计由于信息需求者的目的不同,要通过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很多方法对于公司分析经营效果以及做出决策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一)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的数量关系,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固定成本的特点是成本总额固定不变,与业务量没有关系,但是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固定成本一般指的是厂房、机器设备、租赁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中间的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有利于公司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转移对资产比例进行调整。保持固定资产满足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需求。比如:仓库这项固定资产的规划,仓库过大会产生资产闲置或者占用资金的现象,仓库过小使得产成品无法正常安全存储,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同时变动成本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企业应该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确定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的比例和金额,这样能够保证资金在充分利用的同时又满足的生产需要。
(二)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又称为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多也是最基础的方法,是将成本、业务量与利润联系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利润是销售总额与总成本的差额,其中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的本质是通过确定盈亏平衡点为企业生产计划和价格战略提供数据,有利于公司从动态上掌握相关因素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另外,本量利分析也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目标利润并编制利润预算。
(三)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利用一定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评价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方案所需成本、预期利润、投资回收期等,通过综合评价从众多方案中找出对企业目前的发展最有利的方案。
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边际分析法以及折现现金流量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提供了帮助,为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控制工作都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应用的对策
管理会计对公司的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从整体上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做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的,只有公司管理层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使管理会计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带来积极影响。公司领导层应该鼓励各部门在决策的时候不能凭主观意愿,而是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以数据的方式来证明决策的正确性。此外,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鼓励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加快管理会计在实施中的有效执行。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衔接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时与现代企业会计,尽管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对企业资金和实物流动的记录和分析,但是两者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财务会计是财务部门对整个公司的会计信息做处理,并向外部定时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是各职能部门有会使用的方法,不局限在会计部门。各职能部门在决策的过程中都需要对成本、利润进行分析,需要管理会计知识的支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的衔接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内外部会计信息的。
(三)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公司应该从整体上建立管理会计独立的体系,也就是说整体上制定管理会计的制度、方法、策略以及程序,为规范管理会计的使用提供指导作用。另外,由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在做决策的时候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也不同,各职能部门应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或者对现有方法的改进,不断推动管理会计系统的发展。同时要注意管理会计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能够使各部门在第一时间快速的了解生产流程,能够及时处理信息。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提高管理会计的使用效果,避免错误的发生。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主要管理会计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的考核。这样保证新近员工能够有一定的管理会计基础,只要在深入了解本公司的操作习惯后就能够有效的应用相关知识工作。第二,可以通过会计咨询公司对本公司的员工进行培训。咨询公司有非常专业的技能,能够系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企业会计的分支,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侧重于过程、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决策的影响,财务会计侧重于结果、是对历史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发展适应了企业的发展,满足了企业注重长远、战略发展的需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各种风险。目前,管理会计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方法和程序还不是很完善,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难题,这需要引起相关学者以及企业的重视,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未来的发展情况,为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史洁.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2
[2]黄福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
[3]常韶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决策探索,2010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基础理论
1.什么是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利益相关的人员反应企业的运营信息以及财务报表,在此之前还要根据会计与计量来反映日常企业的运营活动。并且这些信息都要得以验证,必须达到真实可信的要求。
2.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控制企业成本和管理的内容,综合各种计量方法的运用来提取企业的财务信息,提供的信息有利于为企业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及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研究。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系统操作特点的区别
财务会计要求严格根据会计准则等法规和准则,反映财务信息并且严格把控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管理会计则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会计准则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对各个规章和法规进行限制。
(2)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要求区别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来办理业务,对每一个财务处理都要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熟悉处理其财务会计的程序并有效无误的完成。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不仅是要掌握财务会计账户模式,还需要运用多种的科学知识对工作中生成的数据作准确的计量记录和报告分析。进而充分利用宽泛的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解决管理会计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
(3)在精确度方面的要求区别
财务会计是要求真实和完整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并且要求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管理会计则是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来协助企业作出经济决策,对精确度上面没有绝对的要求。但管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需求,要根据条件和变化去提供所需的信息。
(4)操作手段和方法的区别
财务会计使用比较多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编制财务报表以提供给外部需要使用财务报表的人员,外部人员根据财务报表上的财务决算和数据进行整合,来取得有用的财务信息。然后使用管理会计运筹学计算机技术和成本分析,进行报表预算统计,保证内部财务报表的有效性和生产的高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财务会计方法的账目与传统程序的格式方法是单一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与之相比有明显区别的管理会计则是以不在规定格式的标准化程序上,全方面服从业务中所需要做的业务管理需求,充足的个人空间可以体现出管理会计的多样性。
(5)侧重点的区别
财务会计是从客观角度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来体现企业在日常活动的经营信息。它的侧重点就在于反映和记录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因为财务会计具有反映和记录过去发生的财务问题的单一性,所以属于一种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侧重点是根据财务会计那里反映和记录的各种数据对未来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作出的计算和预测分析,是属于经济决策会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服务与发展企业的长远利益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优势和特点就是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利用财务统计的信息优势可以准确的调整企业的各项行为,指导企业更好的作为,因此融合两种会计形式不只是着眼企业的当前,更是为企业未来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至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2.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通过管理会计增加对数据的加工能力,就可以大大增加信息的数据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完整统计再用以预测。这样就可以让管理人员更全面的看到整个信息数据,以此达成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掌握。
3.互补整合,提高综合优势
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进出理论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模式不能单独操作,无论两种模式中哪种模式进行单独操作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但是上述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所以,进行整合系统和结构,是首要关键的步骤。就是说对现有的这两种会计系统进行统一的同时保留两者的优势,并把两者的系统加以互补。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让运行模式达到了更加理想化的状态[2]。
三、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新形势下的建议
1.规划建立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企业会计制度
成熟完善的规则体系制度是任何有效运行的事物都不能离开的准则,科学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运行的关键导师。让财务工作人员的权限更加清晰,分工更加的明确,推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协助调配各项资源上得到稳健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让企业管理层及领导对公司的各项决策可以拿出最佳合宜的发展策略。所以,建立完备的会计体系制度应该是现代企业逐步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2.树立健全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
在达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首先企业要意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它能够全方面的支持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另外企业要重视企业发展中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企业的财务安全都与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紧密相关,增速现代化企业会计体系的建立,着力招入高素质水平的会计人才,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忌一挥而就,要根据会计各个流程方面循序渐进的统筹安排,把可能会出现的潜在问题妥当处理,达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恰好融合。
3.设置管理会计的独立部门
企业可以考虑把现在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等等这些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部门里分离出来,然后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这样做是由于当下大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里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都承担着,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与预算的混乱,使得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很多时候不能得到高效地运作,所以单独设立专属的管理会计部门很有必要。接着考虑企业在实际经营上的状况,把两者会计妥善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里面去,企业的生产便可以得到成本控制,企业的经营也可以顺利进行绩效考核[3]。
四、结束语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记录、计量以及报告等。较早的财务活动,一般仅有记录环节,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企业需要,演化至后期以实账户为余额的资产平衡表。财务会计中的确认一般是为财务报表的生成而做基础准备。财务会计的披露是在财务报表之外,用附加信息对内容进行表述,其信息可以是财务环节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例如企业决断、形象代言、公司理念等。
2财务会计中确认概念的概述
2.1财务会计中确认的必要财务会计确认包括会计记录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确认。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确认(Recognition)是项目是否列入某财务报表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确认,才有科学有效的记录和报告,也能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1953年8月,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把会计定义为“一种艺术”,把具有财务特点的交易进行归纳、分类和汇总,让其成为有意义的形态,同时用货币进行表示。在美国AICPA所属APB的第4号公告中提到,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权益和费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收益———经济资源、经济义务和剩余权益及其变动。另外还提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值得我国关注的是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中明确说明,确认是将事项做出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这是一个比较长甚至无限循环的过程,是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阶段。
2.2财务会计中确认的方式在企业的运行经营中,由于会计政策、经济政策、管理制度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现在和将来的预测,这种预期行为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使财务会计出现了以下四种确认。(1)预期确认。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根据经济管理方案、环境条件和会计政策,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评判认定,比如会计科目类型、会计科目设计、预期资产负债等。(2)初始确认。在预期确认后,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对象性能和关系进行一定的处理,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借记现金、贷记银行存款或者借记银行存款和投入货币资金等。(3)再次确认。在经济业务和预期的情况不符合,发生新的变化和要求时,对已经执行的确认进行再次处理,再次确认,确保财务会计记录和编制的报表更正式可靠。如资产的重新评估。(4)输出信息确认。对记录数据转化为会计报表指标的认定,称为输出信息确认。会计的重要性,在信息转化输出时,一定要对其内容进行再三的确认,进一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由于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在第5号文件中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确认定义。
3财务会计中披露概念的分析
3.1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财务会计披露是企业对外相关信息的一个环节,披露其发展走向、财务状况、企业运行、经营体系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的财务会计人员通过对报表的附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信息进行表述。披露和确认是不同的概念,披露的数据范围较广,不只是会计的工作报表与记录,披露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企业的决断、新闻事件、董事会议、人动、经济契约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也不断的进化演变,呈现多种形态。
3.2财务会计披露工作的多元化(1)空间范围。财务会计的披露范围是十分开阔的,首先是企业内部的环境信息,如企业运转情况、企业发展脚步。其次是外部环境的信息,如市场的变动和改革、行业体系和相关政策等。在空间范围上,财务会计披露信息体现出了广阔性。(2)时间范围。在财务会计进行披露工作时,既可以进行过去历史信息档案的表述,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脚步及进程,在时间范围上,有前有后,跨越性、自由性较大。(3)披露形式。既有定量信息,又有定性信息。形式多样化,不受过分拘束,有利于披露工作的大力展开。(4)计量方式。既有货币计量信息,又有非货币计量信息。(5)管制角度。既有强制性信息,又有自愿性信息。财务会计披露信息在内容上有广泛性,形式多样。
3.3财务会计披露工作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一个不能小觑的环节,它对企业的治理和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优劣程度和是否合理、真实都关系到企业运转的成败。一个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能够影响到信息阅读者的思想和对企业文化的印象,同时,还会影响到公司管理层面对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信息披露不只是几张纸,几个字的组成,它集合了信息内容、表述形式、披露对象以及披露的传播媒介等,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其中任何的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带来对企业的影响。
3.4资源披露的弊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发进行信息披露,但笔者认为披露不应该是过分自由的,在鼓励的基础上要有起到限制作用的规定,虽然这种自发形式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宣传企业优秀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增加了企业的信息含量,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但因为信息披露环节的影响力,有些企业营造虚假的内容或是散播错误信息,进行违法欺诈行为,所以对于自愿披露,我们应该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综合考量企业的信用评价、业界声誉、财务业绩等,避免利用信息披露的平台进行违法行为,影响公众。信息披露可以通过以下条件进行筛选。①在过去5年都处于盈利状态,或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高,口碑较好。②在信用评级中长期属于A级。③在同行业中有较好的声誉,有一定的群众认可度,例如老字号、传统产物、在各级地区属于500强之列。④在会计上从来没有作假,财务上从未有欺诈的前科。
4深刻理解财务会计中确认和披露的概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工作中存在许多的弊端和不足。当下,我们应该重视信息确认和信息披露工作,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规定,并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层面,为财务会计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加强对信息确认和信息披露的执行力,保证财务会计部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结论
关键词:公司法 一人公司 法律规制
一、我国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
(一)明确承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新《公司法》第58条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第59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一人有限公司的股东只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限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改变了过去只允许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的不合理、不符合平等竞争规则的规定,使得各类投资者可以享有平等的投资权,可以满足个人兴办公司的需求。毫无疑问,新《公司法》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对于刺激个人投资者进行小股本投资,培育中小企业,加快私营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限制
新《公司法》第59条规定,一人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并且一次性缴清全部出资。而成立普通的公司,不仅可以分期缴纳出资而且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也只要3万元,新《公司法》第59条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家一人公司,而且该自然人所设的一人公司也不得作为股东再设新的一人公司。但对法人设立一人公司则无此限制,也就是说,法人可设立多家一人公司(独资公司),并且,该一人公司(独资公司)还可再对外投资设立一家或多家一人公司(独资公司)。
(三)对一人公司的规制及一人公司股东责任追究
《公司法》第64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就其个人财产是否与公司财产相分离负举证的责任,即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来证明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是否独立,这就与一般公司发生债务纠纷由权利主张者举证不同,实际上加重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义务。针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降低交易风险,这一规定是完全必要的,目的在于强化要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严格分离。
二、我国《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立法的缺失
(一)我国《公司法》缺少关于一人公司审计操作性的法律规定
对一人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如在美国,无论一人公司的规模大小,都必须设置备忘录,有年度财务报告,为税务交纳提供检查。在澳大利亚,专门设立了私人会计公司,负责对一人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我国《公司法》第165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一人公司都必须在年末均应进行强制审计?如果要求所有的一人公司都须强制审计,首先,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能力能否满足这一要求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我国会计师行业能否压低审计成本,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经济实惠的审计服务?抑或只是在会计师信用不彰、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为中小型公司的经营制造不必要的负担呢?这种不区分经营内容而要求一人公司都须强制审计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加重一人公司的负担,与新《公司法》所倡导的鼓励投资创业的初衷也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即使对一人公司强制审计的规定应予保留,新法在进一步修订时也应当补充“中小企业豁免”的制度。
(二)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适用范围过窄
一人公司独立人格的确认存在着隐患,即股东可能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自己承担有限责任的地位,损害公司交易相对人的利益乃至整个交易安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可以弥补一人公司制度在这方面的不足,将股东与公司视为一体,忽略公司的独立人格,而让公司背后的股东与公司一起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是我国新《公司法》中对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仅规定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股东利用公司从事违法活动以及股东和公司发生财产混同的其他情况没有加以规定,这意味着在这些情况下即使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他仍然承担有限责任,这样没有办法更好地保护交易相对人以及交易安全。
(三)没有针对一人公司特征规定特殊的内部治理结构
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除第62条是关于一人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之外,并没有太多明确关于一人公司特殊治理结构的规定。传统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经不能规制一人公司,因为一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已经转移至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和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而不再是以协调复数股东之间的利益为核心了。而新《公司法》并没有对一人公司特殊的治理结构作太多规定,而是更多地从外部进行规制,这在实践中将可能带来一人公司治理的难题。一人公司最主要的不是外部较之普通公司有较大的差别,它们都是以独立法人资格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各种活动。一人公司与普通公司最主要的区别是内部股东仅为一人,股东人格和财产极易与公司人格和财产相混淆。所以,更应该通过特殊的内部治理结构的规制防范这种混同情形的发生,而不应该只是通过不平等的外部规制。尤其是在母子公司的情形下,子公司如果是该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则该子公司即为一人公司。此种一人公司的特殊治理结构对该一人公司的规制就更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将该子公司的治理同母公司的治理完全分离开来是避免母子公司财产和人格混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完善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一人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鉴于一人公司极易发生公司与单一股东的财产混同,要严格健全一人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一人公司的各种财产、账表与单独股东的财产、账表完全分离,一人公司的营业场所与单独股东的个人处所互相独立,保证将公司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记录在册,以确保一人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一人公司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处理方法都应上报公司登记部门和税务机关以备核查;公司的会计人员应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有条件的可以向税务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聘请,没有条件的一人公司设置的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培训和指导;公司的每一笔业务都要真实、准确、及时登记在案;有关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人公司的财务进行稽查和审核,如果发现有脱离正常交易价格、无限制支付股东巨额报酬、隐匿财产、虚报盈亏、关联企业不正当交易等行为应及时加以制止并勒令受益者退回不正当所得给公司,同时按比例对公司课以罚款;对于不按规定设置账簿,不如实记账,不
妥善管理账簿及有关记账凭证、原始资料,以及报复或唆使会计人员等行为按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公司法对健全一人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只能做一般原则性规定,而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予以调整。
(二)全面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在我国公司法实践中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时应明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的地位,细化“公司法人格否认”原则的适用性规定,增强可操作性。首先,明确“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与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关系。公司独立法人人格是公司的基本制度,这是不可动摇的,而“揭开公司面纱”则仅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公平与正义而采用的例外原则,这一关系必须明确,否则可能会导致“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滥用,从而背离了采用这一原则的最终目的。
其次,应当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具体规定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情况,并严格按照这些具体情况援用这一原则,不得类推适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立法的重要性上,揭开公司面纱的规则不能与独立法人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揭开公司面纱的规则内容非常繁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结合本国的公司法实践特点,及时总结规律和经验,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定,可以使得立法对于公司实践与司法实践的发展保持相当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司法解释应有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对于公司法进行频繁的修改影响公司法的权威性。
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72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费很多口舌去讲解这个业务,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着准则走,也不能完全离开现行的准则。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具体准则中常规的、经常性的、与会计六要素有关的业务,如固定资产准则、存货准则、收入准则等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对于具体准则中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业务,如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债务重组及非货币交易准则等,教学中可以不涉及这方面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具体准则时,教师要了解具体会计准则修改和制订的背景,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准则以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的方式通过邮件、学习网站提供、推荐给学生,以方便学生的专业拓展学习。
(二)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重新组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教学内容固然有其学科的严谨性和知识的连贯性,但却缺乏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如传统教材中资产要素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与后面的“收入”要素,资产要素中的“存货”与负债要素中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在核算内容上是有较强的业务关联性的。按要素分开去讲每一部分内容,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按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将这些有较强业务关联性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去讲,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既懂业务流程又懂核算要点,还能在真实的业务流程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拟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见表1:新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更为灵活,在章节安排上更加紧凑,前后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从认识报表为起点,以编制报表为终点;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基础,以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为分析的起点,强调会计要素的涵义及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具体经济业务核算过程形成会计报表的结果,反过来,通过报表结果的具体项目增减变化来推断经济业务的过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既反映了基本业务的核算内容,又突出了专业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在会计学原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和账户进行较复杂业务核算的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单靠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较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此要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的集中训练。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一章节均应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务。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组建与经营”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参观一个生产型企业;2.模拟创办一个生产型公司,完成资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4.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公司财务规章制度;5.认知公司的资产、负债;6.认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7.认知公司的收入费用利润;8.认知公司账簿;9.建账。
在第二章“供应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料的供应流程;2.观摩料的供应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3.填写收料单;4.讨论料的供应的计价方法;5.分析应付及预付款项;6.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供应的核算;7.登记有关明细账;8.认知国家和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9.认知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10.认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12.无形资产取得、使用与处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产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企业料的发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讨论料的耗费的计价方法;3.观摩料的耗费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4.填写发料单;5.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的耗费的核算;6.登记有关明细账;7.解读工资单;8.编制记账凭证,完成工的耗费的核算;9.登记有关明细账;10.认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耗费和管理制度;11.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耗费的计量方法;12.编制折旧计提表;13.编制记账凭证,完成费的核算;14.登记有关明细账;15.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问题和处置;16.认知产品完工入库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观摩产品入库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18.填写入库单;19.登记有关明细账。
通过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观摩法
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老师掌握实训进度,以下达实训任务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应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内容,具体实训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给老师检查以评定成绩。
(三)角色体验法
财务会计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具体核算业务,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而会计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学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体验法”,即老师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到应收票据的有关业务时,老师设计第一项业务即客户甲来公司商洽业务,拟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购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则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在得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就要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按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事项审批;审批之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对方开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出提货单交运输部门发货,开销售发票给客户;会计人员根据销售合同及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记账。如在讲到存货购入核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的流程及会计单据的传递。
(四)案例教学法
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融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本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应克服各种困难,化就业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教学内容能按量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姜雪梅.关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与考核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2]赵智全,王怀栋.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0).
[3]杨春旺,林露娜.对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J].商业经济,2007,(12).
关键词:独立董事 财务独立董事 对策
一、财务独立董事的涵义及职能概述
人们将独立董事中具有财经专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称为财务独立董事,包括会计专业人士与具有高级职称的财经类人才: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而具有高级职称的财经类人才是指高级经济师或高校中的财经类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人士。综合以上观点,本文界定财务独立董事的定义:所谓财务独立董事,是指由会计专业人士及财经类高级职称^士担任的,且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而引进的独立董事制度,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和参与公司的战略规划。而财务独立董事能以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背景,更好的发挥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财务独立董事在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投资融资方案,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对外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进行审查、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辨别和防范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制定薪酬方案、绩效评价等方面,财务独立董事均能以其专业知识和独立的判断为公司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公司提高决策水平,改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价值。在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财务独立董事,对于改善董事会专业结构,减少董事会决策失误,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能认为引进财务独立董事就一定能够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但是财务独立董事的存在对于董事会客观准确的判断有关财务会计信息、参与战略决策、提供正确建议等方面确实会有所帮助,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和避免会计信息虚假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倡导上市公司应正确看待财务独立董事的存在,重视发挥财务独立董事的重要作用。
二、财务独立董事构建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独立董事的法制建设要完善我国对财务独立董事的法律规定。2005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已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并日渐完善。进一步思考,财务独立董事比一般的独立董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在《条例》中对财务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聘任、任期、工作时间、薪酬,责任,权力和义务等都做出更明确的规定,以保证财务独立董事真正独立地、客观地参与公司的监督和决策,更有效的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对财务独立董事违法的法律规定应该比其他的独立董事更重、更细,以保证其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应完善专业委员会制度。为了更好地执行董事会的职能,董事会内部一般均设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根据公司的规模、性质而有所差异,但在大部分英美公司中都设有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委员会各司其职,共同履行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独立董事在参与公司治理时,除了以董事的身份参加董事会以外,为确保其有效发挥作用,还要在公司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从各委员会实施细则的职责权限分析,财务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委员会包括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诸委员会都离不开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背景,有些甚至需要非常深厚的财务会计专业基础和系统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各专业委员会是财务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条例》应当以法规或条例形式强制性地推行董事会下设以财务独立董事为主(提名委员会除外)的各种专业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防范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等问题。
(二)规范财务独立董事的选任与退出机制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的任用机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1)规范财务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财务独立董事首先要具备《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任职资格和不得担任的独立性要求。除此以外,作为财务独立董事还要具备以下资格: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能够坚持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生成过程予以检查,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及时发现并提出独立意见;具备精深的财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及独立判断能力,针对公司战略、投资、项目计划等提出客观的建议和意见,协助管理层推进经营活动,为董事会的决策引入外部独立的观点,提高公司决策水平,提高公司价值;确保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财务独立董事应该确保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参与、研究、分析公司的活动,注意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认真阅读并熟悉公司章程、各项财务报告,及时了解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发表独立看法。(2)规范财务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可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产生。据《上海证券报》的“中国独董生存现状抽样调查”显示,由上市公司监事会及其他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股东提名的独立董事人选所占比例非常小,独立董事的提名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公司控股股东在操纵。本文认为:建立财务独立董事人才市场。我国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人数,高级会计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理人等大量存在,完全能够满足上市公司对财务独立董事的需求。这些符合财务独立董事要求,又有意于从事财务独立董事工作的有志之士,可以联合成立―个财务独立董事人才市场。采取网络的形式,展现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取所需。鉴于公司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和财务独立董事工作的重要性、人的精力的有限性,应该规定每个财务独立董事只能应聘一家公司,不能为多家上市公司服务。财务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树立财务独立董事职业化、市场化的观念;加强财务独立董事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实行财务独立董事行业准入制度;开展财务独立董事资格认证、声誉认定等。形成一支财务独立董事队伍,形成市场化的财务独立董事选聘机制,优胜劣汰,竞聘上岗。(3)完善财务独立董事的退出机制。独立董事的退出机制是指因主客观原因致使其不再适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而设置的制度安排。这一方面有利于保障独立董事的权利不受侵害,同时也有助于独立董事市场的完善,使独立董事群体能够形成一种自我优胜劣汰的机制。而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的退出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劣淘汰现象,在敢于提出异议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中,只有少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仍能留用,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辞职或被解聘。完善财务独立董事的退出机制已经变得非常迫切。笔者建议。有效的独立董事退出机制应包括:一是法定退出。目前我国已有了这方面的规定,独立董事在同一公司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二是任期期间的免职规定。当独立董事因主客观原因导致其不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或无法履行财务独立董事职责时,可由该独立董事本人或者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免职,同时选举新的独立董事。同时还应该规定市场选择,随着独立董事经理人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到财务独立董事人才市场中来,优胜劣汰,由市场来选择财务独立董事。实行强制退出。财务独立董事因未能合理履行职责而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劝其退出;对违法严重者实行市场禁入,并责令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财务控制 财务欺诈 内部控制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当今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许多企业因为财务控制薄弱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欺诈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一些单位通过虚报利润等财务欺诈手段,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和实现其他不正当目的;一些中介机构在执业中无序竞争,使国家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甚至协同造假等,不仅直接干扰了党和政府的经济决策,还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腐蚀了社会经济的健康肌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在收益管理制度下财务欺诈不仅限于收入调节,还包括虚增期末存货、将费用资本化以少列成本、虚增收入,以及编造假的评估及其它文件来获得信贷、通过内部交易或建立虚拟公司获得非法融资等。欺诈性财务报表是指一种故意从本质上提供误导性财务报表的行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构成欺诈性财务报表的三个关键要素:(1)故意的或过失的行为;(2)实质上是对财务报表的谎报;(3)谎报的符合重要性原则,即谎报必须是重要的。
一、收益管理制度下财务欺诈防范措施
1.完善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1)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好的、有助于在收益管理制度下防范财务欺诈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首先,内部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公司最高管理层),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其次,过程控制受到特别重视,操作程序规范。
第三,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业务活动按适当授权进行。内部控制机制要对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和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对其职责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第四,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内部控制机制要能够做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需要,要使公司和部门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此外,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用内部控制防止欺诈的关键是职责划分。职责划分增大了欺诈的难度,使人们很难欺诈。
(2)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也是一种在收益管理制度下可有效防范财务欺诈的管理制度。从而不仅可以做到防止欺诈,又可以做到发现欺诈。
2.外部审计监督
外部审计监督指由外部审计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并对公开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外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其发表审计意见,而不是发现或阻止欺诈的发生。
3.改革业绩评价标准,采用剩余收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
评价公司的业绩评价制度是否运行良好时,要考虑和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这一制度激发了什么行为?(2)这一制度应该激发什么行为?
二、我国防范财务欺诈应采取的措施
1.健全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
(1)会计法规体系建设。会计法规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律规范。
(2)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
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对防范财务欺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介机构的工作不仅可以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而且能够有效鉴证会计信息。
3.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改进并规范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
(1)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权益变动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说明性注释。同时又指出,鼓励企业在财务报表之外披露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评述,该评述应描述和解释企业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主要特征极其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事项,诸如决定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企业筹资来源、举债政策极其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价值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企业实力和资源等。另外,该准则还鼓励企业提供诸如环境报告和增值表等附表。
(2)改进并规范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概括讲,改进和规范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重点是要拓展信息披露范围。
其中最重要的是表外信息的披露。表外会计信息的揭示应满足的要求:披露的内容要全面,揭示的方法要有助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揭示的形式要简洁、规范;揭示的形式主要有:附注、注释和补充报表(附表、调整报表、专项报表或称非财务报表)三种。
(3)改进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周期和时限。针对我国目前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周期和时限过长,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现状,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应缩短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周期和时限,如规定披露中期财务报告(含季度财务报告),将年报披露的时限由年度结束后4个月改为两个月,中期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限由中期结束后两个月改为1个月。
参考文献:
[1]杨宗昌,杨淑娥.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与外部化改进.财会月刊,2003,(1).
【摘要】本文论证了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笔者认为,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核心是财务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是公司的两大工作重点;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是公司财务的两大重点任务。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使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变,由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再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企业经营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的重要性及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追求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的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取代。以外部监督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正在向以内部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在这种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处于转轨的时期,我国的企业发展还很不平衡,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统一。笔者站在价值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问题,旨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基于价值的管理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V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VBM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有许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就必须明确股东价值创造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是对影响或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管理,图1反映了基于价值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VBM中,为了使投资者支持股票价格,公司需要与投资者保持有效的联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投资者对与其关系重大的公司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因此,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尽可能使投资者得到相关、可靠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给市场的印象对公司价值以及价值管理的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VBM中,为了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包括清晰地了解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正确评价等。目的就在于开发最优战略以利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正确的战略选择必然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有持久的、长足的增长。
为达到创造最大价值的目的而选择公司战略后,接下来的管理程序就是战略的实施。这是VBM的关键一环。历史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就是在实施公司战略这一环节失败了。有效实施战略的关键之处在于贯彻实施全面业绩管理(IPM)。为了在公司经营中实施全面业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与全面价值管理的其他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的评估框架和信息体系。IPM的成功运用有助于确保以统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战略意图转化为现实。
三、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
VBM的三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涉及到公司投资者、董事会和管理者三个主体的目标、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与协调。公司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目标,即创造股东价值,公司的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共同努力,这正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公司外部索取权人与公司的契约关系,主要是财务契约关系。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之间就公司事务签订的财务契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外部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是他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可见,在公司治理处理契约关系当事人利益的过程中,财务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便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财务治理中,各种索取权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是由财务契约确定的。这些契约通常包括与股权投资人签订的股权契约、与债权投资人签订的信贷契约、与管理者签订的报酬契约等。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尤其要协调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权契约规定了股东投入股权资本后,对公司有治理权,即在董事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公司合并、分立、停业等重大决策有投票权;有出售和转让股份的权利;当公司发行新股时,有优先认购权;对公司收益有剩余索取权。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部分股东并不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这样,公司的控制权就落入少数拥有较多股份的大股东手里,形成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大于收益权的权力结构。那么,这些大股东就有能力,也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从其他股东向自己转移财富。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主要表现在:(1)直接侵占;(2)关联方交易;(3)关联方借款。因此,股权契约还通过规定一些附加条款,避免控制权与收益权的不对称,以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信贷契约是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就债务融资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债权人将资金投入企业后,有固定收益索取权(包括本金和利息);在企业没有按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清算担保资产,甚至迫使企业破产进而夺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由于股东与债权人在控制权与收益权上的差异,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也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者就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试图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这表现在:(1)资产置换;(2)策略性违约;(3)债权稀释;(4)债务悬置;(5)财富转移。因此,信贷契约除了做出一些决定信贷关系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定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以防止股东和管理者侵占债权人的利益。这些条款通常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两类,前者规定债务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后者直接限制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报酬契约是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签订的关于高层管理者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当管理者业绩表现良好时股东给予管理者的报酬,以及当管理者业绩表现很差时,将会受到的处罚(克扣奖金,削减工资,甚至予以解雇等)。由于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有一定的决断力,因此他在职消费是否适当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又由于管理者在信息分布中有优势,股东要验证管理者是否努力工作需要花费监督成本,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监督是不可能的。另外,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够运用大股东用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方式侵占所有股东的利益。因此,报酬契约中除了规定不同管理业绩下管理者应得的报酬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限制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些条款与信贷契约的额外条款类似,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
四、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
公司的各种事务和运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公司管理是公司的管理者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基础对公司事务进行的管理。
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及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管理控制亦可称为管理者对公司中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但是,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者离不开公司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地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对上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下包括代表职工利益的全体员工。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公司中其他成员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执行战略,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以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从公司目标确定、公司战略选择到战略执行,都以创造股东价值,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和导向,从而在管理控制全过程实施的价值管理。管理控制从程序看主要有五个步骤,它们都有着新的内涵。
(一)基于价值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分解。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公司的目标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战略选择将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导向。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实际上是根据价值创造环节或价值链进行的。通过战略目标分解来保证短期价值目标与长期价值目标相协调,局部价值目标与整体价值目标相协调。
(二)基于价值的控制标准制定。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控制变量与控制标准的确定必须体现价值创造环节与价值目标。如将资本增值、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价值量及效率指标作为控制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指标,将公司资本增值或股东价值创造作为控制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和导向,制定全面预算体系。
(三)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报告。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管理控制报告要体现价值管理的特点,即以会计报告系统为中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经营业务报告作为管理控制报告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各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会计报告的补充与说明。
(四)基于价值的经营业绩评价。在基于价值管理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应主要体现在股东价值创造上,以是否为股东和企业创造价值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指标主要以价值量指标为主,包括以价值量反映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
(五)基于价值的管理者报酬。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对管理者的激励要与价值创造或资本增值相联系,使管理者的收益与资本增值或经济效率挂起钩来,使股东价值的增加与经营者的报酬成正比。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