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业务特点

银行业务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15:22: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银行业务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银行业务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监管

2007年,因三家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私人银行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被银行业称为中国“私人银行元年”。今年,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陆续开展了这一业务。可见,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又一个重点。与业界的趋之若鹜相比,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私人银行业务出台专门的监管法规。那么,私人银行业务这一金融创新有哪些特点,其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出现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什么,现有的针对理财业务的监管制度是否适用于私人银行业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促进业务的稳健发展。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的发展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通过客户经理向拥有高额净资产的私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高质量、专业化金融及相关服务获取收入。私人银行业务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客户的特殊性。其目标客户群不是一般大众客户,而是高额净资产客户(HNWIs);二是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私人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三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易导致利益冲突。由于银行无法完全掌握客户的准确信息和客户无法了解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存在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利益冲突问题的产生;四是服务期限长、私密性高;五是账户复杂、交易金额巨大。私人银行业务和理财业务不是同一个范畴,私人银行业务更为广泛,包括投资、融资、保险、咨询顾问等多项业务在内,跨多部门、多业务领域;而理财是纵向的,理财服务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小部分内容,所以不能将私人银行业务规范划归到理财业务框架之中。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的特点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理财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特点表现为:一是面临的风险多。由于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和服务范围远远丰富于理财业务,因此其面临风险更多。二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私人银行业务更复杂,存在更多的潜在风险事件和风险点,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但作为一项新兴业务,银行相应的内控管理较弱,因此更容易引发风险。三是风险复杂,有较强的关联性。私人银行业务集多种风险于一体,各种风险的抵补或交叉关系更为复杂,更容易相互传染、转化。四是风险计量难度大。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是针对极少数的客户,面临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许多新型风险,传统的计量方法较难预测和计算。五是从风险分类来看,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最大风险。

私人银行业务由于其组织形式和业务特点,导致了其风险生成有如下特殊的原因:一是私人银行业务与利益冲突。私人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改善了市场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但私人银行的中介地位决定其难以规避利益冲突,由于私人银行获得信息的机会和能力远胜于客户,客户不得不依赖私人银行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当一项交易为客户服务而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时,私人银行可能会选择从自己的利益角度看更为有利的方式,进而引发“利益冲突”。“回扣”是利益冲突的典型表现形式。私人银行可能会选择给予自己回扣多的产品与服务推荐给客户。私人银行给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时,利益主体也随之多元化,利益冲突就更为激烈。二是私人银行业务与合谋行为。在私人银行业务中,合谋主要是指私人银行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客户从事“洗钱”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社会福利。

三、我国现有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私人银行业务实施的监管主要是依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进行的。尽管他们都是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管手段、指标设定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性,但对私人银行来讲,它毕竟与理财业务有不同的业务特点,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对它的监管还应考虑其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否则监管就极可能出现低效率的情况。具体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风险监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私人银行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暂时采用理财业务的监管规定,这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理财业务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小部分,因而不能将私人银行业务划归到理财业务框架之中。二是上述的管理规定与办法,或主要针对某一种产品,或主要针对某一种风险,而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产品多元化且具有复杂风险的业务,这些规章制度不能替代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

(二)监管主体多元化,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监管部门来看,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进行监管。但从整个业务范围看,涉及的部门更多。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反洗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外汇,证监会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等。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须与不同监管部门沟通,得到不同部门的许可,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管职能的重复与真空,造成商业银行的被监管成本提高或是逃避监管。因此,私人银行这一金融创新实际上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三)缺乏风险监管,监管能力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对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客户构成、产品定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风险性监管和规范性监管涉及不多,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抑制利益冲突与共谋行为引发的风险。从风险监管角度分析,这样的监管措施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旦私人银行业务出现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只能被动地事后处理,这影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四)与国际监管标准还没有接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已从传统的自律型监管向政府型监管方向转化,各国监管机构出于保护消费者、控制业务风险的角度提高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要求。如,欧盟2007年11月1日开始生效的“金融工具市场法规”,几乎涉及到私人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国内目前较为宽松的监管要求易使中国成为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洼地”,对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范围相对复杂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难以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四、改进私人银行业务监管的建议

(一)制定私人银行监管条例,加强协同监管。监管的宗旨并不是要消灭所有的金融风险,而是要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银监会应尽快制订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在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信息披露、监管流程等方面参考国外立法做出相应规定,使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协助监管和补充监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提供监管对象的活动情况和通报监管要求的变化与考虑。

(二)加强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准入监管。监管当局应通过一系列定性和量化指标,加强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监管。其中,最重要的市场准入标准有三方面:一是银行的准入标准。由于银行经营私人银行业务后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加大了,因此可考虑对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提出资本充足率要求、合规记录要求、经营范围要求等,以保证银行的安全与稳健经营。二是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制订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对高层管理人员、客户关系经理的任职资格提出严格要求,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三是客户的准入标准。监管当局应规定私人银行客户的最低个人净资产要求,并要求商业银行实施“认识你的顾客”(KYC)的测试。

(三)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并举。私人银行最大的责任是充分的信息披露、确保交易的公正及良好的风险控制。监管当局的监管不能有效替代私人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与合规职能,监管当局应对私人银行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服务提供方的行为,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促使服务提供商高度重视业务流程,严密监控主要的风险集中及其传递,保护消费者利益。

(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目前,银监会正积极推进与国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并与英美等国的监管机构达成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和监管合作,建立监管高层的互访和磋商机制,实行跨境联合现场检查。同时,还应努力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促进监管制度国际化,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新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以适应金融监管新形势的需要。

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私人银行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发展亮点,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2008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达到837.67亿元。按整体法计算,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平均为14.7%,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达到18.82%。

但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来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管制较为严格等原因,导致了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有限。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中间业务的广度、深度远远不够,覆盖面非常窄;(2)从中间业务经营地位来看,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50%~70%,国际大银行的比例达8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非常低,基本没体现出中间业务应有的地位及作用;(3)从业务创新方面来看,国外商业银行历来都非常重视产品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意识淡薄,导致研发能力薄弱,专业研发人员匮乏,研发投入少,从而业务品种缺乏创新,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4)从产品技术含量看,国外商业银行开发的中间业务产品技术含量高,服务手段先进。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软件与硬件上的投入匮乏,近半的中间业务处理还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5)从专业人才和服务手段看,国外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形成了完善的服务措施,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总量规模偏小。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收入规模总体还很小,不同银行间的差异悬殊很大。2007年我国大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8%左右;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3.67%左右,农村合作机构更低;二是业务品种单一。世界银行业已开发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商业银行仅有300种左右,并且中间业务品种结构极其不合理,科技型、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不多;三是创新能力薄弱。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没有中间业务,从而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没有形成创新的动力,这就导致商业银行推出中间业务取决于资产负债业务的需要,而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四是同业竞争无序。现行中间业务收费依据主要有央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等,这就造成收费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

二、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选择中间业务的新举措

1、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拥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操作独立性强。大多数私人银行业务是由完全独立的部门运作的,有些是作为营业单位设立在商业银行的零售、资产管理或财产管理部门;二是良好的品牌效应。产品是可以复制的,服务却是难以复制的。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注重通过集中银行、财务、投资、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专家,借助国际化品牌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三是较高的业务利润。私人银行业务为财富高端客户服务,因而管理富裕私人客户资金的业务利润丰厚,而且是较为稳定的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小。以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为例,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利润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商业银行业务的盈利水平。

2、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是客户的实际需要。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就是专业人员为客户精心设计金融投资和管理服务,“私人”的涵义体现为专职的财富顾问为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以及产品组合的个性化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好处体现在:一是可以保护客户的隐私。私人银行业务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商业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定包括投资、信托、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私人银行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客户忠诚,严密保护客户的隐私权;二是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定产品。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不同,商业银行注重根据客户个人的需求设计金融产品,其涉足市场的全球化程度是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无法企及的。由于个人资产的庞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性和条件来设计产品,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三是可以提供独特的服务。形象地说,国外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是“侍者”服务:在客户需要时随叫随到,还要参与客户购房、置车,等等。只有为客户提供合适、专业的理财投资建议,才能像“侍者”一样服务客户,从而成为商业银行增值服务的手段;四是服务内容比较广泛。私人银行业务按服务范围来划分,有投资服务、银行服务和咨询服务等。从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全球外汇买卖市场、黄金白银的交易到艺术品、名画古董、宝石、现代艺术、财产保护、移民、税收、信托等的个人理财服务,几乎无所不及。

三、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际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步开放和完善,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

1、从需求方看,我国已形成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市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就了快速增长且数量庞大的富裕人口。据美林和凯捷顾问公司2007年10月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49.8万位富裕人士。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富裕人口期望专业金融机构对其高价值身份认同,并提供相匹配的一体化、客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其得到财富的高增长,并就投资、法律、财务、税务安排、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化的管理建议。

2、从供给方看,中外资银行正角力竞争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来,随着传统业务的萎缩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纷纷推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仅2008年4月,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宣布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按照国际银行业的成长轨迹,私人银行业务有望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3、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目前,我国正积极向金融业综合经营方向靠拢,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QDII境外理财业务、保险基金可以入市,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股等,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复杂化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4、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有大批产品推向市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股票、基金、QFII、QDII、权证、国债、企业债、可转换公司债、分离债、商品期货等产品,以及将要推出的股票指数期货。这些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所必需的产品和交易市场。

5、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一批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并为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培育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从2000年开始,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就系统地开展了个人金融网点改造工程,进行以完善网点服务功能为目的的升级改造,建立了大量的理财中心、金融超市式的网点,在结构设计和功能布局上充分体现了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这些工作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许多劣势,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收入。

1、政府监管部门改革和相关法律的完善。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换,我国的监管制度需要尽快做出调整,变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为综合经营和混业监管,这样才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经营和业务创新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国内商业银行逐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才能与外资银行展开平等的全能性业务竞争。

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是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多年的良好发展与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分不开的。在我国,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滞后,缺乏法律规范,导致私人银行业务在操作上出现了不少困难,阻碍了其正常发展。我们应该逐步进行这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建设,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律基础。

2、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属于“个人金融业务”,但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性的个人金融业务,要根据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展营销和客户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面广、服务和营销模式特殊、专业性极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是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专业人才。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由于私人银行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但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培养国内理财师的基础上,培养更高层次的私人银行业务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方面是银行内部的自身培养;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引进人才,以弥补我国市场上人力资源短缺的弱点。同时,根据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的独特性,注重对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的培养、提高。

三是明确市场定位。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居民金融资产在资产结构、地域分布和客户群体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富人群体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市场战略。在找准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选取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作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试点。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顾客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承东,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研究,2008.3.

[2]盛婉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J],金融论坛,2008.6.

[3]任显芬,中间业务: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J],浙江金融,2008.6.

[4]张鹏,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市场研究,2008.3.

第3篇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9期

3.向群,物流银行:助力中小物流企业速效解困,中外物流,2006年6期

4.彭永芳,“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科学与管理,2005年2期

第4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富裕人口;金融产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3-0061-04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

与普通的零售银行业务相比,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客户门槛高。与针对普遍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及零售银行业务有所不同,私人银行大多数在成本考虑下都有最低门槛限制,其服务对象不是一般大众客户,而是社会上的富裕人士,或称为高净资产客户。因此,人们也称其为富人银行业务。但就富裕人士的标准而言,不同国家、不同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如美林、渣打银行的准人条件是100万美元;瑞士银行则视不同情况而定,如在异地开户为50万美元,在瑞士开户则为100万美元。

2、服务内容广。私人银行业务按服务范围来划分,则主要包括:投资服务、银行服务和咨询服务,其中以投资服务最为重要。内容则包罗万象,从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全球外汇买卖市场、黄金白银的交易到艺术品、名画古董、宝石、现代艺术、家族生意、赛马、上市、继承事宜、离婚和财产保护、移民、税收、信托等的个人理财服务,几乎无所不包。

3、业务保密性强。私人银行业务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订包括投资、信托、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

4、操作独立性高。大多数私人银行是由完全独立的机构运作的,也有些私人银行业务作为营业单位设立在一般的商业银行零售、资产管理或财产管理部门,但必须与企业银行部或投资银行部相分离。

5、品牌效应大。产品可以复制,服务则难以复制。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注重通过集中银行、财务、税收和不动产策划、投资、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借助国际化品牌来提高客户在使用其品牌时的满意程度。通过品牌效应、销售渠道、服务水平、产品内涵来和同行间的产品制造差异。例如,荷兰银行将贵宾理财命名为“梵高贵宾理财”,就是借梵高的创意和灵感来彰显自己的独特优势。

6、业务利润高。私人银行业务因其服务于财富高端客户,因而管理这些富裕私人客户资金的业务利润丰厚,而且盈利主要来自较为稳定的费用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利润增长12%-15%,其中资产管理费占收入的45%,经纪费占20%,净利息收入占25%,远优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

二、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力分析

就我国而言,财富的积累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市场化取向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三类人中:民营经济经营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高收入群体的日益增加,自然对财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这项业务必将是中外金融机构争抢的一块大蛋糕。

首先,我国已拥有足够的富裕财富量和富裕人口基数。根据美林集团和凯捷顾问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2007》和《亚太区财富报告2006》显示,2005年中国富裕人士共计拥有财富量1.6万亿美元。占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财富总量的20.90%(表1)。且近年来中国富裕人士的绝对数和增长率均在稳步攀升:2004年中国内地持有流动资产(含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数量为30.0万人,比上年增加4.53%;2005年则为32.0万人,比上年增加6.80%;到了2006年中国内地富裕人士数量已上升为34.5万人,比上年增加7.80%。在亚洲的富裕人群中,从绝对人数上看中国排在日本之后,位于第二,已经基本具备了高端私人财富管理的客户基础。

其次,我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比较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富集中度高,2005年我国富裕人士平均净资产额为500万美元,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图1);二是区域集中度高,我国70%以上的富裕人口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五个城市,而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就是从中心城市向卫星城市辐射,这就为私人银行业务的规模性开展提供条件。

最后,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目前我国正积极向金融业综合经营方向靠拢,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QDII境外理财业务,保险基金可以入市,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股等,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复杂化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表现为个人理财服务,但服务的品种单一、同质性强,服务对象面向大众,没有差别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与产品。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北京朝阳区和上海浦东两地同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为顶级富豪服务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确定为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从而拉开了内资银行正式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序幕。与此同时,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均在积极筹划私人银行服务。但总体上看,我国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模糊

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是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以信贷资产为主要产品、以利差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这种集中、单一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发展模式适应了相对稳定、封闭和低层次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转换银行业务增长模式,就必须把发展个人银行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并且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特别是随着中国逐渐放宽利率、汇率管制,未来很多的增长空间和盈利机会也都将来自个人银行业务。目前,国内的财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在理论层面上国内银行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有所了解,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还没有做好大力开拓个人金融领域的充分准备,多数人混淆了零售银行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的界限,对于发展私人

银行业务更是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发展模式模糊,发展措施不完备,工作中盲目性较大,从而影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分业经营所带来的业务限制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为私人全面经营规模庞大的财富,其提供的投资产品组合极富个性化,绝大多数均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外汇等多个市场。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制度,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循环,有限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增值,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也十分有限。这不仅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向其他市场的交叉和延伸,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投资产品组合的品种,也极大地削弱了产品组合的回报率和吸引力。而无法提供高度个性化投资产品组合的私人银行业务将难以获得高端客户的青睐。

(三)外汇管制仍然比较严格

私人财富能否自由投资、自由出入、自由兑换、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都是私人银行业务全球化配置资产、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关键。尽管近年来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比海外市场低,国内理财增值状况良好。但是从长期来看,任何经济体、任何资本市场迟早都会面临周期性波动风险,我国所实行的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将使得国内缺乏完善的对冲产品市场,不能将客户的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对冲。而私人银行提供的各类高端金融服务――如信托理财、境外投资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等,既是内地高端客户的正当需求,也是今后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四)缺乏有效的营销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个人金融产品尤其是私人银行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由于国内银行缺乏有效的营销服务体系,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落后,产品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前、售后服务严重滞后,也使得富裕人士对相关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高端服务。与此同时,当前银行业正处在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新时代,收集富裕人士的客户信息并充分挖掘、调整,设计出高附加值、个人特色强的金融产品是私人银行经营的核心所在。了解客户的信息越多,私人银行就越能更好地预测潜在的业务,通过交叉推销来提供更多的服务。但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还处在初始阶段,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处理技术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五)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业务不同于一般的高端理财、贵宾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富豪和超级富豪,业务涵盖非常广泛,涉及银行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收藏品市场以及保险、税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乃至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知识及业务操作技能。而目前国内银行业现有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人才十分匮乏,尚不具备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引入和提高。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应对策

20世纪末以来,由于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大力拓展和不断创新,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普遍超过50%,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我国银行业在中间业务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因此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中间业务的竞争将是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的稳步增长,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富裕阶层,而作为拓展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之一的私人银行业务也自然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目标。为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私人银行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一)要转变经营发展理念

要转变传统经营发展理念,提高对私人银行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彻底纠正重“公”轻“私”、重“批发、大户”轻“零售、个人”、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的不正确观念,将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将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今后利润来源的重要增长点,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同时,在适当时候成立专门私人银行业务部,建立健全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以保证私人银行业务在合规、可控的状态下运行。

(二)要有明确的市场发展战略

根据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资产结构、地域分布、客户群体和消费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各家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研究制定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与计划。首先,应找准拓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国内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在重点突出富裕人士阶层的同时,应兼顾中产阶级的需求,可首先选择在经济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试点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其次,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服务,提高富裕人士投资成熟度和财富管理服务认知度。可根据客户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将私人银行业的顾客分为财富最大化者、财富创造者、保守管理者、财富保护者,并针对每一类顾客的不同特点,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资产经营和投资策略。

(三)要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金融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工具。私人银行服务的有效开展有赖于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将私人银行客户与其他客户有效地区分出来,深入了解私人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高质量的资产管理等精品服务。其次,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要从以往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密切地关注富裕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贴身的服务。

(四)要注重业务和产品的研发

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客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开展产品组合和功能整合,向客户提供复合性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其次,要注重业务和产品的品牌建设,品牌是私人银行业务获得稳定收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通过业务和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提高高端客户的忠诚度和银行的社会形象。再次,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要注重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之间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

第5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

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

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第7篇

2005年5月,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私人银行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友邦、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私人银行,并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07年3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作为我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在北京开业,自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据《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超过70万人,相比于2010年增加2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18%。同时,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2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为3100万人民币。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高净值人群对于私人银行的认知不断加深,越来越倾向于寻求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甚至是财富传承。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在客户数量方面,中国银行2013年末达到6万客户,较之2012年末客户数量增长50%。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截止2013年末私人银行客户数也分别达到45000户、31300户、25496户,相比于上年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管理资产规模方面,如下图所示。除中信银行2011年未公布数据,其余四家商业银行过去三年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均获得稳定增长。其中,招商银行2013年数据增长约32%,超越中国银行5700亿元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714亿元。其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截止2013年末也分别达到5413亿元、5050亿元及1613.05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整理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较少,综合投融资理念尚未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产品通常集中在银行内部产品以及的第三方机构产品。以“产品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大大局限了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来源,不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业、跨机构、综合全面的投资理财方案。而且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简单化的现象,多以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产品,投资渠道较少。

2.业务经营模式简单。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总行一级部门或准一级部门设立。一方面要承担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方案、政策及流程,同时还要承担总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这种双重职能定位类似于分行,不能充分体现私人银行业务的专职性。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从业人员知晓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整体金融领域的诸多专业知识,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综合理财需求,不能够提供全面的、完善的理财方案。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投资理念,开发创新型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私人银行所面对的客户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因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资理念尤为重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高效实现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客户粘性。

第8篇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2]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2005.9

[3]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