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9 15:00: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人,其中:维吾尔族XX户XX人、回族XX户XX人、汉族XX户XX人、苗族XX户XX人,XX至XX岁群体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2.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XX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XX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卫生厕所 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四、工作成效
“爱国卫生运动季”开展以来,我们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某某”一个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陌南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提升一区三园四线,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带,在“爱国卫生运动季”中,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美丽某某·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统一思想,营造浓厚干事氛围
全镇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卫生整治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围绕“五治并举”和“十乱现象”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镇村电子屏滚动播放1000余次,广播宣传2000余次,悬挂横幅标语100余条,微信转发工作动态300余次,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党员带头卫生整治5次,重点区域带领镇村干部群众共同整治10余次,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卫生整治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构建三级工作网络
一是成立镇爱国卫生运动季领导组,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并实行“一天一排队,一周一研判”会议机制,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开展;二是采取“各片集中人员力量深入一线,攻坚拆违重点难点;各村集中干部群众做细做实,进行网格化卫生整治”的方式,强化卫生整治工作落实;三是组建镇“拆违治乱”和“卫生督导”两支队伍,负责联合执法拆违和整治情况督查,保障整治效果。形成了“镇、片、村三级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网”,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人员到位,密切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整治。
三、整体推进,突出细化五治并举
一是全面清。全镇共清理垃圾73802.8方,清除乱堆乱放26140处、乱扔乱倒109处、乱拉乱挂553处、乱贴乱画1724处。二是依法拆。全面排查,下大力度拆除四条干线可控、可视范围的违建160处、整治168处;拆除村内乱搭乱建513处。三是彻底改。全镇2020年改厕达425户、硬化通村路2.5公里、硬化街道2公里、铺设污水管道1.3公里等,通过持续“五改”和改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改掉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切实提升群众卫生素养。四是见缝种。全镇2020年通村路及村庄绿化11.8公里,精心打造5个小游园,目前已全部完工,努力创建森林乡村,致力于实现农村开门见绿。五是切实建。各村依据村情实际,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共同确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153项,明确干部、村民、保洁员各自职责,规范进行卫生清扫,推进人居环境面貌长期向好。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XX镇辖区内有2座千亩圩堤——XX圩堤、XX圩堤,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当鄱阳湖水位达到警戒线19米,我镇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防汛当中,抓好防汛巡查排险除险等工作,由于今年洪水来势凶猛,根据省市县防指文件相关要求,我镇两座圩堤全面泄洪。进洪受灾后,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防疫消杀、灾后自救、“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尽全力降低灾害的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标对表,从严从紧抓好抗洪抢险工作
(一)工作落实情况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防指等各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与洪魔斗争。镇党委书记担任东风圩堤的副指挥长,镇长任左桥圩堤的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及一般干部按照安排在圩堤上值守、巡查、抢险。
按照要求行洪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围绕防汛值班值守、核灾救灾、灾民转移安置、灾后恢复生产自救、灾后重建、救灾物资的申报发放、贫困家庭和人口的救助、灾后环境整治及防疫等8个方面,有序开展工作。
(二)物资储备情况
4月份进入汛期后,我镇就开始为防汛做好准备工作,圩堤、水库清杂到位,砂石、编织袋、三色布等防汛物资提前提前采购到位,同时投入资金XX万余元在两个圩堤上搭建了XX个值守点,架设通电线路XX公里,为防汛工作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巡查排险情况
全镇防汛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和县乡两级责任单位的防汛干部日夜坚守东风、左桥两个圩堤,严格按要求进行巡查排险,镇纪委牵头的督查组每日对值守情况进行督查。至7月11日行洪时,共发现出险点XX处,处理险情XX余次,确保了两座圩堤的安全。
在做好圩堤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密切关注山塘水库汛情,每座山塘水库都有专人巡查,水位高时及时开闸放水,如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并按预案进行处置,确保了水库安全。
二、精准规范,从实从细做好减灾救灾工作
(一)转移安置情况
我镇共转移群众XXX户XXX人,其中XX户XX人集中安置在长红、亮星村小两个集中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按“八有”要求配备,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村干部每日到安置点了解群众需求,并做好思想工作,确保无人私自返回原住所居住。
(二)核灾报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镇安排专人对全镇灾情进行汇总,要求各村据实上报,不得漏报、虚报。7月11日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我镇XX个行政村有XX个受灾,梅堂村委会四房查村、港头老街村等部分自然村全村被淹。共有XXX户XXX人受灾,其中贫困户XXX户XXX人;紧急转移XXX户XXX人,其中集中安置XX户XX人;农作物受灾面积XXXX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XXX亩,良田损毁XX亩,其中贫困户产业受灾种植业XX亩,绝收XX亩,水产养殖受灾XX亩;受灾房屋XXX户,其中贫困户XX户,倒塌房屋XX间;道路损毁XXX米,桥梁损毁3座,水利设施损毁XX处,直接经济损失XXXX余万元,其中农业损失XXX万元,基础设施损失5186万元,群众家庭财产损失XXXX万元。
(三)救灾款物管理
灾情发生后,镇村干部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在外能人志士介绍受灾情况后,许多乡贤通过个人、企业或者商会的形式为我镇捐资捐物,为家乡救灾工作奉献一己之力。
共收到社会捐资XX万,各部门下拨及社会捐物约XX万元,已按程序全部发放到位,镇村两级全部建立台账。救灾资金XXX万元正在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步骤进行分配,各村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正在制定分配方案。
(四)防疫消杀情况
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防疫工作,镇党委政府安排镇分管卫生防疫的领导牵头在镇卫生院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村医进行防疫消杀工作专题培训。村委会和村级卫生机构每天对退出洪水的区域进行消杀,对集中安置点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对居住点定期进行消毒,杜绝疫情发生。
(五)服务保障情况
因圩堤进洪,我镇集镇老街、都中公路道路受淹进行管制,为方便周边十余万群众的出行,镇党委政府同县公路部门一起安排船只免费运送过往群众,累计运送群众4000余人次,对道路被淹村庄临时安排船只开辟简易山道,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督促供电、供水部门抢修设施,保障用电用水安全,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及智障人员管控,杜绝溺水事件发生。
(六)灾后重建情况
按照“一堤一策”的要求,对我镇两座圩堤分别编制了《圩堤退水期管理和圩堤内生产自救方案》,对圩堤巡查、安全管理、险情处置、内湖排涝、水环境保护、生产自救等工作设计了预案,确保退水期圩堤安全。
我镇油茶、小龙虾等产业和早稻、水产养殖在此次洪灾中不同程度受损,镇扶贫站、农技站已对受灾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申请农业保险理赔,全镇早稻大户投保面积XXX亩,赔付XX万元,散户投保面积XXX亩,保险公司正在查勘,虾稻共作XXX亩,已落实赔付360元/亩,赔付资金XXX万元。对退出水面的农田正组织开展自救,抢收早稻面积XXX亩,发放粮种XX万斤,坚持水退到哪里,种到哪里,已抢种晚稻面积XXX亩。并加强技术指导,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洪水退出的区域,镇党委政府及时安排各村委会联合XX公司对垃圾进行清运,杜绝垃圾成堆现象。对损坏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能抢修的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目前已抢修水毁公路1.7公里,同时申报水毁交通项目资金1564万元。镇执法队负责协助集镇被淹商户及时清运垃圾,恢复环境,确保集镇经济运转。目前我镇集镇受灾商户已全部恢复营业。
三、科学调度,从优从速统筹落实各项工作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做牢四道保障。对全镇XX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覆盖;加大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力度,彻底消除住房安全问题;通过安装自来水或签订供水协议,实现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全覆盖。
二是做实两业扶贫。在产业扶贫上形成了百亩油茶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今年计划申报100万元项目资金对油茶基地抗旱设施项目进行改造。在就业扶贫上,目前已有XXXX人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县外XXX名,县内XXX名其中XX名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专岗实现本地就业)。
三是做好普查准备。1、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2、加大增收途径。通过筑牢保障、增加光伏专岗等方法7月份全镇贫困户收入测算全部超过6000元;3、细化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全面细化十三五期间所有贫困户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按照普查工作要求,《行政村普查表》、《贫困户摸底表》和《入户宣传卡》已全面完成初稿,正在进行数据核查。
(二)人民武装工作
一是选优择强,提升入伍青年质量。通过营造氛围、入户摸排、宣传发动等方式引导优秀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
二是走访慰问,营造拥军优属氛围。临近建军节,我镇对现役官兵家属及退役军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召开座谈会,感谢其为国奉献。同时,引导群众观看官兵抗洪抢险视频,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三)环境整治工作
在做好洪水退出区域垃圾清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铁皮棚整治,整治率达到85%,持续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畜禽圈养整治,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使我镇环境整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人口2.02万人,下辖11个村、2个居委会,共有81个小组。自从2009年启动垃圾集中处理以来,我镇对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重视,目前,镇村组配备专兼职保洁人员99人,配备了必要的保洁车、垃圾池(屋、桶)。2009年,镇里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开展情况
1、重抓集镇环境卫生管理
(一)抓认识,转变思想观念。镇党委、政府对集镇管理和卫生高度重视,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镇里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模式。理顺了集镇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以前由镇村建站负责集镇的管理,去年把集镇管理办公室划归到居委会,由居委会负责集镇的管理和保洁,今年,我镇加大改革力度,将管理和保洁承包给个人,由居委会定期进行检查,实行严格的考核,此措施实施以来,集镇的卫生和管理变化喜人。今年,我镇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文件,要求各村积极创建优美村庄。
(二)抓宣传,营造氛围浓厚。今年以来,镇政府已投资5万多元加强对环境整治的宣传,先后印发了《致集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多份,制作了“三清工程”布幅标语40多条。对沿河路段的80多户居民,每户写下承诺书,不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中,集镇的河道明显干净多了。对农村,通过宣传车进行集中宣传,宣传生态镇创建,提高村民的卫生习惯。截止目前,各村已悬挂横幅26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50条。
(三)抓重点,开展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绿化工程。中心集镇相关路段空地植草绿化,今年以来集镇已投入近100万元用于绿化和游园建设,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9万平方米。二是净化工程。今年我镇已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日处理400吨、200吨、6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并已投入运行。投入280多万元配套了8.8公里的污水管网,达到路面排水畅通。建设垃圾中转站一座,实行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新添置移动垃圾箱、固定垃圾池(箱)480个,改造水冲式公厕三座。投入150万元完成集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我镇的农贸市场建设规模和运行质态排在乡镇的前列。三是美化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对集镇主要路道进行美化亮化,两个集镇基本实现了墙体白色化。四是通达工程。加大道路硬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投入,目前全镇现有农村四级道路75公里,实现了村组通公路,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五是禁烧工程。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责任到户,干部深入田头地块,以“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要求落实禁烧,去年禁烧率达100%,建设秸秆预处理站一座,把秸秆预处理后当成沼气原料使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95%,六是环境整治工程。今年以来,共清理疏浚河道20条,达30公里,土方15万方,清理河道杂物、漂浮物800吨,清运路道、河道两旁垃圾1400吨,清理草堆杂物280处,清理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和“四小”车辆乱停乱放乱占道,清理乱挂乱画乱拉乱摆现象,保持环境整洁,生态不被破坏。
2、开展村组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
今年,我镇把3月、6月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突击月,各村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扫除”,各村将河道、道路两侧、庄台前后所有看得见的垃圾集中进行了清除,据统计,全镇共清理出垃圾至少200车,仅清运到垃圾中转站的就有50多吨。
通过环境整治,各村还拿出一条长庄台进行集镇整治,重点整治内容包括卫生、道路、河道、庄台前后、绿化、垃圾池建设等。我镇还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和分工干部进行观摩,提出整改。通过此次活动,各村加强了保洁队伍建设,建设垃圾池的进度明显加快。同时,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全镇已改造无害化厕所1600多座,加大沼气池建设,已建设600多户沼气池。
3、加强镇村道路和河道保洁
对道路保洁,我镇聘请了18名养护人员,实行集中保洁,要求逢3的倍数必须上路进行保洁,并规定了每次保洁的长度和要求,各村对本村组的道路也聘请了专兼职的保洁人员,对公路、路面和河道进行保洁。
对河道保洁,一方面,我镇由水利站牵头,投资10多万元对全镇26条主要河道进行了集中保洁,聘请了15名专职保洁员,购买了15条小船,水利站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各村对其他河道也进行了集中保洁,各村在主干道上还配备了垃圾池或垃圾桶,方便群众投放垃圾,方便清运。目前我镇的河道基本干净,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
4、推进城乡垃圾统筹
目前,各村都有垃圾池,群众的卫生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组保洁、村收集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各村能定期将垃圾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我镇制订了环卫基础设施设置标准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保洁标准及考核办法,要求各村将本村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镇垃圾中转站。加强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对站内员工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操作和定期保养保洁,维护站内车辆进出秩序,打扫站内卫生并负责消杀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大力开展“四位一体”工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文明小康村为标准,继续改善村庄环境。从治理“散、小、乱”和“脏、乱、差”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对各村聚居点的人居环境实行“六化”工程,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
三是实施生态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小城镇的档次和品位。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做到“六整治、六提高”,用三年时间把各村的环境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将对镇村骨干道路进行绿化美化,规划建设绿色走廊,栽植香樟、垂柳、紫薇等绿化树木,提高绿化普及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把生态县建设作为事关××跨越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强化组织领导、编制实施规划、发展生态经济、开展环境整治、加强执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生态县建设氛围逐渐形成。今年年初,县党代会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县政府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建成省级生态县。在前几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召开了生态县创建动员会、推进会、工作汇报会等,进行部署安排,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加以推进。同时,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列入对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专门设立了1600万元生态县建设资金,并安排了卫生垃圾填埋场建设、农村垃圾清理和村庄绿化等专项经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按照要求,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落实,认真做好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创建工作。同时,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环保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培训、举办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积极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以海防林工程、迹地更新造林、产业造林为重点,大力开展对沿路、沿溪等通道两侧宜林地的绿化造林,今年已完成绿化造林1.5万亩;开展村庄绿化工作,全县共投入苗木资金600万元,种植各类树种近20万株,完成全县60%以上行政村的村庄绿化;实施永安溪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2500多亩滩地的造林任务;开展“三沿五区”坟场墓区治理,共植树2万多株;通过植树复绿,对6家废弃矿山进行治理。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增划省级生态公益林16万亩,总面积达到90万亩,全面实行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个,面积1.9万亩,目前正在创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开展生态乡镇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至年底,全县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9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03个市级生态村和450个县级生态村、56个生态示范点。建成20家省市级绿色企业,28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生态旅游区、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个市级绿色社区。
(三)生态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是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了“一城四园”的格局,现代、永安两大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制订出台了医化、工艺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强医化行业整合提升,医化企业从2004年的93家整合到目前的32家,年产值34亿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积极做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视引进高科技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较快。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已形成杨梅、三黄鸡、高山蔬菜、优质米、淡水养殖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6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7万亩,77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5万多吨,产值达4亿元。三是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杨梅观光体验、“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已建成33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杨梅节、油菜花节和向日葵观光引来四方游客,成为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一是抓好重点行业和区域整治。全面开展城南化工园区医化企业污染治理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摘帽”,有效促进医化企业整合提高。开展了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完成了全县249家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去年开展了“三废银”行业整治,将全县341处冶炼点规范整合到15处,并已通过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摘帽”验收。今年着手开展工艺品行业整治,目前完成第一批26家企业整治任务。二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清洁保洁工作。全面开展“清洁优美家园、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建立了1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各村落实保洁人员,配备垃圾车、垃圾桶等环卫设施,集中清除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十百”工程,累计已完成示范村13个,整治村210个。三是实施城乡改水和水环境整治。加强县城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积极推进管网向周边延伸,目前,供水主干管达到170多公里,供水区域达到5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7万人。实施西部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横溪水厂,正在进行管网建设,力争解决西部乡镇的饮用水问题。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三年来共完成了200多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困和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2万多人,较好地缓解了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关停了石牛大桥以上河段的29只采砂场;实施城乡水环境整治,近三年来完成河道整治95公里,特别是对盂溪、三桥溪进行整治保洁,改善了沿溪生态环境。
(五)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有所加强。一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在一些重点医化企业建设在线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定期巡查。二是加强环境执法。近年来,先后开展了“811”环境保护、危险废物治理、“飞行斩污”、安全隐患排查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奥运和世博会期间环境安全。特别是对非法冶炼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加大执法力度,予以严厉查处,共依法处置44处非法冶炼点和70多处洋垃圾回收点。三是做好环境工作。认真处理环境投诉事件,落实处理措施,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事件,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近三年来,共处理各类环境投诉件1166件,没有发生因环境违法事件引起的群体或群访性事件。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这几年虽然我县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处灵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加上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有限,客观上造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省级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县建设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受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卫生意识较差。
(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一是永安溪生态不堪负重。石材加工、河道采制砂、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污水垃圾等严重污染河道水体,影响永安溪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各类毒鱼、炸鱼等违规捕鱼现象屡禁不止,渔业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占用防护林地及沿溪湿地,项目建设、修筑堤坝以及台风、病虫害、火灾等,使防护林和湿地资源明显减少。二是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医化行业污染面广量大,少数医化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仍然存在;工艺品企业多而分散,环境污染事件经常发生,群众投诉反映强烈;废金属回收、非法冶炼、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部分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急需扩容;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进展艰难,今年完成建设任务难度很大;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急待加快,集镇和农村环保设施利用效率不高;城区供水管道老化,大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处理工艺落后。
(四)生态环境支持保障能力较为薄弱。一是资金保障压力较大。生态县建设资金需求大,特别是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资金缺少,农村保洁经费难以长期保障。二是生态环保执法保障不够有力。生态县建设力量不足,人员缺少,环境保护执法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三、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生态建设是贯彻“生态立县”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今年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营造全县上下共同创建生态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要继续实施永安溪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石材开采及加工行业整治,切实治理废水废料污染。跟进采砂后续管理,加强制砂监管,巩固整治成果。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捕鱼行为,研究设立禁渔期、划定禁渔区等方法,切实保护永安溪渔业资源。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永安溪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加强永安溪两岸景观林建设,实施林相改造,增强生态功能,改善景观效果。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并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新三年行动,重点开展医化行业的污染治理,抓好工艺行业的污染整治,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加强“三废银”冶炼整治的后续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种、养业的污染问题。要继续重视研究秦州养殖场的处置问题。
近年来,**镇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与指导下,**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加大**镇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努力将**镇打造成为全市样板镇、示范镇,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现将试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建设情况
(一)群策群力部署规划设计。立足长远,规划先行,累计投资近千万元编制了**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规划设计、**镇总体规划(2013-2030)、**镇镇区(金樟组团**片区启动区)控制性详规、**村传统村落保护性规划、**镇核心区村庄规划,启动了**镇旅游小镇及文石古村旅游专项规划,提出了“铸精品显特色打造庐陵风韵雅镇,高标准快节奏建设美丽新区山水新城”的工作目标。
(二)稳扎稳打搞好城镇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余万元新增总长**公里的“两纵四横”的镇区路网,初步形成核心区路网框架,其中**大道已成为连贯吉泰走廊南北两极的关键通道之一。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个一”(**中心幼儿园、郊野公园、**广场、群众健身中心、步行街、集散地、垃圾中转站、公共停车场、**医院、镇区农贸市场)。二是稳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七个一”(镇区污水处理站、连锁商业超市、一批金融网点、水冲式公厕、自来水主管网、一批交通设施、天网工程),其中**广场、群众健身中心等场所成为镇区群众人气聚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稳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将镇域市政、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进行外包和绩效考核,有效改善了全镇整体面貌,创新了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镇组建了镇综合执法局,扩大了人员队伍,加强对“两违”、卫生、安全生产、水务等领域开展行政执法,探索综合整治机制。特别是在“两违”管控方面,通过镇执法队伍每日不定时巡查,村民、村干部两级匿名举报,农村建房联审制度三者结合的有效方式,摸索出符合**镇情的“两违”管控路子,对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项目推进的及时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全心全意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大力丰富发展镇区业态。镇区建有商业步行街,商业店面已逾**多平米,形成集餐饮、五金、服饰、宾馆、超市、物流等于一体的商业聚集区,进一步夯实镇级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依托**及**流量,不断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二是着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初步划定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范围,现已启动职业教育园区征迁工作、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工作。三是加快保护开发**古村传统村落。强化古村保护开发小组、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力量,为古村旅游项目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完成编制《**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工作,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争获取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资金。启动**村传统村落保护工程规划设计,积极探索引进旅游公司参与保护开发的商业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是平台建设受客观因素制约。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仍广泛存在,特别是镇区核心范围内划定的基本农田过多、用地指标不足等制约因素,致使许多镇重点项目难以推进实施,同时受经济下行等要素制约,项目招引落地困难,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压力。
二是产业发展培育遭遇瓶颈。**镇自身产业基础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主导产业培育和人气聚集受先天影响较大,受社会经济整体环境影响,工业企业发展阻力加大,投资者的观望心理影响到镇区重点项目的落地。
三是攻坚克难的阻力仍然存在。重点工程项目多,涉及征迁工作多,战线较长,触及群众利益面广,遗留问题处置难,旧的方式方法已不再适用,矛盾化解的长效机制未能建立完善,社会维稳管控压力大。
四是干部队伍人才还需配齐。大部分机关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政策法规认知和相关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偏低,适应不了当前城镇化建设新形势、新问题、新治理,需要加强城镇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建设、司法、发改、土地管理等口子人才的引进。
三、具体措施
牢牢抓住**镇改革试点等多重发展机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以推进绿色城镇化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努力将**打造成为人气聚集、业态丰富、生活智能、人文底蕴厚重的绿色生态雅镇。
(一)打造人气集聚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实施**等综合项目,健全完善现代化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新金融网点、大型连锁商业超市等多元化业态招商、入驻工作,聚集镇区人气。
一、基本情况
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18个乡镇,15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617公里,其中县道259.184公里、乡道587.945公里,村道643.488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家、客运车辆36台;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24台;货运企业26家、货运车辆2136台;机动车维修企业6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20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全县共有渡口10处,渡船10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实”字当头抓建设
夯实农村公路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先后实施青塘至西溪公路青塘至蛟潭段、三龙至湘湖公路(新平至王港段)、蛟潭至礼芳公路、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周环湖公路、东流至朱溪、勒功至诰峰、经公桥至西溪、经公桥至莲花山、鹅湖至潘村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危桥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形成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各景区、古村落和乡镇、对接城区和对外通道的“一环三纵四横多联”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旅游和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有20多项,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
2017年我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07.4公里,目前已完工41公里,在建35.7公里,待开工30.7公里。危桥改造计划5座,现已全面启动前期手续工作当中。截止目前,全县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0.6%,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5%,基本上形成了县到乡有二级公路、乡到乡有三级公路、乡到村有四级公路连接。
(二)“严”字当头抓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管理站、交通质量监站和乡镇交管站机构齐全。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等部门24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车595辆次,执法人员2956人次,检测涉超车辆6722辆次,卸载货物5690.3吨,切割改装车辆95辆,处罚168辆,全县干线公路货运超载率由集中治超前的67%骤降至现在0.5%,货运车辆治超治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按照“整齐、整洁、整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公路、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526.6万元相继完成等乡镇道路环境整治项目,其中有省级贫困村中洲村和南溪村;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支持庄湾乡打造杨家庄童画村,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三)“畅”字当头抓养护
为改变我县农村公路长期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现象,我县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统筹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及其它资金218万元,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定一保”的养护模式,使得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同时,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首个集农村客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蛟潭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随后又相继建成鹅湖和经公桥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
随着近年来养护资金的投入和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经常性养护率全面达到100%;全县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5.5,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6%、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3.9,各项指标军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道宜林路段县道、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8%、95%、90%。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至今完成农路安保工程标准化改造2条15公里,安保能力明显增强。
(四)“优”字当头抓运营
为强化农村客运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惠及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制定以县城及周边为中心,县域东线至瑶里、西线至经公桥的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以形成“中心开花、东西两翼齐飞”的城乡公交网络。为此,我县先后开通了樟树坑至市火车站、寿安鸿兴经黄泥头至市火车站、鹅湖至瑶里、鹅湖至金竹山、县城至高墩庙、三龙经县城至市火车站、三龙经洪源至市西客站等7条公交线路,同时还开通了县城内外公交专线,极大的完善了县城周边公交服务网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现我县正在进行县城(市区)至瑶里农村客运公交改造工作,力争年内完成。
(五)“准”字当头抓扶贫
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派驻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到三龙村帮扶,创新帮扶模式,入股企业分红,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通贫困村道路建设,实施通贫困村25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建设,今年共下达建设计划40公里,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20万,危桥项目2座,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安全防护工程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2.45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着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且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建设方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头绪多,程序复杂,用时较长。公路用地权属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公路用地和林地地域划定不明,给农村公路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公路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资金数额较大。施工过程中,地方干扰大,拆迁补偿成本高。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现在很多需要修缮重建,工程量大,资金落实困难。至今各乡镇、村仍有数目不小的村村通建设贷款无法归还,影响乡镇、村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路面宽度为3.5米的村通公路完善提质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窄路面加宽项目实施后,路面有新有旧,整体效果差。
管理方面:少数村镇对乡村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能。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造成许多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
养护方面:当前执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基层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危险,工资标准低,养护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无法为其购买意外保险。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受山区地理条件和建设投资的限制,一部分乡村公路坡陡弯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防护栏杆等设施普遍不到位,安全性能差。
运营方面:我县地处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弯道多,而且路面较窄,无法实现村通客车率100%,而且有些村通客车是在不符合条件下运营的。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子女进城就读,以及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出行不便。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四、意见建议
应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推进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依法实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农村公路建设审批程序。加大省市在农村公路投资中的比例,缓解县级财政压力。虽然国家出台PSL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政策,但至今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建议拓宽融资的思路、做法,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集机制。省市应适当提高每年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土地政策适当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以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国土、林业等部门协商,明确公路用地权属问题。对于村村通遗留的欠账问题,可以采取免补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以提振镇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提质划拨资金和窄路加宽划拨资金,建议两项工程资金整合使用,减少基层压力。
(二)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逐步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县交通部门除管好县道外,要协调各乡镇、村对农村公路划分界线,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各乡镇要成立专职的巡查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维护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隐患。加强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的教育培养。
(三)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省市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适当提高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公路养护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