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06:3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赵州桥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赵州桥教案

第1篇

一、多媒体,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1、化远为近,弥补不足。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学生很少有人见过赵州桥,对赵州桥的历史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教师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课件,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2、化难为易,突破重点。电教媒体综合性决定了电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这样教材中的重点就能借助形声结合的电教手段迎刃而解。从而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先通过演示作者的头像及有关文字,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展示有关岳阳楼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展现洞庭湖这一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人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完成对表象的认识。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二、巧用多媒体:深入情境,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1、深入情境,理解课文。精心设计电教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乐观,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想问题,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讲析,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时便发出了“去国怀乡,怀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当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时,作者又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对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情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2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语文教学;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47-0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作为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要有明确性

教师提问只有具体明确,才能有思维导向,学生才能问有所答,答有所值,答有所得。否则,学生很难答得上来。即使回答了也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的不着边际。如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第七册语文《赵州桥》一课。提问:课文是怎样写赵州桥的?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天南海北不着边际回答。而教师对学生无绪回答始终感到不满意,阴沉着脸,最后课堂陷入沉寂的僵局。其实,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本身并不算错,但问题过于笼统、空泛,涉及到记叙的内容、特点、顺序和作者的观察方法等诸多方面。这样,问题就显得大而空,目标指向不明确,缺乏思维导向性,答案容易含混不明,作为小学生是很难有序回答出来的。从而导致课堂很容易陷入沉寂的僵局。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要有思维逻辑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简到繁,由表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只有具有层次性的提问,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回答对象具有参与的广泛性,才能彰显全体学生发展的提问思想。如《人民大会堂》一课,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学习此段时可以这样提问:写大礼堂时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叙述的?突出大礼堂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得这样生动具体,在写法上你得到什么启示?这一组问题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一问是后一问的基础,后一问是前一问的发展,有一定思维逻辑的层次性。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关读写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而且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提问又具有广泛性。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要尽量做到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第十册《清平乐 村居》,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意思时,如果直接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提问必然呆板无趣。但如果教师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学生:“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如此一问,不仅可以增加思维含量,而且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讨的兴趣。于是,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四、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具有启发性、发散性、开拓性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形成一个探索问题的情境,从而激起学生们思维的浪花,开拓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如教学第八册《普罗米修斯》一课,当学习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这一板块后,随即提出引入下文学习的问题:“你敬佩的仅仅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吗?你还敬佩他什么?”这一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情感冲突,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发言欲望。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课堂气氛也变得越发热烈,发言也异彩纷呈。于是,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五、提问要有“时空性”

第3篇

一、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在于学生不能只凭上课听,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方法去解题,应该通过实践练习,自主探究与相互配合这一系列手段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提高复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1、培养学生合理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

到九年级第二学期,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学完,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寻找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总结归纳,理成一条线以便学生理清楚,加深记忆。例如,九年级代数“二次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分布面广,分散点多,题型复杂,解法活,我把它分成以下几点内容:(1)三种形式、(2)三个要素:点、轴、配方、(3)三交点: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4)由图象定a、b、c 符号、(5)图象与差别式的关系。

2、运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要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来积极参与,提高兴趣,题目多变,举一反三,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被深深吸引住,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把他们联系下来的情况进行抽查分析,加以评价,正确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一起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方法越多越好,提示他们用另外的方法来解能否找到其他的捷径。总结一题有几种证法。几何教学中,几何命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推理,能培养他们严密灵活的逻辑能力,对命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能对深化知识,扩大视野带来好处,提高复习效率。例如进行不同钥匙方法的思考,作一题多解的练习。

解数学题目,往往又陷入难题的“旋涡”或做了大量的习题,收效甚微,只能“望题”兴叹,如何去培养九年级学生解题能力,责任重大,教会了学生技巧,深入挖掘这座迷宫,面队变幻莫测的题目,不会感到惊慌,使他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手段,不同技巧去攻克它,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兴趣和好感,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陷入无休止的“题海”中,复习的效率会提高,自然成绩会上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会学生构建数学模式

数形结合思想,是把几何图形与代数解法有机结合起来,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时,求Y﹥0,Y﹤0,等问题。利用求出X轴相交点A(X1,0),B(X2,0),利用图形可以知道当X﹥X1 或X﹤X2时,Y﹥0;X1﹤X﹤X2时,Y﹤0,借用图形可以直观的看出了问题的结果了。函数与图形的教学中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的实际题和图中运用垂直定理求半径,弦长,以及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计算都用到了构建直角三角形的模式;教材中的赵州桥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4、精选例题,培养逆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习题训练要求达到准确、规范,练出速度和技巧。教师首先要精选例题,引导练习,重点分析解题的思维以及方法,鼓励用代数几何综合来解题,同一类型变换条件和结论,让他们分清其中的异同,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起思考,充分运用类比联想思维,加以比较和鉴别,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发散出去,使思路灵活。

二、控制课堂教学量,提高教学效率

九年级复习过程中,只求课堂的全面复习全面到位的做法是片面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想把什么都说清楚却什么都没说清楚,想说的问题多,每题的分布时间就少,造成难以入深渗透,我在把每个知识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的知识揭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整理,相互讨论,展开联想,发扬各自的探究精神,自己也学会了整节的知识内容。

三、几点体会和感受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东方建筑;艺术

作者简介:刘婷婷,大连工业大学设计学(产品)专业

一、隋唐艺术

唐代艺术的灿烂辉煌可以通过石窟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乐舞四个方面描述。敦煌石窟艺术融合了多方艺术,并且与自身的民族特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内容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天外飞仙,涉及范围宽泛,是举世罕见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隋唐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隋唐时期的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了,到盛唐时期,绘画的表现技法也趋于成熟。变化的线条成为表现人物神态及动势的主要方式,山水、花鸟画则采用“薄染”的画法,主张“意”似,形成一派画风。隋唐书法风格兼具秀美和雄健。唐初字形以长方为主,大小力求一致,结构严谨而优美。盛唐时笔法遒劲,方严正大,形体敦厚,尤其是点画较肥,甚至偏向于圆。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则吸收欧颜诸家之长,自成一体。隋唐乐舞也是乐舞发展的高峰时期,其集历代乐舞之大成,集各民族优秀乐舞之所长,著名乐曲《秦王破阵乐》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创作出来。可见,隋唐时期艺术允许融入各种外来文化,并且在丰富自己的民族艺术的同时,极其留意本国的文化传统,做到改而不换,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的精神,注重细节,注重技艺,同时注意艺术的华丽。

二、隋唐建筑

唐都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朝大兴城的中轴对称的城市布局,规模宏伟,布局严谨,排列整齐。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处于棋盘最中央的一条主要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了对称的东市和西市。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其形式既能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水流量大时排洪;桥的大拱跨度大,桥面平缓,有利于车马行人,这种技术和造型都在古代堪称一绝,被誉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标志着我国桥梁建筑的成熟。

三、当代东方建筑

1、中国建筑特点

自从中国开始接触世界文化,新潮的西方文化便对东方自有的美学基础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当然也涉及到了中国的建筑美学。传统的中国建筑结构自此退到幕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现代建筑,但是也可以说,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走出一个自己的建筑风格。

2、日本建筑特点

日本文化主要来自于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取精去粕,形成了属于日本的独一无二的自然主义审美特色。日本建筑的设计遵循自然进程,将具体事物进行抽象,追求将情感用简约的形式和浓郁的意象来表达,并根据大自然的多样性来追求不对称的建筑布局,且极其重视技艺在建筑中所占的分量。

3、东方建筑特点分析

东方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瓦、石为辅,从而形成了细节诸多,色彩繁复又极具风格的中国古建筑。传统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建筑主体,缺少灵活性,这是使西方建筑与东方建筑造型产生差异的根源。

四、隋唐建筑与当代东方建筑

1、艺术的继承

1)隋唐建筑的建筑意境在当代东方建筑中的应用中国古代建筑很少依据真正的建筑学理论,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3]。作为在现代大批量生产的完全相同的建筑个体,人们会通过将内部空间进行不同的规划来表达自我,一些人在乔迁新居或摆放家具时也会注重风水问题,相信它会影响财气运势与自身健康等,这都是古文化绵延至今的体现。

2)隋唐建筑的空间布局在当代东方建筑中的应用隋唐建筑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现代居民楼组群设计同样运用了其优秀之处,楼与楼之间的空地设置为绿化带,标志性建筑四周也必然是空敞的庭院式广场。

3)隋唐建筑的装饰手法在当代东方建筑中的应用隋唐时期使用彩色油漆涂在建筑的木结构上以用来防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具特色的装饰手段。当代建筑中的装饰方式常常也选择彩色壁画为室内或室外添加色彩,将图案内容以及色彩饱和度稍作改变,形成更适应当今社会的风格。

2、艺术的发展

从实际上看,无论从环保还是效率上出发,代表着东方古建筑的木材料都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今社会,过去的建筑方法随时会被取缔,这便导致东方建筑的外部造型也会逐渐发生改变。从艺术方面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审美需求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的提升,应对快节奏简洁化生活,现代装饰的细节减少,但同样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五、结论

隋唐艺术的高度发展使其各项技艺对当代艺术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或许是对文化丢失的现在的一个喜讯。这也说明传统文化在现代进行复苏的方式应该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只是精神上的再现。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木结构由于其本身的弊端不能适应发展中城市的高度要求而逐渐退到幕后,最终只成为了一个展现风格的道具。然而,隋唐建筑艺术对东方建筑的影响绝不只是浮于表面的结构形式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古生活方式的意境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浦超.《隋唐时期的文化》(教案)[J].历史教学问题,1984(01).

[2]许国栋.传统哲学与中国建筑创作[J].南方建筑,2002(03):68-71.

第5篇

又是岁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微机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微机室管理方面

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微机教学,及微机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尽职尽责,保持微机室有一个清新、卫生的环境,保证微机的正常使用,无故障产生。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辅助小教师,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每个班在上课时都能分好组,每个组都能相互帮助,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素养得到改观,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及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时,要求了学生严守微机室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使学生在本学期养成了较为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教学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每节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处理等进行研究,选择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讨论、实践,找到一种既符合我校的硬件和软件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积极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并提出个人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分析,合理的进行采纳。同时,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虽然还没有实现每节课都能有以上的结果,但我正在努力实现这种教学模式。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微机室在今年从小学部搬到了中学部,虽然微机数量增加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每节课从小学部到中学部路途较远,本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由于课节与课节间不能发生冲突,所以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但由于事先组织计划及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到大量电脑知识过程中培养了班级间相互融洽的氛围及交流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在以前实践机会少,导致现在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这个问题已向学校汇报,因为学校课节数量安排不开,所以有待于学校的重视和以后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完成部分领导的材料打印工作。微机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能够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由于本学期为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所以学校的材料比较多,以至于耽误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我计划在下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或兴趣小组时间将课程补上,以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上级规定的课时计划。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活动。活动的成果是喜人的,如三年级学生的绘画比赛,四年级学生的键盘速度比赛,五年级的电子报刊评比等。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与部分家长利用课余进行沟通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参加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听评课机会端正自己教学态度;从行动上参加各种对微机教学有益的培训活动,以学习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三、教学业务方面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本学期里,本人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方面

适逢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实施“课改”的严峻挑战,作为年轻教师,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2004年末,网页作品《赵州桥》在第二届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网页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信息技术课《我为班级添色彩――课程表》在2004年长春市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05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正和优质课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了论文,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个目标的努力确定了准确的方向。撰写的《训鲸师的启示》发表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新教育》第2期上。并且在2005年被评为“长春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这将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的教育岗位上再接再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起到骨干的带头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适应和满足自己工作的必须。为此,在本学期里,我继续每天利用一定时间,练习基本功。书法、绘画、体育、音乐等都要有所涉及,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技能。同时参加计算机高级水平的培训以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并且计算机高级内容已经全部通过,正等待答辩通过。

四、其它方面

在本学期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配合主任室进行材料的打印,以及本乡《课改论坛》期刊的编排刊发工作。同时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服从领导分配,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勇挑重担。新晨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刻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时代感,在教科研中具有领先意识的优秀教师。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教学应用

由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应用的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仅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讲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一、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1、它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热爱学习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一只粉笔、一本教课书、一本重复多年的教案,顶多再加一个挂图,在课堂上要么是板书,要么是口头讲述。无论老师讲述多么的生动,那也只是口头描述,学生们也丝毫提不起精神。其结果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们听的是昏昏欲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它可以把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很好地结合在课件里,在需要的时候展示在课堂上,这样就使得原本枯燥、平面、静态的讲课,变得鲜活、立体、生动了。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就更加喜欢学习历史了。

2、它使得一堂课的容量增加了,课堂上的效率提高了,也一定程度的解放了老师。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讲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老师为了要讲清楚一个问题,往往要把这个问题的很多方面都要讲清楚,以便学生理解。可是一节课有多个问题要讲,老师往往是讲清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时间就不够了,结果是下课了,课还没讲完,还得压堂讲课。

多媒体的应用就改变了这种状况,老师在上课前就把要讲课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中可以有文本、图片、音乐、视频。上课时讲到某个问题时,就把解释那个问题的课件展示给同学们,老师只是简单的解释和总结就可以了。而且,有的文本课件就可以代替板书,老师就不用过多的书写板书了,这样既节省了老师写板书的时间,又增加了一堂课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一定程度地解放了老师。

3、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统的教学里,主要是依靠老师在口头讲课中渗透。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口头讲述的方法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生动活泼,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话,就可以配上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个视频,立体地把这些东西展示给学生们,就更能使学生们感到象自己置身当时的时代,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辉煌,杰出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例如在讲时,可以把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放给同学看;在讲秦统一六国时,可以把秦兵马俑的纪录片放给同学们看。这样就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个性也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往的课堂是老师一言堂,从头讲到尾,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或许有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处在青春期好说好动的初中来说,无疑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妨碍了其个性发展。有了多媒体,老师可以在讲课时,让学生就讲课内容发表自己看法,然后用录像机(或者直接用手机)录成一段视频,然后再通过投影机放出来。这样学生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又看的自己的影像,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时,我就让学生模仿五四时期的学生,在课堂上来次演讲,时间不用太长,用录像机或者干脆用手机给录下来,然后再在课堂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同学们反映非常热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实例1、在讲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时,这课主要内容是隋唐时期的建筑、雕版印刷术和诗歌。于是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介绍赵州桥的纪录片,使原先只是在课本的一张图片和文字介绍,变得立体生动了。尤其讲唐诗时,我在课堂上播放了朗诵名家朗读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音画诗视频。使学生通过音乐、画面、朗诵者的朗诵更深地了解了唐诗的美,也就更加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了。

实例2、在讲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这课主要是讲开国大典和的和平解放。一提到开国大典,很多人都会想到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已与今天成立了!并亲自按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之后进行了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经典镜头。以前只能通过老师口头讲解的方式,把这个过程介绍给学生,显得有些枯燥。有了多媒体就可以把这段纪录片片段通过投影机在课堂中播放出来,同时我还加入了近些年的国庆阅兵和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的记录片片段,和开国大典一起播放给学生。这样通过对比,既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了解了开国大典的过程,又让学生们看到我们国家从建国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进行历史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只是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中应用的两个例子。我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要滥用多媒体。有的老师看到多媒体技术的诸多优势,于是在课堂上从头到尾就给学生放视频、放音乐,也不强调课重点、难点。这样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机灌”,其结果是学生们看的倒是兴致勃勃,看完后却不知其所以然,使多媒体应用走到了极端,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老师还是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全部,该使用多媒体时适时地使用,该讲授的还是要讲授。

2、要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各种多媒体课件在网上很容易的就搜索到。这些课件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而且各地采用的教课书版本不一样,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制作的课件就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使用课件时,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所采用的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