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5 07:22: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分栏目编写”的方式,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便于整理知识,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合理分配时间,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梳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得到新的感受,引发新的思考,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并列出结构表,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应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应分清异同,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通过回忆、分析、比较,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通过纵向系统梳理,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如下图)。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强化训练,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或是“炒冷饭”,学生机械重复练习,使其不堪重负,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突出规律,排除干扰,防止混淆,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分层次、有梯度,着眼于由题及“类”,就题论理,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1)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虽然计算难度不高,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2)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4)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计算数据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347+499+101+253
48.14-2.43+1.86-7.57
64×101-64
8.5×99+8.5
331-3.15-0.16
4×1.25×2.5×8
68×0.48+6.8×5.2
×12.5× ×8
2.5×16×
12.76-(8.9+1.76)
( + + )×32
+ × +
4.9× +2.7×70%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拓宽思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答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2)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3)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4)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5)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1)(2)(3)(4)(5)根据分数(或百分数)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6)(7)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8)(9)用比例知识(正比例方法)解答。当然,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突现新的飞跃。
(二)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编训练内容时,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面积是6400平方米。(1)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并铺上草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用去油漆100升,油漆费用6000元,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有三种方案:(1)按工时计算,每个工时60元;(2)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3)按油漆面积计算,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大米每千克2.20元,稻谷的出米率是70%,稻谷加工成米后,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是卖稻谷合算,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宽是长的 ,深2米。(1)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3)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价格如下:
(1)2元(一份):麻辣调料;
(2)2元(一份):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4元(一份):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8元(一份):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12元(一份):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又要荤素搭配,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总之,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巧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序的整理和有效的复习,使学生成为复习活动的主体。同时注意复习形式的多样化,把教师的启发引导、精讲、示范与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学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祥云县城区四小
一、整体通读,确定要求,提出困惑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而过于注重解题技能技巧。如何唤醒教师对数学学习过程价值的重新认识?集体备课组要求教师重读《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细化本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要求,认真备课,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和思考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如何培养。
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比较容易把握单元教学的相关要求。在集体备课之前,首先让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出教学难点:
(1)小数乘、除法时准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
(3)熟练进行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
(4)探索因数与积、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加强运算意义的理解指导。
教师提出的教学难点,大多都是教学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集体备课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计算教学中,计算技能的掌握貌似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教学本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关于归纳运算法则的时机,教师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计算,要尽快给出法则;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要延迟“和盘而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方法,在尝试、失败与成功中获得自己深刻理解的运算法则。
二、以生为本,突出思维,促进发展
【研讨】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与法则。
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称为算理。运算法则是指怎样算的、算理说的是为什么这样算。运算法则是计算的向导,是正确计算的前提。那法则究竟该不该归纳?在什么时候归纳比较合适呢?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积极商讨,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位教师认为,小数的乘、除法,都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乘法的算理,其实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后,探讨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怎样处理积的过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领悟到面对新知识,可以尝试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小数乘法、除法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几乎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悟算理,而不是用“法则”过早禁锢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算理要讲,但法则可以早点给孩子,每学一例,都可以小结一些,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更为必要。”另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我们来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看一看最后的效果如何,到时再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年轻教师有点兴奋地提议。
【反思】他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算理”与“法则”的关系。要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法则和熟练地运用法则。根据最后的讨论结果,让教师们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班级,可以尽快给出“法则”,而在学生思维相对不太活跃的班级,则采用“延迟和盘托出”,给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如何正确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当发现计算错误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理由,再让其他同学帮忙指正。几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准确陈述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并很容易地概括出计算的法则。这样做可能会多花些时间,但给了学生思考、理解、运用、自悟自得、不断调整、大胆有序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处理“算理”与“法则”的关系时,应该根据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总结归纳法则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法。
三、分析例题,找准连接,明确起点
教材上的例题讲授,经常只给出了例题,却没有突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生长点,这会导致年轻教师把握不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以唤醒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研讨】小数除法的教学关键要注意什么?
“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计算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也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了,为什么一遇到小数除法就乱了套?”一年轻教师问。
“你知道小数除法的关键点是什么?”一老教师反问。
“把除数扩大为一个整数”,年轻教师答。
“方法是怎样的,你的依据是什么?”老教师追问。
……
“是商不变的规律,是学生们进行小数点移动、实现除数转化成整数后才进行计算”,年轻教师自言自语。
【反思】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关键性知识的突破,明确知识的来源,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并学会举一反三。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有效学习新知扫除障碍。例如,小数乘法时末尾的“0”可以划掉,依据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看上去比较容易理解,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少孩子比较难做到。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要给予积极唤醒,利用思维定势,进行单项练习或题目辨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单元教学,一改以往比较单一的数学知识点或内容,一道例题是多个知识内容的大组拼,学习障碍多,有时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关键点在哪里、相关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因此,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明确知识的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铺垫,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效运用。
四、联系生活,重组教材,题组推进
【研讨】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积的近似值或商的近似值,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上学年,我校有两位老师到外省学习,回来后曾进行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当时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说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而是大量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取商的近似值的需要,而且明确是怎样取的,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取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也可以模仿操作吗?”A教师问道。
“加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教取积的近似值时,我觉得只是书中有要求,紧迫感不大,没有唤醒学生的内需”,B教师应接道。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C教师说,“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唤醒学生的这种内需呢?”
“算钱的时候”,B教师应道,“如一千克苹果4.5元,买了0.75千克,要多少钱?得数肯定是三位小数,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掉到这个陷阱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这样会容易记住。”她恍然大悟。
“嗯!其实,在教取积的近似值时,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内需’,到学习商的近似值时,还可以进行对比,尽管商的千分位是小于5的数,如果涉及付钱,还是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否则就会出现钱不够买的现象。”A教师顿悟了。
教师们根据讨论对教材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不同的题组进行教学。
题组一:
(1)1千克苹果4.5元,妈妈买了0.75千克,要付多少钱?(请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2)1千克苹果4.5元,妈妈买了0.8千克,要付多少钱?
题组二:
(1)1千克苹果4.5元,买了0.75千克,要多少钱?
(2)准备瓶子装酱油,每瓶能装1.25千克,有24千克酱油,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3)用彩带包装礼物,每份大约要用1.5米,有25米彩带能包装多少份这样的礼物?
【反思】没想到移植课例《用除法解决问题》给教师们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而且,当时,备课组也是遵循设计者的意图,弱化了“进一法”“去尾法”这两个名称,通过不同的题组,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这样的教学强化了数学理解,突出了数学的本质,确实让大家开了眼界。
其实,在运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运用题组,促进学生根据问题理解题意而不是用定势思维“大数除以小数”来解决。
题组三:
(1)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2)妈妈买5千克苹果花了10元。如果只有1元,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通过题组教学,让学生经历“悟”与“学”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循序渐进,强化对比,灵活变式
【研讨】简便运算。
中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会了五大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也学过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到了五年级,学生对简便运算感到困惑。一是对所学的运算定律有些遗忘了;二是对数的拓展感到不适,如1.02可以看做是1+0.02,9.9相当于10-0.1;三是五年级还要求学生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与商不变的规律等进行简便运算。
对此,教师们经过商讨,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25×4=100,125×8=1000,2.5×4=10,1.25×8=100等。
第二,指导学生合理灵活地对算式进行变形。如:2.5×4.8,2.5×99,16.35×9.6-0.96×63.5等。
第三,要强化简便运算的审题步骤:(1)看算式的运算符号;(2)想数的特点;(3)考虑用哪个运算定律;(4)回顾检查。
【反思】诚然,简便运算是学习的一大难点,要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时,可分阶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项练习,然后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如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学生们总是误写成:(A×B)×C=(A×B)×(B×C),这其实是对运算定律本身不理解。只有在对比再认知中,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再进行综合练习,帮助其理清算式中数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要择优选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优质课堂 课堂构建
随着小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仅体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应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尤其是对较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引导,一种让他们不断开发思维的工具。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但课堂带给他们的效果确实是无法估计的。而加强小学优质课堂的创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且能为提高教学效率作出贡献。
优质课堂的创建首先离不开学校的推广和大力支持。从整个社会环境说,社会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不断顺应这种趋势的条件下,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改革措施,争取为小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认同或者是不断地顺应。因此,在小学阶段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的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发展兴趣,提高参与性
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习兴趣下驱动的。学校或者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够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从而从学生的层面上解决根本问题,打造出学生认为的优质课堂。当然,优质课堂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创建的,特别是小学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从生动形象的讲解开始的。要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那么就要结合学生的天性――玩――这是他们最关心的,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这,也是优质课堂创建的目标之一。
例如,如果说小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感兴趣的话,那么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参与并通过实际应用真正学好数学。在五年级的《认识小数》及其小数的运算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可能只知道整数,但不知道什么是小数,那么授课教师可以采取表格归类对比的形式,形象地对比说明小数是怎么来的。因为学生对整数的运算都比较熟悉,所以授课教师采取的是整数被扩大缩小的形式,并结合分数的授课进行分类学习,最后进行归类总结,寻找异同点。
二、学生自主学习主导,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授课方式就是授课教师自己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大降低,因此学生会感觉到课堂存在感极低,好像学习是老师的事一样,从而使得课堂成为教师主导的平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形成乐学、会学的态度。
例如,授课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三年级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准备的纸张――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自主计算,学生计算自己的准备的边长各不相同的纸张面积都是自主参与,这样能形成主动意识,然后授课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得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种主动性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课内,而且要拓展到课外中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不断参与形象的对比和拟合,逐步深入感知和思考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学生回家可以计算自己家房子的占地面积,进而知道自己房子的估值。又如可以引入学生喜爱和熟悉的卡通、漫画等教学工具,呈现在相应课程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多样性教学方式,拓宽知识面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便利,在教学中教育类多媒体的引入,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使得相应的教学变成是学生热爱的多媒体技术,不断拓展知识和学习资源。在这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进而相互批评与改进,达到共同进步,这是优质课堂教学必备的因素。还有就是思路的指引、图形结合等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只有在变化中的教学方式的不断实施下才能实现。
比如,每一节课的开始,授课教师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使得学生融入这个情境中,再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问题提问,逐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上课中授课教师将五年级的整个知识进行串接,一步步地用多媒体演示,使得学生认识到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与分类复习的重要性等。这样,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明了,对学生来说,会觉得课堂富有多样性和层次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都有相应的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但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能力。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侧重点在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更客观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将小课题研究“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实践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这个班的学生,一直以来,由于习惯不好,成绩不太理想,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一年来,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点滴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学期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四、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了,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本学期学生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踏实、真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良好口碑。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促使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有效地吸引小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的教学。
一、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综合实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素养。第一,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小学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视野和深化知识层面。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因此,它拥有强大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储量,小学学生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找到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关辅助教学资料和想要学习和涉猎的课外数学知识,而且多媒体技术的一大功能优势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国外的优秀数学教学资料同步翻译成中文,方便小学学生数学知识的查找和学习,拓宽学生的的数学学习视野。第二,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小学学生活跃大脑思维,促进其大脑思维的发散,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小学学生找到最为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丰富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多元化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绚丽的图片、视频和幻灯片等构件活跃小学学生大脑思维,帮助小学学生建立属于自己个人的大脑思维殿堂,从而让小学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懂得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将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发散到最大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小学学生,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应当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第一,简化多媒体课件的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两个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的实际题例相融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生动形象的将数学知识和题目表现出来,为小学学生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件中所传达的新知识。第二,动态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小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编程软件、平台技术以及文字语言来给予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小学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里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了解所学知识的相关作用,从而在认识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解观点。第三,优化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学数学中有不同的授课环节,新型的数学课堂知识、重难点数学题目的讲评和解题练习为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往下细分有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所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环节,数学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定要提高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否高效、合理,对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能否正常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科学、高效地应用策略,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从而将多媒体技术对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将多媒体课件与数学题目解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路程与速度的运算方法》这一知识点的题目解题教学为例:“彭烁是一名走读学生,他每天需要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读书,已知彭烁家到其学校的路程为10公里,彭烁的自行车平均车速为20公里/小时,请问彭烁每天去上学时在路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虚拟场景模拟的功能来为小学学生直观地模拟题目中所描绘的情节,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3D立体模型,通过动态的人物模拟,将题目的静态的题目文字动态地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认知。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小学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和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促进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白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46.
一、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5、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
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北师大版)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8.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 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1. 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 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第二周至第三周 分数乘法 6
第三周至第四周 长方体(一) 7
第五周至第六周 分数除法 7
第六周至第七周 长方体(二) 9
第八周 整理复习、期中考试 5
第九周至第十周 分数除法 7
第十周 确定位置 3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用方程解决问题 4
第十三周 数学好玩 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7
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
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三理科82班和8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2019年学生能充分迎接高考且能考出好成绩,我制定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研究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倡导理性思维,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教学设想
㈠总的原则
1、认真研读数学考试大纲及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说明,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特别注意高考的信息。
根据样卷把握第一、二轮复习的整体难度。
2、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
3、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大纲以外的东西。
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㈡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1、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2、注重联系实际,要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
㈢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
1、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2、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
3、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㈣改变传统复习模式,体现小组交流合作
1、淡化各自为战,加强备课小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2、坚持学生主题,教师主导。
3、注重学法指导及心理辅导
(1)及时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并弥补学生的不足。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成功情感体验,促进其提高。
(3)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A类边缘生采用各个击破,B类边缘生抓基础,促能力,A类边缘生注意个别指导;B类边缘生手把手的教,主要课堂重点关注,课后重点辅导。
三、教学重点
1、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的重点、高考的热点
3、依据新大纲、夯实基础,突出内容,课程内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与统计、导数等的教学。
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仍是重点。
4、注意以单元块的纵向复习为主到综合性横向发展为主。
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四、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先备课后上课,加强学习,多听课,探索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抓落实
(1)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必要的练习检查督促。
(2)坚持每周一次小题训练,每周一次综合训练。
(3)周练与综合训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对每一次考试试题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① 注意研究高考考试说明,近三年高考试题,特别是全国卷的高考试题。
②在综合练习中,不缩小考试难度,既注意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③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
④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⑤在综合练习中注意个性品质要求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加强应试心理的指导
为学生减压,开启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
5、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题与我们平日练习的题目不一样,怎么办?复习时应注意什么?
(1)力求作到三个避免
避免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避免呆板的试题;避免繁琐的计算。
(2)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见过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自己去研究试题所提供的新素材,分析试题所创设的新情况,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重新组织若干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尝试解决试题所确立的新问题。
6、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真正理解,并且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到: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
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7、加强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
第一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应做到:
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第二轮复习,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发、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同学们应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前,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主线,但是,这阶段要求学生直接、主动的研读《考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研究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倡导理性思维,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①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可请老师专门为你拎一拎);锁定重中之重,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
③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工作。
④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
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2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
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3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展望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期下来,两班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
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担负本职工作,备好每一节课并针对班级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
对学生的评价力求讲究策略,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2、认真对待本学期自己所选单元的教材解读工作,备好单元中的每一节课,再积极与同组老师交流,并进行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本学期继续进行学校《走进生本,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上注意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包括坐姿、写字姿势和学具摆放。
4、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6、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用“放大镜”全面细致观察,如果发现其闪光点,就因势利导,当众表扬,充分发挥其能力,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兴趣,鼓舞他们的士气。
另外除了对后进生进行一般的课外指导外,还需为他们组建“结对子”小组,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逐渐养成自己爱学习的好习惯。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业务学习
作为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中成长,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经验性文章,借此使自己不断成长。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工作,向同组老师学习,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4一、学情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54人,五(2)班共有学生52人,参加考试五(1)54人,五(2)班52人,五(1)男生31人,女生23人,五(2)班男生28人,女生24人,五(1)班的总分2916分,五(2)班的总分3480分,五(1)班平均分54分,五(2)班的平均分65.66分,及格率五(1)班43.4%,五(2)班75.5%,30分以下五(1)班6人,五(2)班0人,后进率五(1)班11.3%,五(2)班0%,80分以上五(1)班6人,五(2)班12人。
二、成绩得失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2、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4、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5、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的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2019高三学期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文本5在春节结束之际,新的学期也已经来临,在新的学期里,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的我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初步提升,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特别是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7章:三角形;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5.1相交线;
第二周 5.2平行线;
第三周 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四周数学活动,小结与单元检测活动;
第五周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六周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
第七周 7.4镶嵌 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八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8.2消元五;
第九周 8.3再探实际问题和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一周 9.1不等式 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二周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课题学习;
第十三周小结与检测;
第十四周 10.1统计调查;
第十五周 10.2直方图 10.3课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