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8 04:29: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验室标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冬至不结冰,冬后冻死人
2、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3、秋分云多,处处如田禾
4、中午日头现,三天不见面
5、十月雾多,次年水多
6、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7、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8、蚂蚁摆陈,有雨不用问
9、蚂蚁垒窝,大雨成河
10、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11、棉花云,雨快淋
12、狗翻肚,天落雨
1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14、春雾雪,夏雾暖
15、冷得早,暖得早
16、今晚鱼鳞天,明早晒谷不用翻
17、瓦块云,晒死人
18、小满日头,晒开石头
19、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0、东虹太阳西虹雨
21、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22、十雾九晴
23、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24、沟水清见底,次晨霜冻起
25、云乱如麻丝,风雨来不细
26、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27、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28、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29、雨中有蝉叫,预告晴天到
30、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31、蜘蛛结网天放晴
32、冬至晴,来年种田要小心
33、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34、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35、蜘蛛收网天下雨
36、东虹日头西虹雨
37、鹊巢筑树梢,当年台风少
38、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39、冬暖要防春寒
40、日落雨天红,无雨须有风
41、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42、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害
43、夏至响雷,割稻披蓑
44、烟扑地,雨连天
45、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6、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47、昼雾阴,夜雾晴
48、鸭子潜水快,天气将变坏
49、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5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51、热极有风,风热天变
52、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53、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54、鸡晒翅又晒腿,出现大雨水
55、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56、冬至多风,寒冷年丰
57、三月三农暴日发桃花水
58、三九不冷,三伏不热
59、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60、清明要清,谷雨要雨
61、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62、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63、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64、云交云,雨淋淋
65、夏至起西风,天气晴得凶
66、蚊子咬得凶,雨在三天中
67、晨星发朦天变坏
68、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69、鸡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70、头九一场雪,九九九场雪
71、东北风, 雨祖宗
72、雷声困困,大雨如棍
73、井水变浊,风雨在近期
74、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75、雨水有,年成好
76、头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77、燕子飞低,天下雨
78、冬天三次雪,庄稼稳如铁
79、初一下雨初二晴
80、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81、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82、春雨贵如油
83、蚂蚁牵绳,风雨将临
84、夜星繁,大晴天
85、蝉儿叫,晴天到
86、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87、六月出红云,劝君莫行船
88、大暑?,秋后热
89、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90、乌猪溜河,大雨滂沱
91、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92、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93、春寒有雨,春暖雨止
94、火烟不出屋,风雨来得快
95、盐回潮,有雨落
96、蜜蜂不出门,大雨快来临
9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98、初一落雨满天红,初二到月中
99、北雁早南飞,北风定早吹
100、蜻蜓飞屋檐,风雨在跟前
101、蝉声长鸣晴,短鸣雨
10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03、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104、清明前后北风起,百日可见合风雨
105、天气谚语
106、冬至打了霜,夏至干长江
107、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108、冷在四九,热在中伏
109、桃花开,好种瓜
110、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111、欠雨夜晴无好天
112、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
113、大寒南风,五谷丰登
114、东闪太阳西闪雨
115、立冬无雪一冬晴
116、磷火飘飘,旱期遥遥
117、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118、日出如山,午后地不干
119、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120、娃娃云,晒死人
121、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122、冷在“三九”天,防寒要知机
123、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124、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125、立夏不下,无水洗耙
126、蚂蚁垒窝要下雨
127、蛇拦路,天顶漏
128、未“惊蛰”先惊雷,四十日雨霏霏
129、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基本特征
影视表演一般是通过影视演员的表演,演绎剧本中的特定角色,将影视演员的声音、语言与形体的造型技巧、叙事逻辑等结合起来,通过媒介技术(如电影或者电视)创造出影视人物形象的过程。一般来说,影视表演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影视表演大多是在真实环境下的表演,这为影视演员提供了展示剧本人物形象的机会,从而具有纪实性和美学的特征;第二,由于是非现场表演,因此,具有观演分离的特征;第三,由于影视剧存在后期的编辑工作,因此,具有可以改变表演顺序和时空跳跃性的特征。
戏剧表演是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声音、语言和形体的造型技巧创造出舞台人物形象的过程。常见的戏剧种类主要有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形式。戏剧表演的特征通常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戏剧是在舞台上现场表演的,因此,戏剧表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第二,由于舞台人物形象或剧情主要依靠戏剧表演来表现,因此,戏剧的核心集中在戏剧表演上;第三,戏剧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具有戏剧表演和欣赏的同步性;第四,戏剧表演有可能面临突况,由于是现场表演,戏剧表演又具有即兴发挥和临场应变的特点。
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具有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相同
无论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在场景和布景方面有多大的区别,也无论借助舞台还是荧屏或者电影去表演,其目的都是为了创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由于剧本和场景的不同,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在表演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这两种表演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追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即要通过戏剧表演或影视表演,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人物形象,从而通过表演展示出舞台或影视人物丰富的内心和情感。故事情节只是吸引人们的手段,舞台或电影、电视只是展示表演的媒介,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目的都是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这是两者最大的共同点。
(二)情节的虚构性相同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表现的,都是在虚构的情节下进行的,所以,它们都具有情节虚构性的特征。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或者影视屏幕上的表演,利用虚构的情节,通过一定的事件和人物关系以及借助于一定的道具,向观众展示生动的人物形象。虽然影视表演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表演,而戏剧表演是在舞台上现场表演,但是,两者的情节都是虚构的,通过表演来展示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这才是两者的目的。
(三)表演所要求具有的生动性相同
虽然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来展示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表演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却要求表演具有生动性,即要求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力求反映真实情景中的真实性和生活化。无论是在舞台剧的表演中还是在影视表演中,都设置了一定的剧情和情景,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必须通过自己的表演反映剧本中的人物及其心理变化。实际上,无论是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演什么像什么,演谁像谁,这个评价指的就是生动性。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同点
从艺术形式上看,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有着较多的相同点,但在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上,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时空关系的差异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时空关系上。在戏剧表演中,一般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剧场或者舞台中演出,演出的空间受到限制。对于戏剧演员而言,只能通过自身的表现以及借助于一定的道具来表现剧本中的人物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戏剧演员可能会采取一些放大或者缩小的表演手法。而在影视表演中,由于影视表演场地一般都是在现实世界中挑选的,因此,表演的场地就可以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动,表演舞台和道具可以多种多样。这时,就要求影视演员要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及其心理,通过还原的方式再现剧本所设计的当时情景下人物的表现。而且,由于影视剧存在着后期的编辑处理过程,因而在时空关系上比戏剧更为宽阔。从时空关系上来说,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创作程序的差异
戏剧表演是在一个特定的剧场或者舞台中演出一个完整的剧本或者故事,因此,对于戏剧表演的要求是循序渐进和连贯的。在整个戏剧表演中,要求表演的角色是在剧情的推进中不断地出现,从而完整地展示整个剧本或者故事。一般是在整个剧情达到的时候,结束整个戏剧表演。而在影视表演中,由于需要真实生活中的环境作为背景,再加上主客观条件,比如天气、时间等的影响,很难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集中拍摄,而且由于可以进行后期剪辑、编辑,因此,整个拍摄过程也没必要完全按照剧情设计的次序推进。因而,影视表演是间断的、不连贯的。
(三)演员与观众交流上的差异
戏剧表演一般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剧场或者舞台中演出,演出的时间也是观众直接欣赏的时间,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戏剧演员在表演的同时,观众就直观地看到了整个剧情和表演,从而产生直接的交流。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一方面会给观众带来直接的心理变化和感官享受,但另一方面,观众的鼓掌或者其他声音又会对戏剧表演造成一定的干扰。而在影视表演中,由于是导演指导影视演员在特定场景下拍摄的,再经过后期的剪辑和处理,才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这种演员和观众间的交流是间接的,观众只能在影视拍摄完成后才能看到经过加工后的表演。
【关键词】影视表演;蚓绫硌荩灰帐跆卣鳎徊钜煨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11-02
从表演学本质来看,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其目标都在于通过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创造鲜明的角色形象。表演作为艺术的重要分支,伴随人类意识的产生而发展,并成为表达人类情感、抒发艺术神韵的重要表现形式。戏剧表演艺术历史久远,比如古希腊的悲剧,让忒斯庇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演员,中国的优孟也是有据可查的表演艺术家。从戏剧艺术到戏剧表演,再到近百年的电影艺术形式的诞生与发展,舞台成为表演艺术的载体,也促进了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不断发展。影视作为后来者,同样遵循了戏剧表演学的很多理论方法,在保持表演艺术形式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影像技术、数字化摄影机的应用,催生了影视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影视表演也在自身的艺术形式上进行着广泛的拓深。纵观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两者具有相似的艺术表演本质,但又在很多方面自成一体。现就其主要区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从表演艺术的本体表现上存在区别
高尔基提出“艺术本身具有夸张表现的权利”;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戏剧表演本体的表现形式,多是对生活形象的夸张。戏剧家大卫・贝拉斯科在探讨表演艺术时,将之作为一种卓越的表现形式。比如对舞台空间的营造上都是非自然的,即便是说话的强调都与平时的说话不同。通常情况下,戏剧舞台布置需要背景,利用不同的画布来呈现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另一边是敞开的,要接受观众的审视。因此,对于戏剧表演者的声音就提出了较高要求,要能满足较大空间甚至上千立方英尺的声音传播效果。戏剧表演往往在剧场举行,有舞台、有观众,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受。可见,对于舞台上的表演人员,其面部表情必须进行适当的夸张,声音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要让远处的观众能听到演员的叹息声,看到演员嘴唇的张合,看到演员走路的步伐变化……由此,对于戏剧舞台的表演者来说,其声、情、音、体等艺术特征都要加强,才能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当然,对于戏剧舞台上表演者的艺术夸张形式,并非是装腔作势,而是通过适度的夸张来实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来传达戏剧艺术所需要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另外,对于戏剧表演的夸张手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戏剧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上的动作、声音、表情夸张是多于现实生活的。
反观影视表演,其面对的是摄影机镜头和真实的生活环境。当然,对于一些艺术化渲染较重的影视作品,也存在虚假造景艺术,但总体上影视表演的环境是真实的、客观的。同时,利用影视镜头来捕捉影视表演者的人物形象,也打破了传统舞台艺术所限定的舞台布景,以及所谓的全景、近景、中景、特写等表演景别,而是将任何角度都作为审视影视表演者的一种视角。比如对于面部特写镜头的捕捉,可以从极其细微的眼神变化来进行刻画和展现,来传递表演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由此,对于影视表演者来说,对其表情的拿捏要求更高,甚至一个眨眼都会影响影视拍摄的预期效果。也就是说,由于影视拍摄所细化的情感、情绪更加细微,需要影视表演者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中娓娓呈现,与戏剧表演的夸张相比,影视表演更接近生活。另外,随着影视表演环境逼真感的加强,即便是人造的假境在视觉效果上也更趋近于真实的生活。因此,影视表演者在诉诸角色特质、展现影视艺术的过程中,更需要从生活化的表演中塑造真实的风格。
二、从表演艺术的视觉顺序呈现上存在区别
从表演视觉顺序呈现上看,戏剧表演多围绕剧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顺序表演,通常是上场、下场一气呵成,以连贯性的视觉衔接在假定的戏剧情境中,围绕不同人物角色及事件发展逻辑进行持续推进。在戏剧表演推进中,演员的表演与剧情的推进要相统一,要能从情感的积累到爆发,遵循演员内心情感、生活体验的映射。由此形成的表演程序,一方面是戏剧演员自我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对剧中人物的“第二自我”存在。从整个戏剧表演过程来看,演员从中体会到了剧情人物的情感,也从这种表演中鼓舞了自我,促进了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的良性循环。当然,对戏剧舞台所设定的空间转换,同样也遵循演员为中心的原则,并借助于舞台辅助手段来帮助演员快速进入角色状态,更好地把握和饰演相应人物的情态。
影视表演走出了戏剧表演限定的场景范围,特别是在现代影视剪切、编辑技术支撑下,影视艺术所展现的剧情发展并非完全按照剧情而来,而是以一种无序的间断性表演来完成不同情节的衔接。有时候,这些影视表演片段在顺序上是颠头倒尾的,被分割的影视画面需要影视演员从自我内心的生活体验中来应对,这无疑增加了影视演员的难度。不过,对于影视演员来说,必须要能够从自我心理状态的调适上,适应影视拍摄的间断性特点,并从镜头与镜头的间歇中,很好地处理和维持这种剧情发展的心境,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记忆”能力。另外,对于影视拍摄顺序来说,不同场景的戏需要在不同场景完成,而同一场景的戏多在同一个场景中完成。尽管有些剧情发展需要跨越较长的时间,但仍然需要在同样的场景,由影视演员通过自我对人物形象、情感的把握来贯穿到角色中。这种无序的拍摄方式,对演员的表演能力要求更高。如不同年代下不同阶段的人物心态变化,人物形象及行为发展的变化,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等等,这些零碎的表演要求,都需要演员能够快速适应并乱中取顺。
三、从表演的有无“反馈”中来区别
所谓的表演“反馈”,其内涵有两点:一是表演时与其他演员之间的交流反馈,二是由表演行为带给观众的作品反馈。由于表演艺术涵盖多方面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更需要从“反馈”中来完善。比如在戏剧演员表演过程中,其主要的“反馈”对象是舞台演员,这就需要戏剧演员能够从自我角色行为的调整上,与同台演员的角色进行互动,来适应同台演员的情态变化,保障戏剧情节的顺畅发展。戏剧舞台表演中不同人物在舞台上的对峙,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人心与情境、与演员互为“反馈”的过程。当然,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会受到观众的关注,特别是在传达人物曲折的命运时,这种强烈的剧场环境,同样需要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像哭泣、笑声、掌声、安静等,都是表达观众对戏剧演员理解与认同的具体“反馈”。
然而,与戏剧演员不同的是,影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常是“无反馈”的单向表演。当然,在屏幕上,影视演员也需要与其他演员进行交流,但他们却并未与观众进行交流,其反馈仅是对自我表演艺术的一种想象。在影视表演中,观众是不参与的,同样也就没有了观众的“反馈”刺激,所有的影视舞台表演都是基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外化到角色中的。由此可见,对于影视演员表演中的“无反馈”艺术形式,需要演员从自我表演中增强预见性,从自我角色表演、内心情感拿捏,以及对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进行揣摩,来保持整个影视拍摄剧情的连贯与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声乐表演;表演能力;培养
各大音乐院校基本都有开设声乐表演专业,该专业的开设是为了重点培养学生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所需的文艺理论、音乐理论和音乐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声乐专业方面的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文化馆站等相关文艺单位、部门从事声乐表演、教学的专门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在目前许多因素的制约下,所开设的课程基本和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是相似的,有些院校只是在声乐课程的量上有所区分,而且很多院校还没有开始开设表演课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声乐表演专业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非师范和师范两个不同专业区分来看声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教学重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应突出"师范性"这一特点,声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应突出"表演性"这一特点。前者旨在培养走向舞台的演员,后者则是在培养走上讲台的教师,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沿用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进行着声乐表演的学生的培养;当学生在毕业就业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无法单独胜任舞台演出,有些只能演唱固有的曲目,无法演唱新创作或者根据需要重新编配的作品,显得非常的机械和死板;这样的声乐演员,是无法在舞台上立足的,而且目前声乐表演专业就业本身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无法提高,已经到了一种急迫需要调整和改革的处境。
其次,对于表演能力的不重视,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很多声乐表演的学生眼中,声乐技巧的提高、音域的扩展、作品的难度、演唱的音量等,变成了他们非常看中的环节;相反,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作品的二度创作、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声情并茂的演唱变成了空想。许多学生在舞台上无法进行准确的站位、走台、表演、表现作品,更多的是僵化和死板的演唱,这样的舞台演唱是令人痛心和难受的。当然有些院校开始逐步开设表演课程,但是基本上属于程式化的教授学生完成自己所演唱的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学习,没有体验感知的过程,基本属于机械化的表演;相反的,有些学生认为表演需要夸张,过度的使用不恰当的肢体表达,夸张的面部表情,声嘶力竭的演唱等等,与作品真正的内涵和意境截然相反,背道而驰,但自己浑然不知,依旧在舞台上卖力的演出,最终让受众者感到很难受,这不得不说对于真正表演能力的培养和忽视,已经到了亟待
二、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一)最初的模仿
人类的表演行为认知,最初源于模仿,因为表演的核心是“行动”,在舞台上演唱的演员一举手,一抬足,便已经开始表演。初学者都从模仿开始,一般课堂训练可以采用,模仿训练进行。比如,模仿事物练习,可以是动物,比如大猩猩、猫、兔子、狮子、老虎等等,在创设情景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对于动物的模仿与扮演的过程当中,解放自己的天性,释放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演能力。另外,也可以模仿自己所熟悉的人物或明星等,可以调动学生的肢体,较为夸张地开始迈出表演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当学生能够抓住模仿的实质,敢于开始,敢于去表现模仿的对象的时候,身体也就变得非常的放松,不会出现最初的紧张和颤抖,呼吸急促的现象,会非常投入的去演绎自己所想表演的情景和行动目标。这对于刚开始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声乐表演方向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只有不断的通过模仿,才能去了解自己所要扮演的对象,才会对以后走上舞台,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人物和充分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做基础的铺垫。
(二)想象与相互观察
内心感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感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如果想象能力是一个人是否具备创造能力的标志,那么,对于音乐而言,若失去了想象,音乐便什么也不是了。当许多人在对于同样的音乐有着不同意境和体验的时候,充分地说明不同的想象能力,已经让每个人的心里描摹的图画有了不同的画面和注解,这便是想象所能带给人们音乐感受力的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当对于同样的一首作品,想象能力的丰富,会让作品的表达变得非常的生动,可以让学生对于歌剧中表达的人物有一种合二为一的想象与体验,可以尽可能去想象和体验当时的场景,甚至去靠近一个从未在现实中存在过的人物,这都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表演,去说服观众。在这部分的训练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做想象训练。比如,自己想象一个空间,构建一个场景,无实物练习,孩子到老人的练习等等,这些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在体验和构建场景上得到很多的启示和帮助,通过相互观摩,可以使得学生的想象传递变得更加准确,让同学之间的相互观察与沟通,达到一致,达到融合,并能够做到相互沟通合作和构建想象中的真实场景,做到认同想象,然后到构建真实。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个好的声乐表演者应该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善于体察周围世界的人。因此,学生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内心感觉,从特定的音乐出发去感知和体验音乐,将自己的身心融于音乐之中,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总之,想象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声乐表演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演唱之中,这是声乐的演唱创造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动感人的关键,也是让声乐表演的表演能力提高的重要办法之一。
(三)肌肉记忆的深化和提升
提高声乐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力,肌肉记忆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肌肉记忆也是内心感觉能够强化和深入的必备条件,那些具有良好内心感觉能力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往往都有惊人的肌肉记忆能力,而强化肌肉记忆是增强内心感受能力最主要的方式。因此,不同方式的肌肉记忆,比如,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嗅觉感知、味觉感知等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开发五大感知的过程是声乐诠释与表演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当学生在内心充分体验与感知的时候,就会将自诠释的作品与场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去呈现和表达出来,歌唱的气息,会变得非常的自然和流畅,咬字吐字也会变得非更加清楚,情感的走向会随着作品的起伏,线条变得明快而清晰,演唱者想传递到观众的心里的场景和情感,会表达得更直接和准确。进行这部分的训练方法可分别使用视觉感知训练,听觉感知训练,触觉感知训练,嗅觉感知训练,味觉感知训练。每一个部分,分别进行经验练习,在每一个部分完成之后,可以交错进行多感知的训练连接,当形成综合性的体验感知之后,才会真正意义让学生建立综合性的表演能力,而不停留于夸张的表达方式,舞台上过火的表演,失真的表达等,因为这样表面肤浅的表达,让观众心理上会形成很大的期待落差。这一部分的训练应该放在基础训练之后,逐步强化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个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与声乐教学的过程是相通的,也是一个逐步完善和提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声乐与表演是共同促进和提高,并且得到最后完善和融合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训练中,不能太过于要求进度,盲目的让学生开始胜任自己体验感知之外的角色和唱段,因为体验感知也需要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大量来源于生活中的丰富的练习。当这些体验感知足够丰富的时候,才能够在舞台上更加深刻和丰满的去呈现角色的形象与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四)实践与表演能力提高
声乐表演学生的表演能力最终需要舞台来检验,当训练和提高能让学生们的综合感知与表演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之后,需要将舞台交付给他们,让学生能够熟悉舞台,不再惧怕舞台,让其融入舞台。这就需要实践,实践的过程和方式都可以有很多,一般是用音乐会或者“音乐周”的形式来进行实践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各项比赛和演出,进行这部分的强化和练习。也可以通过歌剧片段或者小品片段的排练,让学生能贯穿始终的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演唱带入,去演绎歌剧或者音乐剧中的人物,可以用片段的方式去表现,让这个过程形成一定的模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形成一种自然。投入角色,创造角色,感受角色,在收获巨大的感知体验过程,便是实践得出经验和表演能力提升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适应、体验、整合、调整、汇聚等等,最终达成属于自己的表演能力整合。与此同时,舞台表演风格有很多,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独特表演风格的个性化时间。有多重方式进行,比如:表演唱、戏曲、重唱、对唱、小品、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去承载这部分的表演能力提高,当学生能够完成这部分能力展示的时候,基本可以完成舞台演唱的声情并茂,生动形象,让观众为之喝彩。因为只有做到真正能打动自己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赢得掌声和喝彩,成功的塑造舞台形象与角色。声乐表演不是把声乐和表演单一化的割裂,也不是重“唱”轻“演”的过程。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表现,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
综上所述,在高师声乐表演方向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参与表演体验,让每一位声乐表演方向的毕业生都能从容不迫地站在舞台之上,准确的演绎和诠释演唱的作品,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带给观众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交融。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刘诗兵.影视表演基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贝拉·依特金.表演学[M].华夏出版社.
[4] 毕一鸣.表演基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是一种思想的传递。音乐是有目的和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音乐交流生活与情感,尤其在歌唱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音乐的表演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技巧和方式去表现。需要通过人本身的认知能力以及天赋去完成整个表演,这需要一个纷繁复杂不间断练习的学习过程。
我们对音乐表演中这种整体结构力的把握,不是通常性的指对于表演者姿势、动作、表情等技术层面的认识,而是指表演者对于内在心理和内在感觉的理性升华。从表演美学的本质上看,表演者的外部形态均是源于内心状态所决定的,它是主体内心状态外化的一种具体呈现,正如《毛诗序》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能否对作品注入生命力,将音乐中所蕴含的美通过音响方式传递给听众,是表演者成功与否的标志。
所谓“气”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呼吸”,音乐表演中常常有人评价说“气韵生动”,用来形容声乐管乐表演中对气息的运用与控制。所谓“气”,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在音乐表演中句与句之间的“呼吸”,是对乐句或者乐段之间平衡力度的把握,是连接所有乐句的纽带,是每个音乐作品中延绵不绝的生命力的不间断的循环枢纽,是表演者艺术生命力的完整体现。人如果失去了呼吸,也就失去了生命;同理,“没有呼吸的音乐就是没有生命的音乐”。“气”,就像是一条纤细却充满韧性的白线,把所有毫无关联毫无生命的音符像珍珠一般串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华美的珠链,永远透着音乐世界里美妙的光芒。
具体的说,音乐表演主要展现的是歌唱与演奏
歌唱者动听的声音与好的气息控制力密不可分。好听的声音需要运用到正确并且恰到好处的气息作为源动力,而而所有声乐的演唱技巧都与呼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无气就无声,有声才有气。
呼吸是在双重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它是自动运作的,就像是心跳,它是无声的存在的,心跳不能够被意识控制,而呼吸在某处程度上,呼吸的深浅和频率是可以通过意识控制而产生变化的,而歌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意识控制和调整呼吸的一个过程。
歌唱者需要通过意识的控制去呼吸,并把所吸入的气息有意识的分在每个需要安放的音符上或者乐句中。因为每个音的长短节拍不同,强弱变化不同,所以在唱一首歌曲的时候,歌唱者需要在小节休止的时候和歌词的意境允许以及乐句的转换时,才能去换气。
歌唱呼吸是一个既紧张又松弛的过程。吸气时,需要的是一种兴奋却又放松的状态,这种兴奋是一种正面的精神饱满的状态,这里的放松是体现身体自然舒展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状态,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的抬头挺胸,肩颈放松、 双眼平视远方并且略带神采、面带微笑(自然得体的微笑)。如果可以保持这样的姿势,再运用恰当的呼吸方法,就一定能自然的唱出美妙的音。
关于演奏,这里主要谈谈钢琴演奏中的呼吸
赵晓生把钢琴演奏的技术问题分为:指、腕、臂、身、耳、心、气、神、化这样九层境界。
钢琴演奏的中的“气”,即音乐里的呼吸。
呼吸,首先要通畅,运气需要上下贯通。呼吸不贯通谓之“阻塞”。音乐的呼吸决于演奏者的气息是否顺畅、贯通。
有的音乐需要缓慢而绵长的气息。比如演奏一句有几十小节长的大起大落的旋律,必须以缓慢而又绵长的气息为根本,不可以随意换气或在短小的句子中使用绵长的呼吸。
要达到呼吸的舒畅,就要学会“贯气”,贯气,即达到全曲的气息贯通。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真要做好实在不容易。
首先要掌握乐曲的完整性
乐曲的完整性表现为:准确、协调、连贯。首先演奏者必须准确的把每个音符的长短高低体现清晰;其次演奏者需要把每个节奏的长短、停顿、快慢都诠释到位;最后整个乐曲需要连贯熟练的完成。演奏者若能把乐曲演奏得准确、协调、连贯、完整,那就是达到了贯气的第一步。
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大结构有着贯彻始终的整体把握
练习时,演奏者会分为一小段一小句的反复研究演奏练习,而一首作品需要大气的完成,所以当所有细节反复熟练之后,还是需要大段落或者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完成。这种完整性的体现,为贯气的第二步。
演奏者在技术与表现上达到完美的一致与融合
在困难片断的练习阶段,演奏者常常卡在技巧练习的泥潭里。想要把这些难以克服的技巧难点完全自然融入到整个乐曲的完整演奏中,首先需要消除自身的紧张感,要把注意力从难点中转移,尝试身体的放松,调整心态。这样才能达到贯气的完整性。
演奏者要正确的掌握呼吸
在演奏的过程中呼吸需要讲究时机,要时刻注意呼吸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不要太急促也不要太缓慢,根据句子的长短适当调整呼吸。
1、颜色的四字成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五彩斑斓、花红柳绿、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2、青红皂白、灯红酒绿、青黄不接、阳春白雪、姚黄魏紫、漆黑一团、黄旗紫盖、花花绿绿、浮翠流丹、白山黑水、红飞翠舞、绿肥红瘦、红装素裹。
(来源:文章屋网 )
我认为这次优异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我所在的这个优秀团队。校领导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团队没有失败者。我认为我们英语组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两年来,我们坚持先周备课,坚持日日教研,课前讨论重点,课后交流反思。谁有好的资料会第一时间分享到群里。魏老师是我们组年纪最大的老师,也是经验最丰富资料最多的,但她对我们毫无保留。另一方面,我们各自都非常的努力,我的座位一抬头就总是看到海莹在批作业,传晶又在找同学谈心了,而清霞常常在办公室找不到人,一整天都坐在教室里,这种氛围常常让我不敢松懈。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关系,不仅使我们取得好的英语成绩,也促使我们每个人都不断成长。
说到我自己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前的学习计划,课上分层教学,考前的复习策略以及学英语到底是在学什么。
我一直有个习惯,在常规备课之外,我会有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计算一学期我会拥有几节英语课,用最简洁的语言以周为单位写下每节课的上课计划,比如到哪一节课完成M1U1知识点讲解,到哪一节课处理完M1习题,晚作业是什么周末作业是什么等。这种列计划的方式让我对一周六节课需要做的事情时刻装在脑子里,上课时思路更清晰,课堂效率也比较高。这学期我让同学们也加入到写课时学习计划的行列中来。根据我的计划写出他们自己的计划,本节课老师要讲什么,我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不到怎么办。这样不仅可以让老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我常常在课上说,现在你们的英语水平已经足以达到自学程度了,给你一本字典就不需要老师了,学会自学将终生受益。
写课前计划和课上分层教学是相互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计划,比如非常优秀的同学会要求自己达到单词听写全对,课文全部理解,当堂背过重点句型并默写。如果完成了当堂课的任务就可以开始写晚作业。而一般的同学可能当堂背过有些吃力,就可以把默写放到课后,而后面的同学当堂只要做到单词写对百分之七十,课文理解即可,背诵句型也可以申请精简到五个以内。这样做,让好同学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不至于吃不饱,并且课下能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地生和补弱科。同时让差点的同学也有事可做,不至于听天书,甚至有的睡大觉。中间的同学一般就跟着我的课堂节奏就可以了。
最后说到考试,我在复习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时会用到题型复习法,即在黑板上把考试题型列出来,一点一点地分析考试会考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考,我们应该复习哪里怎么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我们理想的分数。以前我在课上要求他们背课文就总会有同学说,考试又不考课文默写背课文有什么用,我就呈现给他很多往年的试题来给他分析背过课文到底有什么用。现在我在课上无论想要学生做什么,一定先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要求他们这样做。学生心里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学起来就更积极主动。
虽然我也教学生如何取得高分,但是我从心底里认为,真正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分数而存在的。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我在课上给同学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的电动车坏了,推到学校东边一个门头去修,那个大爷一看就说我的控制器坏了,然后拿出一个新的就要给我换。换着换着他自己突然自言自语起来,咦怎么你的电动车多出来一撮线,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跟我说,我少要你十块钱吧,这样不影响骑。后来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补胎,说起这件事,那个师傅拿出一个控制器跟我说,看,你的电动这肯定是这样有快慢档的,他那个控制器没有,所以线不匹配。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以后还会去第一个大爷那里修车吗?同学们都纷纷说不会了。我在这里无意诋毁修车的那位大爷,只是想让同学们明白,即使你的理想很小,毕业以后去修自行车,也千万不要觉得你现在可以不学习了。学习,不管哪一科,学的不只是课堂那点知识点,收获的也绝对不能局限于考试的那点分数,而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让你以后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为佼佼者。
一、油画的材料语言独具魅力
中国艺术家经历了几千年的水墨历史时期,对于油画人们并不了解它,但很快被我们所驾驭,并显示了油画非凡的生命力。执着的我们始终秉承着对油画的传承和热爱,那“浓香”的油画味道让我们兴奋,那富于节奏的笔触让我们释怀,那精细的塑造让我们痴迷,创作出美丽的画面是我们美的享受。如油画中的笔触可以赋予画面节奏与韵律感,画笔下的形体与色彩是现实事物的再现。莫奈的《干草垛》笔触淋漓畅快,画面极具质感;梵高的《星光灿烂》笔触狂野奔放,蕴含了他悲剧的人生和张狂躁动的个性追求。油画材料的独有特性使其在画布上可以任意“摆弄”,借以画笔和画刀等工具技巧,可以描绘出变幻丰富的画面。在写实绘画中,巧妙的用笔可以绘制出细腻和精妙的质感,理性的笔触和徜徉的油彩将现实事物表现出来,使人们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美妙碰撞。如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人物形体舒展,线条柔和,用笔缜密,色彩和谐,展现了维纳斯肉体与心灵完美的统一,真可谓典范的“造化之美”。
二、独特的造型与色彩语言
无须赘言,造型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古典主义时期的油画仅追求明暗造型,到20世纪的“反传统”时期,油画的造型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演变,不规则构图、复线结构、体面结合等新造型语言应运而生,给油画增添了新的生机。造型因素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随着构图和结构的丰富,造型成为了协作画面的重要语言,它可以保障油画作品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是在长期实践和体悟中得来的,是艺术家个性和精神追求的所得,没有属于自己语言的艺术,是没有思考的艺术。
对我们影响至深的是19世纪的印象派,印象派以太阳光所呈现的色彩法则追求瞬间的印象,凭借敏锐的观察把所绘事物快速的大感觉的表现在画布上,它的色彩是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的色彩。印象主义摒弃了古典画法对细节的过度追求,改变了色彩必须遵守造型范围的教条,形成了积极走出户外写生自然光与色的新的绘画模式,且绘画题材之广。
三、人文情感的追求
显然,我们在认识油画的形式语言时,对待客观事物是始终植入审美和情感的,这是艺术的精神和本质的体现。艺术是一种活动过程,它通过既定的语言传达给观众,以技术和审美手段使意象思维的事物具象化,从而赋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审美情感是主观能动的,技术手段是客观可塑的,这两个形式语言都有赖于艺术家的创造和精神。往往有些人过于重视形式语言,却忽略精神情感的体现。面对一幅油画作品,我们不能单纯的为其技法和形式所感染,这显然是不够的,而更多的是要对艺术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现的思考。追求情感和体验才是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些人对作者苦心经营的形式美感忽视了,甚至自我趣味欣赏、随意评介,这实在是一种“外行”。如果我们能从造型、色彩、形式、情感等语言上去深入探究,就能做到与画家的心灵的沟通。
艺术语言的理解和认识是微妙的,需要合适的角度去看待。艺术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家站在专业审视的角度,通过细心的观察,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的。艺术作品可以带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由此就产生了实际的社会存在价值。要想创造出好的作品,需要画家具有良好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它关乎油画作品的格调和形式语言的高度,没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另外,艺术家还要具备驾轻就熟的技法,仅有想法而手上表现不出来是可悲的,而仅有技法没有内涵是乏味肤浅的,二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最具魅力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