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5 13:50: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走进美国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人文素质;渗透式教育法;思维方式培养;IT人才教育
1研究背景
走在美丽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绿化带上有食品袋、包装盒、烟蒂等杂物,觉得非常不和谐;路上学生们隐约传入耳中的对话中夹杂着的脏话,让人感到不够美。尽管实验室门口挂着“不许带食物进实验室”的条幅,尽管老师一次次都说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但学生每次实验课下课后,实验室内总有饮料瓶、食品袋留在计算机键盘旁。还有的学生毕业后要出国留学,请老师写推荐信、翻译资料等,离校时连给老师道声“感谢”,说句“再见”都没有。
在送新生报到的家长队列中,还有为十八九岁的儿子掉眼泪的妈妈。她恨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却不知道自己无形中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大学同住一个宿舍,有人不会打扫卫生,也有人不愿打扫卫生,不懂得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生活常识和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
学生在大学的IT专业学习四年后,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很多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课程包括商务礼仪、有效沟通、企业文化等内容[1]。如果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人整整接受了十五六年的教育(没有加上幼儿园教育),连基本的行为方式和接人待物的礼仪都不懂,只是一个“工匠”,不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抱负和坚定信念的社会新生活开创者,就背离了教书育人为君子、成圣贤的根本宗旨。这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
本文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有悖基本哲学常识的现象。谁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逃课、不做课后学习功课、考试抄袭、毕业设计蒙混过关、总想轻松拿到毕业证书等做法和想法,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本身就流露出想吃“免费午餐”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看,这样的IT专业大学生到社会后,用人单位还会觉得你达到了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吗?你轻松拿到的文凭别人还会再相信吗?这一现象对那些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大学生们也是一种不公平。
事实上,我国适龄青年中只有23%左右的人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未来社会新生活建设者中的栋梁。尤其在目前的社会中,样样事情都离不开IT,社会的运转业已依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之上了。所以,IT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一个民族的兴旺。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志向情趣抱负、文化品位、思维方式和生活工作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教与不教,正确的教与错误的教,最终结果差异巨大。所以,大学IT人才培养必须包含、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2以不教示教
国外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以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归纳总结的渗透式教育方法为代表,即以“不教示教”,以音乐、体育、艺术、与企业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2]。渗透式教育以圣贤教育为主,倡导博爱、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还关注子孙后代的幸福,关注整个人类的福祉和命运。
我们应该采用开放的教育思路与手段,将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目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相结合,弥补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丰富业余体育和文化生活,成立文体俱乐部,构建既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又有机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大学生文体生活方式。把传统的文体活动,如合唱团、吹笛子、拉二胡、弹琵琶、戏剧节等,以及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和舞龙舞狮运动,还有具有时代特征的野外拓展运动,如轮滑、飞盘运动、木球运动、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等新兴项目开展起来,作为学生修身、健体、养心的主要训练手段。特别是野外拓展运动课程,是集体育、教育、心理、植物、动物、地质、地理、旅游、探险、法律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新型户外运动项目,值得推广。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先行后知”、“边行边知”、“愈怕愈行”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为主的单纯文体教育模式,让学生愉快、积极、刺激地参与,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领悟道理。野外素质拓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许多生存技能,挖掘自身潜能,还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等人文知识和技能。师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以“不教示教”的方法之一。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文体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创建校园文体生活氛围,是实施IT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文体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另一个方式,是在IT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IT专业大学生人文价值观培养中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以及习惯成自然、每日三省、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欧美的IT专业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人文教育始终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作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连续3年选用美国影印版教材《Computing Essentials》,该教材每章都有讨论IT涉及的社会、法律和伦理、自身身心健康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分析IT带来的法律、道德和社会、生态环境、人身安全等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IT发展与人民生活、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这使学生从技术里跳出来,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IT,思考技术发展方向等人文的深层次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大学普遍为IT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更与我们不同。该课程的学时量大,涵盖人文知识范围宽泛。如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时占到大学总课时的50%,常青藤学校中最少的通识教育课时也占到了总课时的20%。内容包括各种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观;世界历史文化(如读《古兰经》);美国文化;科学核心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等[3]。因此,通识教育使IT专业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不只是提高IT技术技能。迄今为止,为什么计算机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都被外国人拿去?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还有一个现象,是IT职业伦理教育的差别。发达国家的职业伦理教育已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近代职业伦理十分活跃与繁荣。如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企业伦理、政治伦理、国际关系伦理、家庭伦理、媒体伦理、计算机伦理、网络伦理、工程伦理[4]等。从理论上划分,职业伦理教育可以分为哲学层面的伦理理论教育和具体的职业伦理规范(又称为职业操守)教育,是“道”与“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有独立的研究内容。
但我国的工程类伦理教育还不是很普及。如我国教育部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开设的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或网络伦理等课程[5],到现在还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仍然没有普及。而英美等国的大学中都有计算机与社会责任,计算机与社会,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哲学、科学和技术这样的研究中心。在谷歌上用关键词“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file type:pdf”搜索,获得约1 070 000条结果;用“职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查找,1999年至今的文档总共只有记录13条。可见伦理教育在国内外受关注的程度有多么大的差别。
3走出校园,认识生活
做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与人相处很融洽的人;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IT人才教育的真正目的。据我们观察,凡是在学校参与了社会企业兼职的学生,各方面都显得成熟一些,人际交往礼仪也好很多,毕业就职也顺利得多。只在学校不出门的学生,大多很害羞,不善与人沟通,就业较困难,而且适应新生活环境能力也弱。所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兼职,认识社会,学习与各种各样人沟通的技能,走进企业,走进社会,都是很好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走进社区做志愿者,更是一个良方。因为志愿者群体整体素质比较高,而且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标高于一般人群,文化修养相对也高。
西方志愿者主要起源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志愿者活动可以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帮助带给社会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心、感恩教育,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教
育理念。参加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结交这样的朋友,对IT专业大学生来说终生受益。同时,学生走入社会,审视自己,也可以为将来的IT职业发展选定目标,促进学生早日转变学生身份观念,朝职业化人士身份转变。
4结论
我们认为,从社会的宏观文化环境,到学校的IT职业伦理教育和文、体、艺、户外、社区等多元化的渗透模式,再到微观课堂中的人文与技术内容融合,都需要探索和构建一套灵活适当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模式。这可以为IT人才成长提供开放的空间,为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能够关注人类未来和具备诚实、可靠、笃信、责任心、仁爱等人类基本价值观[6]的IT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执照认证制度和体系,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还须在IT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微软用户行业职业道德信誉度监督、职业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与社会开展多层次合作,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IT人才。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龚志宏. 西方高校渗透式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探索, 2006(2):139-141.
[3] 郭斌. 通识教育师生谈(14):名著工程与美国的通识教育[EB/OL]. (2007-05-18)[2010-09-16]. fudan.edu. cn/tsjy/article.php?id=120.
[4] Terrell Ward Bynum, Simon Rogerson. Compute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 Wiley-Blackwell, 2003.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147.
[6] Anderson, Ronald E, D Johnson, et al. 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35):94-99.
Training of Human Art for IT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FENG Jix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论文摘要:美剧是美国文化生活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其字幕中文化负载词频频出现。因此如何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对于理解美剧至关重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美剧《绝望主妇》的字幕翻译的实例,提出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一、文化负载词与美剧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
美剧是中国人对美国电视剧集的简称。从最早拍摄于1970年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到《加里森敢死队》和《成长的烦恼》再到热播的《越狱》、《别对我说谎》等,所有这些让我们走进美国,走进美国家庭,淋漓尽致的全方位的体验美国文化。现在收看美剧的观众大多数是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能够较为积极的接受西方文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上在线观看更是观看美剧的主要方式。因此字幕译文对欣赏美剧至关重要,观众通过字幕译文就可以真实了解和感受剧中原汁原味的内容和情调。
本文根据《绝望主妇》第一季的字幕译文,分析剧中蕴含的独特美式文化内涵,探讨美剧字幕译文是否有效的把这类文化负载词传递给目的语观众,并归纳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盛行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费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有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而《绝望主妇》这部系列剧的播出具有明显的目的性,要达到较高收视率,进而赢得巨大的商业利润,就必须借助精彩的字幕译文。由此,目的论的观点与字幕翻译的关系就十分紧密。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一次翻译亦由目的支配。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
在目的理论的支配下,翻译的立足点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他们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在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
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在翻译中占据何种地位,它必须由译者这个专家决定,而译者做出决定时的关键因素则是特定情境中的交际目的,而不是源文本本身的地位。
三、字幕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方法(以《绝望主妇》中文字幕为例)
(一)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采用这种方法,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就会原封不动的移入到目的语中,原语的文化内涵便得以保持。
例1:Lynette: I know someone who knows someone who knows an elf,and if any of you acts up, so help me, I will call Santa, and I will tell him you want socks for Christmas.You willing to risk that?
译文:我认识个朋友,她的朋友里有人认识一个小恶魔。所以,今天如果你们谁捣蛋,我马上打电话给圣诞老人,我会告诉他,你们圣诞节只要短袜就可以了!
这句活出现在第一季第一集中,Lynette带着自己调皮的儿子参加Mary的葬礼,为了能让儿子表现好一点,以至于不让她在众人面前丢脸,她利用圣诞老人来吓唬她儿子。Santa这里是指圣诞老人的意思,现在中国人对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所以直译为“圣诞老人”不会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例2: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Renee和Lynette是大学的好朋友,她嫁给了棒球运动员,她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在Lynette面前炫耀自己,而Lynette也不甘示弱,总是挖苦她。这句话是Lynette向自己的朋友介绍Renee时说的,“古琦”和“普拉达”这些都是时尚的奢侈品牌,现在中国人也都比较熟悉这些品牌,所以这里直译就可以了。
(二)意译
当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不同或者有冲突的时候,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出现了困难。这时译者必须要优先选择文化意义,优先完成文化意义的传递。意译能够完成功能对等。在美剧中,大量的口头俚语和文化负载词都可以通过意译产生预期效果,并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例3:Bree:Change in behavior is a warning sign and you have been as fresh as paint for the last six months.
译文: 怪异的行为是一种信号,之前半年都还正常。
在这个句子中,译者对as fresh as paint这个短语进行了意译。如果直译为“之前半年像油漆一样新鲜”就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了,这样的意译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让人一目了然。
例4:She didn’t cook much while moving up the corporate ladder. She didn’t have time.
译文:然而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那段时间,她很少下厨,因为她没有时间。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move up the corporate ladder,译为“事业蒸蒸日上”。能够形象的说明Lynette的职业生涯情况。如果直译为“爬上……梯子”,那效果全无。
例5:Guess we found the skeleton in her closet.
译文:看看我们能不能在她的衣橱里发现什么?
这句中,“skeleton in one’s closet”就表示一个人要“极力掩盖的丑事、秘密”。Susan等四位主妇按照当地习俗在好朋友Mary Alice的葬礼之后为其整理衣物,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她们四个与Mary的关系非常亲密,“丑事”这个词带有贬义,不能用在好朋友之间。但是在译文中的“发现什么”无法表达“skeleton in one’s closet”这个短语想要表达的含义。建议译为: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秘密不? 转贴于
(三)替换
如果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太大,直译与意译都不能充分或者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影响观众欣赏作品,译者可以选用目的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代替原语。
例6:Bree:This is half the reason I joined the NRA. Well, when Rex started going to those medical conferences, I want it in the back of his mind that he had a loving wife at home with a loaded Smith & Wesson.
译文:所以我才加入全国枪支协会, 每次Rex出差,我都让他记住,他是有老婆的,老婆爱着他,而且还有只上了子弹的制式手枪。
“NRA”表示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意思是 (美国)全国来福枪(步枪)协会; “Smith & Wesson”是指史密斯.威森公司,其1852年创始至今一直是手枪界领先的公司,这句中的“Smith & Wesson”是指这公司生产的一款经典手枪。如果直译为“史密斯威森”恐怕观众会莫名其妙。用“制式手枪”来代替这个品牌的名称,在目的语里会让观众对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
例7:Lynette:I have no hope. My husband’s always on business. My babysitter joined the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 I haven’t slept through the night in six years.
译文:我都要绝望了。我丈夫总在外出差。我家的保姆突然消失,也找不到了!这六年来,我晚上从未睡好过!
witness relocation program是指证人迁移计划,即为了保护证人免遭报复,将其秘密转移到别的地方生活,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惯常的做法。在这里Lynette说她的保姆参加了“证人迁移计划”,最终的结果就是保姆突然消失。如果译成“我的保姆也加入了证人迁移计划”,对于不熟悉这个计划背景的普通观众来说无法真正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势必会摸不着头脑。因此译文用“消失不见了”来代替“证人迁移计划”,用其结果来代替原语,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诠释
有时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中会产生词汇空缺,就是说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项或类似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话,为了能够准确传达原文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并消除理解障碍,译者可以在保留原语表达方式的同时对其加以解释说明。但是由于字幕在播放时的更换很快,解释说明会增加字幕的长度,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慎重。
例8:Lynette:Yes, Renee was always the one with the fashion sense. Before I met her, I’d never even heard of Gucci or Prada… Or Chlamydia.
译文:雷尼是非常有时尚感的,认识她之前,我都没听说过古琦和普拉达这些奢侈品牌…哦,还有整容后的衣原体感染我也没听过。
这一句前面的“古琦”和“普拉达”都采取的直译方法,而后面的“Chlamydia”的翻译则加了注释。 “Chlamydia”是“衣原体”的意思,这里Lynette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指Renee因整容而得的衣原体感染,是在嘲笑她。如果这里单独直接译为“衣原体”,会让观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加上“整容后”会给观众具体的发生背景,能够较好的理解原语想要传递的信息及情感。
例9:Tom: Regional manager, corporate manager, head of sales. Lynette:Margarita, cigar, sombrero.
译文: Tom: 区域经理,公司经理,销售总监。
Lynette:Margarita酒,雪茄,宽边帽。
Tom以工作辛苦劳累拒绝与Lynette共同参加晚宴,Lynette却发现了一张Tom公出时和其他同事休闲娱乐的照片。这里的Margarita是鸡尾酒的一种。在翻译的时候如果直接音译为“玛格瑞塔”,不能使观众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在译文中直接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了“酒”字作为注释,观众就明白这是指的一种酒。但如果译文能修改为“Margarita鸡尾酒”就能让观众更加全面的了解原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要传递的信息。
高中生经过两个月雅思基础的封闭培训,消化吸收后可在半年内达到雅思5.5到6分成绩
随着雅思的崛起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也给中国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选择
走进雅思考场就像走进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你应有的英语水平
徐小平:今天《新东方留学咖啡》端给大家一大杯关于留学与考试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请到的嘉宾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著名的雅思英语教学与测试专家胡敏老师。
在介绍胡老师之前我想讲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学生来找我,说徐老师,我刚刚进了雅思培训班,你们现在怎么又推出一个新的雅思品种,是哪里组织的?我说没有啊,雅思就是雅思嘛。他说怎么出了一个胡雅思?胡雅思实际上就是以国际雅思而闻名全国的胡敏老师。
雅思的竞争力在于它有一套严谨的科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胡敏:雅思考试现在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拿数字来说,2002年全国参加雅思考试的大概是8万人,在新东方学习的就有5万人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因为雅思现在不仅仅是留学的途径,考了雅思还可以到英联邦国家,考了雅思还可以进入外企,还有的人考了雅思既不为了出国,也不为了留学移民,或者是进入外企,他仅仅是为了学英语,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
徐小平:仅仅为了学英语?他也走进了雅思的课堂,备战雅思,雅思为什么会这么popular?在两、三年之内一下子跟托福分了半壁江山?它的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胡敏:雅思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它自己有一套严谨的科学体系。它的语言背景强调的是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雅思满分是9分,如果考到7分的话,一定能够证明你有相当的实力。托福呢?在这里我不想讲托福不科学,但是托福有它有待改进的地方。比方说它看不到考生的口语能力,看不到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说如果托福在最近几年没有实质性的、革命性的改变的话,它受到雅思的威胁会很厉害。
高中生经过两个月雅思基础的封闭培训,消化吸收后可在半年内达到雅思5.5到6分成绩
徐小平:我们现在能不能分门别类的说一些考雅思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我理解无非是高中届的想读本科,本科届的想读研究生,以及一些在职的人。一个中学生,比如说高一到高三的英语能力之下,要想达到雅思入学的分数, 比如6分7分之间,一般来说要多时间?
胡敏:要自学的话,这个很难说了,可能半年、一年、甚至更长。
徐小平:我特指就是从你培训的那个设置角度。
胡敏:我觉得一般参加新东方的培训2个月,然后再复习一个月,结束课程之后最好是在3个月之内考完,也就是说整个雅思应该在半年之内完成。
徐小平:OK,这是一边上高中,然后中学英语成绩是average(平均水平),那种成绩之间是可以通过3到6个月达到一个合格的分数,是吗?
胡敏:我们设置这个课程的时候,考虑他的基础是很糟糕的,还不是那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所以他这样进来以后,应该是半年之内能够取得一个理想成绩。
徐小平:理想成绩我知道,哪里到哪里?
胡敏:比方说像中学生,他要去申请签证什么的,最少应该是5分、5.5分、6分,应该是这么一个。
徐小平:OK,非常好,因为你是雅思教育专家,你设计课程的时候想到那些成绩非常一般的普通的中学生。
胡敏:实际上这个课的推出是与我的一个经历有关。我在2001年夏天的时候专门去澳大利亚的学校去考察,接触了很多在澳大利亚学语言课程的高中生。我发现如果他英语不好的话,脸上写的是两个字:沮丧;英语比较好的就是:自信。他们在那儿学一年的语言课程结局是什么呢?让他们回国,不让他们上学,因为他们的语言水平达不到。这个现象引发了我对课程设置的动力,所以回来以后专门找了一些中学生摸了一下底,甚至对有的中学生做了一下语言测试,然后再推出的这个课程。
参加雅思基础的两个月封闭班的培训,对象一般是高中英语起点,高一、高二、高三的都可以。他可能不是最优秀的学生,然后作这里强化两个月,一个方面是学英语,因为雅思不学英语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这必须记住的一点;另外一个就是学完以后得有一个月的时间消化,两个月里面的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学习完了以后3个月之内争取考完。因为毕竟是一种考试,他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应该尽快的考完,然后把这个事给忘了,这个考试目标是5到6分,实际上这样就有资格到国外去读预科,读语言学校,拿到签证。对不对?
徐小平:应该说他最后达到的分数应该是6分左右。
胡敏:5.5到6.5之间。也有学习很用功的,我们也有的高中生考到7分,那就看他努力的程度。
随着雅思的崛起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也给中国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选择
徐小平:下面再说第二类人,就是高中毕业以后上过大专,上过本科,然后想留学,但是呢去美国有风险或者费用太高,对于这一批人你有什么样的课程?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做出什么设计?
胡敏:第二类就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大专这一类是一个特大众的人群,这些人学习雅思的也特别多。像这一批人,因为他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如果说基础还可以,比方说考四级考到优秀,六级考过了,英语一直还在学,这些人只要参加我们为期6周的这种培训,学一个半月,然后再复习半个月,准备两个多月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当然你也可以在家里自学。
徐小平:因为这些人都是要出国读研究生的,对于他们通过雅思去英联邦国家读研究生和去美国读研究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胡敏: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留学的最佳组合,比方说在国内读本科,在英国联邦国家,英国或者是澳大利亚读研究生,因为说实在的硕士生还是属于一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徐小平:对,并不像我们国内拔得那么高,不是那种要发现新大陆研究的。
胡敏:所以他基本上去英国、澳大利亚都是不错的。而且他有一个优势,比方说英国的硕士研究生只需要读一年,这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来说,他显然是赢得了时间。那么,最好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要去美国。
徐小平:读顶尖的学术研究当然美国是可以的。
胡敏:对。我觉得这样他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是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又对欧洲这种古老文明了解,然后又在最发达的国家学到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那么我觉得他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国际性人才。
徐小平:实际上刚才你讲的话透露整个留学领域里面,随着雅思的崛起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留学出了一个大的、新的方向,这就是美国以外的、新大陆以外的各个国家,这也给中国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选择。雅思对那些成年人,比如说,30岁上下工作很多年了想通过留学改变命运的这帮人有什么意义?
走进雅思考场就像走进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你应有的英语水平
胡敏:比方说大学毕业很多年以后,他在国内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他觉得可能自己要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他可能要继续移民。他可能想到澳大利亚,到新西兰,这个可能对他来说是人生一个新的决策,那么雅思能够帮助他实现他的这种理想。因为移民政策虽然变来变去,但是实际上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永远会持续下去的。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比方说去加拿大移民,然后又想到美国再去留学。我觉得他考了雅思继续移民以后,这个雅思成绩并不能帮助他进大学读研究生、拿学位,所以势必还要求再考一个托福。因为现在加拿大大概有70所大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承认雅思成绩作为留学的成绩。我们又知道,美国又有几百所大学也承认雅思成绩,所以我觉得最好熟悉一套考试系统。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大家把雅思的移民考完以后,再紧接着把雅思的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稍微换一换思路,然后再考一个雅思学术类的留学的成绩,这样的话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徐小平:考过移民类的雅思以后,对考学术的显然是有帮助的,是吧?
胡敏:帮助非常大,基本上只要稍微再花那么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就很容易过。
徐小平:好。下一个问题,因为去美国留学有托福和GRE,这是黄金组合两大件,或者叫两件套。
胡敏:雅思没有什么可配套的考试,雅思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语言测试,证明他的英语水平的,应该说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它都能证明它的英语水平,它不会另外的和其他的对象搭配。我举个例子,比方说到美国的大学里面去,如果是要申请读博士,而那个大学恰好接受雅思成绩,这时实际上你最好还要考一个GRE成绩。
徐小平:对对,我问的问题恰恰是这个。像英国、澳大利亚的这些学校,法学院、教育学院和管理学院,以管理学院为主的是不是还要求你除了雅思以外还要有其他的成绩?
胡敏:在英国、澳大利亚,如果要读比较好的商学院,必须再考一个成绩。我们刚才已经谈到了雅思改变了中国留学的方向,雅思是不是正在改变中国人学英语的方法?我觉得雅思考试对整个中国英语教育的冲击力在于它不像一种单纯的考试,他更多的是把你真正的推向一个英语听说读写交际的一个正式的场景,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样的一些著名的学府的一些学院派的教授们、专家们都力推雅思考试。甚至有一个专家在写论文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到目前为止,雅思考试是唯一能够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测试。
徐小平:是吗?胡老师讲出来的话实际上就点破了雅思的一个核心。
胡敏:我想,除了一些公益的目的以外,雅思真正学术的意义也是使它在中国迅速走红的一个原因。
徐小平:英语属于世界,当然它也属于中国。胡老师,感谢你给我们端出一杯英语咖啡,不仅是雅思,雅思是里面的伴侣。
胡敏:我想借此机会跟广大的雅思考试的朋友说,中国考生为什么考不好,是因为大家走进雅思考场以后,还停留在原来的种种英语考试心态之中。就是说,你依然把他看成是一种考试。我的建议就是,大家走进雅思想考场以后应该想到的是,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的阅读、去听、去说、去写。
徐小平:OK,谢谢!其实我倒是愿意补充。比如说我在学音乐的时候,有的人在底下弹琴弹得特棒,但是到了年底测验的时候,许多老师坐在那儿,等于公开的音乐会,结果有些学生老砸锅。你要每次弹琴的时候都觉得有无数人在表演,这个有类似吗?
胡敏: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走进雅思考场就像走进现实生活,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你应有的英语水平。
学雅思跟学其它的不太一样的就是,其它的考试在国内有很多种可以随手拿来的学习资料,但是雅思考试它的真题在市面上是找不到的。所以在选择市场上的资料时应该比较慎重。
徐小平:新东方用的什么教材?
和苏杭女士的采访安排在她的北京中关村国际学校,我准时赴约,她却没有。因为她刚刚参加完北京市海淀区举行的颁奖典礼,中关村国际学校获得了与北大、清华同享的“海淀区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先进集体”,创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关村学校就获得了这一殊荣,苏杭高兴,学校的师生都高兴,他们要聚在一起分享这种快乐。采访开始的时候,苏杭已经从刚才的兴奋中走出来,她说:“我们能够和清华、北大这样的百年老校同时获奖,真的是当之有愧,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海淀区政府及人民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相信我们会尽心尽力,不负众望的。”
梦想成真:办中国人的国际学校
很自然,我们的话题就从这个学校开始。
苏杭和中关村国际学校的投资人李云来女士,都是八十年代早期的留美学生,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曾对她们的人生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正因为此,能够建一所国际学校,帮助留学人员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她们两位一直以来的梦想。
学校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个学生,大都是留学归来人员的子女,也有部分外国小孩。然而却包括了从学前班到高中所有的班级。走上讲台的老师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外,虽然师资力量的构成中有中国老师,但在这里,他们只是助教。苏杭说,她要求校园内语言是英语,但仅仅具备流利的英语还远远不够,不同的思维方式、爱心、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创造力等等,这些才合乎中关村国际学校老师的标准。他们采用的教材是从美国拿来的最好的原版教材。我很吃惊地问苏杭,这不等于把美国的学校搬到中国来了吗?苏杭说,可以这么说,但又不完全是。如果在美国,我不会考虑教育体制的衔接问题,仅仅是搬到这里来,我也不用考虑,但是在中国,我必须考虑,因为走出校园,外边的大环境是一个更大的课堂。很自然,中国文化的学习在这个学校是很重要的内容,除了中国语言这门课,还要系统地引导孩子们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学习中国文化,他们采用的语言则是混合的,学生们的中文水平也就在其中同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让学生每天都快快乐乐地学习,让老师每天都快乐地工作”这是苏杭的办学理念。
“我们要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解除后顾之忧,满足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留学归国人员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能够担任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校长,苏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当谈起学生未来上大学的问题,我依然很纳闷,如此一种教育,其实与我们国内的中学根本不同,如何才能顺利考取一流的大学呢?苏杭的答案似乎更为国际化一些,她说,我从来都不担心学生上大学的问题。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如何使他们更优秀,包括多方面的内涵。孩子在一个非常完美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健康,绝对是心理与生理双重的健康,与生俱来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不会受到丝毫压抑或打击,重视从国际视角对学生的培养与塑造,当然还包括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我想我的学生绝对是哈佛、耶鲁这些国际一流大学所欢迎的,随着国内大学发生的一些变革,同样,这些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也会是他们的首选。在这方面,苏杭绝对是自信的。否则,她不会坐到校长这把交椅上面,因为她有丰富的国际教育的理论与深入而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
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的留学生
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之后,苏杭分到了一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了与儿童教育打交道的日子。她说她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根本就没有想过出国。当时,适逢又一波出国留学热,很多朋友都劝过她,因为她13岁就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很棒,国外的朋友也极力怂恿,她虽然没有特别强烈的出国愿望,但是看到身边那么多不如自己的人都出去了,争强好胜的心便驱使她动手准备申请奖学金。
真的是很幸运,她同时得到了两笔奖学金――一笔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约每年1万五千美金的奖学金;一笔是美国高校妇女联合会的国际教育奖学金,大约是一万美金,但是她可以随意选择学校。规定必须二选一,苏杭当然地选择了额度较高的又可连续获奖三年的前者。
她说自己当年在留学生当中算得上是小富婆了,别人除了上课,还要忙于打工赚钱,只有她,拿着一笔足以养活全家的奖学金。所以,她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但读书读得真叫苦呀,苦就苦在根本念不过来。
由于学的是比较教育,理所当然要去研读大量的书籍,加上她的第一导师是《比较教育》杂志的主编,第二导师是世界比较教育协会的会长,这些必然会加重她学习工作上的负担。除了上课,还要作助研,帮他们搜集大量的资料、写书,此外,还有不得不写的课程论文。
仅仅是上课,每门课每个礼拜规定就要读500页书,一学期是四门课,甚至有一学期她选了五门课,一个礼拜要读2500页书,全部是英语,每天都是这样,有很多都是似懂非懂囫囵吞枣地读下来,没办法,根本没有时间容你查字典。不读又不行,一上课老师就会提问。记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点名的两个同学回答起来似是而非,老师很是生气,当场宣布三个小时的课停上,必须马上回去读书,读完之后再接着上。在国内号称“会读书、快读书”的苏杭在这里却显得精力不济了。现在回忆起来,她说自己当时像疯了似的,每天早晨8点从家里出来开始读书,一直到深夜12点钟才回到家里。看到的永远都是女儿熟睡的面孔。唯独周末和节假日,她可以休息,陪陪丈夫和女儿,而这种休息又是她偿付不起的奢侈。一到这种时候,家人免不了要高呼一番,她也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在一家人外出游玩的时候,她尽量不让自己去想学校的事情,但一想起来还有那么多书没读,返校就得交的记文还没写完,吓得浑身直出冷汗。苏杭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心脏不好就是那个时候吓出来的。但总结起来,她说自己要衷心感谢那个时候的苦读书,若不是当时疯狂的训练,面对今天办公桌上一摞摞全英文的等待她去处理的文件,她又怎么可能去完成呢!
“玫瑰公主”女儿是我的 一个教育成果
女儿随她到美国的时候只有三岁,连ABC都不认得的孩子,却不得不去一家陌生得连空气味道都不同的幼儿园上学。苏杭清楚地记得送孩子去纽约州立大学托儿所的第一天,老师带领着其他孩子列队欢迎自己的姑娘妮妮,其场面着实令人感动,老师一介绍完,妮妮就被班里的非洲“小黑孩”领走了。苏杭则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上学去了。整整一天,她都在想着幼儿园的孩子,害怕她被人欺负,当她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的时候,妮妮根本就没发现她的存在――她正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呢!苏杭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同时也悟出来――他们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她去学习。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苏杭正式以观察者的角色走进了美国的教育王国。幼儿园园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她忠实地记录着,她积极参加幼儿园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家长联谊会,与园长经常就有关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回到家里,她则用自己尚未成系统的教育理念在妮妮身上实践着。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她把敏锐地触角伸到了小学,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如何管理学校,这些都成为她工作经验中的重要财富。与此同时,她来到了女儿曾经就读的幼儿园开始了研究生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发展着自己儿童教育理论。后来,她又接连在几家不同的幼儿园做过园长助理、园长等工作。虽然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她也以惊人的个人竞争力走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然而,美国再美,永远不是她的家。所以,拿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后,1993年7月,她带着女儿回到了中国,她要用自己的所学创办国际化的学校,报效祖国。
然而,她被妮妮的教育问题困扰了,正如很多海归人士一样。她想方设法让孩子进了一家重点小学,临送孩子上学前,千叮咛万嘱托让她把一天中所干的事情记录下来――为了自己的教育事业。中午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妮妮泪水涟涟,苏杭赶紧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妮妮说老师冲他们嚷嚷,妈妈问是不是冲她,孩子哭着说:“不是,是冲别人,可是我好害怕。”下午还有音乐课,无论家里人怎么劝,妮妮死活也不愿再踏进那个学校了。孩子感情上受到了伤害,她曾经接受的是那样一种温和的教育。无奈,苏杭带着女儿重新回到了美国,她想等女儿考上了大学,她再回来圆自己的梦吧!
【关键词】课改;以生为本;以师为本;见证成长;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以学生为本,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与活动,让学生享受课改的成果
1、上好生命教育课。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有效的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围绕生命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呵护一个鸡蛋”、“我做一个垫子”、“给长辈洗一次脚”、“去田野摘果子喽”、“我和孤儿过六一”……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了认知协作能力,尊重生命、珍视生命。
2、开展食育课。结合美育与劳育的特点,开发了边缘校本课程——“食育课”。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力求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食育课有效地满足了孩子的动手探究创作欲望,生动地再现了劳动创造美,在参与体验中学习到许多课本上已有的或无法学到的东西:变化的拼盘令人愉快;人与食物的缘分多么值得珍惜;快乐地进食与用餐礼仪……“食育课”在悄无声息地引领着孩子们培养正确的生活情感态度,树立社会主义主流的价值观。
3、诵读《弟子规》。地处古都咸阳,脚踏秦川大地,两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我们深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校用先哲的智慧引领学生,开发了校本课程“《弟子规》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祖国文化的深邃精辟,同时把所学、所知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百人诵读《弟子规》”、“专题演讲比赛”、制作《弟子规》手抄报;创办以《弟子规》为主题的文化墙;“为家长做家务”、“给爸爸妈妈写信”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尊重、理解、宽容与感恩,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4、进行健康、参与、和谐的阳光运动。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贯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的发展理念,我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开展了系列阳光运动。自2005年开始,我校每年在春秋季节各举办一次以“运动、参与、健康、和谐”为主题,融体育、健康、艺术为一体的大型“校园健康文化节”。它一改以往竞技型的运动会为人人参与型的运动盛会,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平时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轮滑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运动生活,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健康、愉快的合作。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自信的个性,热爱生活的态度,是我校对学生心理培养的目标。为此,相继开展了“阳光地带亲子行动”、“与你同行体验活动”、“心心相印团队辅导”、“悄悄话信箱”、“知心姐姐广播站”……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真诚坦率的人生态度。
二、以教师为本,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教师享受成长的乐趣
1、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学校针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利用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引领教师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等引领教师对事业的忠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爱学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学校定期进行“师德培训会”,要求教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2、教师自主发展与终身发展。学校高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赋予工作努力、勇于进取、有特长的教师以重任。为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开展“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五个一赛教”、“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教师赛教等多种活动,促进教师结伴迅速成长。民主、科学、人文化的管理极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埋头钻研,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作风扎实,一种敬业、乐业的良好教育教学风气悄然形成。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来我校考察后,欣喜地评价我校“管理好、队伍强、人气旺”。
3、关注教师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承担着教育的重任。我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定期举办“户外拓展”、“健康文化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学校还定期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做心理健康讲座,缓解教师压力、解决教师心理困惑,帮助教师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教学和教改活动中去。我们举行了“教职工及家属联谊会”、“教师生日聚会”、“心灵相约教师沙龙”、“教师退休欢送会”;面对社会突发变故,如:“5.12”大地震发生之后,我校通过“心灵的余震”心理讲座,及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每学期学校还给教师购赠书籍,以此加强与教师精神的情感沟通,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结伴成长,创造优异成绩
步骤/方法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指论文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理解了这个就能把我研究的方向,而不用做无谓的写作。
论文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以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实践研究意义是对当前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简要介绍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主要技巧有:
技巧一:瞄准主流。
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
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中要提出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并且,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论文采用的关键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路线是论文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文献综述法,调研法,实证法等。具体的内容需要你按照研究内容而定。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第二步的文献综述里,也会涉及到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次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特定的格式整理。
整理开题报告的格式
开题报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参考文献
[1]、[2]、[3]、[4]
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的写作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具体研究来写,不能太偏理论化,要把论文拟采用的方法具体到点上去。
开题报告不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堆砌罗列,简要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重点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 目: 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x年4月26日”或“xxx-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xxx]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xxx年11月—xxx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xxx年2月—x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xxx年3月—x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x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x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xxx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xx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较
茶已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是代表国家特征的标志。茶在中国体现的意境和在欧美国家体现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静雅,而在英国,茶就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展现了绅士的风度。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和“茶”在英语中的表现探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茶文化,这对研究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唐朝时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风雅之物,当时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不少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再传回欧洲大陆,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的茶西行经过广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马来半岛、印度半岛最终到达欧洲大陆。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国的茶叶,三百多年后的葡萄牙传教士撰写了一部专门介绍中国茶叶的书并刊登出版。从此,中国的茶走上欧洲发展道路,让无数欧洲人了解茶并喜欢上茶。最初引入茶进人们视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广的却是荷兰人。葡萄牙人通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茶叶好奇无比,借助当时海上霸权的地位和发达的海路运输技术,入侵中国,获得中国最早的贸易权,得到大量的茶叶并运回国,引起上流贵族的关注和好奇。但是因为葡萄牙人注重国内自身消费而没有国际贸易的意识,所以并没有将茶全面推广,真正实现茶叶推广的是后来居上并击败葡萄牙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通过大量的贸易将茶带进欧洲市场,带入欧洲人的生活中,并使其成为时尚的象征。除了进口各种茶叶之外,还将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虽然荷兰将茶有效地传播到欧洲各地,但是并没有形成全面饮茶的气候,只有少部分地区已经接受茶这个新的事物。到了18世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替代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地位,也将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使茶走进英国贵族的日常生活中,发展成为一种英国茶礼仪,最终走进了英国百姓家庭。英国人自此以后钟爱喝茶,尤其是红茶,更是将茶作为贵重物品招待客人,也会在聚会时品尝享用红茶的香甜。至此,茶的发展并没有止步,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入了美国,在传统茶的基础上改造成风靡全球的美国冰茶。茶在不同国家得到不同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迥然不同,不仅仅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而不同,还因为受所处时期的主流文化的影响不同使得茶文化在各国有了新的发展。
2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只指如何泡茶、饮茶、品茶或是表演茶艺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在泡茶品茶的过程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著名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详尽地描述了茶的制作工艺和他所要表达的治国为人的思想。由于茶的历史悠长,受到不同时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茶文化,其中所受影响较大的要数唐朝时期的儒释道思想文化了。
2.1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一直不偏不倚,折中的处事态度。朱熹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很多学者认为中庸思想就是软弱、妥协,这是进入了误区。中庸的思想讲究的是和平、真善美、宁静致远的意境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不争取。儒家思想还要求人修身平天下,茶经中茶性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观点。茶的妙处在于修身养性,平静心态,追求淡雅的生活。古代君子通过饮茶彰显为人处事之道,无处不在地体现了儒家的“仁”思想。
2.2道家的“顺其自然”、“精”“俭”的理论
道家理念在《茶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陆羽深受道家理论的影响,追求“精”“俭”,认为茶学的灵魂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简朴、崇尚真善美的美学理念,意在天人合一的和谐。最为典型的就是在茶经中出现的茶用具代表青盖碗。盖碗是一种特别能体现道家思想的茶用具,其冲泡的每个程序如净手、出具、开盖、摇香等等都包含了道家的内涵,讲究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极其看重茶道礼仪。
2.3佛家的“悟”学说
评价陆羽的宗教倾向时,不能单一的归纳为儒释道其中一家,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因为他的思想融合了三教的精华,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因此他所著作的《茶经》必然倾注了他的人生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依佛。佛家注重悟性,而茶也在于一个子“悟”,所以茶有助于僧侣在坐禅修行时提神醒脑,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
3东西方两种茶文化的比较
中国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属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起源于中国,流传到欧美,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独特风格的茶文化。这两种文化必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就从其经济、地理和文化等几方面具体分析两种文化的特点:
3.1中国是东方大国,坐落在世界的东方,欧美相比中国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西方。中国的茶一路西行来到欧洲大陆再到美洲大陆,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糅合,形成了颇有地方特色的两种茶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因为土壤和阳光的条件不一样,生产的茶叶品种也不同,有红茶、绿茶等,中国人根据地理位置和饮茶习惯的不同会品尝不同的茶叶感受不一样的滋味;英国地处地中海,本身不适宜生产茶叶,又因常年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所以偏爱浓厚而甘甜的红茶,最著名的英国茶文化当属下午茶(afternoontea)了。东西两大国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两国的饮茶种类也就不同。
3.2中国古代的经济体制是封建小农经济,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人们就开始考虑精神上的提高。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茶成了一种风雅之事,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茶由一种商品逐步发展成茶学、茶道最后融合为茶文化。在这种稳定的小农经济里,饮茶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需要人心如止水、心平气和,慢慢品尝,感受茶的宁静和芬香。而英国的茶相比中国的宁静,带有实用性和工业化的特点。英国人一天最重的一餐是晚餐,中午的饮食就会相对简单许多,而又因两餐间的时间相隔很久,由此就有了下午茶这种形式。下午茶不仅是喝茶还有糕点水果之类的甜品。英国的茶文化讲究的是茶具好看、贵气,茶味甘甜浓厚,在聚会中衬托出贵妇们优雅的气质和优越的社会地位,这种讲求实用性的饮茶方式恰恰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的特点。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实用性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速溶茶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英美这样的发达的工业国家随着技术的革新,也将茶叶的外形和用法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除了形式上的不同,还有对茶的认识的不同。在中国,茶是食品,是吃食,而在英国,最初茶是作为药在宣传的,他们认为茶具有很多医药作用,如消热解毒等等。
3.3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儒道佛三派的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谐供出的精神,也要求饮茶之人修身养性,提高修为。这种种要求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讲究淡薄、豁达、内敛的品质。可以说,中国的茶道反映的是一种无处遁形、不可言传的品性、情怀和美感。它散发的气息实则为君子礼节,体现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尚节操。而英国的茶文化更多体现的是贵族的礼节和仪态,在其中展现了英国绅士的风采。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点,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崇尚自然、崇尚简朴、顺其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追求个人品行的培养;而英国茶文化则体现了贵族们的高贵优雅,是人的社会身份的标志,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务实性和现代性。中国人看重茶文化是因为它的精神内涵,把它当做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英美等国饮茶看重的是其功效和性能,仅把它作为商品和身份的标志。
参考文献
[1]赵淑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313-315
[2]吴琳,中英茶文化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6
[3]黎小萍,简说中国茶文化[J],茶叶机械杂志,2001(4):34
[4]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5]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6]秦茂莉,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3):80-83
[7]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175-176
[8]张加明,中华茶文化与人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69-72,102
[9]寇丹,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关于《茶经》的文化内涵[J],1999(04):209-210
[10]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8-211
[11]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12]许嘉璐,中华文化传播之翼—关于茶、茶人、茶文化的儿次谈话[J],中国电视(纪录),2014(10):65-67.
[13]姜欣、姜怡,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J],北京航空航天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61-62.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灵活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职业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尽量挖掘英语教学中的素质要素,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而对新时代的挑战,外语教学必须全面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的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科技时代要求更多高素质人才,所以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从改变教育观念着手,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胆改革创新,以达到对学生高水平教学的目的。下面就是我对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写、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只保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互通经济的重要工具,这是它工具性的一面。语言还具有人文性,它是人们思想、感情、意愿的表现形式,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中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习惯于用英语语言去思考一切问题,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英语语言的逻辑方法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摆脱母语中的那些固有的东西的束缚,切忌遇到事情先用汉语考虑成熟再翻译成英语,要注重启动英语语言机制,熟练掌握英语的语序及其特征,首先达到熟练应用,再进一步达到深入思考的程度。二是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英语语言不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了解古老的英国的风土民情,了解发达美国的特征,使中国能更好的容入地球村。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必须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特点之一就是概括性,就是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特征和联系。因此,加强英语训练的逻辑性,注意把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类型、因果等方面的关系对练习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概括,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
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与应式教育不同,它是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提高与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个人的智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英语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是“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把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融进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品位的人,也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求高素质的教师,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
三、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符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等内在关系可以说已经相当重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使用该语言是否得体,学生对语言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等问题。但是,对于使用该语言是否得体,学生对语言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等问题,在教学中涉及得甚少,这对学生真正学会英语是一个不小的障碍。笔者认为,在注重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对比,避免学生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引起的学习上的困难。正像西方人不懂得中国人为什么要磕头,为什么要缠足一样,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感情及言谈举止、风土人情等文化现象也不理解,因此,在学习英语时不仅仅在句子结构和语序上不习惯,而且对整个西方文化都是陌生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学起英语来就只能是呆板地、生硬地、机械地掌握一些语法结构,然后再对照汉语一句死板地翻译过来。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或所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甚至出大错、闹笑话。你想用英语来解释或说明问题,就必须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习俗,他们的行为方式,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交际中的一切问题。不然你说的那就不是真正英语,而是汉语式的英语。因此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与英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也就是说,在学习英语时掌握该语言知识,只能保证造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了解有关该语言的文化知识,则可以保证使用英语更加得体。文化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英语话语的不同特征,扫清其文化障碍,以达到理解英语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语教学是学生吸取西方民族文化、国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这不能简单地把跨国文化教学等同于对英美语言材料中文化的解释,因为这种解释的重点侧重于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上,而忽视了那些构成语言理解障碍的文化问题,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或跨文化的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的学习的过程,或者只学习表面看到的部分,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层次,树立对待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并不断探索西方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存在于某个民族有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不同的心理素质的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现象,往往隐含在语言之中。因此,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英语就是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等值理解并熟悉一种新的民族文化,学得该语言蕴藏的精神财富,进而克服由于文化产生的交际障碍,培养出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不仅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同时也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加了创造意识也就培养了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很多。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教师一定做到精讲多练,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坚持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解读教育热点》,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