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2 12:14: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英语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 实用性
一、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入了大量有着一定英语水平的职业人才。然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一般,无法适应职业需要,而在独资、三资企业中反映更为突出。
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对于它的研究有待以后进行,这里笔者以专业英语内容的纳入作为契机,着重探究被改造后的公共英语教学增强了实用性的理论基础、操作策略,以及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障碍及其对策。
将专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找到该论题的现实基础,下面试论述其理论基础。
二、引专业英语入公共英语教学,增强公共英语实用性的理论基础
(一)泰勒(R.W.Tyler)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思想
泰勒提出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相适应,考虑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必须有机会练习;学生应有从事这种活动足够的和适当的材料;在练习的实践中获得成就感,等等。[2]依据泰勒的思想,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兴趣、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实践等多种因素。英语最基本的功能是社会交际,职业不同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及其使用场合也不同。陶行知有几句经典话语可以作为佐证: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只有活的、真的、动的、用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需要的和社会需要的,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受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优化理论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课堂教学所利用的各种条件。它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物力资源,也包括支持课堂教学开展的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及时空资源等。
教师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专业知识是重要的资源。要理解本学科知识,除了把握本学科内部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应充分关注其它学科知识的进度及相关知识点,因为这些知识对于认识本学科知识及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至关重要。所以,教师除了关注本学科之外,也要有一双发现资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其它学科可否为本学科教学提供支撑。
优化教学资源,进而优化教学,这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追求。将英语教师、各专业教师种种资源统一起来,互相沟通,互相整合,将实现资源的优化与重组,使教学资源的效率放大到最大,汇总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将专业英语纳入公共英语教学之中的操作策略
所谓将专业英语内容纳入公共英语教学之中,意指改变英语基础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不干涉的局面,有机糅合在一起,形成“基础1+基础2+专业英语+高级专业英语”的格局。
(一)教学内容
1.基础1为需要补习基础的大部分学生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B级考试大纲词汇的强化学习,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打好语言基础,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
2.基础2立足A级考试大纲,全面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综合能力,注重英语应用技能培养,帮助学生通过A级考试,掌握足够日常交际使用的英语知识,和进行日常交际的勇气、信心,多实践,多输出,做到人人有话可说。
3.专业英语结合各专业选择难度适当的专业英语教材,开设模具英语、电子电器英语、自动化英语、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方向,以各种实际任务为依托,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创设真实情景,启动思维,鼓励参与,增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4.高级专业英语常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由学生自选,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选取各专业已有的精品教材,结合本区域经济最新发展,编写特色教材或者讲义,作为辅佐。采取翻译专业文章、写作专业论文等形式。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改造后的公共英语教学突出听说训练,把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与日常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中尤其注重基础口语和专业基础口语练习的设置。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主学习。
(三)教学评价
1.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系统过程,科学的评价应该重视学习过程的点滴进步和课堂表现。改革后的公共英语教学评价除了注意学生在知识和实际语言应用技能方面的进步,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改善,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转变。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由平时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真正做到动态评价、全程评价,做到科学、全面、切合实际并利于学生发展。
2.突出口语和听力
为增加教学的实用性,仅仅靠在课堂教学给予听说充分的重视,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听说练习还不够。还要将口语表达和听力纳入期中、期末考试中,迫使学生自觉地多参与课堂口语和听力训练,自觉地进行课外听说练习,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哑巴英语的怪圈,寻找到自信和兴趣,敢于、乐于把英语应用于实践。
四、操作的重大障碍与对策
(一)教师方面的障碍与对策
具有某种专业知识的公共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是改造后的公共英语教学的最大障碍。
目前公共英语教师以师范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居多,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多对于众多专业的纷繁浩杂的术语与文章一知半解,兼之各专业领域技术更新迅速、新岗位不断涌现,专业英语词汇不断增加,他们很难教给学生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
对策有二,一是校内产生,二是校外引进。校内产生,是指提供条件让公共英语教师学习、提高,成为合格教师。途径有教师自学、请教本校专业教师、参加专业英语培训、进入职业和生产环节来把握学生需要什么英语等等。高职院校要聘请专家,为教师提供集中培训,并由专家把关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校外引进,是指引进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优秀专业人才或者精通某种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带动公共英语教学,也带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材编选方面的障碍与对策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的依据。目前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尚不成熟,可供选择的少,与学生水平相符的更少。许多教材过于注重语法,选文陈旧,缺乏应用方面的设计。
笔者认为解决的方法是选用与自编相结合。选择那些有较多日常和专业听说训练设计,难度适宜、能保持常新的教材。为编写校本教材,教师要收集专业术语、加注英语,收集专业文献设计注解,汇总专业应用文写作和涉外交际练习,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开发音像材料和立体化教材等等,尽量处理好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的关系,保证质量。
本文设想的公共英语教学实用性的增强,以专业英语内容的融入为前提,包括内容、教学模式方法与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三者是有机联结的一个整体。该论题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学力水平和发展愿望的基础上,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它尚未应用于实践,尚有待检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编著.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7-18.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问题;对策;新体系
中国的高职教育从最初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逐渐发展成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类型。公共英语作为高职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任,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涉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与高职专业教学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相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同时也落后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弱化了其服务专业教学的功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共英语教学目标错位,未能充分体现高职特点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将来工作过程中的交际能力。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校只开设通用基础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缺乏紧密的联系。政府主管部门以通用的英语能力作为评价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并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进一步强化。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目标与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错位,高职的职业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未能显现。
过分注重基础,未能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受esp理论的影响,现行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把公共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英语的基本语法等在高中阶段已全部学完,把整个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全放在“打基础”上,显然有很大程度的浪费。从港澳及一些国外大学的经验来看,外语课程都是直接为专业学习服务的,鲜有纯粹“打基础”的外语课程。事实上,esp与egp的语言表现形式并没有差别,差别表现在学习者的需求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从而导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应根据高职学生直接面向一线工作的就业需求,直接开始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
应用性不强,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目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内容,以应试为目标,学生可能通过了各种考试,但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学而不能用。另一方面,学生所学内容基本与将来工作缺少直接关联,即使少量有语言天赋的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但不能用英语很好地完成工作中的交际任务,学而不致用。
应试倾向严重,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管理层面,由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官方背景,以及在不同院校间的可比性,各高职院校的领导都把该考试作为学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进而片面强调考试过级率,使得全国范围内英语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在教学层面,一方面,迫于领导和学生的压力即英语证书和毕业证挂钩,不得不进行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对高职的属性认识不够,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阅读以外的能力训练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重点课题
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遵循“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高职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方式,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模式,功能定位于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的对象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作为高职重要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必须摆脱本科公共英语学科知识结构的影响,把职业性作为改革的方向,最终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不一定系统反映语言科学的知识体系,但必须反映工作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实践性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现方式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英语是为了以后的交际实践,而交际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也与实践紧密相关。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日常教学要从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其次,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再次,要逐步创造条件,把英语课堂转移到实训室、车间,把英语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同样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应具备专业、方法及社会三方面的能力。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基本局限在专业能力范围内,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并加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总之,是培养一种综合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的评估体系应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教学评估对教学本身有非常强的反拨作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在宏观层面,应逐步整合和完善目前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各种行业英语考试以及国际证书考试,建立一个系统的职业英语证书体系。该证书体系应能反映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并且强调应用,以综合能力为考试内容。在微观的学校教学层面,应以形成性评估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估,并逐步过渡到真实性评估。
(二)基本思路
继承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属于广义的英语教育,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广义英语教育的成熟理论和经验都应该继承。在实践层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本身的规律,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也有很多积累,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应该继承下来。
借鉴教育部先后在2001和2004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从国家层面对基础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相关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可充分借鉴其合理内核。
创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最核心的思路应该是创新,也就是如何把已有的职业教育理论用于英语教学,突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特色,满足社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目前最迫切的是摆脱本科学科体系的影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相比,其课程内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点。
(三)十大要素
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育是一种与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而不是本科教育一个低级的层次,高职课程与本科教育根本区别在于职业特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其职业特色,可以从课程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得以体现。课程设置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三个阶段,课程组织以工作流程为基本方式,教学方法则要重视教学做的一体化。
突出应用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高职学生学完英语后不仅仅是要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二是高职的职业定向性特点决定了高职公共英语不是培养通用英语能力,而应是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英语沟通任务。因此,高职公共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概括为:在保证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听、说、写的能力,同时考虑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兼顾层次差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切忌“一刀切”。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殡葬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会不同于国际贸易专业。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确定公共英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来源和去向,可基本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分为四个层次,基本对应高职学生四个主要的去向即技工、技师、学士、硕士。
协调各级教学在层次上,高职是普高和中职的高级阶段,在将来有向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发展的可能;在类型上,高职与本科并存,部分高职学生有转入本科的需要。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必须协调高中、中专以及本科的英语教学。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对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英语教育知之甚少,与本科公共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基本上没有学校考虑,需要所有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关注。
完善评估体系 日常评估应从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以形成性评估为主,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作为全国统考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要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丰富高职公共英语证书体系,鼓励高职学生分阶段考取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各行业的职业英语证书以及各职业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该评估体系引导高职学生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关注英语的应用及与职业的关联。
完善学习内容目前还在使用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涉及跨文化交际、语用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而这几项内容目前已被公认为英语学习所必备的。因此,改革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除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外,还应适当考虑交际技能、跨文化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内容,以保证高职毕业生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培养良好的英语习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工具。
学时与学分制学年制的高职英语课时的设置已不能满足高职现状的要求。一方面,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差异大,统一的学年安排不能满足各专业的个性需要;另一方面,高职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半工半读的模式保证不了集中学习的时间。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学时应该由各专业与英语的相关度确定,各高职院校也要逐渐从学年制转向学分制,以与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以及“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
信息技术及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是学生日常交际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之一,已被证实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因此,改革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融入信息技术的要素,在现有“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模式基础上,探索出更符合高职实际的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师资培训与专业教学相比,高职公共英语师资本身比较薄弱。改革现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弊端,也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因此,师资培训是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能否启动和成功的关键之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师一起,构成“双师”结构的公共英语师资队伍。由三方共同设计课程,但由语言教师讲授,从而保证公共英语教学能与专业紧密融合。
中国背景与国际趋势作为国际沟通工具的英语,其使用环境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英语教学侧重学习外国文化、技术和管理,教学内容的背景多发生在国外,现在则以毕业生在国内与外籍同事或与外商沟通为主。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型之中,许多中国企业正积极到海外开疆拓土。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应根基于中国背景,同时要考虑到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中国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积弊较多,其受众很广且地位重要,所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出路应是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修补。相信在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并建立能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需要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当然,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面改革或逐步推进的方式。笔者所在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职业外语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高度肯定。表1是该校所创立的公共英语教学新体系,其特点是能比较好地把上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0-7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5]杨生斌.工学四合:工学结合的深化与系统化[j].教育与职业,2007,(27):26-27.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在英语交流中消除“跨文化震惊”,从而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此,跨文化意识培养成为公共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借以说明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然后讨论了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法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运用技巧。当下对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偏重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英美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有效避免沟通交流中出现误会和矛盾,最终有利于国际的合作。因此,公共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日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整体,它不仅包含思想观念、发明创造、人工制品、价值观念、信仰和艺术作品,还包括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政治体系、、法典法规等。实际上它包括我们能想象的一切事物。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物质生活方面。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语言模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决定人的世界观,没有语言这个工具,人类的思维是难以进行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其自身的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我们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在当今高校的英语教学界,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围绕着语言知识来进行教学。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授课的主要环节仍然是词汇的分析、句型的操练、语法的讲解和课文的翻译,而较少关注语言以外的文化因素。学生记住了太多的单词,巩固了太多的语法,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他们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会经常犯语用错误,不能较好地应付日常英语交际。由此,我们认为,英语教学中只传授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英语学习在本质上与语文学习是一样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在英语学习中也要欣赏英美文化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英美文化作品的阅读,可以了解到英美过往的社会生活,其故事情节反映了社会百态,其塑造的人物再现了其民族的灵魂特点。如果细细品味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就能够对英美人在交际过程中的习惯有所把握,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积极配合,最终能够和谐交流。
公共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特点是,学生的英语课时少,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这就给英语教学设置了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英文经典作品赏析,让学生陶醉其中,意犹未尽,从而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重视内容导入,培养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词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含义之外,还应该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际。第二,口语教学。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营造真实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人情,掌握正确的与人交流的规则,避免问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尴尬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得体的交流,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第三,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化信息的导入和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阅读上的障碍,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举办中西文化比较讲座,体现中西文化差异
高校公共英语是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的。这些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课程教学,对于英美文化等存在认知缺失。英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交流工具,学生的专业不同,将来从事的工作不同,对英语的需求侧重也就不同。举办中西方文化讲座,可以让学生在短小的讲座中快速了解到文化差异,最终提升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举办中西方文化讲座,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讲座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连续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辅助公共英语教学,英语教研小组的教师要开展中外文化差异相关主题的系列讲座。这样,学生可以周期性地来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第二,讲座的主题要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且对讲座内容的受益人群标明出来。这样能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听讲座,从而提高效率。第三,讲座的内容要由两大人群共同确定。一是高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这些讲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二是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这些学生选择的讲座内容是他们急需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讲座的主讲人最好能够请到外国友人,外国友人用英语开展讲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一举两得。在外国友人的讲座中,可以增加师生问答互动的时间,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外国友人的回答也具有时效性,避免学生用不标准的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四)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要有专门的时间来讲解,又要有细微的跨文化知识渗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就可以渗透文化差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词汇的用法,还能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触类旁通,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lucky dog”这个词汇学习中,教师就要将中西方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差异进行讲解。西方一直将狗当作朋友,用“dog”这个词是褒奖。“Lucky dog”的意思是“幸运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的意思是“爱屋及乌”。然而,在中国古代,狗在文化中的形象多数是贬义的,例如“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狐朋狗友”“走狗”等。当代中国人对狗的喜爱是人所共见的,但是语言的传承不能随意更改,这就会给当代学生造成误解。因此,教师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日后对英语的运用。
(五)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的学生,其英语功底参差不齐。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可以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援。选修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向导。在选修课中,教师要将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罗列,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多少内容需要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将各个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选修课上,教师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并且确定学生听进去且听得懂。只有这样,才算将学生“领进门”,为学生后续自己的“修行”奠定好基础。
(六)充分利用校内网电子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的电子教学资源非常多。一方面,电子教学资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电子资源可以助力学生课下自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要指导学生激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教师要对校内网上的电子资源进行细致整合,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互联网上有很多适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资源。例如美国的《一分钟英语》,就是将美国俚语的运用方法和产生背景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并且还配有风趣幽默的图片以及演员的情景表演。这样就能够在一分钟之内运用多种方式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再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微课,在微课中可以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出来。教师要给微课取一个醒目的名字,从而有利于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M行学习。此外,在学校的互联网平台上,学生与教师之间要进行高效的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出来,教师尽快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光顾校内电子资源的频率,为学生了解和应用公共英语的电子资源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通过英文经典文学作品赏析来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从而为其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通过各种讲座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而在英语交流中能够“入乡随俗”,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要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常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单词大意和用法,还能够将单词用得更地道。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都大有裨益。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将跨文化意识培养有效地纳入到公共英语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秀.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误区及其应对[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04):553-556.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其中的主要交流语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并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革。
1更新英语教学观念
1.1重视英语的实用性
英语作为一门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公共英语教学。高职院校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指导,分析当前市场对人才英语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展开教学,为社会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基层应用型人才。
1.2加强英语教学的职业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取“2+1”模式进行教学,即高职院校的学制一共是三年,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用一年的时间实习、求职。这种学制模式要求学生在两年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和英语,对高职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就应该向学生传授最关键、最基础、最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英语学习的职业针对性。如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用英语与外国游客交流,为他们服务,用英语讲解景区景点;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看懂英文文件,独立处理英文函电和订单。总之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对英语知识能力的要求。
1.3创新教学思想
当今社会重视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进行思想上的创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应该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2进行教材改革
高职院校“2+1”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很多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导致专业课挤占了大量英语教学时间,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又大幅度减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以增加学生语法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主,对听力、对话等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为了完成语法、阅读等英语教学任务也很难为锻炼学生的英语实用技能提供时间与机会。此外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国家规定的英语等级考试而选择统一的教材,导致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因此英语教材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针对几实用
高职生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限,因此教材一定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知识能力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英语知识传授和能力锻炼,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相应的英语教材的学习,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的、实用的英语知识能力,如酒店专业的学生掌握英语的服务性语言,金融专业的学生掌握英语金融、投资等专业术语。
2.2知识简练
很多高职院校用的英语教材有大量的语法、阅读理解、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系统全面的英语知识占用了学生对英语实用知识的学习和实用能力锻炼,且这些知识不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很少有机会运用这些基础性知识。因此教材改革应该确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实用知识的比例,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3难度适中,具有趣!中性
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材编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基础等设计教学内容,使其难度适中,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死板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的编排应该具有趣味性、生动性,通过新鲜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3目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激发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使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也不利于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满足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如在旅游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组同学选择一个景点,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这个景点的历史、风土人情、旅游路线、著名景观,并在全组同学的努力下写出一份英语的旅游解说稿,然后每组学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演讲这份旅游解说稿,让同学和教师给出评价。在任务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鼓励和评价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专业实用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掌握。教师可以采用构造情境法展开教学。教师通过构建一个日常生活或者专业情境,让学生在这情景中进行分工、角色扮演、模拟练习,促进相关英语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查阅与情境有关的资料,写出情景对话进行排练,最后在课堂上以情景对话、短剧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如酒店专业的学生在模拟酒店工作这一情境中英语服务性用语的运用时,就可以事先查询资料,了解酒店工作人员经常用的英语服务型语言,根据这些用语设计对话,编写短剧,并在班级中表演。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使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3.2创新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也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歌曲、BBC新闻及名人演讲,不仅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也容易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创新评价手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评价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来实现的。期末考试主要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忽略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等英语能力的考查,而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法学习、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试卷的统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忽略了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英语考查方式,注重对学生听力、口语等实用能力的考查。
4结语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40-02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依赖于公共英语课程。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观念与理论体系。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也不断发展完善,但是目前,公共英语课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招生方式多样化。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高职院校基本全部通过高考录取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是分数没有达到本科线的学生。虽然分数没有到本科线,但这些学生中不乏一些优秀学生。有的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失误;有的分数已经接近本科录取线。这样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刻苦努力,基础知识扎实。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高职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的招生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渠道。为促进中高职的衔接,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含中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和各省统一组织的技能高考录取学生。与重“知识”考核的高考不同,单独招生考试和技能高考采用“知识+技能”的模式筛选学生。和经历了高中教育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尤其是英语较薄弱,但动手能力强。学生结构的变化对公共英语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英语几乎是零起点的中职学生,老师一时手足无措,因此必须考虑对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2.课程定位不准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将来工作过程中的交际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定位要求英语课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重点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仍然是一门孤立的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英语教师对授课学生学习的专业缺乏了解,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这种打基础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与中学英语课几乎没有区别,加之与将来从事的行业没有关联,容易使学生产生学英语无用的想法,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不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内容。更有甚者,部分院校以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公共英语教学目标。课程定位的偏差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与沟通,更别谈用英语完成工作中的交际任务。
3.外部环境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也给课堂带来冲击。一部智能手机便将每个人与世界相连,QQ聊天、微信、网上购物、各种视频、包罗万象的新闻等使学生无法完全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只要觉得老师讲解稍显乏味,便开始玩手机。有些学生甚至干脆逃课,在寝室玩手机或电脑。高职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而目前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越来越不认真,缺勤越来越严重。
4.大班教学。如今,各高职院校都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学校为了节约开支,并没有相应地增加老师数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都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老师一次课面对的学生少则80人,多则150人。作为一门语言课,英语课更适合小班教学,过大的班级会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老师必须耗费精力维护课堂秩序。另一方面,老师课堂活动组织困难。如当学生在讲台上做口头表达时,往往只有参与的学生准备充分,而台下的其他学生则无所事事;当老师和学生互动时,大部分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学活动组织的困难往往使老师放弃了交际式的课堂,英语课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对策
1.分类教学。通过技能高考和单独招生考试录取的中职生与通过高考录取的普高生相比,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混合在一起授课,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那么中职生肯定无法理解消化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教学,最好采用分类教学法,分别制订针对中职生和普高生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计划。中职生在中职学校期间更偏重技能训练,英语知识学习不深入、系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入门级英语知识开始,逐步增加难度。普高生在高中阶段都经过了深入、系统的英语知识强化学习,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但明显优于中职生,可以在基础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2.准确定位。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与重系统知识学习的本科教育不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应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英语老师要积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加强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知道学生学了什么专业知识,清楚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其次,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逐步创造条件把英语课堂转移到实训室、车间,把英语与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公共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再次,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开发行业英语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够用为度。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自身接受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教育,因此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以英语知识教授为重点,给学生讲解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高职教育强调“够用为度”,公共英语课也如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该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为基础来安排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内容不用讲解。其次,老师在每次课的教学中,不必安排太多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安排适量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切忌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4.改进教学方法。由于外部环境和大班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差,为提高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优秀的“讲授者”,而且还要成为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对此,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管理学生的好方法。针对学生爱玩手机的问题,有的院校规定学生在进教室前必须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有的老师直面“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现实,借助特意为教学而开发的APP开展教学活动,让手机变成教学的好帮手,通过手机完成点名、布置作业、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等活动。针对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坐前排座位的问题,有老师在第一次课就明确告诉学生:每次课记录坐在前三排学生的名字,坐前排次数越多,平时成绩就越高。高职学生一般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需要适当施加压力。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从头讲到尾,而是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任务让学生完成,并且任务完成的情况要和课程考核挂钩,这种“逼迫式”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的监管很有效果。大班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可能是一种长期的现象,如果学校层面不能解决大班教学的问题,那英语老师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分组教学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把众多的学生分解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协作方式安排教学任务,小组整体表现与组内成员的平时考核挂钩。
三、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也在不断变革,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需要及时发现问题,看清现状,积极寻找对策,这样才可以建立起与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相对应、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马俊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112.
[3]马庆红.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3-184.
【关键词】中职 公共英语 教学
职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24-02
在新形势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越来越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英语人才,对有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职业岗位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公共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阅读、翻译有关的英文资料,看懂工作仪器、设备、装置上的英文资料和说明,能写出简单的应用文及处理一般的英文函电等。因此,公共英语教学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必须要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中职公共英语职业化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
第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遵循职业化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理念。
第二,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目前,国外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有德国的“双元制”(Duales System)、北美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CBE)、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它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
二、中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大多都是沿用统一的公共英语教材,没有结合学生发展需要、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目标,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数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课堂上教师按早已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把任务“完成”,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课程体系没整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指向职业需要。
(三)中职生源质量和素质低下
中职学校招生的大多数是没上高中线的学生,也有的是通过某些渠道“请”进来的。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单一,学生听说能力较差或非常差,不敢说,怕说错,没有自信,加上对学习目标认识不足,有的就完全放弃了英语学习。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中职公共英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中职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企业经历,没有行业实践背景,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队伍中缺乏既能承担教学任务又熟悉就业市场的“双师型”的教师,制约了中职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三、改变观念,对中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职业化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公共英语是为就业服务的,和日常英语相比,它更注重语言交流和运用能力,更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的综合语言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运用能力要随着社会、工作的变化而相应地作出动态的调整和完善。例如,在计算机、汽摩修、护理等专业班,可多学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术语和介绍性文章,在饭店服务、小语种、幼师等专业班可多开展一些表演模拟性质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就业技能。
(二)实现课程目标的职业化
课程是教学的灵魂和出发点,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中职英语课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英语教育课程是为学生能够胜任将来从事于某一项工作为目标,合理地选择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现课程自身价值。它主要表现在就业定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兼容适应性三个方面,首先,英语课程目标必须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岗位变化时能做出适时和适当的反应。其次,课程目标应有前瞻意识。最后,应把英语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更新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语言职能和自主学习、与人合作、探究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上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岗位模拟”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这一原则,非常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借助岗位模拟,如在饭店服务、小语种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可模拟真实的餐厅服务场景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客人对餐桌不满意、预订的餐桌被其他顾客占用等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练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工作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职业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及服从与协助能力。
(四)以岗位为依托,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从过去的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转化为培养学生为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中职英语教学是为就业服务的。根据专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在就业市场中才能达到应有的英语要求。
(五)以人为本,建立职业化的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还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参与、实践、创新、道德等综合能力方面评价。此外,还要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客户及企业评价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考核用英文描述、表达电子产品制作的工艺流程、翻译产品设备说明书、能就日常生活和相关职业话题进行交流等,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文化课知识为专业实践服务的能力,而最后的评价由客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最后还要注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要合理、公平、有效,以人为本,才能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对实际教学起指导和引领性作用。
(六)加强英语教师学习和培训,打造职业化的中职英语教师队伍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技能、文化情感和价值观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强教师终身学习和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在学校选派业务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二是聘请在企业或服务行业的英语人才做兼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进而改善中职英语师资结构,满足中职英语为专业服务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打造一队职业化的中职英语教师队伍。
总之,职业教育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围绕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整合学校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充分利用好英语这一工具,发挥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王屹等.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QN-510)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2-01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改须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制订并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本要求》提出了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并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困难和危机,主要是:(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难以因材施教;(2)所选教材内容未能够体现“应用、实用”的原则,引不起学生兴趣;(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难以突破原有的应试教学。
笔者对我院2012 、2013、2014级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汽检和汽服专业,及财经系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当年新生,共201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目标意向及学习中的难处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刚入学的新生在词汇、语法、阅读、听说等学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但他们对英语有兴趣、有目标、有学好的自信心,这些是学好英语难能可贵的内在的积极因素。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改需要实实在在地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等,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选编应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符合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的教材,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和前提。就我院而言,由于大班容量,没有分级教学,我们虽尝试“多纲多本”,但使用同一教材的同班学生的水平层次跨度太大,以致于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简单学起来没劲,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太难学起来同样没劲的现象。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正反映了这一点,这说明高职公共英语的分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校本教材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高职院校成立自己的教材编写小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特点和专业需求,面向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以打好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为指导方针,编写校本教材,具有现实意义。在基础方面,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材可以《基本要求》中的(交际范围表)所规定的交际主题为依据,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符合实际交际情境的材料。另外必须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除了基础英语外,在教材阅读内容的编写上,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毕业后就要接触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但都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英语教学目前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要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它本身作为工具的应用性、实用性特点,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高职英语的教学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建设具有基础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院校(如课时充足、实行了分级教学等),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除了基础英语,还可引入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机电英语等,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按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就业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简单的机械操作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科学而实际的英语学习目标。在高职院校,衡量英语水平能力主要是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英语四级考试。笔者认为,适当引入一些“证书考试”,本着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以考促学,使学生在准备考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我院大学英语只有120学时,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和内容上作出了相应调整。第一学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和听说读写的全面开展,第二学期侧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并利用选修课补充常用语法和实用写作,适时加入听力练习和真题的强化训练,以确保一部分想参加考试的学生能顺利通过。
四、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共英语的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以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人性化理念,使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其了解进步状况、检查达标程度、激励付出努力、监控教学实施、调整教学活动的功能,对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体而言,评价手段多样化,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级考核。对程度好的学生可实行听力+笔试+口试( 朗诵、情景对话等)的考试方法;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开卷、闭卷灵活使用。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并将其细化,课堂及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的给予加分鼓励,并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加强英语师资培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材、课堂、学生、教法之间的连接点和教改的直接执行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施动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的权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更新了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教研中,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繁荣指日可待。
总之,外语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又要根据各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并始终抓住学生这条主线,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高职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变革。
[关键词] 高职英语;就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31-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6[本刊网址] http://省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浪潮中崛起,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朝着高职方向和素质教育方向改革,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测试方式、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近年来,企业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内外企业、世界跨国公司都纷纷前往高职院校招聘人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面临挑战。国际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包括口试和笔试,主要是测试应聘者用英语这一载体表现出的综合素质,试题多为英文。不同外资、合资企业虽然用人标准不同,在口、笔试要求上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尤其注重实用性和生活性的英语语用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缺乏英语职业教育的特点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高校职业英语的教育目标不只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基础,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的技能,但在多数院校中,公共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思维中,采用教科书来讲解单词、语法为课堂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过渡的偏向于语言学习自身的特点,单纯的研究英语的特点,偏离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目标,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英语不符合国际用人标准
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办学质量较高的中专升格而成,这些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职业意识虽然强,但在英语教学中却没有职业教育意识,更多的仍然是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国际用人单位要求。出现了思想观念不新,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英语教学相对滞后。应聘学生虽在高职院校用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但英语水平与外资、合资企业的用人要求相差甚远,受英语的影响,企业录用率极低,可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确实存在问题。
(三)基础课程模式忽视了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化背景下,未来的劳动者首先应当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国际化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是对未来劳动者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不能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只传授一些语法、词汇等应试内容。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前提下,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不感兴趣,其结果是学校的课程内容与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益脱节,难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构架上,必须突破传统的英语课程模式。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流利地运用英语口语,写作、翻译简单的应用文体,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高职教育目标决定教学模式,“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
(四)公共英语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用能力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纲要为依据,反映在教学方法上,绝大多数高职英语课以“知识”为中心,就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甚至还大讲答题技巧。一周4学时的课堂内教学,教师做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偏小,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听说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上课讲解大多用的都是汉语,其结果是学生上了数百学时的英语课,实际听到的连贯英语表达并不多,学生自己运用英语的机会则更少。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等基本上沿袭了本科大学英语甚而是高中阶段应试英语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因而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习得的结果与就业联系不大。
三、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看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人数达创纪录的610万,有专家预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92万多人,加上去年没能实现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就业大军将高达1000万人,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让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大学生为提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英语技能,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增加未来职场竞争、提升薪金待遇的砝码。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大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
(一)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应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领域的高等实用性人才,要深入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弄清社会对高职英语方面的需求,然后改革过时的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与高职生将来就业情景贴近,突出这些工作场合情景中所需使用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让学生学到最常用、实用的知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贯彻好“必需、够用”的原则,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单词数量以够用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加强英语的学习,真正实现英语课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发展,突出实用性、专业性。
(二)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英语采用大班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使得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英语得不到很大提高,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不懂,老师教得费时费力,效果较差。因此,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之前,应该对入学的新生进行分级测试,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析,实行分级教学。在不同等级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英语语用环境和文化氛围下学习语言交际,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
(三)开辟高职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把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高职英语是一种实用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强化实践和练习环节,走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练习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和升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素质
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培养高水平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开设专业的情况,引进既具有较高英语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行业专门知识的教师。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到专业工作的现场去调研,加强与所教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交流,丰富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英语教师的引进应拓宽渠道、改变知识结构,从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招聘教师的方法,可以从外企公司等聘请具有较高英语知识,同时行业知识丰富的人士来校任教,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五)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就业导向要求的重点,是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高职英语专业必须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英语竞争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英语证书是英语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我们在求学、求职的过程中,如果在通用英语(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学术英语(比如托福和雅思)证书基础上,还有一个职业英语证书(例如BEC),我们的竞争力肯定不同。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丰富英语等级考试的对象。各行业独有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具有行业的适应性,是对高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学生就业时持有一份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会更有专业性和说服力。
(六)走产学相结合之道,加强实践环节,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过渡”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应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从教学课时中分配出一部分实训的时间,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这能提升英语就业教育的环境,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口头传授的不足,增强语境的真实性。语言实训能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主动寻求未来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强化其今后就业时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快速地就业。高职院校可以和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外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英语教学实训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应用和解决英语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仅仅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场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走出教室,走进生产车间、社会的广阔天地里,才能顺利地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
[4]杨坚定,王金生,李波阳.入世前后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和需求调查对比[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2007(8).